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2024-04-22

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精选8篇)

篇1: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人大自身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警醒和告诫全党上下要清醒认识到“三个不纯”“四大考验”“四个危险”。新气象新作为,加强自身建设,锤炼作风,锻造做好人大工作的过硬本领,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水平和能力,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只有努力增强大局意识、有为意识、宗旨意识、团结意识,才能切实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1.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建设“大美上饶、魅力信州”是全区的大局。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全局观,做到了解大局、掌握大局、服务大局。在开展执法检查、组织视察调研、提出审议意见时,要始终把推进经济发展、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党委决策、落实人大决定、落实代表建议上来,努力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2.增强有为意识。由于受传统观念、传统体制的影响,现在有很多人对人大都有一些偏见,总认为人大是“二线”机构,是养老单位。就人大常委会而言,要消除这些偏见和认识,牢固树立起“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围绕发展求作为”的意识,坚决克服无所作为的松劲思想、难有作为的泄气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努力在人大这个舞台和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有所建树,不断提升人大机关的社会地位,提升人大工作的整体位次,提升人大常委会的整体权威。

3.增强宗旨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特别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不断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以及相关民生工程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确保全区惠民、利民、富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增强团结意识。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协作是一种手段,也是一门学问。人大工作往往事关全局,需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整体谋划、有效对接。因此,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强化协作意识,强化团结共事意识,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努力把常委会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风正气顺的集体,一个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集体,一个相互支持、坦诚包容的集体。

篇2: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人社局强化“三种意识” 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干部学习是我局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为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我局坚持每周四上午召开学习会的制度。8月18日(星期四),我局针对干部职工近期表现出来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集中学习了县委、政府关于干部管理的相关文件;认真总结了近期全局工作。局领导对全局干部职工提出要求,即强化“三种意识”: 加强学习,强化进取意识。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州、县各项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好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努力造就一支作风扎实、政策通晓、业务精通、工作主动的实操型人社干部队伍。加强自律,强化责任意识。人社局是管理人的部门,首先要把干部自律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做好,做到外树形象、内练内功,要牢固树立集体意识、大局意识,作为人社部门的一员,每一位职工都要以单位为家,把单位当自己的家庭共同进行经营,要以XX县为家,把XX县当作自己的家园共同进行建设,要树立单位耻我耻、单位荣我荣的观念,每一位干部都是XX县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为XX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干部职工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自觉增强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防止个人利益至上,防止因个人利益无法满足而故意损害XX形象的事发生。做到“四个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学习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服务上进一步端正态度,思想上进一步增加高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针对个别服务窗口态度欠佳,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局领导要求每一名职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窗口部门,每一个职工要进行换位思考,把良好的服务态度展现在窗口。

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讨论,让每一位干部职工开展自我批评,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结合学习进行自我转变。最后,局领导要求干部职工通过此次针对性学习,内心要有所触动,主人翁责任感要有所增强,工作作风要有所转变,要真正触及到灵魂。

篇3: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但目前参加各类教育的人员的心态各式各样:对学位的追求超过学问、个人设计多于牺牲奉献、寻求捷径长于脚踏实地、眼前功利重于长远目标……作为参加任职教育学员, 要想在高等教育基础上获得适应任职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解决任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必须强化“四种意识”的培养, 才能达到“炼金”而不是“镀金”的目的, 更不至于练出“废铁”。

1 要注重强化情商培养意识

成才究竟靠什么?在现实生活中, 农民在种地的过程中只要辛勤劳作, 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就能达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但人的一生, 可能见到的多是“种豆得瓜”或者是“种瓜得豆”的现实。最新的研究结论显示:人在社会上中的成就, 80%是由品格因素决定的, 只有20%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 也就是情商。

随着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对新型军事人才需求的拓宽和延伸, 军事教育正在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转变。适应这一重大战略转变, 情商培养在军事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 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长期以来我们注重抓好智力素质的培养, 却忽视情商培养。但我们要看到理想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意志、情感品质等非智力素质, 对军事人才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参加初级指挥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学员都希望能学到为适应部队工作需要的技能。但学生在二十多年的求学过程中, 相对封闭的现实条件使学生与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环境接触较少, 缺少挫折困难的磨练。在现有培养体制中, 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道德人格三者孰轻孰重, 虽无从考量, 但没有情商的培养, 何来百折不挠的热情?何来深邃的境界、宽阔的视野和翱翔的心力?何来强军报国的情怀和力拔山兮的气势?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相互依存, 智力影响起点, 非智力决定发展。

要教育学员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单纯的急功近利式的教育, 最终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许多高智商的学生恰恰缺乏存心养性、修德正行的磨练。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2 要注重强化危机意识

渔夫打了沙丁鱼每次返回港口后都有大量的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亡, 出售价格较活的沙丁鱼大幅下跌。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返航后鱼仓内的沙丁鱼存活的很多, 检查后发现在沙丁中间有鲇鱼。在后续的运输中, 渔夫发现在沙丁鱼中放入鲇鱼可以大大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 这就是“鲇鱼效应”, 即通过引入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这一效应也同样适用于人类, 一是因为人天生是懒惰的。人们之所以天生懒惰或者变得越来越懒惰, 一方面是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逸的感觉, 另一方面人的懒惰也有一种自我强化机制, 每个人都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 贪图享受在所难免。二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柏拉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 人类大约有90%~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这一效应告诉我们, 危机是潜能的催化剂,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 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 那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 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压力是激发顽强生命力的引子, 如果长期生活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后果是很可怕的, 我们都知道“温水煮青娃”的道理。清军入关之初, 凭借旗人的身份, 每天即使一事不为, 也可过着领皇粮、不愁吃喝、提笼遛鸟、放鹰打围的舒服日子。不幸的是, 历经风雨岁月, 入关时骠悍的旗兵变成了鸦片战争中一触即溃的“八旗子弟”, 教训可谓深重。

军校学员从步入校门那一刻起, 就如同进入了“保险箱”, 从日常生活到未来工作都有了一定保障, 拿着工资参加任职培训。由于没有经过基层生活的磨练, 不懂得学习机会的难得, 不了解基层竞争的激烈, 不知道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机会。这要求培养学员牢固树立危机意识, 懂得抵制各种诱惑, 关键是要战胜自我。面对安逸舒适的环境始终保持居安思危、锐意进取的心态, 始终保持高昂学习热情, 面对成功不自赏、不满足、不骄纵, 面对失败不退缩、不萎靡、不气馁, 始终做到自重自爱、自警自醒、自强自励。

要战胜自我就要有远大的目标。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远大目标和崇高的理想, 才能真正认识生命的意义, 把握人生的真谛, 挖掘人生价值的底蕴, 对社会有所贡献。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遨游在计算机领域, 取得了巨大成就, 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资产, 富可敌国。一般人看来, 他早该逍遥自在享受清福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 依然奋斗不止, 创新不止, 发展不止。在他看来, 创造财富是为了回报社会, 不断创新是在享受攀登科学高峰的愉悦。

要战胜自我就要正视自我。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实事求是的估价, 做到自知自明, 既不能夜郎自大, 目空一切, 又不可自怨自艾, 自卑自贬。不管是居庙堂之高, 还是处江河之远, 你还是你, 不能因地位、环境的变化而对自己的认识起变化, 任何时候都要不为名利所困, 不为物欲所诱, 不为人情所扰, 老老实实干事, 堂堂正正做人。

要战胜自我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没有知识就没有本钱, 没有底气, 脑袋就会变成空壳, 人生就会变得空虚。任何成就都是需要艰苦的努力, 成功是由“百分之一的灵感, 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没有知识的自信, 是孤芳自赏, 是刚愎自用。在当今社会里, 人才竞争异常激烈, 我们在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学习。唐代人白居易在长安时, 居也不易, 划粥为食, 在极艰苦的环境里写下了诸多名言佳句, 至今被后人所传诵。只要有这种精神, 便会使自己政治上更加坚定, 思想上更加成熟, 业务上更加精湛, 不断创造自己的价值, 创造无悔的人生。

3 要注重强化使命意识

去年首次亮相国庆阅兵队伍的国防生方队, 57%拥有双学士学位, 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我军生长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 国防生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从9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战略决策, 逐步走开了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并举的路子。到2009年10月份, 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成117所, 在校国防生4.8万, 已毕业国防生近4万人, 很好的解决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短缺问题。国防生作为我军生长干部的新生力量, 富有激情与活力, 具备潜力和后劲, 80%以上是重点大学毕业生, 95%以上都是部队紧缺急需的人才, 60%以上毕业生补充到重点战略方向、重点军兵种和基层作战部队, 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 缓解了部队人才紧缺的状况。从我们二炮来看, 目前我院毕业生和地方大学毕业生在二炮部队营以下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 0%和33%, 营一级主官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8%和23%, 过去我们那种独占鳌头、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09年二炮十大砺剑尖兵, 我院毕业生和地方毕业生平分秋色, 就是个例证。

面对如此严峻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的冲击, 时下最流行“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一语, 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人人面临的激烈的竞争, 更反映了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生存法则, 即:只有良好的上升空间, 才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军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不仅担负着部队管理训练和战斗力生成的重任, 同时也关系着培养他的母校的生存和发展。

在一个靠能力生存的社会里, 没有危机感, 不能在压力的激发下不断给自己“充电”、“加钙”、“补锌”, 那么就会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言:“看不清未来的人, 必将被未来淹没”。把视线收回军营, 我们会发现, 军队正在进行的一些干部制度方面改革, 也明显有着给大家加压的成分。人无压力轻飘飘, 任何压力只要正确对待, 就能变成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作为拿着工资参加任职培训学员更要用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任职培训, 要以一流的标准完成培训。

4 要注重强化能力意识

面对快速、集约、高效的现代作战理念, 要求作战人员不仅具备指挥员技能, 也要了解和掌握炊事员、卫生员等相关业务的技能。因此任职教育应具备以下三个能力。

一是任职能力。指以岗位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任职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是一种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要的综合能力。在任职能力内涵中, 同时还要注重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专业技术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是迁移能力。指获得知识和谋得继续发展的岗位适应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知识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综合趋势, 特别是随着部队体制编成日趋小型化、复合化, 每个作战单位都将是多兵种、多岗位有机结合, 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岗位任职能力, 更要注重对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能力。培养学员不能只适合在某一狭窄职业领域内工作, 更不能因岗位内涵变化而失去自身工作能力。

三是创新能力。当前, 随着世界军事变革快速发展, 战争样式不断变化, 大量新技术和新武器不断投入战场, 以面向岗位为目标的任职教育, 包含着两个方面内涵:首先, 要满足部队当前任职需要;其次, 更要面向未来战争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不能仅局限于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 一味强调部队缺什么就学什么, 部队装备什么就教什么, 还需从军事变革的需要出发,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使之源于部队和高于部队。

要实现以上培训目标, 使“4+1>5”, 而不是“4+1<5或=0”应在三个层面上寻求突破:

第一要在观念上突破, 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建立完善配套的育人机制。首先, 要在培养理念上下功夫。“4+1”培养模式带来了院校的转型, 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不再是专业技术人才, 而是为任职教育培养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见多识广、作风优良的准干部, 而任职教育也不再是培养面向部队第一任职的“纯指挥”型人才, 而是“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两个教育在培养理念上既要发挥传统的教育优势, 同时也要跳出传统培养模式的拘囿, 以培养理念的转型带动培养任务的转型。其次, 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基础教育时间长, 培养内容丰富, 应该在培养的质量上下功夫, 任职教育时间短, 训练科目多, 训练难度大, 应该在训练的提升上下功夫。任职教育要在充分了解合训阶段课程设置以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 选择性的对学过的科目进行强化, 普遍性的对新增科目进行拓展, 全局性的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 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训练, 更多的加强必要的拓展训练, 做到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的统筹兼顾。

第二要从过程突破, 进一步整合“两个优势”, 健全联教联训机制。要着眼于教育对“4+1”干部成长的终身贡献, 协调基础教育、任职教育、部队再培养的三个阶段的关系, 进一步使培养系统化、一体化。基础教育合训、专业技术分流、部队再教育是“4+1”干部培养的三个阶段, 要实现“4+1”培养模式的优化, 提升培养机制的功效, 必须要协调三者的关系, 让他们都参与到培养的全过程中来, 健全联教联训机制。

第三要从体制突破, 结合“4+1”培养模式的特殊性,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4+1”干部比本科生干部多了个“1”, 比研究生干部少了一个“2”, “4+1”干部的任免, 不应该等同于4年本科干部, 也不应该等同于研究生干部, 他们的学历介于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 与本科生同等待遇必然限制他们的发展, 与研究生同等对待, 他们又有很多不同。所以, 为“4+1”干部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任免体制是他们在部队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 “4+1”干部往往都是特点鲜明, 长处比较突出, 短处也很明显, 部队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应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 合理安排岗位, 使“4+1”干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只有用人机制完善了, 人才的心才会沉下来, 工作的干劲才会有, “4+1”培训的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 提高参加任职培训教育学员的思想认识,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担负任职教育任务人员的“四个意识”, 这是搞好任职教育的前提, 值得我们对此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参加初级指挥生长干部任职培训教育的实际, 对如何提高任职培训实效, 以满足部队现在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提出任职教育要想在高等教育基础上获得适应任职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须强化“四种意识”的培养, 不断提高参加任职培训教育学员的思想认识, 才能达到任职培训“淬火”、“炼金”的目的。

关键词:初级指挥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四种意识

参考文献

篇4: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广大基层政工干部从事一线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他们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基层政工干部呢?笔者认为,在工作中,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强化四种意识,改进作风,才能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推进企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团结进取。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不断涌现,对基层政工干部善于把握全局、精心谋划全局、自觉服从全局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清代陈澹然在其上奏疏《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写道:“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工作中,每个政工干部都要在全局的框架下思考自己的工作,站到一定的高度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宏观的、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注重整体性、协调性,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以宽广的眼界胸怀全局,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宏观的思维分析全局,做到顺势而动、因势利导;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思维谋划工作,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同时又要同其他政工干部经常沟通工作、交流认识,扩大共同点,减少不同点,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氛围,配合默契,才会事半功倍,实现双赢。

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强化角色意识,勤勉敬业。所谓角色意识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切实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角色意识愈是强烈,就愈能担当,愈能干好工作。角色意识其实就是责任意识。温家宝总理曾提出要“用心想事,用心讲话,用心做事”。这个“心”,首先是责任心。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会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工作,细致踏实,实事求是;才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才能主动处理好分内与分外的相关工作,从事业出发,以工作为重,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琐碎的工作,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充满动力和激情。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对思想政治工作倾注自己所有的智慧、热情和责任心,尽心竭力,负责到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岗位职责,才能扎实做好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促进整个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强化开拓意识,创新工作。要想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境界,突破以往工作模式的束缚,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畏难发愁的思想,勇于进取,敢于突破。能不能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取决于基层政工干部有没有创新的思维、开拓的胆略和更科学、更合理的工作目标。首先要建立创新理念。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其次要跳出思维定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平常很少见到的、偶然性的东西出现,为避免偏差和失误,就必须经常保持警惕,并时刻注意从定势中跳出来,以开放的心态,尽量多地增加思维的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从而发现被大家忽略的事物新内容或者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基层政工干部必须强化执行意识,改进作风。执行是连接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是通过各种努力使组织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执行力则是实现和落实组织战略目标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的能力。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基层政工干部,一定要提高贯彻执行的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暮气、死气、浮气、躁气、官气、惰气,大力革除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老观念、老习惯、老作风,自觉适应当前的新体制、新形势、新市场,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上级的工作思路和意图在基层得到充分有效地体现,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篇5:人事干部需强化的四种意识

人事干部需强化的四种意识

人事干部需强化的四种意识

强化四种意识 提升能力素质

建设高素质的人事干部队伍,不仅是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此,人事干部需着力强化四种意识。

一、强化争先意识。人事部门作为人事行政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机构,备受领导和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每名人事干部都要树立强烈的争先意识,仅限一般的完成本职任务还不够,还应该有争创一流工作的精神状态。今年在我局开展的“争先创优和比、学、赶、帮、超”活

动,目的是激励每个股室、每个人员争先进、创一流,以个体的争先作用,共同推动人事局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不仅仅是宗旨观念的体现,更是人事人才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前,人事工作正处于各项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易发期,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因此,每一名人事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做好服务工作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拓宽服务层面,把工作重心下沉,主动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人才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努力把人事部门的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人事部门努力建设成为那一世范文网和各类人才之家。

三、强化学习意识。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而知

其短”,对人事干部来说,尤其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当前,人事部门面临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每名人事干部都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向书本学,向周围的同志学,向实践学,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素质,使之与自己的岗位要求相适应,与自己的职务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跟上形势发展需要,满足基层群众需求。

四、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新形势下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就人事人才工作来讲,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必须将创新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才能转化为积极推进人事人才工作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每名人事干部只有

篇6:强化四种意识 建设品牌学校

三桐中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9个年头了,在曹县范围内,社会认可度、知名度逐渐提升,为了增加学校的美誉度,更为了留住曹县生源不外流,为了让曹县大地上出现一所真正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我们坚持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本学期我们落实好“1234”工作规划:1:围绕一个目标: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品牌学校;2:抓好两种习惯:一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习惯,二抓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3:落实三个提高:一提高管理队伍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档次;4:增强四种意识:全体师生都要强化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

我们如何强化四种意识?

首先大家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所有教职工要有“学校兴衰,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辱观念,见到学生有不良现象,都要制止。任何人不能说这不是我班的学生,那不是我级部的学生,我不是班主任,我不是领导,不是抓学生管理的,人人都是德育老师。整个学校只有一个“我们”,任何事情、不论哪个班的学生都是“我们”的事情,一个人有错我们大家都有错,一个人进步,我们大家都有功,一个班级有问题,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真正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真正落实管理无空白。

主人翁意识具体体现比如:凡到我们学校来的外人,不管你认识不认识,人人见到都要习惯打招呼:您好!请问您找谁?我能帮上忙吗?这样体现我们学校整体人员素质高,让来访的人给我们留个好印象;你前面有一个小小 的废弃物,弯腰随手捡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是校园的主人,这样既美化了校园,又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胜于言教。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你在校园里走,允许前面有废弃物,后面必须是一片干净。学校任何角落有废弃物,是我的责任。大事小事都不要等、不要靠,谁见到,自己举手之劳能做到的,就赶快动手;节省一度电一滴水,爱护学校的一花一木等等,都是我的责任。

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个人要服从集体。个人的消极情绪不要传染给其他同志,更不能感情用事,把消极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学校的工作高于一切。要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周围人。“在一定阶段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不能改变的,所面对的教学条件也不会有很大变化,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谁老是在办学条件和学生基础上发牢骚,就是给自己、给别人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败坏自己、败坏别人、败坏学校。”任劳任怨、委曲求全,多一点奉献,少一点埋怨,养尊处优本来就与我们教师尤其是私立学校的教师无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当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不然另择他路。要处理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青年教师的婚姻和恋爱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是先有事业,再有爱情,不管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事业不成,就很难找到理想的爱情,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爱情和家庭,甜蜜的爱情和家庭能够有助于你成事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树立“团队意识”:不管是先行进入学校的历朝元老,还是刚迈进学校门槛的“新人”,都带着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追求来到这里,但是,我们有 2 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我们来这里还有一个共同的事业:教育。正是“教师、教育”,让我们有一共同的目标: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校发展让我们聚集在一起,我们成为一个利益共同团体,因此不同自我之间的相知相融,要学会共生,只有共生,才能共赢。

在一个单位内,每个组织之间的关系都好像是个大家庭,成员中的兄弟姐妹,应该和和气气,团结一致。若发生不愉快的事,大家应开诚布公地解决。亲密是介于组织、主管和员工之间的一条看不见的线。有了亲密感,才会有信任、牺牲和忠贞。有一句话说得好:相互拆台,一起垮台,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同事之间,教职工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都是这个道理。要认识到自己与领导之间、与同事之间,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相互创生、相互提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占有式的关系;能认识到自己与同事之间是一体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相互提醒、共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对同事善意的提醒、中肯的意见,甚至尖锐的批评要报以感激的态度,在学生中间要树立其他教师的形象,不要在学生面前贬低抱怨其他教师,要做到真正的团结是襟怀坦白的团结,光明磊落的团结,共同向上的团结,而不是你好我好的“团结”,相互利用的“团结”,团结离不开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更离不开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批评、相互约束。同事有难要伸出关心援助之手,时时体现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帮别人享受人生,才是自己最大的生活和工作享受。我们要相互帮助,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和快乐,因此我们们大家都要学会享受同事,能享受同事的人才能享 3 受人生。

要树立“服务意识”。我们全体教职工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关爱学生”。喜欢学生是热爱教育工作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看到 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想骂,对学生没有一点爱心、耐心和包容之心,让这样的教师去热爱教育,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学习好、长相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那些学习落后、家庭背景差等各种各样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服务,我们要喜欢有个性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天性和好奇,允许学生有差异,甚至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喜欢学生就要善于研究学生,走近学生,聆听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做学生生活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合作者,精神上的分享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教育生活。一个教育家这样说“ 你若把学生视为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若把学生视为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教师生活在抱怨里,教育生活就没有了热情,缺少了激情,失去了创造,既没有灵魂的呼唤,也没有灵魂的回声,那种累而空虚的感觉,会导致你职业倦怠,身心疲惫。被动工作是对自己极大的不尊重和折磨。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再累也不觉得累;如果做不喜欢的事情,再轻松也会感到累。在这个世界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黄校长听课、考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遵规守纪的表现,对学校从李校长到每个老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非常满意,他对我们学校的总体评价更增强了我们把三桐中学发展成品牌学校的信心,我们三桐每位教职工都是负责任的,是敬业的,我相信我们人人都会自觉强化四种意 4 识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

三桐中学课改办

篇7: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活动简报

第四期

中共黎川县建设局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4月7日县建设局额强化四项措施,树立四种意识,狠抓机关党员作风建设

县建设局采取四项措施,树立四种意识,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强化学习治“庸”,树立“勤思善学、创先争优”的意识。通过每月2次集中学习与自学的方式,既学习理论,又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撰写好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搅动党员干部的思想,提振党员干部的精神,树立“勤思善学、创先争优”的意识,达到“治庸”目的。

二是强化监督治“懒”,树立“积极主动、雷厉风行”的意识。通过民主生活会、工作落实情况督查等形式,及时查找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力戒慢慢来,平平过,不推不动。通过平时监督,使党员干部树立“积极主动、雷厉风行”的意识,达到“治懒”目的。

三是强化制度防“散”,树立“廉洁自律、务实严谨”的意识。严明纪律,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要求党员干部遵章守纪,工作严谨,务实高效。力戒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离职守,树立“廉洁自律、务实严谨”意识,达到“治散”目的。

篇8: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一) 提升文化软实力对闽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南平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誉,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是文化资源大市。积极弘扬闽北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化竞争力, 努力打造具有闽北特色的文化强市, 提升闽北文化软实力, 对闽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提升文化软实力, 是闽北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要。

闽北正处在从蓄势发展迈入跃升发展的重要时期,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齐头并进, 加快闽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南平市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强大作用, 是闽北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和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

2. 提升文化软实力, 有利于增强闽北综合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 对传统的产业结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起着十分明显的优化、改造、刺激和推动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闽北地处山区, 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 要想建设区域性的经济强市、经济大市还需要艰苦努力;而闽北丰富的文化资源, 为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要建设区域性的文化大市、生态大市、旅游大市, 条件更为具备。闽北可以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 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 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这样, 不但可以缩小同广东、上海等国内发达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 而且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整合闽北的综合实力, 达到增强闽北综合竞争力的作用。

3. 提升文化软实力, 有利于提高闽北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由于文化产业综合性强、技术水平高、知识含量大, 这就为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养,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扩大了民众的消费范围, 增加了民众的消费选择性, 民众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天地也更加广阔, 这都利于普及大众文化, 刺激人们对文化的消费心理, 从而激发对多层次文化, 特别是高尚文化的追求。发展闽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能够培养劳动者先进的思想观念、丰富的知识素养、熟练的操作技能、科学的文明举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性格特征, 进而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为我们闽北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 闽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 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努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 南平市在努力打造具有闽北特色的文化强市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南平地处山区, 经济欠发达, 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不够丰富, 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闽北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近些年, 由于财政困难, 文化场馆设施维修和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 文化设施滞后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中以乡镇文化站最为突出, 文化站“有站无址”、“有址无设备”、“有设备无活动经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2. 具有鲜明特色文化服务产品较为贫乏。

闽北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 如:闽越文化、朱子理学文化、成功文化、民俗文化等。我们缺乏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整合和疏理, 没有把它们的魅力充分挖掘出来, 发展成为文化服务产品。我们的文艺创作针对性不强, 有乡土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不多,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更是少之又少。

3. 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产业单位普遍规模偏小, 经营分散, 集约化程度不高,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稳定的营销网络。文化市场总量不大, 发展后劲不足,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例不到3%。目前, 全市除武夷山茶产业群被列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松溪版画产业等在省内尚具有一定影响外, 其它大部分产业仍处于零星分布、各自为战的状态。

4. 文化建设专业、专职人才力量薄弱。

闽北的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年龄偏大, 高学历、高职称、强能力的管理人才、业务人才稀缺。如:市、县两级的文化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非专业人员比例偏多的现象, 专业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艺指导的高端人才较少, 以致在重大的评比活动中获奖作品不多, 层次不高;而农村, 60%的乡镇文化站未落实“每万人配一名文化专干”的要求, 50%的乡镇文化站长兼任其它职务, 部分文化专干不具备专业特长, 难以胜任农村文化辅导、创作工作。

5. 发展文化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闽北各级文化经济政策难于落实, 县、乡 (镇) 的公益性文化经费难于保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力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分配制度改革尚不完善, 激励机制不活, 人才难以引进, 难以脱颖而出。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性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化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强化领导干部作用, 推动闽北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一项整体性工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社会性工程, 必须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创造更有魅力的闽北文化, 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才能使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闽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力和支撑。闽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文化发展还处在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笔者认为, 在推动闽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各方面因素中, 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之一。闽北文化的跃升发展, 更需要领导者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有跳跃性的创新思维, 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有统揽全局协调发展的能力。闽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领导干部作用。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 更新观念, 深化认识, 做提升文化建设的合格领导者。

文化对全局的影响重大而深刻, 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和谐。一是要树立统筹发展的观念。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强综合实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列入党政领导任期目标和考核内容,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推进。二是要树立文化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要用抓经济的力度来抓文化。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三是要树立多元化投入的观念。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各级党委、政府应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经济政策, 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 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 确保各地文化事业投入比重不低于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要调整投入结构, 突出财政支持重点, 保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费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文物保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投入等专项经费的落实。对代表市级水平和有剧种传承价值的研究、创作和生产机构,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政策保障机制, 积极吸纳民营资金投入文化事业。设立“南平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制定公益文化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财税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

2. 加强学习、深入研究, 做熟悉文化工作的行家里手。

领导文化建设, 提高领导者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工作能力是前提和基础。领导干部应当坚持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 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思想境界。善于把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结合起来, 把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同解决闽北文化改革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同制定完善政策措施结合起来, 转化为工作思路、转化为改革实践。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滋养理论, 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互为促进的发展趋势, 更有成效地推进闽北文化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3. 倾注心血、真情投入, 做服务文化工作的自觉实践者。

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发挥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 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局。“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要强化服务功能, 自觉把服务文化发展作为已任, 千方百计为文化建设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当好文化工作的后勤部长。就当前而言, 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为“宏观管理”为主, 从“办文化”为主转为“管文化”和“服务文化”为主。闽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人才是关键, 作为领导者, 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对我们急需的又能够为城市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应当打破常规, 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使之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对我们自己的高水平人才, 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 经济上有保障, 社会上有形象;对有发展潜质的年轻人, 要舍得下功夫、用本钱, 瞄准国内外一流的文艺院团, 一流的文化培养机构,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提升人才素质,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以工作实绩使用人, 打破学历、职称、职务、年龄等限制, 不拘一格大胆启用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各类文化人才, 让他们脱颖而出, 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4. 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做促进文化工作的强力推动者。

文化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复杂系统工程, 凝聚合力至关重要。一是强化政策推动。从财政、税收、土地、工商、投融资等各个方面予以扶持, 保证政策能够给足、到位。二是实行部门联动。宣传、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科教、体育等部门, 应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发改、国资、财税、工商、人事、劳动、规划、建设、国土、金融等部门, 需要充分履行职能、有效提供保障, 共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是搞好社会互动。借助各种媒体资源,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文化、研究文化、弘扬文化。重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对在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大张旗鼓予以表彰和奖励, 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工作氛围。社会各个层面都应当从不同角度参与文化建设, 主动与文化融合、与文化联姻、与文化接轨, 形成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创大业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闽北文化软实力[N].大武夷新闻网, 2009-03-11.

[2]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一——软实力概念[N].人民网, 2008-03-05.

上一篇:教育硕士报考条件下一篇:蒋巷游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