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恐龙世界

2024-05-07

美术课恐龙世界(共14篇)

篇1:美术课恐龙世界

在教学《恐龙世界》这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大胆作画,对学生的作业提出修改的意见,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主要以表扬为主,学生喜欢把作业给我欣赏,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进行不同的指导,如:能力较弱的提笔帮他修改,对能力强的,只是用语言提示,建议他添加丰富的背景等等。儿童绘画贵在天然童真,而且要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因此,学生想象中的恐龙,有的写实性强,画的恐龙非常逼真;有的恐龙很可爱,有漂亮的花纹颜色,有个女孩画的恐龙拟人化,身上穿着花衣,带着蝴蝶结,拿着篮子,背着蛋宝宝,脚踩着滑板,唱着歌,画面很有诗意。很多学生结合上一节课画草从中的方法运用到这次画中,背景内容很丰富,学生绘画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兴趣很浓。

通过长时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要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

有一次讲课时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导致整堂课没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没有达到预想的作业效果。所以说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篇2:美术课恐龙世界

《恐龙世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的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我一出示课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教学中,我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的书籍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表现恐龙,我在课堂中还展示了几幅优秀的恐龙题材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明确作业要求的前提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在评价活动中,我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在课后拓展方面,我通过课件,出示了几幅用彩泥制作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回家继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3:美术课恐龙世界

一、海边取景,感受海洋作画魅力

牡蛎是海洋的馈赠,是海洋给我们的又一学习的好机会。带领小学生到实际的海边去捡拾牡蛎,然后亲自制成牡蛎壳,并且在上面作画,恐怕是最好的,也是最生动的美术学习过程。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中有一点,就是激发学生内心的美感,学会对生活中事物的美的欣赏。在海边作画也许是对学生最好的气氛的感染,让学生一边闻着海的味道,一边去描绘海洋中的生物也是很独特的一种经历。在海边和学生相处玩耍的时候我发现,身处海边的他们更加快乐开朗,对于一些事物的见解变得更加开阔了。很多孩子在沙滩上一边作画一边快乐地聊天,美术作画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痛苦与压力”,而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表达。

对于农民工的孩子来说,父母领着出去玩的机会很少,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比较弱,难以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为了更好地做好牡蛎作画教学,让学生在上面画出更加生动的海洋鱼类。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海洋馆等地方,真切地去观察那些在活动的鱼类。看他们穿梭在水草中的快乐,看他们自由的游泳,看他们相互“挑逗”的有趣,也看他们五彩斑斓的身姿。这些都是从书本,从画册上难以找到的真实的东西。采用实际观察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发现学生真正的作画能力提高了,他们敢于在牡蛎壳上加一些元素,如,飘动的水草、游动的小鱼,甚至还有变化表情的鱼类,真的是非常有趣,而且让牡蛎壳意义的表达更加完整。

二、展示家乡美景,讲解创意思路

牡蛎是西店的特产,热爱家乡同时也是此次美术创新教学的一大目的。其实我们只有热爱某个事物,才能够在绘画中表达出我们对它的感情,也才可以创作出更加有深意的画作。牡蛎作图能够充分利用西店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实现家乡意义的表达就更加完美了。我会让学生在牡蛎作画的同时,想象一下自己做这幅画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在一次绘画的任务中,我给学生布置了“我心目中的家乡”这个题目,然后就有很多学生将家乡中的鱼和花草都加入其中,使整个牡蛎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学习,还有作画精神的表达。有的人对事物充满了感情,但是却不懂得表达,或者是他所表达的别人根本就不理解。为了锻炼学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我一般都会选择几个作品,让大家对其意义进行猜想,然后再由作者本人给出具体讲解。这样一来,大家能够学习到别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不断纠正和完善自身的绘画技巧,使学习更加快乐和更具意义。

三、“因形制宜”,利用牡蛎特色作画

因为牡蛎是西店的特产,在这边有奇形怪状、或大或小的牡蛎。西店牡蛎有着“海牛奶”之称,蛋白质、维生素、核黄素等都很丰富。而作为作画的一大材料来说,我们必须了解牡蛎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利用“牡蛎形状特点”进行作画。例如,从牡蛎的特点,我们会发现许多的不同,有些牡蛎壳内是呈现扁长状的,比较适合做一些长长的鱼类的图画,而那种较为宽的牡蛎壳就可以选择较为宽的鱼类了;一些不平整的牡蛎壳内,可以做立体的鱼类图,或者是顺应它的形状来画适合其特点的鱼类。这些对“牡蛎”的“因形制宜”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特质,给牡蛎壳作画增加更多的美感。

另外,牡蛎作画不是只限于一个牡蛎画一条鱼,而是可以选择自己安排构图。如果是一个较大的贝壳,还能够在内部画一幅美丽的海洋景色。牡蛎作画的过程是先用铅笔勾勒出基本的轮廓,然后利用丙烯颜料直接作画。在这个过程之前,要先让学生在心中有所构思,因为这个过程改动是基本不可能的。

四、小组作画,丰富创新含义

牡蛎壳作画是一个简单的绘画过程,这个简单只是指的作画的面积比较小,学生能够施展自己绘画技术和表达思想的空间并不大。这样一来,小组作画就成了完成“巨幅大作”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其实无论是牡蛎作画还是普通的作画,大家都会出现“心中所想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这种令人抓狂的感觉无疑是因为自己内心的表达方式不足所引起的。但是毕竟个人力量有限,却往往可以在和别人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火花。在团队合作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的优秀品质。

在牡蛎作画的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大家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给小组成员一个主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商量决定作画的方案,以及使用牡蛎的数量,然后再进行分工合作,按照自己的绘画水平和擅长领域来做出最美丽的作品。这个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大家能够给彼此好的意见,还能够相互讨论确定最佳的绘画方案。并且因为是集体作画,对于颜料和其他材料的使用也能够减少很多。以前给学生安排单一的绘画任务,只能够让他们在绘画技术上面有所提高,但是今天的小组教学却给学生丰富了绘画意义。小组其他成员在绘画积极者的带领下,点燃了对作画的热情,其表达的主题更具深意和创新点。

篇4:世界美术的窗口

《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可以看作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姊妹篇,全书共分八大篇六大卷,上始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古代非洲和美洲以及中世纪欧洲美术;中起意大利与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十八世纪罗可可和十九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等;下迄西欧近代诸流派,以及二十世纪出现的现当代各种流派。本书除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美术发展状况和美术史上有影响的艺术家个人生平和作品外,还对二十世纪中期前出生的一部分具有开创性的当代著名艺术家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另外,本书还分编介绍了俄罗斯和苏联时期对我国美术产生卓有影响的优秀艺术家,以及日本的美术。全书以介绍著名艺术家为本,融原作介绍、史实知识和审美研究为一体,是一部把美术风格、图像演变和艺术家评传三者合一的图文并茂的大型美术史专著。

美术史上艺术家个人的作用及其意义非比寻常,某个大师往往是一种风格的里程碑,甚至是历史的转折点。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就肇始于乔托,结果描绘人类与人性成为重心,一个画派由此诞生。中国美术正处于发展时期,对外国美术的充分研究是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之一。纵观中外美术史,大师们的成功何尝不是建立在先辈伟人的基业之上的。研究美术史可以帮助我们在认识大师们的独特性的同时,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任何历史都是人类认识自我、关注生命、自然的结果,美术史最直观地记录了艺术家的创造和对时代的颖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无不经过深思熟虑。一百年前的塞尚创造出美术新的语言,理性地走出了自己的路;杜尚则走得更远,他自觉地与一切历史传统决裂,直接采用现成品完成艺术构思,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始作俑者。书中介绍的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及创作理念,将引导我们重新关注人生经验和精神生活,使我们在聆听历史脚步声的同时,积极与大师们进行“对话”,避免盲从和狭隘。

《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不仅重点选择了世界美术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专文三百余篇,图片五千五百余幅,还特别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美术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注意从学术的高度引领读者,强调了后现代艺术对当代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虽然出于各种原因,不可能有最后的结论,但所提供的材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是有益的。

《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从酝酿选题到成书出版,几经周折。在当前宏篇巨著出版不易的情况下,出版社能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注重文化的积累,显示了其远见卓识。

由于资料、时间的限制,本书仍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对广大艺术爱好者或非专业人员而言,仍然是一部具备了世界美术百科全书特性的专著,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世界美术流派的变迁,风格的演变,艺术家之评传,而且使我们以最低的代价获取了世界美术史上最丰富的信息。

篇5:初中美术《美术的世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初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第1课《美术的世界》。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以及学习美术的意义,由此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认识美术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的概念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什么是美术,第二部分说明美术的分类,第三部分是学习美术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

三、学法:

本课从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入手,运用学生讨论、欣赏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憧憬中愉快地度过四十五分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一、课堂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美术?(3—5分钟)

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2.教师指名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①大部分同学只能说出画画是美术,个别同学可能会说出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是美术,教师首先肯定他们的说法。②紧接着教师引导从早晨一起床开始说起。

教师:床——家具美术、被面——染织美术、衣服——服装美术、牙膏、牙刷、梳子、脸盆、盘子、筷子等——工艺美术、自行车——工业美术、教室——建筑美术、室内装修——环艺设计。

学生:尺子、书包、小盒、头花、手表、鞋子、冰箱、电视、书法、摄影等,这些都是美术。

结论: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美术。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美术的世界(5—8分钟)

教师重点讲解并出示幻灯片(本环节以教师引线,学生举例,教师补充说明为主)。

1.美术的含义(教师口述内容并重点解释)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齐白石的《荷花蝌蚪图》等中国画作品和蒙克的《呐喊》等油画作品。

提出问题:完成这几幅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认识,都涉及到了美术定义的问题。

2.美术的分类(15—20分钟)。

基本内容:美术包括:①绘画:东方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日本画等]、西方绘画(水彩、水粉、油画、素描等)②雕塑:圆雕(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欣赏的一种雕塑)、浮雕(半立体的,浮着在另一平面上的一种雕塑)。⑧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象牙雕、玉雕、金银首饰等)、工业美术(电视、洗衣机、交通工具、花布、陶瓷等)、商业美术(装潢、广告、橱窗等)。④建筑:公用建筑(学校、商场、体育馆、公园等)、民用建筑(居民楼、四合院、农舍等)、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另外书法、摄影、篆刻等也属于美术范畴。

绘画和雕塑属观赏性艺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工艺美术和建筑属于实用性艺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同样具有观赏价值。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篆刻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这些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提示:造型的、材料等)

(3)、学生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

3、美术的作用。(7—10分钟)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的`作用包括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

教师活动:(1)出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给我们什么信息?(老师给予引导。)

B、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呢?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课堂回顾:(2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的作用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5、课堂小结:(3分钟)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当你需要穿一件漂亮的衣服时,是不是需要有人来设计?当你走进饭店吃饭时,需要不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呢?当你住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你想不想住进一座舒适美观的大楼呢?当你住在家离学校较远,你想不想骑一辆既好看又轻松的自行车呢?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而未来的设计者就在你们中间,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美术争取当一名美术设计师,把我们未来的生活创造得更美好。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的作用

绘画、篆刻 教育作用

雕塑、认识作用

建筑、审美作用

设计、

书法、

篇6:美术课恐龙世界

一、教学目标:

能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记忆或想象的“我们的地下世界”的趣味场景和生活细节,感知景物前后遮挡的空间秩序排列,我们的地下世界我们的地下世界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能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记忆或想象的“地下交通世界”

三、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地下交通世界”的趣味场景和生活细节。

四、教学设计思路图:

(创设情景) 地下商场

图:表现交通阻塞——地铁(在地下)地下电梯 标题:《我们的地下世界》

地下列车我们的地下世界

。。

(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说一说

2作业布置——画一画

3作品评价——评一评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出示图片:表现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flash片段)

提问:同学们!从图片上看公路发生了什么事?

生:塞车!车越来越多!发生车祸。。。。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

师:如果我们每天不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那该多好呀!请同学们来谈谈有什么办法来让它减少。

生:。。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建议很好,他说地铁可以!为什么地铁可以?

生:因为它在地下开的!

师:哦//那你说地下还有什么!其他同学你们知道吗?谁来说!

生: 。。。。。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还有想到没说的同学可以把它写在纸上等会再交给老师好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地下世界》

2、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我们的地下世界》

1欣赏图片: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同桌之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告诉你的同学的?

打开:课本图片欣赏!

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地下世界有那些?

生:鼹鼠!地铁!。。。。

小结:地下世界很奇妙!

2作业布置:画一画

师:同学们是不是还想说呢?这样吧!我们把他们都画下来好吗?谁先画好就让他上

讲一讲!比一比谁画的地下世界很漂亮!

:作业要求

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播放一些学生作品给学生欣赏!老师给予引导绘画欲望!

3作业评价:说一说、评一评

篇7:大班美术《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感受缤纷绚丽的海底世界,萌发对海底世界的探究兴趣。2.积极观察联想,大胆的表现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3.尝试用油画棒和水粉笔进行油水分离画的美术活动,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排笔、蓝色颜料、油画棒,大张画纸、桌布、围裙、袖套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海底世界PPT。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见过海底世界吗?在海底世界里有什么?” 幼:“见过,幼好多种类的鱼,有海草。”

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海底世界的图画,我们来看看海底世界里有些什么美丽的东西。”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猜测。

师:“咦,海底的鱼都去哪里了呢?” 幼:“小鱼又不见了”

二、以变鱼的游戏形式讲解示范如何使用大排笔进行刷画,并引导幼儿观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征。

1、出示水粉笔,教师用“魔术笔”沾上颜料,刷在画纸上。师:“没关系,我这里有一只魔术笔,只要我把笔的毛在颜料里蘸一蘸,在盘子边上刮一刮,再在我的画上刷一刷,就能变出鱼来了。”

幼:“怎么可能,我不相信。”

2、讲解鱼的动态和外形特征。

师:“你们看看我变出了什么?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干什么?”

幼:“变出了小鱼,他身体的形状是椭圆的,他们在海里游泳呢。” 小结:海底世界的鱼有的大有的小,有三角形的,有半圆形的,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的象香蕉形的,还有的是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它们不仅长的形状不一样,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

3、讲解油水脱离画的画法。师:“为什么魔术笔能变出鱼?” 幼:“因为老师有魔法。”

小结:先用油画棒在画纸上画出鱼,然后用水粉笔沾上颜料刷在画纸上,当颜料遇到油画棒画出的图案时,图案就能显现出来了,这种画法叫油水脱离画。

4、出示海底世界PPT,请幼儿观察海底世界各种鱼的形态和颜色。师:“我海底世界的鱼是变出来了可是他们少了什么?我的笔魔力还不够,所以鱼的颜色没有变出来,真正海底世界的鱼儿是什么颜色的呢?海底世界除了鱼还有什么呢?它们长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小结:海底世界里的各种生物不仅形状长得不一样,而且颜色花纹也不一样,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三、操作部分。

1、提出操作要求。

(1)今天请每桌的小朋友合作画一幅海底世界,画的时候先商量一下你们要画什么海底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谁在画纸的哪里画,画面要怎么安排?最好大家画的都不一样,你们的海底世界就丰富了。画的时候请小朋友先用深蓝色的油画棒画出喜欢的鱼和水草,再用其他颜色的油画棒为它们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涂颜色时要用力些,要把整条鱼都穿上美丽的衣服,然后再用大排笔刷上颜料就可以了。

(2)在涂色的时候大排笔蘸好颜料后要在盘子边上刮一刮,不然颜料会滴的到处都是。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清洁,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2、幼儿分5组操作,每组幼儿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形态的鱼,并添画水草和泡泡。

四、结束部分。

篇8:美术课恐龙世界

一、创设课堂情境, 让观察发现情境交融, 深入人心

在美术课上, 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 让他们在情境中观察、体验, 并让这种体验能逐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使他们在自我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教学“吉祥图案”一课, 课前我找到一个小时候在苏州生活, 常和家长游玩苏州园林的小朋友, 请他带来一些其在园林景点的留影, 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传统吉祥图案的知识。我们还一起欣赏了园林里的其他景点和更多有趣的吉祥图案。学生刚开始觉得图案有些太老土, 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也就不感兴趣。后来在欣赏园林美景时了解到作为装饰的吉祥图案, 有谐音的有趣内涵后就变得感兴趣了。如我们说道, 园林的地上有“五福捧寿”的图案, 游人们只要一个蝙蝠一个蝙蝠地挨个跳过去, 就能接到福气了。学生特别开心, 恨不得也去图片里跳一下。再后来出现的图案, 孩子们都能主动仔细地观察图案, 猜测寓意。吉祥图案深深地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尤其在后面“做贺卡”的课上, 有个学生还特地在贺卡上画了个自己设计的吉祥图案, 送给长辈。看来美术课上的体验已让他把美好的事物自然地带进了生活。

二、开展丰富的创造活动, 注重观察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观察的基础, 通过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 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 感知事物, 分析事物, 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如“生活日用品联想”一课, 要求学生利用普通的事物创造生动的形象。学生在创造中互相启发, 画出了很多有创意的造型:他们把勺子变成了大象、吉他, 把杯子变成了浴缸, 把酒杯变成了金鱼, 把锅子变成了水果……一些普通的东西竟然能变出这么多东西连学生自己也没想到。下课前, 我问学生今天最自豪的是什么, 学生都说设计出了有最意思的东西。我利用学生的这份激情开始引导:“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有了一双和别人不一样的眼光, 这些日用品在别人眼里都是普通的东西, 而在你们的眼里却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事物, 说明你们会用美术的眼光观察了。我相信, 用这种眼光观察, 你们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后来的多次造型教学中, 学生还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三、拓宽学生眼界, 注重观察的延展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去体验。今年的“世界无烟日”, 学校开展了一次禁烟主题系列课程。在美术课上, 我让学生创作一幅倡导世界无烟的画。课上与学生交谈时, 我发现他们对无烟的理解就是不吸烟、早戒烟等, 这种片面的认识将会限制他们的观察范围。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绿色无烟”活动, 让学生阅读大量关于这方面的书籍, 进行一个小型的知识竞赛。同时,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生活调查, 填写一个禁烟信息卡, 并让他们写一些调查体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有了更广泛的视角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创作了很多有新意的宣传画。学生在这次主题活动中, 都有了一次真实的体验, 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视觉的拓宽同样打开了其思维的大门, 他们的禁烟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四、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 让观察更主动、体会更深刻

在美术教学中, 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如在植物写生的课堂上, 课前我搬来一盆兰花。从学生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植物并没多大兴趣, 因为这是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于是, 课堂上老师即兴写生, 学生都不由赞叹:“好像呀!好美呀!”“其实这个一点也不难, 你们都能画的很好!”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态势、花盆和叶的造型等。渐渐地, 学生的脸上都有了惊喜之色。“从我这个角度观察到的和老师的不同, 这盆花整个造型不是倒三角的, 而是像梯形。”“兰花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但我发现它虽细却很有力度。这株兰花充满生命力, 我要用有力而流畅的线条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它怎么会这么有力?”面对这盆常见的花, 学生有了新的发现, 提出了问题, 观察体会变得积极主动。还可巧妙设置各种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观察感悟。

篇9:走进孩子的美术世界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画和我们成人所理解的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3岁前的孩子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他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他的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一样。在孩子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如果你不让他表达,他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你给他条件,让他通过绘画,尽情地、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3种做法,让孩子充分地表达: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沙发上画,家长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提供参照物。有时孩子会说:“妈妈,我画得不好。”他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他画得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画得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幅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对孩子来说,在他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是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

所以,对孩子的作品,你要多鼓励,多赞美,不要以成人所谓好坏的简单标准来评判它。

Tips:不要让孩子在既定的框框里画画。

很多家长会去买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你给了他一个框框,他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的,西瓜一定是圆的、绿的。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的,他的思维已经固定了,他不会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变成红色的了。

孩子的每一幅画里都是有故事的。

孩子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是一团颜色,一些线条。家长有时会说,孩子画得很乱,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但是如果你用语言和孩子沟通,你会发现,他的每一幅画里面都是有故事的,他画的每一笔都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看来抽象的作品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具象的。

有个孩子画了很多条线,家长以为是电线之类的。但孩子却说,这是楼上漏水了,把墙都淹了。这是他的一种生活经历,家长可能早就忘了,而且会认为这个经历对孩子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孩子却用图画表达出来了。孩子会去关注生活中很特别的一些事情。所以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交流,不要凭表面的东西去看孩子的画。

色彩中融入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掉了。但孩子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都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

可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只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这是硬笔,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要么就是很早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以后,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它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调出颜色来。孩子也可以去触摸颜料,感受颜料的质感。

2个关于颜色的故事。

故事之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

我们这样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

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交朋友,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鲜艳了。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我的好的地方照亮了你的好的地方。孩子就知道了颜色是怎么回事,他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接着,孩子就会一个一个地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了。比如蓝和黄交朋友,就变成了绿。有的孩子还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长出来了。”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了。

故事之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

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在孩子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我们教孩子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有的孩子就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

还有一个外国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老师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去工作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再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呀?”“因为我们家有6个孩子。”“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去理解,去感受和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就会变得很快乐。

2个让孩子对绘画感兴趣的好方法。

方法之1:你画的比孩子画的还“幼稚”。

很多孩子开始时不会画,会说:“妈妈,你帮我画吧。”这时,家长不要帮孩子画。如果你帮他画,他会觉得,我做得不如大人好,就没有自信了。习惯了以后,孩子就会依赖大人,大人不画他也不画。

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有一个妈妈其实也不会画,她很费劲地画了一朵花,孩子看了就不画了,说:“妈妈,你帮我画这朵花吧。”正确的做法是,你要当孩子的助手,帮他端端水、铺铺纸、挤挤颜料等等,而不应该去代劳。如果孩子一定要求你跟他一起画,你也尽量照着孩子的样子去画,最好是比孩子画的还显得幼稚,这样孩子

就有自信了。

方法之2:带孩子去观察、去发现。

这个世界是有形的,色彩是它的外衣。你让孩子去观察,孩子会从对世界的色彩,慢慢地关注到形状。比如,冬天带孩子去观察线条。孩子会说,这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你看,每一棵树上都有线条(就是枝条),比如柳树,冬天的时候线条显得非常清晰。到了春天,这些线条上出现了很多点,就是一个一个的芽苞。然后,孩子画的时候,会在线条上加一些点。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发现叶子展开了,孩子就说:“叶子像小手一样展开了。”于是,点又变成了很多的形状。孩子可以用手指画出来,也可以用颜料点出来。

专家介绍:

胡晓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艺术教育专家,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艺术儿童工作室和艺术儿童网站www.artchildren.org创办人。

篇10:小班美术:海底世界

1、学习用三角形、椭圆形绘画小丑鱼和神仙鱼。

2、初步尝试添画简单的海洋生物,较合理的布局。

3、体验色彩的美。环境创设1.海底世界视频,范例一张。

2.绘画用纸,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张。重点与

难点画简单的海洋生物,较合理的.布局。用三角形、椭圆形绘画小丑鱼和神仙鱼。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一)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喜欢鱼吗?喜欢什么鱼?”

2.引导幼儿了解哪些鱼是生活在海里面的。

3.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生活在海底里面的鱼都有哪些特点。(在此过程中示范讲解用三角形、椭圆形绘画小丑鱼和神仙鱼。)

4、引导幼儿知道在美丽的海底,在鱼类生活的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如珊瑚,海藻.....)

5、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联想创作

1、提醒幼儿小丑鱼和神仙鱼尽量画的大些。

2、引导幼儿尝试添画简单的海洋生物:如珊瑚,海藻.....

3、要求幼儿均匀涂色,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完美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交流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画的是谁,在哪里干什么?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通过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激发幼儿的兴趣,开阔幼儿的视野,体验色彩的美。

第二环节,通过绘画,练习用三角形、椭圆形绘画小丑鱼和神仙鱼的技能。

篇11:美术课恐龙世界

课题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真实动物,它们不幸在距今65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亡了。2亿多年前的地球上,很多动物还未出现,人类远未诞生,恐龙则由较低等的原始爬行类动物演变而来。今天,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恐龙的来龙去脉非常感兴趣,有关恐龙的影视、图书更是备受少年儿童的酷爱,使我们感到繁荣的恐龙时代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的消亡之谜对我们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显得非常神秘而重要。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关注未来,是《恐龙世界》编入教材的初衷。第8课 恐龙世界在本册教材中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恐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看过、听过许多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利用相关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恐龙的特点。设计理念:

“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我以一段恐龙的精彩动画来进行情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利用恐龙玩具、模型探究不同种恐龙的特点,来解决本课的重点。并出示课件,演示绘画方法。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技能目标: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情感目标: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

教学难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水彩笔、白纸、剪刀、原始环境图 学具:水彩笔、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欢迎走进美术课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视片段,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一块来看大屏幕,同学们认真看,想一想影片中的主角是谁?(播放影视片段《恐龙世纪》)师生观看。师:影片看完了,影片中的主角是谁? 生:恐龙。

师:你们想了解恐龙的更多知识吗? 生:想。

师: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去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索生命的奥秘吧。板书课题:恐龙世界

二、观察了解探究新知

1、说恐龙。

师: 同学们,你们了解恐龙吗?知道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呢?哪位同学能够来说一下?

生1:老师我从科普书上看过,我知道恐龙有庞大的身躯,尾巴很大。

生2:老师我知道恐龙的皮很厚。

生3:恐龙有翼龙和剑龙。

生4:恐龙有的飞行有的爬行,有一些锋利的牙齿,他们生活在远古时代,有的食肉有的食草。

生5:有腭龙。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真实动物,它们繁衍生息了亿万年之久,却不幸在距今65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了。恐龙的神秘消失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谜团,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思索。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恐龙的这么多知识,想不想近距离的看一看恐龙呢?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就一同走进神奇的恐龙博物馆,去领略恐龙的神奇吧。(出示课件:恐龙种类图片若干)。

师:在这些恐龙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翼龙,它有有力的大翅膀可以飞行。生:我喜欢食肉恐龙,它有锋利的牙齿,非常强大。生:我喜欢剑龙。

生:我喜欢第三张图片上的食草类恐龙,它的脖子很长尾巴粗大。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的真好。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恐龙,其实,恐龙分为两大类(课件出示图片):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和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陆地上爬行的。

师:了解了恐龙的种类,我们再来分析恐龙的特征。

(出示图片)特征:以图片上的恐龙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特征。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食草类恐龙共同特点:四肢着地、头颅很小、没有锋利的牙齿,以植物为主。

食肉类恐龙的特征:前肢短小,后肢粗壮,可以站立起来行走或奔跑,并且都有锋利的牙齿、以食肉为主。

鸟龙类恐龙的特点:有像蝙蝠一样的翅膀,头颅小,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图片出示恐龙的组成部分。

师:以图片上的恐龙为例小组之间来讨论一下,恐龙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头、颈、躯干、四肢、尾巴。)

师:同学们我们掌握了恐龙的这么多的知识,那么应该怎样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恐龙呢? 师:让我们大家一块来看一下。(课件出示:作画步骤:构图、添花、配景、涂色)

师:掌握了绘画的步骤,我们再来欣赏一些优秀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恐龙的?(课件出示优秀学生作品)。

师:掌握了恐龙的这么多知识,欣赏了其他同学的的优秀作品,接下来就是我们同学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三、学生创作。

根据你对恐龙的了解画一幅恐龙及其生活的想象画。

作业要求:创作要求构图饱满、想象丰富、用色大胆,要联想恐龙的生活场景,背景的添画要得当。

师: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大胆进行创作吧!(循环播放图片、音乐)

四、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1、争当恐龙小勇士,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恐龙朋友,其他学生给与评价和建议。你们都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为什么?

2、是否突出了恐龙的主要特征?

3、线条疏密安排的美吗?色彩搭配、有无环境添加,整体效果如何?

五、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师: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现在恐龙世界又恢复了它的热闹景象。但是,它们还是生活在我们的想像和画面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恐龙由于种种原因消亡了。现在,地球上还有很多可怜的动物也濒临灭绝(出示各种珍奇动物,频临灭绝动物的图片),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动物的残忍杀戮造成的。因此,为了地球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像爱我们自己一样去爱你身边的每一种动物,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好、更加和谐。

六、谢谢大家,再见。课后提升:

1、知识与技能延伸,将自己的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并作出相关的解释。

篇12:美术海底世界课件内容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认真观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小肌肉精细动作,随意拼贴,展开想象。

3、认识几种海底动物。

活动重点:认识几种海底动物,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幼儿能认真观察,随意拼贴,展开想象。

活动准备:

报纸、彩纸、记号笔、胶水、海底世界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要带你们去个好玩的地方,想知道去哪吗?今天我们要乘坐潜水艇去海底世界了,高兴吗?我们的潜水艇马上就要起航了!都准备好了吗?出发!

2、PPT展现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师:神秘的海底世界里,有哪些海洋动物在游玩?(幼儿大胆表述)海底世界真热闹啊!大海说:“每天有这么多海洋动物跟我一块玩,我可高兴了!”

3、瞧,刘老师这还有一张大海的照片,可是你们看他高兴吗?(不高兴)为什么?(这个大海里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大海可孤单了)下面刘老师请小朋友做一些漂亮的海洋动物和它做朋友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海洋动物的魔术(教师用手撕报纸做一个海洋动物)

师:我们一起来试撕一下,先选一张报纸,慢慢的轻轻地撕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也可撕出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随意拼搭,然后用胶水把撕好的海洋动物粘贴在彩纸上,最后用记号笔给他画上眼睛,漂亮的海洋动物就做成了。

教师展示作品给全班幼儿欣赏。

师:刘老师已经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的.报纸,待会儿呀,刘老师就请你们来做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做之前呀,刘老师要提出要求,小耳朵仔细听:小朋友要慢慢地轻轻地撕,记住要慢慢地,还要注意卫生,不要把撕下来的小纸片扔到地下,知道了吗?

三、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

师:请做好海洋动物的小朋友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大海现在可高兴了,他说谢谢小朋友,帮他做了这么多的朋友。

四、教师带领幼儿把作品展出。

篇13:美术课恐龙世界

版画教学是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结合体, 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 从画面内容的构思设计、制作材料的选择、刻板拓印方法的探寻, 学生既要动脑思考又要动手操作, 可以说从头至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展示, 处处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活动中将本土美术文化——启东版画作为教学资源整合到本活动中, 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启东版画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木版画的艺术魅力, 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强,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教学设计的重点。通过展示大量优秀的启东版画作品, 了解启东版画的历史艺术特色以及成就,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再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讲解等过程展开教学, 学习木版画知识——体会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与处理;最后让学生实践探究, 亲手制作木版画, 体验成功的乐趣。

【内容与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木版画历史以及启东版画五十年发展史, 学习欣赏木版画的表现语言 (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处理) 及启东版画的艺术特点。

2.操作目标:学习木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践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及启东版画作品, 体会木版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热爱本土美术文化的情感。

【方案设计】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木版画俗称木刻, 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 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 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版画群体之一, 启东版画不仅在江苏版画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版画界、美术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早在1959 年, 启东就成立了“木屑花”业余木刻小组。大家以每月出版的《木屑花》木刻手拓本作为交流阵地相互学习、切磋技艺来提高各自的版画水平, 启东版画逐渐发展起来。

1985 年4 月, 中国第一家由政府直接领导的版画专业创作机构———启东版画院建立, 多年来, 启东版画佳作不断, 新人辈出, 共创作版画作品逾千件。其中有近70 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版画展, 有14 件 (次) 作品分别在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如今, 启东版画已经成为启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启东版画院成立前后的十几年中, 启东版画作品大多以墨色水印木刻为主, 既保持了“木屑花”时代反映现实的特点, 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章法上讲究开合虚实, 刀法上圆润劲健, 拓印上讲究墨色的渗化韵味。这些版画作品画面干湿相生、酣畅明快、秀逸纤丽、气韵生动, 水墨淋漓中见刀木情趣, 刀痕印迹中润含春雨的效果。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版画教学。版画是我校特色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此期间, 设计本活动方案, 让学生了解启东版画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木版画的艺术魅力, 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对象】

中高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100分钟

【活动地点】

启东版画院, 学校版画教室等

【准备工作】

学生准备好版画制作工具及材料。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参观启东版画院 (30 分钟)

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木版画历史以及启东版画五十年发展史, 学习欣赏木版画的表现语言 (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处理) 及启东版画的艺术特点。学生参观启东版画院, 观看画家版画拓印展示, 观看介绍“木屑花”业余木刻小组专题片, 以及启东版画五十年的专题片。

第二阶段:参观版画院画展与版画家交流 (20 分钟)

这一阶段通过观看展览, 与版画家朱建辉等进行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启动版画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了解画家们在章法上讲究开合虚实, 刀法上圆润劲健, 拓印上讲究墨色的渗化韵味。感受画面中干湿相生、酣畅明快、秀逸纤丽、气韵生动, 水墨淋漓中见刀木情趣, 刀痕印迹中润含春雨的效果。

第三阶段:版画设计 (40 分钟)

这一阶段学生完成一幅木版画作品的底稿绘制, 内容自选, 也可以就此次版画院之行进行创作、或根据版画家的作品进行仿作等。

绘制底稿时要注意画面黑白灰、点线面的处理, 小组同学相互之间多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第四阶段:版画底稿的评价 (10 分钟)

学生的底稿完成后, 教师组织对学生的底稿进行评价, 学生谈构思、作品观摩、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共同完成。通过活动学生得到创作的愉悦、制作的趣味、审美的启迪,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坚韧、做事的认真等多方面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欣赏、讨论与制作过程中, 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以及制作方法与技巧, 也能在与同学作品的相互交流中增强友谊、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创造的价值与成功的欢乐。

【反思总结】

篇14:妙思与巧手建构美术世界

关键词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动手

“高分低能”是我们对中国式教育方式的一种评价,也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迫切需要学校教育解决的问题。小学美术教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实践成果,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用表扬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

无论是物质表扬还是精神表扬,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用表扬保护学生的联想能力,实际上就是保护美术课堂的活力和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在设计、绘画、造型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结合现实生活经验构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肯定学生、赞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真诚的对待自己。首先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氛围过度紧张,学生们的思路就会受到限制,不敢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尊重。最后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以及学生根据个人的联想构思而成的作品,教师要多从正面进行评价。

对小学生而言,来自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美术课程又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这些奇思妙想制作相应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将妙思和动手能力结和起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优化自己的作品。这个思而做、做而思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和创新精神的个体。

二、用活动激发学生动手的主动性

学是学生的天职,而玩是学生的天性,美术教师如果找到学和玩的衔接点,将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动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美术教师要利用美术课程的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动手能力。

美术教师既可以采用传统的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适应时代潮流,开展形式新颖的美术活动,如手工制作和旧物改造。旧物改造实际上就是废物利用,顺应了现代人倡导低碳生活的历史潮流,变废为宝,同时也减轻了家长购买各种各样材料的负担。刚开始开展旧物改造的活动时,学生们的兴致寥寥,在他们看来,如果有需要的话直接购买就可以了,但是当老师拿出用废纸制作的形态多姿的小鸟、用荧光笔装饰的鞋子、用饮料瓶改装的青蛙收藏盒、创意灯笼、花盆托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开始思索如何将自己身边的废物改造成有趣的玩具、日用品等。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们对废物改造的热情空前高涨,每一次活动都会出现各种精致的造型作品,看着学生们乐此不疲的进行旧物改造,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惊喜时,教师便可以发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在无形中提高了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开展旧物改造活动时,必须要设定相应的主题,如废纸改造、饮料品改造、旧衣服改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三、用成就感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

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转化为动手的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成就感。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多进行鼓励,肯定他们在美术在绘画和造型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发掘作品的优点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其次对那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如优秀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市区的绘画比赛,而一些构思奇妙、想象大胆的造型,教师既可以摆放在教室里面作为装饰品,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作品拍照,发到网上请大家评一评,也可以结集复印,放到图书角供大家浏览。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短信互动的方式与学生的父母沟通,让他们多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学生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加自信,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表现,促进了学生的构思向现实成果的转化。

物质利益的获得诚然能激励人奋发向上,一朵小红花、一颗星这种外在的奖励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动手的愿望,然而这种激励机制不能够长久,一旦学生进入高年级,他们便对这种奖励方式产生懈怠情绪,而成就感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会越来越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鉴于人的这种心理需要机制,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成就感,促进他们将妙思转化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联想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反而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趋于减退,这是需要我们尤其是教师反思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并且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这些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肯定学生、赞赏学生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保护一个民族创新的动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联想付诸行动,培养其良好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生活有质量,巧手有作为——浅谈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几点做法[J].青春岁月,2012(10).

[2]王茜.浅谈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學[J].学周刊:A,2012(8).

上一篇:教育实习材料填写说明下一篇:规范办学行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