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发言稿

2024-04-22

张燕发言稿(通用4篇)

篇1:张燕发言稿

陪张燕公行郡竹篱,陪张燕公行郡竹篱赵冬曦,陪张燕公行郡竹篱的意思,陪张燕公行郡竹篱赏析 -诗词大全

陪张燕公行郡竹篱

作者:赵冬曦朝代:唐体裁:五排 良臣乃国宝,麾守去承明。外户人无闭,浮江兽已行。

随来晋盗逸,民化蜀风清。郛郭从彝典,州闾荷德声。

小人投天涯,流落巴丘城。所赖中和作,优游凿与耕。

篇2:张燕生:三次全球化与中国逆转胜

问:中国加入WTO10年了。这10年, 对中国与世界来说都不寻常。其中一个特别之处, 就是恰逢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近3年, 世界经济与金融风暴突起, 市场振荡幅度明显加大。因此, 我们今天来谈中国入世问题, 如果只限于这10年, 恐怕是看不清楚它的意义和挑战的。

前些时候, 正好读到你们的研究报告, 其中讲到近200年来的三次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分析角度, 我们是否就在这样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坐标上来谈谈中国入世10年的问题?

当然, 还是先请你谈谈在10年前你们的一些想法。因为你是中国入世谈判的决策咨询专家, 是国家智囊, 你在当时和现在的看法肯定与一般人是不一样的。

张燕生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前所长, 研究员) :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这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也是对世界发展进程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10年, 弹指一挥间。虽然时间很短, 但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都是注定要在历史上记下一笔的事。

上世纪90年代,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做出了申请加入WTO的重大决策。当时的国际环境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 苏东巨变, 加快了中东欧国家走向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理论的反思, 促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转向经济自由化和开放;里根供给学派理论的成功实践, 把美国带入一个新经济周期;各国经济和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市场化, 进入到一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对此, 我们有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经济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这个判断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从现代历史看, 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往往是后发国家经济迅速崛起, 实现“弯道超车”的最有利时期。

比如美国和德国就是把握住1870-1913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机遇, 实现由弱转强的。当时, 英国则由于忙于海外扩张而坐失了良机, 开始了其由盛而衰的历程。同样, 日本和东亚“四小龙”也是把握了1950-1973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重大机遇而快速崛起, 创造了“东亚奇迹”。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再次进入现代全球化的快车道。能否把握住这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二是经济全球化也往往是各种复杂矛盾和风险凸现期。

如1870-1913年经济全球化的终结, 源于新老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 最终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50-1973年贸易自由化浪潮的终结, 源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 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两次石油危机以及主要国家陷入“滞胀”的困境之中。

不容置疑, 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发展速度上, 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不过, 本轮经济全球化虽然造就了相互依赖的“地球村”, 却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尤其当全球化开始步入金融市场一体化阶段, 开放的系统性风险迅速上升, 这给快速崛起中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影响。

一方面, 世界各地的股市、债市、期市、汇市以及汇率、利率、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相关性和趋同性, 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更大的内外冲击。另一方面, 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风险裸露和传递渠道经过一体化和全球化机制迅速地加以放大和扩散, 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比如, 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在大大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由于技术标准一体化和同质化, 增大了非传统安全风险。另外, 地震、海啸、核扩散、局部战争等不可预见性风险也同样会迅速影响到全球。但是, 从国际社会对日本大地震所表现出来的“一家有难, 大家支援”的互助精神, 又传递出“地球村”积极向上的正面信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把加入WTO、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作为提升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的层次和档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 大大缩小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差距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抉择。

因为, 在近代史上, 中华民族曾经经历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国门的耻辱。在前两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没有分享到时代发展的好处。这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正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契合。因此, 这是一个少有的时间之窗, 是实现败转胜、弱转强的历史机会。

在比较中加深对加入WTO利弊得失的认识

问:那么, 在当时以及现在, 对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这是很实际、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张燕生:

10年前, 对中国加入WTO可能承受的利弊影响, 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分析判断;对我国积极参与其中可能承受的利弊影响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趋利避害、化弊为利的应对之策研究。

当时我曾做过一篇对加入WTO利弊影响的报告, 按照GDP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就业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国际收支的创造和转移效应、主要产业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展开实证分析。这份报告和研究结果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先说其“利”吧。

从扩大对外开放的角度看, 在加入WTO之前, 我国扩大出口和招商引资, 通过引入我国发展所需要的优质资源和要素, 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和外汇短缺的制约;通过引入外来竞争压力, 大大促进了市场经济因素的快速成长。

通过加入WTO, 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我国“干中学”进程, 赶上世界知识和技术进步的速率, 是为13亿中国人发展市场经济、国际化和现代化“开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从扩大经济体制改革角度看, 1979年我国执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 一直实施的是放权、让利、减税、轻费, 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渐进式改革路径。1992年, 我国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据此构建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框架。

通过加入WTO, 是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规范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其中, 1986年正式提出加入GATT/WTO的申请到2001年12月正式加入的15年, 正是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与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接轨的过程。

再说其“弊”吧。

当时主要认为是“狼来了”。担心我国弱势产业很难承受外来竞争压力的冲击, 如农业、汽车、金融服务业等, 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担心加入WTO后可能带来的外来冲击, 将造成大面积的企业破产、转产、停产, 工人大量失业可能将激化各种社会矛盾;担心世界大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可能形成对国内资源、市场、技术和产业的全面控制、成长压制;担心国内有限的高端人才将大量流失。

然而, 事实证明我国的弱势产业并非不堪一击。在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农业、汽车、金融服务业等弱势行业不仅没有出现预想的破产潮, 反而赢得更强的产业竞争力。同时, 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2002年到2010年, 我国GDP的总经济规模从12万亿增加到39.8万亿, 年均增速10.7%;出口从3256亿美元增加到15779亿美元, 年均增速22.9%;实际利用外资从535亿美元增加到1057亿美元, 年均增速9.8%。在这个时期, 我国成功地跨越低收入陷阱,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出口大国。

再回首对加入WTO需要有新认识与反思

问:看来, 你对入世这十年来的发展是比较乐观的。有哪些地方需要总结、值得注意的呢?

张燕生:

从加入WTO的经验总结这个角度看, 有三个方面值得提及。

一是用开放促改革和发展, 同时又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来扩大开放这样的互动模式, 是加入WTO之后取得如此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效应的主要原因。

在当时我们内部有一个争论, 即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是开放的推动力更大一些呢, 还是改革更大一些呢?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 加入WTO以前 (1994年为基期) , 我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就高于日本, 略低于美国。所以, 在加入WTO之前, 我国贸易的实际开放程度远高于名义值。在加入后, 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狼吃羊”剧烈外部冲击的场景。其原因是开放效应在加入WTO前已经预先释放了。

那么, 加入WTO后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在整个对外开放效应的基础上, 我国经历了15年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 使得我国发展的体制软环境得以显著改善带来的。因此, 当2001年美国IT泡沫经济破灭时, 全球资本流入额从历史最高水平直线下跌了53%, 跌势一直保持到2004年。而同期, 外商来华投资额却出现了持续直线上升。这个事实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加入WTO后前景的良好预期。

二是趋利避害、化压力为动力的积极应对策略, 使得我国逐步从发展中大国转变为世界大国, 并开始形成大国责任、国际视野和全球影响力。在当时, 我们内部还有另一项争论, 即真正的挑战和冲击是发生在过渡期内, 还是过渡期结束后。事实上, 由于长期准备、积极应对和全民参与, 无论是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还是过渡期结束后, 我国都没有经历到真正的挑战和冲击。

“十一五”期间, 我国GDP保持了11.2%的平均增速, 2001年以来, 保持了10.7%左右的增速, 就是证明。然而, 真正的挑战和冲击来自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和风险, 来自于越来越复杂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和冲突, 来自于“中等收入陷阱”。这说明, 促使我国加入WTO取得显著成长业绩的体制机制动态、系统、持续的改革效应一步都不能停。否则, 就无法取得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长期效应, 最终陷入全球化的矛盾和风险之中。

三是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和优质要素,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经济形态, 建立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没有预见到加入WTO后迅速增加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外储余额, 形成巨量贬值的对外金融资产和升值的对外金融负债所导致的经济福利流失, 及时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外向型经济战略。

当前, 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 已经从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和特殊保障措施、技术壁垒, 转入国内产业政策、人民币汇率、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国有经济部门等国内政策之间的交锋和较量。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 进一步促进经济体制机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同时, 确保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加快转变经济和贸易发展方式

问:WTO是一个贸易组织。我们还是来谈谈中国的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与未来中国的贸易发展问题吧。

张燕生:

简要谈四点看法吧。

一是把对外投资和贸易发展的激励导向从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 转变到追求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这涉及采用什么样的业绩指标和激励导向, 可以合理有效地衡量外贸增长效益和品质。如对外投资不仅要有宏观综合效益等经济类指标外, 还要有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透明度等非经济指标的衡量。

对外贸易不仅要有贸易条件 (出口购买力) 、出口市场多元化等经济类指标, 还要有出口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进口对当地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评估等。这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和增强科学发展软实力的新要求。

二是合理控制加工贸易顺差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内, 一要力争将加工贸易顺差保持在2010年3000亿美元的规模不再继续增长。二要积极采取“存量扎根、增量升级、散养入圈 (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管理) 、向西转移”等方式, 加快其结构调整。三要利用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 把国际工序分工的末道环节 (组装为主) 升级为前道环节 (制造为主) , 把国际差异化分工的低端结构提升到中高端结构, 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组装车间或销售基地转型为研究与开发中心、培训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公司总部基地。四要大力鼓励本地企业通过国际合作逐步成长为加工贸易体系的主体。五要通过“走出去”战略, 鼓励国内企业把加工贸易生产体系的一些工序或环节扩展延伸到境外, 形成中国自主的加工贸易生产体系。

三是统筹协调、稳妥推进顺差的对外转移。要从战略上筹划长期对外投资的区域和全球布局, 分别策划银行“走出去”、人民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加工组装能力“走出去”、营销网络“走出去”、研发设计中心“走出去”等战略推动, 实现顺差的对外转移。

同时, 也要重视研究制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战略性投资的规划, 尤其是要探索“共享发展”的南南贸易和投资合作模式, 要用事实来证明, 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模式与老殖民主义有着本质性区别。然而, 在最近去印尼的实地考察中, 发现我国的对外投资仍过度重视煤炭、油气、木材、棕榈油的投资开发和进口, 对当地发展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心不够。而印度对印尼的直接投资, 却采取了当地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模式, 既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和税收, 也占有了当地市场。中印投资和贸易模式在当地形成了对比。

四是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一要真正做到“藏汇于民”, 逐步放松放宽外汇管制, 加快实现国家外汇资源持有主体的多元化。二要转变外汇管制的观念和思路, 把全方位监管体系转变为风险管理体系, 从管制转变为建立防范资本和货币风险的“防火墙”机制, 抵御短期资本大量流出可能带来的金融冲击和风险。三要改革结售汇制度, 在逐步实现结售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同时, 重点构建离岸人民币和短期资本流动的统计、数据跟踪和预警体系建设。

人物档案

篇3:张燕——月亮的女儿

张燕多次参加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2000、2001、2003、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都给观众留下了天使般的甜美印象,并获得好评。1998年获文化部主办“98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品比赛民族唱法”第一名,2001年10月演唱作品《新世纪艳阳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1月获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唯一的“最佳民歌奖歌手奖”。2003年张燕出版首张个人专辑月亮女儿,获第九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最受欢迎歌曲奖。

平日里一向清纯、文静的张燕此时却显得有些兴奋,更真挚,一谈到她的专业,和她珍爱的事业,话就有些收不住了。我们的谈话是从她当初怎样演唱《妈妈的吻》开始的。

一个喜欢追梦的女孩作为近两年中国歌坛的佼佼者——张燕以清雅秀丽的形象,婉约灵动的歌喉,纯真透明的个性红遍大江南北。从《新世纪艳阳天》、《阿里山新歌》再到《采茶少女》、《月亮女儿》,每一次都奉献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形象,尤其是《月亮女儿》中最为纯情。楚楚动人的形象及对民歌的诠释和演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张燕时,发现她是属于特清醒,特明白的人,她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音乐方向如何去走——当问到张燕当年演唱《妈妈的吻》时,美丽、善良的张燕浅浅地一笑,毫不掩饰内心的想法。很自然地描述起演唱的戏剧性过程,很难想象张燕小时候比较恬静,腼腆的性络,“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唱歌,平时经常跟着收音机、录音机去唱,像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听过一两遍,曲子旋律就会了,但那时自己的兴趣发展并未完全放开,只是在家里偷偷地去唱。那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联谊会,同学们都“密谋”似的让我登台演唱,我是一个比较内向,过于害羞的女孩,胆怯地演一曲《妈妈的吻》进行了第一次试飞,效果却非常地好。等唱完之后,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都说唱得特别好,那是我的第一次登台,从那时起,在那个小城镇,大家都知道有个会唱歌的小燕子了。

张燕有了第一次战胜自我的勇气,也就是从那时起,张燕来了个彻头彻底的转型,完成了一个从过于羞涩的女孩向演唱道路不断迈进的转变,把一切羞涩地藏在心里的梦,让她真正地放飞。

在民歌中寻找生命

张燕说,在从事歌唱的道路上,每一次都真正体会到人世间真情的同时,能唱到今天,是妈妈给了她最多的帮助。

那时候,爸爸,妈妈在对我歌唱的道路上,一直有分歧,爸爸是个较传统的人,他认为唱歌的职业是疯疯颤颤的不够稳重,希望我能够继续学习。

妈妈比较喜欢文艺,况且女孩子不断彰显艺术上的天赋,女孩子应该做一些自己喜爱的工作,我继承了妈妈很多艺术方面的遗传,包括诗歌,朗诵,像《简·爱》大段大段的配音,都特别喜爱,很快地背诵下来。

谈到最初当歌手的经历,张燕双手捧起了茶杯,思索了一会儿,作为一名歌手,她不但拥有甜美的歌喉,还有同样亲和力十足的面庞以及真诚平和的话语,犹如一幅运用唯美的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显然,张燕完全融入到此时此刻的氛围之中了。

稍后,张燕一脸平静地说:“当歌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光是表面上的风光,所以,一定要从心底热爱唱歌的事业。刚开始完全是我妈妈推着我走。包括找老师,考学校、开证明,由于家里都是门外汉,没有一个是从事唱歌的,很辛苦,从我的家淮南到合肥每次坐车要3个小时。记得第3次报考的时候,妈妈一个人在路边的小公园里暗自流泪,当时特别不懂,妈妈怎么不高兴了,其实,妈妈总是在最初,最关键的时候硬托着我,尽管妈妈在经济上并没有给我什么,但在精神上给了我要成功、要靠自己做人上人的坚韧性格。在上艺校的时候,我懂得要往前走,音乐才是自己要走的路。……

艺校的基础学习使张燕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获广西省第一届国际民歌节铜奖,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张燕是获奖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艺校二年级的时候,张燕在电视片《幸福的红火》中看到了关于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的专集,当时在中国唱民歌的人很多,但唱好并不容易,这些年也只是红了彭丽媛,宋祖英等几位,张燕写了一纸很满的、附有照片的信,诚恳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这封地址不确切的信没多久居然收到金教授的回信,在考试过程中,有许多走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张燕以专业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后来,金教授的评价是:这个长得挺有福相的小姑娘音域宽,音色好,综合素质好,将会大有发展前途。

生活中的张燕不化妆

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张燕是个比较传统的女孩,属于比较清纯,本色的那种,而且始终保持一种谦虚与平静的态度,谈到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如何保持健康的情绪时,张燕淡淡的一笑,“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会向最好的朋友倾诉,给自己减压,与大多数女孩一样,我会逛街、购物、品尝一些咖啡或顺心的事,一是满足自己疯狂购物的欲望,更需要一种心灵的回归,而购物向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任何情况都会变化的,也许第二天早晨,一切情况都将重新开始……”

谈到保健与养颜之法,张燕介绍:“自己家里买了跑步机,每周运动三、四次,不过女孩子应该多注意一些,不要过于剧烈,有时候走走就可以了,也许是职业上面原因吧,演员经常到全国各地跑,很少有留在家里的时间,这些年,我始终保持一个原则:除不影响开车的情况下沾点酒外,不吸烟,不熬夜,尽量早睡早起,不像娱乐圈的人那样经常去歌舞厅,不喜欢夜生活,属于正常家庭,这些都是爸爸对我的影响。”

“我喜欢运动,以前像游泳、健身俱乐部自己经常光顾,由于工作太忙,但我还是希望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在训练场里或者外面,和家里人,朋友打羽毛球,这对于不喜欢做剧烈运动的我,尤其是歌喉的影响,是大有裨益的,这种有氧运动又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放松,与心灵的舒畅。

生活中的张燕率真的感性,关于饮食,我比较喜欢吃辣食,辛苦拍完MTV后,就特别想大吃一顿,平衡的方法就是狂吃火锅,烤肉,用自己钟爱的美味佳肴拷劳一下自己,觉得是很快乐。但还是免不了吃辣的……”张燕指了指额头上的“小包”。

张燕说,最主要的“保健方法就是不化妆,喜欢穿着舒适的休闲装,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与平常人没

有什么两样,始终保持一种自我的本色,一种不张不扬的本真性格,在张燕看来,简简单单,自自然然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中的美。据张燕介绍,与自己塑造的特别艳丽、楚楚动人的舞台形象相比,生活中的自己非常喜欢很舒适,很自然的状态了。出门在外经常听到人们的议论,这不是张燕吗?”露出一副很吃惊的表情,其实,从1999年张燕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祖国颂》及庆澳门回归大型音乐会《江山赋》的演出,还是2000年在欢迎奥运健儿凯旋归来的大型晚会上的一首深情歌曲《人间第一情》及近期推出观众喜爱的《月亮女儿》专辑,很多朋友不了解民歌到喜爱民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并且通过她了解到张燕,而作为演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风光,对此,张燕了解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拿出最好的状态,最佳的形象奉献给大家。”

据张燕介绍,自己喜欢简简单单的,最好是三个瓶子并成一个瓶子,演员的戏每天都要化妆,一戴就是一天,所以演员很少有皮肤特别好的,而且确实是很伤皮肤,喜欢化妆的女孩要多注意,要有这种意识,自己的青春才会多延续一些。”

细究张燕皮肤为什么这么娇嫩细腻,她神秘地一笑。“首先要经常去做一些美容面膜,这个很重要,对皮肤很有好处,还有就是要彻底的放松,做一做桑拿,减缓一下压力,再就是去做一做补水面膜,项目繁多的美容到现在为止,我不会去做,只做一下基础的浮水,彻底清洁,还有一点就是平时洗脸的时候好好按摩一下脸部皮肤,时间长了就有好处了。”

新生活新打算

谈起今后事业的新目标,张燕称打算与一家香港公司签约去发展,据她介绍,1997年自己获香港回归“飞国杯”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第一名,而“飞国杯”就是由他们举办的,曾包装过谢霆锋、容祖儿,陈冠希的这家公司实力雄厚,另外,在《千里共婵娟》和《月亮女儿》新专辑的基础上,今年,张燕准备出一张新专辑,对此,张燕介绍说:”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这种真情的情感,希望这张新专辑能带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哪怕是一些思考,一些美丽的追忆。”

说到今后的打算,张燕诠释说:我不管别人怎么想,今后的道路我会很长、很辛苦,我会继续拍MTV,拍电影、拍广告,但对于这份喜爱的事业,喜爱的工作,我始终不会放弃自己擅长与热爱的民歌路线,我正视今天的荣誉,会不断地追求,耐心地积累沉淀,我相信自己能走得很远做生活和事业的自我……”平静的话中透出一些理性与坚韧。对于个人感情,张燕并不着急,她坦言:“事业是最重要的,只有事业中的更大发展,才会有爱情的甜蜜。”现在,张燕正全心开拓自己的事业,可以肯定的是,凭借她的才能与魅力,张燕必定在今后事业中有更大的发展。

篇4:“月亮女儿”张燕

但她自己却得安静得像个圈外人:不化妆、不泡吧,没有演出的日子,她经常“宅”在家里,一“宅”就是一整天。

父亲从小教育她,做人要有责任感、有爱心,她做得不差:有人找她拍广告,自己不了解的品牌是绝对不接的,因为要对观众负责;圈内许多明星喜欢在大城市里演出、开个唱,她却乐得到西部山区义务演出、“献爱心”。

“我是唱民歌的,还是觉得走到人民群众中最踏实。”她说。

关键时刻,我挺胆大的!

出生在安徽淮南,父母都是戏剧迷,张燕生得一副好嗓子,从小就颇有艺术细胞:电影《简·爱》,她看过一遍就能大段大段地背诵里边的台词;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刚听过一两遍,旋律就已经很熟悉了。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爱哼唱几句花鼓灯和泗州戏,我常常躲在墙角,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学,随声附和,等爸爸唱完,我基本就学会了,歌词也都记在了脑海中”。

少时的张燕,内向、腼腆,“在家里唱得挺好的,出了门却张不开口。”可父母亲看到女儿具有如此的音乐灵气,就下决心全力培养女儿,母亲送她去学舞蹈,家里来了客人会刻意让她给大家唱歌,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母亲的用心良苦给小张燕树立了信心。12岁时,第一次登台表演,她紧张得全身发抖,“要是唱砸了怎么办?”谁知效果却出奇地好。一传十十传百,张燕成了淮南市远近闻名的小明星,在那个小城市,大家都知道有个唱歌好听的“小燕子”。

从此,在正常的学业之外,她又多了两门“功课”——舞蹈和黄梅戏。1991年,考进安徽省艺术学校也是妈妈在后面“推”着:“找老师、考学校、开证明,很辛苦的!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忙前忙后。”

1993年,刚上艺校三年级,她就代表安徽电视台到广西参加第一届国际民歌节,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的评委、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对她的唱功颇为赞赏:“条件不错,虽然声音略显单薄,但有成为歌唱家的潜质。”

小张燕受宠若惊:“金老师可是曾培养了宋祖英、张也等一大批著名歌唱家的声乐界泰斗啊!”

那时的张燕,马上就要从艺校毕业,正面临着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当时北京海政歌舞团已经向她发出了同意接受的调函,安徽省歌舞团也欢迎她去工作。在旁人看来这都是让人羡慕的机会,但她却选择了统统放弃:“我还要继续学习音乐,跟着金铁霖老师学习!”

她给远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的金铁霖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中国音乐学院正在招生,你可以过来试试。”

不久后,她到北京应试,顺利通过。原本以为自己考得一般的她,入学后才知道,自己的专业课在全班所有同学中排名第一。

当年,中国音乐学院一共招了11人,与她一起考进来的还有谭晶、祖海、魏艳等人。若干年后,张燕与陈思思、汤灿、谭晶被并称为新民歌“四小花旦”。

成名后,她当年“一时冲动”给金铁霖老师写信的段子曾被人多次提起,连她自己也纳闷:“真不知道当年我是哪里来的勇气给金老师写信,金老师又是怎么就给我这个小丫头回了信?”

“不过,我必须得感谢那时候的‘一时冲动’。”张燕说,“别看我平时挺内向、腼腆的,在关键时刻还是挺胆大的!”

离群众越近,心里就越踏实

“纯真”、“率性”、“自然”,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涛曾这样评价她的这位好朋友兼同乡。很多人,尤其是喜欢民歌的观众一直都对张燕在《月亮女儿》《四季歌》等经典民歌中的精彩表现印象深刻——美丽、智慧、雍容大气,一颦一笑,宛若天人。

但很多人不知道,生活中的张燕其实特自然、特Easy。

“可能是我个人性格的原因吧,我从小就向往一种特别简单、自然的生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妄求,也不强求。”

诀是什么,我说就是不化妆啊,你爱信不信。”

她最在乎的是自个儿的生活、心境,凡事听从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役。“可能我做的一些事情在外人看起来挺“傻”的,但我却觉得很自然,也特别能想得开。

1998年刚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那会儿,曾有不少的部队文工团开出优厚的条件邀她加盟,但她权衡再三,还是去了并不是很热门的东方歌舞团。“我是唱民歌的,东方歌舞团属于文化部,那里离老百姓更近,我心里也就更踏实。”她说。

2007年10月,筹备自己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燕飞延河”,她把地点选在了革命老区延安。舞台也很简单:就是一块露天广场,再搭上一个大棚子。负责摄像的工作人员一看:“哎呦,这哪儿行啊!”她也不介意:“露天广场地方大,能站的人多不是吗?”

她说:“来自基层,现在又唱民歌,就一定要把歌声带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演唱会开始的当晚,突然下起了大雨,演出一度中断,可全场的三万多名观众冒雨观看演出,居然没有一个中途离场的。这时候你就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了。”

“明星”总会暗淡,爱心永远闪耀

“唱民歌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民族歌手往往不会像很多流行歌手那样一夜成名、大红大紫而后昙花一现。这也正说明民族歌手的艺术生命是很长的。”

她也曾获得香港英皇公司的青睐,当时张燕正面临毕业找工作,英皇找到了张燕,为她开出各种极具诱惑的待遇,并承诺一定能将她包装成所谓“大腕儿”,接广告、拍电影,但是英皇公司的条件是让张燕放弃专业道路,改唱通俗歌曲。回首那段往事,张燕面无悔色,她坦言:“对于当时来说,能有机会“走红”的机遇的确具有诱惑,但是我就像水中的鱼儿一样,民族音乐是水,只有在水中,我才能自由的呼吸,汲取充足的营养,如果让我离开这个自在的空间,我舍不得。”

她一再强调“民歌其实很有内涵,很有生命力,可以将它时尚化,也可以加入流行元素。所以,作为年轻的民歌手,我觉得要敢于突破,敢于尝试,各种营养都要汲取一些,总之,我会用最先进时尚的方式,演绎最传统的民族音乐。”

不仅仅是歌手。张燕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是全国青联委员、国家禁毒委选定的“中国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团中央授予的“‘为了山里的孩子’爱心大使”。从艺多年,张燕一直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在“心连心”艺术团赴各地慰问演出中,在“三下乡”慰问演出中,在各类公益性演出中,也能经常见到张燕忙碌的身影。“既然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就应当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上一篇:人生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下一篇:暑运之2286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