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2024-04-25

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支援农村

卫生半年工作总结

自我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开展后,在县卫生局的领导及组织下,我院本着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和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宗旨。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04月01日,支援医院下派人员(xx)支援我院。

1、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院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下村开展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

2、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3、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的开展中,作为受援医疗单位,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但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上级对口支援我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给我院带来的明显变化,在规范管理、规范行为、规范操作、规范诊疗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我们决心,一定抓住对口支援难得的机遇,在各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对口支援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我院的各项医疗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xx卫生院

2012年01月20日

篇2: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医院参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总结

自我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开展后我院本着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和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宗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院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成了帮扶对子。2005年6月6日,河科大一附院针对我院专业范围向我院骨科、妇科、内科、儿科派达了五名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驻院医师,他们分别是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苏森,骨科副主任医师常彦卿,儿科主治医师娄丹(女),神精内科主治医师杜敢琴(女),血液内科主治医师荆凌华。

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查房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范文搜网-http://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参加医院管理,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入我院的部分科室,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专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下派医师的到来促进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院骨科,下派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了背柱骨折脱位脊椎侧前方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一批具有较大难度手术病例,给我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了新的治疗手段,在内一科下派医师为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了“中枢神经解剖”促进了内科在神经专业病症上的发展,在内二科,下派医师开展了“白血病的化疗”和“血液系疾病”的授课。而在儿科和妇产科,下派医师发挥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还把支援医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到我院,加强了对所在科室的内部管理,通过四、五个月的实行后,妇科每月的经济效益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增长幅度在30左右。

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的开展中,作为受援医疗单位,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但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院内二病区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原来在洛阳某医院治疗血液病听说荆凌华医师被下派到我院后,便专程赶到我院到内二科进行治疗,下派医师带来的不仅是病人还有优秀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有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县域内的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就可以亨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对于减轻一方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利大于弊。

虽然有下派活动的帮扶,但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不足和弊端并不就因此而完全消除。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短期内基层医院的基础设备并不能得到完善,管理机制只存在于部分环节上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高也只能是积累并不能够促成质的突破,技术服务的提高仍需很长一段时间。而我们仍有较多的担心和顾虑,首先帮扶活动是否具有长效性,不仅在这三、五年的阶段中进行帮扶,这种帮扶活动能否具有长久的延展性,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结束后是否有一样效应;其次下派医师到受援单位对口科室工作势必会对该科室产生良好的效应,而这种影响是否会因下乡医师的替换或到期而结束,建议能否在下派医师完成下派任务后,受援单位的对口科室与下派医师所在原单位的科室,结成对子进行帮扶互助;再次,帮扶活动主要是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院,是否能够进行双向交流,下级医院也可选派部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最后,建议对下派医师在经济上给予补贴,解除下派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心理不平衡的状态,更好的利于帮扶活动的开展。

篇3: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初探

关键词: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对策

由于各方面原因, 农村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相对滞后, 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群众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主要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的城市医院, 现在却要收治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既浪费了宝贵的卫生资源, 又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政府统一部署下, 城市医院应该积极完成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 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1]。

1 城乡卫生的差距

2008年底, 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8人, 农村只有2.21人;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05张, 农村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只有0.96张。2003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城市占80%, 而全国70%的农村人口仅占20%, 全国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上升到75.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

1.1 城乡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市医疗单位医疗技术条件好, 医学高级人才相对集中, 经济相对发达, 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有较高的支付能力, 以及大量公费劳保、医疗享受, 形成了城市特有的医疗市场, 加速了卫生资源在城市的集中, 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却因为投入少又缺乏人才支撑而难以生存和发展, 导致其卫生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农村患者的需要[2]。无形之中,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差距突显。

1.2 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很窄, 大部分在城市, 农村部分地区没有医疗保障, 部分地区新农合刚刚起步, 但报销比率低。这就导致农村的大部分患者存在“小病不去医, 大病不敢医”的思想状态, 使得农村中心卫生院难以有效地治疗病人, 提供服务。

1.3 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差距

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差别造成城乡人民健康状况的差别。当前, 城市医疗机构不断加大对自身硬件、软件的投入, 不断加大对城市人群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教育, 使得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紧跟城市医疗需求, 使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适应了城市医疗卫生需求的现状[3]。而广大的农村地区, 经济薄弱, 人民的健康观念淡薄, 再加上政府资金、政策的投入不足, 没有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农村建设的重要日程。

2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意义

2.1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可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三级公立医院门诊病人可分流到农村卫生机构的合计占65%;三级公立医院住院病人可分流到农村卫生机构的合计占77%。如果实现病人向农村合理分流, 自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 全国城市将可以节省医药费用支出6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 仅仅是“小病”进农村卫生院就可以让群众节省大笔医药费开支, 如果再做好预防保健, 使群众少生病、少生“大病”, 节省的医药费用还会更多。如果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乡镇卫生服务网络, 普遍做到预防保健下乡镇、小病医疗到乡镇卫生院、大病到三级公立大医院, 必将显著改善广大群众包括贫困居民、流动人口的基本卫生服务条件, 有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有效节省医药费用。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仍然突出, 由农村医疗机构自己培养在较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由城市医院下派专业技术人员, 由城市医院对口培训农村卫生工作人员, 既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农村人才短缺问题, 又能通过传帮带作用, 带动农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只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了, 技术服务能力增强了,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

2.2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能够体现政府的职责

农民的基本健康保障是“公共产品”, 是一个不能靠自愿互利的市场办法解决的问题, 政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乡镇卫生工作, 是落实政府卫生责任的重要途径, 也是城市公有卫生机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出要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就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体现。

2.3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基础

“三农”问题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严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使乡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适应。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是各级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贫困农村地区, 疾病损伤已成为“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的第二主因, 而“贫”与“病”的硬性联系, 不仅使部分农民失去了维持生活和再生产的基础, 而且也正在抵消着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仅导致贫困, 也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障碍。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是进一步缓解新形势下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3 制约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因素

3.1 城市医院自身因素限制了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能力

虽然城市医院与农村的乡镇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所相比有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 但是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力量去帮扶乡镇卫生院或者村卫生所, 同时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人力上, 由于城市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医生技术水平都比较好, 吸引了大批的患者前来就医, 本身的医生数量就有可能不足, 很难派出人力到农村地区出诊, 即使派出也是集中在不重要的科室, 很难起到支援效果;物力和财力上, 每个医院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金, 本身城市医院的发展就有可能资金短缺, 设备更新速度慢, 便没有更多的力量支援农村, 虽然有各级政府安排的对口支援任务, 最终也是走走过场, 送几件淘汰的仪器了事。从作者对一些地方的调查看, 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很多单位都不太看好对口支援的效果。

3.2 农村条件差, 支援人员“下不去, 蹲不住”

近些年来, 虽然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依然无法与城市相比较, 这就造成一些城市医院派出的支援人员“下不去, 蹲不住”。一些对口支援的人员存在求近怕远、嫌贫爱富的消极思想。也有一些受援单位在生活上, 对支援医师的饮食起居和业余文化生活没有细心周到的照顾, 以致个别支援人员情绪不稳, 影响了支援的效果。一些城市医院的支援者认为, 自己学历高, 到农村和社区去医治小伤小病, 是浪费技术资源;在基层无法参与对大病的诊治, 不利于自身医疗技术的提高。同时, 由于各医院绩效分配机制不尽相同, 离院执行支援任务的人员, 实际收入有所减少。有的远离家庭, 还要增加生活开支。这一些都影响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

3.3 医护人员的观念影响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

无论是城市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都不十分重视上学下教的机会, 据作者对一些医护人员的访谈发现, 城市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巡诊指导的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当作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额外负担, 缺乏自觉支援的责任和长期支援的考虑, 是因为单位有对口支援的任务, 不得不去, 所以有的只是把“下乡”当成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根本不会用心地指导工作, 更谈不上对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了。而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感觉不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上的压力, 觉得反正有大病也不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来, 所以并不认真对待去城市医院进修的学习机会, 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

3.4 城市医院支援形式单一, 没有针对性影响支援效果

有一些农村的医院有自己的优势科室和劣势科室, 而村级卫生所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预防和诊治小病。城市医院在对农村卫生工作支援时大多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搞一刀切、形式化。例如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卫生院的针灸科是比较有优势的一个科室, 妇产科则器械陈旧, 无法精准地检查病人病情。但上级医院进行支援时并不考虑这些, 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想象, 更多是走走形式。还有, 少数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缺乏沟通, 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受援医院的实际派驻支援医师。例如:有的医院只考虑派遣需要职称晋升的医师, 对不符合受援医院的医师, 也没有及时调整;有些支援医院对业务量大、人力紧张的科室, 如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等, 尽量少派或干脆不派, 以其他科室人员替代了事。同时, 受援医院主动意识不强, 没有很好借助卫生支农这个平台, 就加强医院、临床检验、培训进修、规章建制等方面规范自己。笔者对日照市、潍坊市的调查发现, 甚至很多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都不知道什么是对口支援, 即使有的知道, 也是认为支援就是逢年过节时的走访慰问。

4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对策

4.1 进行人力支援, 变“输血”为“造血”

医护人员是医院的支柱与灵魂, 只有拥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医护人员才能够真正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因此城市医院应该采取“常下乡”指导、“请上来”培养, 使农村医院医护人员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创造机会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他们真正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 把派人坐诊巡诊的“输血”式帮扶方式转变成“造血”式的方式, 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打造一支真正“留得住、带不走”的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5]。

各级政府应该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工作, 建立集中培训制度, 每年都将乡医培训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 制定专门的乡医培训工作计划, 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各农村卫生院安排专人负责乡医的培训工作, 培训情况纳入对各相关单位的年终考核。选出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乡村医生担任负责人, 培训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远程教育, 鼓励乡村医生自学医学基础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以适应群众的就医需求。

4.2 建立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互动机制

城市医院支援方和农村受援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践证明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医院是一个互动力才有意义[6]。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落后状况是多年来多种因素造成的, 因此,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此, 城市医院要把支援农村医院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农村医院要珍惜城市医院支援的机遇, 作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支援医院的教育引导, 增强主动支援的意识;农村医院要组织干部职工利用外部支援的有利条件, 加快内涵建设, 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城市医院和农村受援医院要签订支援协议书,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城市医院未按协议要求给予农村医院应有支持, 就要追究医院和医院领导者的责任, 如果农村医院在有力支援的情况下, 由于主观原因未达到应有的要求, 就要进行限期整顿, 并在一定时间内不再给予支援。

4.3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 实现因地制宜的支援

在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中适度引入市场机制, 有利于支援工作的持久深入和富有活力。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 并不排斥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利益机制、市场需要和产业化发展上。可以鼓励城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发挥与农村医院联系紧密、管理方便的优势, 到受援乡镇卫生院举办分院;其他城市医院也可以与受援医院组成跨地区医院联合体, 以资本、技术为纽带, 形成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长期支援合作关系。可以利用城市医院人才、技术、资金到受援农村医院所在农村开发丰富的中药资源, 兴办药材加工产业, 利用部分经营收益支援农村医院, 这样既支援了农村医院建设, 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真正起到了支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正栋.公立医院在缓解“看病难”问题上的社会责任[J].中国医院, 2006 (11) .

[2]徐秋云.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制度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5) .

[3]张国红.北京市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9) .

[4]徐刚, 袁兆康.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7) .

篇4: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摘要】全科医生,可被称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处在疾病防治的第一线,既是临床医生,又是城市社区与农村群众的“家庭医生”。通过在三级公立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从而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这样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生;三级医院;农村基本医疗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地深入,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已成为医疗改革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全科医生是对重大疾病要有准确判断,及时向上级医院转院,小病则在社区解决。作为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和预防治疗的第一线的核心人员,既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又作为社区和农村群众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1.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背景

1.1 卫生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党的十八大曾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必须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服务需求有了更大提升,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地社区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不能满足社区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以温州市为例,主要表现如下:①供求不平衡,投入有限、总量不足,目前,全市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分别仅为2.62张、2.08人,在全省十一个地级市中位居倒数第二名;②发展不平衡,县乡基础薄弱;③布局不平衡,市区过度集中,急需调整各大医院的空间布局;④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平衡,短缺和过剩并存。这些都是造成目前我市城乡居民“看病难”重要原因。

1.2 全科医生培训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曾做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建立和健全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制度,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的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卫生机构都具备合格的全科医生。

2.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与加强基层基本医疗必要性分析

根据中国的卫生统计年鉴,我国大约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的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到60%的平均水平。在我国农村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更为短缺,甚至有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24%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其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我国乡村医生大多学历不高,56.7%的乡村医生不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还有乡镇卫生院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技人员不到23%。社区服务中心的卫技人员高级职称数量不足4%。这就造成基层医生难以取得城乡居民的信任[1]。

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体现:(1)强化临床技能教学,提升全科医生临床实践能力需要;(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发展需要;(3)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需要;(4)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3.三级甲等城市公立大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实践探索

温州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是浙江省南部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中心,对浙江省的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医學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医院属三级甲类医院,新院建成后医院核定床位3600张,预计开放床位可达4797张。医院科室齐全,设有53个临床诊疗中心和科室,8个医技科室,1个医科所,1个外科实验中心和1个内科实验中心。

3.1 托管医院全科医学概况

在该医院建设面向浙江省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承担浙江省特别是医院所在地温州市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的任务。

医院现有6名负责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的骨干师资,同时还拥有399名经过全科培训的全科医学指导老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数为254人。在2000年成为浙江省的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2005年正式成立全科医学科(除门诊外还拥有24张病床),2007年成为卫生部的全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全国仅34家)。根据浙毕教办【2012】2号文件,现已与温州市鹿城区莲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卫生院、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瓯海区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嘉县瓯北镇黄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实践基地,与温州市疾控中心建立专业公共卫生实践基地。同时承担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医学生的全科教学培养任务。

3.2 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该院是浙江省南部医疗、教学与科研中心,对浙江省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发挥着无可替代重要作用。

3.2.1 医院全科医生教学已取得多项成果。医院在2000年成为浙江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2005年正式成立全科医学科(除门诊外还拥有24张病床),2007年成为卫生部的全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全国仅34家)。2010年开始承担国家免费培养本科层次医学生的全科教学培养工作。2011年开始承担浙江省卫生厅的“浙江省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训”任务[2]。

3.2.2 承担国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任务和免费定向医学生实践培养任务。医院所属医科大学2012年招收国家免费定向全科医学本科生373人,这一批定向全科培养的本科生中仅温州地区的就有112人。加上同时还承担国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任务,到2012年,医院全科基地已经培训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数约3800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数约1500人。

3.2.3 临床技能模拟中心是医院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医院非常重视临床技能教学平台建设,已在新院区预留一层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临床技能模拟中心建设,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将临床技能模拟中心建设成为浙江省教学理念最先进、教学功能最齐全、教学培训面最广的全科医学临床培养模拟教育平台。

3.2.4 临床教学带教容量巨大。

医院在新院建成以后编制床位数达到36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数在加上老院以后更是达到了4797张,已经远远超出卫技委对基地的总床位数≥1200张的要求,按照“日管理病床≥5张”的要求,理论上能最大容纳近960人,当然这其中要为其他普通专科医生培养及研究生培养保留部分床位。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门急诊量405万人次,其中急诊超15万人次。完全满足基地年急诊量≥8万人次及每名全科医生培训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的要求。

3.2.5 临床教学带教内容齐全、团队质量高。

医院拥有内、外、儿、妇、全科、急诊、中医、皮肤、眼、耳鼻咽喉、传染、精神、康复和临床心理咨询科等国家卫技委针对全科医生培训所需的所有科室。拥有6名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的骨干师资。同时还拥有399名经过全科理念培训的全科医学指导老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数为254人。

3.2.6 协作社区实践基地多。

医院拥有浙江省卫生厅评审认定的5家基层实践基地(南白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莲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地区分布散既有闹市区的、也有郊区城乡结合部的还有乡村县城的,種类齐全,从一级到二甲等级都有,基层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均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精于业务还能带教。同时还拥有1家专业公共卫生实践基地,即温州市疾控中心。

3.3 建筑规模与内容实践

3.3.1 招生规模

按照所属医科大学每年招收全科本科生300余人,其中100余人为温州地区,同时结合我院向社会招收的全科培训生,以及基层医院进入全科规培人员等等,初步估计全科培养的规模最大为每年招生200人,每生培训期为三年,故正常运行情况下总共需要600人的容纳规模。

3.3.2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考虑将新院区的医技楼进行改造,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同时为住院医师、护理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等人员提供培训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训练室:

①模拟诊室。按医院诊室场景设置诊台、诊察床、阅片灯、电脑、临床查体工具等,同时配备多媒体监控系统。

②院前急救训练室。配置ACLS高级心肺复苏组合、复苏安妮、气管插管模型、呼吸机、除颤仪等。

③急重症监护室。配置高级心肺复苏组合、全身型智能型综合模拟人、触摸屏心电监护显示仪(彩显)、动力系统、气体调节装置及管道、呼吸机、除颤仪等。

④模拟手术室。按照医院手术室布局与配置,内设男女更衣室、洗手室、器械准备室、手术室及监控评估室等,配置有腔镜模拟系统、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⑤模拟标准护理病房。病房内配置高级护理模型、各种护理操作模型以及诊察床等。

⑥模拟产房。包括模拟分娩室、消毒更衣室,配置有高级产科模拟人、胎心监护仪、产科常用模型等。

⑦模拟儿童病房。模拟临床儿科病房,配置有高级儿童模拟人、小儿窒息抢救模型、小儿骨穿模型、小儿腰穿模型等。用于培训全科医师的儿科常用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

⑧综合技能训练室。设置2-3个综合技能训练室,分别配置腰椎穿刺、骨穿、腹穿、胸穿、动、静脉穿刺、环甲膜穿刺、阴道后穹隆穿刺、妇检、诊刮、耳鼻咽喉科检查等操作模型。

⑨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配置外科多功能训练模型、乳房检查模型、缝合腿、缝合手臂、无张力打结器、创伤模型、拔甲模型、开腹关腹训练模型等。

⑩临床信息/PACS实验室。配置32台计算机,设立局域网,收集与开发各种临床教学病例及各种教学视频,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训练、临床辅助检查诊断,全面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

3.3.3 教学用房

在病房、门诊、医技楼的各个科室均设置示教室,示教室规模视各个科室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其中病房设置78个示教室,使用面积为3308m2;门诊设置26个示教室,使用面积为1693m2;医技楼设置14个示教室,使用面积为815m2;所有示教室使用面积合计为5816m2,按照0.6的建筑平面利用系数,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总计9693m2。

示教室配备有电脑、多媒体、教学电视片、模型、标本、挂图、黑板、换药盘、消毒盘、各种穿刺包、检查床、桌、椅等教学用具。

3.3.4 学员宿舍

学员宿舍以现有新院的医护值班楼为基础进行改造,建筑面积约为5124m2,按照住宿面积14.4m2/人,可356名全科培训学员入住,按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的建设规模,仍缺少244名全科培训学员的住宿面积,约为3516m2,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在运行第一年仅有当年招收的200名学员入住。

4.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与意义

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产生长期、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训基地投入使用后,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极为有利,保障区域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有:

4.1通过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从而改善培训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的条件,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和服务水平的整体素质,促进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发展。

4.2提高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步伐,提高地区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和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意义的问题[3]。

综上所述,通过由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来建设全科医生的培训基地,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市社区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同时更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红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1:38.

[2]侯宁健.三级公立医院改革与加强农村基本医疗 [J].医学与社会,2011(5):63-64.

[3]戴卫东.病有所医不再遥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35.

作者简介

侯宁健(1978—)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卫生管理。

基金项目

1、温州市科技局项目“温州市公立医院改革与支援农村基本医疗对策研究”,项目编号:R20140066;

篇5: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总结

积极响应卫生部医疗人员支农下乡号召,经本人提出申请、我院批准来到海星县医院下乡支农。海星县医院,地属沧州,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医疗条件相对稍差,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来到海星县医院,深刻地感受到医院领导对支农下乡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生活上给予了精心的安排,工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因专业原因,我被安排在内科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和本院医护人员团结协作,以省级医院医生的工作作风,以下乡支农的高度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每日交接班、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方案制定、细致的病情观察、治疗方案的及时修正,积极热情地回答本院同事提出的临床问题,做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提高。下乡期间诊治了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急性冠脉综合症、风心病、先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呼吸衰竭、糖尿病、气胸等疾病,还诊治了一名狂犬病患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全面细致的病情了解、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最佳的治疗方案,使很多经治患者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受到了同行的尊敬和认可,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另外,也深刻认识到农村发病率高、患者多、病种广的特点。

工作期间,主持了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症、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女性冠心病、术前心脏危险程度评估(Goldman评分)、心脏功能评价方法、冠脉病变程度评分、慢性肺高血压最新分类、诊治及误区、肺栓塞诊治、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凝血机制与抗凝机制新观点等学术讲座,达到了更新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目的,受得了院领导、科主任、及本院同事的高度评价。

时间飞快,已圆满完成了下乡支农任务。这次下乡支农,一方面,加强了两院交流,加深了个人友谊,传播了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我深刻认识了农村医疗现状,深刻理解了下乡支农这一政策的正确性及其重要意义。

篇6:农村卫生所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汇报

正县级领导干部刘翠香

(2010年11月3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村卫生所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前沿阵地,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巩固加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网底”建设而承诺落实的十件“实事”之一。2008年省、市党委、政府提出了从2008年至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所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工作,确定了2008年建设100所,2009年建设180所,2010年建设89所三年时间实现标准化卫生所全覆盖的任务目标。三年来,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工作,每年召开常务会议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召开专题会议重点部署建设工作,与各乡(镇)签订建设目标责任书,下发建设工作规范性文件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及政策支持。县政府还制订了周报、月报及定期督查制度,定期以政务信息或简报形式通报全县建设进度,保障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为了有效缓解村卫生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县两办又于2009、2010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伊川县农村卫生所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的通知》(伊办[2009]

14、伊办[2010]7号文件),1要求县直单位对各建设单位进行对口帮扶。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自2008年开始,历经3年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69个,建筑面积48970m总投资3827万元,顺利实现了369个行政村“一村一室”全覆盖的目标。现将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圆满完成369所建设目标

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标准高、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参差不齐、建设过程问题千头万绪是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工作的总结。三年来,在各级各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攻难克艰、团结协作,按照澄清底子、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的思路,采取严格标准、层层分包、坚决抓落实的措施保证了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主要工作措施如下: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新农办、计委、土地、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及时召开部门协调会,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把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促使各项工作任务得尽快落实。二是严格标准,整体推进。我县严格按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工作:村卫生室业务建设用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 2 2,米,实现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免疫规划室等独立设置。配备了与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设备,强化卫生室的急诊急救、疫情报告、业务转诊职能。三是突出集体办医,立足长远发展。村卫生室建设以村委为主体,用地统一由集体提供,建设由村委负责。大部分村卫生室建在村委大院或学校内,部分由村委统一规划土地建设,保证了村卫生室长期集体公益的性质。四是建设资金筹措采取了政府配套、部门援建的措施。为解决村委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县政府在为每村卫生室配套5000元资金的同时,在县直单位、企业广泛开展村卫生室对口援建工作,每村得到援建资金不少于5000元。对村室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五是抓细节,严格把关。县村卫生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工作前移,严格卫生室建设的各环节,实行三把关制度,即对村室建设规划把关,建设中布局指导,建设后逐个验收,建设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3年来对369个行政村现场指导每村达到了3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及时建立和完善村室建设档案。对村卫生室建设村委提交的建设申请,土地使用手续,建设资金评估,建成后的照片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保证了每个村室的建设档案齐全。在保证建设质量同时,杜绝建设资金的变相外流。

二、369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所全覆盖,基本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三年建设,我县369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室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使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得到稳步推进,我县的农村医药市场有效得到净化,区域卫生机构设置得到合理规划,杜绝了以家设室的现象,农村办医乱情况得到了根本遏制。达到了一村一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减免工作,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化管理,有效保证了每村都有开展群众体检的场地,切实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的落实。

三、存在问题。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缺口较

大,对口援建工作落实不力。三年来我县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369所,建筑面积48970平方米,投资3827万元,其中省政府投资369万元,市政府投资134.5万元,县政府投资134.5万元,其余3189万元分别为乡村医生70%,村委25%,县直单位援建5%。2010年是我县村卫生建设的最后一年,艰难的一年,89所项目村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人口少、村委班子弱、村委经济薄弱、其中还有19个空白村,将近20个无班子村,可谓困难重重。县委、县政府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而研究制定的对口帮扶工作计划,县两办以伊办[2010]7号文件印发了《伊川县2010年农村卫生所建设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对各县直单位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对受援村每所不低于5000元的

4扶持资金。

2、按照建设标准督促受援村实施建设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3、协调解决村卫生所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县政府督查室并于八月份对下发了伊督[9]号督查通知,督促各单位落实援建工作。截止目前:援建工作进展迟缓,2010年建设任务89所,参与援建单位89个,只有县卫生局、粮食局、财政局、环保局、县医院、县二院、建设局、总工会、烟草局、人大办、纪检委、二电、一铝、发改委、规划局、电业局、审计局、统战部、邮政局、工商局等20个单位落实了援建资金;县广电局、县委招待所、中医院、医药发展中心、技术监督局、法院、农开办7个单位落实了部分援建资金;土地局、政府办、人险、农村商业银行、国税局、人行、县委办7个单位承诺年底援建到位,其余55个单位至今未落实。近段时间,由于村卫生室投资较多,村委资金压力过大,不断有村委或投资人向县政府、县卫生局等单位上门、打电话或写信催促援建资金、甚至打市长热线反映,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由于建设资金筹集不到位造成27个村卫生所建成后无法投入使用。

三是从建设初期已经明确了村两委在村卫生所后期管理中的责任,但是大部分村委没有进入角色,没有将村集体卫生所管理当作自已的责任。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县政府将督促县直单位限期落实援建资金,并将对口援建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2、卫生部门要积极做好标准化村卫生所的一体化管理工作,保持其健康持续发展,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7: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总结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年终工作总结

响应卫生部组织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号召,开展卫生支农、送医药下乡和卫生宣传活动,这是新时期农村新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党的又一项惠民工程。我有幸成为这万名医生中的一员,亲身参与这一重要活动,在*****参加了为期一年的下乡支农工作。在各级领导指导关怀下,我积极、认真工作,严格执行医德行为规范,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使自己得到了锻炼,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圆满完成了下乡支农任务。

1、在思想上坚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八荣八耻”作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关于卫生支农的重要意义,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2、积极参与受援医院卫生建设,在工作中做受援医院职工的表率。我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严于律己,诚恳待人,维护领导,团结同事,加强医德医风修养,做到一名合格优秀的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岗位中,我理论联系实际,言传身教,注重加强正规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方法的辅导,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医疗服务理念的培养。

在这一年的服务期间,协助妇产科工作,这是我在庄浪县韩店卫生院的主要工作岗位。在科室主任的直接领导关怀下,我一来即开始投入工作,组织科室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医院的各种活动。参加了新农合而未受益的农民群众健康体检,协助其他医师为妇女群众测血压、听心肺、抽血检验血常规肝功、做B超、透视、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检查妇科常见病,并帮助妇产科医师接生;我全力协助医院体检,向家长们做宣传教育工作及妇女保健工作。

短短的一年我逐渐地熟悉了我的工作环境,熟悉了和我朝夕相处的韩店卫生院各位领导和同志,熟悉了经我治疗的群众百姓,对这地方和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发生在我周围的一切让我感动。一年来的支农工作也让我颇有感触: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而且还要广泛地接触医学领域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医学的各科是相通的,也是相互促进的,作为一名高水平的医生还要学习其他各专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基层医疗工作,才能更好的胜任日常临床工作。这次下乡支农活动中,我个人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锻炼,在缺少大医院大设备辅助的情况下,提高了自己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每当回想起这段日子,就会想起农村生活的艰苦,想起基层医疗工作的艰巨,想起那些温馨的往事,感受到了农民对医疗对健康的迫切要求,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为这次活动付出后的慰藉。

这就是我作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一员的点滴体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情系群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我希望我们每一位离城下乡支农医生因为在农村这块土地上的付出而使自己的生命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延伸。三支一扶-支农工作总结

两年支农路,一片赤子心

2014年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精神,经过组织选拔,2014年4月我被分配至******,随后又被抽调到乡党政办公室工作至今。两年来,在市、县人事部门和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悉心培养下,怀揣着服务基层的决心,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对农村的满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真心与村民相处,诚心为农民服务,认真搞好宣传工作,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者角色的转变,在新农村建设中,扎根基层,挥洒青春。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乡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同事和群众的好评。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党政办的工作人员,我首先把学习作为自己转变角色的重要抓手,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学习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和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而且可以充实精神世界、修养道德情操,时刻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

一方面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创先争优相关文件精神和典型事件,并用以指导自己工作和生活实践。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的考验,接受群众监督。

另一方面在基层工作中,大到乡镇领导,小到村民组长,都是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师,因此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本领,提炼出切实有效的农村工作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经过两年的磨练,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临事处变、接人待物、事务管理、组织协调、文秘写作、微机操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二、认真履行职责,倾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党政办公室,我主要负责阳光政务平台的管理维护、文件材料的拟写制作、来电的记录传达、来文的登记传递、来人的接待服务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面对千头万绪、细小繁杂的工作,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手勤、腿快、眼明、心细、嘴紧,尽最大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来人接待工作。接待工作水平高低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整体形象,能够展示出接待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我坚持按照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规范有序的要求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文件收发工作。严格按照来文签收、登记制度,把每份来文来函认真分类,详细登记,整理整齐后交给办公室主任,再按主任的阅处意见,把文件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各办各人,并及时把领导批阅文件收回归档或传阅到其他办公室,保证收到的公文件件有着落。两年来,从未遗漏掉一份文件,从未延误过一项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档案管理国家8号令及相关档案管理要求,克服人手少,条件差的不利因素,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档案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以及“十一五”期间舒城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阳光政务工作。按照《舒城县阳光政务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阳光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使用指南》的要求认真做好阳光政务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签收上级来文,传真,通知,及时传阅和回复。

其他工作。今年是换届选举年,相比往年更忙碌些。乡经济工作会,党代会,人代会,乡党委换届等相继召开,时间紧任务重,从文件的起草到选票的制作,从代表的通知到会场的布,在主任的带领下,都圆满的完成任务。积极做好文印,录入等工作。不仅熟练掌握了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每天打印制作大量的文件与资料,同时把各种公文的规范格式熟记于心,为党委政府的文件资料把好最后一关。服从工作大局,听从领导安排,在认真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微机操作特长,加班加点参与其他部门的紧急工作,不遗余力,不计得失。两年来,参与了财政所《农民良种补贴》、《新农合人员花名册》、农技站《种植业保险信息表》、组织部《党员联系群众登记表》、六普办《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系统》、人武部《应征入伍新兵信息》、计生办《全员人口信息录入》以及民政办《城乡低保、五保人员信息录入》等大量微机信息的录入工作。

三、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

做。严格遵守机关日常管理规定,坚持吃住在乡,热情服务干部、群众,与干群关系融洽,坚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以无私的奉献谱写平凡的人生。

荐×棉纺织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发言稿

荐在二00四年*镇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串场辞 荐个人

篇8: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

1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人力资源匮乏、数量严重不足

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匮乏, 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1]。就2008年卫生人员数来看, 我国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人员约215.8万人 (其中乡级约107.5万人, 村级约108.3万人) , 约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的35.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0 837万人, 约占总人口的63.8%, 以35.0%的卫生人员服务于63.8%的人口,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在数量上依然处于明显的劣势。

其次, 虽然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较大, 但无论是卫生资源较为丰富的东部地区还是相对匮乏的西部地区, 全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覆盖率仍存在明显不足, 就乡级卫生机构而言,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22, 而村级卫生机构情况更为严峻, 仅为1.06;东部5省平均市级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06, 而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55;而西北、西南10省 (自治区、市) 中平均市级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61,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中除重庆、四川、陕西、新疆4省 (自治区、市) 超过1.0外, 其余6省区均在1.0以下, 10省平均水平为0.97, 远远低于东部5省平均水平 (见表1、2) 。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1.2 人员学历、职称较低, 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从2009年卫生统计年鉴可知, 乡级卫生机构中中专学历人员仍占主导地位, 其构成比高达58.7%, 其余依次为大专 (20.3%) , 高中 (10.3%) , 初中 (8.4%) , 本科 (2.2%) 。从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构成上来看, 乡级卫生机构中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者仅占14.8% (其中中级12.6%, 副高1.2%, 正高1.0%) , 卫生机构人员主要由助理/师及士等级职称人员组成, 构成比分别为29.9%和29.1%;在村一级, 卫生人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无疑更不理想, 素质更为薄弱, 由此可见,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学历构成以中专为主, 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占卫生服务提供人员中的绝大多数, 人员素质相对于城市地区有很大差距, 其提供服务的能力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 是一个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1.3 人员流动性大,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大量无学历人员或初级职称人员流入, 中、高级职称人才则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下降, 造成整体人力资本贬值。若没有政策扶持和积极投入支持, 农村卫生机构将由于服务能力的下降而影响其生存及发展, 最终影响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

此外, 卫生资源必须转化为卫生服务的形式才能被利用, 而利用程度取决于居民对资源的接近程度和接触密度, 通常用到达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或时间表示[3]。一方面, 农民因卫生资源短缺无法享受到便捷、廉价的基本卫生服务, 不得不消耗时间和金钱到城市求医问药;另一方面, 城市里因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过剩, 供过于求, 致使大量卫生资源闲置, 利用率低。

2 我国城市丰富的老年卫生人力资源, 可资开发利用

目前, 我国医生的退休年龄一般是:男60周岁, 女55周岁。从2009年卫生统计年鉴可知, 2005年我国执业 (助理) 医师5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百分构成比分别为5.0%、2.1%, 假定这些人员全部退休, 退休人员构成比将达到7.1%, 而2005年我国各地区执业 (助理) 医师数为160.6万多人, 因此退休人员数将达到可观的11.4万多人, 可见大医院每年都有很多高水平医生退休。作为卫生人力资源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城市退休卫生人力资源却尚未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 这些退休医生的技术职称大多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他们从医数十年, 诊治患者无数,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名老中医的黄金年龄往往可以延续到80岁, 即使是外科大夫, 优秀的专家也能工作到70多岁。这些在60周岁、55周岁就要按照国家退休规定离开工作岗位的医学专家们, 其体力和精力都允许他们继续工作,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再继续工作的意愿[4]。但医院每年也同时要接收新的医学院校毕业生, 而且各大医院诊室资源有限, 医院的诊室和门诊时间是固定且有限的, 不能将所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因此就出现了退休专家有出诊愿望而没有出诊机会的状况, 只能无奈地赋闲家中;此外, 有些退休医生被某些低劣医药、不实保健品厂商聘用, 做些违心的义诊、讲座, 让群众上当受骗;甚至有些退休医生被草台班子医院聘用, 按患者医疗费用提成, 违心地做出了抬高医疗费、致使群众看病贵的行为[5]。而另一方面, 广大农村却出现了卫生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有的农村地区居民甚至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6]。

鉴于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结构及其利用情况, 我国急需开发老年卫生人力资源, 可鼓励城市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 将有效弥补农村青年卫生人才不足和断层的缺口, 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与中青年医师相比, 老年医师在体力和精力各方面处于衰退期, 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可能受到限制, 但这些老学者、老专家在城市大医院的技术岗位上从事多年, 有他们独特的优势, 即经验的优势和文化的优势, 这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老年医师和中青年医师在基层的共同工作, 亦师亦友, 可以产生优势互补效应, 具体表现为特长互补、阅历互补、知识互补、经验互补等。优势互补是现代社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最佳选择[7]。

3 建设

3.1 由政府统筹规划城市退休卫技人员支援农村工作

政府积极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退休人员到农村支援医疗事业。政府应该成立负责支援工作的安排和协调的专门管理机构, 与退休医师原所在单位和农村卫生机构通力合作, 携手做好此项工作。充分了解各大医院退休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状况, 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另外, 必须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如退休医学专家到农村服务期间, 可以继续享受原单位的退休费和生活福利待遇。同时, 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将按照退休专家承担的工作任务给予一定的服务报酬, 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支付, 财政能力好的地区每年还可以给到一定的专项津贴。

根据退休人员年龄等实际情况, 制定灵活多变的支援方式。①以长期驻扎为主:让有返乡意向的退休卫生人员到乡 (村) 级农村卫生机构持续性地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 为农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缓解“看病难”问题;服务年限可从当地卫生服务需要的实际出发, 根据专家本人意愿, 与当地卫生机构协商决定;在服务年限满后也可选择再返回城市。受援的当地卫生机构负责协调解决这些专家的食、宿等生活问题,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专家们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②以农村巡回医疗为辅: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巡回医疗车、车载医疗设备和组织以退休卫生人员为主的巡回医疗工作队伍, 届时将以流动医院的形式定点定时到各偏远山村 (区) 开展义诊、群体性体检、健康宣教等工作, 并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 致力于改善边远地区农民群众就医难的状况, 而当地卫生局、各街道 (乡镇) 政府及卫生院可将以此项工作为切入点, 逐步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着力打造公共卫生网络。对于参加巡回医疗工作的人员, 当地合医办将在年终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

3.2 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 促进“小病进卫生院 (所) , 大病进大医院”格局的形成

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 一方面是农村地区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 导致许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8], 从而使乡镇卫生院缺少专业的卫生服务人员;另一方面,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技术精湛的医技人员, 甚至在一些效益稍好的医院, 所购置的设备多半由于没有技术熟练的人员操作而遭到闲置;尤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后, 由于医疗费用有部分报销, 农村医疗机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 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 面临更大的挑战[9]。这些原因使得许多患者不愿意选择乡镇卫生院而去县级以上的医院求医。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希望能通过从外地雇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派送本单位的员工去参加培训以提高技术来解决卫生人力资源的问题, 但受资金短缺的限制, 这项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城市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 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当地卫生机构的影响力和可信赖度, 引导患者在当地的卫生机构进行首诊, 从而促进“小病进卫生院 (所) , 大病进大医院”格局的形成, 减轻城市大医院的负担, 缓解医患矛盾。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中存在的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城市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医疗卫生工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村卫生,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傅坤峰, 胡西厚, 雷国华.统筹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2) :754-755.

[2]张晋, 吴秀娟, 李安明.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 2005, 19 (2) :102-103.

[3]李鲁.社会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5.

[4]刘媛, 高军.让退休专家走向社区医院——业内人士呼吁建立相关机制让宝贵的退休专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J].首都医药, 2007 (1) :20-21.

[5]齐令奇.退休医生社区有为[N].健康报, 2006-7-7 (6) .

[6]陈烈平, 赖爱华, 黄渊清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影响的研究——福建省罗源县、柘荣县新农合定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5) :331-332.

[7]桂莉.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意义[J].人口与经济, 2004 (增刊) :96-98.

[8]严淑芬, 赵敏姝, 陆平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现状调研分析与就业问题对策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 (4) :62-63.

上一篇:农行怎么申请贷款下一篇: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