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2024-04-12

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精选8篇)

篇1: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多年来,县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水平,建设了一支有能力、能吃苦、甘奉献、勤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县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乡镇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乡镇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素质能力建设、服务意识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逐步科学化,干部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乡镇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求实奋进的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能够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准确定位;能够适当的结合实际,开展亲民为民活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村级干部能够逐步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把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服务宗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截止,县辖5乡1镇1场;乡、镇、场下辖6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7个分场。全县干部队伍总数为3391人,其中县处领导干部4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2%;乡科级领导干部450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3.3%。全县现有61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干部347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36人,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237人,50岁以上的有74人;大专以上的有24人,高中、中专的有187人,初中及以下的有136人。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打牢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提倡加强干部的自身素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自身认识,树立基层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管理”的观念。近几年来县委通过在各乡推行“三集中五日”制度,即每周二为机关、站所、农村干部集中活动日,以乡镇管区(工作片)为单位组织学习,安排交流工作;每周五为各村集中办公学习日,现场解决群众问题;每月15日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解决群众矛盾和所需所盼,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每周三为理论自学日,周四为活动实践日,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理论知识,服务实践群众的意识。

(二)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实行乡镇领导“包一个村及村中的十户农牧民,联系一个站所,帮扶一户特困户,联系一名致富能手”的“包村入户”制度;在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党员和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联系1至3户农牧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成为政府和农牧民联系的纽带;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乡镇选派优秀的站所干部八小时集中为农牧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以前需要两天能够办完的事现在只需要

一、两个小时,方便了农牧民;推行“乡村联合办公日制”,每周五由乡包村领导、地县乡下派驻村干部、村两委实行联合办公,重点解决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沟通交流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乡镇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岗工程”三项工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采取“双向进入”的管理机制,选派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中任职锻炼,挑选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到技术服务型站所挂职学习,实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人才的双向培养,达到“双赢”的目的。

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季度绩效考核制度”。,阿尔达乡、解特阿热勒乡推行机关干部工作量化考核,镇实行了“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制度”,采取“阶段承诺,季度考核,绩效联审,综合分析”的程序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月评、季考、中审、终定”全面、科学的考核程序。

(三)统筹全局,创新方法,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在基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各乡镇根据基层干部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乡镇党委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各乡相继出台了站所长考核管理办法、村干部评价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乡镇各级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后,部分乡镇采取以村为单位,将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下派干部和村班子成员进行统一的“捆绑式管理”,年终采取“捆绑式考核”的办法,增强每名干部配合沟通和相互协调的责任意识;对整体工作采取“捆绑式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再分类别建立不同层次干部的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管理实行“绩效量化考核”,逐步推行“党员干部承诺制”,依据所包村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完成的目标任务,量化分值,列入乡镇机关干部目标责任书中;对站所干部实行“双述双评双重管理”的办法,规定站所领导干部在完成单位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完成安排的包村或是临时性等工作,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管理”,每年要分别向所在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述职,进行“双述”,最终的考核评定由主管业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分别给出考核分数,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考核等次,实现“双评”。

为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近年对村干部实行了星级化管理,建立动态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从源头上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干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实行定向培养,跟踪考察,及时补充,滚动管理的办法。,县委在乌市党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脱产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全免费的培训教育,两批共73名学员已于7月毕业返乡,全部并充实到基层进行实习锻炼,有12人还担任了村委会委员,保证了村级干部队伍“绿水长流”。

(四)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干部视野,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干部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乡、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我县的水产业发展,与水产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定期邀请该校的专家教授为干部讲授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免费派出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经验;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仅至今,全县共举办县内及区内外,疆内外的各类培训班90余期次,组织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3980余人(次),投入6万元帮助229名村干部完成了中专学历教育。目前,全县乡镇机关、站所干部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2%,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5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干部提拔或是交流考察中,将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加入到综合量化考核分数中,一年加一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的指示精神,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专门的干部宿舍,建立干部食堂,县委每月给予基层干部一定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乡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乡镇举办电脑业余学习班,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乡镇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并积极鼓励乡镇领导在工作地安家,对在基层安家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补助,对家属在县城工作的协调家属借调乡镇工作,并为子女就学提供各类方便,使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安心“住读”。

三、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

基层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教育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机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并且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一是探索以基层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点,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度。谈话方式采取对乡党委政府正职由组织部长定期进行谈话、党委政府副科级领导由党委书记或乡长谈话、乡镇一般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由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谈话的方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的上下互动约束机制。在实行季度绩效考核中,采取“记分制”,对季度评分平均低于70分以及年底考核评分总分低于65分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并责令干部本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由乡镇党委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职或待岗处理;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每年可拿出乡镇或是站所中的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增加基层活力。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在对村中一把手的选拔,也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充分对乡村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异地交流或是异地任职村干部的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活力;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在年底考核中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和连续两年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乡镇干部,领导干部应退出领导岗位或改为虚职,一般干部要向上级主管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采取清退或是待岗等措施。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探索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采取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适合乡镇干部的教育方法,形成基层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长期学习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充分利用乡镇这一培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县委党校要对乡镇党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一级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县委要有长期规划,选派县直政治理论强和专业技术好的干部、教师,下到基层进行授课。乡镇要采取积极措施,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构建培训教育大格局。其次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定期举办乡镇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加强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年基层干部都陆续前往邻近乡镇或是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回来后思想上也确实充实了不少,有了不少想法。下一步,不论是县委、政府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办外出观摩学习活动,有条件地乡镇要带领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前往内地经济发达区的新农村去学习。对地委以及县委设立的各类培训观摩基地,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

三是探索以引导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工作为出发点,建立关爱基层干部长效机制。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一些客观实际有着必要的关系。如不切实际制定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干好基层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刚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一些干部刚到基层工作,一方面对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工作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一方面在基层工作可能思想上有些情绪,认为基层工作累、辛苦,自己的才能和专业得不到发挥等,老干部也有消极情绪,这都需要从思想上经常关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政治上,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挖掘基层优秀干部,要有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只要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都可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不能够按照论资排辈,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县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了一位基层农牧民干部和大学志愿者到乡镇政府班子任职,极大了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也要建立工作生活方面的有效机制,重视干部家庭生活问题。要逐步丰富基层干部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四是探索以保证基层干部公开公正办事为着力点,建立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全面重点推行“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财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三务”公开工程。完善乡镇党委工作公开流程,对党员要设立专门的公开栏,进行身份公开、承诺公开、践诺情况公开等。在调研中,一些乡镇特别是在村中普通老百姓对党的工作都了解不够,党为群众办了什么实事说不上来,还有些村中决定的大事如低保的发放等村民反映都是几个党员和村班子成员商量就决定了,老百姓只是知道,严重破坏基层工作的公正性。因此要实行“三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明确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的要求,增强党务、政务、财务的透明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开承诺服务的范围;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各站所的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乡镇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项目出台前,要集思广益,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把群众意志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制度化方面,一是规范基层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篇2: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我乡共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 8265人,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个,党员395名,村“两委”成员60余人。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 在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抓手,不断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责任机制

乡党委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不断推动全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前提,层层落实党建责任。乡党委明确规定:党委成员每年都要带出一个先进村、培养一名优秀党员、帮扶一个困难户。机关干部每月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进村入企搞调研,具体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乡党委 不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在全乡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评先评优挂钩。

二、强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制定措施。一方面坚持抓亮点、树典型、立标杆,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我们参照《先进基层党组织评比表彰办法》,对典型的申报、考核、评定、表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强化考核,落实奖惩,增强党建工-1-

作的动力,彻底扭转了党建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充分发挥乡党员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学

理论、学党章、学科技 ”,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封闭培训,聘请市县农业专家为种、养殖大户和村“两委”成员授课,提高了干部的 理论水平和创富带富能力。

四、加强监督管理,约束干部施政行为。

全面实施了“村财乡管”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级建设工程全部实行招投标; 逐步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农村党员中,严格落实定岗定责、民主承诺制,全乡50

岁以下农村党员人 认领了岗位,并结合各自实际对党组织做出了庄严承诺,各党支部将党员的岗位和承诺在党员活动

室进行了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双带双帮”活动,个党员示范户与户群众结成 帮扶对子,创建了6个党员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党员的领富带富作用。曲树腰村 支部书记贾玉慧的 猪、鸡养殖、村委主任贾兰喜的柴鸡、规模化山羊养殖、曲家岭村委主任柴耀胜的肉驴养殖、曹家沟村委主任杨宗

建的清香核桃栽植、毛家庄支部书记王玉旺的獭兔养殖、妥当村王伸亮的生猪养殖致富带副作用发挥明显。

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三力”不够强。1.凝聚力不够强。有的领导班子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有的主要领导勤政廉政形象差;个别领导班子不团结;个别主要领导统揽全局能力较差。2.执行力不够强。有的领导班子工作思路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有的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不尽责现象。3.战斗力不够强。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有的班子成员怕丢选票而不敢坚持原则。

(二)基层党务干部“内功”不够足。1.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教条主义比较明显,抓工作怕担责任;有的目光短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2.工作本领较弱。有的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

3.责任心不够强。有的服务意识淡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部分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发展。

1、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2、部分村干部和农村党员

队伍中还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大部分村干部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农村党员缺乏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党建工作难度。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农村致富项目多为普通的种植、养殖、个体运输等,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经济效益不明显,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村级阵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村级集体积累薄弱,无力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多年来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没有大的改观,仍停留在原有的面貌,党员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

篇3:浅谈基层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党政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内容, 文化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范畴, 把文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文化同步发展;把文化工作列入县、镇、村主要领导任期责任目标, 每年进行考核, 确保投入县、镇、村每年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落实到位。县级、镇办职能业务部门以及村两委班子要上下贯通, 相互协调, 层层抓落实, 严格抓效率, 齐心协力, 统筹共管,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总目标, 以创建文化强县为抓手, 以文化设施大投入、文化队伍大建设、文化活动大普惠、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市场大繁荣, “五大’任务为重点, 切实把基层文化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落到实处。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改变文化设施缺乏状况

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基层文化的平台, 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 切实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工作当作惠民工程来抓, 抓龙头、抓重点, 健全完善以县级文化中心为龙头、镇办文化站为支持、村文化大院为主体的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大力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的“811”工程, 即8个100、1个10、1个1。8个100是指每年建设100家标准的农家书屋, 100个标准的文化大院, 100支农民文艺宣传队, 100支农民健身队, 培训100名农村文化辅导员, 为农民送戏100场, 为100个村配套100套锣鼓、为100个村配送100套健身器材。1个10是指每年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10件文艺作品。1个1是指每月每村放1场电影。计划3至5年时间, 彻底改变基层文化设施缺乏的状况。

三、加强创新发展意识, 用足用活政策

县级文化管理部门使用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自身没有“造血功能”, 只能依靠政府进行“输血”, 面对现状, 要发展就要有新思路, 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 改变设施缺乏的现状, 采取了“两送一帮一捐一补一筹”的创新办发, 两送:一是争取省市上级部门送一部分;二是县里利用公益金为广大农村送一部分。一帮:充分利用县文明单位与村之间的结对帮扶, 按照标准为村里配备文化设施;一捐:鼓励大企业、知名商家和社会各界捐赠文化设施、赞助文化活动, 对捐赠文化设施和赞助文化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最大限度为企业和个人做好宣传工作。一补:利用有限的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补一部分, 出台奖励政策, 各镇办建一个标准的镇办文化中心奖励5万元, 建一个标准的文化大院奖励2万元, 建一个标准农家书屋奖励5000元, 并协调各镇办也出台以奖代补的办法, 激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激情。一筹:鼓励经济状况良好的自然村自筹资金建设文化设施, 凡是自筹资金建设标准文化设施的单位, 在政府资助、社会捐献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享用。用足用活政策, 为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步伐, 追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 群体优势日益增长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主体, 不断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计划, 注重发挥老文化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 全面发挥中青年文化骨干的模范作用, 大力培养基层文化人才, 点点连成线, 线线组成面, 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 促进参与人群的不断壮大。通过组织镇村文化骨干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聘请上级专业人才来讲座, 组织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的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业务辅导等形式, 培训农村文化骨干1000余人次, 有力推动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繁荣农村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广大文化管理人才、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组织起来, 使文化工作有人管, 有人抓, 先后成立了书法、音乐、美术、戏曲等专业协会。协调各镇办配齐文化站工作人员, 要求每村有一名“两委”成员担任专 (兼) 职文化管理员, 具体负责文化管理工作, 为基层文化活动的普及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五、加强品牌活动开展, 丰富群众幸福指数

以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重分利用节假日、晨练点和晚练点, 积极指导、策划和组织举办一些列遍及城乡的文化活动, 着力打造春节、元宵节期间的农民艺术节、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读书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周、广场地方戏曲展演月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指导、策划、组织基层文化活动300余场次, 使主题活动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 真正做到文化活动天天有安排, 周周有活动, 月月有比赛, 阶段有高潮, 常年不断线,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篇4: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乡镇干部;三种精神

干事创业关键在干部。乡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更需要我们的乡镇干部强化“学、干、严”三种精神,将我们的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首先,强化学习精神,做到理论学习学以致用、业务培训有声有色一是理论学习。政治上的清醒头脑、思想上的鲜明立场,品行上的坚定信念,都来自于理论上的认识与成熟。小城镇建设事业是崭新的、光荣的、惠及全镇老百姓的事业,要满怀豪情、充满信心、积极参与。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正处于爬坡上坎阶段,特色古镇旅游开发也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我镇的干部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理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与实践中,要把理论学习当做一种政治任务、工作责任、精神追求,争当理论学习的排头兵和钻研者,做到各项政策法规熟稔于心、规章制度烂熟于心、宣传解释游刃有余。更为重要的一点,要不仅仅满足于用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工作,更要活学活用、善于用理论进行机制体制创新。二是业务学习。我镇的干部职工要有一种“知识恐慌”的紧迫感(“知识恐慌”最终会导致“本领恐慌”),要有增强本领的危机感,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要有“等不得、慢不起、坐不住”的后发赶超意识。为了小城镇建设事业、为了广大群众走上同步富裕的康庄大道早日过上幸福的日子,一定要将业务学习进行到底、丝毫不能懈怠,一定要把业务水准提高到百姓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的高度。业务学习不妨本着“实用主义”的态度,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不懂什么学什么。比如,一开始搞特色旅游古镇建设,我们也茫然懵懂、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做起,不知何处下手,建设一个怎样的特色旅游古镇和怎样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古镇,都是干部职工心中的一个大问号,通过学习、参观、考察与交流,建设的蓝图逐渐清晰起来,思路和方向逐步明确起来,从一期工程的初具规模到二期工程的日臻完善,都归因于我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习不能搞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浮于表面所学无几;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仅仅迫于任务或压力被动去学,学而不用等于没学;不能做学习的“掉书袋”,仅仅是炫耀知识、装点门面而浅显浮躁。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在于学以致用、增长才干,因此我们的干部要善于把学习的成果内化为指导工作的真本事,善于将学到的知识切实转化为业务素养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其次,强化干事精神,努力做到实干、苦干加巧干。

一是实干。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再远的路,也在脚下;再近的路,也要迈开步子”,李克强总理强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社会呼唤实干精神,时代需要实干家,小城镇建设事业更需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人。“干部干部,干事进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干事创业才能真正把小城镇建设好事做好、实事做事,唯有干事创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乡镇干部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说:“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与不干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分水岭,群众往往不看宣传看实绩,上级往往不论“吹功”看“做功”。乡镇干部要扑下身子干事、弯下腰去观察、俯下背去倾听,实实在在地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聚民气,最后才能利民生、保民心。上级交待的任务,再困难也要不打折扣、雷厉风行地干;群众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再棘手也要不讲价钱、百折不挠地干,这就是乡镇干部应有的态度和情怀。

二是苦干。“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叶剑英同志、铁人王进喜、马克思的话语言犹在耳,他们告诉我们的是朴素却又颠扑不破的道理:干任何事业、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而且必须具备苦干精神。小城镇建设事业的美好画卷,一笔一划都不是靠想象、靠耍嘴皮子就能实现的,更多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一桩事一桩事做出来的,要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恒心与毅力苦干强干、大干特干,热火朝天地干、忠肝义胆地干、义无反顾地干。乡镇干部要到基层一线去、到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地方去、到工作的焦点热点难点中去、到环境复杂的地方去锻炼去提高去完善去摸爬滚打;乡镇干部要靠走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靠打基础打开工作局面、靠接地气赢得群众口碑,最终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与尊重,打开各项工作的生动局面。

三是巧干。巧干是指办事有独创性、有办法和想法、作法上灵巧。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做任何事情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懂得“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决不能一味蛮干、一意孤行地干。巧干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对苦干的否决,而是实干、苦干的延伸和更深层次(高层次)的要求。苦干和巧干是缺一不可的,苦干加巧干,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苦干无巧干,只会变成“拙干”,导致南辕北辙,无异于缘木求鱼。方法对头、渠道对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恰得其反。小城镇建设和古镇旅游开发事业,需要大胆尝试、需要勇于创新、需要技术技巧。乡镇干部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找到窍门与“机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体会、有所思考,将做事情的心得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将业务做活做巧、做出水平与特色。如果说“实干”是乡镇干部的硬功夫,那么“苦干”就是内力、“巧干”就是“软功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强化自律精神,努力做到“严”字当头、“律”字在心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事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标准,一件是头顶上的灿烂星空。”这告诫我们,每个人都要心中存有敬畏之情与律己之心。严于律己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保障,乡镇干部也该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例如,在拆迁征地中,要严格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按规范流程办理及规章制度操作;在招标招商中,要守得住道德底线、纪律防线、人情红线、法律高压线;在日常生活中,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坐得起冷板凳,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之风,进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乡镇干部(尤其是项目组成员)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朝气蓬勃与积极进取;乡镇干部要有着一股子百折不挠的韧劲、干事创业的干劲,全身上下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浓厚“精气神”,代表着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光辉形象与六龙乡镇干部的整体气质。总之,纪律是做事业的前提和保障,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要做到时时自重、自尊、自警、自励;处处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篇5: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做法经验材料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县城市社区管委会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的新路子,让群众切身享受到了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在今年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县城区居民安全感达到98.68%。

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根据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积极适应社会职能社区化、社区党员属地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形势,围绕“改善民生促和谐、服务居民聚人心、加强党建抓落实”的工作思路,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社区结合实际,推出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一五二四”服务管理模式,着力建设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一)健全完善“一个服务阵地”

街道社区以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品牌为抓手,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把服务由居民等、催、忧、求向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转变。通过整合资源,投资50万元对4个社区原有的办公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维修装饰,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阵地。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综治司法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项目统一纳入,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服务,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规范了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二)建立健全“五大组织”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在单位争当业务先锋,在社区争当居民模范的“双岗双争”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先锋作用和社区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着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

3、建立健全社区综治组织,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完善组织机制,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

4、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推动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青少年帮教工作、社区救助、教育培训、丰富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5、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三)全力加强社区“两项管理”

1、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社区网格,把四个社区划分成4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让所有条块力量都聚集到“格”,所有服务管理都聚集进“网”,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网格这个基本单元上聚集整合,做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形成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格局。

2、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街道社区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筹集资金102.6万元,建立起**县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员基本情况、党建群团建设情况、综治信访、居家养老服务等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不同部门、不同用户在登录此平台后,根据权限设定呈现相应的内容,在保护社区居民隐私、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开,高效使用。同时,辖区41个网格管理员下沉到社区,采集社情民意,通过信息体系上报到街道,街道实时监控各类问题的处置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

(四)倾心抓好社区“四类服务”

1、抓好以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先锋惠民服务。按照“一流党建保障一流社区服务”的总基调,立足“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理念,开展了以实施“连心、民心、爱心、暖心、怡心”工程,创建“汇集民声的聚集园、居民办事的便捷园、社会救助的温馨园、居民生活的和谐园、文化生活的娱乐园”为载体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构筑了社区党建服务新体系,打造了先锋惠民服务品牌。

2、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救助、社区养老、家政服务,保障社区老干部、老劳模、重点优抚老军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通过采取“一助一”结对服务的方式,定时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帮扶、卫生清扫、精神陪聊等家政助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慰籍和文化生活服务,最大限度的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

3、抓好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弱势救助帮扶服务。街道社区注重对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中心”,给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举办残疾人技能免费培训;为生活困难家庭办理城市低保,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质量。

4、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如各社区开办的爱心超市、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绿色网源等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形式、多项目、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夯实基础平台

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综治组织在缓解社区居民社会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街道社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社区综治组织和阵地建设,夯实社区综治工作基础,夯实了社区综治工作的基础。

(1)建立标准化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站

根据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街道社区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区社会管理载体规范化、标准化作了统一要求。四个社区均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防邪反邪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等基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规范标准的社会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统揽指挥,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法治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管理服务联动、重点工作联抓。

(2)整合充实社区综治力量

四个社区均按照“112211”即“一名综治指导员、一名综治专干、两名调解员、两名综治协管员、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大学生综治社工”标准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力量。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科学化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创新推行综治指导员制度。从全县干部选拔考试中,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社区,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名综治指导员,充分发挥综治指导员“四员”,即“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制宣传辅导员、服务发展联络员”作用,有效指导和推进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

(三)创新建立“综治维稳服务队”

针对新形势下社区治安力量薄弱、情报信息不畅、群防群治工作趋于弱化的现状,街道社区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综治维稳服务队”。在各社区充分发动群众,从老党员、治安志愿者、老教师、老干部、企事业退休人员中选拔组建由8-10人组成的“综治维稳服务队”,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参与安全防范、收集社会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人口管理。目前该队伍总数已达40多人,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有效延伸了队伍触角,织密了群防群治网络,带动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大力推进社区平安和谐创建,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处于维护稳定、平安建设的最前线。社区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街道社区通过大力推进技防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着力提升社区矛盾化解能力,使平安建设这个易碎品真正坚固结实起来,让社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大力加强社区矛盾化解工作

在每个社区配备两名调解员,把一批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较高调解能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推选为调解员,这样不仅确保调解员能得到群众认可、具有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也增强了调解员自身工作动力和责任感。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旬排查、日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随时报告,无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确保重点人员、重点问题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创新实施“书记大接访”,构建全天候的调解服务通道,有力地将矛盾化解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的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篇6:乡镇能力作风建设经验做法汇报

随着全县“能力作风建设年”的开展,吹响了全县各级干部思想破冰、能力提升、作风转变的号角,坚定了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镇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力学笃行、实干奋发,在努力学习中提能力、转作风、促发展,为*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博学深思,用心学习提能力。

学贵于勤,持之以恒。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能干事、还要会干事,*镇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次召开业务交流大讲堂、青年干部研讨会等方式,交流业务知识,分享心得体会。并在研究讨论中将上级的工作政策并与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实绩;以实干的作风抓落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抓出成绩、抓出效果、抓出人民的满意度。

二是担当作为,用心干事转作风。

强调,干事担事,是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为了进一步激发全镇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转作风,实干担当勇作为的精神,*镇多次召开机关作风整顿专题会议、观看机关作风警示教育片。将树立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花功夫、下力气、动真格,深入整治形*主义、官*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锤炼打造一支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是脚踏实地,用心谋事强本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想要干事,就先要谋事。今年,*镇将在菜园经济、盘活闲置资源、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依托着全县“百屯千街万户”工程,着重在通古公路和克西公路两条主干线,打造“五化”示范街70条、“四化”示范庭院*户,实现街路两侧路、树、沟、坛、栅栏一体化,进一步提升人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

篇7: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军区10月

份对我站军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军区联勤部刘部长对我站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我站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建全;二是任务完成好,住宿保障任务大、餐饮服务标准高;三是服务优质到位;四是队伍素质过硬;五是设施设备完善;六是军供应急保障有力。检查组一致认为:**军供站一是近三年来的变化很大,设施设备比较完善。二是软件资料比较详尽、规范;军供工作展厅、宣传光碟在省内军供系统比较具有开创性。

一、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生力军。

今年来,我们通过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优质服务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来全面提高军供站人员素质,建立起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精通业务的军供保障队伍。

1、抓好干部职工组织纪律。从下达军供接待命令之时起,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无条件地投入到军供接待任务之中去,不闹个人情绪,不搞自由主义,打破正常作息时间,保持个人通讯畅通,坚持24小时待令,保证随叫随到,听从组织安排,加强组织纪律性,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2、抓好干部职工技能培训。我们一是利用空余时间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确保紧急情况下军用饮食的快速供应。二是经常组织军供知识竞赛、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利用一切时机,进行实地练兵,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各种技术能手。形成一支不仅熟悉日常业务工作,更能够适应紧急供应大批部队的需求、训练有素的专业化队伍,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过往部队提供良好环境。

来,我们通过“两个改善”,来达到“三好服务”:即过往官兵来站住宿条件好、就餐环境好、安全保障好的要求,为过往部队创造了一个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军供环境。

1、改善站容站貌。一是对士兵大楼外墙进行粉刷。二是在站内大厅、食堂及官兵房间揭挂了富有军旅风情的装饰宣传画,在三楼会议室开辟了军供展示厅,有效地增添了军供文化氛围,树立了军供站的新形象。三是为缓解新兵集结高峰期的住宿接待压力,我们今年对旧的红二楼进行了改造,粉刷了外墙、更换安装了塑钢窗户、对旧门进行了刷新利用,目前正在着手对室内进行粉刷及对电路进行改造,并改建二间公厕为士兵提供方便,今年新兵接待工作前完成。

2、改善过往部队就餐条件。一是改善军供食堂工作环境。为弥补操作间面积不足的问题,我站今年修建了食堂准备间,改变原来食堂准备间和操作间混用的局面;扩建白案室,将蒸早点和蒸饭的区域分开;二是改善军人餐厅环境。将出租多年的房屋收回、改建成餐厅,增加了官兵就餐面积200㎡;采用保温瓦改造了400㎡军人餐厅屋顶,解决了餐厅长期漏雨的问题;还在餐厅揭挂了具有军旅题材的宣传画,增添了餐厅的文化氛围;三是改善厨房设施设备。今年来制作了全套不锈钢橱柜、案板、洗菜池、操作台等厨房设备;添置了蒸饭柜、保温送餐车等士兵食堂炊事用具;新增添大容量冰柜、不锈钢双燃料灶及整体通风系统及配套设备。实行了对食品与物品、生食与熟食分开存放,达到了安全卫生、方便管理。为解决购油困难的问题,提高军供应急保障能力,我们自筹资之金12万元报装了、添置了天然气灶台设备,提高了军供应急保障能力,为军供保障服务和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军供质量,让部队满意。

1、创新服务方式。为适应实战需要和部队要求,我们做到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温饱型向营养型的“三大转变”;努力实现了“五化保障”即应急供应网络化、饮食供应快速化、设施设备配套化、主副食搭配营养化、军供管理军事化;实现了:“多元分军供保障:一是在科学配餐、营养制膳上不断下功夫,按照科学营养、口味对路的膳食原则制作主副食。二是改变过去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除为部队提供就餐和住宿保障外,我们还主动为部队联系车辆,确保部队顺利中转,为官兵免费提供代发传真、代寄邮件、复印等服务。三是改变过去只在站内桌席化供餐的单一形式,实行站内桌席或快餐、站外送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做到部队人员随到随供,无论人多人少、白天黑夜,一样热情接待。我们还把香热、可口的饭菜送到火车站、汽车站、船码头、机场等部队指定的集结地点。全力保证了部队的需要,提高了优质、快速的保障能力。

2、开展让部队满意活动。今年来我站以开展创建文明科室、文明岗位、“以兵为本、部队满意”特色党支部等活动为载体,以三季度**军区对战区军供站应急保障能力检查工作为契机,以“部队满意”为方向,努力强化为国防建设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意识,在服务上做到换位思考、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到全体干部职工为过往部队服好务。提高军供保障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突出工作重点,应急保障有力

1、制订军供应急保障预

案,并实施演练。我们对站内军供应急保障预案进行了起草修订,预案制订了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相应的制度、对策和有效的保障方法。为了规范应急保障工作,我们还编写印制了军供应急保障手册,将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详细规定,做到人手一册,达到人人熟知,忙而不乱。

2、完善应急快速供应程序。我们根据站内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应急快速组织程序、应急快速作业程序、人员紧急召集程序、应急物资采购办法等,并在实际保障工作中进行检查、论证、修改。同时还同早安香、尤利克等餐饮公司及**饭店、峡州宾馆等饭店签订了食宿保障协议;同多家物资供应网点签订了供应合同,确保紧急情况下或较大任务时将社会力量作为军供站的补充,保质保量地完成军供应急保障任务。

为保证奥运火炬在**安全传递,**省武警总队官兵于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来到**执行警卫任务并进驻我站,我站立即实施人员紧急召集程序组织人员召开大会,并迅速启动了军供站应急保障预案,全体动员迅速进入应急保障准备状态,启动安全保卫组、住宿组、餐饮组、采购组、设施设备组等五个军供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保障程序、保障标准和保障质量,除完成本组工作任务外,还加强团结协作。为更好地完成此次任务,**军供站还迅速向市军供领导小组汇报,并按其要求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取得社会支持。通过联系,得到了市公安部门、市自来水公司、市供电公司、市防疫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从而安全圆满地完成了此次2600人次的军供应急保障任务,部队给予好评,并赠予我站“**军供保障有力”的锦旗一面。

7月21日—8月21日我站分两批派出由优秀厨师和训练有素的军供应急保障人员组成的小分队,赶赴襄樊军供站为抗震救灾凯旋的部队提供军供保障服务。我们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整装出发,全力投入到军供饮食制作及服务工作中,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把人民子弟兵抗震救灾的英模事迹和襄樊军供站应急保障工作的经验向全站干部职工作了汇报,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抗震救灾精神做好军供保障工作。此次异地参加服务抗震救灾部队应急保障工作,受到了省厅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同行的称赞,我站炊事班长马世成同志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抗震救灾军供保障先进个人。

篇8:乡镇强化创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

1 加强油田企业自身的培训力度

对于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首先应该加强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针对性的内容提升,才能进行全面性的素质完善。对于企业自身培训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按照企业政工干部人员自身培训需求进行专门的安排,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自我素养的提升,加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按照企业集体人员共同培训的进行知识的渗透,采用大规模的学习状态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将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更新,提升企业基层政工干部人员的整体知识构建。使用相对应的培训模式进行细致的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基层政工干部形成比较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态度,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2 完善油田企业自身的奖惩机制

在油田企业自身奖惩机制的制定中,应该按照比较针对性的目标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这种奖惩机制的实现就是为了激发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人员自身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油田企业今后的建设目标中,将油田企业的建设划归到自身的实际工作内容中,为企业发挥自身的能力。

对于油田企业自身奖惩机制的建立,应该首先进行基层政工干部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于干部自身的素养以及工作态度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归宗,在制定考核制度的同时,还应该结合现在油田企业自身的背景状况,只有将自身的状况进行全面的剖析,才能完善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于奖惩机制的建立应该将企业的发展角度进行全面的定位,从企业的各个角度进行出发,将奖惩机制进行比较细致的规划,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油田企业考核制度完善之后,就应该进行企业奖惩制度的设定,对于奖惩制度来说,可以按照薪酬以及职位进行双重提升或者下降。在企业考核制度中,有比较优秀的代表干部,可以在提升职位的同时进行薪酬的增加,反之,对于企业考核制度中,有能力不足的干部,应该即刻进行降职学习,并对自身的薪酬进行适当的减少。这种奖惩机制的实现不仅仅可以为企业选取更多更优秀的基层政工干部,还可以将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进行最大化的展现,为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进行有效的推动。

3 建立油田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

在油田企业今后的发展中,基层政工干部将会将自身的全部精力发挥在油田企业的推动上,由于基层政工干部队伍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促进,对于干部队伍的成员也应该适时地进行激励的实施,这种激励的实现不仅仅可以肯定他们之前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还可以促进他们今后对企业有更加尽心的付出。

4 结语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企业对于基层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变得更加全面与关键。在现有的社会模式中,将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方针展现,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今后的发展,还可以为油田企业今后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综合提升油田企业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兆义.浅谈如何强化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316.

[2]刘红翠.浅谈如何强化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164.

[3]高开涛.浅谈如何强化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5,19:154.

[4]付英玖.浅谈对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网辐射法”的认识[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上一篇:描写小雪节气的诗词有哪些下一篇:娱乐场所治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