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024-05-09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共9篇)

篇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013-11-04 19:05:10,94人浏览,0人评论

创建“法治哈尔滨”,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创建“法治哈尔滨”的基础是全民守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的重要职责,在提升全民法律素质、推动全民守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创建“法治哈尔滨”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制宣传教育要始终把学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努力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统一遵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摆上重要位置,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法制保障,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要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和基本内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服务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个主题,大力加强促进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围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学习宣传与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努力在全社会培养讲正气、守法律、作奉献、促发展的社会新风尚,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互融合、共同促进。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是普法的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要通过抓好重点对象普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要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重点加强与履行职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通过举办领导干部法制大讲堂、落实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育培训课程,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着眼于培育青少年法律素质和道德情操,重点加强法治理念、法律基本知识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制教育,通过大力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四落实”、深化“月讲一法”和法治文化校园建设活动、综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深入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于提升广大群众法律素养和法律信仰,重点加强利益诉求、权益保护等与生产生活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通过举办“法治与民生”讲坛、组织“法律广场(大集)”和“法制大篷车”活动、深化“大学生送法进社区”、健全完善“法律诊所”,特别是要注重将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素质与解决群众实际涉法问题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的法律保护的实际成果中,增强对法律的信仰,进而提高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注重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研究好、筹划好、落实好。要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要,从满足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需求出发,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要努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法治文化活动的参与性,鼓励、支持、引导群众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从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中汲取智慧,推进工作。要努力激发全社会法治文化创作活力,增加法治文化产品数量的同时,打造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精品。要不断探索开发法治文化产品新形式,充分运用诗词、曲艺、书法、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创作鲜活的法治文化艺术形象,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和传播。要结合实际,分层次建设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城乡居民需要的法治文化建设阵地,积极打造法治文化楼道、庭院、长廊,引领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强化基础保障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要着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和评估体系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推动工作,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构成一支由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志愿者和法治新闻工作者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为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工作研究和指导,为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注重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篇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

法制通常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是全国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法制宣传就是通过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理论文章、文艺演出、新闻报道等宣传手段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传播给全国公民,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手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行依法治国重要保证。

经过三十年的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普法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法律还没有真正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遵守。

一、法制宣传的目的对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普通民众守法有机结合。开展法制法制宣传教育,普通民众是主要对象,是法制宣传的接受者。目的让他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每个民众都能依法办事,有好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我们依法治国的步伐就会更快一些。长期以来,老百姓整体的法律素养和意识并不强,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全社会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经过三十年的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普法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意义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才能不断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才能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才能使公民懂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是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保障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有利

于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的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营造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推进市场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弘扬法治文化,把法治精神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去,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三、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和探索

(一)整合资源,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程 首先,整合人力资源,壮大法制宣传队伍。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参与人员的社会性。在法制宣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动员组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利用热爱普法公益事业,长期扎根基层益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义务为法制宣传作贡献。

其次,整合设施资源,不断巩固和扩大法制宣传阵地。法制宣传要有阵地、有载体,当群众需要了解法律的时候,能够看到、听到、找到法律的有关知识或者满足他们的法律需求,提供解决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方法。建设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只靠司法行政一家是不够的,只有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一切具有宣传教育职能的部门优势,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宣传阵地。

第三,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行业法

宣传。政府各职能部门有开展法制宣传的责任和义务,有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但是他们的宣传活动只强调行业系统的需要,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应。因此,法制宣传教育主管机关应从宏观层面进行规划,搭建平台,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提供一个舞台。

(二)做到“四个结合”,拓展宣传教育面

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充分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手段基础上,更需要适应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宣传教育的形式,占领新兴的宣传领域和阵地。随着家用计算机的普及,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络在普法活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今后,更要拓展新闻媒体法制宣传渠道,进一步加强对报刊广播电视特别是影视、网络等传媒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传媒阵地办好现有的法制栏目,通过以案释法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

二是集中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利用各种纪念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宣传手段,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这一工作重在平时、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特点,只有重视日常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实现公民法律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提高。

三是普遍教育与特别教育的结合。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

价值在于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普遍教育是基础,但某些特定人群如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工等,或因其在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或因其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特殊、迫切需求,而成为特定时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特别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加速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学法的目的最终在于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把执法和司法的过程变成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办理公证事务、调解纠纷矛盾的过程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其效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篇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一定程度上,人为灾害可以避免,自然灾害不可避免[1],但有效的工程措施能够减轻自然灾害[2]。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就地震灾害而言,我国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但近年来,人为灾害的发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核灾害等。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如图1所示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日”的确定,是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人员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全国广大群众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最好宣传动员。

1 防灾减灾宣传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灾害特点及危害

1.1.1 自然灾害

所谓自然灾害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如地震、干旱、冻雨、雪灾、海啸、台风、山洪、山体滑坡等。其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如2008年1月南方冰雪灾害、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和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暴雨等。

1.1.2 人为灾害

所谓人为灾害是指由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致灾过程和结果,也叫人文灾害。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其基本特征是无形性、相对性、区域性。近年来,人为灾害也有逐年增加的势头,正严重羁绊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1.2 宣传教育成功的典型范例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与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的奇迹的创造与校长叶志平是分不开的。他不仅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更重要的是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 min 36 s。

2010年12月24日晚,浙江金华一家国美电器商场发生火灾,无重大人员伤亡。事后调查发现,商场本身有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每个月要进行一次消防演习,所有员工在上岗前都要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在火灾发生前一晚,商场还组织员工进行了节日期间消防安全的培训。

以上两个实例均说明,只要平时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技能,就能在灾害来临时成功应对,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 防灾减灾教育现状

多年来,国家实施的防灾减灾系统工程,在县级以上的科普教育、宣传、科技人才培养,大区域各种灾害的调查与评估,突发性大型灾害的抢险救灾和灾害防治以及对国家重要工程设施的保护、灾害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3]。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防灾减灾教育体系还未真正形成

防灾减灾教育要依靠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宣传媒介和教育主体为抓手的自上而下的体系。近几年发生的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上海高楼大火、沈阳皇朝万鑫大火、酒驾交通事故等一些特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后,各级政府已经将防灾减灾教育提上了日程,但目前为止,还未真正形成一个正规卓有成效的教育体系。

2.2 广大民众对防灾减灾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灾害意识淡薄,认为灾害离自身遥远,“等待”和“侥幸”心理严重。如,中国家庭很少能备有应急用的绳子、钳子、药箱、手电筒等物品,而日本家庭基本上都有一个应急箱,里面装有各种灾害应急物品;酒后驾车的现象,很多肇事司机事后都解释说,自己感觉头脑清醒、意识清晰,应该不会发生事故;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的现象;放鞭炮没有避开电线多、易燃的地方等等。

2.3 防灾减灾教育手段不够多样化

我国现阶段各地防灾减灾教育手段比较单一,大多只是悬挂红底白字的标语、发放宣传册、电视广告等形式。很多情况下,这些传统的宣传形式已不能引起广大民众的注意,不能刺激他们的敏感神经,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的重视。

2.4 防灾减灾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灾害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不仅要使民众通过学习正确的防灾减灾知识,还要养成积极的防灾减灾态度并形成科学的防灾减灾技能,成为具有一定防灾素养的公民。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民众的防灾意识有所提高,很多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街道开展了防灾宣传和演练,但不是常态,往往只是在5月12日、11月9日等几个特殊日子里组织一下演练,而内容也局限于逃离现场,流于形式,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内容,更多情况下没有自救、互救方法、手段等技能培训。

3 几点建议

3.1 宣传方式多样化

在宣传方式上,应注重多样性、灵活性。如公共场所假日义务演出或农村庙会免费发放减灾宣传资料的活动、举办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以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举办专题讲座、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等。小到一条标语都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如“斑马线不是起跑线,这里不需要争分夺秒”的少儿频道公益广告、社区的“火灾起、心莫急、湿手巾、捂口鼻”宣传标语,路边护栏的“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标语。大到南京7·28爆燃事故现场建的防灾减灾博物馆和唐山7·28大地震的唐山机车厂地震遗址建的地震遗址博物馆都是很好的防灾减灾教育基地。

3.2 宣传教育内容丰富化

在宣传教育内容方面,要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灾害知识,使他们了解灾害的发生原理、机制和发展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使他们可以在灾害防御和灾害发生时有所作为,还能使人民群众意识到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从而增强防灾减灾的责任感和自觉行为。同时,在宣传教育中普及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普及和提高群众救生的知识和技能。

3.3 宣传教育制度完善化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方能见实效。为此,要完善宣传机制,形成制度,建立有效的宣传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另外还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指标,用于评定防灾减灾教育实效,促进灾害教育的有序开展。

3.4 其他

鉴于我国的实际,现阶段提高国民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的最好途径是提高学校以及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4]。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要将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纳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学内容中,使孩子们从小就可以在课本中学到这些知识,增强其自我保护和自救的技能。

4 结语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5]。正如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同志在《防灾减灾教育要注重实效》中讲到的“防灾教育是最重要的减灾活动。”为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掌握防灾减灾方面的科学知识;学习减灾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减灾法制观念,使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减灾行动中。只有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定和谐的生活。

摘要:通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说明了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现状,在如何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真正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陈霞,朱晓华.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2001(3):92-96.

[2]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3]王成华,陈永波.县、乡村防灾减灾系统工程[J].自然灾害学报,2002(3):90-94.

[4]薄景山,迟宝明.赴日本学术交流与防灾教育考察纪实[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2):139-141.

篇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档案宣传思想意识全民档案意识、社会档案意识、国民档案意识三者的意思比较相近,是指一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程度与认识水平的总和。全民档案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兴衰,影响档案工作的成败。档案宣传是提高全民档案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重视和加强档案宣传工作,通过档案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认识档案,“走进档案”,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水平。

一、档案宣传是档案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档案宣传工作,是指向社会成员说明、讲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传播档案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的有关信息,鼓动和吸引人们积极参与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过程和活动。档案宣传是档案工作的舆论先导,是扩大档案工作影响、提高档案工作地位、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宣传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是档案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档案的收集与档案宣传紧密相连。档案收集是整个档案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离不开档案宣传的舆论引导,离不开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传。收集档案,不仅要靠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更要靠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职工群众不上交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档案收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收集工作就做不好。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外出开会回来,把会议文件材料往自己办公桌抽屉里一锁,以图自己以后使用方便,不上交秘书科或档案室,致使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无法归档。消除这种现象,改变这种不良行为,要靠档案宣传,通过档案宣传,提高人们的档案观念,使大家自觉地将文件材料上交归档。其次,档案的管理和保护与档案宣传紧密相连。收集的文件材料如何整理、分类,如何归档、上架,管理制度如何制定、落实等,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要做好这些檔案专业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档案管理人员娴熟的业务素质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的培训、教育,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培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档案宣传,是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具体解读。再次,档案利用服务也与档案宣传紧密相连。广大利用者最关心的是馆(室)藏档案资源有哪些,哪些内容和信息可以利用,这就需要档案馆(室)及时对外公布档案目录及相关内容简介。档案馆(室)公布档案目录及相关内容简介,就是一种档案宣传。所以,档案宣传工作是整个档案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扩大档案影响、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国民档案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档案宣传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立足档案工作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档案宣传活动,在服务经济社会、服务档案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比,档案宣传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些地方还没有宣传到位,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还不那么广泛、不那么深入,公众的档案意识还比较淡薄。前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随机调查,深刻感受到国民档案意识确实有待于提高、有待于加强。比如,知道国际档案日是每年的6月9日的人、知道今年国际档案日的主题是“走进档案”的人,少之又少。除档案工作者外,很多人还不是十分了解档案,认识不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对档案工作还比较漠然,对档案工作还不大关注。2014年6月12日,我国政府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受理中方申报,并按有关相应程序进行评审;2014年7月3日起,中央档案馆在其官方网站上开始陆续公布45名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这两件事都上了央视新闻和其他新闻媒体。据了解,国民对公布的侵华日军的暴行比较关注,也相信这些累累罪行都是真实的,但多数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记载这些侵华日军暴行的档案,背后是历代档案工作者默默的奉献。如果说一般人对档案工作认识水平不高,还容易理解,那么一些领导同志的档案意识差就不应该了。由于档案宣传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别单位领导同志不大了解档案,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单位档案机构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减少,业务经费紧张,致使档案工作不能够正常顺利开展。要改变上述被动局面,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档案宣传工作,灵活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大力提高国民的档案意识。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公民的档案意识

1.加强档案宣传力量

档案宣传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搞好档案宣传,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档案宣传队伍,有一批精通业务的档案宣传人才。从档案部门目前的情况来看,档案宣传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是没有专门的档案宣传机构,二是档案宣传人员太少,三是档案宣传人员素质不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要改进档案宣传工作,必须克服档案宣传力量不足的缺点,从两方面入手,下大力气加强档案宣传力量。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档案宣传机构,成立相应的档案宣传部门(科室),配备专职档案宣传人员去抓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专门的档案宣传干部,把德才兼备、既有文字能力又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宣传岗位上来,对他们加强培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档案宣传的领军人物,成为档案宣传战线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支持和鼓励档案宣传工作者争先创优,尽最大能力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2.丰富和完善档案宣传内容

要搞好档案宣传工作,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档案宣传内容,提高档案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首先,要突出主题宣传,即做好对档案政策法规、档案业务管理知识的宣传。要面向社会,贴近群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合档案学基本知识,宣传档案里的故事、智慧、规律等,把枯燥的档案变成有趣的故事。其次,要做好典型宣传和成就宣传。要深入档案工作第一线,发现和宣传档案部门坚持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经验和好做法,宣传档案先进典型人物和职业精神,弘扬优秀档案文化,从而扩大档案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档案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知名度。

3.创新档案宣传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样便捷,这为档案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档案宣传要顺应新发展、新形势,在采取办报办刊、出版图书、举办展览、拍摄电视片、举办讲坛讲座、举办文艺汇演、举办诗歌比赛、开办夏令营、送档案下乡进社区等有效形式宣传的同时,要注重发挥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运用各种新的宣传形式,比如动漫的形式、网络视频的形式,手机短信的形式、户外电子屏信息的形式、电子书的形式、微博的形式等,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群众,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4.抓业务促宣传

篇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夯实支撑点,加强教师的法律教育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不但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法制教育的宣传者和示范者。加强对教师的法律宣传教育,对搞好我系统人员的普法工作,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在搞好其它法律条规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的学习,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活动,增长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对搞好法制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组成由各学校政教处、团委、少先队、政治教师、班主任和社区教师为主体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狠抓骨干队伍建设,为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继续坚持分析例会和学习制度,即:教委每月一次政教处主任例会、每周一次社区老师例会。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法律知识,交流经验,研讨案例,请有关专家讲课、辅导等,以提高骨干队伍的法律水平和工作能力。

2、找准切入点,全面推动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课堂。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对学校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教委每学期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将法制教育的工作纳入各校政教处学期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法制教育工作,法制教育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课时,并在每月用班会、队会或团课的时间,安排一次法制教育课,实施系统的普法教育。为更好地推动法制教育进课堂,我们将继续选择1-2所学校为试点学校,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更富有成效的经验。二是坚持建立教育基地和聘请法律副校长制度。“三五”期间,各校广泛地同司法、部队等单位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建立教育基地。在区普法领导小组的关心下,所有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作辅导报告二次,开现身说法演讲会一次,使法制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富有实效。“四五”期间,我们仍将继续坚持这一好的做法。

3、抓住重点,认真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我国全民法制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是我们普法工作的重点。一是学校以外时间,以社区为依托。社区比之学校有着更大的覆盖面,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在校时间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学校放假时,青少年由学校涌入社会。一方面,学生与社会接触机会增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鉴定景体由学校转移到社会和家庭,容易出现管理空档。因此,我们继续为每个街镇派驻了1-2名专职社教老师,负责社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学校放假之前,及时召开社区教师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假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搞好教育管理工作的衔接。在假期开始时,以居委会为单位,举办青少年法制教育培训班,组织青少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观看法制教育录像,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并将学法的表现和成绩反馈到学校和家庭。另外,与街道共办“家长学校”,争取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使法制教育有的放矢。二是把握法制教育时机。在国家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时,把青少年学习法律和宣传法律结合起来,组织他们出法制宣传黑板报、写法制宣传标语等活动,使之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协同有关部门严格控制桌球、电子游戏机、网吧等游艺场所对学生的干扰,坚决查黄堵黄,使法制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摘要心理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名称及其意义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其实质上是指个体各种心理机能的协调和完善,以及以最佳组合发挥作用;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意义。(1)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以及各种压力,人们随时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水平,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的诱因的作用,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心身病症的发生。

(2)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体有意义,而且对群体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心理健康有助于克服人的消极心理状态,振奋民族精神,有助于缓解人际的冲突,改善交往环境,增进社会稳定,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发展健全的品格,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有助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可见,心理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国民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中科院公布的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近两成被调查者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与此同时,据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举行的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上获悉,我国神经精神疾病占疾病经济总负担的20%。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专家提醒,政府各部门亟须采取措施积极面对这一问题。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世界卫生组织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发表公报,呼吁各国打破禁忌,加强各种预防措施,积极应对自杀现象,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现在全球自杀者的人数比过去50年来上涨了60%,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自杀者人数增幅最高。及时治疗心理与精神疾病是预防自杀最重要的措施。可是目前,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个空白,现在不少学生性格狭隘、孤僻、极端,这和这项教育跟不上不无关系。另外,虽然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排名中已居首位,但人们对于心理疾病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病不医甚至讳疾忌医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还片面停留在身体器官有无病变的层面,而普遍忽视了精神病变。目前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像心理障碍、失眠等一般性疾症,在人们的认识中根本就没有与心理疾病联系起来。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对不同人群重视程度不均。专家认为,心理卫生贯穿人的一生,全社会都应重视这种疾病。然而,中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二点四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足百分之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重视程度不均。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一心在其报告中说,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城市好于农村、儿童青少年好于老年人群、学生好于家长。许多人并不知道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不清楚好心态与快乐人生的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宣传心理学科普及知识。专家提醒,政府各部门亟须采取措施,积极面对这一问题。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篇7: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一、普治领导组工作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领导组工作会议,总结上月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部署下月普治工作;

2、每年的3月和12月为普法宣传活动月,重点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确保效果明显。

3、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措施,落实整改;

4、坚持经常督查,定期检查。认真开展半年和年终检查,做好总结评比,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二、普治领导组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并实施“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部署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2、确定普法工作的重大事项,并协调解决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负责组织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检查考核;

4、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调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落实岗位责任制,开展评比,兑现奖惩;

5、负责完成上级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普治领导组办公室职责

1、在乡普法领导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全乡普法和依法治理各项工作。

2、参与制定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和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意见,并负责组织开展实施;

3、指导、检查、督促全乡各单位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给予支持,帮助解决;

4、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工作意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5、组织开展半年查和年终工作考评,并认真做好年终工作总结。

四、干部学法制度

1、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年学习法律法规不少于四次,坚持每季度学法一次,做到有会议记录,有学习内容,有学法心得笔记;

2、一般干部每月集中学法不得少于一次,以学习宪法为主,学习与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各类法律专业培训、函授和自学考试,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

4、在检查集中学法的基础上,坚持个人自学,要求每个干部每月学法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

5、坚持学用结合,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利,利用新学的法律知识独立处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群众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学法用法与贯彻执行党的现行政策结合起来。做学法用法标兵,树遵纪守法模范。

五、干部学法考核制度

为提高干部学法的效果,增强干部学法积极性,提高干部的发展素质,制定以下制度:

1、干部每年学法情况考核不少于一次,由乡普治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采用考试答卷的方式,对干部每年新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试,检查每个干部学法情况,考试结果记录档案;

3、集中学法,参学率达到90%,无故不参加学习考试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要求补考,考试不合格的,重新参学补考;

4、干部的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篇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一) 学校法制教育缺乏长期性

法制教育是学校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 在进行法制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不能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 不能对学生进行持久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这样就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法律意识, 不能养成法制意识。

(二) 教师的教学计划不能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

教师的法律教学计划最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时, 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在不合理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 法制教学的方向可能会与正确的方向产生偏差, 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 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 不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学生从法律知识的学习中收获不到乐趣与成就感, 学生的后续学习动力也会不足, 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 法制教育活动相对缺乏系统的配合

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 选择有区别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因为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同, 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职业院校对于法制教育活动的支持和关注力度还不够, 学校不能从宏观上正确掌控, 学生的法制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 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法制教育, 增加了法制教育课程, 但教学方法单一, 经常是采取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 缺乏生动形象的教育, 使得当下职业院校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增强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意识

(一) 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要想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 就务必把社会、学校、家庭这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 只有相融后的法制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开始独立思考, 并找到正确的法制观与人生观。文化教育建设是法制观念实现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要加强与地方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不仅要提高学校的文化环境, 更要增强学校周边的环境, 清理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歌厅、台球室等, 加强对学校网络的监管, 坚决抵制黄色、暴力、邪教网站的传播, 净化网络环境。从调查中发现, 许多学生的坏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 所以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也至关重要,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的主要场所, 一些家长的坏毛病很容易被孩子学到, 所以学校要联合社会和家庭共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不断优化文化环境, 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成长, 为进入社会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 重视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是当下学生的重点方向, 尤其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实践教育尤其重要, 学校依靠开展多种方式、内容多变的社会实践, 例如, 在学校宣传栏中加强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和宣传, 在学校广播中加强对法制节目的言传, 在社会调查中加强法律知识调查, 在组织集体活动时, 注重加入法律元素, 引导学生用心学习法律法规, 用眼看懂法律现象, 用脑去思考法律相关知识, 用耳去听法律讲座。全面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 持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实际活动和亲自实践增强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不断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去挖掘实践资源, 不断从身边的实践出发树立法制观念。

(三) 确定统一的教学计划

首先, 确定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 保证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程设施的保障,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课程内容的保障, 不允许法制教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占, 保证课程的保有量, 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其次, 确定法制教育的计划。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加强对校园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 全方位提升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引导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制观念, 自觉维护法律法规。提高职业院校法制观念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 提升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制度保障上的能力和水平。应该做到从教学中确定法律知识教学提纲、教学内容等方面上都要达到标准化要求。注重法制教育课程中内容的真实性、真理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所一直坚持的法制教育体系, 并规划出具体教育内容及方案, 并能保证到各个环节, 因此在学习法律课程的内容时, 要注重前后内容的互相融合, 不断提升内容的贴合度。

其次, 好的法律教材应该拥有法制中的严谨性、科学性, 同时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情况, 而教师也应该在开展教学前详细了解课文内容, 为法制概念的讲解进行铺垫, 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 保证学生可以了解教材详细情况, 也可以通过教材中配图对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最后,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课堂实践活动, 另一个是课外实践操作。其中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配合下不断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集体讨论, 通过创设课堂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不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加直接和亲身操作的体验和知识;二是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指课外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积极保护自身法律权益, 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 这是加强法制观念的深层次运用, 是法律知识的操作和实践, 是提升法制观念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一) 尽量丰富教育内容

1.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有数据显示, 在面对同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采用口授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两节课内理解度最多能达到55%;只让看学生能理解70%;如果听、看、说并用能理解90%。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 开展多维教育教学。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例如微课法课程教学等。只有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拓展, 利用新媒体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 各种学习资源都能够通过新媒体被学生获得, 所以更要主动利用新媒体把正面、积极的法制思想传播到学生身边, 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法制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不断夯实学生的法律知识, 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用新媒体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 挖掘新媒体潜力, 带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是职业院校强化学生法制观念的举措与内容。

2. 要加强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 只有注重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了解更多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少。还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只有深入学生之中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具体问题, 只有用平等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至于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和讨论教学方法, 真实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学习, 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了解得更深, 这样有详有略的进行讲解可以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在针对几乎没有任何法律基础的非法学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时, 其教学案例的选择想法和法学专业的法制培养观念不同, 案例的选择应以职业院校学生日后工作及生活中所能涉及的案例为主, 以此来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 改革课堂教育形式

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法制教育教学, 丰富法制课堂形式。虽然目前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职业教育的法制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对于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法律教育配置课程一直是人们思想上的盲区, 普通高等教育阶段法律教育体系相对健全, 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较为成熟, 而职业教育在法律教育上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教材压缩, 没有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的法制教育模式过于单一, 无非是对传统法制教育课程的重复、延伸, 因此生搬硬套,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别, 其特点为满足市场专业技术的需求, 所以在配置职业院校课程要加强与专业学科的结合, 以其专业特殊性制定较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只有法制观念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才能使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目标在与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实现。

(三) 注重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是保证法制观念落到实处的关键, 通过不同的学科渗透, 能够将法制观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从而深化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加强法律知识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串联。通过在不同的专业学科中加入了法律知识, 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深化法制观念;另一方面, 能够加深自身接触到领域范围的法律知识积累, 提高懂法、守法和用法能力。其次,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 不断强调法律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引导学生选择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课程, 还是未来择业的法律知识积累。最后, 加强课堂意外的法律知识学习, 在不断加强课堂教学之后, 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明显提高,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要不断加强实践和注意平时生活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侵害自身权利的举措要坚决制止, 要积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不断维护法律权威, 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修养, 不断维护国家法律, 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晓.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2.

[2]杨楠.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尚法理念培养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3]王广红.沈小军.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建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46-47.

[4]娄淑娟.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篇9: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体育锻炼,应当从小做起,长期坚持,才能终身受益。我们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在学生时期,爱好游泳、爬山、跳健身舞及徒步到农村考察等,这些对他在今后的战争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井冈山上,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严寒、酷暑、饥饿、挫折等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他所表现出来的超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聪明的智慧及忍耐性,自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真是令人肃然起敬。这些都是他老人家在学习时期所经受的各种磨练是分不开的。

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青年时期所经受的磨练是一生的财富。然而,在今天我国青少年的各种素质又如何呢?有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报道中介绍了这样的情景:

负重远行都是背10多公斤的东西,都是几十公里 的路,中国孩子松松垮垮,叫苦不迭;日本孩子纪律严明,咬紧牙关,一直走到头。 宿营生活,日本孩子烧火,炒菜,煮粥,什么都会,中国孩子就没有这两下子,只好饿着肚子向领导们叫屈。

野外探路,中国家长怕危险,用车子把孩子接走,日本家长却鼓励生病的孩子你一定能成功。

最后,日本带队负责人不客气地说:“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都是重视应试教育,轻视体育教育而造成的。

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波及到了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把小学的课程搬了进来使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每天都压在沉重的作业之下,试问,孩子们能健康的成长吗?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体检中看到,近视,弱视等视力不良的的学生都处在每年猛增的状况,并且正在向小龄化发展,这部分学生在高招报志愿时有些专业是要受到限制的。在中招体育考试中,我们还看到学生们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一年不如一年,在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项目中,跑到终点时,有部分学生几乎要出现虚脱。

另外,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因缺乏体育锻炼,导致智力发育出现障碍的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现在很多孩子因缺乏运动,平衡协调能力得不到提高,影响了大脑中枢神经的发育。体力不好的学生精力跟不上,难以承担越来越重的学习负担,其学习效率也比体质良好的学生差。同时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不仅使孩子在成长中遭到生理、心理疾病的严重威胁,而且会使未来社会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潜危机。

那么,当今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又是怎样呢?

1 体育教师配备不足。有不少学校的领导把体育课看成是辅科,在向上级要教师时,只要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师,致使这些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只能让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授,因缺乏体育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体育课也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一下,或者是被其他学科占用。还有个别学校根本不上体育课,不仅如此,而且更加没有机会接触音乐、美术课。因为语、数、外是中招考试的重头戏,也是上级部门主要评比的学科。

2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足,有些学校虽然体育教师不缺,但由于活动场地太小,班级多而无法正常上体育课。如有一所中学,有30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活动场地只有1600多平米,内设两个篮球场,四个乒乓球台,四个双杠。而体育课主要集中在上午的3、4节课,下午的1、2节来上,如果按规定的节数开设体育课,每节需4-5个班300多名学生同时上体育课,不要说中、长跑、短跑、投掷等项目也根本无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强度、密度及运动量也无法达到。所以学校就把体育课减为每周初一、初2节,初三1节。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而且还使个别体育教师只好教其他学科。

3 体育教师的待遇低。体育课多数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无论天热天冷,刮风等都是如此,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都由体育老师负责,但每年却只有60元的补助,即使这样有些学校也不承诺,皮肤晒黑了,粗糙了,鞋磨破了,60元能买到什么呢?

4 体育教师的课时是被打折的,与语、数、外学科相比,体育课每节被折为0.7节,这样语、数、外每周12节为满工作量,体育教师却需上17节,每天3-4节,年轻的教师就感到很累,年龄大的教师根本无法承担,而任课少一些为不满工作量,在学校的量化考核当中,总是比别人积分低,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回报。

5 体育教师想组建一个运动队,遇到有体育比赛时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即使学校有这样的特长生,学生热情很高,但学校领导总是以影响学习,怕出以外事故,或学校经济困难为由而被拒绝,使教师很感无奈。

6 体育锻炼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和密度,并且要长期坚持,有步骤到进行,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在体育课上磕磕碰碰很难完全避免,即使有一个很小的事故,如果被有些难缠的家长知道后,就会说成比天还大,同时招来领导责备,并且有时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后果,使体育教师有苦难言。正常的体育课,也不敢按常规要求进行。

7 每当职称评定时,是体育教师最尴尬的时候。因为教师节评先、表优,各学校都是按中招考试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其他学校对比来评选的,体育成绩从来不参评,中招也是如此。所以体育教师总比其他教师矮半截,只能靠边站,无缘先进。因捞不到证书,即使年限再长,年龄再大,也就是无期 的等待和感叹了。严重地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较差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辨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2007年,中国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意见》,也使我们体育教师看到了希望。

前段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小学生参加的阳光少年体育活动。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参赛的小选手们手拉手,肩并肩,高喊着口号,奋勇地冲向终点。看到他们胜利时欢呼跳跃的激动心情,也看到他们受挫折时伤心痛哭的场面。我们为之而振奋,为之而叫好。这一活动,使他们在泪水中获得了坚强,在摔倒中获得了健康。

我们忠心地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使那些高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死报应试教育不放,为牺牲学生健康,来换来自己荣誉的领导们有所醒悟,并加大体育教学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希望这些活动能引起全社会的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给学校体育教学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环境,不让体育教师再伤感,希望这些活动能够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普及开来,让全体中小学生动起来,走到阳光下,走进操场中,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总之,只有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为体育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才能提高全民的素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生活水平和体质水平,才能使阳光体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大气,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问题调查》肖光畔 编著 大象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自驾游活动策划下一篇:毕业设计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