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2024-04-17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精选6篇)

篇1: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内容提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最困难的要数学习后进生,学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学习后进生我们要认识、引导和转化他们。鉴于此,本文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有效地转化学习后进生。

【关键词】学生 学习后进生 成因 策略

学习后进生是指学生学业成绩长期较差,赶不上一般的学生水平。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永久的课题。这类学生虽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小学所占的比例很少,但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波及到我们整个学校乃至社会。学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但是无论情况多么复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面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投入慈母般的关爱,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教育艺术。

一、小学学习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对学习后进生帮教,就要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他们之所以有“后进”是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

(一)、学校的教育不当造成小学学习后进生

1、学校的德育管理失效

在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上,不讲求实效,只注重形式,导致了德育目标存在偏差。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学校德育目标设定的不合理导致后进生行为失范的出现。

一是标准过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小学在校学生一般都是七至十二岁的小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标准定得过高,致使学生丧失了实践的信心、兴趣和动机,甚至养成说假话和说空话的习惯,造成行为失范。

二是由于德育的内容脱离际,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体系化和逻辑化,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脱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又很感兴趣的社会道德现象排斥于课堂之外,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割裂,德育教育失去了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感到乏味,开始厌学,使一些中等生也“挤”到后进生的队伍中。

三是在德育的方法上,只注重单向灌输德育教育的内容而缺乏启发引导,只注重统一要求而轻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强化外在管理而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方法简单,无法调动学生道德认知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道德情绪体验,这也直接影响了道德工作的实效性。由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后进,学习情绪消极,不思进取,使学习成绩也滞后,成为学习后进生。

2、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老师缺乏爱心,简单粗暴

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或遭受挫折后,是很希望得到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爱心与耐心,一味讽刺、责骂学生,未根据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来采取相应措施,缺乏对学生合理的指导,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必然会把剩余精力转移到其余方面,他们常以迟到、旷课、早退或是上课时讲话、搞小动作、扮鬼脸等行为违反课堂纪律,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现象。

有个别教师不重视、不公平对待有缺点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操之过急,要求太高,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对学生的估计往往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方法简单,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不能一视同仁,制定了许多班规去限制他们的发展,只要学生出现小小的错误,就会严厉进行惩罚和粗暴的处罚,老师稍有过于严厉的批评,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结果学生是自暴自弃,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

如果教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得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教育方法,就会造成学生在行为上与老师的“对着干”,“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

3、学生的爱好特长受到了压制,丧失了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后进生也是一样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个别教师轻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甚至认为他们在捣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不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他们一发言就会受到师的批评,认为他们在生事,不让他们参加各项活动,这样就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缺乏集体主义感,感到集体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对集体的活动不感兴趣,对每一项都不愿意参与,把自己看成是局外人,自我价值不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体现,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不到发挥。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信息刺激减少,密度不够,容量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有的信息过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手段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有的信息刺激过大,过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太苦、太累,没有兴趣,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教学内容,把本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讲成了干枯、抽象的东西,味同嚼蜡,浪费时间。又使学生厌烦学习,影响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上丧失了自我价值的肯定。因而在集体活动中和教学活动中对老师的做法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在行动上处处与老师的要求相违背,做出了老师认为不听话的事来,学习也懒惰了,成绩一落千丈。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1、家长素质过低,教育能力不足带来负面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受家庭影响很大。父母不仅要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更要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而在现实中,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又慢,根本不知道怎样教育子女;遇到孩子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就要棍棒侍候;有的父母教育能力不足,教育态度和方法欠佳,易使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平时喜爱打麻雀或赌博,甚至不够人的时候就叫小孩进行充数,整天无所事事,讲脏话,行为不检点,导致小学生在行为上形成了恶习;有的父母思想意识不对,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将来孩子能赚到钱,就能立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在小部分小学生中养成了不少恶习,家长束手无策,无力管教,这样认为只有送子女到学校让学校去管教,识不识字没有所谓,只要能听话就可以了。由于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学生回到学校里无心学习,认为学习不重要,学习目的不明确,懒散随便,一些脏话成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讲话不文明,学习不上进。

2、父母因忙于工作,疏于管教

在农村中,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平时早上六点多钟就出门至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里,有个别小学生的父母到深圳、澳门、香港等地工作,半年才回家一次。这些家长不能经常与子女进行沟通,不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即使见了面也只了解一下子女的成绩在班中排第几名,要么对子女的要求百依百顺,要钱就给钱,要什么名牌的衣服、球鞋等就买给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读书到四、五年级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独立生活、自立处理能力极差,回到学校里就讲排场,比名牌,攀比心理严重,喜欢打扮,他们把精力不用在学习上,学习不用功,成绩低下。

要么一有老师反映该子女有一些小小的错误,孩子回到家中也不问理由,不是打就是骂,打骂不是严,是粗暴,这样会使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丧失,以后子女再也不敢与父母进行沟通了,会使子女的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学生就会自暴自弃,无心向学,成为学习后进生。

3、家庭教育失误,导致学生无心向学

现在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过分娇惯,包庇纵容,放任不管,使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生活处理能力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无心向学,精力过剩,在学校中就会到处惹事生非,行为不检点,成绩长期低下。

4、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出现抵触厌学情绪

有的家长不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盲目进行超前教育,课余时间学习钢琴、英语、画画、游泳„„等等,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密密麻麻,总是认为小的时候不多点东西就会落后别人了,结果造成正式课程要求的知识学不透,自学能力差,考试成绩不好。家长责怪老师,老师责怪学生,强大的高压圈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不在家或看得不严时就去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差,就会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

5、家庭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子女成为学习后进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家庭的不和睦,父母经常吵骂,每天学生回到家中,经常看到父母吵闹、打架,缺少家庭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性情孤僻,性格暴躁,对前途感到渺茫,在学习上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最终成为“学习困难生”;

由于父母离异、丧偶、重新组合等原因,破坏了原来的家庭结构、氛围,给家庭成员带来莫大的刺激,打破了原来的温馨,家庭成员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负面影响连锁扩展等等。

使孩子对家庭产生厌弃、无望的念头,从而导致自暴自弃、轻生堕落,使孩子形成了孤独、胆怯、自卑的性格,不能在学校过正常的集体生活,不合群,出现团锁心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成为学习后进生。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行为出现偏差。由于现在各家各户都能收看到香港电视台和香港、台湾电台,受到港澳台日韩文化及境外传媒的影响,尤其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更是无时不在侵蚀和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学生看过黄色书刊和照片;满口污言秽语,脏话连篇;上课时无精打采,想入非非,不时违反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的躲在背人的地方吸烟;有的赌钱、赂物、赌作业本;有的勒索敲诈,威胁同学;有的拉帮结伙,自称老大;有的随便离家出走,在外过夜。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使小学生无心向学,经常逃学,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周边环境差

学生下午放学后,时间比较充裕,回到家里,父母还没有下班,这一段时间孩子做什么家长也不知道,有的小学生就利用这时间钻进游戏机室或网吧玩得迷迷糊糊,直至父母下班才回到家里。有个别学生甚至偷了家长的钱到网吧上网,直至钱用完了才回家,多则四、五天,少则一、二天才回到家里;这样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学习成绩日益下降。有的学生虽身在课堂,心却飞到游戏机房,一放学就直奔这些娱乐场所,课外作业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有的发展到逃学,不分昼夜地泡在这些场所,终致学业荒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个别学生由于学校、家庭的因素,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培养吃苦的精神,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懒惰、马虎、不求甚解等不良的习惯,在课堂上怕提问题,不跟老师和同学讨论,抄袭作业,乱涂乱画,考试作弊。对学校和家长的循循诱导产生抵触的情绪知错不改,胡作非为,自甘堕落,学习成绩低下,成了学习后进生。

二、转化策略

(一)“长效救失”,发掘学习后进生的“闪光点”,促进转化 古日:“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这句话点出了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引导的重要性。

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学习后进生虽然读书成绩不佳,但很可以课内课外有长于他人的长处,往往某一点长处便是希望的火种。我们教师要克服对学习后进生的偏见,抓住时机,让学习后进生充分显示其长处和优点,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我们要把握住学习后进生的一个个“闪光点”,那怕是一点进步、一次好事、一次克服不良习惯、一次较好的作业、一次成绩的进步„„都是“星星之火”,我们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小心培植、使“闪光点”逐渐扩大,引起质变。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学习后进生,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从复杂矛盾的因素中寻找他们的积极的闪光点,挖掘他们进步的苗头,进行正面教育,让他们依靠自己的优点去克服缺点。

只有把学习后进生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做好工作,当我们以坦诚、鼓励、公正面对他们时,他们好会用这些来回报我们。

(二)克服“教育死角”,为学习后进生开“小灶”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后进生成了教师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死角一旦形成,导致了教学的恶性循环:这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与教师情感产生了隔阂,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深,就成了“破罐子”,教师也置之不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

对学习后进生更应开“小灶”,多加关心。如在课堂上多关心,多提问,迫使学习后进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专心听讲,得到锻炼;进行个别补缺补差。选准学习后进生的薄弱环节,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重点辅导,促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这样学习后进生意识到老师在注意他,进而得到转化鼓励和信任,积极投入教学活动。

(三)家庭协调教育,正确引导发展

目前,许多家长认为转化后进生是学校的事,显然这种想法具有很大是片面性。学校,尤其是班主任确实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学习后进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的。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家庭方面,我们与家长共同研究或是教给家长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家长扭成一股绳,共同教育学生。

1、家教上给予协调。

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采取走访、通电、通信等形式,与老师保持联系,互相通报情况,共同商讨,协助教育,尊重孩子人格,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没有干扰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融洽自如中自觉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2、心理上给予疏导

学习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心理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较多。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点拨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习策略,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奋进不止。

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能给予他们爱心,对他们的教育要有恒心和耐心,充分点燃他们心灵中小小的火花,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就一定能教育好他们。

篇2: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关心下一代工作之感悟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因此,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二)客观: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产生后进生有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3、社会方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些现象是一些家长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就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比如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用那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故而就存在着许多留守学生,我班上就有一个叫刘士宽的学生刚从外校转来,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还在读书。他性格内向,对新的环境又不熟悉。所以表现得很孤独、无助。他的学习也不好,主要基础差,对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人显得很自卑,怕同学瞧不起他。从我的观察发现,他还是想学好,但力不从心,有问题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针对这些情况,我先找了班上几个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揭开他优秀的一面。然后我也找他谈,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渐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看见他和同学在一起时那开心劲,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此后,刘士宽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

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 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要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

篇3: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一、“后进生”产生原因

(一) 外因

1.班级氛围对“后进生”的影响。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实行重点班和平行班的分班教学制度, 在平行班, 部分学生没有把学习当回事, 课堂纪律相对较差, 学生之间的厌学风气盛行。因此平行班的教师和学生相对懒散, 学习氛围较差, 像地理这样的“豆芽”学科就更加被学生轻视, 为地理“后进生”形成埋下伏笔。

2.学习难易程度对“后进生”的影响。初中地理课程不受重视, 学生初中的地理知识基础薄弱, 这些知识不足以衔接高中课本, 并且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时空性等特点, 庞杂的知识系统对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知识尤为抽象,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刚开始高中地理的学习就遇到了一头强大的“拦路虎”, 很多学生就会产生避难心理, 选择“弃文从理”。同时学生在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1], 同样的知识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难易程度大不相同。

(二) 内因

1.考试失败经历对“后进生”的影响。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 是学校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试成绩被认为是判断学生优秀的直接标准, 这样简单的评判方法否定了学生的个性, 缺乏弹性。学生在多次考试失败后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 他们不但遭到同学的嘲笑, 甚至教师和家长会作出“一样不行, 果然样样都不行”的判断。这些行为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所以, 考试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进生”的自信心。

2.自我效能感对“后进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 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 [2]。即在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受考试结果、教师奖惩等的强化影响, 而且还受学生自身对学习结果期望值的影响。因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面对学习挫折的时候比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更加自信和坚强。 “后进生”在学习中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 不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 相反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在学习之外体会成功的喜悦。

3.学习动机对“后进生”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有正确且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不够明确或者有偏差, 有的“后进生”在高中以前可能是优秀学生, 上了高中以后, 不能在短时间适应环境和课业难度的改变, 失去学习兴趣, 丧失学习动机; 有的“后进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后进生”的产生。

二、“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建立良性师生关系, 促进“后进生”进步。“后进生”的内心敏感而脆弱, 他们用叛逆保护自尊的同时, 也渴望得到其他人的理解, 希望有人发现他们的优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诚意, 与学生平等交流, 达成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关系, 才能使“后进生”的转化具有可行性。

2.家校结合, 深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后进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影响着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可能性。 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家长的想法和教育方式, 让家长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 改掉随意责怪、口不择言的习惯。与家长多交换意见,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与家长齐抓共管, 促其进步。

3.学习身边的地理,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发现地理的乐趣, 才能在地理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球。高中地理常常让人觉得枯燥, 地理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发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首先, 认真备课, 案例教学。如在讲地壳运动的时候可以用地震的例子。其次, 多样方式, 激发兴趣。课堂上, 教师可采用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 进行创造性学习[3]。改变“填鸭式”教育,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结

孔子曰:“有教而无类”, 教师的教育不应该是狭隘的、有偏见的, 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虽然现在的地理学科不太受重视, 但是,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分学科的, 在一个学科中改变以前的陋习, 其他学科中不好的习惯也能自然地改变。“后进生”一直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学生, 但是只要教师愿意付出爱心和耐心, 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要相信:没有谁愿意一直做一个失败者。

参考文献

[1]勒玉乐.现代教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1 (2) :67-69.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8 (269-270) .

篇4: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成因 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令许多老师头痛的问题是: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增多,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如果老师不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不利,又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转化后进生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想完全避免学生后进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缩短差距,做到成功的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以的。

一、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持续处于学习困难状态,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其一般特征为:数学成绩差,知识欠缺较多,计算速度慢且多错,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能力低下。

二、数学后进生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

1、学习基础差

相当多的数学后进生由于小学时学习基础没打好,导致后继学习困难重重。数学是一门连贯性非常强的学科,某些基础环节的缺陷会整体地影响数学的学习。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的年龄处于少年时期,学习缺乏主动性,往往课前不知学习内容,课上只是盲目听讲。课后单纯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他们满足对课本公式、法则、定义、定理的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对每个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对每个学习章节不能融会贯通,对待问题不能全方位地思考。

3、注意涣散,得过且过

在现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各种诱惑,尤其是网络影响着学生的视听,使得学生上课时心里老想别的,也更容易形成惰性。很多学生因听不懂或纪律松弛而不好好听课。“老师不抓我们,我们就不使劲儿。”经常会听到学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们已经把学校当成了混日子的地方。

4、害怕困难,意志不坚

“数学在学顺的时候很有意思,但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所以只好放弃。”很多学生对数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抱负,但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不能持之以恒,因而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

(二)客观因素

1、教师的偏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他们认为只有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而对能力差的学生花再大的力气也是白费,因此就有可能在无意间放弃了对他们的努力,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全班的平均水平。教学也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赶进度,致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教学方法不当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因材施教,缺乏层次性,习惯于作统一要求,甚至加大难度、拔高要求,热衷于搞题海战术,使后进生望“题”兴叹,放弃数学学习。

三、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对策

1、关注和关爱后进生

冰心说过“有爱就有一切,爱能化解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无私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客观公正地对待“后进生”,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要给他们以信任和期待,不讽刺不挖苦。设计一些较容易解决的习题给他们做,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就感,进而对学习数学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转化和预防后进生的关键。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学生普遍认为枯燥和乏味,缺乏情趣,因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后进生往往上课时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课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生动、有趣,进而引导后进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学习方法、知识水平。具体到后进生,基本是基础知识掌握薄弱,知识点零散不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降低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这些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必要时要适时重复,使其容易被后进生接受。教师还应该对每一个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针对不同情况,通过学生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回想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让我深刻得认识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多多关注后进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地力求上进。我们教师也要有信心,只要我们能针对他们的特点,调动内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收获。

参考文献:

1、金莉莉初中数学后进生问题之思考《科教文汇》2007年7月

2、毛卸牛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教育信息报》 2007年4月

3、李宗林论初中数学后进生的类型及其转化策略《现代企业教育》 2007年7月

篇5: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毕 业 论 文

入 学 年 月__2008年4月_ 姓 名__袁电奇_____ 学 号_0826130030__ 专 业_ 语文教育 _ 学习中 心_濮阳市图书馆 指 导 教 师___王原璞 ____

题 目: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完成时间2010年_2 月_22_日

摘要 „„„„„„„„„„„„„„„„„„„„„„„„„„„ 2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 3

1、原因家庭„„„„„„„„„„„„„„„„„„„„„„

32、学校原因„„„„„„„„„„„„„„„„„„„„„„ 3

3、社会原因„„„„„„„„„„„„„„„„„„„„„„

3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后进生转化 „„„„„„„„„„„„„„

3(一)以学校、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为主力做好转化工作 „„„

41、关心热爱

尊重信任 „„„„„„„„„„„„„„„„„

42、挖掘积极因素,激发上进心 „„„„„„„„„„„„„„

43、注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 44开展“一帮一”活动 „„„„„„„„„„„„„„„„„„5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6转化后进生必须持之以恒 „„„„„„„„„„„„„„„„

(二)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形成转化合力 „„„„„„„„„„ 6

三、结束语 „„„„„„„„„„„„„„„„„„„„„„„„ 6参考文献 „„„„„„„„„„„„„„„„„„„„„„„„„ 7

5 6

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摘要: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与心血。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生活上多给后进生一些关爱,学习上多给后进生一些赏识,并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多方面的得力措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关键词:关心热爱

尊重赏识

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

持之以恒

后进生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特点,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学科作业、考试分数或评判价值低于基本的合格线以外,在道德认知上还表现为学习、生活无目标,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薄弱,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等等。所以有些教师对班里的后进生很冷淡,甚至是反感,这往往影响到其他学生,大家都看不起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并深入研究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因为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根据十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并经过理论学习与样本实际调查,本人就小学后进生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转化小学后进生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的、复杂的和长期的,经常有人说差生是客观存在的,根本没有办法避免。事实果真如此吗?俗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通过对后进生群体的分析,其成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家庭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具有时代特点的家庭给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是父母素质偏低。他们虽想望子成龙,但却教子无方;有的对子女过度宠爱,使孩子个性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表现出“溺爱综合症”的种种迹象。其次是“代沟”严重。父母由于家庭和年龄原因,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新潮,两代人的沟通存在着障碍。再次是父母“失职”。父母整天为了生计而忙碌,孩子由爷爷奶奶看管,而老人往往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放纵孩子的行为。还有的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对孩子关心不够或关注偏差。

2.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者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学校教育方面,违背教学规律,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后进生。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讽刺挖苦,不留自尊;赶出教室,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态度冷淡,弃之不管……

学生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而这些错误的方法首先会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仅有的兴趣也消失了,他们就会失去实现进步的目标的强烈动力;其次是会造成师生的对立,老师觉得后进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处处都鄙视他,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他们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和抗衡。

3.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在社会影响方面,首先是畸形的文化娱乐消费影响。影视和网络游戏中暴力、色情的内容使青少年的理想观念、行为向不良的方向发展;有些娱乐场所为了经济利益用尽了手段,吸引人们盲目消费,甚至鼓励青少年学生犯罪。其次是偏离轨道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取向。第三是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部分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投入。培养子女的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以早一点享福;或者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气派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让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后进生转化 由前文所述可知,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情况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型,绝大多数小学后进生仍属于可引导可教育转化的群体,因此对于他们不能一概定论是坏学生。当然也绝不能以学生“年龄小不懂事”为理由就对他们放松要求,教师要熟悉和了解后进生的不同特点,针对具体情况,客观的分析原因,然后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对“症”下“药”,才能“妙手回春”。

(一)、以学校、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老师为主力做好转化工作 1.关心热爱

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不端,往往在家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嘲笑,心里存在戒心和敌意。教师要用深情换真情,厚爱暖心灵,真心实意关爱后进生,尊重后进生,使他们相信教师的诚意,把教师当做知心人,这样转化的时机才会到来。学校要营造出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大环境,对思想品德不良的后进生,教师要耐心引导,认真帮助,鼓励他们进步;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后进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先吸收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听懂、理解,课后进行补救。一旦有进步及时表扬。教师对后进生只要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思想上启迪,他们就会不断的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曾有有一位学生,由于语文成绩很差,经常不上语文课。经了解,他以前的语文老师时曾说过他笨,他便产生了消极情绪,总认为自己天生学不好语文。这种心理障碍,导致他每上语文课都紧张得什么都听不进去,如此恶性循环,这位学生便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便多次找他谈心,分析其长处,竖立他的自信心,同时帮他补习功课,并经常找出其点滴进步在班里表扬。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他本人也比过去活跃、开朗多了。春节时,他送我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这样写道:“尊敬的老师,是您使我知道自己并不笨,我会加倍努力,谢谢您。”

2.挖掘积极因素,激发上进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赞赏、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会有某方面的闪光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哪怕是一丁点儿长处,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它、发展它、扩大他。要善于抓住这一丁点儿长处和“闪光点”作为转化突破口,改善他们的心里状况,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在班集体中关注他们的心里变化,让他们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约束。

如我班一名男同学,脑子反应很快,可就是不努力学习,也不爱劳动,值日时总想偷跑。我给学生讲述贫困山区同龄儿童如何艰难地与贫困抗争、想上学而上不起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珍惜当前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通过此项活动,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仅作了自我批评而且说:“老师,请看我的行动!”果然,他变得勤快了,也能主动帮助别人了,再也没有出现值日偷跑的现象。班上其他几名后进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注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一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适宜的课堂练习,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以及后进生的学习个性,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曾有一名女学生,她非常喜欢某位女歌星,而且模仿的声音极像,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或歌星,可就是成绩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尽量多的给她提供发挥她特长的机会,如班上的联欢会、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等,多让她参加;另一方面,还认真教育她,只有从小努力学好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有机会实现理想。有一次,我拿出一段歌词,对她说这是女歌星的新歌,她喜出望外,可是许多不认识的字,使她读起来结结巴巴。然后,我告诉她,这是她经常唱的一首歌,接着,我给她讲了女歌星历尽艰辛才成名的经历,她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这件事使她深受教育,并充分认识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此后,她非常自觉地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4.开展“一帮一”活动

教师针对班内情况,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与后进生结成好朋友,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前进之势,无疑是一条转变后进生的成功经验。因为优秀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他们摸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另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比师生之间更融洽。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进步幅度比较大的对子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可以设立“进步奖”,组织大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5.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健全的集体中,最有利于思想觉悟的提高,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最易于克服学生的旧思想和不良习惯。”后进生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特别是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欠缺正是导致其后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单方面的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和心理发展决定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尚处于萌芽和模糊的状态,导致他们对于班集体和同学的依赖度较高。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是班集体,无疑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是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因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着力树立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发扬正气抑制歪风,是后进生身处在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地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让他们自觉成为集体中的一分子,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产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同班集体一起前进。

6.转化后进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引起的,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识别能力差,易受不良习惯以及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会使其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反复再现。要使他们彻底转变过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做到不急躁、不嫌弃、不灰心、不放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继续“对症下药”。教师在转化过程中应当细心观察并及时地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使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后进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始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不能半途而废。

(二)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形成转化合力

作为教师,要注意经常与后进生家长取得联系,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要通过定期家访、电话联系、开家长会等多种途径与家长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是有些看到或者听到自己孩子的情况后,可能对他们采取粗暴的手段,甚至是打骂。如果学校教育是一套,社会和家庭教育又是一套,它们就会互相矛盾,互相抵消,转化工作很有可能就会功亏一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与家长加强沟通,诚恳地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要“多报喜,巧报忧”。从而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为家庭应该是温暖的,是后进生的避风港,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转化工作才能走向成功。

三、结束语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并因材施教。当然教育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学生付出真爱,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河南教育社

1996年第11期

第36页

【2】王宝祥: 《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一版

第172——185页

【3】白铭欣: 《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

华龄出版社

1996 第126页

篇6: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摘要: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先分析了后进生的含义和概况,接着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等方面探讨了后进生的心理成因,然后论述了后进生心理辅导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成因、转化对策

学校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特别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不仅使原有的学困生成绩得不到提升,而且随着学业难度的提升将会产生更多的学困生。就学校而言,只要学校教育继续存在,就必然会有后进生的存在。研究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培养其自信心,提高其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后进生概述 1.界定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常谈的话题。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后进生呢?很多老师认为后进生就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我认为,所谓“后进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 等方面及它们的融合方面存在着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教学检测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成绩始终不及格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都有后进生存在,虽然这类学生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影响却很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会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意义重大。2.现状

在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中,教学质量老是提不高,原因之一是后进生大量涌现,老师很少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很多班级里,普遍存在大量后进生:有的班级里后进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有的班里占五分之二。这些后进生每次考试成绩总在十几分甚至几分。在不准留级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后进生被迫升级,学不会的知识也就越堆越多,最终因为厌学而辍学„„ 3.案例分析

在每一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后进生,各个班级后进生的类型大概有如下几种:①.学力障碍型

例如:学生A,男,14岁。该生平时在校特别老实,几乎不参与课堂上的任何活动,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均不及格,甚至写不出一篇通顺的作文。通过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分析诊断:通过反复观察,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该生学习存在障碍,而不是家长认为的不懂事、懒惰,因为该生与老师交往时,很有礼貌;与同学能很和睦相处,从不发生矛盾;打扫卫生时态度积极,就是一接触学习,与其他孩子就不一样了。

②.不和谐家庭影响型

例如:学生B,女,14岁。她小时候生活的家庭相当和谐,人长得很漂亮,也很听话,大家都觉得她很可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到她三年级时,父母离异,不久又都重新组建了家庭,父母都没有时间再去管她的学习,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经常不做功课,老师一检查她的作业,她就撒慌,不是说她的爷爷生病,就是她的妈妈生病,还爱虚荣,上中学后一直只注重外在形象,平时在校总是忙着梳妆打扮,她的朋友很少,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她。

分析诊断:儿童在十岁以内是“分离、个体化”阶段,能体验到与重要亲人的分离。但仍会投向总要亲人以确定这种经验,并寻回舒适的感觉,这样的人格往往会过分寻求别人的赞扬和注意,常不切实际地夸大个人的成就,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控制力不佳,对别人没有深刻的了解,无法容忍焦虑等。三岁开始,儿童进入稳定阶段,对自我表现和别人的认知逐渐稳定,能更完全地了解自己和别人是分开的,儿童与外界建立关系而不会恐惧失落自己的个体感。

学生B的情况正是这样,父母离异对她打击很大,她怕大家看不起自己,就爱起了虚荣。成长阶段的必经之地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和缺 失,加上父母对孩子缺少细致的关注和呵护,最终导致了孩子心理上的焦虑和人格上的偏离。

③.自控缺陷型

例如:学生C,男,15岁,我几乎天天能收到他违反纪律的举报:上课乱吃零食、下课追逐逛打、在宿舍不好好睡觉、有时还偷偷带手机、作业经常不能完成。虽经耐心教育,他的表现偶尔会好转,但经常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分析诊断: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有自控缺陷的一些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手里经常摆弄着东西,精力特别旺盛,活动过度等。据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反映,该生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接受得还快,就是因为自控力弱而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在中下等。受到老师批评或暗示只能认真听几分钟,然后又开始他的“活动”。

2、后进生的心理成因

后进生通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社会因素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农村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一切向钱看”,所触发的“读书无用”的影响再加上其它的一些不正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冲 击着学校的教育效果,使得那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的中学生误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心理障碍。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不幸型,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早逝,父母离婚,父母关系紧张或家庭生活困难等诸情况。这一方面会使孩子得不到正常家庭的良好的引导和启发,很可能成为差生。这种差生一般心里脆弱、敏感、孤独、生活自理能力强,有忍耐性,但学习散漫,有疑难问题也不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成绩自然较差。另一种是家庭教育不当型,表现为父母亲友不良的嗜好习惯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及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期望不当带来的反作用。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并非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对学生起积极作用。如教育方法的失误,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师爱的偏向等都人为地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压力下,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分好坏。有的老师对于学困生特别讨厌,每次提到这些学生总是咬牙切齿,平时这些学生只要犯一点点错误,就会得到严厉的批评和侮辱。4.自身因素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足方面是形成后进生的自身因素。比如有的学生对行为的意义、性质、后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单凭主观上的兴趣、欲望、好奇行事;有的学生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 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正因为上述因素,使得后进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挫折,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总之,他们这种生理、身体上的成熟后峰,决定了他们心理上的发展水平处于迅速向成熟而又未完成熟发展的状态。当他们面对升学、就业、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等种种压力时,往往感到苦闷、彷徨、困惑和失落,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得。这些障碍的产生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因素四维立体结构的能动系统。

3、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教育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可能就是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了。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真正关注后进生,以心换心。

一、排除戒备心理,走进他们心灵。

在学习和生活中,后进生是批评多表扬少,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能获得成绩,但有时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们常常感到无论怎样去说,怎样去做都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就此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不良的戒备心理。身为人师的我们应该对后进生少一点怨恨,少一些责难,少一些歧视;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多几份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 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怀,老师的爱。如果我们不给予他们关爱、信任,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保证,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

教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沧海一粟也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

二、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常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诱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只要抓住他们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便扬起了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从此以后,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踏上自我肯定、自我更新的人生征途。

三、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作为后进生,生活上做事成功机会少,学习上成绩落后,因此经常受到同学的讥讽或人格污辱,甚至于老师和家长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主导,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 们树立坚定的自信,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以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真诚,从而努力去学习。

要想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身为人师的我们首先应给予学生尊重与理解。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真诚与无私的爱,去化解他们心灵上的坚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糖衣药片一样,做到良药不苦口,但却利于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也只有这样他们在人群中才能找回做人的尊严,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四、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后进生的后进,有些并非是先天智力因素,而是惰性积累的产物。主要表现在:

⑴很多后进生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上进心,学习三分钟热情,不能持之以恒。

⑵有些后进生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生活上的惰性往往在学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喜欢思考,不愿意做题,平时特别喜欢抄别人的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平时多检查他们的作业,还要与家长沟通,在家可以给他们适当的布置一些家务活。

五、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对于后进生的教育,以往我们关注他们的学习方面较多,补课时间多,批评多,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首先应从多方面分析学生落后的原因,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状况、同学关系、家庭环境、社会交往、非智力因素等等,从中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事半功倍。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丰富多样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被冷落甚至扼杀,学习愈来愈脱离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学生就必然厌恶学习、厌恶书本和学校,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学生,厌学是他们长期、多次学习失败后结下的精神苦果。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启发他们,使其“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对于他们获得的成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进而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觉得乐在其中。

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园丁的我们要深信:“差生”就是错位的“优生”。在爱的雨露的滋润下,在师者的正确教导下,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错位的“优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多一个优点少一个缺点,把握人生的每一个拐点,使 其人生旅途处处可导,处处连续,最终他们一定会变成茫茫人海中的强者。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家长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下一篇:党魂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