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2024-05-08

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通用8篇)

篇1: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及破格条件

一、教授

1、承担五年以上副教授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教授职责。

2、认真钻研教学业务,能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应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教学研究上有较高的造诣;获得过校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或教学考核成绩优秀。

3、任现职以来,出版过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含高校统编教材),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十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三篇以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或以本人为主获得过国家级四等以上奖、部省级三等以上奖励。

4、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从事过具有重大学术、技术意义的开创性的研究课题,取得全国先进水平的成果;或主持、指导完成重要的科研、攻关项目;或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门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长期担任基础课、实验课、公共课教学的教师,晋升时要重点考察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在教学改革、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方面的成绩。对长期担任学校领导管理工作并兼任教师职务的,晋升时要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以及在学校管理研究方面的成绩。

二、副教授

1、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副教授职责。

2、认真从事教学,能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应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成绩突出,获得校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在校内主讲过观摩教学课;教学成绩优秀。

3、任现职以来,出版过学术著作,或独立完成并公开发表过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或参加编写国家及全省高校通用教材,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撰写发表两篇以上教学改革、教学经验方面的论文,对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获得过部、省三等以上奖励(前三位);或主持过本学科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或主持科技开发工作,并取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中级教师的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长期担任基础课、实验课、公共课教学的教师,晋升时要重点考察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在教学改革、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三、讲师

1、能承担本专业的教学,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优良。

2、本科生在担任四年以上助教职务工作期间,已经取得高校助教进修结业证书;或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并考试合格;或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且已承担三年以上助教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三年教学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

四、助教 获得学士学位,经一年见习试用;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担任教学工作三年的教师,经考核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务。

五、破格晋升副教授的条件

1、教学成绩突出,能系统担任一门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授工作(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教学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果或获得过校以上优秀教师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成绩优秀。

2、出版过有较大影响的专著,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五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作为主要作者在国家级或国际公认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二篇以上论文;或获得国家级四等以上、部省级三等以上成果奖(前三位)。

3、选定有重要学术意义或有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研究课题,并独立制订和提出研究方案、研究途径,并能独立完成其中的重要研究项目。

4、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和中级教师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六、破格晋升教授的条件

1、教学成绩显著,能系统地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授工作(其中一门应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教学效果优秀,主编的教科书、讲义,被本校和兄弟院校采用,或有教学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被推广使用,或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成绩优秀。

2、出版过有重大影响的专著,或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十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作为主要作者在国家级或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四篇以上有较高学学术价值的论文(博士学位获得者,在不降低学术水平的情况下,论文篇数可适当掌握),或获得过国家级三等、部省级二等以上成果奖的主要贡献者(前三位)。

3、具有提出本专业研究方向或开拓新领域能力,从事过具有重大学术、技术意义的开创性的研究课题,或直接指导完成重大科研、生产项目、攻关项目,或参加过有重要学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生产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

4、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篇2: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国家教委、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继续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体要求。

一、思想政治条件与职业道德要求

第一条 学校教师应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服从需要,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学风端正、治学严谨。

第二条 情况均应视为不具备晋升教师职务基本条件: 1.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坚持不改者;

2.因违反党纪和国家政策、法令,或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或经济损失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以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未满一年者;

3.道德品质败坏,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仍无明显改变者;

4.任职后拒不接受工作任务、不履行职务职责,并且考核不合格者; 5.在职务评聘中搞不正之风干扰评聘工作,或弄虚作假者。

二、业务条件 第三条 教学工作量

1.晋升教师职务,任现职期间本科院校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原则在140学时以上,其中师范学院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在160学时以上;专科学校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在180学时以上。

2.晋升讲师职务应独立、系统地担任过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的讲授工作;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应独立、系统地担任过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 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3.各类学校中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应略高于其他教师;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经营工作为主或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在授课时数、授课门数上可降低要求,但不能低于规定课时数的三分之一。

第四条 学位、资历、进修

1.考核确定助教职务,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获双学士学位,或获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一年以上;考核确定讲师职务,获博士学位、或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晋升讲师职务,没有学士学位的应担任助教职务五年以上;获学士学位的应担任助教职务四年以上;获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应担任助教职务三年以上;获硕士学位的应担任助教职务两年以上。晋升副教授职务,没有硕士学位的应担任讲师职务六年以上;获硕士学位的应担任讲师职务五年以上;获博士学位的应担任讲师职务两年以上。晋升教授职务,没有博士学位的应担任副教授职务七年以上,获博士学位的应担任副教授职务五年以上。没有教师职务任职资历一般不能评定教授职务。3.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校任教,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试用,评定相应级别的教师职务不受初定教师职务学位、资历条件的限制。

4.不同类型的学校、承担不同学科教学任务教师评定教师职务,在学位上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及特殊专业的教师没有学士学位的,应经过三年以上的见习考察,并经过学士学位主要课程考试合格的,方可确定助教职务。

5.晋升讲师职务应区别不同情况参加教育理论培训、助教进修班或学习过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晋升副教授职务应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参加过反映本学科前沿水平课程学习二门以上。晋升教授职务应参加过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及相应水平的研讨班、讲习班的进修。

第五条 学术水平(一)讲师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学思想、观点正确,教学效果优良。善于教书育人。

(二)副教授

1.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的状况。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高,能体现较高的学术水平;善于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具有指导青年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的能力。2.社会科学学科教师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五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译文,或公开出版过专著、译著或本人主持编写的教材(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十万字)。

3.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三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译文;或公开出版过有较高水平的专著、译著、本人主持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五万字)。

4.师范院校、专科学校及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形成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发表论文刊物级别及篇数、在著述字数上可适当降低要求。社会科学学科教师或减少论文一至二篇,减少著述字数二至三万字;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可减少论文一篇,减少著述字数二万字。

5.获国家三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或本人科研成果获技术转让费五万元以上,或科技成果经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三十万以上,或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中取得经济效益五十万元以上,可替代对论文及出版的要求。

(三)教授

1.对本门学科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能及时掌握本 门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在本学科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形成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特色。

2.具有提出本专业研究方向或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具有指导年轻教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能力;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过具有重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

3.公开发表过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有创新论著。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要求发表上术水平论文两篇、公开出版上述水平论著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十万字)或主持编写过有独到学术见解通用教材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十万字);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发表上述水平论文三篇,或公开出版上述水平专著一部。公共 课、专科学校教师论文数量可减少一篇。4.获国家二等、或省部一等以上奖励,或本人科研成果获技术转让费十万元以上,或科技成果经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五十万元以上,或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中取得经济效益百万元以上,可替代对论文及出版物的要求。

第六条 实践能力(一)讲师

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实践技能,胜任所教课程各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生产、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教师应独立地开展调研工作,理科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实验动手能力。理工、农林、医药、财经、外语等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技能上应达到本专业相同级别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农艺师、主治医(药)师、经济(会计、统计)师、翻译等)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公共课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课程教师应掌握学生所学与所教课程相关的后继课基本内容。

(二)副教授

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本专业领域里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工作方面有较大贡献。或在新技术引进、开发、推广、社会服务方面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教授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主持和指导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或在学校建设、学校管理方面具有组织领导能力。或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较大贡献。

第七条 外语要求,计算机要求

篇3: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文化多元化具有两面性, 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步的同时也给其包括施教者的素质要求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多元文化结构中, 影响力日渐突出的以美国文化为主的西方外来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 第二, 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挑战。 第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业性文化对社会价值观念的侵蚀,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建立一支既有政治信仰又有理论素养, 既有知识水平又有教学能力的适应文化多元化条件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方式, 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2] 。

一、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一定的自由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展示自己的思想政治态度,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 只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使其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为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育人的神圣职责, 所以自己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 才能让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在大学生受到文化多元化冲击的今天, 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首先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 牢固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才能理性科学地分析文化多元化条件下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才能自觉地清除和抵制多元文化中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二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者, 必须首先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 应自觉服从党的事业需要, 一切言行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把个人的得失、苦乐、荣辱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为人师表, 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 也才能理直气壮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观念。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育本身包含一定的价值取向, 它不仅向学生陈述事实, 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而且还内在地包含着价值判断, 即这个事物对人的价值问题, 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通常从自己的价值立场出发, 而不是从理论的逻辑出发。因此, 教师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教育行为, 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教师的价值观往往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传授价值观时也会出现多元化, 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接受。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不住商业文化的诱惑, 追求经济利益, 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兴趣, 缺乏责任感。为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始终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位置。要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己任, 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甘当“人梯”和“铺路石子”。

二、加强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

面对多元文化, 教师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多元文化教育深入研究的学者班克斯 (BankS) 认为, 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族群文化;充裕各族群的历史文化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是以自己的专业理论传授知识为途径的, 其教师借助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来塑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牧师, 以心灵感应违背理性去让信徒们盲目地信奉, 而是使人在理性地批判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理论使学生理解和坚持信仰。这种专业理论素质, 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 又要汲取各学科之精华, 掌握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应文化多元化时代的知识体系建构, 形成纵横交织的呈“T’型的知识结构 (“T”字中的“—”表示宽广的知识面, “︱”表示精深扎实的专业理论) 。这种知识结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是要有学术专长, 精通专业。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使得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学所教的理论知识难以解释今天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列著作, 力求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做到深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形成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只有提高理论功底, 才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文化多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各种认识问题, 并对思想活跃、价值观多样化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 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与各种流派, 而且还要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紧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动态。二是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专业, 而应尽可能地用全人类优秀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对多元文化有较全面、深刻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掌握广博的中外历史、教育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唯有这样, 才能跟得上文化多元化的形势发展, 在三尺讲台前, 旁征博引, 挥洒自如, 教会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能正确地进行判断和选择。

三、加强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名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除了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目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外,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文化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文化的种类多样、内容复杂等方面, 还体现在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多元化上。社会文化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途径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跟上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步伐, 以富有表现力的教学方式去影响学生。这样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若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比作一桶水, 那么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教师倒给学生的水量。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可能将整桶水都倒给学生, 而教学能力弱的可能只能倒给学生一杯水, 甚至出现倒不出的情况。同样, 教学能力的强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这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种要求, 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教师的课堂宣讲来完成, 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要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较强能力。面对思想状况多样化的当代大学生和自身的抽象性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吸引学生, 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就必须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如运用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三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善于进行教研教改等创新活动, 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四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开始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 开展课堂以外的教育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金玲.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下的文化多元化[J].理论界, 2007, (11) .

篇4: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如何培养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作出了明确指示,文件中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战略意义的问题。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思政课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要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教育目标。根据《意见》精神,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强化观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素质,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的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产生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而且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避免出现培养“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尴尬。从05方案实施多年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虽然对此进行了初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普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主要反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等;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主题不明确,实践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够,过程不可控,使得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较缺乏;③由于缺少制度的支持,思政课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影响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④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力低等等不尽如意的问题。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的普遍性,使得建立一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方式新颖、过程可控以及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其迫切。众所周知,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构成了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整体思政教育的效果。经过分析,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条件并不充分,有的条件甚至缺位,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建设思政课的总体系统工程中,实践教学这一子系统必须首先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条件的创设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四项保障”,条件的具体创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思政课教学,包括实践教学,首先要建立一个核心,即强有力的领导。从以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看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领导不重视。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首先确立强有力的领导,这是整个思政课条件建设系统中的核心,也是前提条件。这其中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强”,是指领导重视且具有权威性。这体现在领导的思想观念、领导班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意见》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这要求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在当前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站在人才培养、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课题,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党的思想路线,建立一个由学校党委统领、分管校领导直管、思政部负责、学校各部门的党政干部配合的领导体制。二是“有力”,这是指思政工作机制要有较强的行动力。

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建立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创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主要要求做到“四项保障”,即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实践基地保障。

保障一:制度保障

按《意见》精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大事。同时,因为高校各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以,高校必须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努力形成“大思政”的格局。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实施“厚德砺志”、“人生导航”、“笃学强能”、“文化修身”、“阳光心灵”五大育人工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主要从两方面来操作: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也即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系及其他部门同仁的共同指导下,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做到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二是在进行专业教学时,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保障二:队伍保障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力当属思政课教师,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是关系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必须要予以重视。在我们进行的“‘概论课教学改革情况问卷调查”时,问到“你喜欢的‘概论课老师应该是怎样的?”选“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达到80%以上,这项数据说明,高校学生非常看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进修要予以重视和倾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05方案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加需要不断地充电,通过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教学方法,尤其要掌握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次,思政课老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不是空喊口号,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加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进而引导学生对理论在现实生活与政策层面体现与运用的理解。因此,高校应让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以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最后,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有不懈的精神追求。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也是对思政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endprint

保障三:经费保障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05方案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教育部曾下发过多个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从05方案实施多年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高校挤占思政教学专项经费的现象,同时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涉学生面广人多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造成活动效果打折,影响有限。因此,各高校在领会和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两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一是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参照文件精神,按标准足额足量下发到位,由思政部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财务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二是对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参照专业实习实践标准,对学生、老师按予以交通费、餐费等进行补贴。

保障四:实践基地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复性的特点,一种信念的确立和人格的完善,需要多次的反复,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建立稳定的、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说明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使命,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形成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高校有责任联系社会力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力量也有义务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基地锻炼,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理解社会人的重要特征,加强诚信的感悟。这需要学校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体验式诚信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3]李群芳,黄雪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科技信息,2010年(25):30-31.

篇5:《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通知

各区县人事局、教育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规范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现将《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以下简称《资格条件》)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自2004年起,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职务由用人单位按岗位需要,符合《资格条件》,经考核合格,直接聘任相应教师职务,同时,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协议。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含“小评中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不再办理资格认定,相应教师职务均应通过评审取得。

北京地区民办教育机构教师申请参加教师职务评审,按《资格条件》执行。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一、评审范围和对象:

在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学科研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中从事中小学(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二、申报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三)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四)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本级教育教学任务。

三、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一)中学教师职务学历及资历要求

1、中学二级教师:(1)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专科毕业,见习期满后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

2、中学一级教师:(1)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次年;(2)本科或专科毕业后,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4年。

中学一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4年,曾从事教学工作满3年,并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2年。

3、中学高级教师:(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次年;(2)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3)1961年1月1日前出生,具有专科毕业学历,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8年。

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以下简称“小评中高”):(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次年;(2)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3)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满20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

中学高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申报中学高级教师):(1)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担任中学副主任及以上职务,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曾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并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5年;(2)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累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10年,并现担任小学副校长及以上职务。

(二)小学教师职务学历及资历条件

1、小学二级教师:(1)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见习期满1年。

2、小学一级教师:(1)专科毕业见习期满1年;(2)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取得小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3年。

3、小学高级教师:(1)硕士研究生毕业;(2)本科毕业后,见习期满1年;(3)具备专科毕业学历,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

小学高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曾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3年,并专职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

(三)外语水平要求

1、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不含“小评中高”):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报人员,需持有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C级合格证书;

2、对于参加当年外语考试成绩不合格,但在中学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以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学校推荐、区县教委和区县人事局核准,可参加本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1)获得区县级(含)以上政府及教育系统先进称号;

(2)获得区县级(含)以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3)国家统编教材的主要编写者;

(4)参加全国、市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全国性奖励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5)参加全国、市学科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全国性奖励或市级论文二等奖以上奖励。

(四)计算机水平要求:

196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须持有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或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水平四个模块考试合格证;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须持有应用能力(水平)三个模块考试合格证。

四、班主任年限要求:

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年。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年。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小评中高):取得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年。

担任年级组长、副组长,团、队干部,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导员,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在晋升教师职务时可视同班主任岗位,按班主任年限计算。没有班主任岗位设置的工作单位的教师,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可不要求班主任工作年限。

五、破格条件:

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学历、任职年限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1、获得下列奖项之一: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一、二等奖;

篇6: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城市学校教师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破格申报人员具备4条以上),其中1、2条中须具备1条以上:

业绩一:讲授过县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并获县、市二等奖以上)、观摩课、示范课。业绩二:独立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或在市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中交流2篇以上(均获市二等奖以上);或获市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或教育科研项目、教改课题通过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鉴定。

业绩三:直接指导的学生在县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规范的本学科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同时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业绩四: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被评为县以上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业绩五:教师节期间,获得县以上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或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方面成绩突出。

农村学校教师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破格申报人员具备4条以上),其中1、2条中必须具备1条以上:

业绩一:讲授过县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或2次以上乡、镇中心学校组织的优质课(并获一等奖)、观摩课、示范课。

业绩二:独立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或在县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中交流2篇以上(均获县二等奖以上);或获县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或教育科研项目、教改课题通过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鉴定。

业绩三:直接指导的学生在县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规范的本学科竞赛中获奖,同时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业绩四: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评为乡、镇以上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篇7: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山东省《关于严格掌握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的意见》等,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山东师范大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第二条

本任职资格条件适用于我校在职在岗的教师。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风端正,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遵守学术纪律。任现职期间考核结果在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从下年起延迟申报:

(一)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及以下或受学校通报批评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职称考试舞弊,谎报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5年以上。伪造学历、学位等情节特别

— —

严重者,取消现任教师职务资格。

第四条

外语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须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全国通用标准。

(二)符合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2006‟7号)及《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7‟19号)文件规定者,提供证明办理手续可予免试。

第五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获取、运用网络信息方面能力。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规定模块的合格证书。

(二)符合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2006‟7号)文件规定者,提供证明办理手续可予免试。

第三章 申报教授资格条件

第六条

正常晋升教授学历、资力要求

(一)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二)45岁以下教师,须具有博士学位,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40—45岁的外语、艺体类教师,学历条件放宽至硕士学位,但须任副教授职务满8年。

(三)45岁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且担任副教授职— —

务满5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担任副教授职务满8年;或具有本科学历,且担任副教授职务满11年。

第七条

教学业绩、成果要求

(一)申报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要系统担任过2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材料齐全(包括讲稿、教学总结、考试分析等)。

申报教学为主型教师,要承担全日制本科生必修课的主讲任务。年授课时数在320课时以上(以课程表为准,以下同)。教学质量考核成绩优秀。

申报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要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的主讲任务。年授课时数在108课时以上,或达到学院教师平均授课时数,教学质量考核优秀。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师要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的主讲任务。年授课时数在36课时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良好及以上。

(二)硕士学位点学科的教师,应作为指导教师培养过硕士研究生。非硕士学位点学科的教师,须指导过青年教师或进修教师,成绩突出。

(三)申报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连续两年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处于学院同专业教师总排名的前1/3,教学督导成绩优秀,且未出现任何教学事故。

2.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立项或质量工程项目(前三位)。3.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称号。5.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能手称号。

— —

6.指导学生参加各专业类竞赛(按照学校相关文件予以认定),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

第八条

科研业绩、成果要求

(一)教学为主型

具备下列1、2或1、3条件(同一成果、获奖、项目按1项计算;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均应为独立或第一作者,以下同):

1.在SCI、EI、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且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或主编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以下同)、或主编2部本专业高水平教材(其中1部获得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奖励)、或独立完成1部学术著作,且在SCI、EI、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

2.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三位,二等奖前二位,三等奖首位。

体育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及以上比赛集体项目前六名,个人项目前三名。

3.主持省级教学改革或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

(二)教学科研并重型 具备下列1、2或1、3条件

1.人文社科类教师在A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出版学术著作1部;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且出版学术著作1部。

— —

理工类教师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2区及以上论文1篇、或出版学术著作或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或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独立完成或首位),且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文理交叉学科的教师参照人文社科和理工类教师的条件执行。学科教学论教师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须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上;或在C类刊物及《课程教材教法》上各发表1篇,且出版学术著作1部。

音乐、美术类教师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且有3件作品发表在美术专业核心刊物或入选省级以上正式展览,或3篇音乐专业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或有3件音乐原创作品、音像制品在音像出版公司出版发行(1部著作可替代2件作品)。

2.人文社科类教师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三等奖前三位;或获其他省部级成果奖一等奖前三位、二等奖前二位、三等奖首位;或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首位。

理工类教师获国家级奖励;或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三等奖前三位;或获其他省部级成果奖励一等奖前四位、二等奖前三位、三等奖前二位;或获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首位。

体育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及以上比赛集体项目前六名,个人项目前三名。美术类教师作品在省级以上专业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二等以上奖励。音乐类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专业大赛获一等或国家级三等以上奖励。

— —

3.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者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

(三)科研为主型

具备下列1、2或1、3条件:

1.人文社科类教师在学校规定的A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且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且独立完成1部学术著作;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同时出版学术著作1部。

理工类教师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2区及以上论文1篇,且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2区及以上论文1篇,且出版学术著作或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同时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2区及以上论文1篇,且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独立完成或首位),同时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2.人文社科类教师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前三位、二等奖前二位、三等奖首位;或获其他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前二位、二等奖首位。

理工类教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或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三位、二等奖前二位、三等奖首位;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二位、二等奖首位。

3.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

— —

第四章 申报副教授资格条件

第九条

正常晋升副教授学历、资力要求

(一)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满5年。第十条

教学业绩要求

(一)申报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要系统担任过1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材料齐全(包括讲稿、教学总结、考试分析等)。

申报教学为主型教师,要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的主讲任务。年授课时数在320课时以上。教学质量考核成绩优秀。

申报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要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的主讲任务。年授课时数一般在108课时以上,或达到学院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要求,教学质量考核优秀。

申报科研为主型教师要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年授课时数在54课时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良好及以上。

(二)协助教授、副教授指导过研究生、青年教师等。

(三)申报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任讲师以来连续两年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处于学院同专业教师总排名的前1/3,教学督导成绩优秀,且未出现任何教学事故。

2.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立项或质量工程项目。3.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获得学校优秀教学奖称号。

— —

5.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能手称号。

6.指导学生参加各专业类竞赛(按照学校相关文件予以认定),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第十一条

科研业绩要求

(一)教学为主型

具备下列1、2或1、3条件:

1.在SCI、EI、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主编1部或副主编2部本专业高水平教材,且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

2.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前三位。体育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及以上比赛集体项目前八名,个人项目前六名。

3.主持校级教学改革或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或主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或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前二位;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前三位。

(二)教学科研并重型 具备下列1、2或1、3条件:

1.人文社科类教师在B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出版著作1部。

理工类教师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2区及以上论文1篇;或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出版学术著作1部、或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独立完成或首位),且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文理交叉学科的教师参照人文社科和理工类教师的条件— —

执行。学科教学论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在C类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且出版著作1部。

音乐、美术类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有3件作品发表在美术专业核心刊物或入选省级以上正式展览,或有3篇音乐专业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或有3件音乐原创作品、音像制品在音像出版公司出版发行(1部著作可替代2件作品)。

2.人文社科类教师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或获其他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前四位,二等奖前三位,三等奖前二位,或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前二位,二等奖首位。

理工类教师获国家级奖励,或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六位、二等奖前五位、三等奖前四位;或获其他省部级成果奖励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三等奖前三位;或获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前二位,二等奖首位。

体育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及以上比赛集体项目前八名,个人项目前六名;或教育厅主办单项比赛获集体前三名、个人第一名。美术类教师作品在省级以上专业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三等以上奖励。音乐类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专业大赛获二等或国家级优秀以上奖励。

3.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或承担省部级项目前二位;或承担国家级项目前三位。

(三)科研为主型

具备下列1、2或1、3条件:

— —

1.人文社科类教师在A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B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且出版著作1部;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或在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且出版著作1部。

理工类教师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出版学术著作1部,且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获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独立完成或首位)且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2.人文社科类教师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三等奖前三位;或获其他省部级成果奖一等奖前三位、二等奖前二位、三等奖首位;或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首位。

理工类教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或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三等奖前三位;或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四位、二等奖前三位、三等奖前二位;或获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首位。

3.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第五章 申报讲师资格条件

第十二条

晋升讲师学历、资力要求

(一)具有学士学位,任助教满4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任助教满2年。

(三)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第十三条

教学业绩、成果要求

— —

1.独立担任过1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

2.承担过1门以上课程的辅导、答疑、课堂讨论、习题课、实验课等教学工作,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还须指导过学生的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良好。

3.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综合考核在良好以上。

第十四条

科研业绩、成果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I、C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且参加编撰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或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2.参与教育厅项目1项,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

3.获得教育厅奖励1项,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

第六章 破格申报教授资格条件

第十五条

申报条件

在符合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条件和第三章第七条教学业绩和成果的前提下,须取得博士学位2年以上或者任副教授职务3年以上(40岁以下须具有博士学位)。各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2个考核结果为优秀。

第十六条 评审条件

同第八条第(三)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教授条件

— —

第七章 破格申报副教授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

申报条件

在符合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条件和第三章第十一条教学业绩和成果的前提下,任讲师职务满3年以上。各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2个考核为优秀。

第十八条

评审条件

同第十一条第(三)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副教授条件

第八章 破例申报教授资格条件

第十九条

为了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对学术发展潜力大并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突出业绩的青年教师实行破例申报。破例申报限于教学科研并重型和科研为主型教师。

第二十条

申报条件

年龄在40岁以下,任副教授满5年、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方可申报。取得博士学位2年以上或者任副教授职务满3年但不满5年的人员申报,须同时符合破格申报条件。

第二十一条

评审条件

教学科研并重型,符合第三章第七条,且符合第八条中

(二)规定的相应条件要求,其中第3主持项目要求:任期内立项并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

科研为主型,符合第三章第七条,且符合第八条中

(三)规定的相应条件要求。

第二十二条

评审程序

学校公布岗位数,教师个人经所在学院职称领导小组同— —

意后申报,经同行专家学术成果鉴定和学校专家组评议通过者,推荐到省高评委评审。破例申报严格把握质量和水平,宁缺勿滥。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学校根据岗位设臵和工作需要,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实绩、研究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综合掌握,科学评价,择优聘任。

第二十四条

教学为主型教授、副教授限于长期从事公共课教学工作的教师申报。科研为主型教授、副教授一般限于研究中心、研究所中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申报。对广大教师要提倡和鼓励教学科研并重。对申报教学为主型或科研为主型教授、副教授要严格掌握。

第二十五条

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爱戴、获得过省部级主管部门评选的优秀教师等称号的教师,评审教授、副教授资格,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聘任。

第二十六条

任副教授职务满十五年和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副教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双肩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可适当减少。

第二十七条

教师经学校批准参加培训进修、在职攻读学位期间,若符合任职条件,可申报相应职务。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延期时间不计入任职年限;自费公派,出国期间不计入任职年限。

第二十八条

学院可以在充分体现学校职称改革的基本精神,方向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目

— —

标任务,制定不低于本条件的具体的任职资格条件。

第二十九条

从海外引进的具有突出成就的高层次人才申报高级职务资格,按山东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说明等见附录。

第三十一条

本任职资格条件自2013年9月1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其中有关教学、科研等条件分别由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和科会科学处负责解释。

— —

一、有关教学、科研条件和获奖的特定解释和要求

(一)著作:指公开出版发行(有ISBN书号)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专著、校注、译著等(不含各种字典、辞典等工具书及各种辅导性参考书)。

(二)论文:以山东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作要求),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有ISSN或CN刊号)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论文集等)。被SCI、SSCI、EI、A&HCI、ISTP、ISSHP收录的国际会议学术论文。

(三)奖励包括教学和科研奖励。项目包括教学和科研项目。项目均应为任现职期间立项。

(四)科研项目:按《山东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山东师大校字„2012‟33号)执行。

(五)教学项目:包括教改立项、质量工程等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项目。

(六)教学质量考核,依据课堂教学评估成绩和教学督导成绩进行评定。

(七)表彰奖励:主办单位须是政府或政府相应的职能部门,表彰奖励的内容须与本人所从事的工作相一致,获奖须有相应的奖励证书。

二、本条件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本条件中凡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

— —

级等概念均含标识的学历、年限、数量(目)、等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5年以上含5年,1项以上含1项,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等。

(二)本专业工作年限:一般从毕业参加本专业工作后起计算至申报同一年年底止。后学历获得者可从申报者人事档案记载开始的员级资格起计,经学校批准全脱产学习时间可计算。

(三)关于时间界限:申报人员的年龄、任职年限、学历学位取得时间、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有效期、论文论著公开发表出版时间、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或完成结项)的时间,均截止到当年申报材料前。申报高一级职务时,现任职务评审通过之日到学校聘任前产生的成果业绩(经证明评审现职务时未提交使用该成果业绩)在校内推荐评审时可作为成果业绩提交,如通过学校推荐到上级主管部门评审,须按上级主管部门对成果业绩的时间界定要求执行。

三、人文社科类学术刊物分类目录

A类:《中国社会科学》,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一区的学术期刊。

B类:《求是》,《新华文摘》(主体转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2000字以上的理论文章,SSCI二三区、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学术期刊,以及我校规定的较高层次学术期刊(附后)。

C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主体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理论版)刊发2000字以上的理论文章,SSCI四区学术期— —

刊,ISSHP(社会科学与人文会议录索引)收录,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集)刊(不含扩展版),港澳台地区和国(境)外学术期刊。

附:较高层次学术期刊目录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历史研究、文艺研究、音乐研究、美术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法学、中国语文、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电视、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开管理评论、经济评论、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体育科学、考古、世界历史、艺术百家、心理学报、管理科学学报

四、其他

(一)理工类教师申报教授职务,须不少于三篇第一作者成果,其余可为通讯作者。凡提交有多位作者且有通讯作者的文章,无论提交者是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如果双方都是山东师范大学在职人员,必须提交一份对方亲笔签名的授权声明:“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同意XXX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XX刊物XX年X期上的XXXX论文作为其个人职称申报材料提交,我今后将不再用该文章作为个人业绩材料用于职称评审。”

(二)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申报职称所提交的专业作品、获奖等相关材料,须同时提交本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意见。

篇8: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一、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教学内容遴选策略

遴选教学案例是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 精当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

( 一) 紧扣教材, 体现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紧密结合重新修订的教材新观点、新内容精心选取。首先, 教学案例要有思想性。教学案例要围绕章节内容体现的思想主线、思想观点、思想倾向、基本精神来遴选。教学案例要具有政治性, 要向学生传递政治文明的正能量。教学案例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 显示出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 教学案例要体现时代性。教学案例要展现时代风采, 催人奋进。

( 二) 案例要体现典型性、集成性、鼓动性

典型性是指教学案例要反映客观现实, 其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例如, 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的代表。通过多媒体呈现华西村的发展壮大历程, 将很好地诠释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好的案例不仅仅是文字、图片的呈现, 还应有视频片段、虚拟动画、音频等融入, 展现给“90后”的大学生的是立体综合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案例, 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眼球。思政课选取的案例要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 要有感召力、鼓动力、推动力, 成为“90后”们自觉行动的有力推手, 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绽放青春的华彩。

( 三) 案例要体现趣味性、生动性、情境性

选择、运用思政课教学案例要有趣味性。案例文本呈现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显示疑点、声像新奇、连环曲折、起伏跌宕等手段唤起学生注意, 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达到设悬探奇喜悟乐学的效果和目的。遴选教学案例应具有生动性、情境性, 应围绕立德树人、由境生情、由境思理、情理动心、引人入胜来设计。

( 四) 案例要体现现场性、开放性、研讨性

思政课教学案例有时可以采用现场讲授的方式, 即师生到典型事件、典型先进人物工作单位或纪念场馆现场参观学习, 如到红色旅游场馆开展案例教学。思政课案例教学也可以请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到云录播课堂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 身临其境, 使案例教学充满“在场”的氛围。比如, 请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与大家畅谈社会主义道德。

二、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施教策略

( 一) 把握好案例呈现时机

经过筛选编辑的思政课教学案例要以多媒体组合教学一体机等为教学条件在适当的时机呈现导入, 一是从案例导出思政课教材知识点。即例在理先型。通过案例, 经过自主、合作、思辩、探究其理。二是先讲解教材知识点后导出案例。即理在例先型。以例释理, 以例证理。在教学中, 案例要灵活运用, 可用于开篇引起学生兴奋点。可用于讨论之前, 启发引导。可用于重要知识点讲解之时, 例在其中, 例寓理中, 以例解理。可用于教学难点解决之时, 以例点拨, 使问题焕然冰释。可用于课堂总结, 以例收束, 点到为止, 余音绕梁。

( 二) 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案例分析讨论, 增强多元互动

教师要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案例, 引导学生观看案例的内容, 分析事件、事例的情节及隐含的观点、意图。引导学生明辨因果, 现实性与可能性, 寻求案例显示的问题解决办法。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网络技术支持使师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的交互多元化。这体现在: 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案例资源的交互、教师与案例资源的交互、主讲教师与助讲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学生的自我交互六种形式。

( 三) 基于云录播技术进行教学总结反馈的策略

云录播是以物联网模式为基础框架, 采用云存储、云传输技术以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技术方式。云录播技术为教学反思反馈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方便地调取学生课堂参与案例互动、讨论的影像资料, 组织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教师要求学生观看讨论录像, 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进行学习反思, 自我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云录播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对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开展案例教学同行和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的领导、老师, 可以通过网上直播系统、网上巡课系统观看教学录像并进行评价。

三、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学习策略

( 一) 云录播平台网络自主学习策略

建立云录播案例教学网络平台, 是思政课课堂案例教学的延展和完善。学生可以登陆案例多媒体课件资源库进行再学习, 查遗补漏, 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云录播支持远程教学, 为校际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应以会员资源积分制等成功模式, 对案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加以强化。

( 二) 辨明学习风格与因材乐学策略

学习风格所指的是个人的学习喜好、学习习惯及个性心理特征。通常, 我们把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 即常识型、分析型、动力型和创新型。

如果是常识型学习者, 那么他的学习风格表现为比较善于明了解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由此, 在确定学习策略时, 学生要做好案例学习计划, 把握好学习节段、节奏, 处理好案例的重要节点、情节, 发散思维, 利用网络搞好知识链接。

如果是分析型学习者, 那么他的学习风格表现为具备抽象地感知信息的能力。因而, 学习者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电子白板, 使用白板笔进入“注解模式”与老师互动调用教辅软件内容和教师现场书写的内容, 博采众家之长, “虹吸”装进自己的案例学习信息库。

如果是动力型学习者, 那么他的学习风格表现为对隐含的可能性感兴趣, 是问题解决的高手和有创造力的人。动力型学习者是自我指导型的, 能自定学习步调, 开展个别化学习, 学习动机强烈, 目标明确, 不用扬鞭自奋蹄。这类学习者可以利用云录播校园网学习平台进行个别化学习。

如果是创新型学习者, 那么他的学习风格表现为感知具体信息并进行随意加工能力超常, 善于想象和交流。因此, 这类学习者要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多做人、机交互, 多加强师生协作对话, 通过讨论提高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章羽, 熊洁.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媒体案例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 2012, (6) :56-59.

上一篇:一建之(房建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题下一篇:励志小故事:第二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