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2024-04-30

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精选4篇)

篇1: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一、通报的含义和特点

(一)通报的含义

通报是党政机关公文体系共有的一种主要公文体裁。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为通报功能所下的定义是: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通报功能下的定义是: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沟通重要情况。

(二)通报的特点

1.题材的典型性

通报的题材,不论是表彰性的、批评性的,还是通报情况的,都要求有典型意义。典型就是既有普遍性、代表性,又有个性和新鲜感的事实。只有普遍性没有个性的题材,不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只有个性没有普遍意义的题材,缺乏广泛的指导价值。通报的题材,要做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思想的引导性

通报的内容,不论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其价值都并不仅仅在于宣布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而是要树立学习榜样,或者提供戒鉴,使读者能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思想上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3.制发的时效性

通报所涉及的事实比较具体,写作时对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都要进行交代。而且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总是跟特定的时代背景,跟某一时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对当下发生的事实兴趣较高,对发生已久的事实缺少了解的热情。而且,发生已久的事实也必然会跟最新的现实有所偏离。因此,通报的写作和传播都应该是迅速及时的。

二、通报的类型和写法

通报的标题大多采用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常规写法。主送机关一般都比较多,以体现“通”的特点。正文的写法因类而异,下面分别进行分绍。

(一)表彰通报

用来表彰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介绍先进事迹、推广典型经验的通报,就是表彰通报,这是从高层机关到基层单位都广泛采用的常用公文类型。

用于表彰的通报,从规格上说,当然要低于嘉奖令、表彰决定,但是,以发公文的方式对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郑重、严肃的事情,所以,从写作态度上说,不能掉以轻心。

表彰通报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先进事迹

这一部分用来介绍先进人物或集体的行动及其效果,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过程。表达时使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只要将事实讲清楚即可,不能展开绘声绘色的描绘,篇幅也不可过长。例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引进必将日益增多。因此在这项工作中,做到既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又能在付款方式、利率选择等方面精心考虑,为国家节约外汇,这是所有对外经济交往的部门和单位都应该十分重视的。19××年,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日本签订的××××厂成套设备的引进合同,是完全符合这种精神的。他们不仅在合同中规定了对我方较为有利的灵活还款条件,而且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利率的变化。主动取得国家计委、财政部、外经委、治金部和中信实业银行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与日方的艰苦谈判,终于改变了还贷方式,按当时的利率折算,可为国家节约外汇××

亿日元,约合××××万美元,成绩十分显著。

篇2: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告的功能作了如下规定: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具体说,包括公布法律、法令、法规;公布重大国家事务活动,如国家领导人出访、任免、逝世;公布重大科技成果;公布有关重要决定等。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所发布的公告(见后附范文)。

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法定事项,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发布的公告,以及根据法律条文向社会公布有关规定的公告。例如外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39条的规定,继续给予进入澳门的国家及地区的人员进入澳门特别行政区免办签证待遇的公告(见后附范文)。

党的机关公文中没有公告,但有与之功能相似的“公报”。(二)公告的特点

1.发文权力的限制性

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铁路局、人民银行、检察院、法院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告。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能发布公告。2.发布范围的广泛性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譬如,我国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一方面确立他们在我国科学界学术带头人地位,一方面尽力为他们争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这样的公告肯定会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还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国名酒和中国优质酒的品牌、商标和生产企业,已便消费者能认清名牌。3.题材的重大性

公告的题材,必须是能在国际国内产生一定影响的重要事项,或者依法必须向社会公布的法定事项。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既要能够将有关信息和政策公诸于众,又要考虑在国内国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一般性的决定、指示、通知的内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因为它们很难具有全国和国际性的意义。4.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新闻性

公告还有一定的新闻性特点。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应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公告的内容,都是新近的、群众应知而未知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闻的特点。公告的发布形式也有新闻性特征,它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传播,而是在报刊上公开刊登。

(三)公告的分类 1.重要事项的公告

凡是用来宣布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事、外交等方面需要告知全民的重要事项的,都属此类公告。常见的有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变动,领导人的出访或其他重大活动,重要科技成果的公布,重要军事行动等等。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确认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的公告,新华社受权宣布我国将进行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公告,都属此类公告。2.法定事项的公告

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一些重要事情和主要环节必须以公告的方式向全民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当作出审定,予以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在十日内通知债务人并且发布公告。”

《国务院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录用国家公务员要“发布招考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布的公告种类繁多,有通知权利人登记公告,送达公告,开庭公告,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公告,财产认领公告,强制迁出房屋、强制退出土地公告等。

上述公告均属法定事项公告。

二、公告的写法

(一)公告的标题和发文字号

公告的标题有四种不同的构成形式。

一是公文标题的常规形式,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公告》。

二是省略主要内容的写法,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如《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告》。这是公告比较常用的标题形式。

三是省略发文机关,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关于1990年全国清理“三角债”成果和1992年继续清理“三角债”工作的公告》。这种标题形式比较少见。

四是只标文种《公告》二字。

公告一般不用公文的常规发文字号,而是在标题下文正中标示“第×号”。有些公告可以没有发文字号。(二)公告的正文 1.开头

开头主要用来写发布公告的缘由,包括根据、目的、意义等。如198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告》的开头: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进口货物唛头及进口合同编号的管理,消除目前在进口唛头代号上的混乱 现象,根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精神,特对进口唛头的管理公告如下:

这是公文普遍采用的常规开头方式,多数公告都采用这样的开头。但也有不写公告缘由,一开头就进入公告事项的。2.主体

主体用来写公告事项。因每篇公告的内容不同,主体的写法因文而异。有时用贯通式写法,有时需要分条列出。总之,这部分要求条理清楚、用语准确、简明庄重。3.结语

篇3: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众所周知, 公文语言不应该强调个人的主观感情意志, 在陈述个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所以, 公文拟制者在拟制公文时, 都不会把个人主观感情在公文语言中表现出来, 但这并不能说明公文语言就不能使用体现感情、态度等附加色彩的词语, 拟订公文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用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来有效地体现群体单位的决定和态度。通过对公文口语词汇的分析研究表明, 公文中口语词汇很大一部分都使用了修辞手法来赋予新意表明发文机关的态度、观点和立场, 这是因为公文中得惯用语、俗语、顺口溜等口语词汇的本义虽没有情感色彩, 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却总能体现感情、态度、形象色彩中的任一种色彩。

首先,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运用能够表达撰文者的主观感情。公文中口语词汇的引申义或者比喻义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或表达肯定、赞扬之情, 或表达否定、排斥等憎恶的感情。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打击各类车辆非法运营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常抓不懈, 防止“走过场”。[1]

上述例子中“走过场”本意是指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 却不实干。这里指各级行政机关单位办事只是注重表面功夫没有实干的精神, 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公文中常使用含有贬义色彩的惯用语等口语词汇来批评某些歪风邪气, 否定和指责一些不好的现象和行为, 如:“一锅端”、“开口子”、“拉关系”、“瞎指挥”、“刹歪风”、“穿小鞋”等。同时, 公文中也使用一些口语词汇表现赞美的情感态度, 如:

要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责任感, 以“老黄牛”的革命精神, 不图名, 不图利, 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2]

例子中的“老黄牛”一词弘扬了中华民族勤劳、任劳任怨的革命精神, 动员全体共青团员以赵春娥同志为标杆, 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表现的是赞扬和敬佩之情。类似这样表达赞美的感情色彩的口语词汇如“拳头产品”、“带头人”“主心骨”等。

其次,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运用能够表达撰文者的态度和立场。发文者使用的词语往往能表现其对事物、现象或行为的相应态度,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使用很多时候就是表达了发文单位的态度、立场。如:

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反腐倡廉[3]

例子中用“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来表明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都会采取强硬的措施, 表达了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公文中有关表达态度和立场的口语词汇如表现厌恶、鄙薄的态度“瞎指挥”、“扣帽子”等;表现认真严肃的态度“刹歪风”、“不折腾”等。

最后,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运用能够表达出形象之感, 这种形象色彩主要靠视觉和动觉来体现。如:

(1) 近年来,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中, 出现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4]

(2) 如果脱离群众, 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 农民就要打扁担, 工人就要上街示威, 学生就要闹事。[5]

例 (1) 中的“腿长”“腿短”两个口语词汇分别指的是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阶段发展中不一致的情形, 在视觉上营造出形象上的冲击效果;例 (2) 中“打扁担”本意是指劳动生产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体育活动, 这里指的是造反, 给人以动态上的一种感觉。公文中口语词汇用通俗易懂的表层意作形象的比喻, 这些比喻往往非常的直观、形象, 类似这样有形象之感的口语词汇如“穿小鞋”、“一刀切”、“铺摊子”、“扣帽子”等。

综上所述, 公文中正确使用惯用语、俗语、顺口溜等口语词汇能够表现出感情、态度和形象色彩和巧妙地体现出群体单位的态度, 而且还能明确立场、观点。

二、公文中口语词汇体现的审美性分析

公文作为处理公务、实施管理和领导的重要工具, 必须要有传达方针政策和宣传教育的作用, 现行效用是其本质特征, 实用性成了发文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正因如此, 各级行政机关中的撰文者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公文语言不能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以及一些华丽的辞藻, 应该严肃、庄重和平实, 就致使公文语言缺乏语言艺术的审美。实际上, 通过上文对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词语色彩分析, 我们发现公文语言在词汇的运用上往往会适当地使用修辞的表达手法, 而且公文语言一味地遵循格式和程序, 极易让受文者感觉枯燥乏味, 最后造成发文目的难以达到, 实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所以公文语言应该将审美和使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现行效用的特性。公文语言中使用适量的一些口语词汇是严肃庄重的文风中的前提条件下追求语言的生动活泼, 增强了公文的表现力度和审美效果, 提高受文者阅读兴趣和理解力, 同时又更好地起到了明发传令、领到指挥、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的实用效果。总的来说, 公文中使用口语词汇增强了公文语言审美和实用的效果, 是公文语言的创新之举。

首先, 公文中的口语词汇是公文语言追求审美效果的体现。公文语言中口语词汇的运用不仅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 同时也体现了公文语言能够表现出协调美、创造美以及生动美,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运用是公文语言体现出的协调美。这种协调美主要是指公文对口语词汇的运用让公文语言在严肃庄重和通俗易懂之间得到协调平衡。我们知道, 公文是代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群体单位的意志, 对词语的选择和语句的表达上必然要体现出严肃、庄重以及权威性, 但公文的受众除了各机关单位外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理解和接受的能力更是难以一致, 那么在词语的选择上就应力求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才能达到预期的发文目的和效果。适量地使用一些来自人民群众中有较强表现力和通俗易懂的口语词汇来平衡协调公文语言的严肃庄重之风, 往往能取得出奇制胜的实用效果。这样公文语言的庄重和通俗相互交融必然呈现出平衡协调之美。

第二,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运用是公文语言体现出的创造美。每一公文文种都有相应的格式和表达的程序, 这就使得公文语言要遵循各文种的要求, 有自己固定的套语和句式, 甚至在选词用语上还有自己专门的一套词语系统, 即公文语体自身的词语体系 (公文专用词语、带有公文色彩的通用词语、渗入公文语体的其他语体词语) , 这些词语是在公文撰写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积累固定下来的, 具有规范性、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十分的稳定。如果撰文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完全使用这些公文语体自身词语体系中的专门词语, 就会使公文显得呆板和僵硬, 受文者阅读起来无趣和晦涩, 直接影响公文的现行效用。因此, 公文中合理且适量的选用一些口语词汇能够体现出公文语言的创造美, 但应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分寸, 变中有序, 变而不乱, 才能把这种创造美发挥极致。

第三, 公文中口语词汇的运用是公文语言体现出的生动美。生动是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 “在符合公文语体的原则下, 运用语言手段, 通过运用修辞方式、群众语言、外来语等方法, 提高公文的感染力,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以做到的”6。公文中适量地运用口语词汇能够增强公文语言的表现力, 体现出生动美。如:

现在有人说“老大靠了边, 老九上了天”, 这样把工人和知识分子区别为“老大”和“老九”, 是不对的。7

例子中“老大”指的是工人, “老九”指的是知识分子, 这样用十分机智地缓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增添了戏剧性的幽默效果, 语言上通俗易懂特别的生动形象, 群众也易于理解和接受。总之, 公文中适时的使用一些口语词汇并不会影响公文语言庄重严肃的风格, 反而能体现和增添公文语言的生动美。

其次, 公文中的口语词汇是公文语言更好地服务于实用目的的表现。公文主要用于公务活动中, 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实用性, 才能够在国家管理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公文语言中使用口语词汇的表达实则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及贯彻党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路线, 适时适当适量地在公文语言中使用一些口语词汇将会起到一下两个作用:

第一, 公文语言中运用口语词汇将会起到生动、鲜明和形象化的语言效果。公文中的口语词汇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 但很少使用其本意, 往往会通过修辞手法来赋予它新的含义, 从而会使语言生动, 非常富有形象性, 同时又体现出很强的鲜明性。如:

经过试点和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途径。要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简单地换“婆婆”和“一放就乱, 一乱就收”的现象重演, 防止“一刀切”, 一哄而起和搞形式主义[8]。

例子中“婆婆”、“一放就乱, 一乱就放”、“一刀切”是人民群众中耳熟能详的口语词汇, “婆婆”指的是上级行政领导机关机构臃肿且行政权力过多;“一刀切”指的是官僚主义思想严重,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 简单地用同一方式武断地解决问题, 极易使工作遭受巨大损失。这两个口语词汇巧妙地表达了发文单位的态度, 十分具有鲜明性, 又非常的生动和形象。公文中诸如此类的口语词很多如:“一锅端”、“打白条”、“穿小鞋”等。

第二, 公文语言中运用口语词汇十分的简洁明了, 便于“现行效用”。任何一种语言在表达的时总是会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原则, 公文语言也不例外。公文中的口语词汇意义凝练、言简意赅, 用较少的文字来代替大量的阐述, 便于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群众的理解。如:

要在全国范围内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狠刹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 中小学乱收费, 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等不正之风。[9]

例中的“乱摊派”暗指某些行政机关胡作为, 瞎折腾的不良现象, 从而避免了用其他大量的文字来叙述这一现象, 十分简洁明了。

第三, 公文语言中灵活的运用口语词汇, 十分有助于贯彻落实发文机关的行文内容, 达到行文的目的。如“唱对台戏”指的是与国家政策、方针和路线不一致的言论和行为;“穿小鞋”指的是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对手。这些口语词汇贴切百姓生活, 更有利于公文的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 撰文者在行文中可适时适当适量的使用口语词汇, 有助于受文者体验到公文语言的审美感受, 增强公文语言表达力度, 从而取得实用效果, 更利于公文内容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公报[J].2005年第1号

[2]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在全省团员青年中开展向赵春娥同志学习的通知

[3]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国务院公报[J], 2007年第9号

[4]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称[2005]1号

[5]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6]杨桐.浅谈公文语言的特点[J].甘肃:秘书工作, 2008

[7]胡耀邦.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我们前进[M].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简编

[8]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公报[J].1995年第21号

篇4:批示性公文的通知及范例

通知及范例

一、通知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下行文,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把它列为主要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通知所下的定义为: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给通知的定义是: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知的特点

1.功能的多样性

在下行文中,通知的功能是最为丰富的。它可以用来布置工作、传达指示、晓谕事项、发布规章、批转和转发文件、任免干部等等,总之,下行文的主要功能,它几乎都具备。

但通知在下行文中的规格,要低于命令、决议、决定、指示等文体。用它发布的规章,多是基层的,或是局部性的、非要害性的;用它布置工作、传达指示的时候,文种的级别和行文的郑重程度,明显不如决定、指示。

2.运用的广泛性

通知的发文机关,几乎不受级别的限制。大到国家级的党政机关,小到基层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发布通知。

通知的受文对象也比较广泛。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干部和职工,接触最多的上级公文就是通知。而且通知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下行文,但部分通知(如晓谕事项的通知)也可以发往不相隶属机关。

3.一定的指导性

通知这一文体名称,从字面上看不显示指导的姿态,但事实上,多数通知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性。用通知来发布规章、布置工作、传达指示、转发文件,都在实现着通知的指导功能,受文单位对通知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知布置的任务。

个别晓谕性的通知,特别是通知作为平行文发布的时候,可以没有指导性或只有微弱的指导性。

4.较强的时效性

通知是一种制发比较快捷、运用比较灵便的公文文种,它所办理的事项,都有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受文机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成,不得拖延。

二、通知的分类

(一)发布指示的通知 这类通知用来发布指示、布置工作。凡是需对某一事项进行处理、对某问题作出指示,又不适合用命令、决定、指示的形式行文的时候,均可用通知的形式进行办理。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9〕10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的通知》(国税发〔1999〕172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清理收回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6号)。

这类通知跟指示、意见的写法比较接近。

(二)颁发规章的通知

除重要的法律性文件用命令颁布之外,多数法规和规章性文件,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实施方案等,都适合用通知颁发。如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科工法字〔1999〕215号)、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99号)。

这类通知的正文通常十分简短,如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颁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通知》的正文:

为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储量合理可靠,根据《矿产资源法》,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现予发布。

全文由目的、根据、发布对象、发布决定组成。有时还可以更简短,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正文:

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由发布对象、发布决定、执行要求组成。

这类通知是复合体公文,被发布的规章全文附在通知之后,但不作为附件处理,而是正件的组成部分。

(三)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

将某一下级机关报来的文件(主要是建议性报告或工作报告)转发给有关下级机关,叫做“ 批转”。将上级机关发下来的文件,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文件(主要是指示、意见、通知等)转发给下级机关,叫做“转发”。

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的正文有时十分简短,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的正文:

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主要由转发对象、转发决定、执行要求组成。但这类通知的正文并不总是这样简短,如《国务院关于批转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的通知》一文,在批转对象和批转决定表述完毕之后,还对时代背景、现实状况、性质意义、原则要求、基本任务等进行了进行了说明和论述。

(四)晓谕性通知

这类通知一般只有告知性,没有指导性。其用途较广泛,机构、人事调整,启用、作废公章,机构名称变更,机关隶属关系变更,迁移办公地址,安排假期等,都可使用这种通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6号就刊登有三则这类通知,一则是《国务院关于更改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名称的通知》,另一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稍前的2000年第1号,刊登的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2月20日放假的通知》。

(五)任免通知

任免领导干部的职务,根据职务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文种,最高可用任免令,其次可以用决定,再次用通知,最低用公布任免名单的方式。由此可见,任免基层干部时。通常用通知。

任免通知,只需写明什么会议决定,任命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免去什么人的什么职务即可,不必说明原因。

(六)会议通知

这是一种常见的通知,既可用于下行,也可用于平行。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会议的名称;

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主要程序;

对与会人员身份的要求;

对与会人员会前准备工作的要求;

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络人;

其他需要事先说明的事项。

三、通知的写法

由于通知的功能多,种类多,写法彼此有较大的区别,我们在分类时已经有意识地对各种不同通知的写法作了一些介绍,这里只能概括介绍一些通知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通知标题和主送机关

1.通知的标题

通知的标题一般采用公文标题的常规写法,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标题。如《关于印发〈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222号)。

发布规章的通知,所发布的规章名称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内容部分,并使用书名号。

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

2.通知的主送机关

通知的发文对象比较广泛,因此,主送机关较多,要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如人事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主送机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监察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监察局(室):

由于级别、各称不同,主送机关的称法和排列非常复杂,这个序列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下来的。

(二)通知的正文

1.通知缘由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这部分的写法跟决定、指示很接近,主要用来表述有关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晓谕性的通知,也可参照上述写法。如《国务院关于更改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名称问题的通知》,采用了根据与目的相结合的开头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采用的是以“为了”领起的“目的式”开头方式。

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根据情况,可以在开头表述通知缘由,但多数以直接表达转发对象和转发决定为开头,无需说明缘由。

发布规章的通知,多数情况下篇段合一,无明显的开头部分,一般也不交代缘由。

2.通知事项

这是通知的主体部分,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都在这一部分中有条理地组织表达。内容复杂的需要分条列款。

晓谕性通知,有时需要列出新成立的组织的成员名单,以及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之后职权的变动等。

3.执行要求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可以在结尾处提出贯彻执行的有关要求。如无必要,可以没有这一部分。

其它篇幅短小的通知,一般不需有专门的结尾部分。【 范 文 一 】

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管理制度的通知

人发〔1999〕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教育)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近年来,各级行政机关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积极组织实施公务员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培训证书管理上,还存在着缺乏严肃性、权威性和不够规范等问题。须大力加强对公务员培训特别是证书的管理,使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为此,人事部决定实行公务员培训证书管理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证书是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有效记录和证明,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是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二、培训证书全国统一样式,由人事部监制,在全国各级行政机关通用。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培训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制作、管理和发放,经商财政部有关部门同意,印制证书工本费从中央财政拨给人事部的行政机关事业费中列支。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培训证书,由人事部提供证书样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制作、管理和发放。

三、培训证书全国统一编号,共八位数。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在八位序号前加“国”字;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八位序号前加本地区的汉字简称。八位数字自左至右第一、二位为部门或地(市)代码,后六位为证书序号。

四、培训证书发放对象为公务员,证书由公务员本人保管。公务员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及其它类型的培训均应在证书上登记。公务员参加上述各类培训时,须将培训证书交与施教机构,由施教机构负责登记培训科目、学时和成绩,学员所在单位和政府人事部门审核。

五、政府人事部门对培训证书实行不定期验证制度。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的验证工作。如发现私自涂改证书登记内容、伪造证书等情形的,由验证机关收缴证书,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六、建立健全培训证书补办、更换制度。对损坏或者遗失的培训证书,由公务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凭单位和施教机构提供的培训情况证明,经发证部门同意后补发,并按要求补记证书登记内容。培训证书全部登记签满后,凭原证书由发证部门更换,原证书仍由本人保管。

七、已经印制和发放培训证书的单位,应逐步更换全国统一的培训证书,更换证书工作在2000年7月1日以前完成。

八、1993年10月1日至1999年7月1日期间,公务员参加的各类培训,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予以确认,并做好衔接工作。

九、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在实行培训证书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一次系统整顿,切实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现象,促进公务员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人事部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 范 文 二 】

国务院关于更改新华通讯社

香港分社、澳门分社名称问题的通知

国函〔2000〕5号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鉴于中央人民政府已经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为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均简称基本法),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保障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的工作机构按照授权履行职责,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0年1月18日起,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分别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其职责为:

一、联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

二、联系并协助内地有关部门管理在香港、澳门的中资机构。

三、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系香港、澳门社会各界人士,增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交往。反映香港、澳门居民对内地的意见。

四、处理有关涉台事务。

五、承办中央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其人员,将严格遵守基本法和当地的法律,依法履行职责。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处理与联络办公室职责有关的事务时,可与其联系。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更名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机构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机构有: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请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上述机构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工作便利和豁免。原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承担的新闻业务,将分别由新华通讯社提请特别行政区政府注册的新华通讯社香港特别行政区分社、新华通讯社澳门特别行政区分社承担,请特别行政区政府为其注册和开展工作提供便利。特此通知。

国务院

二○○○年一月十五日 范 文 三 】

关于印发《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教人〔1999〕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各高等院校:

将《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意见》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全国高等学校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请各地和高等学校根据《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和本校“十五”期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各省(区、市)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实施规划,请尽快报我部备案。

教育部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六日

(《意见》原文略)

【 病文分析 】

××部关于成立摄影小组的通知

我部成立一个摄影小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五讲四美活动,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我们的情操,有利于我们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挖掘出美的事物,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本小组将聘请专业或业余摄影家来讲学,在一、二年内本小组成员除了能掌握摄影基本知识外,还能学会在拍摄过程中常用的知识;如追随法、逆光摄影法、高调摄影等,在冲洗照片过程中常用的:如冲洗技术,多次曝光叠加成像,修改底片等方法。待初步掌握了这些技能以后,我们还将出外采访,从而更好地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还将尽可能地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拍出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奇丽风光的艺术照片,并举办学员作品展览,评出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适当奖励,结业时,凡掌握了所学内容者,都发给毕业证书,并赠送纪念品。总之,凡加入本小组的同志,只要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切磋技艺,都会在摄影技术上取得很大进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凡是对摄影有爱好的同志,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要自带照像机,有摄影作品的同志最好交上来,以供录取时参考。活动时间每星期二、四下午,报名处在××部办公厅203室,报名时交一张一寸照片,报名时间5月1日-5月10日,过期不再补报。有关各项要求望及时发给各党支部给予传达,尽快将名单报上来。

摄影是一门艺术,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爱和为祖国献身的勇气,望大家踊跃参加。

上一篇:驼铃悠悠作文下一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