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2024-05-10

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共6篇)

篇1: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广州市法制办研究中心 任元庆

[摘要]信息时代,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的热情日益高涨。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网民通过网络、微博揭露腐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新兴的舆论监督方式,如何做到不放过“坏人”,但又不“误伤好人”?从制度层面如何规范网络反腐,这既是官方需要认真思考,也是参与大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反腐,网络参政,制度建设

因为网络,“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被撤职、调查;因为网络,重庆北培区委书记雷政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黑龙江双城市人大代表孙德江等纷纷被曝光后受到法律严惩。尽管“表哥”、“房叔”乃至更早的“天价烟局长”等网络举报腐败案件的查处,都在纪检部门的及时介入和有效处理下得到惩治。但是并非所有的网络举报都是“百发百中、弹无虚发”。相反,因为被“歪打”、“误伤”,甚至被“打黑枪”的网络举报事件也不断发生,让人“真假难辨”。比如“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纪委查实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其所拥有的6套房产均是合法得来的。而被曝光拥有9名情妇“丑闻”的某县委书记经查证“严重失实”。

一、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公民通过网络揭露腐败官员,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反腐倡廉形式,并且伴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来快捷,其产生的结果是影响大、参与面广。

最著名的第一起网络反腐案例,是山东济宁原副市长李信的下跪事件。它是民间维权人士在接到李信情妇的举报后发帖揭露,引起轰动。随后,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网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反腐败力量不断加大,网络反腐案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据记者的调查统计,网络揭露的腐败案件是:2008年2例、2009年3例、2010年7例、2011年8例、2012年19例。5年里有39人被网络举报后受到严惩。从网络举报逐年上升的数字看,近几年民众通过网络揭发腐败,致使相关人员受到查处的例子越来越多。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官员会被民众通过网络揭发出来,公众直接参与打击腐败的互动将更加频繁。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仅第一个月网络上就出现了4人被举报,十八大后一个月时间内就有李春城等10多名官员落马。随后,又有刘铁男、衣俊卿、上海高法的陈雪明、山西省检的文晓平等被网络举报。有人预测,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2013年通过网络举报遭到查办的贪腐事件将超越过去五年的总和,甚至更多。

(一)网络反腐的有利特点和优势

一是方便、快捷。随着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数十年只有高官富人才能持有的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对普通人说都是奢侈品。而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男女老少不但拥有,甚至一人持有多个。网络反腐正是有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公众参与反腐提供便利。数年

前,公众举报腐败习惯使用传统的信函,现在可以录音、照相、视频、互联网传播,使用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

二是高效、面广。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反腐提供了快速传播的途径,公众通过网上论坛、社交网站发布,短短几秒钟,“好友”、“粉丝”的跟帖,像滚雪球一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雷政富从被曝光到被调查,前后不过60多个小时。

三是参与公民众多。民众热心参与网络反腐既是对以往反腐“雷声大雨点小”的厌恶,也反映出公众渴望社会公平公正、政府清廉、唾弃贪腐、维护正义的意愿。党的十八大后,公众看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反腐决心,更激起了公众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的高涨热情。

(二)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

方便、快捷、面广,集图片、录音、视频有声有影的网络揭露贪腐,一经发出便将贪腐者臵于大众面前,给执法执纪机关和贪腐者极大社会和精神双层压力。

一是揭露贪腐的效率高。传统的信件举报,只有实名举报才被重视,但多数情况是上一级部门接到举报后批转下一级,下一级又批转下下一级,最后不了了之。有的由于批转中的泄密和千丝万缕的关系,举报内容已传给被举报人,被举报人早有了对策,或托好说情关系,甚至有的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信件举报是一人或几个人,单打独斗,力量弱小。网络举报是“突然袭击”,公开传播,互相转发,网友、粉丝等众人参与,力量强大,使贪腐者无处藏身,与传统的写信举报相比降低了腐败的隐蔽性。

二是查办腐败的效率高。写信举报贪腐,因为邮寄、办案机关登记、请示,批示、转办,初核等程序,时间漫长。而网络举报仅几分钟或几小时便将贪腐者丑行暴晒在大众面前,排山倒海般的网民热议对有关部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动有关部门的及时介入、调查处理。从“房叔”、“房妹”到“房姐”等在网民不依不饶的“围观”下,促使有关部门迅速查办。

三是打击腐败的命中率高。信件举报由于不透明、官官相护,举报信如泥牛入海,使贪腐者得不到惩罚而逍遥法外。网络反腐改变了这种现状,许多通过网络举报出来的贪腐在网民的跟踪、追问下使无处藏身的腐败分子受到严惩,个个都能“中弹倒地”。网络反腐避免了信件举报泥牛入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流失。

四是强大的网络监督降低腐败概率。随着新领导不断坚定反腐力度,网络反腐的威胁力量正迫使一些贪腐官员寻找摆脱、隐蔽、撤退等方法,躲避自己被“网住”。数不清的贪官开始恐慌性地抛售自己或挂在亲属名下的非法房产,并将抛售非法房产换来的巨额资金通过秘密渠道转移到海外。有的党员干部承认今后贪腐或奢侈都要小心、谨慎了,不该拿的不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二、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来抓,旗臶鲜明,措施有力,成效显著,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由于贪腐问题

根深蒂固,成为“国家级难题”,虽然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腐败蔓延的趋势和强度并没有得到遏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越演越烈的态势,充分说明了反腐败的难度。因此,有专家指出,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是:一是成效显著但问题突出;二是防治力度加大但腐败仍易发多发;三群众反腐期望越来越高但腐败蔓延趋势和强度越来越烈。

(一)正视网络反腐的社会作用。

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的艰难时刻,被专家称为“草根”的网络反腐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舆论热潮,使贪腐者的腐败作风,腐败生活被网络曝光后成为多数反腐案件的导火索,在一系列的反腐事件中,网络的发酵催化作用明显加大,给力。因为“房叔”、“房妹”事件生发网络,引发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一股贪腐者抛售豪华住宅、别墅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断扩大蔓延。而被网络揭发的“房姐”、“房祖”正在网民的关注中持续升温,得到严惩。具有公开性高、参与性强、速度快、影响大、低成本低风险等技术优势的网络反腐,在新一届领导的反腐决心下,将根深蒂固的腐败根基动摇了,其意义和力量不可小看,它弥补了党和国家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不足。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网络反腐形式,仅仅依靠中央的反腐部署就很难有目前的反腐力度,无数的“房X”和贪腐官员依然会隐藏不漏,逍遥法外。正是有了网络的开放性、网民反腐的期待和领导人的反腐决心,使一些贪腐者胆战心惊,恐慌抛售非法所得的豪宅或逃离国外。

(二)网络反腐的重要意义。

网络反腐突然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电子科技信息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受法律培训的人和受法制普及的人遍布各行业,社会整体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及民众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所以,网络反腐的意义:

一是对消极腐败起到了警钟的作用。从“表哥”、“房叔”、“房妹”等被查处到贪腐者恐慌抛售豪宅,或逃离国外,都说明网络反腐让民众看到了发现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希望,增强了作为公民维护公平正义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二是搭建了全景式对话平台。网络反腐的本质意义是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景式的对话而平台,民众在网上表达民意,监督政府的决策水平,执政能力和作风建设等,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听到更好的民意,得到更多的建议,了解民众的意愿,知道民众在想什么,理性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

三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方式。网络反腐一方面极大地鼓舞和提高民众维权意识和增强法律意识外,另一方面促进了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清廉政府的建立。在电子科技信息的发展和民众知识结构增长与政府习惯旧有的依权代法的执政反差及矛盾下,网络的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执政方式发生改变,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三、正确引导“网络反腐”,建立科学严密的网络反腐制度

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释放鲜明的反腐决心,有关部门加快查办案件速度,网民反腐热情高涨。但也有专家担忧网络反腐变成“运动式反腐”,也有人担心网络非理性的揭发会导致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被

侵犯,甚至有人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使造谣诽谤成为可能。办案部门也担心非理性的力量会绑架司法机关的正常办案程序等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利与弊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则。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并且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反腐形式,应加以肯定他的积极作用和能量。从目前发生的案件看,网络反腐的“误伤”和造谣报复等现象是极少数的个案。只要把好“疏”与“堵”的关系,通过完善网络管理立法,引导民众运用理性化、合理化、法制化、制度化的手段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的向前推进。

(一)莫把网络反腐与“运动反腐”划等号。有专家担心,十八大后民众自发的网络反腐会演变“运动式反腐”,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反腐的一种形式,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办案部门发现查办贪腐线索的一个有效渠道。“运动”不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它是由执政者推动进行的,如各种评比、打黑扫黄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贪腐现象相当严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认识到新中国初期腐败的危害性形成的基础上,在1952年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反腐倡廉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查处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5万人,贪污的总金额6万亿元,追回2万亿元,对有严重贪污行为的犯罪,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处刑事处分的38400多人。在开展“三反”运动不久,贪污现象又重新抬头,到1954年已相当严重。针对重新抬头的贪污现象,党中央继续同贪污浪费现象进行了艰决的斗争,开展了新的反贪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腐败,显示了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提高了党的威信。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扫除了政治障碍,挽救了一批干部,端正了党风、政风,净化了社会风气。

基于上述,把网络反腐理解成“运动反腐”是不可取的。首先运动的特点是上级领导的决策、意志、愿望形成文件,各级动员,上下启动,全民参与。其次是运动的特点是时间短,声势大,效率高。当前的网络反腐之所以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反映出当前我国制度化反腐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反腐倡廉的期望与需求,是民众对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深化的一种迫切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避免给网络反腐扣上“运动反腐”的帽子。

(二)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和打击腐败的平台,除去它特有的能量外,也有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一是网络反腐信息失真,造谣、诬告容易得逞。网上的帖子和举报人大多数都是匿名的,信息内容真假难辨,缺少把关人,使造谣、传谣、诬告、陷害容易得成。二是失真的举报容易伤害他人。有人因达不到自己目的,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编造虚假信息进行诽谤、污蔑,对当事人造成人身伤害,侵犯个人隐私,造谣者触犯法律。三是网络容易泄密。有人泄密是为了吸引眼球,把本该保密而不该上传的材料内容上传了。四是打草惊蛇。在有关部门没有深入调查前,网络事先公开了腐败分子的犯罪信息,给腐败分子起到事前“告知”的作用,使腐败分子在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前有了毁灭证据、串供、逃避打击或逃跑的机会空间。

(三)积极推进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网络反腐利大于弊,只要把握好“堵”与“疏”的关系,网络反腐中出现的不利一面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出现个别“误伤”事件也是难免的,但要及时做好当事人的工作,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其公道、清正、清白。发挥网络反腐与预防腐败的作用,正确引领网络反腐,需要加强落网管理、网络立法,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发挥传统的文化优势,构建网络时代的国家预防腐败廉政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的发生。

一要构建网络民意的参与征集体系,确保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有学者认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由于中央精英控制特权,“腐败”和“反腐败”一样被“特权化”了。“反谁”、“查办谁”以往都是有上面说了算,腐败越反越多,就是因为没有摆脱权利反腐的模式影响。而今,反腐败的“话语权”被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以及民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期待改变了。它分散了高度集中在政治精英控制的“话语权”。网络以其开放透明、方便快捷、廉价安全等优势步入现代政治生活,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将过去一个等级森严、结构复杂的特权社会逐步变成一个结构相对简单、阳光透明的社会。国家预防腐败局和北京市检察院等率先在全国建立的网络舆情分析,安排专人对每天的网络举报信息进行搜索、汇总、分析、审查,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探索建立网络服务平台,让掌握不同信息的公众充分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实现网络反腐与政治反腐,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

网络的出现为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们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政治体系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难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克服了传统行政体系下民意难以了解,事情难以掌握的缺陷。实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开通了公众与权力核心直接联系的便捷通道,使群众意愿在体制内快速传递到权力中枢,让政治家和政治学家及权力中枢“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变得简单易行。因此,网络民意的表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大政方针吸纳公众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具有坚实的民主基础。

网络反腐体现了民众参与意见,表达话语,进行监督,参与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强大力量,实现了反腐倡廉建设与与政府部门“独舞”,向政府、社会、网民“共舞”的转变,实现专门机构反腐与公众齐反这“两股力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实现网络反腐与权利反腐的良性互动。二者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压缩了腐败空间,威摄了腐败分子。

二要构建网络信息公开监督体系,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过去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和传统封建思想作崇,使得信息公开难、政治活动透明难、公众知情难,是造成政治“经营劣化”的主要原因。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公开难”得到有效解决,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有了保障,也使政府部门建立完善更多的政务公开。“三公经费”、重大决策和政府官员基本信息公开等均为建立“阳光政府”、“清廉政治”起到监督作用,真正实现了权力运行逐渐处于公众监督之

下。改变了“少数精英”监督管理大多数民众,转为大多数民众监督“少数精英”。网络反腐是现代社会对权力制约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的去爱那个大舆论监督让进入公众视线的腐败分子无处藏身。正所谓“电视报纸都不怕,就怕网上人肉化”。

网络反腐作为新兴的反复手段,它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改革,使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在网络时代获得新的实现形式。

三要构建网络监督体系,培养素质优良,道德高尚的网民。把构建网络监督体系当作中央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的手段之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社会监督的氛围,实现“网民监督政府”,“多数人监督少数人”,让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运行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网络反腐实际上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舆论监督,它与电视、电台、报纸等舆论监督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新闻从业者因受制于体制的约束,容易受到上级、单位多方面的压制,甚至被辞退失业,受到当事人的打击报复。而网络举报者不受体制的约束,并会短时间内受到网民的关注和支持。网络反腐作为现代社会权力制约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网络不报取得的良好效果也强化了网民对反腐的强烈期待。网民反腐热情高涨这一发展趋势促进政府反复机关加强对反腐举报方式、渠道等进行研究。一是把网络反腐纳入各级反腐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广泛运用。二是加强网络管理立法研究。在鼓励网民反腐热情的同时,规范网民进行求实负责的网络举报。对故意歪曲或者捏造事实诬陷他人的行为追究责任,防止网络反腐变成诬陷、权斗或者诽谤他人的工具。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它以廉价和快捷的方式服务于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也给现有反腐倡廉建设体制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我们除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逐步接纳、规范、控制、驾驭和运用网络技术,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反腐这一时代新工具外,还应在培养高素质网民上做文章。

与普通犯罪相比,腐败犯罪的目的更加明确,手段更加隐蔽,但是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不论犯罪分子隐藏有多深,伪装有多巧妙,必然逃不过公众雪亮的眼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网民,不断提升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能力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中央在颁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络、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作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按照这一总要求,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网络反方便、快捷、超越时空等天然优势,建立廉政网页、专题网站和专栏等手段构建网络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和网络精英等各自专业优势,将公平与正义、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等现代民主政治核心价值灌输到全体网民的思想中,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普及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可以有效预防无序化网络反腐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和“网络暴政”的发生。

二是要规范网络举报行为,提高侦办效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行动计划》提出,举报内容必须事关公共利益,而非个人恩怨,且必须通过正规渠道或向制定人举报。英国《信息公开保护法》明确指出,未走完内部举报程序就向外部机构举报的人员,法律不予保护。澳大利亚规定,举报人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将涉及公共利益的举报内容透露给记者,包括:主管机构作出不予调查的规定;调查后未采取任何行动;收到举报后6个月未通知举报人。举报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任何人有合理理由时,都有权向主管部门善意地报告违规行为。但遵纪守法更是每个公民必须首先做到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在法律规定下进行,否则就是侵犯他人隐私。如何规范网民举报打击腐败的热情,英国、澳大利亚等过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是普及举报知识,提高举报质量。纪委、反贪等反腐部门应制定举报实施细则,将举报法规公之于众,让每个网民了解举报法规知识。引导公众如何收集有用信息,怎样举报,建立专门受理举报网站外,更多的是加强宣传什么是受贿,什么是渎职侵权侵占,培养公众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学习如何用好举报这一反腐利器。四是有报必答,确保举报积极性。有举报就一定要查,查完后通报进展情况,反馈结果,提高公众参与举报的积极性。如全年每天24小时受理举报。并承诺,48小时内对公民的举报作出回应;两个工作日内对非贪污性质的举报作出回应;两个工日内对要求提供防贪意见或资料的人员作出回应。不论举报问题的大小,都要进行分析,认为有成案可能的立即展开调查;认为有犯罪可能但事实尚待查实的,由快速调查小组初查,查证后深入调查。无论结果如何及时通报举报人。举报人对处理结果不满的可以向社会媒体反映。

篇2: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根据市纪委的部署和要求,9月份,我们对近年来我区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论舆情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总结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进入全球排名三甲。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上反映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反映因网络的作用成倍的放大,引发围观,政府如应对不及时,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工作,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营造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区十分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积极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和网上舆论引导。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我区不断健全“大宣教”格局,建立了由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组成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信息互通、引导互动、处置互助”的协调机制。二是加强联系,健全舆情对接机制。为积极回应网络民意,我区建立网络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区委宣传部设专职人员时刻关注网络动态,最大限度地占有动态信息,并将收集来的信息编成《咸安区网络舆情专送》,及时送区委、区政府领导阅示。同时,对于反腐倡廉信息,全区纪检监察组织积极与宣传部门、信息中心对接联系,将涉及到反腐倡廉建设的信息提交信访接待中心,对信息的可信度、反腐价值进行甄别考证,对反映属实的,积极开展信访初查,发掘线索,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一个明白。建立网络信息处理沟通机制。及时处理网络举报信息,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与网友沟通,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取得网民理解和支持。近三年来,我区收集各类反腐倡廉舆情信息134条,纪检监察部门初核58条,立案调查12条,党纪处分7人,政纪处分10人。

二是积极回应,健全舆情引导机制。网络是网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其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工具的正确运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网络,学会在网上发声,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积极与网民互动,引导舆论,绝不能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一味进行堵截。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及时宣传报道我区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方针、中心工作、重大典型、热点话题、创新成果等,让网络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处置、妥善应对涉腐网络舆情,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不实消息被恶意炒作。及时纠正错误言论。网上言论纷繁复杂、目的各异,极可能成为少数别有用心者激化矛盾、蛊惑人心的工具。我们积极联合宣传、公安、检察等部门及时揭穿不实信息、纠正错误言论、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同时,对中央、省、市、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撰写评论文章,阐明重要意义,进行跟进引导;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反腐倡廉网络热点问题,组织骨干力量撰写专题文章,释疑解惑,进行主动引导。如:今年中纪委召开后,区纪委宣教室撰写《顶层设计与“灭鼠”》一文,国务院第五次廉政会议召开,又撰写了《“权力”当与“阳光”同在》等网评文章,在咸宁新闻网、天涯博客和《咸宁日报》上发表,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四是源头止谣,健全信息公开机制。“谣言止于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信息日益公开化、行政日益透明化的今天,对于网络舆情采取简单的封、堵、围、盖等做法会越来越失灵,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区积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争取工作主动,赢得信任支持。突出公开重点。对疑难信访听证、政风行风评议、纠风治乱、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加大网络公开力度,健全群众知晓、融入、监督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机制。创新公开方式。尝试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对社会关注的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公开。探索建立博客、微博等新载体,加大引导和宣传造势,扩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力。落实公开责任。把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触”网、公开信息、接受监督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凡是应当公开的权力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促进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实务中与网民互动。

二、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网络舆论大多通过在线聊天、新闻评论、论坛发帖或跟帖,个人博客(微博)或个人签名等途径产生。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包括电脑、IPAD、手机等在内的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理论上,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布舆情信息,产生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性,为舆情监测带来困难。同时,网络特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特点,使网民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但部分网民也因此暴露出责任意识和法理意识的缺失,网络上出现的人身攻击、谩骂、恶意调侃、谣言等就是具体体现。在一些事件的刺激下,一些网民容易受非理性言论的煽动,缺乏独立的思考、认真的判断和对事实的考究,并导致集体的理性缺失,出现“舆论暴力”和“舆论霸权”。涉及到政治性较强的反腐倡廉领域,就更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正确引导,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区在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困难和问题:

1、个别单位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单位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对网民群众参与支持反腐倡廉的诉求估计不足。在信息化条件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公开要求、参与监督要求越来越强,但一些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

2、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表现为“三个缺少”。一是缺少专门机构。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由主要由宣传部门在做,区纪委监察局宣教室、信访室分别协助做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部分工作,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是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二是缺少专职人员。我区纪检监察系统没有专门成立信息中心,没有专职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员,工作都是兼职,没有专职人员。三是缺少专项经费。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均是根据舆情工作实际需要,从当年宣教经费中列支。

3、反腐倡廉舆情信息监控的技术和手段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当前,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客等互动栏目发展迅速,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互动栏目。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区收集的134条反腐倡廉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咸宁吧、咸宁新闻网论坛、新浪微博、东湖社区、天涯杂谈、凤凰论坛等互动栏目。但是目前,政府部门对互动栏目的监控手段还比较落后,对互动栏目的管理和监控仍较为薄弱。此外,目前我区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的专门反腐倡廉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作仍然以人工方式在外部搜索引擎搜索,难以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

三、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1、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思想观念。一要增强主动意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网民、善用网络、善管网站。要直面而不是回避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关注舆情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来对待,把正确引导、妥善处置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坦然接受网络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公开透明。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和全面推行责任落实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列入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制度反腐建设范畴、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体制。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积极争取支持,把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作为党委、政府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理顺关系,切实加强与宣传、公安等部门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系,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联席会议,依托相关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资源,更加迅速地了解掌握反腐倡廉重大舆情信息和重要网络举报。要抓紧建立反腐倡廉舆情工作部门,组建一支舆情信息员队伍,专门负责全区各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本着宜疏不宜堵、宜快不宜迟、宜统不宜分的工作方法,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合作,拓宽掌握网络舆情的渠道,及时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3、依托科技,打造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适应当前世情、党情和国情的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科技,打造一个符合党的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符合广大群众新的更高要求、符合网络传播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手段,提高效率,开发专用舆情监控系统。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先行试点开发、使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系统以“全面遴选、集成创新、有限目标、重在实用”为指导思想,自动实现与主流网站搜索系统的对接,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为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科学管理、智能管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健全机制,建立一套反应快速、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抓紧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预警处置机制,抓好4个环节:一是及时甄别。对网上反腐倡廉舆情要进行跟进、分类整理,并报送相关领导参阅,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要按照其性质、涉及范围、影响程度划定等级,提早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二是线索排查。及时锁定舆情反映的腐败问题,充分挖掘事实明显、情节清晰、细节详尽、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及时流转案件管理部门,提高成案率。三是快速核查。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及时、快速核查其真实性。对于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类网络舆情,要立即组织人手展开调查,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对反映属实的舆情,按规定予以通报;对于舆情反映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的顾虑,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四是信息公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搭建权威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保证正确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和常态化,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事件和工作进展。同时,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网络新闻、消息从线索提供、初稿采写,到审稿签发、网上发送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发布、公开工作既顺利进行、健康发展,又无失密、泄密事故发生。

篇3: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一、坚定信念, 严格自律, 筑牢思想防线, 作廉洁自律的表率

行为源于思想, 一个人走到腐败的岐路上去, 归根到底是思想上出了问题,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是放松自律的必然结果。领导干部处在权力的中心, 面对各种考验, 稍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就有摔跤的危险。因此,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率先垂范, 作廉洁自律的表率。

作廉洁自律的表率, 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做一个信念坚定的人。理想信念坚定了, 才能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 才能抵挡住各种各样的诱惑, 顶得住腐朽思想的冲击, 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要成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 关键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正确认识党, 始终忠于党;要正确认识社会, 坚定理想信念;要正确认识个人, 找准人生方位。

作廉洁自律的表率, 必须提高道德素养,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德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传统。立德是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本。高尚的品德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有高尚品德的领导干部, 能做到示人以志, 增强向心力;与人以信, 增强感召力;昭人以德, 增强影响力;感人以情, 增强凝聚力。要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领导干部, 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要勤政廉政, 固好立德之本。要做到对事业高度负责, 以干事创业立德;对生活知足常乐, 以内心和谐立德。二要为民服务, 夯实厚德之基。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做到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 做一个为民造福的人。三要克己奉公, 培好德馨之源。要坚守党性阵地, 树好自身形象, 做克己奉公、清正廉明的模范。

作廉洁自律的表率, 必须严守党纪国法, 做一个纪律严明的人。党纪国法是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领导干部更应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要认真学习、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政策、法律法规, 特别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模范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二、抓好责任、制衡、激励约束三个关键点, 探索建立标本兼治的反腐倡廉体系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的产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御腐败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备。要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必须正本清源、标本兼治, 加大治本力度,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探索标本兼治的反腐倡廉体系。笔者认为, 抓好责任、制衡、激励约束三个关键点, 能为构建标本兼治的反腐倡廉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落实好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 构建工程建设领域反腐倡廉责任机制。一是主要领导带头。工程建设领域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 对落实责任制的情况经常督促检查, 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亲自解决, 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困难和阻力亲自排解。二是细化责任。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特点, 本着便于操作的原则, 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进行层层分解, 逐条细化, 做到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追究责任有依据。三是严格考核。要把定期考核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结合起来, 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与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考核结合起来, 保证“一岗双责”的真正落实。要注重运用检查考核结果, 及时进行奖励、批评或组织处理。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情况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严格责任追究。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不力、不认真查处管辖范围内发生的违纪问题作为责任追究的重点。通过责任追究, 警醒各级干部。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廉洁从业的制衡机制。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 (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 决策制度, 结合企业实际, 细化决策内容, 规范决策流程, 明确监督程序, 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强化绩效管理, 构建廉洁从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健全规范领导干部薪酬管理、职务消费等行为的规章制度, 整合监督资源, 探索建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相结合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考核体系, 逐步形成以制度规范流程、以流程规范行为、以行为促进管理、以管理完善制度的良性循环, 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三、突出对关键环节、重要时段、重点人员的制约和监督,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是预防腐败的保证。具体到工程建设领域, 应突出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重要时段、重点人员的制约和监督, 以“人、权、财”为切入点, 不断加大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凝聚各方合力,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制约和监督。要紧紧抓住规划、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强管理。在规划方面, 要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在招投标方面, 要规范招标方式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评标定标、招标代理等行为, 改进和完善评标办法, 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在工程质量方面, 要落实好质量安全责任制, 制定质量标准, 细化安全措施, 把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 还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建设实施过程监管。工程项目开工前, 要对施工管理人员加强防腐警示教育工作, 进行廉洁谈话, 打好反腐预防针, 夯实预防职务犯罪和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进入施工阶段后, 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 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 把廉政建设渗透到任务分配、施工队伍选择、材料选购等各个环节。对高风险、高敏感领域, 可采用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方式, 既解决某些领域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 也可整合监督资源,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保证纪检监察人员履职的专注度和有效性, 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加强对重要时段的制约和监督。重要时段, 包括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 也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后等违纪现象易发阶段。在重要时段, 要加强廉洁警示教育, 提前打预防针。要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采取个别提示、侧面提醒以及廉政述职等方式进行警示, 确保不出现不廉洁行为。

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督。工程建设领域执纪执法部门与掌管人、财、物的关键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 以及即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监督的重点。要做到把握关键、层层推进, 通过抓重点促一般、抓典型促全局, 建立对重点人员进行监督的长效机制, 逐步形成整体配套、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要创新监督途径和监督方式, 整合监督资源, 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党内监督、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审计监督、职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的重要作用, 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和协调处理机制, 形成监督合力, 确保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四、加强纪检监察体系的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水平

工程建设领域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 努力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措施, 将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渗透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和措施之中。

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要自觉地把纪检监察工作纳入本单位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探索融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的途径和方式, 认真履行职责, 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切实解决党风、党纪方面违反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 及时发现、纠正党性不强、作风不正、执纪不严以及其他作风方面的问题, 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提升组织协调能力。要发挥好组织谋划、任务分解、凝聚合力、督促落实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的内容和程序, 做到协调工作不缺位、不越位。同时, 整合资源和优势,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 帮助相关部门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 协商制定针对性措施。

篇4: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思考

一、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该院就如何运用网络这一载体,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形成不愿腐败的社会氛围、不能腐败的制度规范、不敢腐败的网络体系,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性探索,让网络成为贪污腐败的防火墙。

(一)依托内外网,为反腐倡廉教育提供新“阵地”。该院利用网络优势,在检察内网上设置反腐倡廉专栏,深入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方针、政策,以及该院近几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同时宣传院内廉洁奉公典型的人和事,达到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同时,根据县纪委、上级院部署的相关专项活动的开展,设立“两问、两整治”、“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以及院“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信息平台,深入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依托含山政务网、安徽检察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宣传该院纪检监察动态信息,以及该院反腐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此推动该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全县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整合资源,拓展反腐倡廉网络信访“绿色通道”

该院积极探索网上举报的方法和途径,拓宽举报渠道,依托含山政务网、安徽检察网,开通了“检察长信箱”、“举报信箱”等沟通平台;并于去年开通12309全国统一举报电话。群众可通过发电子邮件或拨专线电话等方式,直接向检察长及控申部门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同时,高度关注含山“沟通桥”等有影响力的论坛中网民反映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帖子,由控申部门调查处理后,在网上及时实行实名回复。

(三)完善制度,制定反腐倡廉网络“铁纪律”

为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协调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该院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如《检察信息调研宣传工作规定》、《检务公开制度》,使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配合协调、发展有序。为使反腐倡廉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化,除安排专人管理和监督网站以外,还建立了系列相关工作制度。如组建网络信息员、管理员和评论员队伍,制定有关网络信息奖励措施。对部门上报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评比,年终给予评先评优奖励。

(四) 强化监督,构筑反腐倡廉网络“防火墙”

一是强化对网络宣传的监督。对网络信息员、管理员和评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并明确发布网络反腐倡廉信息必须经院纪检组长审批。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举报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举报平台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网络举报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可能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举报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分流和承接,使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切实发挥。

目前,网络已成为该院反腐业务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党员接受廉政教育的有效窗口,成为群众了解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渠道。该院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拓展。但是,该院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仍然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反腐倡廉专栏工作版面少,网络生动性功能不强,内容缺乏活力和深度;二是队伍建设滞后,未配备网络管理专业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多是由兼职人员担任,时间、精力、操作能力上处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缺乏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知识后续培训,制约了网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思考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和管理,主动用反腐倡廉教育占领网络阵地,正确引导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网络媒体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阵地,廉政网络的运用是一项全新的领域。我们应当从传统工作模式的习惯中转变过来,迎接网络时代对廉政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挑战,发挥廉政网络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建设,它关系着社会稳定、民心向背,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阵地、新载体,也是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努力占领互联网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打好网上宣传的主动仗,引导、疏导好网上的反腐倡廉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意义重大。

(二)丰富内涵,发挥网络宣传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离不开网络,在全社会营造反腐倡廉的氛围必须依靠网络。

一是进一步丰富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网络文化的感染力,做到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辉映,吸引更多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办好反腐倡廉专栏,必须增强和党员群众的互动性。对于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要及时归纳警示,引以为鉴;对于群众中的各种议论,要能够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匡正视听;对于群众通过网络投递的各种举报,要高度重视,确保诚信,予以保护。反腐倡廉工作只有深入群众,引起共鸣,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二是创新工作格局,整合资源。要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各种资源、内容和各种形式的载体整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通过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沟通,建立信息综合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协调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使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配合协调、发展有序。要整合载体。要借助于网络的优势,使反腐倡廉网络的形式内容得以丰富多彩,宣传广度得以不断扩大,倡导的廉政理念随着网络得以持续发展。

三是要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利用网络全面铺开,并通过各种方式与网民交流和沟通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网站上可以开设聊天室,定期由网站管理员与网民“互动”;适时举办网上反腐倡廉论坛活动,吸引网民在对反腐倡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发表个人看法和评论;通过开设反腐博客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情况,增加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达到虚拟世界的沟通推动现实工作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强化网络监督

引导网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反腐倡廉网络建设深层次的问题。当前,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测评预警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关口前移,做好源头治理工作。在网上采取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每年开展民意调查,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和建议;设置网络廉情直报点,广泛收集信息,建立健全测评预警信息收集网络;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发布有关地区或部门的党风廉政测评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权力制约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强化监督的公开和透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从而使权力和职权部门处于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斩断腐败文化的滋生之源。在资金发放方面,采用网络化管理,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发放,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在政府采购方面,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网络的功能,推行网上采购,增强权力制约透明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网上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的内容和程序,采用网上任前公示等方法,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违纪违法网络数据库,为市场准入和信用建设服务等。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权力监督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采取网络公示制,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完善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统一有序的廉政投诉网络等。

篇5: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概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我国腐败的泛滥不但在于缺少相关制度,更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遏止腐败发生的最佳办法,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创新体制、强化监督之中,才能逐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认识制度的重要性、狠抓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关键词: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制度反腐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 的滋生蔓延以可乘之机。据统计,仅仅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9621件,处分146517人,[1]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41531人;[2]且腐败形式日益多样化、智能化、跨国化,查处的难度加大。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制度的决策、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来看,还不够健全有力。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下级监督上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难以开展,达不到监督的真正目的。对权力的制约还不到位,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表现为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增多,有的领导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以权代制、以权代法,下级不敢也不能监督上级,造成制度本身对领导干部没有约束力。[3]从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看,几乎没有一个领导干部案发前,真正置权力于监督之下,这种现象极易滋生腐败。

因此,当前,在应对腐败问题上,既要毫不手软地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发挥震慑作用,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又要抓好预防,及时发现、消除滋生腐败的因素,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成果,有效解决和根治腐败。做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

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制度问题,在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胡锦涛同志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如“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领域不断拓宽,成效不断显现,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进行。但也清醒看到,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贯彻落实得还不够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腐倡廉建设因此受到影响。据统计,现行有效力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就多达1200余件,但从公布的数字看,腐败现象多发和蔓延的势头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2010年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804人。[4]为此,我们一定要要切实增强抓好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二)、狠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土地审批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改制、金融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腐败案件增多,少数中央企业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奢侈浪费之风屡禁不止。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约束,关键是有些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落实得不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5]目前,制度建设作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性措施,笔者认为,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建立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权力约束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对权力的分解和约束力度,给权力套上“紧箍”,让权力在制度规范的框架里运行,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迫切需要。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说:“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全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乏力,权力的运行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就会给班子建设和本地方、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6]一是科学合理界定权力。许多腐败问题的产生,都与权力配置不科

学、结构不合理有关,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权,要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分解,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二是优化权力流程。权力运行的环节和程序越多,就越容易滋生腐败,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利用权力的某些特定环节进行索贿受贿的。因此,要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的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

2、建立健全减少腐败机会机制。一是建立腐败机会的发现机制。要畅通各类信息渠道,通过专业队伍、专门平台、专门渠道收集各类腐败机会信息,尝试开展网络反腐。当今的网络反腐,是信息化时代反腐工作的新利器,纵观2010年,我国网络反腐就有①广西来宾市烟草局长韩峰“香艳日记”;②茂名市副市长陈亚春被情妇网上举报;③湖北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腐败日记”事件;④网贴曝光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千人下跪市政府门前要求反腐没人理会等典型案例。[7]二是建立腐败机会的消除机制。要有针对性地消除腐败机会,针对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向发案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建议,并将这类建议上升到制度层面进行推广。要有预见性地消除腐败机会,在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过程中,通过提高制度设计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健全协力推进机制。防止腐败,实行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杂,关键要集聚三

个合力:一是集聚党委、政府的合力。从实践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问责机制,形成有效的约束力,确保预防腐败工作由“软任务”变“硬任务”,有“要我抓”变“我要抓”。二是集聚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合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不同职能室之间有不同的职责分工、资源信息、工作手段,要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既要发挥“五个手指”各自的力量,更要发挥“一个拳头”整体的威力。三是要集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合力。腐败问题的治理,最终有赖于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构筑“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防线。[8]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制度创新。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9]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逐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方面的保证作用。

源头治腐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创新体制,完善法律,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要坚持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是源头治腐的主要保障。要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规范用

人体制,切实管住“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切实管住“权”;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坚持收到两条线,切实管好“钱”,初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改革目标。推进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10]腐败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欲的膨胀、放纵。要将重点放在监督机制上,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和权力配置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要切实清理现有工作制度,积极探索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工作制度,要体现制度有客观性、整体性、系统性。要完善制度反馈机制,及时修改工作制度,保证制度的切实可行。

首先、加快制度创新,必须找准着力点。当前,要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加快制度创新,必须重视方式方法创新。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把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建立完善信访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评议、案件监督管理、预防腐败信息共享等系统,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创新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11]制度建设的效用,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而制度的执行力则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既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贯彻落实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在的问题是制度制定有人抓,而制度贯彻落实则往往放任自流、无人负责。大量事实表明许多重大责任事故和严重腐败案件的发生大都与制度执行不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同时,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当前,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制度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1、狠抓制度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制度怎么好,总有人不去执行,也会有人故意违反和破坏。而一些党员干部制度意识淡薄,缺乏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把制度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真正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2、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肃性。维护是保证,制度的尊严不受侵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

项制度出台、一项工作部署传达后,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总结提高,调整深化。要坚决杜绝和纠正把单位或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对上级重大决策和制度要求只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的现象。要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机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解决谁来检查、如何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考核考评工作,做到科学、可行、合理、及时、有用。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12]

3、强化制度执行追究问责。

制度的执行落实,很多时候要靠外界的压力强制去推动,必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制度强制“入轨”。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将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专门机关的督查力量整合起来,组织开展对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教育收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日午间禁酒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制度等进行集中专项检查,对重点单位及岗位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促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落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进行严格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特别是对违反反腐倡廉制度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部门,以及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不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以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三是严肃查办案件。对违反制度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进入21世纪,在继续坚持查处重点案件的同时,着重查办领导干部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对发现干部中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乱纪案件;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案件;在办事中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案件;知法犯法违规审判的案件;要组织力量,严肃地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让腐败分子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2】,【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工作报告】。

【3】,【腐败案件呈三大发展趋势,分析反腐败斗争五重点】,http://,2008-10-06。

作者姓名:梁伟文 性别:男 职务:副科级检查员

李洁仪 性别:女 职务:正股职监察员

工作单位:鹤山市纪委监察局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 主要研究方向: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源头治理。

篇6:关于网络反腐制度建设的思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动脉,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金融行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金融产业发展、金融强省建设、“十二五”金融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都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尤其离不开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加强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行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金融领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案件易发、多发领域,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尤其需要高度重视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一、高度重视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化社会,维系社会关系、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不是法治而是伦理。以孔孟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来教化人生,以“仁”来教化社会,强调“修身为本”、“为政以德”、“民为邦本”、“洁身自律”、“淡泊名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不可否认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加强领导干部教育仍有较强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现实,尽管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对历朝为官者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是综观中国古代历史,贪官污吏多如牛毛,而真正的清官确是寥寥无几,历史充分地揭示出道德教化与伦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廉政问题。中国古代肃贪决心最大、手段最为残酷的明朝,恰恰也是中国古代吏治最为腐败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无奈地感叹:吾欲除贪赃官吏,为何朝杀而暮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重典治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无法建立吏治清明的长效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制度反腐”的路子,围绕预防、惩治、监督、激励、教育等诸多反腐环节展开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在层层推进,不断推进了反腐倡廉的源头治理,不断取得了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反腐倡廉的关键。而对于经济社会地位重要、资金密集的金融行业来说,更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二、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尽管我国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数金融机构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尚未真正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强化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金融企业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运行,规范金融企业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努力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金融企业一般是实行分级授权管理的经营体系,实践中尤其需要注意对金融企业分支机构运营的制约管理,合理设置层级与岗位,明晰权力分配,科学分配权力额度,并使权力内容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建立分支机构权力运行与监督规范。在健全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中,应积极发挥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作用,推动纪检监察组织监督作用积极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切实增强纪检监察组织监督的实效。

(二)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的约束机制。加强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就是在监督对象上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做到有效监控重大事项决策权,不允许个人专断,有效监控单位内部人事管理权,不允许亲疏远近,有效监控工程项目经营权,不允许个人独揽。目前对“一把手”监督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在对金融企业“一把手”的监督上,在做好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充分发挥纪委书记的作用。鉴于金融企业一般采取分级授权经营管理模式,分支机构纪委书记必须由上级任命,同时原则上该纪委书记为异地任职,该纪委书记主要对上级负责,并建立纪委书记垂直报告制度和述职制度,以切实发挥纪委书记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在监督的环节和部位上,要加大对用人问题上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者的责任;规范运作程序,加强跟踪监管,实行阳光运作,痕迹透明化管理,从源头上堵塞腐败的漏洞;对于重点岗位,建立强制休假、定期轮岗以及离任审计或稽核制度。通过加强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健全反腐倡廉的约束机制,使广大干部在权力运行中“不能腐败”。

(三)抓住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积极进行制度建设与改革创新。金融机构应对自身进行梳理,抓住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进行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如作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的省金融办,创新审批方式,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与变更、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与变更两个审批事项,建立了具有“三化”特色的阳光准入、民主审核的审核机制。首先,审核权力分散化,实行县(区)、市、省三级把关的审核制度,把审核权力纵向分散在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由各有关部门代表和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把审核权力横向分散到各部门和业内专家。其次,民主审核制度化,制订完善了《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入审核委员会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使得民主审核有章可依,得到制度上的保障。最后,审核程序公开化,在省金融办网站公布相关审核制度、办事流程,并把审核结果在网上公布,利用网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制度创新,在关键事权上,省金融办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四)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有效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督促金融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带头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于“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集体决策的原则、要求、范围和程序作出决策,不搞独断专行;对于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进一步健全各项操作管理制度,不搞“暗箱操作”;对于重要人事任免严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保拟任人选的能力素质符合要求、选用程序合法合规。

(五)推进党务、公司事务公开,努力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只要不涉及国家和金融企业重大机密的,决策和执行结果应尽可能公开,特别要把涉及党员干部员工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党务、事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拓展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公开的方式方法。

(六)健全完善问责制度,建立行业禁入制度,提升违规违纪与腐败成本。推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的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等重大问题的部门和单位,以及管理、审核、监督等工作严重失职,管辖范围内发生案件和重大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的部门和单位领导人员实施问责,将“问责制”深入人心,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贯穿到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党纪政纪、组织处理等手段,增强违纪违法处理的效果。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禁入制度,对违规违纪人员限制或取消其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使其不能在其它金融系统任职,增大腐败行为的成本和风险。

(七)充分认识科技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科技防腐治腐。与其他领域相比,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化水平和系统应用程度都较高。科技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金融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且在业务活动中较大程度减少了人的因素,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腐败。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一个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如果运用或管理不当,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的“得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制度流程建设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制度流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系统管理上不严谨、不规范、存在漏洞,那造成的违规和腐败风险将是全局性、系统性的。要努力将反腐倡廉制度信息化、系统化,借助系统功能实现自动监控,及时发现制度不执行、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增大利用系统进行违规或腐败活动的难度,及时发现并阻断违规或腐败行为向下一流程环节传导。总之,金融企业的反腐倡廉制度在如何适应和借助信息系统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理想的状态是将反腐败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都内化为信息系统中的“病毒库”,并不断升级完善,使其成为预防和控制腐败的有效手段。

(八)构建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廉洁教育是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是固本强基工程。金融机构应充分将廉政教育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构建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但是在现实中,部分金融机构廉政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方式方法较为滞后,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大打折扣。应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教育内容上贴近业务发展实际,分层次因人施教,对党员干部重点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对有人、财、物、事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突出遵章守纪教育,对一般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爱岗教育。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应着力进行创新,通过开展廉政沙龙、警示教育片影评、工作交流、宣传教育文章、主题教育等形式,充分运用内部报刊、工作简报等宣传舆论工具与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通讯工具,把廉洁文化的内涵和要求融入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使得廉洁文化内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与约束力。

三、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再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执行,那么制度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变成墙上的月亮。相对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制度较为齐全,权责边界较为明晰,但同时也普遍存在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现实中大多金融案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执行现行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执行力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使执行过程能得到有效监督。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可能有执行力,监控是执行制度的不二法宝。要不断拓宽、创新监督渠道,特别是新型监督平台网络的作用,将制度的贯彻、权力的运行公开,发挥不同监督平台和手段的合力;同时强调制度执行过程中信息收集、反馈作用,这样的好处就是将制度执行的细节变为可操作性,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给与惩处,真正使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制度制定后的关键问题是抓好落实,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做好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执行结果的责任追究工作,同时注重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塑造,将会有力的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实现既定目标。

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工程,不能奢望制度建设毕其功于一役。现代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才能有效的保障金融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系统腐败案件频发的分析与思考

近几年披露出的银行大案层出不穷,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山西金融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余元、中行哈尔滨高山涉案7.6亿多资金、农行内蒙金融案涉案金额3.7亿多元、中行北京分行骗贷6亿元、河南沈丘支行再次曝出银行承兑汇票大案,涉及资金总额1.461亿元、深圳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林、深发展原行长助理、审贷会主任张宇、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陈伟清、深发展总行公司业务部的林文聪4人涉嫌违法放贷总额达15亿元、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种小案件还让人记忆犹新。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损害了金融系统的信誉,已经成为制约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呈现七大特点: 一是涉及范围宽。从大量的案例来看,违法犯罪已经渗透到信贷、计划、会计、出纳、储蓄、国际业务等各个部门,涉及到从吸收存款到票据结算、发放贷款、出具信用证等各个环节,既有一般职工,又有分支行级干部。二是造成损失大。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法犯罪基本都是故意犯罪,大多有周密的计划,详尽的规避准备,加之符号贷币又具有无特殊的物质形态,易携带、易洗钱等特点,使案发后抓获犯罪分子难、追赃难、造成损失大。三是犯罪手段技术含量高。金融机构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又大力加快电子化进程,在其中又溶入了很强的技术性。这就导致了内部人员利用职务犯罪兼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违法犯罪活动暴露慢,侦破工作难度大,成为预防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有的利用计算机的作案方法,甚至是在犯罪分子交待后才得以彻底查清,取得证据的。四是具有犯罪后潜逃等恶劣动机的多。从犯罪的过程和目的来看,过去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犯罪往往大都有一个由浅入深、从过失到故意,最终不能自拔形成犯罪的过程。而最近几年的金融犯罪,相当一部分在第一次作案时,就具有窃取资金潜逃的明确动机。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加强金融系统内外监管:一要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力抓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二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三要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四要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五要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各金融机构要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加强与各级检察机关的联系和协作,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搞好抓捕追赃工作。

保定市以保定银行为试点推进金融系统惩防体系建设

一、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建立工作机制。保定银行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听取纪委、监察室工作汇报,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党委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做到“四个亲自”: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排查案件隐患、亲自讲解廉政党课。在总行成立纪检监察机构,为16个党支部增设纪检委员,并在30家支行选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建立常态监督管理机制。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对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建立“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明确各行主要负责人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职的,实行一票否决;推行目标管理法,年初由党委书记与各支行(部室)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和承诺书,建立推进会、调度会、分析会等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和指导,确保人人有责任、层层有压力、事事有落实。三是实行考核督导。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考、同奖惩。

二、以廉洁教育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高危”部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为重点,开展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主题教育,营造讲廉洁、崇廉政、守法纪氛围。一是开展正面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集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准则》、观看辅导专题片、撰写心得体会、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进行党纪政纪法规考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二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与检察机关结成教育帮扶“对子”,与市院签署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协议,邀请市、区院领导围绕新形势下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为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授课,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观保定监狱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以本系统典型案例为主的警示教育片,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开展提示提醒教育。结合工作特点,将《廉政准则》进行归纳总结,制定领导干部“约法三章”,统一制作廉政警示牌摆放在办公桌;在总行机关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廉洁从业教育;建立廉政提醒制度,定期为党员干部和职工发送廉政短信,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将相关廉政规定、廉洁过节通知等进行转发,发挥教育的警示、约束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和职工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加强党性修养,做到预先提醒、事前防范。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有关规定》、《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关于对信贷、结算人员监督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建立起权力透明运行、行为廉洁自律、规定约束制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依据;建立廉政谈话制度,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和上岗培训;建立信访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四、以监督约束为手段,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将惩防体系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与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起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内容全面、持续有效的“查、惩、教、防”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权力监控。对全行领导班子、职能部室、支行进行权力梳理,确定职权400项,查找廉政风险点433个,制定防范措施500余项,并统一汇编为《保定银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手册》。二是加强人事监督。采取派员参与方式,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人事任免进行全程监督;建立轮岗制度,中层干部定期竞职轮岗;建立岗位公开竞聘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原则,选拔出能力突出、品德优秀、年轻有为的干部;推行公开招聘制度,统一招聘标准,公开招聘准备、实施等阶段信息,并邀请市纪委进行监督。三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三重一大”等有关制度的落实,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确保员工参与权和监督权。金融系统采取“三四三”模式

狠抓中秋节国庆期间纠“四风”工作任务落实

市金融系统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市纪委关于中秋、国庆“两节”期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有关要求,采取“三四三”模式,深化学习教育,形成有力工作支撑,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金融系统中秋节期间风清气正、欢乐祥和。高度重视,从三个层面深化学习教育

市纪委印发《关于中秋国庆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的通知》及中央纪委“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金融工作局党委和驻局纪检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一是局党委书记、局长杜强同志两次主持召开局党委会议,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驻局纪检组将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在机关内网刊发,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二是召开系统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廉洁过中秋、国庆“两节”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部署“两节”期间监督检查工作。三是以局党委文件印发了《关于树廉洁新风欢度中秋国庆、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的通知》,结合金融系统实际,对落实会议精神、狠抓“两节”期间纠“四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

为深入落实廉洁过“两节”有关要求,着眼于构建有效的活动载体,形成有力的工作支撑,市金融工作局党委和驻局纪检组在全系统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四个一”活动。一是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和对照检查。各单位党组织分别采取召开党委会、党支部会、视频会议、行务通报会、晨会、OA办公系统上传文件等形式,向党员干部及员工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会议精神和要求,把上级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和员工,有的单位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公务接待、业务往来、车辆管理等具体规定,确保人人知晓、自觉遵守,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同时,各单位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个人自查,进一步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逐级进行一次廉政提示谈话。按照局党委部署安排,围绕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和“两节”期间廉政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工作,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普遍谈话,提出明确要求;党总支(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普遍谈话,提出明确要求;班子成员、支部委员与分管范围内的党员干部谈话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激发了自觉遵守的内在动力,形成了贯彻落实的整体合力。

三是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按照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分管的部门和党员干部落实中央纪委、市纪委要求情况进行了一次督促检查。天津银行制定开展督促检查工作记录表,细化监督检查项目,逐个对照检查落实情况并记录在案;渤海证券公司成立专项督查组,通过电话问询等方式,对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廉洁过“两节”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问询记录单备案;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由纪委书记带队到分支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并向分支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发送廉洁提示短信。四是开展一次财务专项自查。针对营销费用的管理使用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薄弱环节的实际,各单位按照局党委要求,对总部及所属分支机构业务营销费用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自查,重点检查营销费用管理和使用的制度是否完善,开支项目、范围是否合理,额度开支是否属实,监督检查是否到位,通过专项自查,查找营销费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发现风险漏洞,制定整改措施。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驻局纪检组将采取约谈方式,对专项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目前了解情况看,各单位营销费用、“三公”经费较往年下降明显,如天津柜台交易市场公司今年1-8月份实现业务营销零费用;天津信托公司“三公经费”上半年支出8.85万元,较上年同期255.95万元减少247.10万元,下降96.54%。狠抓落实,采取三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

驻局纪检组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和市纪委要求,采取约谈、抽查、随机询问、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开展监督检查。

一是开展普遍约谈。自9月2日起,围绕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廉洁过“两节”等工作情况,驻局纪检组组长聂聚国同志深入11个市管金融机构,逐个单位约谈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听取工作汇报,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正“四风”的最新指示精神,加强具体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二是开展专题座谈。针对金融机构中层管理人员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承担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驻局纪检组组长聂聚国同志带队分别到系统11个市管单位,与管理人、财、物等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中层管理人员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六个意识”、防止“六种倾向”的要求,即:强化作风建设是永恒主题的意识,防止“一阵风”的倾向;强化整体落实意识,防止上紧下松的倾向;强化“一岗双责”意识,防止重业务轻廉洁的倾向;强化高度自觉意识,防止被动应付随大流的倾向;强化规定面前无特殊的意识,防止讲客观搞变通、隐身的倾向;强化作风建设无小事意识,防止自满自足盲目乐观的倾向。

三是开展重点抽查。从系统抽调6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4个专项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对系统30个分支机构进行重点抽查,随机听取单位负责人介绍,现场询问基层员工,了解基层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过“两节”规定要求的知晓情况,以及本单位贯彻落实情况。

总的看,金融系统各单位两节期间严格落实了中央纪委、市纪委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和职工普遍拥护中央纪委和市纪委廉洁过“两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坚决贯彻执行,未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

近期青海省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13件13人(大案有7件7人),涉案金额达182.7万元。其中贪污案3件3人,受贿案3件3人,挪用公款案7件7人。从各单位发案情况看,农业银行有7件7人(大案3件3人),其中贪污案1件1人(大案),受贿案3件3人,挪用公款案3件3人(大案2件);信用合作社有挪用公款案3件3人(均为大案);人寿保险公司有贪污案2件2人(大案1件);财产保险公司有挪用公款案1件1人。

总体看,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受贿犯罪发案降低,发案范围缩小,但与此同时贪污犯罪却开始上升,挪用公款犯罪亦持续不降。

二、案件特点

(一)发案单位仍以基层为主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范围缩小,只涉及到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保险公司等三个系统的单位,其中基层单位发案仍很突出,共有9件9人,占发案总数的69%。

(二)案件性质主要集中在贪污犯罪和挪用公款犯罪

上述13起案件中,贪污案和挪用公款案就占10件。与去年同期查处情况相比,贪污案件发案率有所上升,挪用公款案件发案率亦居高不下。(三)犯罪主体仍以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为主 在被查处的13人中,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有2人,信贷管理人员有5人,财务人员1人,其他业务管理人员5人,均对储蓄、贷款、保险等各类资金有管理、经手的职责。(四)利用信贷管理职权犯罪表现突出

上述案件中,涉及利用信贷管理职权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的有10件10人(贪污案1件1人,受贿案3件3人,挪用公款案6件6人),其中有8件8人发生在基层单位,特别是刚察县农行发生的张某、邱某某、宣某某等利用经办扶贫贷款和育肥贷款之机,索取、收受贿赂的3起串案,表现尤为突出。(五)犯罪金额大,后果严重

上述1 3件案件中,贪污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的大案就有7件7人。金融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大多数金融职务犯罪一旦实施得逞,犯罪金额都较大,从案件发展看,部分犯罪人员往往是一次得手后重复多次作案,以致作案金额累计增大,因此,同一般经济犯罪相比,金融职务犯罪会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巨大的破坏力。例如原农业银行黄南州分行风险资产经营部客户经理万某某,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采取收贷不入帐等手段先后截留同仁县3个乡镇33户牧民偿还的扶贫贷款36笔共计20余万元个人使用,严重侵害了国家财产,破坏了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负面影响极大。

三、发案原因(一)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足,法制意识薄弱 金融领域作为一个每天都与金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其工作人员每天所面对的金钱的诱惑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更为直接和强烈。面对社会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渴求越来越迫切、范围越来越大、目标越来越高的现实状况,某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金融工作人员就有可能产生利用职权为自己争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想法。近年来,面对行业竞争和业务发展压力,在一些金融机构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发展轻法制教育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而疏于队伍思想建设。特别是基层网点,人员分散,参加上级行集中学习教育的机会不多,使一些人长期处于思想涣散状态,抵御社会上不健康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差。一些金融职务犯罪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法制意识薄弱,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何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认识,以致铤而走险。如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西宁市城中支公司业务员马某某,自2004年至2005年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收取的保费3.4万余元予以侵吞,占为己有,涉嫌贪污犯罪。又如犯罪人刘某某,于2006年8月至10月担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西宁市直属支公司客户代表期间,在办理青海省某实业公司企业年金保险业务中,利用职务之便,以伪造公文的手段,贪污公款18.8万余元,用于自己挥霍。可见,自身职业素养不足,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是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思想根源。(二)权力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金融系统在逐步迈向商业化的改革进程中,用行政的方法进行管理的制度仍在延续,由于银行实行“一长制”,尽管有党政监督诸多制度,但实际上各级银行机构的人事、财务、业务等权力均集中于“一把手”一身,往往使银行监督体系陷入“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无效”的困境。而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一旦失守,制度的制约作用就将失效。更为严重的是,领导层的腐败会带动一个部门乃至整个单位的集体堕落,形成腐败利益共同体。如犯罪人祝某某,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利用担任湟源县某信用社副主任的职务之便,采取冒名贷款的手段,以某乡13户村民的名义将45.5万元款贷出后,归自己或借给他人使用,至案发前尚有40.7万元未还;同一单位的信贷员董某某,也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冒名贷款的手段,以某乡7户村民的名义将24万元款贷出后,归自己或借给他人使用。经查,董某某还于2001年在另一信用社工作期间,以冒名贷款的手段贷出3000元借给他人使用,以上款项至案发前尚有17.8万元未还。此二人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已被检察机关移送起诉。此外,发生在农业银行刚察县支行的三起受贿串案,涉及到单位的主要领导、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犯罪人均属利用信贷职权向贷款户索贿或收受贷款户贿赂,犯罪事实互有关联,这也充分说明了权力集中,又失去有效监督制约的状况,是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一大隐患。(三)内控机制不力,制度落实不到位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存在薄弱环节,为职务犯罪留下了漏洞。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落实的刚性不足,有令不行、令行不止、违规操作的现象还有所存在;

2、金融行业自身技术性较强,加之出于各种考虑对公众隐瞒大量呆帐坏帐,运作的透明度较底,一些金融资产的经营状况往往不甚了了;

3、制度执行不严,一些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合规性、常规性检查多,风险性、突击性检查少,一些监督检查走过场、弹性大,约束、规范不到位;

4、在新业务不断推出,基础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管理和制约机制建设跟不上,缺乏相应的程序监督和过程控制;

5、现有金融机构内部的纪检监察、审计、稽核、保卫等部门专门的内部监督职能还需进一步健全,保证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便对各部门活动及个人进行全面的监督。例如同仁县某信用社会计扎某某挪用公款一案,经检察机关查明,扎某某自2002年7月至2006年3月,通过做假帐、伪造存取款凭证等手段,盗用储户存款23笔,计25.5万元,收贷不入帐1笔,计5000元,冒名贷款2 1笔,计20.2万元,合计挪用公款46.2万元。如果某一监督制约环节把关较严、较细,责任落实到位,扎某某不至于一再蒙混过关,作案得逞。(四)干部权力使用和职务履行缺乏过程监督和现场监督

个别金融部门在基层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使用上,存在重业务能力,轻思想品德,重提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对干部的日常监督考察严重缺位,对关键岗位人员业余时间超能力范围的高消费和违法行为视而不见,终致发生职务犯罪行为。如原农业银行西宁市城北支行干部李某某,于2003年利用其清收贷款的工作便利,将从西宁市某厂清收的贷款6万元用于赌博,涉嫌挪用公款犯罪。从查处的金融系统各类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人基本状况看,当前金融系统的用人风险和人事危机须引起高度重视。(五)外部监管和打击不力

目前,从全国来看,旧有金融体制的遗患还没有及时消除,金融监管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金融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在担任“消防员”的角色,对违规经营行为大多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缺乏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同时,个别金融系统的领导不愿意正视存在的严重问题,对本单位发生的案件性质把握不准,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没有及时移交,或作内部查处,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使得犯罪分子胆子变大,作案次数增多,导致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频繁发生。如前所述的万某某贪污案和扎某某挪用公款案,犯罪人作案次数多,时间跨度长,直致事态严重或犯罪人潜逃,有关单位才向检察机关报案,从而增加了案件查处的难度,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致使针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防范效果不佳。

四、预防对策

(一)加大教育力度,根除犯罪内因

强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是防止职务犯罪的内在要求。各级金融机构应将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纳入员工培训体系中,着重开展经常性的金融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同时要加强党的纪律和行政纪律教育,突出金融纪律包括现金、结算、信贷、票据、财务等金融活动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程的教育,并注意抓思想倾向,抓犯罪苗头,防止干部职工思想上的蜕变。在变革的年代和复杂的环境中,要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金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恪守职业道德的素质和知法、懂法、守法的思想意识,从而构筑起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行使职权的思想道德防线。(二)强化内外管理机制建设

要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融入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人员调配、责任追究等机制建设中,加快改革,重点完善和强化经营行为合规性的监控机制。如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过渡,改造产权组织形式,强化自担风险能力;针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通病,可考虑设置相对独立的合规管理机构,负责合规制度的制定、合规性监管和对信贷责任进行认定等;建立风险管理分级制,科学设计风险指标,在对各级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引进审计机构的专项审计,建立金融机构自查和银监机构监督之外的多种监督体系;实行严厉的问责制,对监督者监督不到位而未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的,要进行责任追究。通过这些措施的配套使用,来化解、防范人和制度可能“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问题。

(三)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和内控措施执行到位

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机构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积极推行灵活突击式稽核检查制度,综合采取普查、抽查、专项检查和随时检查的办法,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易发生职务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基层网点的高风险环节,包括职责分工、大额交易、密码控制、印鉴管理、内部现金调拨程序、内外帐户管理、过渡性科目、汇款帐实相符、库存现金限额、网点现金归行等业务环节的严格检查,实行安全防范动态管理,对不正常现象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切忌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四)加强队伍建设,把好用人关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症结在“人”的问题上,为此,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的队伍建设,要选好人、用好人,严把用人质量关。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分权制衡和监督约束机制,将各级“一把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二是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按照重职业道德操守、重工作经验、重从业人员记录的要求,建立涵盖各级领导干部、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准入审查和日常行为管理的新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定期交流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将干部上下左右定期交流轮岗和休假制度变成一项可操作的强制性制度;四是建立对“一把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务行为进行持续监管的相关制度,包括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的到任和离任审计,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动态考察制度。对个别社交复杂、行为异常、日常收支明显不符的工作人员,要跟踪观察、重点预防,适时调整到非重点岗位;五是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严格执纪执法打破各种“潜规则”,同时,还应建立对用人失察、监管不力或不作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五)加大打击力度,以打促防

上一篇: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下一篇:优化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