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

2024-04-25

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共9篇)

篇1: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社团管理考核制度

学生社团是我校办学特色,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是素质教育拓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健康积极的向高层次、高水平的一流社团发展,本着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社团工作考评办法:

一、考评内容

1.社团管理体制(综合测评)

(1)社团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制度是否健全,章程是否明确。

(2)社团老师是否按时到班进行授课。2.社团活动开展(资料检查和日常检查)

(1)社团活动开展的详细计划和安排,包括年、学期、月及历次 活动的计划安排。

(2)社团历次活动总结。

(3)社团活动实际效果,计划的实现情况。

(4)社团活动有无创新成果,取得学校以上表彰奖励。3.社团档案资料(资料检查和日常检查)

(1)社团档案是否齐全

(2)社团活动计划、总结。

(3)社团成员档案资料管理。

(4)社团活动场所管理及卫生环境维护。

4.社团年度总结

(1)社团遵纪守法、执行校纪校规情况。(2)社团负责人的总体评价。(3)政教处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

二、考评实施办法

1.学生社团工作考评一般由教导处根据考评办法制定考评实施细则进行,资料检查和日常活动检查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评分。综合测评由教导处进行年度总评,日常活动检查累计记平均分,年度测评和民主测评由教导处处具体安排。

2.考评得分在60-75分学生社团为合格;得分在76-90分为良,得分在91-100分的为优。

3.一学年两次考评得分均在80分以上,终评得分90分以上的社团,授为“优秀社团”(称号保持一年时间,到期重新参评),社团学员可获得评选优秀社团学员资格,社团指导老师可获得评选优秀社团指导老师资格。

三、考评结果及奖惩

学生社团考评结果汇总之后,立即予以公布。对考评优秀的社团及其活动小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学生社团的表彰奖励有: 1.通报表彰颁发荣誉奖状证书 2.在学校广播站给予宣传

3.对获得优秀社团指导老师、“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学员”,给予表彰奖励。

4.每学期评出优秀指导教师5——10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计入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教师平时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

对于考评差的社团及日常活动中存在严重问题的社团,教导处将根据情况做出批评处理。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

2016

年3月

篇2: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

一、现状及目的

社团作为师院最大的学生组织,在院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社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可目前各部门或协会的学生干部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比较涣散等不足。为此社团联合会总会人力资源部开展B类干部考核活动,以促进各协会的协调发展和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的对象:

★社团所有B类干部(总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协会主要负责人)。

评比流程

一、评选时间

每两个月作为一次考核周期,其中具体的考核将于第二个月的25号之前结束。人力资源部将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二、评选程序 ㈠初选(资格筛选)

总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协会主要负责人

1、总会各部门及各协会的负责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自荐书(见副表),必须包括工作能力,上月工作成绩(做了什么?效果如何等方面),贡献和影响等等。参选人应将工作安排和活动策划书在月初与自荐书一起交到社办电子信箱。

2、人力资源部应实事求是地拷贝各部门或协会负责人上交的材料,并首先针对上交的材料内容根据人力资源部干事的跟踪调查结果进行核实。㈡复审

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按照评分细则对总会各部主要负责人及各协会主要负责人 进行考查与审核。

附注:(1)其他协会请求帮助,在能力范围内,人力资源部理应积极参与给予协助。

(2)协会/部门所有负责人应于20日之前交一份工作总结及活动资料(含图文资料)。

㈢终审

1.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最终确定5名B类干部进入灰名单或黑名单,以示惩罚。

2.在每月最后一次总会例会,总会各部门及各协会主要负责人将依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候选人名单(评议分数的前10名)投票选出7名,再由主席团与院团委老师协商决定最后人选获得“社团之星”荣誉称号,以兹鼓励。备注:人力资源部保留各种资料,作为期终考评的依据之一。并把相关材料交于秘书处,宣传部等做好表彰,宣传工作

三、评选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

四、奖惩机制

1、及时地在《新视角》上刊登“每月之星”的相关材料(秘书处应为“每月之星”特制版块及专题),并在校道上张榜表彰。

2、评选结果将与协会期终考核直接相关。

3、获得“社团之星”荣誉称号者,可在综合测评上加分,并于总会例会上颁发证书,赠予奖品。

评审委员会构成以及评分比例

一、协会会长、副会长对应的评审机制

评审委员会构成:A类干部两名、六名部门部长、五名会长助理、以及本协会会员20名。

分数比重:A类干部以、部长以及其他会长助理评分占40%、协会所在组的组长的评分占10%、协会会员评分占20%、参加小组会议以及协会会议得分占10%、参加总会会议的得分占10%

二、部门部长、副部长对应的评审机制

评审委员会构成:A类干部两名、其他五个部门部长、副部长各一名、会长助理五名、协会会长总数的20%、以及本部门的干事20名。

分数比重:A类干部以及会长助理评分占20%、其他五个部门部长、副部长评分占20%、协会会长评分占20%、本部门干事评分占20%、参加总会会议得分占10%、参加部门会议得分占10%

三、会长助理对应的评审机制

评审委员会构成:A

类干部两名、六个部门部长、副部长各一名、分管协会会长、协会会员(各协会5名)

分数比重:A类干部以及六个部门部长、副部长的评分占40%、协会会长占40%、协会会员评分占10%、参加总会例会得分占10%

评分细则

一、分值构成 社团联合会总会“每月之星”评分(总分100分)=组织纪律(10分)+工作表现(65分)+对外交流合作(25分)

二、考核内容

(一)组织纪律(10分)

组织纪律包括:协会/部门人员的活动/培训出勤情况(5分)+ 协会/部门 人员的值班情况(5分)协会/部门人员的活动/培训出勤情况(5分)

按活动/培训的实际出勤情况与活动/培训的总次数的比例*总分5分得出相应的分数,累积计算平均得分。协会/部门人员的值班情况(5分)

根据协会/部门人员的实际值班次数与应去的总次数的比例*总分5分得出相应的分数,并累积计算平均得分。

(二)、工作表现(55分)

工作表现包括:协会/部门内部例会人员参与情况(10分)+例会效果/氛围(5分)+活动/培训的筹备工作(15分)+活动/培训的现场组织(10分)+活动/培训效果(15分)+协会/部门内部的和谐(5分)+与协会/部门内部人员的交流(5分)协会/部门内部例会人员参与情况(10分)

根据协会/部门的会员、理事或干事的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的比例*总分10分得出相应的分数,并累积计算平均得分。

2、例会效果/氛围(5分)

(1)例会整体氛围良好,大家踊跃发言,得4-5分;

(2)例会整体氛围一般,负责人未能很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得2-3分;(3)召开例会即可得基本分1分。

3、活动/培训的筹备工作(15分)

因活动/培训的筹备由策划,宣传力度,资金筹集,场地申请等组成。故考核时将依据部门或协会的相应策划以及总结进行相应的给分。

附注:协会内部活动每次+3分;院级活动每次+5分,最高分为14分。

4、活动/培训的现场组织(10分)

(1)活动/培训现场秩序良好,相应人员都能各施其职,得8-10分;(2)活动/培训现场秩序不理想,相应人员职能不清,得4-7分。

5、活动/培训效果(15分)

(1)参与人数广泛,现场反应热烈,有较好的影响和发展潜力,得11-15分;(2)参与人数较多,现场气氛良好,有其他协会或组织人员参与,得7-10分;(3)参与人数较少,现场反应一般,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一般,得3-6分。★附注:协会内部活动每次+3分基本分;院级活动每次+5分基本分;其他的根据活动情况酌情加分.6、协会/部门内部的和谐(5分)

(1)凝聚力强,成员和谐相处,团结一致,得4-5分;(2)凝聚力一般,成员相处融洽,得1-3分;(3)内部组织涣散,成员缺少交流,不得分。

7、与协会/部门内部人员的交流(5分)

(1)能较好的与成员沟通交流,对各成员都有相应了解,得3-5分;(2)对成员缺少沟通,对各成员缺少必要了解,得1-2分。

三、对外交流合作(25分)

对外交流合作包括:与总会的交流与合作(15分)+与其它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10分)。

1、与总会的联系和交流(15分)该项考核包括:

(1)总会活动参与情况(1-5分);

(2)每次活动是否与相关的人力资源部干事联系(1-4分);

(3)每次活动向总会提交相关的策划及总结的情况(是否按时上交)(1-6分)。

★总会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分数 与其他协会或组织的交流合作(10分)

(1)进行校际之间的联谊,有较大影响力,得8-10分;(2)积极地与其他协会或组织交流合作,得5-7分;(3)缺乏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得1-2分.★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和配合每学期

B类干部考核活动。

院学生社团联合会人力资源部

篇3: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

2015 年10 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我国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包括职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基本各占就学人数50% 左右。这次会议还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和目标导向, 普高教育当然也应该把育人理念放在首位, 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在实处, 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原来的评价机制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 建立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建设需要的新机制新模式。

二、目前多数普高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和模式

基于笔者在普高一线工作多年的观察和了解, 除了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极个别学校外, 全国多数普高学校基于应试教育格局下的班级管理评价模式大同小异, 大致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关于班级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 包括期中期末、学业测评和高考的评价, 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成绩的主要指标。这里面还有细化和量化的细节, 包括优秀指标、优良指标的完成和变化情况。完成和超额完成这些指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是班级常规管理, 这个各校可能有所不同, 但都要可以才做量化才行, 因此, 班级卫生情况、自习纪律、寄宿生作息纪律、班级违纪学生情况统计、好人好事统计、班级安全问题统计、上级要求任务完成情况等可以操作的内容就成为班主任考核的第二块内容, 也是和班主任津贴直接挂钩的考核要素。

三、现行评价机制模式的利弊分析

这一模式的积极方面有四, 一是便于操作, 无论是文化成绩考评, 还是班级常规管理的考核, 都可以细化量化数据化, 一目了然,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于考核部门而言非常便利, 对于班主任而言也有迹可循, 有据可查。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学业水平的考评直接引导班主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 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常规的管理实质也是在围绕应试教育下的常规, 无论是班级学习纪律还是宿舍就寝纪律都是在高压的学习状态下的纪律保证, 为学生全身心投入文化课学习排除一切障碍。三是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 全天候全景式的管理, 严格的作息制度, 使得班主任24 小时掌握学生状态,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 消除安全隐患, 圆满完成学校和上级的任务。四是家长放心, 孩子选择普高就必然要面对高考, 考虑升入好的大学, 同时也不希望孩子在校期间出现安全事故, 学校班级管理方面的要求恰好可以满足家长的愿望, 实现家长让孩子在校园平安完成学业, 顺利进入大学的目标。

有利必然有弊, 这一班级管理评价模式带来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心, 由于整个管理评价模式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诸多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普高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和心理的成长期, 两者的不一致带来的心理冲突非常明显, 多数学生会在这种冲突中无所适从, 盲目听从老师和家长要求压抑自我或者不顾一切的抵触老师和家长, 来寻求自我认同。在常规的班级管理评价模式下, 班主任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心思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问题出现要么简单压制要么视而不见, 问题严重的时候交给学校和家长。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但班级管理的评价模式无疑会助长这中管理思路。二是学生文化学业以外的兴趣和爱好难以培养, 这可能和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有关, 但我过目前经济发展迅速, 教育投资巨大, 相当一部分学校有条件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实施。但我们了解到的更多的是, 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学校, 尽管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但大都是用来应付检查和完成创建需要的, 真正用于培养学生的很少。在班级管理和评价模式中鲜见对学生特长培养的要素, 班主任在管理中自然可以忽略这些方面的内容。三是不利于班主任积极性的调动和个性化管理的发展, 最终机械的管理评价模式必然导致机械的管理模式, 只要抓好成绩, 盯紧常规, 班主任的工作就算完成, 其他方面的问题往往被忽略, 一些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或注重后进生管理的班主任大量的工作得不到肯定, 在评价模式中无法体现, 更不要说有创造性有个性的班级管理了, 更难得到合理的生存空间, 对班主任老师的成长是不小的障碍。

四、科学合理班级管理评价模式的思考

普高班级管理的评价模式要科学合理, 笔者以为应该遵循一个核心两个原则, 一个核心就是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两个原则是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原则、操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把班级管理从片面的一枝独秀侧重文化课教育向百花齐放转变, 在促进文化课进步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特长, 尤其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人际、情感作为班级管理评价重要指标。在操作上, 关于人的教育很多方面不是显性无法具体细化实际考量的, 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制定考核方案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既有显性可操作的指标, 也要考虑班主任大量隐性工作, 学生内在的成长, 采用灵活的方式做出客观评价。

五、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学校德育部门提供指导意见, 班主任联席会议审议评价草案, 班主任灵活采用, 学校、班主任、家长多发评价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模式。一些潜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一些机械的做法变得灵活有效, 来自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明显改观, 同时学生的文化成绩并未出现下降反而逐步上升, 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譬如球类、演讲、舞蹈、科技等也得到培养。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逐步增强, 整个学校生机勃勃, 总体上向着更好方向发展。

篇4: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

摘 要:双因素理论能够有效的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引用双因素理论,不仅使得社团组织得到有效运转,而且对优化学生活动及学生能力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班级 社团 能力发展

高等院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摇篮。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一些社团组织来承担,对社团组织的有效管理,对育人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社团组织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团体的效率,有效的培养成员的各项能力,同时为组织创造较强的实力。而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班级凝聚力低下,矛盾突出;社团内部分工合作不协调,人员管理障碍等问题,从而造成青年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缺失,学习工作时间冲突导致学业荒废,各项能力不能协调发展。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在班级社团管理中的经验,结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探讨高校社团组织管理中的若干经验。

一、高校班级社团管理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班级作为囊括每个学生的大学基本组成单位,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一方面,班级实力激励成员个人发展。通常,一个人所在的国家富强,这个人也会被认为富有,并且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他会用“富有”的目标鞭策自己,产生激励效应,从而促进这个人的进步。这个道理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适用。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效果是决定班级成员能力发挥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优秀的管理制度下,班级成员积极性调动程度高,个人的能力发挥空间和潜力增大;同时,班级成员实现较好的沟通合作,并正向促进班级凝聚力发展,增强班级实力。

高校社团是人才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是衔接大学与社会的桥梁。社团往往具有一定的发展方向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除学业发展外的兴趣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的培养与发展。在一个组织构架合理,人员安排得当的社团内,学生可以通过活动策划组织、沟通协商等形式较好地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在活动中反思提升自己,同时拓宽交际面,丰富课余生活,为步入社会提供良好铺垫。

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是作为分析管理学机制的常用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工作动机的主要因素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激励因素包括个人能力发展机会、额外酬劳、荣誉、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获得的认可与赏识等能引起满意的状态。从行为动机原理上分析,满意是引起工作的最直接动机。因此,激励因素是加强工作动机的重要手段;同时,赫茨伯格提出保健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安全条件、工资等缺失会引起不满的条件,但得到保健因素不能达到满足状态,而是没有满足状态,相对于缺少激励因素造成的没有不满足状态而言,这是一种中间过渡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持保健因素对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班级社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在各类管理行业如银行、公司等,双因素理论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良好效益。高校班级社团作为一个小型基础管理组织,在总结双因素理论在大型组织中的应用现状的经验基础上,对班级社团采取保健因素为基础,铺以激励因素的原则,从而提高班级社团管理效率,实现青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保健因素

1.打造共同理念,团结凝聚实力

团结是反应一个组织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一个团结的集体里,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归属感,也有助于其发挥自身奉献意识、培养责任感。从维持工作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上讲,团结也是一项保健因素。

团结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物质条件的催化下能被高度激发。在班级建设中,可以通过制定班歌、班训、班服、班徽等,为班级成员创造统一的形态和意识标准,在该环境下,成员间会会产生一种共同感与归属感,渐渐走出自己独立狭隘的思想空间,与班级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实现班级更好发展。而班级凝聚力也将产生一种正反馈作用,促使班级同学在建设更好班级的目标上挖掘自身潜力。以此类推,在社团中,各部门间也可以通过成员互动、经验传授等行动加强自身凝聚力建设,打造独特的个性部门,加强部门的能力特色发展。

2.职能换位体验,挖掘个性潜力

大学初,学生的能力差距并不大。由于一些学生不积极加入班委、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后期发现不适合过集体组织生活而想弥补时,但已错过了能力发展的最佳机会,造成遗憾;另一方面,由于未担任相应职务,对该部门的理解不足,对于合作沟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职能转换对于大学生潜力发展而言是一项积极的保健因素。

在班级中,可以采取班干部轮任制,在结合成员自身兴趣与能力的基础上,给予其班委的职责,一方面可以发展其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促进其对该职位职能的了解,减少对班级不足的抱怨,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自身感悟经验为班级提出更好地发展策略;在社团中,可采用各部门干部干事轮流学习的措施,成员通过在熟悉不同部门的业务时,更真实地了解自身发展的兴趣方向,为发觉自身潜力提供良好渠道。

(二)激励因素

1.实施认可授权,给予信任支持

信任是沟通合作、共同相处的桥梁。广义上讲,在组织间信任作为团队存在基本条件,可作为一项团队共处的保健因素;而在人才发展角度讲,信任是对有能力者的一种内心激励,能实现其内心满足产生工作动力,因此,信任也是一项重要的激励因素。授权的本质在于尽可能释放员工的知识、经验和动力, 增加员工自我效能感, 消除员工“无权” 的感觉【3】。

信任措施在学生发展性学业辅导中应用很广泛。班级内部往往会存在成员拖后腿现象,对于此类成员不能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顾的措施,从根本上讲,差生对自己心理否定过多,若采取信任激励措施,给予心理肯定,回复其自信心与进取心,便能挽回一个人才。除此之外,在工作方面,信任授权也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因素。当工作成果被管理者予以肯定,成员就会产生在该工作领域的自信心;当管理者后期将某一重大工作授予该成员时,该成员会产生积极的心理肯定,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实现工作的成功与自身能力的飞跃。

2.落实奖励措施,激发竞争动力

奖励作为最直接的激励因素,具有效果明显、快速的特点,能全方位地调动成员积极性,通过竞争实现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一般而言,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前者常见为礼物、奖金等,后者变现为荣誉证书、荣誉称号等。不同活动、不同组织人员,应选择不同奖励措施。娱乐性质的活动如班级联谊、社团部门间交流活动;社团或班级举办的如才艺大比拼、十佳歌手等,成员本身条件具有优势的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同时,活动本身帮助扩大其才能及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能满足其心理需求;较大型活动如社团联合的大型表彰会、班级月考等在成员间基础条件相似需要进行后期努力的活动上,可进行精神奖励,授予证书或称号,有需要的也可以加上物质奖励使效果更加明显。

奖励措施具体落实除上述措施外,还可进行日常行为奖励,如对坚持为班级服务的同学颁发最佳奉献奖,对学习成绩突出的成员颁发优秀学员奖,对社团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颁发先进工作个人等奖项,表达对获奖人员的心理激励,同时树立典型促进其他成员积极上进。

结束语

双因素理论的运用对于高校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在社团管理中,需要很好的掌握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两者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发挥其效果,使得社团组织能够很好的运转,同时能够很好的激励引导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赫茨伯格(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正锋,刘志波.双因素理论与公平理论在我国现代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6(4):61.

篇5:社团干部考核制度

为保证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各学生社团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管理,规范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的行为,特制定本制度,内容如下:

第一条 基本规定

(一)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考勤制度包括部长例会考勤、全体干部大会考勤,其它活动考勤制度等。

(二)本制度所考勤的对象为全体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

(三)本制度所规定的活动包括学生社团联合会重大活动和一般性活动,如组织晚会、参加讲座及其它活动。

(四)部长会议、学生社团联合会全体干部会议及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考勤均由办公室负责,各部门的单独会议、干事例会以及活动的考勤则由各部门的部长负责。

(五)各部门负责人须提前将本部可参加活动者名单交给办公室,凡不交者,该部门所有在任干部均按缺勤处理。

(六)活动考勤采用签到形式,参加者应在活动开始前20分钟自动到办公室处考勤,凡活动开始后30分钟内到者按迟到处理,活动开始30分钟后到者按缺席处理(注:凡没有签到者一律按缺席处理);活动结束后再次考勤,如出席者没有签到按早退处理;请假者需于活动开始前5分钟将请假条交到办公室处,否则按无故缺席处理。

(七)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须对活动足够重视,原则上不允许请假,有课或病假除外,事假累计三次等同于一次未到。

(八)请假须屡行正当程序,若无特殊原因,须提前给常务副主席或者办公室主

任请假。

(九)同一部门不允许部长、副部长同时请假,干事请假不能超过部门人数一半。

(十)每次活动办公室干部须认真做好考勤,活动结束办公室做好存档,每个月对考勤情况进行汇总。

第二条处罚办法

(一)迟到或早退;

一次口头批评

二次警告并作检讨

三次严重警告并上交检讨书

四次留职查看并上交检讨书

五次解除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一切职务

(二)无故缺席:

一次口头批评

二次严重警告并上交检讨书

三次留职查看并上交检讨书

四次解除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一切职务

(三)请假超过一学年组织活动总数一半者或无故缺席三分之一者取消其评优资格。

第三条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海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所有。

第四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篇6:社团干部管理、选拔、考核制度

人发学字【2009】27号

社团联合会干部的选拔、考核、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弘扬社团精神,培养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社团干部,保证学生社团联合会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经运动人体科学系社团联合会常委会研究通过,决定系社团联合会所有岗位均采取公开选拔、考核、管理,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选拔范围

凡我系学生,无不良处分历史。(二)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2.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的学生。3.选拔品德优秀,热心社会工作的干部。

4.能够热心开展社会工作,并且喜欢这项工作性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5.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同学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6.选拔成绩优异,专业扎实的学生干部。

7.选拔虚心好学,可塑性强的学生干部。能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报名方法

1.报名地点:社团联合会504办公室。

2.报名人员到报名处领取报名登记表,并于规定时间将报名表交回报名处。

3.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四)面试办法

1.参加面试的人要对所申报的岗位进行演说,介绍申报理由和工作打算,演讲时间不超过3分钟,并回答评委所提出的问题。

2.由社团常委会成员组成评委会,负责对竞聘系社团联合会正、副主席、协会会长进行面试。3.由正、副主席、会长组成评委会负责对竞聘系社团联合会的同学进行面试。

4.面试采取打分制,满分为100分。评委的平均分为面试人员的最终得分。(五)录用办法

根据面试的分数,确定考察对象,由社团联合会常委会对候选人进行考察后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进行公示,根据公示结果,决定录用名单。

二、社团干部的考核

为了更好地使社团工作的开展,增强社团联合会的服务意识,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团联合会工作效率,结合我系特点,制定此考核办法。考核以百分制为准。

一、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系社团联合会全体学生干部。

二、考核细则

1、考勤:占50%。

(1)各协会根据每次会议考勤和活动考勤等出勤情况进行审核。(2)无故缺席者每次扣除3分。(3)迟到、早退者每次扣除2分。

(4)请假:大型活动、会议请假写书面请假条由主席批准备案,其他出勤请假由本协会会长批准。

2、工作评价:占50%。(年终由全体社团联合会书面进行评价,并由领导审核)(1)工作态度: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努力作出出色的社会实践活动.(20分)(2)工作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策划能力;个人组织能力较好,策划做到准确、高效。(10分)

(3)工作业绩:根据本人在日常组织实践活动的影响程度加以评定。(10分)(4)团结协助能力:根据本人在每次组织活动中是否积极配合其他协会的完成工作的情况加以评定。(10分)

3、处罚制度:

本细则共分三级:警告处分、察看处分、辞退。

(1)警告处分:在学期内,各类会议无故迟到、早退达两次或无故旷席一次或工作不得力者予以警告处分。(2)查看处分:在警告处分下之后,仍无故继续迟到、早退共达三次或无故旷席两次,予以察看处分。给予察看处分的社团联合会成员,可视情况轻重对其继续考察半个月。考察期满以后,工作仍未得到改观的,予以免职。察看处分的学干将会取消本学年在社团联合会的评优资格。(3)辞退: 1.辞退程序:

(1)由社团联合会考核员提出不合格者名单。(2)以书面辞退形式交由主席签字,签字即生效。2.辞退内容:(1)开展工作搞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或不服从上级安排者,予以免职;(2)不安心本职工作或长期不工作者,予以免职;

(3)考试有作弊者,受到学院、系部处分者予以立即免职;(4)社团联合会学干各类缺勤之和达五次者予以免职;

(5)社团联合会学干如连续两学期考试中有不及格科目,予以免职。如因特殊情况需继续留任的,必须上报书面材料且通过审核批准;

(6)在工作中有重大错误者及违纪情况特别严重者,给予免职;

(7)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含60分)者,给予免职;

三、附则:

1社团联合会考核办法由社团联合会全体成员平时会议监督及活动监督,结合其在各项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分;

2、每学期将社团联合会成员所得分数较高者评优有优先权;

3、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三、社团干部的管理

1、每位社团联合会干部应时刻牢记学生会的宗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代表着全体同学、服务于全体同学;

2、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社团干部作为高校团组织中的重要领导者必须重视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教育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带领广大学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4.重视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社团干部是社团组织的领导,是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组织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当代学生干部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干部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等各种人际关系,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走向社会、步人人生的必要准备。学生干部的工作成功开展有赖于良好人际环境,因此,要培养学生干部的社交能力,使其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努力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熟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遵循诚实、友善、宽容、自爱的原则,培养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自我控制的交际能力,掌握社交礼仪、社交语言,优化自我形象。

篇7:心理健康协会社团考核制度

一、社团日常规范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协会以“普及心理知识,传递心灵关爱,促进心理健康”的口号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促使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向全校学生,真诚的为大家服务。

(一)主要任务:

1、开展心理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3、关注学生问题,预防心理疾病。

(二)活动内容

1、在校园举行各种展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组织学生联谊,增进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

3、请专业老师进行心理知识讲座。

4、编辑《心苑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二、管理制度

心协在社团管理上一贯坚持自由,有序原则。社员在按照有关制度,在社团组织中,要服从社团的领导,遵守社团各项规章制度,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具体管理条例如下

(一)社员的管理条例

1、社团社员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2、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迟到,不早退。

3、社员要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维护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有事不能参加者,必须要请假。

4、社干及社员正常请假时要书写正规请假条交于办室特殊情况,社员可以由部长直接批准。

5、临时请假则要取得会长或办公室同意,事后补上假条,否则按缺勤处理。

6、凡无故缺席协会活动或会议五次者,按自动退团处理,缺席三次者,取消其参评“优秀社员”资格。

7、会议时必须保持会场安静,工作人员维持好会场秩序,办公室负责好签到工作。每次会议中相关部门必须记录好会议内容。

(二)社干的管理条例

1、社干必须带头履行社员的每一项义务,严格遵守社团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起到领率作用。

2、社干必须要积极协助会长完成每项工作并能够提出一些对协会更好的发展建议。

3、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履行代表该部门参加会议,传达会议 精神,带领该部门成员完成任务,必须对该部门的行为负责。

4、各部门负责人积极访问听取社员意见,不断完善社团工作,并且实行负责制管理,明确责任到人。

5、干部成员应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和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组织和管理好本部一切工作。

6、作为部长在会议期间经常缺席或屡次被警告和提出批评、在活动期间不维护活动顺利进行反而扰乱秩序的,取消部长资格。

三、考核制度

为将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了以下有关奖惩的制度。其中包括奖励:鼓励、社内公开嘉奖、学期优秀社员;惩处有:批评、警告、记过、除名。根据情节的轻重可给予奖惩。

(一)社员有下列情形者给予相应奖励

1、工作认真执行或领导工作得力。

2、对工作流程或管理制度积极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者。

3、策划,承办,执行重要事物成绩显著者。

4、在学期工作中,给社团带来重大进步者。

5、在学期工作中,严格遵守协会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本社工作,工作成绩优秀者。

(二)社员有以下情形者予以惩处

1、不遵守考勤规定,开会缺席或迟到早退者。

2、妨碍工作秩序,不听社干合理指挥,影响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者。

3、故意破坏协会公共财务,对社员恶意攻击造成伤害者。

4、利用社团名义招摇撞骗,给协会蒙受损失者。

5、利用职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者。

(三)工作人员的考核

以岗位职责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依据,主要检查各岗位职责的落实完成情况,对其德,能,勤,绩做出客观评价,以不断改进工作。其中如有以下情况者,则视情况给予惩处:

1、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者。

2、不能胜任本职位工作,德,能,绩不能达到现任职位要求者。

3、有其他严重问题者。

(四)评分标准

考核评分满分100分,标准分60分。

1、例会出席+1分

2、参加社团工作(帮忙搬东西,布置会场等)

+1.5分 3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2分 4对社团有积极贡献者 +2分

5、会议无故缺席者

-2分

6、其他的视情况而给予相应的加减分。

心理健康协会

篇8:班级社团考核管理制度

一、我国目前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我国常见的班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类:任命方式、选举方式、轮流方式。

1. 任命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班主任通过对本班学生的考察, 确定少数同学主持班级的日常工作, 是典型的集权制运作方式。班主任就代表着权威, 学生只能服从。这样的方式会使大部分同学感到很压抑。庆幸的是这种方式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已经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2. 选举方式

这种方式目前采用的比较多一些, 是由全班学生进行选举, 选出大部分同学信任的同学主持班级工作。选举方式能够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班干部也能从选举中取得信任感而认真的干好本职工作。但这种方式, 同样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它只能是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同时, 班干部的监督也成为班级管理的死角。

3. 轮流方式

这种方式也是很多班主任采用的, 让全班学生轮流管理班级。轮流模式体现了民主、教育的公平,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培养了每个学生的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各方面差异, 比如某个学生在管理方面弱势的话, 可能获得的是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方式, 我们往往会忽略对学生深层次的分析, 不能因才施职。

二、小组量化管理方式的思考

我的方式是两套管理机构相对独立、相互补充共同参与班级的日常工作。

一套管理机构是班干部:班干部仍是通过选举方式产生, 组成班级稳定的一支管理队伍, 主要负责对班级日常工作的协调、组织。另一支管理机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轮流管理队伍, 这支队伍在实现了将班级的管理化整为零, 化繁为简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班干部的监督和学生的民主参与。

1. 小组的构成

小组的产生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深度了解的基础上, 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以六人为单位的小组。一方面参考学生的成绩:每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一门不同的强势学科, 同时小组内部有成绩好、中、差的梯形分布, 这样就形成了学习上的互补性团队。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这里可以在满足上一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尽可能使学生的组合达到最优。

小组产生后, 我让每个组的组员选出自己的小组长, 并由小组成员为本小组起名, 学生的热情很高, 也起了很多激励性的组名:比如未来组、沉潜组、永不放弃组等等。

2. 小组监督管理的运作方式

(1) 全班的管理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卫生、学习、纪律和生活各方面的工作, 实施小组内部的管理

在遵守班级制度的大前提下, 每个小组可以有自己小组组员信任的管理方法。像我们的班级中许多小组就有不同的特色。而小组的组长又可以和相应的班干部取得沟通, 各职能部门的班干部对全班的小组工作协调和配合, 同时又受所在小组组长的管理。

(2) 小组对全班管理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是轮流制, 以一周为周期

每个小组在这一周中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全班的管理工作中来。具体的来讲:主要职能是协助配合班干部及班级的日常工作。组长与班长协作管理全班的纪律, 管理全班的工作。有两名组员负责对全班的卫生进行量化考核, 一名组员对纪律进行量化考核, 一名组员对学习、作业的收缴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还有一名组员对当周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一周后的班会上由每个人对各自的分管部分进行总结, 提出建议。并通过他们的视角找出班级存在的不足和亮点, 由小组成员和班干部商议共同评选本周的班级之星, 由班长至颁奖词。在值周的这一周里, 我还让每个小组负责组织策划一期一定主题的黑板报和主题班会, 让他们在班干部的帮助下组织全班同学参与进来, 积极开展班级工作。

这样, 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班级是每个人成长的家园。

(3) 小组量化积分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从纪律、卫生、学习各方面按照班级小组积分考核办法进行量化考核, 每个月评比一次。考核中有对各项工作的达标要求同时也设置了可行的奖励原则。这样的量化考核变个人的考核为小组的考核, 可以使得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影响增大。同时, 又可以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的力量变为小集体的力量, 把小组长和班干部的影响转变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

1.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的实现班级管理的稳定性和日常监督的民主性。

既保证班干部对班级工作的长远设计, 又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 对短期内的工作进行监督、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管理、特色人才。

2. 这种模式可以迅速的将班级工作化整为零, 化零为整。

如要表决一项事情, 只要每个组提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就可以迅速的将全班的意见收集起来。而班级要开展某项工作时只要班干部分配到各小组就可以由个小组实施。从而也减轻了班干部的工作强度。

3. 小组之间的有效竞争是促进班级工作进步的积极因素。

而小组发展的组织实施可以是系统的有规划的发展过程。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个体的盲目发展, 有利于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这里要班主任做好工作, 防止出现小组之间的过度竞争。

实践证明,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管理中来,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班集体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篇9: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新路

为有效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班级的教育教学平稳进行,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办法》。

一、前期准备

1.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教师管理小组,每周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个人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进行考核(此项所占比重较小)。

2.学生推选成立班级精神文明督察委员会,时时对班里同学的精神面貌进行督察,并按照班级精神文明考核办法予以考核(此项所占比重较大)。

3.成立班级量化管理实施小组,主要成员为班干部及学生代表(学生代表由全体学生在班会上推选)。

4.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及班干部讨论并制定《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

5.成立班级量化管理督察小组。督察小组一般以3人为宜,其成员独立于其他小组,负责督察文明检查小组和班级管理实施小组的日常工作。督察小组直接接受教师管理小组的管理与指导。

二、具体实施

1.按照讨论、制定的实施方案,第一周由教师管理小组启动方案,班干部正常管理班级。

2.班干部和学生代表按值周顺序每天在班级管理日志上作好记录,对于班级大事要公开讨论。

3.学生代表在公开的情况下每两周做好得分统计,两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

4.自主量化考核的分数按40%的比例计入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得分。在这种班级管理办法逐渐被学生熟悉和认可以后,教师管理小组只对学生的自主量化考核进行引导,具体的实施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

下面通过案例进行简要的介绍。

【案例一】

有一年的冬季越野赛,班里需要有男生、女生各6人参赛。在班长开动员会后,仅有几名同学报名参加。通过调查,学生不愿参加的主要原因是无“利”可图。针对这一状况,我召开了“班荣我荣”的主题讨论会,由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做最后总结。讨论会上,我们修订、补充了考核方案的一些具体条目,如参加校级各类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3分、2分、1分,没有获奖但能坚持完成比赛的计0.5分;参加区级各类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5分、4分、3分;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8分、7分、6分;集体项目获奖的除个人单列计分外,每名参加的同学额外奖励1分。这种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讨论会后,同学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纷纷报名参赛。因为报名的学生太多,我们不得不通过选拔赛来确定最后的参赛人员。最后,我班获得了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和女子组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任课老师发现同学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学们都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增光,为自己加分。

【案例二】

小超是班里比较调皮的男生,经常去网吧玩游戏。其父亲为此打过他,也骂过他,但就是不起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管理小组和班委会经过讨论,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即除了用量化管理条例对他进行约束外,还依靠教师管理小组、班委会成员的力量,对他进行帮助和引导。

量化管理条理规定,学生不准进入网吧,发现一次得-5分;不准玩手机,发现一次得-3分;等等。接下来的一周,小超的得分为-45。在公布分数时,我特别担心这样的分数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事实上,在看到自己的分数后,小超的状态确实比较糟糕。此时,教师管理小组和班委会成员开始行动,每天都安排一个人与他交流,从学习到生活给予他帮助,让他感到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爱护他。我们聊天时,他告诉我:“老师,自从我爱上网游,我感到很无助:在家父母给冷眼,学校里同学也很少和我交往,我只有在网吧里才能找到快乐。”我耐心地对他进行疏导:“这么多的同学和老师关心你、帮助你,都是希望你能成才,只要慢慢地改正,多和同学交往,你会变成一名好同学的,相信自己。”“可是老师,我的分数已经是-45分了,怎么办啊?”“我们不是有加分项吗?只要努力让自己不得负分,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你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在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小超慢慢不去网吧了,和同学的交流变多了,而且开始关心集体、帮助同学了。四周后,他的得分变成了正分。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所有帮助过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感到很自豪。如今他已经升入当地的一所职业学校就读,并成为了班长。他的家长也不再为他的成长担心。

三、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

实施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实践三年多来,我班的班风、学风有了明显的变化,班级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发展更加平衡;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都得到了改善,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上进了;学生中上网玩游戏的少了,他们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互助学习小组;抄袭作业的不见了,积极讨论的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多了;班级管理变得轻松了,教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施《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办法》,可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使班级管理工作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人人负责。同时,通过自主管理,学生内心会萌生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更加深刻体会到彼此之间关心、理解、支持的重要性。

实行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管理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智育和心理的发展方面效果显著。在进行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管理时,充分的民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有利于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四、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1.对于班里出现的好的现象要及时表扬,不要等到一周一次的班会时才表扬。如前一天晚上发生的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表扬,当天上午发生的可以在下午表扬,尽量不要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班级管理办法》中的条例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动。在制订和完善管理办法时,不能出现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状况,要通过班委会民主决定或者班级大讨论决定的方式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办法更具有说服力。

总的来说,班级量化管理是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它能够很好地配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现在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曹丽娜,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春娥

上一篇: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下一篇:阴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