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24-05-08

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题(通用10篇)

篇1: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是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

D.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焕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

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P/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和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 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

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8.某粗盐样品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我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

④往滤液4中加适量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8.(4分)氧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⑴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

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⑵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9.(4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⑴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⑵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

⑶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g;

⑷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30.(6分)一包固体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所示实验题:

⑴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 ;

⑶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⑷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到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1.(6分)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减少了a 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 g。

回答下列问题:

⑴仪器①的名称是 ;

⑵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中质量增加且 ;

⑷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

⑸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3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Ⅰ.取一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100g溶液;

Ⅱ.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

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碳酸氢钠属于 (填“酸”“碱”或“盐”);

⑵步骤Ⅲ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为10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份不参加反应)。请依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篇2: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您好!

在这次期末考试当中,我的化学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距离全班倒数第二分数相差15分,我这样差劲的成绩严重地拖累了班级后腿。为此,尽管您没有强行要求我写,我还是特地写了这样一份检讨,向您反省我的错误。

总的来说,我化学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发生,就充分说明我缺乏对于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视,在地理学习方面没有花足够的精力、时间,才最终导致了化学成绩不及格。然而,古往今来人类恰恰就是借助着化学知识才最终开拓了视野,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时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这次错误发生以后,现在,我经过深刻反省已经知道了自身错误的严重性。今后我要花大力气、足够时间、精力在化学学习上,万不可让化学老师再为我的成绩而困扰担忧了。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篇3:初中化学考试考前策略探析

一、夯实化学知识基础,明确化学教学目标

每一学期课程学习完成后,教师和学生都进入紧张的考前复习阶段. 考前复习该从何处下手呢? 笔者认为,一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必须按照教程的固有章节开展. 在开展复习中,教师要引领学习本着既尊重教材的原则,梳理出教程的详细框架,在教师前几个月的授课知识的基础上,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拓展. 整合和拓展要紧扣教材基本知识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这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旨在巩固学生的化学基本知识,筑牢知识构架,为答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在复习中,对于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 对于学生,必须做到必考知识课课清. 教师要结合初中化学考纲和课标,紧紧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做好学生开展复习的领头羊;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先给学生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分析部分真题,让学生明白每年的试题都在不断变化,但考查的基本知识点是不变的,只有抓住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定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固化的认识,即只有熟练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理解化学考试答题的精髓和技巧,才能真正取得高分,如此,复习时才不至于走过场. 三是要信息透明化,教师在学生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实践中,教师梳理出复习思路和框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习计划、进度,形成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复习,共同应对难题难关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使学生所学化学知识系统化,并能够顺利找出内在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最终达到运用自如,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突破考试疑点难点

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已经打牢了较为坚实的战斗堡垒,此时,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消化和理解,便可以开展专题复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复习之前,要进一步按照前一阶段的学习,将所学知识按照知识内容、难易程度、知识结构、知识特点,详细地划分成若干个专题,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针对每个专题进行逐一复习,对知识难点和疑点进行逐一剖析. 专题复习需要打破学期限制,针对某一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初中知识框架,有效地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存在多且碎的特点,而考试中考查的内容又十分细致,所以教师和学生对于专题复习课程的内容选取、课程设计、问题提出、课堂反馈等各个细节的操作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并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在构建化学知识体系阶段,要突破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千万不能单纯的按照基础知识复习阶段的模式,对化学知识复述一遍,这样复习虽然也能起到对详细及重要的知识点的回顾与巩固作用,但就像反复炒菜,学生会感到枯燥和厌烦. 所以,初中化学知识的专题复习,务必要根据课本及考试纲要所列出的知识重点和学习难点、考题特点,注重提出所学知识的共同性,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发散思维,按照具体知识的联系点和独立性,开展专题的教学和交流,让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真正掌握初中化学考试的疑点和难点,真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化学知识框架更加清晰,应试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三、有效开展化学模拟训练,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篇4: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反思

一、学生实验操作的现状

四川省进行中学实验操作考核已有10年有余,大家对实验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学校实验装备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有所加强,但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

1.简易操作基本能做,熟练程度逐年提升,对中考成绩的贡献值加大,普遍考生两科得分在18分以上,熟悉者较快能完成,通常物理得分远低于化学,因其涉及电学操作步骤较多,好些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背操作步骤的痕迹太明显,考前对复印资料反复背读,在考场上,相关操作张冠李戴,更有甚者乱做一气或根本没动手,同样得出实验结论。

3.临阵磨枪现象较为突出,学科教师提出平时课时不够、实验室器材缺乏、班级太多等因素,无法在新课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分组实验,只是在考前突击高强度反复训练,此间师生可能没了午休或晚自习,填鸭式机械的轮番重复,包括死记数据结论等。如:向试管内滴加大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本是非常简单的操作,但考试中发现有学生按老师讲的每滴液体大约0.05mL,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40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较粗,用药匙添加粉末状高锰酸钾已很方便的,非得要求学生用纸槽添加药品。

4.日常教学演示实验基本能开启,但课本设置的兴趣小实验、家庭实验关注很少,平时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不多,实验变成教师的领地,偶尔个别学生串场也显得牵强,现实意义不大,没有能让学生挖掘实验反映出的内在价值,实验台变成教师的演讲台。

5.实验安全被漠视,学生在考试时,机械按部就班的操作主体程序,对前期器材检查是否有破损,后期废液处理、仪器整理等不认真,走形式,如在倾到废液时,随意往敞口废液缸内一倒了之,不管会不会飞溅出来。

二、学校发展的瓶颈

1.软硬件设施有所增强,但还远远不够,如:实验室准备室缺乏、配套分组实验的器材药品不足、实验室管理分工不明确或制度不健全或执行效度低等困扰学校推进实验教学。

2.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现实告诉我们,城区学校相对硬件设施好些,规模大些,有专职实验员,但实验室太少,不便安排,而且受本校高中招生影响,重视策略差异较大,个别乡村学校租用房做实验室,隐患较大。

3.评价方式制约了学校的应对模式,应试的渗透较强,追求短期拔高成为部分教师教学的法宝,有的教师信奉讲实验既省事又易得分。

三、教育教学启示

1.各级主管部门及教师强化育人意识,重视能力培养目标,落实常规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科学管理,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开齐开足相关演示及分组实验,不走马观花,用好实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课堂给学生。

2.重视教师严密科学的执教理念,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倡导探究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经验的内化。

3.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实验设计与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操作程序等意图明确,知晓其确定该方案的原因,学会观察方法,现象与结论、过程本质间的关系,达成对该实验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像有的学生已经做了无数遍,在考试时还要依赖试卷看一步骤,迟疑一下再机械地做下一步,完全没有自我内化的能力。

4.师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与节约习惯,按定性与定量要求取用药品,用剩或反应残液分类沿器璧倒进指定容器,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妥善回收处理,而不是像有的老师在学生还没走出实验室,就直接将废液倒往下水道。

5.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工作,尽量减少人为增加工作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强化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与奉献精神,提高教师的有效工作时间,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改进操作试题的设计理念,避免机械唯一性设计,突出灵活动手能力考查,给学生广泛运用空间,正确引导日常教学中实践活动,体现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A.铜 B.镁 C.铝 D.铁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O2 C.KCl D.NaOH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6.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B.垃圾分类处理

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8.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 B. 2H2 C.2H D.2H+

9. 下列医疗用品,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理盐水 B. 注射用蒸馏水 C. 5%葡萄糖注射液 D. 碘酒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过滤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11. 钛有“太空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47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12.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 B.芹菜 C.牛肉 D.苹果

1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甲烷 C.蜡烛 D. 木炭

14.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1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的是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16.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最好用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7. 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Z>Y>X B.Z>X>Y C.Y>Z>X D.X>Y>Z

1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D.若继续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b

19.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2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篇6: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A A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D D A D C B

【生活现象解释】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得分

21.(3分)

(1)调味品 (2)N、P (3)Fe+ CuSO4= FeSO4+Cu

22.(4分)

(1)佝偻病 (2)+1 (3)CaO+H2O= Ca(OH)2 制取熟石灰(加热食品、吸收水分)答一点得分

23.(3分)

(1) ABC (2)H2O 气体在低温下的溶解能力比较强

24.(3分)

(1)化学变化 (2)D (3)NaHCO3 + CH3COOH === CH3COONa + CO2↑+ H2O

25.(4分)

(1) BD (2)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加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胎内压强增大

(3)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 触 (4)C

26. (4分)

(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置换反应 (3)5.2%

(4)Mg(OH)2 === MgO + H2O

【科普阅读理解】每空1分

27.(5分)

(1)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白色固体易潮解

(3)H2 + Ca CaH2 (4)防潮,不与酸接触

(5)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生产实际分析】每空1分

28.(5分)

(1)8SO2 (2)2SO2 + O2 ====== 2SO3 (3)3CO+Fe2O3 3CO2+2Fe

(4)沿烧杯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acd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每空1分

29.(5分)

(1)Na2CO3 (2)饮水机清洁剂 (3)B是食盐水或石灰水

(4)Ca(OH)2+Na2CO3= CaCO3↓+2NaOH

(5)D为碳酸钠,CO2 + H2O + Na2CO3 =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从而析出

【基本实验】每空1分

30.(5分)

(1)集气瓶 (2)试管口应微向下倾斜 (3)2H2O2 2H2O + O2↑

(4)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5)降低掉落的熔融物的温度,防止瓶底炸裂

31.(4分)

(1)蜡烛自低至高依次熄灭,烧杯外壁有水珠 干冰升华吸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玻璃碗中压强增大

(3)黑色固体可能是碳,而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镁

【实验原理分析】最后一空每个方程式1分,其它每空1分,

32.(5分)

(1)B、C中的无色酚酞依次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NaOH+HCl=NaCl+H2O CaCO3+2HCl = CaCl 2+CO2↑+H2O

【科学探究】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得分

33.(6分)实验反思2分,部分答对得1分,探究问题2的进行实验(2)操作和现象共1分。其它合理答案得分。

探究问题1

进行实验:(1)管道通溶解放热 (2)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反思:(1)不要与酸性物 质混合使用;不能用于塑料管或铝制管道

探究问题2:

进行实验:(1)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取少量管道通配成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 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4.(4分)

设2000L烟气中含SO 2的质量为x

2Na2S + 5SO2 + 2H2O === 4NaHSO3+3S↓

320 96

X 19.2g……………………………………1分

…………………………………………………1分

X=64g…………………………………… ………………………1分

篇7:2016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过程属于对石油的一次加工:()A.烃类热裂解; B.催化重整;

C.催化裂化; D.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2.合成氨反应是:()

A.可逆放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可逆吸热反应; D.吸热反应。

3.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工艺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

A.Cu ;B.Ag ;C.三氧化二铝; D.Fe ; 4.对CO变换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 B.压力对平衡和反应速度都无影响; C.变换过程采用单反应器; D.高温和高水碳比有利于平衡右移。

5.对于天燃气水蒸汽转化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水蒸气转化反应是吸热的可逆反应; B.低温对转化反应平衡有利; C.高压有利于转化反应平衡右移; D.低水碳比有利于转化反应。

6.烃类裂解生成烯烃的能力一般的规律是:()A.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烃; B.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烃; C.D.7.()

A.C.8.A.B.C.移出;D.9.A.B.C.D.环烷烃>芳烃>正烷烃>异烷烃; 环烷烃<芳烃<正烷烃<异烷烃。

下列不可用来评价裂解原料性质的指标为:氢含量; B.族组成; 选择性; D.芳烃指数。

对甲醇合成反应,不正确的描述是:()甲醇合成反应是可逆吸热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为铜基催化剂;

甲醇合成反应器需要及时将反应放出的热量常用的甲醇合成反应器有冷激式和列管式。关于费托合成,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费托合成的原料基本为合成气; 反应产物为混合物。催化剂为铁、钴、镍等;

催化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对费托合成的影响 不大。

10.关于催化裂化过程,不正确的描述是:()A.催化裂化的主要原料为减压渣油;

B.催化裂化的催化剂主要为普通硅铝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

C.采用的反应器主要为提升管反应器; D.反应时间对催化裂化的反应产物影响不大。

二、填空题

1.烃类裂解反应机理一般以自由基反应机理来解释。C2-C6烃类在低转化率情况下的裂解过程包括、和 三个阶段。

2.由反应方程式CH4+H2O=CO+3H2表示的反应,常被称为 反应。

3.合成氨一般采用 催化剂;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主要采用的催化剂是 ;芳烃抽提最常见的溶剂为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目前主要应用的催化剂为。

4.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一般采用的反应器类型为冷激式和,目的是为了。

5.费托合成工业生产常采用 催化剂;合成气制甲醇常用催化剂是 ;芳烃抽提最常见的溶剂为 ;乙烯氧氯化法生成二氯乙烷目前主要应用的催化剂为。

三、问答题

1.常采用哪些方法净化合成气?

2.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工艺中,为什么要采用氢气过量及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3.裂解气为何脱炔,如何脱炔? 4.请写出合成气制尿素的反应机理?

5.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四、综合题

1.简述芳烃的主要来源及主要生产过程? 2.试分别画出以煤、天然气和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4.附图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日产千吨的大型合成氨厂的转化工段流程图。请参考此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1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② 2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③ 此工艺为何要设置二段转化; ##④ 为何要向二段转化器中引入经预热至450℃左右的空气?

篇8: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对试题“变化”

教师对某一试题进行评讲后,还要充分挖掘试题潜在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应用功能,有意识的对试题进行变化,激发学生的思维,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写化学用语(化学符号):

(1)氯化钠溶液中分散到水分子间的微粒是______和______.

评析:用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组成和变化,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初中阶段占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不少学生在解答第(1)小题中答成“Na和Cl”,把元素符号与离子符号混为一谈,这时教者可讨论Na与Na+和Cl与Cl-的区别,加深对离子符号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例举哪些物质以离子构成,哪些物质以原子构成,有效突破在构成物质的粒子这方面的学习难点[1].

二、对题目进行“深化”

教师应有意识的对一些难点进行讨论“深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图1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2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系列问题.

电解一段时间后,______(填“甲”或“乙”)管内水位下降得快,其原因是______.

0~4 min内,甲、乙管内排出水的体积比为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从微观上理解问题的实质.

例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其局部问题选择如下: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_;②E装置中______;③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_,证明有CO气体.

在上述基础性的问题之上,设计一些拓展性,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题,如A、C、F装置同样是盛有石灰石水,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B装置,探究固体草酸受热分解生成物质什么样变化?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追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对题目评讲“优化”

试题评讲要遵循“优化”原则,其中包括对试题本身解题方法、评讲过程的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的评讲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同.如,以知识系统中的知识点为主线;以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为主线;以误区剖析质疑解惑为主线等.因此,对题目评讲“优化”,能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2图4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涉及到图4选项.)

中考化学试卷具备目标参考性考试和常摸参照性考试的双重身份,即水平线达标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功能于一体.初中化学涉及到的图像题事关着学生化学后续学习,是中考考试的常见题型,正常得分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解这类题目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从横坐标出发作一垂线,让学生看在相等时间里产生的气体多的原金属是哪一种金属,学生很容易得到金属X与稀硫酸反应快,知道金属X比Y活泼.再从纵坐标出发作一垂线,让学生讨论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所需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也很容易得出金属X比Y活泼.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试题的评讲效果[2].

例3现有13.7 g Ca(OH)2与Ca 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5∶1.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50 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9.3 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

(A)8.0 g(B)3.2 g(C)6.0 g(D)3.7 g

分析:巧用质量守衡定律,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少学生做上题时做得繁琐,基础不好的学生干脆放在那里.一般学生通过差值法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氢氧化钙的质量,最后算出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这种方法计算量大,步骤比较复杂,让学生望而生畏,严重扼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果根据碳元素守衡,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从而得到反应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再通过混合物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5:1很容易算出钙元素的质量.

试题是知识的具体细化,不同试题缘于同一知识块,因此存在相似的解决策略,评讲试题后,师生还要共同讨论将试题分类并找出其本质,对它的规律进行总结.做到解一题会一类,对试题进行“类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试题评讲是教学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起着巩固加深拓展的作用,是学生知识形成的重要过程,“提高化学试题评讲的有效性”是构建化学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罗功举.化学试题评讲要“四化”[J].化学教学,2004(7-8):83.

篇9: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评价标准

1.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

2. 冲考必须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精神、坚持选拔服从导向,有利于推进我省初中的素质教育。

3.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下发文件中规定的考试范围,落实省编《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命题原则和改革要求。

4.注意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5.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

6.题量适度,结构简约,试题编制科学、合理。

二、内容分析

1.命、审题人员构成

命题组由3人组成,审题组由2人组成。

2.试题来源

自编试题占65%,教材中习题改编占20%,成题改编占15%,初稿形成后经反复审议,试题变动总量约为30%。操作中虽然是命、审分开,但通过命题前的集中学习和培训,所有命、审人员对考查目标已达成共识。

3.评卷工作

评卷工作由各地市自行组织进行,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由命题组制定,同时给出尽量详尽的阅卷说明。在评卷前集中各地市学科评卷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明确给出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等,由评卷人员在评卷时灵活处理,从各地市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各地市对试题的评分标准没发生什么疑义。

4.考试效果

(1)试题特点

2002年中考化学试题从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考查情境,既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又注意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既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科学技术、社会,又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试题内容设计丰富鲜活、版面图文并茂,既符合现行大纲的要求,又突出了课改的理念。

首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的有第1、2、11、13、21、22、24、27小题,考查基本技能的有第4、10、30等小题。考查的方式不是简单地对考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而是精心设置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

其次,主题鲜明,有时代感。试题的命制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人文性。试题情境创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既有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自然现象,又有大家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等热点问题,提问方式也十分亲切、自然,对学生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态度,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再次,突出实验主导、加强对考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在实验的考查中,突出了开放性和生成性。不仅考查通过实验获得的结论,更注重考查实验的过程。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获得,以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都面面俱到,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试题呈现方式新颖、多样。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增加了信息给予题,加强了实验设计题。

总体感觉这套试题新而不生、活而不难,受到师生好评。

(2)考试效果

全卷充分体现了修订《大纲》精神,整体上降低了知识难度,准确把握知识点的难度,在不超出修订《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向《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靠拢,试题呈现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全卷共五道大题,38道小题,主客观题比例适当,整卷难易适中,并有很好的区分度,实测难度系数为0.719,平均分71.9。

从各地的反馈情况看,考生、家长及教师对试题反应较好,认为没有偏、难、怪题,解题步骤不烦琐、命题灵活、密切联系实际,考查重点突出、导向正确,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选拔和导向作用明显。

试卷立意新颖,版面图文并茂,文字表述亲切、温和、流畅,整卷没有知识性错误。参考答案准确,赋分合理,评卷要求明确,利于评卷工作。

三、对2003年中考化学命题的建议

2003年的中考化学试卷,题型仍继续保持选择题(单选、多选)、填空题、问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五种类型。

在考查内容方面将具有下列特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体现,《标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

2.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是体现《标准》“使他们(学生)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的要求。知识和技能考查的范围将依据《化学教学大纲》和同年《考试说明》的规定。

3.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这些都是《化学教学大纲》和《标准》要求在化学实验中体现出来的能力。

4.关注学生知识整合、学科间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是体现《标准》“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的要求。

5. 加强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促进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是体现《标准》“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要求。

6.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身体健康,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体现《标准》“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的要求。

7.体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时代特征。这是体现《标准》“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的要求。

8. 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将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这是体现《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考查的重点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及应用情况。

9.增加开放性试题,发挥试题的多项考查功能。开放性试题包括信息给予题和多个答案题两大类。这是体现化学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而设置的新型试题。

10.重视图文并茂。这是体现《标准》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图表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的要求。

以上各类试题设置的依据,绝大多数来源于《·标准》的“课程目标”。因此,可以说,《标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理论武器,也是考试评价的理论武器。建议各位教师在教学、教研工作中要重视《标准》的深入学习,结合《大纲》和2003年省教育厅颁发的有关考试的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四、评卷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从各地市抽调了14本试卷,对试卷的评卷工作做了复查,发现某些地市的评卷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

1.评卷教师对参考答案把握不准,将正确的答案判错,将错误的答案判对,表现出评卷教师态度不端正,不是出于公正、公平的角度,对考生来讲是不公正的。

2.评卷教师评卷的标记不规范,所做的标记不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符号有些混乱。评卷时应采用统一、规范的符号标示出来便于复查。

3.评卷教师有的字迹过于潦草,数字书写不规范。

4.对计算题按步骤给分的,有些评卷教师研讨评分标准不细致。有的给分多,有的不应扣分的也扣分。

从上述问题中不难发现,有些地区没有认真组织评卷教师学习有关文件;评卷教师也没有认真研读“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及“阅卷说明”。评卷教师有的也不是从事化学教学的老师,不能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正确应对考卷中出现的问题。

篇10:《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注: 1.本试卷总分100分;

2.学生的总成绩=平时30% + 期末70%

一、名词解释(12分,每个1.5分)

1.Bohr效应:具有氧传递能力的血红蛋白在水溶液或血液中时,如果CO2分压升高或pH降低,此时即使O2分压没有变化,O2饱和度也会减少,O2易从传递体上脱离,这种现象称为波耳效应,是由波耳(N.H.D.Bohr)发现的。这些效应有利于载运O2的血红蛋白在CO2多的体内组织中放出O2,在肺部与血红蛋白的氧合相配合而适于放出CO2。

2.增色效应:指DNA在变性后在紫外260nm处吸光值增加的现象,增色效应与DNA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观察DNA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3.H-DNA:又叫tsDNA,三链DNA的缩写符号。两种类型:嘌呤-嘌呤-嘧啶(Pu-Pu-Py)型和嘧啶-嘌呤-嘧啶(Py-Pu-Py)型。中间一条链必须是多聚嘌呤。三链中,双螺旋的两条正常配对,而第三条链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间链碱的配对为Hoogsteen配对,即Pu-Pu-Py中形成A-A-T和G-G-C配对,在Py-Pu-Py中形成C+-G-C和T-A-T配对。

4.必需氨基酸:指人体自己不能合成或合成效率较低的aa,必需从外界食物所获取的aa。主要有异亮、亮、色、苏、苯丙、赖、甲硫(蛋)、缬、精、组。

5.活性中心:指在一级结构相距甚远,或者是位于不同肽链上的AA残基通过盘绕折叠而在三级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位于酶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

6.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的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而导致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为核酸的变性。在外界因素被去除后,核酸分子有可恢复其双链结构的过程。

7.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生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又称TCA循环。

8.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二、填空(30分,每空0.5分)

1.在SDS-PAGE电泳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与其__等电点___无关,只与其___分子量___有关。

2.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____表面水化膜____和____表面电荷__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有____ FDNB法(2,4-二硝基氟苯法)______和_____Edman降解法(苯异硫氢酸酯法)___。4.在糖异生途径中,催化3个不可逆反应的酶分别为:___葡萄糖-6-磷酸酶___、___果糖-1,6-二磷酸酶____和____丙酮酸羧化酶__和___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 ___。

5.单糖与强酸共热脱水而生成___糠醛____类化合物,后者与α-萘酚可生成紫色物,此为糖类的共同显色反应称为__α-萘酚(Molisch)_反应。

6.植物细胞壁骨架的主要成分是___纤维素__,细菌细胞壁骨架的主要成分是__肽聚糖__,虾壳的主要成分是__壳聚糖(几丁质)_。7.磷脂的基本骨架是__甘油__,鞘脂的基本骨架是__鞘氨醇__。8.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己糖激酶 _____、___果糖磷酸激酶_____ 和____丙酮酸激酶_____。9.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___氧化脱羧阶段______和____非氧化阶段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_____和____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 NADP ___。10.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异柠檬酸裂解酶______和____苹果酸合成酶____。

11.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 3.4nm _____,每匝螺旋有___10_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_36°__。

1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E]

、[S]、pH、T(温度)、I(抑制剂)

A(激活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3.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为

-1/Km,纵轴上的截距为

1/Vmax。

14.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

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

合成酶类

。15.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细胞核___中,RNA主要位于__细胞质__中。

16.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核苷酸____,其特征元素为__P__。17.生物膜的组成主要包括__脂类__和__蛋白质__,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无机盐,水和金属离子等。脂类是构成生物膜总体结构的主要成分,其中以__磷脂__为主,其次是糖脂和胆固醇。

18.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_大_,Tm(熔解温度)则_高___,分子比较稳定。

19.DNA样品的均一性愈高,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__窄___。20.与酶催化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有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共价催化、活性中心酸碱催化

、张力学说、酶活性部位的低介电区等。

21.GSH的中文名称是____谷胱甘肽 ______,它的活性基团是_____巯基_____。

22.谷氨酸的pK1(α-COOH)=2.19, pK2(α-NH+3)= 9.67, pKR(R基)= 4.25,谷氨酸的等电点为__3.22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选择题(21分,每个1.5分)

1.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A+G

B.C+T

C.A+T

D.G+C

E.A+C 2.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以作为H+的受体,也可以作为H+的供体:

A.His的咪唑基

B.Lys的ε氨基

C.Arg的胍基

D.Cys的巯基

3.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改变:

A.对260nm紫外吸收减少

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核苷酸断裂 4.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5.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

A.tRNA

B.rRNA

C.mRNA

D.SnRNA 6.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

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

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必需基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A.不可逆抑制作用

B.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E.无法确定 8.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9.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_____ A.在一定pH下所带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量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11.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A.亮氨酸

B.酪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12.在下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中,哪一种取决于完整的肽链? A.凯氏定氮法

B.双缩尿反应

C.紫外吸收法

D.茚三酮法

13.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2步骤是: A.琥珀酸→延胡索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α-戊二酸→琥珀酰CoA

D.苹果酸→草酰乙酸

14.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酰

C.琥珀酸CoA

D.苹果酸

四、是非题(10)

(对)1.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对)2.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错)3.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m=6×10-6mol/L)或果糖(Km=2×10-3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对)4.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错)5.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对)6.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约20℃的温度下进行的。

(错)7.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错)8.磷脂是中性脂。

(对)9.多数氨基酸有D-和L-两种不同构型,而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破裂。

(错)10.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五、.完成反应式(6分,每空0.5分)

1.丙酮酸 + CoASH + NAD+ → 乙酰CoA + CO2 +(NADH)+ H+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丙酮酸脱氢酶); TPP、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FAD+、Mg2 2.α-酮戊二酸 + NAD+ + CoASH →(琥珀酰-S-CoA)+ NADH + CO2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α-酮戊二酸脱氢酶); TPP、FAD+、Mg2 3.7-磷酸景天庚酮糖 + 3-磷酸甘油醛 → 6-磷酸-果糖 +(4-磷酸赤藓糖)

催化此反应的酶:(转醛酶)

4.丙酮酸 + CO2 +(ATP)+ H2O →(草酰乙酸)+ ADP + Pi + 2H

催化此反应的酶:(丙酮酸羧化酶)5.(UDPG)+ F-6-P → 磷酸蔗糖 + UDP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蔗糖磷酸合酶)6.异柠檬酸

→(乙醛酸)+ 琥珀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异柠檬酸裂解酶

六、简答题(21分)

1.八肽组成为Asp、Ser、Gly、Ala、Met、Phe、Lys2。(4分)(1)FDNB与之反应再酸水解,得DNP-Ala;

(2)胰凝乳蛋白酶消化后分出一个四肽,其组成为Asp、Gly、Lys、Met,此四肽与FDNB反应生成DNP-Gly;

(3)胰蛋白酶消化八肽后,得到组成为Lys、Ala、Ser及Phe、Lys、Gly的两个三肽及一个二肽,此二肽别CNBr处理游离出Asp。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请写出八肽的顺序及推理过程。

答:由结果(1)得知此肽N-端是Ala;由结果(2)得知此肽C-端四肽分别是Gly-Lys-Met-Asp;由结果(3)得知N端的三肽序列为Ala-Ser-Lys;中间的肽段序列为Phe-Gly-Lys,二肽被CNBr处理后游离出自由Asp,提示这二肽的顺序为Met-Asp,且没有碱性残基。因此,八肽的完整顺序为:Ala-Ser-Lys-Phe-Gly-Lys-Met-Asp 2.请例举三种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6分)

答:方法很多:如渗透、扩散速率、沉降分析法、凝胶过滤法、SDS-PAGE法等。

3.下列试剂和酶常用于蛋白质化学的研究中:CNBr、异硫氰酸苯酯、丹黄酰氯、脲、6mol/L HCl、β-巯基乙醇、水合茚三酮、过甲酸、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其中哪一个最适合完成以下各项任务?(6分)

(1)测定小肽的氨基酸序列。

(a)异硫氢酸苯酯;(2)鉴定肽的氨基末端残基。

(b)丹黄酰氯;

(3)不含二硫键的蛋白质的可逆变性;如有二硫键存在时还需加什么试剂?(c)脲、β-巯基乙醇;

(4)在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

(d)胰凝乳蛋白酶;(4)在蛋氨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

(e)CNBr;(5)在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f)胰蛋白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在pH7.0,0.165mol/L NaCl条件下,测得某一DNA样品的Tm为89.3℃。求出四种碱基百分组成。(5分)

答:

(G + C)% =(Tm – 69.3)× 2.44 ×%=(89.3-69.3)× 2.44 ×% = 48.8% G = C = 24.4%(A + T)% = 1- 48.8% =51.2% A = T = 25.6%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上一篇:高一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试题下一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