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2024-05-09

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精选14篇)

篇1: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16.1 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识记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

2、理解脑和脊髓的结构及功能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和脊髓的结构及功能

三、学习交流

1、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举例

2、神经系统的组成

3、脑的功能

(1)脑由,和 三部分组成。

(2)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作,又称,大脑皮质的内部是许多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被称为。而大脑上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灰质/白质)。是调节各项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观察图16-4,了解大脑控制哪些生命活动。

(3)小脑的作用在于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4)有“生命中枢”之称。里面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

4、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脊髓由 和 组成,从横切面上看脊髓的 在中央,呈,分布在 的周围。脊髓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受脑的控制。思考:

1、脊髓的神经中枢位于灰质还是白质?

2、人体的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为什么婴儿易尿床,而成人不易尿床。

体验:神经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四、典型题例

人们都说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你了解脑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吗?

(1)人喝醉洒后,走路摇晃,站产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醉 的缘故。喝醉后还会语言不清,这是由于酒精麻醉 的缘故。

(2)调节人体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位于 中。

(3)大脑的表层叫 具有调节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现象的功能区,这些功 1

能区被称为。表层凸出的叫。

五、达标检测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未稍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和轴突 C.细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

3、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神经元 B.神经 C.神经纤维 D.突起

6、大脑中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分布在()A.大脑的白质 B.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的沟中 D.大脑皮层的回中

7、在下列哪组结构中含有神经中枢()A.大脑和小脑 B.大脑皮层和脊髓 C. 脊髓和脑干 D.脑和脊髓

8、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脑干 B.小脑 C.大脑灰质 D.大脑白质

9、某人脑部受伤后,出现失明现象,说明其受伤的最可能部位是()A、小脑 B、脑干 C、脊髓 D、大脑

10、杂技演员走钢丝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人选的器官要是()。A.大脑 B.小脑 C.脊髓 D.骨骼肌

11、神经系统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

A.神经冲动 B.神经信息 C.刺激 D.神经调节

12、脊髓的主要功能是()

A.反射和传导 B.调节运动 C.维持身体平衡 D.语言

六、教学反馈

篇2: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说教学是极富个性活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2014年月03月,且末县中学倡导使用“712”教学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且末县中学校本课堂模式旨在构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小组目标学习”课堂模式。该模式从一节课的时间分配上要求:70%的时间小组合作探究、10%的时间教师点拨引导、20%的时间练习;在该模式推行的初期,为了便于教师理解和操作,该模式的课堂流程具体为7个主要环节、12个步骤,因此简称为“712”模式。

7指的是7个环节:⑴明确目标—⑵合作探究—⑶释疑解惑—⑷梳理归纳—⑸讨论巩固—⑹目标检测—⑺总结评价

12个步骤:

入新课—⑵展示目标—⑶布置任务—⑷小组探究—⑸检查指导—⑹释疑解惑—⑺梳理归纳—⑻讨论巩固—⑼目标检测—⑽讲解点评—⑾课堂小结—⑿布置作业

二、“712”课堂模式各环节和步骤的目的和要求

“712”课堂模式是“小组目标学习”的简称,把握“小组”和“目标”是这个模式的关键。该模式的主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每个环节都要体现“小组”,都要围绕“目标”。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一节课,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明确,必须统一。作为教师,要把被动的“教”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把教学目标细化为学习目标,并且要让学生明确。因此这个环节里,设置了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这两个步骤。

导入新课(步骤1),也就是引入每节课的课题,是每节课师生首先应该明确的总目标。导入新课形式多样,有直奔课题、有精心设置的导入语、有温故知新等等不拘一格,虽然简短,但很重要,因为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展示目标(步骤2),导入新课后,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也就是本节课里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这就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要紧扣教材、依据《课标》、结合学生实际,二要区分一般、重、难点。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如何去完成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要怎么样去学是关键。“712”模式提出的小组合作探究,是解决学生学习的方法的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核心。那么学生如何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究呢?

布置任务(步骤3),首先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具体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置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小组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置学习任务。往往一个学习目标需要设置多个学习任务才能完成,教师应视学习目标的难易度而定。学习任务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同时还要区分学生自主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分层设计。

小组探究(步骤4),明确学习任务后,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先自主学、再组内帮助学、后小组之间交流学的程序进行合作学习,逐一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建立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学习激励机制,引导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学习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探究能否有效地开展,小组建设很关键。关于“小组”构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人数:6-8人

②成绩:好中差兼顾,各小组成绩均衡

③男女搭配

④组内分工明确,每个组员都有任务(如:可分为组长、副长、学科组长等)

⑤自定小组学习目标(一要定总目标,二要定各科学习目标。教师要求,组内学生讨论自定)

⑥制定小组评价与激励机制

检查指导(步骤5),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检查指导,帮助各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环节:释疑解惑

释疑解惑(步骤6),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重难点或合作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达到突破难点,消除疑问的目的。释什么疑,解什么惑,教师在备课或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就要心中有数,当学生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就本节课的重难点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第四环节:梳理归纳

梳理归纳(步骤7),经过合作探究和释疑解惑后,虽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但还比较零散,特别是有的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到的知识更零乱,所以帮助学生对已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就十分重要了。同时梳理归纳是本节课清晰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的重要环节,也是板书设计的主要内容。梳理归纳可由学生、教师或师生合作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应用,当然要尽量引导学生来完成)。第五环节:讨论巩固

讨论巩固(步骤8),通过梳理归纳已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目标),但还不够,还需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来消化、巩固梳理归纳出的知识点,以加深理解、记忆。第六环节: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步骤9),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需要当堂检测。检测可通过口头问答或做教师课前准备的练习题等方式进行,检测题的完成可以要求学生个体自主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

讲解点评(步骤10),对学生完成目标检测情况进行点评,可通过展示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目标检测情况,采取组内学生之间互评、小组之间学生代表讲评、教师讲评等形式进行。第七环节:总结评价

课堂小结(步骤11),是对一节课学生或小组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在小组内或全班,由学生或老师来进行。

布置作业(步骤12),每节课后,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对学习标的完成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学习目标的目的。课后作业可针对学生,也可以针对小组,针对学生的作业应分层次。712教学模式的认识:

目前我校正处在课改的初期,对“712”模式的推行只要求我们能按7个环节12个步骤来组织课堂教学,对“712”模式时间分配暂不做要求,但我们要逐步加强学生的小组建设,建立小组学习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养成小组合作探究习惯。

通过上几趟“712”教学模式的课,每周备一节712模式的教案,我深深感到712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建议采用组间同制,组内异制的编排方法,每组最多6人,分1、2、3、4,5,6号。对于疑难点可首先组织分层解答疑问,然后同 层展示交流讨论。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促进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认真备课:按712教学模式的七个环节,12个步骤,精心设计,确保课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4、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摸清底子。每节课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检测性、巩固性的练习题,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任何事都怕坚持,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做出成效;只要我们全神投入,就一定能做出高效!俗话说:水滴石穿,熟能生巧,我们一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创造出奇迹!

篇3: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神经系统疾病需要严格定位诊断, 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神经解剖学知识, 但是神经解剖理论课琐碎、抽象, 多数学生学习时一知半解, 多在大一学期末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 间隔3年左右, 大五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理论课所学的那些死记硬背的解剖知识已经所剩无几。让实习生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 根据解剖知识去分析病灶位于神经系统某一部位, 这无疑是难如登天。再者实习时间短, 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解剖,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多发病, 要求理论联系实践, 并要求实习学生解剖知识联系病人症状及体征, 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能说这样的要求是天方夜谭!临床上有些实习医师非常喜欢神经病学, 对解剖感兴趣, 重拾解剖书, 多数被众多的神经核团及千丝万缕的传导束挫败, 好容易看懂一部分, 几天后又遗忘。只有在临床上遇见某种症状, 针对此症状在颅内的受损病灶以及其纤维联系,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临床与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就业形势严峻

近几年, 各类医学院校均在大量扩招, 入学门槛明显降低, 学生素质普遍下降;日益增多的学生带来日益严峻的就业。笔者带教过程中和见习及实习学生交流, 发现大部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明白实习的重要性及必需性, 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宝贵的实习机会, 四处奔波寻找工作, 更多的学生彻底放弃实习, 进入教室整日面对考研资料专职考研, 形成现在的考研大军。一些同学因医院管理严格不能放弃实习, 实习过程中如坐针毡, 身在曹营心在汉, 应付了事, 把实习当做一种负担, 一种痛苦, 而不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去面对实习, 何谈理论联系实际。在内外妇儿的实习过程中, 学生们公认神经内科的实习如坐云端, 不知其然, 这与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有关, 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病急, 但病程长, 专业性强, 神经系统解剖知识多且复杂,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繁多、琐碎且需要正确的手法, 因此在神经内科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实习医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但是目前的临床实习流于形式, 对神经内科常见病根本不能系统学习, 不能掌握神经内科基本操作, 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的医学生, 势必影响我们国家的医疗质量, 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医学生也很少能再次经历临床各方面的基础技能锻炼, 导致目前硕士和博士科研能力过硬, 临床技能及操作环节非常薄弱。

三、医疗环境较差

不利的医疗环境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 病人不配合。作为病人, 都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想得到有经验的医师的诊治, 对实习学生的病史采集, 经常是爱理不理, 或者三言两语, 怎么简单怎么表达, 能不说就不说, 因为患者本就对实习医师存在不信任及抵触心理,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需要时间较长, 暴露部位较多, 患者不愿意让实习医师对自己长时间低效率的检查。因此, 实习学生可能得到不系统的病史及不全面的体格检查, 从而对学生形成片段式的症状及体征。而对那些诊断明确的疾病, 患者也不同意让医学生再次对自己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 因为患者认为自己的疾病已经诊断明确, 没有必要再重复病史, 更不需要让实习学生对自己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第二, 带教老师不敢放手, 不敢让实习同学进行操作, 特别是某些有创操作, 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 不完全了解疾病本身的进程、发展, 不知道虽然是实习医师操作, 但是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而且带教老师对其反复讲解, 让其多次观察及练习, 对其操作的正确性有把握, 因此, 对教学医院的实习医师根本不接受;另一方面, 医学生没有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可能会引起误解。第三, 国家政策不利。我国医生保护的法律法规太少, 对实习医师更是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有的规定多是否定他们进行实习操作, 某些条例把一些临床基本操作浮于实习生之上。

四、临床带教教师不合格

合格的带教老师首先要有足够的资历, 不但要有扎实的解剖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神经内科临床技能, 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 可是目前, 一方面, 许多临床教师都不得不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 一些教师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指导实习学生;另一方面, 近年来逐年的“高校扩招”导致实习学生过多, 远远超出带教老师的工作量, 以前一个老师代一个同学, 目前临床上一个老师带教4~5个学生, 学生们操作机会也在减少。有资历的带教老师时间不能保证, 造成没有教学资格的医院或医生参与教学, 教学意识及教学经验的缺乏, 肯定影响教学质量, 影响了神经病学方面的人才培养。

篇4: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探析

【关键词】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 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80-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临床实习教学作为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临床实习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神经内科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室,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医学实习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临床实习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在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实习生独立自考的能力,为实习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带教教师就必须多临床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训练,不断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习经验。

1.临床实习前的教育

1.1强调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就业难作为我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跟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带教教师必须加强临床实习的教育,提高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的认识。临床实习是巩固临床实习生临床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带教教师可以通过考勤机创卫负责制等方式来监督实习生,进而提高实习生的认识。

1.2注重医德的教育。实习生临床实习是让医学生从学生转变为医生的门槛,实习生只有具备丰富经验的临床实习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就目前来看,医德在我国当前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医生的医德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1]。为此,作为带教教师,在进行临床实习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想实习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实习生医德教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例和疑难病例,带教教师要让学生时刻谨记每个患者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对患者要热情、耐心,要设身处地体貼患者,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1.3感染问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感染问题。作为带教教师,当实习生进入到科室后,要加强实习生防感染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职业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的继续教育,提高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使实习生树立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2]。如:如何避免针刺伤、如何正确洗手等。同时,带教老师在带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时,要加强他们心里素质的教育,多鼓励他们进行临床实践,让实习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及时调节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忙而不乱,条理清晰,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神经疾病学与许多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提高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实习生今后更好的发展。为此,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加强他们神经疾病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他们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巩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进而逐步掌握诊疗常规,提高医疗技术。

2.1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理论知识是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到临床实习效果。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前,作为带教教师,必须对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理论测试来测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方便带教教师进行针对性教育,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不断丰富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神经科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神经系统的体查,是神经学入门的基础,笔者在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实习生对神经系统知识不够全面,在面对患者的时候不知所措,无法独立完整询问病史,检查病人。针对此类问题,带教教师需要反复训练。例如,带教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查房的机会,让实习生独立完成查房、询问病史的任务,带教教师则在一般进行辅导型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实践,进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和巩固[3]。另外,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诊断方法。可定期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实习生的良好发展

2.2加强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习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得到实践锻炼,必然会影响到实习生今后的发展。为此,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要加强实习生的临床实践,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将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术、神经影像学阅片及病历的写作作为重要基本功对每位实习生进行反复训练。神经科疾病的涉及面非常广,实习生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神经系统,带教教师先要将正确、熟练的神经系统检查相关操作告知实习生,让实习生独立完成神经系统查体工作,进而不断丰富实习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另外,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带教教师要多给实习生练习腰椎穿刺的机会。带教教师可以播放腰椎穿刺的视频或影片,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操作步骤和流程,掌握腰椎穿刺中的重点及注意点,操作前带教教师必须加强示范,实习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全程指导,及时纠正实习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而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水平[4]。

3.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实习总结

在实习快要结束时,带教教师要集中同批实习的实习生进行工作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记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在当前社会中,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及时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神经内科实习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进而更好地促进实习生从学生想医生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常琳,吕友梅,徐莉君. 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浅谈[J]. 考试周刊,2009,15:205-206.

[2]孙晶.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J]. 考试周刊,2011,82:213.

[3]杨宇,孙欣,吴江. 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1109-1111.

篇5:《认知神经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认知神经科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传统神经科学的某些分支,例如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药理学等,吸收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和神经科学的新技术,逐渐形成了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和计算神经科学等认知神经科学的各个分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专业任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认知神经科学的了解及其与心理学结合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系统了解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重大: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使各个学科和层次的有机融合进入新层面。认知神经科学将传统的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成功地整合在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下。认知神经科学的特点是强调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的交叉,研究的层次包括分子、突触、神经元、网络、脑区、系统、全脑及整体行为乃至环境、社会等。目前心理学基本上还处于整合前的分裂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认知神经科学将对心理学的整合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平台,从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概论(5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了解认知的神经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脑电图 EEG、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TMS(透颅磁刺激系统)、脑磁图MEG 第一节 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与发展(3课时)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

认知神经科学 = 认知科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 神经科学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 第二节 认知的神经基础(2课时)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和神经节

(四)突触

(五)神经递质

(六)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三、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大脑功能 脑电图 EEG 磁共振成像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TMS(透颅磁刺激系统)脑磁图MEG 第二章 知 觉(5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关系,知觉的分类,知觉的特性,知觉定势等概念并理解记忆。了解知觉的神经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合失认、联想失认、面孔失认、听觉失认症、体觉失认症 第一节知觉概述(3课时)

(一)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二)知觉的分类

(三)知觉的特性

(四)知觉定势

第二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2课时)

(一)视传导通路

(二)顶叶与空间知觉(三)颞叶与客体识别

(四)失认症

第三章 注 意(7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注意的概述,了解注意的认知模型,尤其是过滤器理论(filter theory)、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theory)、后期选择模型、多阶段选择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重点与难点:过滤器理论(filter theory),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theory),后期选择模型,多阶段选择模型 第一节 注意概述(2课时)

(一)注意与非注意

(二)注意和意识

(三)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四)注意与意志

(五)注意的功能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模型(3课时)

(一)注意的认知模型

(二)选择性注意模型 过滤器理论(filter theory)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theory)后期选择模型 多阶段选择模型

(三)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理论: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机制(2课时)注意与前额叶皮层

第四章 记 忆(5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保持、特点,熟悉掌握各种记忆障碍,记忆的神经机制。2.教学重点与难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保持、特点。

第一节 记忆概述(1课时)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第二节 记忆障碍(2课时)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机制(2课时)

(一)存储记忆的脑区

(二)海马的突触可塑性

(三)工作记忆与前额叶

(四)长时记忆的神经机制 第五章

语 言(5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掌握语言的起源包括现代语言假说、当代对语言起源的认识等,熟悉语言与言语、语言的结构部分内容。2.教学重点与难点:语言与言语、语言的结构 第一节 语言概述(2课时)

(一)语言的起源 现代语言假说

当代对语言起源的认识

(二)语言与言语

(三)语言的结构

第二节 语言障碍(3课时)第六章 情 绪(5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情绪的概念,习得情绪的测量方法,掌握情绪的早期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即有些情绪心理学家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2.教学重点与难点:詹姆斯-兰格理论(1884, 1885)(情绪的外周理论)坎农-巴德学说(1927)(情绪的丘脑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节 情绪的概念(1课时)情绪的测量

第二节情绪的理论(2课时)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有些情绪心理学家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1课时)

四、情绪的中枢理论(1课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实践:

(1)记读书笔记;

(2)2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

(3)课堂讨论或参与网络课堂讨论。2.考核办法

考核分两段,第一段为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实践成绩、学习态度等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第二阶段为闭卷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马原野,王建红主编《认知神经科学原理和方法》2003-4 主要参考资料:

篇6:浅谈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

专业论文

浅谈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

浅谈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经验

摘要:神经内科是医学实习生临床实习的重要科室,带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实习生进行神经内科的临床训练。本文从实习前教育、实习中的“三基”训练及实习后的总结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的教学经验,以期为提高临床带教效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教学 全面训练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神经内科是重要的临床科室。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实习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实习生独立思考,促进实习生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阶段。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与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密切相关,带教教师要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前的教育、实习中的“三基”训练及实习后的总结等各方面的全面训练。

1、实习前教育

1.1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就业难,很多学生将考研作为本科学习的重要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及准备研究生考试上。因此带教教师要反复对学生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期间准备考研固然重要,但临床实习更重要。临床实习只有一次,耽误了就难以弥补。可以通过考勤、考核及床位负责制等方式来监督实习生。

1.2注重医德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由课堂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临床实习就是要让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作为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更要应将医德医风和纪律教育作为实习教育的重点内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例和疑难病例,带教教师要让学生时刻谨记每个患者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对患者要热情、耐心,要设身处地体贴患者,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1.3关于院内感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带教教师要从点滴做起,采用多种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职业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的继续教育,提高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使实习生树立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如:如何避免针刺伤,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如何正确洗手,正确进行血液污染物的处理,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方法等。同时带教教师要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使实习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及时调节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忙而不乱,条理清晰,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理论和实践结合,双重培养实习生

由于神经疾病学与许多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加深认识,逐步掌握诊疗常规。临床实习是今后当好医生的基础,是提高医疗技术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从“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抓起。

2.1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习初期,带教教师要尽快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在带教中强化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

神经科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神经系统的体查,这是神经科入门的基础。笔者在带教中发现:实习生一般神经系统知识不全面,开始面对病人的时候往往觉得不知所措,无法独立完整询问病史,检查病人。因此进科开始的时候要反复训练。

带教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查房的机会,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查房时,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理论课所学的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疗原则,同时重点介绍有关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和影像技术的诊断、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意义、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等。要尽量避免重复以前所学的内容,也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诊断方法。可定期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良好思维能力。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进一步深化。

2.2重视临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神经内科实习期间,带教教师要将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术、神经影像学阅片及病历的写作作为重要基本功对每位实习生进行反复训练。

神经科疾病涉及面很广,神经解剖结构复杂,体格检查过程繁琐,是临床神经科实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熟练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必要的手段。带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录像,然后由教师在有明显体征的病人身上示范正确的体检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每位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项临床工作,能不断熟悉、掌握全套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且明确每一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带教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实习生以练习的机会。带教教师应要求实习生多看多学,认真复习书本上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操作前带教教师必须加强示范,规范程序且详细讲解腰椎穿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全程指导,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实习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带教教师要定期为实习生进行颅脑或脊髓的CT扫描、磁共振及脑血管造影(CTA、DSA、MRA、MRV)检查的阅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脊髓炎等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指导他们学习如何从片子上找出病变部位,如何估计病灶的大小,继而决定处理方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把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神经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定位诊断的掌握。通过学习,实习生们不仅能掌握初步的阅片知识,而且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神经科实习的兴趣。

病历是正确诊断疾病、拟订治疗方案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医院医疗管理信息和医护工作质量的客观凭证,是衡量医疗水平、进行临床科研与教学的重要资料,是病人的健康档案,是处理医疗纠纷、鉴定伤残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首先具体接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是病历的撰写。带教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写好病历的重要性。实习生撰写的病历和病程录,既反映了学生掌握基本功的水平,又反映了教师指导教学的水平。

实行实习生床位负责制,由学生单独对新入院患者首先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写大病历熟悉病情,同时结合相关辅助诊断资料作出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讲评,对不恰当或错误之处作相应修改,使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缺陷和分析上的不足。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参加病房值班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值班日参加夜查房。另外,由于患者就诊的随机性,实习生参加操作的机会不均等,病种分布也不平衡,因此,带教教师要注重调节学病例,使其尽量平衡分布。发现典型病例时,带教教师应让所有实习生尽量参加查体和诊治讨论,使他们都有比较均等的学习机会。

3、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实习总结

在实习快要结束时,带教教师要集中同批实习的实习生进行工作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记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7: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的构成及其功能。培养他们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型),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话: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渐渐多起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发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3、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人体的神经系统图。(2)讨论: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问题?

(3)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

(1)学生分组实践: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脑决定“去拿这个苹果”,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些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2)计算一个1.4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

(3)讨论并汇报: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向传递,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

二是速度快,100米/秒。

3、指导学生认识脑的构造及大脑各部分的功能。(1)观察:课文上脑的外形图(或挂图、人脑模型)。

(2)讨论:①人脑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②大脑各部分有哪些功能?

(3)汇报并归纳小结:人脑中有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左脑和右脑,大脑(对照大脑各部分机能图)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不同部分分别管理书写、运动、感觉、视觉语言(阅读)、听觉、视觉、识别等,但分工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4)根据大脑各部分机能在插图上的相应位置认识大脑各部分的功能。

4、对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1)阅读课本第25页。

(2)讨论: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谈一谈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用脑?(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时;二是不连续很长时间做一种工作,而是要交替进行各种工作;三是经常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反应灵活。)

篇8: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一、教育神经科学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 人脑终身可塑性对教育的影响

与包裹大脑的颅骨在人出生后不久就会基本定型不同, 颅骨内的脑组织及其功能在人的一生中都处于可塑状态。不管是大脑内部出现某些缺失还是外部环境刺激发生了某些变化, 大脑神经总是会随时根据这些内外部因素自行调整, 通俗的表述就是具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对完全成年的中青年实验对象的研究发现, 当以特定方式开展方位与物体的联想式学习后, 实验对象大脑皮层之间的联接得到了增强;而成年人经过运动训练或语言学习后, 其神经系统同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可塑性。[1]

(二) 大脑不同功能区对教育的影响

逻辑思维、分析与判断, 比如人说话和数学能力高低主要是左半脑负责;而右半脑主管运动能力与形象思维, 比如许多优秀运动员都是左撇子, 拥有更多艺术才能或情感更加丰富细腻的人的右半脑更加发达等。基于这种流行的“科学”理论, “多用左手开发右半脑”的建议被不少人接受, 以至于开始练习左手拿笔写字、握筷子吃饭等。但人的大脑原本是一个整体, 虽然左右半脑确有分工, 然而绝不至于到了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的地步。因此, 将大脑不同功能区域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必须谨慎, 在未经科学事实验证之前, 切忌出现盲目开发某个特定功能区域的主张。[2]

二、教育神经科学应用于教育的原则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教育神经科学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例如大脑在人一生中始终存在着“用进废退”的特性, 正如同“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永不停歇地给予大脑良性刺激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其“永葆青春”;而一些大脑受到损伤的病人会在社会适应性方面遭遇困境, 由此推知大脑神经对于人情绪管理和环境认知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等。[3]但不可否认的是, 人类对于自己大脑的研究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现有的研究成果只是在管中窥豹。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现有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理论层次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运用教育神经科学理论于实践仍然需要谨慎, 须知一切以科学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不可忘却。教育工作者对任何研究成果都应遵循客观、辩证的原则认真学习, 既不将教育神经科学理论简单化, 也不将其神化, 而是在教学实践中以理论联系实际, 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应用新兴教育神经科学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 增加互动式教学的比重

尤其是针对易产生学习焦虑的部分学科, 例如英语。英语教学较其他学科更易产生课堂焦虑, 即一般常说的“外语焦虑”, 是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常见的负面情绪, 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需要使用第二语言表达个体意见时经常出现的紧张、不安的情况。外语焦虑是英语学习独特且必然的现象, 其产生原因与英语的学习直接相关, 包括沟通焦虑、测试焦虑及负面评价焦虑等。即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英语交流沟通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效果的检测及外界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负面评价中都会产生焦虑。英语课堂焦虑分为适度焦虑与过度焦虑, 适度焦虑的学生由于渴望在英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成绩且学习的压力在其自觉可承受范围内, 故这类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但过度焦虑的学生则相反, 他们习惯于避免以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 课堂学习相对沉默, 若迫不得已需要回答问题或表述个人看法时更易表现得紧张不安。[4]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已经发现, 情绪对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巨大影响, 在大学英语中增加互动式教学的比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放松紧绷的神经, 投入到更富于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互动式教学还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 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 广泛开展“微课”教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人的一生中都处于可塑期, 只要外界环境有所刺激, 大脑中特定部位就会发生改变或强化。而大学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科学理论和思维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与小学中学不同的是, 大学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 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科技, 开展更广泛的“微课”教学, 能够解决多年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大学生高分低能的严峻问题, 强化学生自学能力。进入大学后, 学生已经摆脱了中小学时期过度依赖教师开展学习的心理, 更倾向于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式构建自我内化式的学习框架, 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同时, 大学生独立个性已经成形且相对成熟, 继续采取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更易引发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对立的情绪。尤其是对“填鸭”式教学会更快失去兴趣和动力, 磨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能够转变这种不利局面, 微课多样的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够改善教师口授与板书的单调乏味。学生应用微课学习大学课程能够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方法实现学习效果“从量变到质变”的提高。

(三) 普及并推广“生命教育”

中国推行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机制在培养出大量考试能手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对于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的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大脑中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获取、整合、处理、再影响人的行为的循环, 而情绪则会对每个环节与步骤产生影响。

近年来, 中国高校不断发生的学生杀人案让人对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产生了深重的疑虑, 无论是早些年发生的马加爵因琐事杀害四名同学到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刺死车祸受害者, 以及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案, 都让人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社会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匮乏。这些杀人的学生与被害者之间并没有血海深仇, 仅仅因为日常琐事产生了纠纷就夺走他人的生命。如果这些进入“象牙塔”的所谓精英人才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勉强可算作“成功者”, 那么他们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根据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在大学推广生命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可以让自视甚高的大学生感受挫折是每个人一生中必然遭遇的生命过程, 区别仅仅在于频率和程度。身为个体的人应当认识到生命的过程如同进行一次单程旅行, 正如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旅行不可能全部行进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一样, 生命的旅行途中同样需要翻越河流山川。当人在社会生活中遭遇挫折时, 就如同现实旅行中跨险滩、越峭壁一般, 需要好好花费一番心思和体力, 有时甚至会让人产生精疲力竭之感。然而, 正如旅行中的人经历了途中种种艰难险阻终于达到目的地见到如画的美景, 历经挫折的生命同样会有“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与欣慰, 没有经历挫折并战胜挫折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不是完整的生命。

四、结束语

新兴教育神经科学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 致力于将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有机结合, 以促进教育模式的优化及提升教学质量。中国在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正在努力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教学的转化。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教育神经科学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善已毋庸置疑, 但具体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时, 仍需坚持科学、务实原则, 根据学生个体特性审慎使用, 不盲从、不迷信,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真正发挥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道阳, 魏玮.教育科学发展新取向: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影响[J].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3 (03) :226-231.

[2]姜永志, 白晓丽.教育神经科学通向“循证”教育学发展的路径[J].教育导刊, 2013 (11) :8-11.

[3]伍海燕, 王乃弋, 罗跃嘉.脑、认知、情绪与教育——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学报, 2012 (04) :48-54.

篇9:高清屏新标准昂达V712

轻巧便携,做工不错

初拿到昂达V712,感觉体型与热门机型谷歌Nexus 7很相近,它们的厚度都在1厘米左右,重量也仅相差20克,同样都很轻巧便携,不过昂达V712边框略宽,看上去要矮胖一些,这种特点使它更适合横屏操作。而提到操作,就不能不提昂达V712的按键,它居然把物理音量键给舍弃了,虽然在系统状态栏上加入了虚拟音量键,但使用中去按那微小的音量图标肯定没有物理键方便,算是它的一个败笔吧。在做工方面,昂达V712只是一款低价平板,虽然只采用普通的塑料材质,但黑白两色搭配协调,细节处理得当,特别是背面型号与SN标号刻印的很有感觉,较佳的做工令人满意。

高清屏效果惊艳,阅读体验提升明显

昂达V712的亮点无疑是那块7英寸1280×800分辨率的IPS屏幕,而它的显示效果我们通过与Nexus7以及某7英寸1024×600分辨率的国产平板对比来说明一下,由照片可以看到昂达V712拥有多数IPS屏幕一贯颜色偏暖发黄的风格,颜色比较讨好眼睛,在可视角方面,横屏时可视角非常出色,屏幕亮度损失极小,而竖屏时可视角则要略差一些,不过总体来说昂达V712的屏幕已经相当出色了。

分辨率的提升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屏幕更加细腻,我们可以看一下将屏幕实拍照片100%放大后,昂达V712的画面明显要比1024×600的屏幕更清晰、细节更丰富,这一点在网页浏览与PDF、漫画阅读中感受最为明显,比如用昂达V712打开一个电脑版的网页页面,在不对页面进行放大的情况下,细若蚊足的小字也基本可以辨别出来,极大的提升了阅读体验。

系统精简,游戏性能略差

昂达V712的系统版本为Android4.0.4,它并没有针对高分辨率进行优化,所以系统界面、文字都会偏小,虽然这样一屏幕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但对于眼力不好的朋友,比如老人看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在预置应用上,昂达V712的系统可谓是干干净净,除去Google Play电子市场外,没有预装任何应用,对于有系统洁癖的朋友倒是件好事。

昂达V712采用了AML 8726MX双核处理器,处理性能足够强悍,在将CPU设为正常模式下,安安兔测试得分达到6376分,但它的图形性能很一般,特别是受到1280×800高分辨率的拖累,使昂达V712的游戏性能略显不足,比如在运行《都市赛车7》这样的超大型游戏时,画面会略有些拖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的体验,而像《最终幻想3》、《索尼克第二章》较为常规的大型游戏没有太大问题。

编辑寄语

篇10: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摘 要: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专业性及实践性很强。

为适应目前临床医学实习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着重介绍在神经内科领域内的一些实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将理论与实戏相结合,推出模拟教学,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使临床医学实习生在实习阶段内掌握更多的神经内科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神经内科见习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篇11: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护理本科

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际应用在护理本科教学中比较少[1]。自开始我科把案例教学法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本科课堂教学中,极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1 选择适当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对像

神经内科护理学专科性强,多数内容概念抽象,涉及神经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护理评估内容多且复杂,学生常感到难记、难懂、更难于掌握。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相比最大优点在于: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为了更好地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选择我校级护理普通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共90人,以神经内科护理学为授课内容。

1.2 精心选择案例合理设计问题

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因此案例质量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等原则。将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典型案例的结合,教学内容贯穿在老师的案例讲解、同学们的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和老师的课堂内容小结中,使学生在教学案例的理论联系实际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要合理设计问题,贯穿于案例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案例。

1.3 活跃课堂氛围引导积极发言

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不能够运用案例进行自学、讨论,没有角色扮演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鼓励他们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还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间的沟通、护理的操作等,允许学生犯错误,通过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2]。在运用好激励的同时要驾驭好讨论,还要把握好节奏。

讨论、归纳、演练逐级深入,环环相扣,既引人入胜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1.4 点评案例深入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要对案例进行小结,从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案例书写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决策案,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正确观点,剖析错误观点,补充遗漏问题[3]。

2 结果

课程结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对案例教学课堂质量是否满意、对临床示教动手能力的影响、对处理临床问题采用方法的思考以及对案例教学法的兴趣等10个问题。采用不记名方式,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85名(97%)同学赞成在今后教学中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深入推广且对该教学方法感兴趣。

3 讨论

教学实践证实这种教学法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案例教学法实施中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要求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对选择案例进行精心的编排和设计,在课堂上还要把握好案例的导入方式和课堂秩序的维持等,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而且能提高教师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高年级的护理本科的临床课堂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是可以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余恩琳.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4 ,12(5):389-401.

[2] 陈四清,李斯俭,付石龙.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分析与尝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2(5):62-65.

篇12:慌乱作文712字

一阵冰冷的寒风让我不由得惊醒,我睁开眼,眼前一片黑。我摸了摸头,我的头十分痛。我摸索旁边的东西似乎摸到一张桌子,我扶着它颤颤悠悠地从地上起来,我又摇摇晃晃的走了几步路,试图寻找出路但却一无所获。心中不免十分害怕与情况对上也冒出了一层冷汗,但就在就是理智告诉我一定冷静,越慌乱则无法逃出生天。我不停的来回踱步,试图想出办法就在这时,我看见一所微弱的光,我寻着光向前走。

我走到了一扇窗户前,我顿时充满了希望但可惜的是窗户太高我可能爬不上去,我努力向上跳,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次两次好不容易跳到上面,我死死抓住栏杆不放手,双脚用力向上蹬,努力向上爬,总算爬到了,我坐在上面喘了口气,也回了个神想了想我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里究竟是哪里?又是谁带我来到了这里?这一切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但眼下这一切并不是很重要。我要逃出去,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抓着栏杆不放手,站在间隙间,想用什么办法能打开它?通过这里的通到出去,我使劲拽栏杆试图把它拽下来,但似乎没什么作用,它依然纹丝不动。我没有放弃,依旧在坚持,我忙的满头大汗,也来不及擦。终于我拉动了栏杆开始有些松动了我加快了晃动的速度也加了很大的力气栏杆随即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随即我听到了外面有一阵脚步声又好像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心中不免惊慌。我十分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心中十分害怕,就在这时,栏杆被我拽开了,我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顾不上脚上的疼痛,拼命向前跑去,只听见身后有好些人在叫我站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顾不上脚上的疼痛,就一个劲的向前跑跑进了一个树林中。

在树林中,我好像迷了路,分不清方向了,体力也渐渐流失了,慢慢的也就跑不动了,身后的声音越来越近,这个强壮大汉手提木棍,向我走来,我心中十分害怕,慌不择路,可也无路可走了,他们每向前一步,我就向后一步。突然脚下一空,我摔了下去。再醒来时,我看见了我熟悉的书桌,我一下子放松了不少,心想,刚刚只是个梦。看对梦中的情景还十分的恐惧,我站了起来。疲惫不堪的走到床边躺了下来,沉沉睡去了。

篇13: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关键词:分布式教学模式,神经外科学

前言

神经外科学中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要求医学生或从事神经外科专业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而目前常用的集中式教学方法 (massed teaching method) 基本上是“老师讲课, 学生听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必须集中上课, 集中考试, 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特别是受时间、地点、面积和其他条件的影响, 不能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从而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发展, 以致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布式教学模式 (distributed teaching method) 是根据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过程中存在的“暗示 (implicit) 认识期”和“明确 (explicit) 认识期”的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个性化教学方法, 特别适合以技能和实验科学为主的神经外科学科的教学。文章通过对国外近年来分布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总结与分析, 提出了在我国神经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分布式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一、方法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国立医学图书馆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的网站http://www.nlm.nih.gov检索国际上有关distrubuted teaching method的文献资料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分布式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 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分布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二、结果

(一) 分布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优点

分布式教学模式是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安排在适当的时间段内分步进行, 以替代传统的短时间的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由于神经外科学是理论与实验技能并重的专业, 因此, 如何确定学习和训练的方式非常重要。一般来说, 在实验室学到的技能要真正应用到手术中需要很长时间。在传统的集中式教学中, 年轻医生或学医的学生往往用一周时间学一种技术, 然后再用另一周时间学习另一种技术, 在课程中很少有机会复习以前学过的技术, 而且, 课程安排时间短, 强度大。导致过一段时间后, 基本忘记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布式教学正是针对传统集中式教学方法的缺点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方法相比, 分布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所以, 分布式教学模式在评价技能课程是否有效时, 不在训练后立即进行, 而是在过一段时间后才进行评价。

(二) 分布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oulton等对分布式教学模式和集中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以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作为训练指标, 将40名外科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分布式教学模式组和集中式教学方法组 (简称分布组和集中组) , 每组20名。集中组在一天内接受4次不同新技术的训练, 而分布组则在4星期内接受同样4次 (每星期一次) 的不同新技术训练。学习的新技术均为显微血管吻合术。均有显微外科医师在场指导 (1名医师指导4~5名受训者) 。4次训练共计用330分钟, 两组均相同。在第4次新技术训练结束时或结束一个月后各进行一次技能保持测试。在测试中要进行大鼠血管吻合技能评价, 即在活的麻醉大鼠身上由一名观察员将主动脉切断, 再由受试者将断裂血管吻合。每次测试的结果均由专家和计算机各进行一次评定, 此外还可进行出血量、血管通畅度以及是否狭窄等有关临床结果的测定。最后的评定结果表明:分布组成绩远远超过集中组, 特别是在一个月的保持测试中。Moulton等的研究充分证明了分布式教学方式更为合理。由于分布式教学模式是在不同时间、甚至不同场所和不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 因此, 制定统一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指标非常重要。分布式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中的设计和基本模式是:第一步, 根据神经外科学医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第二步, 根据神经外科学专业目标设计专业和技能课程;第三步, 根据神经外科学每一门专业和技能课程的内容统一设计和安排理论和技能课程的分布式教学;第四步, 根据学习目标和标准评价学生成为神经外科专业医生的表现和能力。

(三) 神经外科学的分布式教学的设计

神经外科学专业的课程涉及医学乃至生物学等专业领域。在传统的集中式教学中, “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内容一般由老师主讲, 有关技能训练也主要在以后的见习和实习中进行, 学生往往记不住, 更谈不上系统地掌握。文章仅以“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内容为例说明分布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例如:第一周2学时学习第一单元课程;学习目标:分析和掌握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学习内容:询问病史、体检、神经系统检查与成像技术, 初步确定病变是在脑、脊髓、还是在周围神经;学习方法与评价:教师微型讲座、学生提问与讨论、教师回答问题、学生互动、小型测试。第二周2学时学习第二单元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评价等。以分布式教学模式设计了“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的课程, 虽然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应会改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效果。

三、讨论

虽然目前神经外科学专业的训练方式仍以集中式教学方法为主, 但这种方法已经证明不适合像神经外科学这样以实验技能为特征的学科专业的教学。研究表明, 在集中式的训练中, 参与者容易发生所谓反应性阻抗 (reactiveimpedance) , 如厌烦或疲劳, 阻碍了学习的技能水平。而在经过休息后, 反应性阻抗会消失, 学习技能水平将会上升。分布式教学模式提出的生理学依据是, 人大脑在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反应过程中存在两个期, 即“暗示认识期”和“明确认识期”。在这两个时期, 大脑的不同部分被激活, 而且这种激活对于长期记忆和保留所学的新知识是必须的。分布式学习法可能同时激活了两个时期, 而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刻在记忆中。

篇14:零距离投影明基MX712UST

在《微电脑世界》2010年8月和9月刊《主流投影技术剖析》专题里,我们集中评测了投影市场热点之一的超短焦投影机,包括3LCD阵营以及DLP阵营的近10款产品。作为短焦投影机市场强有力的推动者,明基正逐渐成为短焦投影市场产品最丰富、类别最齐全的品牌之一,近期也发布了其最新的超短焦投影机新品明基MX712UST。

真正的零距离6cm距离投射60英寸

投影机的投射比是指投影距离与投射画面的宽度比值。比值越小则说明同等投影距离内投射画面尺寸越大。普通投影机的投射比,通常在1.5~1.9之间。当投射比小于1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短焦;而当投射比达到0.6以下,我们称之为超短焦。当投射比在0.28~0.3左右时,短焦技术一般采用反射式,明基MX712UST正是这样一款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机产品。

在PC World中国实验室实际测试中,在机身距离墙面16 cm时,投影画面达到了80英寸,在机身距离墙面达到极限的6 cm时(电源接口以及各种数据线接口连接的最小距离长度),投影画面达到了63英寸,真正做到了零距离投影。这种零距离投影技术在对空间要求苛刻的小型会议室以及教育行业中就显得尤为适用。它降低了空间要求,在和电子白板配合组成交互式演示系统时就显得更加驾轻就熟了。

明基MX712UST采用DLP投影技术,配备特殊非球面镜头。具备主流的XGA分辨率,标称2500流明,对比度3000:1。在PC World中国实验室的实测亮度为2430流明,对比度达到3035:1,此时功耗为276W,省电模式下的亮度为1622流明,此时的功耗为210W。对于普通短焦投影机,一般亮度高于1500流明即可满足多种场合的应用需求。在省电模式下理论上在比较宽敞明亮的环境,比如会议室、教室等也可以正常使用。对于反射式超短焦机型,根据光学原理,光线从镜头投射出来先直射在反光镜上,然后通过反光镜的反射图像成像在镜头后方。也就是用户面对的投影屏幕。此时画面畸变、亮度不均和对焦往往是最大的技术难题。

在我们进行的ANSI标准的9点亮度测试中,明基MX712UST亮度均匀性整体表现良好,不过投影画面顶部有轻微畸变,这个也是大部分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机的通病。由于投射的夹角过大,画面顶部和画面底部实现同时对焦清晰确有一定难度,整体表现为由上至下画面逐渐锐利清晰。

个性贴心设置超强功能组合

明基MX712UST支持桌面正投、桌上背投、吊装背投以及吊装正投4种投影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投影机的场地适应性,无论是商务还是教育用户都能够找到最适合的投影方式。墙面颜色有浅黄色、桃红色、浅绿色、蓝色以及黑板5种供用户自由选择。支持4:3、16:9、16:10三种投影比例,同时支持2倍手动数码变焦,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精确便捷。

经常有学生抱怨老师在设置调整投影机选项时,菜单几乎占满了全屏,阻碍学生正常观看投影画面,而明基MX712UST支持菜单位置居中、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5种摆放,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影响观看正常投影情况下自由调节。另外,明基MX712UST针对教育用户特别设计了“教学模板”选项,在黑板和白板2种选项下,分别有信函格式、工作表、坐标图3种模式供老师选择,同时也设置了演示、sRGB、影院、用户自定义、动态5种图像模式。

作为一款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机,明基MX712UST同样具备3D投影功能,支持USB投影、无PC投影、无线投影功能,支持2秒关机,也同时支持麦克风输入等个性化需求。在无PC投影演示中,对于图片文件的反应尤为快速敏捷,由于搭载DLP的极致色彩技术,图像显示整体表现清晰锐利,灰度层次感丰富,色彩准确自然。

接口方面,明基MX712UST配备同样非常丰富,包括2个D-sub输入,1个D-sub输出。1个USB接口,1个迷你USB接

口,S-Video,Compositevideo,音频输入输出,麦克风接口,RS232串口,DC 12V输出等接口,并日,内置2个10W扬声器。

零距离投影机未来的电视机

零距离投影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许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从应用来看,零距离投影其实就等同于教室、会议室或者客厅里的一台大屏电视机,普通电视机摆放大部分都是倚墙摆放,和墙面距离一般在20cm左右,而零距离投影机不管是吊装还是普通摆放,只需6cm距离即可投射60英寸画面,16cm距离即可投射80英寸画面,这些都是普通电视尚难达到的尺寸。

相对于普通55英寸平板电视动辄30kg的重量以及庞大的身躯,明基MX712UST仅仅5.5 kg的重量以及318×109×395 mm的外观尺寸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对于那些空间有限,但是追求大画面的用户,零距离投影机绝对是不二选择。搭配丰富的接口,4种灵活的投影方式以及无PC投影、无线投影、3D投影功能,几乎可以瞬间搭建起一个小型多媒体娱乐中心。

市面上主流s5英寸平板电视平均售价已经超过万元大关,60英寸以及以上产品售价更是高达2万元以上,明基MX712UST的售价也超过了2万元,在价格方面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拉近。假以时日,如果能够在画质和分辨率上做对应提升,零距离投影机成为未来的电视机将不再是梦。

用户案例:明基MX712UST教学娱乐两不误

北京化工大学智能工程研究室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的过程模拟、优化控制、故障诊断与系统维护、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由6位在职教师、几十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

申请此次体验活动的李芳老师以及团队在试用明基MX712UST一胤后感慨良多,因为从事行业的特殊性,所以用于教学方面的教学教案与科研项目的预审材料数量很多,而且很多图标表格都是彩色篇幅,如果全部打印出来一一传阅,不仅耗时,浪费大量的纸张和墨汁,而且保密性也会非常差。

自从有了明基MX712UST,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每当有材料需要讨论的时候,再也不用一摞摞的把资料打印出来了,大家凑一块,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空间里腾出一张桌子摆放上明基MX712UST即可,不到10cm的距离可以投射出超过60英寸的大画面颇让老师和学生们感到震撼,在空间不够充裕的办公教学环境真是太适合不过了,一面白墙已经足够。

搭配2500流明的亮度,在不需要关闭窗户拉下窗帘的情况下,投影效果也非常好,图像表格都显示清晰锐利,色彩自然明亮。搭配自带的2倍手动数码变焦功能,在查看图标和表格的详细标注时显得尤为方便。同样,在没有配备投影机的大阶梯教室给学生上大课的时候,明基MX712UST的超短焦投影能力让坐在最后排的同学也能够一目了然地观看到清晰的教学内容。

如果偶尔碰到有外而送过来的资料需要及时审阅讨论,这个时候明基MX712UST自带的免PC演示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只需直接插上送过来的资料U盘,在投影菜单里选择图表文件资料一目了然,投射效果一如既往清晰明亮。闲暇时刻,明基MX712UST更是摇身一变成为办公室教室的娱乐终端,机器内置有2个10W扬声器,老师学生用USB数据线连接上投影机和自己的电脑,即可播放电脑里的最新电影、歌曲等娱乐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大家带来不断的欢声笑语。

上一篇:社区活动十字绣兴趣班下一篇:尔雅通识课考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