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十字绣兴趣班

2024-05-09

社区活动十字绣兴趣班(共6篇)

篇1:社区活动十字绣兴趣班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十字绣”产生于中国的唐代,流传于明清时期,和中国传统的很多绣法不同,它非常地简单易学,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用交叉的方法搭“十字”,就象缝纽扣一样,就能绣出美丽的图案。通过绣十字绣增强了学生的耐心和细心,陶冶学生的性情。当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一幅很大、很复杂的作品的时候,那种轻松和畅快,那种满足和惬意会令自己神清气爽,一天好心情!通过十字绣的创作陶冶儿童的情操。我们开设十字绣兴趣小组,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活动人员:

一至六年级爱好十字绣的学生

三、活动内容:

学习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全针、半针、勾边、尾针结法)和识图的方法,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我们美丽的生活,在绣十字绣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细心和坚韧的意志得以加强。

四、活动实施步骤:

(一)每周二、三、四活动,地点在一年级教室。

(二)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十字绣布、针、线等)。

(三)保证上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遵守纪律。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十字绣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锻炼。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十字绣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爱好十字绣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小组的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十字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十字绣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周二、三、四第七节课

三、活动步骤:

(一)每周活动三次,地点在一年级教室。

(二)生提出如下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十字绣布、针、线等)。

(三)保证上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遵守纪律。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时间内容

第三周   基本针法1—全针绣

第四周   基本针法2——勾边

第六周   基本针法3

——半针绣

第七周   基本针法4——四分之一绣

第八周   基本针法5——如何画格子

第十周   基本针法6——连续绣

第十一周 基本针法7——十字绣的清洗

第十二周 基本针法8——十字绣的保管

第十三周 学绣十字绣——小挂件饰品

第十四、十五周学绣十字绣——卡通类

第十六、十七周学绣十字绣——人物类

在十字绣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锻炼。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爱上十字绣的前提下,我继续担任

十字绣兴趣小组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人格以及创造力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一、目标达成情况

(一)增强了学生的细心程度,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又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学生们在识图、纫针、穿针引线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认真态度。

(二)多数学生能从刺绣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和最后看到成品时的激动。

(三)少学学生本学期没有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二、创新点及经验

1、在基于学生兴趣与直接经验的、富有探索性的真实而生活化的创新中,让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发现和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掌握

创新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的亲身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新品格,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1、可能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拿针线,领悟能力相对低一些。所以,以后应多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学生们对十字绣基本绣法当中“勾边”的理解比较困难,总

会和前面的“全针绣”和“连续绣”相混淆。

3、学生有时会出现忘带工具的现象,以后应该由班级统一布置

用具的准备。

四、新学期打算

课程的进一步顺利开展更有赖于今后不断的总结、反思。下学期我相信自己能对次活动由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增加更多解决问题的方

法。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在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让他们掌握十字绣的针法和技巧。

2、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优,督促学生绣出更棒的作品。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十字绣作为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我们全校共有34名学生参加。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目标,而且自己还有了一些小收获,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了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结意识。

一、本课程的开设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稳定品质的最佳手段,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和高雅的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此,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灵活性多样性,富有实效的十字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由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主要利用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示多种十字绣作品,欣赏十字绣作品,先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放大教师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清操作过程。二是师生互动,借助师生对话来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针对个别动手能力低下的学生,采取手把手教的教学方法。三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要采用分组合作法,在绣作品时,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自己确定表现主题,将图案分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十字绣知识和技能。

二、正确评价。

在作品评价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十字绣基本功的实践操作,重视课堂展评,出示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学生欣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展评交流,同学们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做十字绣必须要有信心、耐心。自从十字绣课程开设以来,大多数学生克服了浮躁的情绪,做事更为细心周密了;从学生的语言上就流露出了他们的成就感“十字绣不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之前,我从没拿过针,也不会用针,十字绣让我不但会拿针,用针,还能绣出一幅美丽的小作品”。

三、活动的收获: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存在的不足与采取措施

(一)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多数,可能有些孩子从来没有拿过针,领悟能力稍微低一些,所以对这部分学生重点放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二)学生有时会出现忘带工具的现象,应该由班级统一布置带活动的工具。

十字绣的开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等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篇2:社区活动十字绣兴趣班

一、活动目的:

“十字绣”产生于中国的唐代,流传于明清时期,和中国传统的很多绣法不同,它非常地简单易学,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用交叉的方法搭“十字”,就象缝纽扣一样,就能绣出美丽的图案。通过绣十字绣增强了学生的耐心和细心,陶冶学生的性情。当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一幅很大、很复杂的作品的时候,那种轻松和畅快,那种满足和惬意会令自己神清气爽,一天好心情!通过十字绣的创作陶冶儿童的情操。我们开设十字绣兴趣小组,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活动人员:

一至六年级爱好十字绣的学生

三、活动内容:

学习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全针、半针、勾边、尾针结法)和识图的方法,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我们美丽的生活,在绣十字绣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细心和坚韧的意志得以加强。

四、活动实施步骤:

(一)每周二、三、四活动,地点在一年级教室。

(二)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十字绣布、针、线等)。

(三)保证上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遵守纪律。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十字绣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锻炼。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十字绣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爱好十字绣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小组的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十字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十字绣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周二、三、四第七节课

三、活动步骤:

(一)每周活动三次,地点在一年级教室。

(二)生提出如下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十字绣布、针、线等)。

(三)保证上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遵守纪律。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时间内容

第三周 基本针法1—全针绣 第四周 基本针法2——勾边 第六周 基本针法3 ——半针绣 第七周 基本针法4——四分之一绣 第八周 基本针法5——如何画格子 第十周 基本针法6——连续绣 第十一周 基本针法7——十字绣的清洗 第十二周 基本针法8——十字绣的保管 第十三周 学绣十字绣——小挂件饰品 第十四、十五周 学绣十字绣——卡通类 第十六、十七周 学绣十字绣——人物类

在十字绣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锻炼。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爱上十字绣的前提下,我继续担任 十字绣兴趣小组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人格以及创造力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一、目标达成情况

(一)增强了学生的细心程度,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又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学生们在识图、纫针、穿针引线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十足 的认真态度。

(二)多数学生能从刺绣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和最后看到成 品时的激动。

(三)少学学生本学期没有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二、创新点及经验

1、在基于学生兴趣与直接经验的、富有探索性的真实而生活化的创新中,让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发现和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掌握 创新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的亲身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新品格,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1、可能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拿针线,领悟能力相对低一些。所以,以后应多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学生们对十字绣基本绣法当中“勾边”的理解比较困难,总 会和前面的“全针绣”和“连续绣”相混淆。

3、学生有时会出现忘带工具的现象,以后应该由班级统一布置 用具的准备。

四、新学期打算

课程的进一步顺利开展更有赖于今后不断的总结、反思。下学期我相信自己能对次活动由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增加更多解决问题的方 法。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在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让他们掌握十字绣的针法和技巧。

2、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优,督促学生绣出更棒的作品。

十字绣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十字绣作为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我们全校共有34名学生参加。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目标,而且自己还有了一些小收获,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了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结意识。

一、本课程的开设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稳定品质的最佳手段,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和高雅的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灵活性多样性,富有实效的十字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由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主要利用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示多种十字绣作品,欣赏十字绣作品,先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放大教师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清操作过程。二是师生互动,借助师生对话来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针对个别动手能力低下的学生,采取手把手教的教学方法。三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要采用分组合作法,在绣作品时,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自己确定表现主题,将图案分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升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十字绣知识和技能。

二、正确评价。在作品评价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十字绣基本功的实践操作,重视课堂展评,出示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学生欣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展评交流,同学们都会深深的体会到:做十字绣必须要有信心、耐心。自从十字绣课程开设以来,大多数学生克服了浮躁的情绪,做事更为细心周密了;从学生的语言上就流露出了他们的成就感“十字绣不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之前,我从没拿过针,也不会用针,十字绣让我不但会拿针,用针,还能绣出一幅美丽的小作品”。

三、活动的收获: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存在的不足与采取措施

(一)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多数,可能有些孩子从来没有拿过针,领悟能力稍微低一些,所以对这部分学生重点放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二)学生有时会出现忘带工具的现象,应该由班级统一布置带活动的工具。

篇3:浅析P2P用户兴趣社区

社区是一种社会团体, 由共同价值观的同质人口组成。而“虚拟社区”是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国外社区型网站如:Myspace、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均已兴起, 到中国的互联网的多次蜕变——从最初的“网易、新浪、搜狐”到当前的“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在向社区化发展, 都能体现出全球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用户之间相互动的时代, 社区化是互联网发展必然的趋势。P2P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获得了极大关注, 在理论和应用上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P2P改变了目前互联网中占主导地位的C/S结构中信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不平衡, 具有可扩展性、健壮性、负载均衡、高性能/价格比、隐私保护等几个特点。自2001年P2P技术兴起开始, 其应用已从单纯的文件共享领域扩展到舆情分析、即时通信、在线流媒体播放、电子杂志、SNS、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另外, 研究发现在P2P网络中, 以共享和需求为目的且具有相同或相关兴趣的用户节点很容易自动聚集成多个社区, 学者称之为P2P用户兴趣社区, 具体表现为社区内部节点连接较密集、社区间节点连接较松散。P2P用户兴趣社区同时继承了P2P技术以及虚拟社区的优点, 不仅能够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 而且能够充分挖掘节点间的相互关系, 以提高资源共享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的概念及其逻辑模型, 分析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特点, 阐述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社会实践应用。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在对等网络的研究中, 最早考虑引入社区模型, 如Planet P[1]是为了通过缓存一部分信息来提高检索性能。学者认为根据用户节点之间的通信历史、节点本身共享的资源等信息在逻辑上组织成社区, 当节点发出查询请求时, 将查询范围限制在其所在社区内, 可大大缩短查询时间, 提高查询效率。

而最早研究P2P用户兴趣社区的形成和发现的学[2]者则是Khambatti等人, 利用属性集表示用户节点的兴趣爱好, 当不同节点的属性集有交集时, 则表示属于同一社区。张亮等[3]利用结构树模型来表示反映用户偏好的节点共享资源, 通过计算节点分类树模型之间的近似度来判断用户节点之间的相似性, 当相似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判定所对比的节点属于同一社区。

Xue等[4]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语义社区的覆盖网, 覆盖网充分利用了节点的异构性和节点分享资源的关联性, 模拟了人类社会中的真实社区, 在其拓扑结构中, 兴趣社区因节点上资源兴趣的相同而交叠。

2 P2P用户兴趣社区的定义与结构

研究P2P用户兴趣社区的概念及形式化定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社区化作为P2P网络的一个特征, 反映了对等网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它是对具有相似兴趣和资源的节点进行过滤和选择的过程, 有利于用户进行知识共享、资源推荐和信息检索等。P2P网络中的社区就是由节点和边经过数学建模组成的网络结构, 其中对等网络中的用户或者计算机视为节点, 节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 每个节点存在多个连接, 可属于多个社区。结合前人对P2P用户兴趣社区模型的已有研究[5,6], 本文对P2P用户兴趣社区进行如下定义:

定义P2P用户兴趣社区 (Peer-to-Peer User Interest Community, PUIC) :PUIC是一个六元组结构。

其中, CID (Community ID) 是社区的标识, 突出每个社区的唯一性, IT (Interest Topic) 为社区兴趣主题;P (Peers) ={n i, i=1, 2, …, m}, (m=|P|) , 代表P2P网络中的用户节点;CP (Community Peers) ={n i, i=1, 2, …, k}, (k=|CP|) , 代表某个社区内的节点, 且该社区内节点间的兴趣相关度均大于θ, 而θ∈[0, 1]则是判定两用户节点是否属于同一社区的参数;CDi (Correlation Degree for interest) =<CDi:x, y→z> (x, y∈P, z∈[0, 1]) , 为用户节点的兴趣相关度计算式, 由用户节点的兴趣相似度以及节点间的交互程度共同决定。当x, y∈P, 且CDi (x, y) >=θ时, 有节点x, y属于同一P2P用户兴趣社区。

社区结构:根据上述定义, 我们得知P2P用户兴趣社区是在P2P环境下一组有着相同或相似兴趣的用户节点集合, 其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研究发现, 每个用户节点基于不同的兴趣会对应多个不同的兴趣社区, 例如上图中Peerb2既属于社区b, 也属于社区a。每个社区内还对应有管理节点, 如Speerb, 管理节点既负责管理和维护所在社区内的资源索引信息, 又负责接收普通节点的查询信息并将查询请求发送给社区内的普通节点或其他社区的管理节点, 并且评价普通节点信息共享的过程。此外, 基于用户兴趣的P2P用户兴趣社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节点集合, 当P2P环境下高度自治的节点自身共享的资源和资源查询请求发生变化时, 即节点的兴趣发生变化了, 则该节点所属的社区也就相应跟着改变。

3 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特点

因为P2P用户兴趣社区是基于虚拟社区与对等网二者结合产生的新型社区, 所以理论上P2P用户兴趣社区应继承虚拟社区和对等网各自的特点。

1) 虚拟性。P2P用户兴趣社区是虚拟性和社会性的结合, 区别于现实社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虚拟性。同一兴趣社区的用户可能互不认识, 通过网络彼此沟通、交流、并分享资源或知识, 形成个人关系网络, 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社区意识和社区文化。

2) 隐私保护性。人际互动具有彻底的符号性和匿名性。在虚拟社区里, 网民以ID号标识自己。ID号依个人的爱好随意而定。同时, 由于互相不能看到对方的真实身份, 所以, 传统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在虚拟社区里可以随意更改。此外, 中继转发策略通过把通信节点隐藏在众多的网络节点之间, 也能很好地解决网络隐私问题。在P2P用户兴趣社区中, 所有用户信节点都可以作为中继服务器来提供中继转发功能, 网络中的信息传输无需经过中间环节, 直接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 所以用户的隐私信息被黑客窃取或泄漏的可能性很小。匿名通讯的可靠性、灵活性得以大大提高, 用户的隐私将受到更好的保护。

3) 负载均衡。P2P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于各个节点, 并非集中在一个服务器中进行管理, 因而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 可直接在对等节点之间进行, 如此, 避免了可能的瓶颈, 降低了网络服务成本, 使得系统的健壮性、扩展性、可用性和性能随节点数目的增大而提高。社区中的每一个用户节点同时扮演着服务器和客户机两个角色。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体现在社区资源信息分散存储在每一个节点上, 当系统节点发出检索请求时, 可以从多个对等节点来获取匹配资源。

4) 健壮性。社区的健壮性是指基于P2P网络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兴趣社区, 整个网络可以依据网络带宽值的变化、节点数目的变化等随时进行调节, 即所有的用户节点都可以根据各自兴趣地加入或离开P2P用户兴趣社区。P2P系统高容错、耐攻击, 即使部分节点或网络遭受破坏, 或因故障而失效, P2P系统也能够自动调节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把对其它网络部分的影响降至最低, 以保证剩余节点之间的连通性。

5) 可扩展性。社区可扩展性表现为社区的整体资源、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会随着用户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同步扩张。用户的不断加入, 必然导致社区服务需求量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 社区整体的资源得到了扩充, 其服务能力也随之增强, 所以社区会始终能较容易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 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社会应用

P2P用户兴趣社区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丰富资源, 集中反映用户兴趣, 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架构中服务器端的压力过大、单一失效点等问题, 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多个应用领域, 如舆情分析、资源共享、即时通信、流媒体直播与点播、电子商务等方面。

1) 舆情分析。近年来, 网络舆情已成为当今社会稳定度和和谐度的标志, 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社交类网站传递的信息逐渐体现出海量性、丰富性、发散性、虚拟性、隐蔽性、复杂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 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 所以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可信、精准的方法。基于P2P用户兴趣社区构建的舆情搜索系统, 可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 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以某公安部门基于P2P技术的舆情搜索系统为例, 该系统能够根据P2P用户兴趣社区用户的兴趣, 发现P2P网络上都有哪些特定类型的资源, 便于主管部门整体上了解P2P上的资源的情况, 比如盗版影视类占多大比例, 都有哪些文件, 色情类的资源占的比例有多大, 都是哪些文件等等。同时, 该系统还能发现P2P上都有哪些社区, 每个社区有多少用户, 这些用户自己共享了什么样的资源, 又参与传播了哪些资源等。此外, 该系统能够自动的分析出:P2P用户兴趣社区中哪些用户共享的敏感资源最多, 哪些用户是最活跃的, 哪些用户是P2P用户兴趣社区上主要的传播者即社区内的骨干用户节点。通过此分析, 可以得到P2P用户兴趣社区内哪些用户危害最大, 继而对其采取后续的工作就能迅速净化P2P空间。

2) 资源共享。P2P用户兴趣社区将成为数字媒体的共享平台, 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软件、电子书等数字媒体内容的共享和下载业务。从整体来看, P2P用户兴趣社区中的用户下载速度不会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降低, 反而下载的人越多, 速度越快。因为当社区中的某个用户节点在共享一个文件时, 首先会将文件拆分, 然后将文件及拆分信息保存在某一类型文件中, 学者形象地称这种节点为超级节点。其他用户在下载该文件时, 将文件的拆分部分分片下载下来, 然后在其他下载该文件的用户节点之间共享自己已经下载的资源, 互通有无, 从而实现文件的快速转发。

Bit Torrent (简称“BT”) 即为当前中国最常用的文件下载平台之一, 它是一种依赖P2P技术将资源在网络用户之间进行传输和共享的协议, 其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对应的客户端软件有Bit Torrent、Bit Spirit以及Bit Comet等。

3) 即时通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即时通信都是P2P用户兴趣社区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通常向P2P用户兴趣社区内用户提供类似MSN、Yahoo Messager、ICQ、QQ、Skype等即时通信的业务, 且支持文本、视频、语音等交互方式。微博作为一款典型的P2P用户兴趣社区用户通讯软件, 目前风靡全球, 其注册用户数每天增加十几万人, 在线用户达500万人。微博可以供清晰的免费的服务和语音质量, 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研究发现, 微博的拓扑结构与Ka Za A类似, 是基于超级节点的逻辑结构。当通信双方直连效果不佳时, 某些合适的超级节点则为通信双方创建中转连接, 并转发相应的语音通信包, 担当起中转节点的角色。

4) 流媒体直播与点播。P2P用户兴趣社区支持多种用户终端, 包括计算机、IPTV STB、3G终端、PDA等, 向社区用户提供视频、饮品类流媒体节目的在线播放业务, 支持点播, 直播和组播方式。例如, 电影、电视剧、运动会、球赛、远程教育等节目的搜索和在线观看, 网上电台、网上卡拉OK等音频搜索和在线试听等服务。在中国的学术界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实验室研究的Any See以及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的Coolstreaming等系统应该算是最早的P2P流媒体直播软件。而在娱乐商业界, 中国还涌现了以PPLive为代表的很多成功的P2P流媒体直播商业产品, 如PPLive、沸点、TVAnts和PPStream等。

鉴于P2P流媒体的直播, 使得用户不能选择观看直播节目的指定片段, 所以已有人开始将目光转向P2P流媒体点播服务。Grid Cast系统、PPStream点播系统均是目前被成功推出的典型的P2P流媒体点播系统, 此外, 2005年12月份, 华中科技大学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Grid Cast对等视频点播系统, 该系统具有支持多人共享点播片段、跟踪 (Tracker) 服务器用户引导、环状结构内容组织等特点。

5) 电子商务。P2P用户兴趣社区内可进行电子商务, 在社区内开展商品发布、售卖、二手市场、拍卖、团购等业务。社区用户可以搜寻待售商品信息或者列出自己出售商品的信息, 通过收取电子证书使用费、中间服务费或者商务平台租赁费的方式盈利。目前网络流行的“微店”即为典型的基于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电子商务模式。

5 结语

随着P2P网络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异构资源分布在网上, 资源的共享和重用越来越重要。目前, 在P2P系统中引入“社区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随着节点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节点间资源交互次数的增加, 节点用户的兴趣也会相应变化和更新, 最终兴趣相关度高的节点会聚集在一起, 从而形成网络中的社区结构。本文分析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的研究背景以意义, 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 提出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的定义与逻辑结构, 结合P2P技术和虚拟社区探究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特性以及社会应用。但文章虽提出了P2P用户兴趣社区的定义及其逻辑结构, 但并未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例验证。同时, 在对等网环境中, 基于社区的信息检索方法还没有被成熟应用, 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如何选取合适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以及如何利用P2P用户兴趣社区来有效提高对等网中的信息检索效率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Francisco Matias Cuenca-Acuna, Thu D.Nguyen.Textbased content search and retrieval in ad-hoc P2P communities[J].In Web Engineering and Peer-to-Peer Computing:NETWORKING 2002.Workshops Pisa, Italy, May 19-24, 2002 (2375) :220-234.

[2]Khambatti M, Ryu KD, Dasgupta P.Effecient discovery of implicitly formed peer-to-peer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Networks, 2002, 5 (4) :155-164.

[3]张亮, 邹福泰.基于社区的对等网信息检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 5 (40) :767-770.

[4]Xue Feiteng, Feng Gang, Yide Zhang.Commu Search:Small-world Based Semantic Search Architecture in P2P Networks[C].In:Proceedings 2010 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U S A:IEEE, 2010.

[5]Qin CX, Zhao PW, Dou YX.Model of Semantic Community Based on Knowledge Map on Peer-toPeer Network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Contro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ICICEE)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2 (8) :23-25

篇4:社区活动十字绣兴趣班

关键词:兴趣向量;兴趣相似度;协同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033-03

A Learner Communities Algorithm Based On Interest Similarity

JIANG Yi1,YUE Qing-ling2

(1.School of computer,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Wuhan 430081,China;2.Department of Archive,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E-learning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flexibility and convenience to both learners and instructors. However,it also creates a great number of lonely learners.This paper presented a learner communities algorithm based on interest similarity, which can cluster learners with similar interests into the same community and help then collaborative learn.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chanism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interest vector;interest similarity;collaborative learning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数量众多,层次参差不齐,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孤独”的学习者[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具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生组织到同一个学习社区中,以帮助他们进行协作式学习。本文基于兴趣相似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学习者相似度和学习者浓度的选择机制的学习社区的自动建立算法。

1 社区的概论及其分类

社区对应于英文单词“Community”,有的称之为“社群”。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具有共同兴趣的一群人。以上两个条件是构成社区的必要条件。当社区所属的物理空间变成了网络空间,便成为所谓的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由具有共同兴趣的参与者组成。参与者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寻找到一群彼此兴趣相投的伙伴,并能够共同讨论一定程度和意义的主题。虚拟社区是社会中的一个聚合体。当一个聚合体聚集了足够的参与者,他们通过网络进行了足够长时间的公开讨论,付出足够的情感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网络时,虚拟社区便形成了。

虚拟社区的本质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节点代表社群的成员,节点之间的链接表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令U表示可能参与社群的所有个体组成的领域,R为定义在U上的二元关系并且满足?坌x,y∈U,R(x,y)成立,说明个体x和个体y存在联系,则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区可被定义为(N,R),其中(N?哿U)。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社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依据社群形式化定义中的二元关系R,将社群分类为:

(1)实体型社区(Physically based virtual community)(Blanchard & Horan 1998)

这种社群是以实体社区或某些具有实际关系的组织为基础,为社区成员建立电子化的联系与交流通道。例如以实际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网络同学录等。

(2)兴趣型社区(community of interest)(Wenger 1998)

这种社群以兴趣为基础,成员之间可能素未谋面,彼此的互动交流也仅限于该社群对应的兴趣主题。

本文讨论的则是对于网络上的学习者如何建立兴趣型的学习社区,让学习者在社区内进行协同学习。建立兴趣型的学习社区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计算学习者的兴趣向量,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向量计算两两学习者之间的兴趣相似度,并计算学习者的浓度,最后以此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方法建立社区。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概念和算法。

2 学习者兴趣相似关系的判定

学习社区建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习者之间相似关系的判定和计算,包括根据兴趣的隐性表示获取对应的显式表示(即兴趣向量)和计算兴趣相似度两个环节。

令U代表全体学习者,D代表数据集合,B代表学习者的行为集合,R代表学习者对数据的兴趣标注集合,则相似关系的判定有两种基本依据:U×D×R和U×B,即以学习者对数据的兴趣标注为依据和基于学习者的行为进行判定。这里选取前者作为判定和度量相似关系的主要依据,理由有两点:

(1)从学习者的行为推测学习者的兴趣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得到的结果置信度比较低;

(2)只要学习者确实感兴趣,无论其行为如何,最终要涉及新数据的生成或对已有数据的处理。

由此得到相似关系的判定和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令D=(d1,d2…,dn)表示由n 份文献组成的集合,这些文献均存在与文献库中。如果已经得到学习者a和学习者b对文献集合中各份文献的兴趣等级。兴趣等级的范围为S个,取值为k1,k2…ks,给出学习者a和学习者b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

Pij为学习者a和b对第j份文献的兴趣等级为ki的概率。

相似关系是一个二元关系,假定现在要计算学习者a和学习者b的兴趣相似度,首先要分别获取甲和乙的兴趣向量,然后利用公式(1)进行计算。

以获取学习者a的兴趣向量为例。首先要明确兴趣向量指向的文献集合的组成情况,显然,文献集合应该由a拥有的文献和b拥有的文献共同组成;接下来确定a对文献集合中的每一份文献的兴趣等级,这一过程,通常会遇到下面两个问题:

(1)一般来说,a不可能对自己拥有的文献全部进行显式的兴趣标注。换句话说,甲本身拥有的文献包括两个部分:已经被显式标注兴趣等级的文献和尚未被标注兴趣等级的文献。

图1

(2)学习者b拥有的文献很可能大部分都是a尚未拥有的,对这部分文献,a不可能事先给出显式的兴趣等级。

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是将a拥有的文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设计一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对应于学习者a的兴趣预测器,然后使用该兴趣预测器代替a对尚未标注的文献进行兴趣等级标注,从而获得甲的兴趣向量。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实线代表兴趣预测器的生成过程,虚线代表兴趣向量的获取过程。

图2

获取兴趣向量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有如下两个特点:

(1)训练集中既包括有标注的数据实例,也包括无标注的数据实例;

(2)数据实例中标注的取值属于一个有序集,具有这种特点的学习被成为序回归,也被称为等级学习。

3 学习社区的建立

社区应该是一组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学习者组成的团体,因此社区的建立应该尽可能的将兴趣相似度大的学习者放在同一个社区中。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提出如下的社区建立的流程。

第一步:根据公式(1)计算两两学习者之间的兴趣相似度。

第二步:计算每个学习者的浓度(即与该学习者兴趣相似度较高的学习者的数目的多少)。假设高校图书馆学习者为h个,学习者v的浓度计算公式为,

第三步:选出浓度最高的学习者,作为中心学习者来建立社区。预先设定一个阈值T2,与中心学习者的兴趣相似度高于阈值的学习者进入该社区。

第四步:对剩下的学习者按照第一步至第三步的顺序,进行重新计算。直到学习者的最高浓度低于一个阈值T0为止,停止运算。

其具体实现如下:

build community ()

{ int sim[ ][ ]; //记录两个学习者之间的相似度

int c[ ]; //记录学习者的浓度

int x[ ];//记录社区的中心学习者

int y[ ][ ]; //记录社区的成员

int k[ ]; //记录学习者是否已被分入某个社区

for (i=1 to h)

k[i]=0; //初始化,学习者未被分配

for(a=1 to h)

for(b=1 to h)

;

//根据公式(1)计算学习者相似度

for(v=1 to h)

;//根据公式(2)计算学习者浓度

p=0;

t=0;

s=0;

do

{

x[p]=selectmax(c);//选择浓度最高的学习者

if c[x[p]] >T0then//T0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

for(i=1 to h)

if sim[x[p],i]>T1then//T1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

y[p][t]=i;

t++;

k[i]=1;

}

}

else s=1;

p++;

t=0;

}

while (s=1);

}

4 协作社群的生态环境构建

根据上述已建立的社区,考虑到社区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社区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根据社区成员之间的兴趣相似度关联来建立这种联系的疏密。我们认为两个社区成员之间,当相似度较大的成员比例比较大时,这两个社区关系比较紧密。我们的思路是:假设有两个社区A和B,社区A的成员有m个,社区B的成员有n 个,计算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似度,累加相似度大于T2的数目(T2是预先设定的相似度的阈值)如果大于A,B总成员的一半以上,则认为,两个社区存在联系。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社区A和社区B之间有联系,我们认为社区A和社区B对某些问题是共同感兴趣的,因此,在他们之间应建立相互协作的机制,他们应该共享资源,互发信息。如图3。

图3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相似度的学习社区构建算法,将具有相似爱好的学习者自动有效地组织成一个个的学习者社区,帮助其共享资源,进行协作式学习。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组效率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Suthers,D.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s: supporting face-to-face and online knowledge building discourse[A].The 34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ystem Sciences[C].Maui, Hawaii, IEEECS Press,2001.120-126.

[2]Decker K, Sycara K, Williamson M. Middle-agents for the internet [A].The Fifteen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Japan: ACM Press,1997.578-583.

[3]BayardoRJ,BohrerW,BriceR.Infosleuth: Agent-based semantic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in open and dynamic environments[A].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C].Arizona, USA:ACMPress,1997.195-206.

[4]MohriT, TakadaY. Virtual 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database by multiple agents [A].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very Science[C].Fukuo ka,Japan:Springer-Verlag,1998.413-414.

[5]江雨燕.基于CSCW的网络课程在线协同学习系统的设计.微机发展,2005(8):125-126.

[6]陈强.基于CSCW的远程教学系统研究册.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3):66-67.

[7]刘均,李人厚,郑庆华.一种面向个性化协同学习的任务生成方法.软件学报,2006年17卷1期.

[8]郑时青.基于CSCW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与设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19卷2期.

篇5:十字街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情况汇报

十字街社区位于白银区东北角,东至火烧沟,西至十字街市场,南至冶金路,北至运输部铁路线,社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辖区有单位3个,其中事业单位2个,企业单位1个,居民2427户6323人,居民居住相对集中众多,环境复杂。自白银区“争做文明居民,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活动要求,把文明创建活动与星级社区创建相结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扎实开展社区居民文明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扎实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

一是集中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组织社区干部、社区居民深入大街小巷进行卫生大扫除,共清除杂草、清除垃圾死角12处。我们还组织居民小组长、党员和低保户对象对大街小巷、背街背巷的“牛皮癣”进行拉网式清除,使辖区现有“牛皮癣”得到全面铲除。对居民区以及重点地段、重点部位,我们还聘请20名专职保洁员进行全天候卫生保洁,随时随地清扫垃圾,确保辖区卫生全天候整洁有序。二是疏堵结合,大力整治占道经营。十字街市场是辖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每次活动的必检路。由于该菜市场人口多,水果摊、地摊占道经营严重,经常出现人车拥挤现象,群众对此叫苦不迭,反映强烈。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配合街道城管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整改,真正让群众从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我们还和有关单位联系对冶金路

破损路面进行及时修复,解决了附近居民行路不便的困难。三是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2010年3月社区工作人员动员社区居民对居民区的树木进行补栽和维护,在44号楼前严格按照绿化、美化的要求,新建一除300平米精品花园。绿地在原有1400平米基础上,新增绿地2600平米,不断提升社区城市建设的水平和品位。四是扎实开展社区卫生评比活动。由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组成的卫生检查小组,对辖区的卫生进行检查,按照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个档次进行评比,实行一周一评比,并将检查结果在社区公布栏中进行公布,通过卫生评比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美化了社区环境。社区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环境卫生“十佳社区”。

二、扎实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一是引导居民成立文娱组织。针对社区退休人口增多需要自娱自乐和居民需要文化生活的实际,及时组织引导成立群众性的文化娱乐组织。我们发现有几个老年京剧迷在辖区街面自娱自乐,但他们经常为没有活动场地而苦恼。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把社区健身广场提供给他们作为活动场地,于是组建了一个老中青文艺演出队。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我们结合社区阶段性中心工作,开展了6.26国际禁毒日、计生知识法规咨询、避孕药具发放、健康保健知识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同时我们每年春节、“五一”、“十一”建党节、等节假日开展文娱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多种自娱自乐、寓教于乐的文娱活动,既丰

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居民的情操。

三、扎实开展居民的文明教育

篇6:“十字绣”兴趣班计划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

1、培养学生整合信息,互相交流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及观看图片,进一步加强对十字绣的了解。然后进行互相交流,整合信息,加深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同时增强信心,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

3、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十字绣的魅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美、创造美。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小组成员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和纪律观,不迟到、不早退,做到分工明确。一旦确立目标,就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预期的目标

1、每位小组成员都能掌握十字绣的基本绣法,会绣简单的十字

绣作品。

2、争取每位同学幅成幅作品,并拍照存档。

3、组织一个小型作品展示会。

4、尝试设计一幅简单的十字绣原创作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品质和习惯。

三、活动前的准备

1、确立本学期的活动主题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讨论,一起论证了本学期开展活动的可行性,确立本学期活动的主题为《多彩成幅十字绣》。由于学生对十字绣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再加上上学年的亲自动手体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功底,为本学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组建本学期的活动小组

根据同学们的爱好和特长,以自愿结合为原则,把全体活动成员分成两组,由大家选出小组长。先由组长带领组员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交流,整理出十字绣的图片,保证每位组员了解《多彩成幅十字绣》的基本情况;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始绣作品。

四、具体活动措施

1、制定活动计划,师生集体讨论,完善计划。

2、收集作品图片,复习巩固一些基本针法。

3、活动开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尤其是资

金方面的问题,要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4、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注意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和把事情做到底的信心、决心。

5、整理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每个小组成员针对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筛选,写出活动调查报告或活动心得体会。

6、集体汇报交流评价。分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上一篇:财务部长辞职报告下一篇: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