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印发

2024-04-09

谈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印发(精选6篇)

篇1:谈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印发

批转、转发与印发,是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形式。正确区别批转、转发与印发,合理使用批转、转发与印发,是提高公文写作与处理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批转、转发与印发的性质

批转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公文批复、转发的一种特有的文书处理形式。上级机关认为,下级机关所发的公文具有一定的参照、指导、借鉴作用,在表明自身态度的基础上,将下级机关的文件发送到其他下级机关单位,要求其他单位学习、效仿或借鉴;或通过自身的权威,将文件发送特定部门执行。

转发是对上级机关、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文书的处理形式。当一个机关认为上级的文件需要办理,并且表明自己的办文态度、办理方法,或认为平级机关、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的文件值得本单位参照、学习、借鉴时,可以将该文件发送有关单位。

印发是机关单位对本单位文书的办理形式,是一种对内发文的特定形式。当某个机关单位认为本单位的特定文书需要正式发文,或需要将某个特定部门制订的规章制度上升为机关单位共同执行的事项,或需要将机关单位负责人的讲话等变成机关单位的意志,通过印发来完成。

二、批转、转发与印发的功能

1.批转的主要功能

上级机关认为,下级机关单位的公文内容具有全局的指导意义,可以通过批转下级机关文件的形式,将下级机关文件内容变成自己的意志,发给其他下级要求执行、办理。也就是说,批转的功能是:表明自己对下级文件的态度,并将下级机关文件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发文意图。这种批转实际上有主动批转与被动批转两种形式。当下级机关来文,要求给予批转的,属于被动批转。当然,因为来文内容的种种原故,上级机关也可不予批转,所以,即使是被动批转,上级的审批职能仍然是主要的。有时下级来文只是要求上级予以审批,但上级认为下级来文具有普遍意义,也可以批转。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第四条的规定:“政府各部门(包括议事协调机构)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发文;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的,应当报经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这条规定界定了批转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当政府部门向下一级政府正式发文时,一般需要通过本级政府批转。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要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执行,但根据行文规则,政府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发文,于是将这些文件报请国务院审批后,由国务院批转。文件标题为:《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

2.转发的主要功能

为了强化自身对上级文件的贯彻执行,并表明自己在执行上级文件时的态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上级机关文件具体办理,可以将上级文件转发有关机关单位执行。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转发上级文件。对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单位的文件而言,主要是通过转发文件,希望收文单位予以参照、学习、借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第四条的规定,当政府部门需要向下一级政府正式发文时,在经过本级政府审批后,也可以“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也就是说,这种形式是由“政府批转”转化而成的“转发”。在实际发文中,使用这种由“批转”转化的“转发”较为常见。

3.印发的主要功能

印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将非公文转化为公文,也就是说:变非正式发文为正式发文。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法定效力的文书。公文具有较强的指导制约作用。而一般行政事务文书只具有信息沟通交流作用。通过将非公文转化为公文,可以增强事务文书的指导制约作用。如《**关于印发****2009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就是将事务文书“计划”转化为“通知”。从而强化了该计划的法定效力,完成正式的发文程序。

二是将单位内部某个机构制定的规章等表现的部门意图上升为整个单位的意图。主要是印发某些规章制度。如《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三是将领导个人的讲话、发言印发,从而将领导人个人意志上升为单位的集体意志。如《关于印发曾少华同志在2007建筑边坡工程安全联络员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一般说来,印发的领导人的讲话是代表机关单位集体意志的,视为正式文件。

三、批转、转发与印发的差异

批转、转发属于同一类文书处理方式。它们与印发的主要差别在于:

1.标题的基本形式不同

批转、转发类文件标题的基本形式为:(**)(关于)批转(或转发)****《关于****的**(文种)》的**(文种)

印发类文件标题的基本形式为:**关于印发《******×》的**(文种)

比较上述基本形式需要注意:

一是批转、转发类文件标题中的发文单位和“关于”可以不用;而印发类文件标题中的“关于”一般不能缺少。

二是基本的用词不同。分别使用“批转”、“转发”、“印发”。

三是批转、转发类文件在拟制标题时往往要对被批转、转发的标题作技术处理,特别是要将被批转、转发文件标题中的原发文单位移出原文件名称中,移至“批转”、“转发”后,若被批转、转发文件的标题中没有发文单位,一般要在“批转、转发”后加上“发文单位”;而印发类文件不需要对被印发的文件的标题做任何改动。

2.发文者与被发文件的制发者形成的关系不同

批转、转发类的文件一般是对外单位发送文件的处理,即发文者与被批转、转发文件的制发者不是相同的单位。当发文者与被发文件的制发者构成“上级与下级关系”时用“批转”,当发文者与被发文件的制发者构成“下级与上级、平级、不相隶属关系”时用“转发”。

印发类的文件,发文者与被发文件的制发者往往是同一个单位,即主要用于发文者对本机关单位文书的处理。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这里,《国务院办公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实际上就是国务院办公厅自己制发的文书,经有关领导机构同意后再由国务院办公厅发送有关机关单位。

3.对被发文件的处理要求不同

一般说来,批转、转发类文件,要求对被批转、转发的文件进行技术处理,以取消被批转、转发文件的独立性。对被批转、转发文件的技术处理一般有四个步骤:

首先是取消被批转、转发文件的眉首(即俗称的文头、版头)。当被批转、转发的文件被取消眉首以后,原文件眉首中的发文字号将在批转、转发文件的“引用文件”部分出现。因为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如“现将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然〔2002〕5号)转发给你们”。

其次是取消被批转、转发文件的主送机关单位。

三是取消被批转、转发文件的印章、附注,并在成文日期之上补加原发文单位名称。如果原来印章之上有发文单位名称,则不需要补加。

四是取消被批转、转发文件的文尾(即俗称的版记)部分。

批转、转发类文件对被批转、转发的文件进行处理以后,被批转、转发的文件只保留了以下部分:标题、正文、成文机关单位、成文日期。

印发类文件因为主要是对内发文,不需要对被印发的文书进行技术处理。

四、批转、转发与印发类文件可以使用的文种

批转、转发与印发是一种特殊的文书处理形式,对文种使用也有比较特殊的要求。

1.批转、转发可以使用的文种主要是“通知”、“意见”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也就是说,“批转、转发”可以使用“通知”。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当发文者在批转、转发文件时,又结合机关单位实际提出了对被批转、转发的文件具体而翔实的处理办法和见解,则可以使用“意见”来转发有关文件。

从实际使用情况看,批转、转发基本上使用“通知”文种。

2.印发可以使用的文种主要是“通知”

这是由“通知,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的功能决定的。

五、批转、转发、印发类公文的写作结构

篇2:谈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印发

在通知的标题中经常见到“批转”、“转发”和“印发”字样。从表面上看,它们属于标题的写法问题,其实它们所反映的是由公文内部关系所决定的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的共同点是均为“合成”文,即由被送炭的文件和批转、转发或印发说明两个部分合在一起的公文。它什么的不同点是:“批转”、“转发”属于转发类,其说明部分是以发文机关的名义制定的,被批转或转发的文件是上级机关制发或下级、平级机关拟定的;“印发”属于自发类,即两个部门均是发文机关自制的。

就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这三种、两类“合成”形式的使用,均受着公文内部关系的制约。

“批转”作为转发类之一,专门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具有严格的等级性、严密的系统性、严肃的规范性,标题里必须使用“批转”字样。

“批转”的使用,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l)领导机关认为所属部门在主管或归口管理的业务活动中所确定的若干重大行政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可使用“批转”。(2)一个或几个同级机关,就关系到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的重要事项的解决,提出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上级机关认为问题重要,有关单位均应贯彻执行,不用“批复”回答,而使用“批转”通知所属机关遵照办理。(3)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上报的,需要上级出面支持和广泛协调的问题,以及上级机关认为下级机关上报的问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需要各地引起重视和加以执行的,也常用“批转”形式。

转发公文不受机关等级制约,只要本级机关需要,并符合有关规定,公文都可以转发。使用时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转发上级机关文件的说明必须是具体贯彻要求,当没有具体贯彻要求时,就不应使用这种形式,而应改用翻印下发的形式。二是,县及其以上机关的办公厅(室)转发本级机关的其他工作部门上报的公文,必须在转发说明部分标明:“业经×委同意”、“经×政府同意”字样,以示根据直接上级机关授权转发,使“转发”的公文与“批转”的公文具有同等的效力。

篇3:浅谈公文的解读与修改处理问题

一、辞能达意, 通俗易解

一份公文出台面世, 一定要考虑受众者的解读能力与认知程度, 尤其是普发性周知文件, 要考虑其涉及群体的广泛性。不能过于专业化或术语化, 让普通群众难以理解。建国初期, 财政部曾经下发一些新税制文件, 让人费解。毛泽东主席听到反映后, 阅读一番亲自批示给有关部门, 指出:“此事我看报始知, 我看了亦不大懂, 无怪向明 (向明同志当时任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山东省政府副主席) 等人不大懂”。针对当时引发的争议, 毛主席要求财政部门拿出积极对策, 并要求汇报处理结果。还指出:“下达通知, 匆卒发表, 毫无准备。此事似已在全国引起波动, 不但上海、北京两处而已, 究应如何处理, 请你们研究告我。”可见中央领导对文件表述的晦涩问题很重视, 要求及时更正,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时隔十年, 类似问题仍有发生。据报载, 在20世纪60年代初,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吴波同志在一个晚上被叫到总理办公室, 周恩来总理把一份文件递给吴波同志, 询问:“这份文件你看得懂吗?”吴波同志不解, 周总理继续说:“我们这个文件是要给广大群众看的, 可报告里面用词这么专业, 老百姓能看得懂吗?”吴波恍然大悟, 难怪周总理凌晨两点打电话叫他急忙赶来。后来财政部党组对文件给予重新修改。

文件的通俗易懂, 可以让“览者会以意”, 便于理解与统摄。当然也不能在文件阐释中, 各取所需, 超常发挥。例如, 建国初, 中国公路运输工会主席安力夫同志讲话时引用毛主席的话, 提出“生产长一寸, 福利长一分”的口号。毛主席认为“福利长一分”是别人加上去的。如果引证, 乃是政治上不严肃的表现。批语道:“‘生产长一寸, 福利长一分’这种说法不甚确切, 不要使工人们觉得今后好像只要生产, 不要福利了, 而要说明这句话不如‘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工人的生活’这样说较为确切些。”这就纠正了当时引用不当的问题。由此看出, 讲述人或者公文传达者不仅话语要通俗易懂, 还要辞能达意, 让人完整理解原意, 不能强作解人, 造成认知的曲解与困惑。

二、反复修改, 完善文本

公文制作出来, 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在层层转发与执行过程中, 要考察实际效果, 看看是否合乎实际, 是否理解到位。如果不进行审视或修正, 往往会出现意外情况, 甚至造成损失。

例如, 过去农村推行走合作化道路, 提出“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核算分配办法。有的地方把“队”理解为“大队”, 有的解释为“小队”。那么如何理解与执行呢?人们各执一词。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次到浙江下乡调研, 走访嵊县时, 得知该地区出现了乱砍桑树的风波, 原因是对文件解读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认知。有的社员认为, 既然大队为核算单位, 那么小队的财物将会统一归属大队分配。各小队的桑树自然将会归大队所有, 于是出现了“长在各个生产队的桑树一夜功夫全被砍光了”的现象。社员们认为“这些树既然是你大队的, 长在我们田地里, 遮了一大片阴, 影响粮食产量, 当然应该砍掉”。结果给那个地区的蚕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当时田家英听了很是痛心, 他说:“领导机关发指示下命令一定要慎重”。由于文件的模糊性, 没有考虑到基层的问题复杂性, 产生了歧义。这些树原属生产队, 但在理解上加了一个“大”字 (归大队所有) , 一字之差, 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事后田家英深有感触说:“在中央工作更要慎重, 一定要预计后果, 下达一个文件稍有不妥, 就会造成损失、死人。”田家英后来建议中央对文件进行补充解释, 避免继续产生模糊认识。再如, 有的地方下发文件, 要求推行群众戒烟运动, 后来湖南省委感到强硬推行不合实际, 阻力较大, 要求修改或废止文件。中央闻知此事, 及时给予指示:“将群众性的戒烟运动推迟执行。只要当地党委认为有必要推迟进行, 均可提出请求, 推迟进行。此外, 根据主观主义设想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任何上级的命令指示, 必须加以废止或修改者, 地方党政有权提出意见。遇见这种情况, 地方党政从实际出发提出意见, 是正确的;不提意见, 将不正确的命令指示, 违反群众意见, 硬着头皮往下推, 则是不正确的。”这就要求赶紧废止不切合实际的文件, 以免产生对立情绪, 把事情弄僵。

对文件加以修改, 应在不改变原意的原则下, 使之具有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以便更好地适应形势。例如, 在改革开放初期, 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当时中央出台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 提出“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镇干活。可是试行一段时间却遇见了新的问题, 农民短期干活完, 还得返乡去拿粮食, 因为在城市没有粮票, 无法取粮。这样就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被动, 生活极不方便。当时起草文件的杜润生与吴象以及姬业成同志再三思考, 既要改动字句, 又要避免争议, 后来琢磨出一个字:把“自带口粮”改为“自理口粮”, “带”字换成了“理”字, 这一字之改, 可谓画龙点睛。使得文意丰富起来, 概念宽泛起来, “理”的解释可以多样化:“可带, 可买, 可借, 就多了法子, 活了路子”。这样的修订与完善, 破解了难题, 更具有可行性。可见用妥一个字熬夜一帮执笔人, 在集体讨论中, 撰笔人要呕心沥血去琢磨语意, 求得妥帖。古人曾云:“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正好说明了推敲语句的难处。

三、撰稿吃准, 注意分寸

文件的制作, 要考虑事情的复杂性, 不能言过其实, 定论过早, 以免造成工作上被动。报纸媒体配合文件搞宣传工作, 也要注意分寸, 不能言过其实, 言语浮夸。针对一些不冷静的舆论, 毛主席在审阅宣传部报批的文件, 对《中央关于目前报刊宣传工作的几项通知》代拟稿着意指出:“在宣传中要继续保持谦虚的态度, 不要随便宣传超过国际水平, 在宣传科技成就时不得贬抑兄弟国家”。这就要求, 宣传中既要“注意科学分析, 力戒浮夸”, 但也要注意“鼓足干劲”, 把握好宣传度数, 以免轻虑浅谋, 失之偏颇。

老一辈革命领袖历来重视公文制作的严谨性, 不但要求用语讲究准确, 而且要求标点符号也要合符规范, 甚至弥补文稿中的错漏。中央办公厅原主任杨尚昆同志曾起草了一份信函, 由于在标点符号上不太规范, 还受到毛主席的批评指正。毛主席写给刘少奇等领导人的信中提到:“尚昆写的信, 自己就没有遵照中央那个指示 (注解:《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 , 有许多缺点, 我已做了修改, 请注意。”由此可见中央领导人审阅文稿, 一丝不苟, 并且亲自修改, 匡其不逮。

另外, 毛主席对于别人的审核文稿的意见也很重视, 凡是有利于改进工作的, 他会给予支持, 凡是不利于工作的, 他会谨慎言论。例如, 在1953年中央准备召开一个会议, 工会有些文件处于审定阶段, 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同志当时审阅了工会的四个文件, 其中认为一份工会报告缺点太多, 需要重新修改。胡乔木提出意见:“工会报告有一个重要的缺点, 就是对目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说得不多, 只是一般的纲领性的说明, 对工作中有哪些要推广的好的经验, 有哪些需要批评的错误的倾向, 有哪些需加以澄清的争论, 或者说得过于简单抽象, 或者简直没有说, 因此减少了应有的力量。”毛主席审阅后非常赞同胡乔木的意见, 给当时的组织部长批语说:“我同意胡乔木同志所做的修改, 请你和工会负责同志再加斟酌。乔木在这封信上所指的缺点, 我也有此感觉。现在距开会尚有一段时间, 是否可加以补充, 亦请你们考虑酌定。”这就指出了工会报告的文稿没有吃准下情, 也没有摸准上情, 有空洞感觉, 要求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给予修改, 理在其中。再者, 遇见争议性问题, 没有弄清, 不宜领导人出面表态, 也会婉拒各种请求。例如,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周谷城, 出版了一部专著《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 想要中央领导人写序, 毛主席接到两次来信请求, 就回复道:“谷城兄:两次热情的信, 都已收到, 甚谢!大著出版, 可资快读。我对逻辑无多研究, 不敢有所论列;问题还在争论中, 由我插入一手, 似乎也不适宜。作序的事, 不拟应命, 可获谅解否?敬复。顺颂教安!毛泽东。”可以看出, 当时的领导人出语非常谨慎。由于学术探究, 争议在所难免, 当时马特和周谷城争论形式逻辑问题, 属于学术圈内的事, 如果政要人登高一呼, 极易留下贻人口实的话语。一般说来, 在没有吃准的情况下或争议不休的状况下, 领导人不做表态, 把握分寸, 本身就是一种领导智慧的高超表现。

篇4:谈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印发

关键词:通知;批转;转发;印发;辨析

中图分类号:C93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6—0121—02

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法规性文件。其中通知这种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中最为常见的、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公文。对通知的规定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据此,通知的种类就大致可以分为知照性通知、指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会议性通知、颁发性通知、任免性通知等六类。

一、批转转发性通知概念的确定

批转转发性通知包括“批转” 、“转发” 、“印发”三种形式,统称为批转转发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是复合体公文,所谓复合,一是指通知本身,二是指被批转、转发、印发的公文本身。批转、转发、印发类公文在现行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但由于“批转”、“转发”、“印发”三者词意和作用接近,常出现混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公文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说,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大多是公文,但也有计划、调查报告、条例、规定、办法等应用性文种。例如《××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人事厅关于“十一五”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这里的被批转对象是省人事厅的人才振兴行动计划,计划不是法定行政公文,而是一种应用性文种。因此,被批转、转发、印发的公文,应属于广义的公文。

二、来文渠道上的辨析

“批转”主要是将下级机关上报的文件(如:含有建议性的报告、请示、意见等公文),以上级的名义转发给有关下级机关共同遵守或执行。所批转的原文,在制作和来文渠道上是下属职能部门。下属职能部门立足本职、放眼全局,为某项工作提出具有全局性的建议、意见和报告,而这个部门就这些意见、建议又无直接行文的权力,必须报上级机关批准,转发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批转通知的特点在于上级机关采用了下级机关的公文,以批语转发的形式通知下级机关,其重点在于“批”。如,××市教育局在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电化教学设施改造中,需要得到各县(区、市)、市财政局的配合,市教育局对各县(区、市)、市财政局没有直接行文权,就拟出一个意见——《关于做好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电化教学设施改造工作的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转发——《××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电化教学设施改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市)和市各部门贯彻落实。

“转发”主要是将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文件(如:决定、意见、通知等公文),转发给下级机关。转发的原文,在制作和来文渠道上是上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转发通知的特点在于转发机关应在上级机关同意后,以转发语的形式通知下级机关,其重点在于“转”。如,××市人民政府转发《××省关于切实防范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知》,本文的制作单位系上级机关——××省人民政府;××市政府转发《××省卫生厅关于严格处理医疗垃圾的通知》,本文的制作单位系不相隶属机关——××省卫生厅,因为这个机关的公文本地区具有借鉴价值,且没有大的区别,不需要大的改动,可直接转发本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参照执行,如有所区别,可在转发通知中提出参照执行的具体意见。以上情况,在行文时,只可用转发,不能用印发,更不能用批转。

“印发”通知是印发本机关或本机关与其他机关联合制定的公文的通知。印发的原文制作和来文渠道是本机关。印发通知的特点在于,本机关或者本机关与其他机关联合制定了公文后,为了引起下级机关重视,或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印发机关就以按语形式通知下级机关,其重点在于“公布”。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这个办法的来源渠道是××市政府本身;又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發×××市长在全市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这个讲话的起草和整理者是制发通知的市政府办公室。凡来文渠道为本机关的,一律使用“印发”,不可使用转发或批转行文。

三、行文用途上的区别

“转发”类公文有两个用途。一是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可以理解为某机关在接到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时,如果认为该公文对本地、本机关及全局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可以用转发的形式,发文至本机关下属的单位,并可在行文中结合实际提出本机关的具体贯彻落实的意见和要求。二是用于以本机关的名义转发下级机关的公文,以提高公文的规格和效力。一般是下级机关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然后以上级机关的名义转发,比下级机关直接行文,更有利于文件精神的贯彻实施。

“批转”类公文,国务院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已作明确规定: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在这里“批转”与“转发”有相同点,均为转发下级机关、部门的公文,但也有其区别点。转发类公文所适应的下级机关公文一般有两方面:一是下级机关就此公文涉及的问题有直接行文权;二是不需要上级机关批准。而批转类公文所适应的下级机关公文是:下级机关就公文涉及的问题没有独立的行文权,或超出本机关的职权范围,必须经领导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如:国发[1999]4号《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这个计划事关全局,涉及到教育系统以外的其他部门,需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然后才可以行文,必须用批转,不可用转发。

“印发”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于解决公文文种短缺的问题。在法定的公文种类中,没有纲要、政策、规定、办法等文种,不能直接行文,这时只能使用《关于印发××纲要(政策、规定、办法……)的通知》形式发出,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18号)。在国务院发布的13种公文种类中没有“纲要”这一文种,不能直接以《国务院关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种形式发文。二是解决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的发文问题。各级机关整理的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需要发至有关机关单位供基层人员学习和贯彻落实,可用《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形式发出,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四、行文上的艺术技巧

(一)批转、转发、印发通知的结构

基本结构是: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日期+批转(转发、印发)文件的原文。

(二)行文标题的拟写

在批转、转发通知标题中,常采用四元素标题法,即“批转(转发)机关+原发文机关+事由+文种”。这样的批转通知标题,非常清楚地交代了谁是批转、转发单位,谁的文件被批转、转发,什么事以及什么文种,因而利于受文单位迅速办理。

在印发通知的标题中,一般采用三元素标题法,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也有的印发通知采用“事由+文种”的形式,如《关于印发〈“十一五”规划〉的通知》,这里,发文机关就被省略了。

在批转、转发、印发类通知中,如果按照公文一般命名方法的要求,常常会出现公文的标题太长,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们知道,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转发类通知的标题,一般也由“发文机关+关于+转发+原文标题+文种”组成。在转发类通知中,经常会遇到转发的层次较多的情况,以至于标题中常出现“关于……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等现象,感觉累赘,十分拗口,读起来别扭,理解上困难。为使标题简洁、流畅,便于理解,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一是省略法。首先,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其次,可以省略介词“关于”或文种“通知”,标题可拟为“转发+原标题”。如《转发××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最后,省略被转发文件联合发文的机关名称,只在正文里列出各个联合发文机关。二是替代法。有的文件标题很长,采用省略法拟制标题仍然很长,可用发文字号作为新拟标题的事由,以替代原文标题。如《转发××部×发[2005]×号文件的通知》。三是直转法。如果上级的文件,到本单位时已经经过了三、四层级单位的转发,这时可以直接转发初始发文单位文件,不要间接层层转发。四是简称法。在系统内部行文,可使用规定的规范化简称进行发文。

(三)正文的拟写

与事项性通知相比,批转、转发、印发类通知的正文比较特殊,其结构可以归结为:批语(转发语、按语)+转发(印发)(+意义+执行要求)。

正文基本上有以下两种写法:一是不提具体要求的写法。常见于党委、政府办公厅(室)转发部门的意见等,写法上通常先表明态度,提出转发原则要求,一般篇幅较简短。二是提出具体要求的写法。常见于下级机关(职能部门)转发上级机关(职能部门)的文件。一般开头直说转发事项,即将某某文件转发给你们,再对如何贯彻执行提出具体要求。

应当注意的是,所有的批转、转发、印发类的通知均有附带文件。这就是说,批转通知带有其批转的文件,转发通知带有其转发的文件,印发通知带有其公布的文件。这类被转(印)发的附带文件,尽管位于正件后的附件位置,但它们仍属于“正件”,而不是“附件”,因此在正文下行不必标注“附件”及“附件名称”。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公务文书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篇5:浅谈协作通信中的转发策略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 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阻碍了信道容量增加和服务质量改善。抑制衰落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 采用编码策略在减少信道衰落对性能影响的同时, 带来了有效数据率的损失和额外的时间延迟, 而提高发送功率同时也会加剧对无线网络中各节点的干扰。对比而言空间分集技术, 是抑制信道衰落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空间分集指将相同的数据在相互独立的路径上发送, 由于路径彼此独立, 在同一时刻经历深度衰落的概率很小。因此, 接收侧通过一定方法将信号合并, 信号的衰减程度就会被显著减小。多输入多输出 (MIMO) 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空间分集技术, 但受到多天线体积的限制, 不易在移动通信设备上实现。由MIMO技术衍生的协作通信技术通过单天线节点间共享彼此天线, 建立模拟的MIMO系统。因此, 协作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信号的衰减程度, 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着眼于协作通信中相关策略, 通过仿真进行简要分析。

2 协作通信概述

协作通信即在通信环境为多用户情况下, 网络中的各个用户节点彼此之间共享自己的天线作为其他临近用户的中继节点, 按照一定的规则接收、转发、处理信息。多个用户协同工作, 互相帮助, 从而形成虚拟的多天线系统并获得空间的分集增益, 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协作通信技术是应用在无线信道中的一种新型的传输技术, 它是建立在传统的分集与接收系统之上, 同时结合中继信道的模式, 形成的一种传输模式。

三节点的中继模型是中继系统的基本模型, 经典的三节点中继信道模型如图1所示。

通常协作通信包括两阶段的工作过程:广播阶段和协作阶段。在广播阶段, 源节点广播要发送的数据, 向各个节点广播的数据信息序列是一致的, 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都可以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数据。中继节点接收到信息之后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处理, 而目的节点保存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在协作阶段, 中继节点把处理好的信息向目的节点转发。目的节点通过不同路径接收到多路信息, 按照一定的合并方式进行信息合并, 再解调出原始信息。由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和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相互独立, 因此获得空间分集增益并提高系统性能。

3 协作通信技术

本节将介绍在两种常见的协作通信策略, 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性能仿真。

3.1 放大转发

在应用放大转发策略的时候, 中继节点只对接收到的原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转发, 并不解码再编码, 目的节点接收信号。在这个过程中, 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并不只是原始信号, 还掺杂着信道中的噪声, 所以噪声连同信息一同被中继节点放大并转发。目的节点接收到来自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两路历经不同衰落信道的信号, 并对其采用某种合并方式合并, 最后通过判决得到信号。

在广播阶段, 中继端和目的端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SR=hSRX+nR

YD=hSDX+nD

在协作阶段, 中继已放大参数β放大接收的信号, 从中继端发出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XR=βYSR=β (hSR X+nR)

放大参数β可以由下述公式得到

目的端接收到的信号可由下式而得

YD=hR DXR+nD=hR Dβ (hSR X+nR) +nD

解调中, 等效信道为hR DβhS R, 等效噪声为hR DβnR+nD。

在目的端, 广播和协作阶段目的端接收到的不同信号YD经过最大比合并, 放大转发的信道容量可表示为

由上述公式可以得知, 信道容量与源节点到中继节点中的信道无关。所以, 放大转发较适用于源节点到中继节点通信信道差的情况。在放大转发模式中, 中继端不解调解码信号, 因此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然而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大, 中继端会产生功率浪费的情况。另外, 因为中继端在放大信号的同时也放大了噪声, 影响系统的表现, 限制了放大转发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2 解码转发

解码转发不同于放大转发, 中继节点将信息解码, 再重新编码发送给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采用某种合并方式, 将两路经独立衰落的信号进行合并。三节点中继模型中, 解码转发策略与放大转发一样可以获得二阶的分集增益, 但是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性能更好, 误码率更低。

在解码转发策略下, 广播阶段源节点将信号发送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目的节点并不解码, 中继节点也未将信号转发给目的节点。因此, 在广播阶段的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

在多径访问阶段, 中继端将信号转发到目的端, 信道容量变为

对于整个解码转发系统, 等效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

CDF=min{C1, C2}

由上述公式可得, 与放大转发不同, 中继信道的情况会影响解码转发系统表现。源节点到中继节点的信道情况对解码转发策略非常重要, 它会影响中继端解码的准确度, 一旦中继端不能正确解码, 错误扩散会影响系统表现。

3.3 仿真

本文的仿真基于C++环境及IT++library。对于两种转发模式的性能仿真在瑞利快衰落信道下进行, 信道编码采用Turbo码, 8PSK调制方式, 基站采用最大比合并方式合并。三条信道的衰落情况相互独立, 各个信道中噪声均为高斯白噪声, 中继位置位于源和目的端1/2处。并与相同条件下的用户与基站之间直接传输时的情况进行误码率比较, 得到三种方式的误码率曲线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采用放大转发和解码转发策略均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在BER=10-4, 对比直接传输, 解码转发存在5d B改善, 而放大转发为4d B。

4 结束语

本文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验证协作通信技术对于无线通信的性能改善, 主要分析了放大转发策略, 解码转发策略。

摘要:多径衰落是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因素, 协作通信技术是一种可以抑制多径衰落的空间分集方法, 协作通信中的基本中继策略包括放大转发 (AAF) 解码转发 (DAF) 。本文简要介绍了协作通信的有关概念, 并对两种常见的协作通信策略进行理论分析和性能仿真。

关键词:协作通信,放大转发,解码转发

参考文献

[1]D.N.C.TSe and P.Viswanath, 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Chen, Y.P., J.Zhang, et al.Link-layer-and-above diversity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9, 47 (2) :118-124.

[3]Panlraj, R.Nabar, and D.Gore, Introduction to Space-Tim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Press, 2003.

[4]T.Cover and A.E.Gamal.Capacity theorems for the relay channel.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79, 25 (5) :572-584.

篇6:谈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印发

摘要:本文针对王瑞玲同志《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规范化标题拟写方法新探》一文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即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拟写方法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认为批转、转发、印发之前的介词“关于”是不能省略的。

关键词:通知;公文标题;关于

王瑞玲同志在《档案管理》2012年第4期发表了《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规范化标题拟写方法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对这类通知标题的拟写方法进行了探讨,很有自己的见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笔者在认真学习《新探》之后,就该文第一个问题“关于”有一些不同认识,特撰此文进行探讨。

1批转、转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

我们知道,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1]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加介词“关于”, 事由和文种之间加助词“的”。也就是说,公文标题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即“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 发文机关名称有时可以省略。

但对批转、转发性通知来说,标题中的“关于”,该如何使用呢?《新探》给出了下面两例: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错时上下班措施的通告》的通知”

第一例“转发”前没有“关于”,且公文标题中没有一个“关于”;第二例“转发”前有“关于”,该公文标题中有两个“关于”。

很显然,第一例标题中没有一个“关于”,绝对是不规范的。那么究竟是一个“关于”规范,还是两个“关于”规范呢?到目前为止,秘书学界并没有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

王凯先生提出,“在标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部〈关于……(事由)的意见〉的通知》中,‘关于和‘的都是重复的,可以删去第一个‘关于和第一个‘的”。[2]

《新探》认为:“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发文单位全称后‘关于省略与否,决定于其后面紧跟着的文字中‘关于是否还要出现,如果还要出现,就应当将其省略;如果不会出现,就可以不省,这完全是从语言表达效果上来考虑的,并不是行政公文标题的组成对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上有什么特殊要求。”理由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一个词语在近距离内重复出现,会使语言表达有啰嗦之嫌,让人感觉语言干瘪无味,这是写作中应力求避免的”。

王凯先生指出了为什么要省略一个“关于”,《新探》则更加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要省略一个“关于”。

不可否认,王凯先生和《新探》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但这样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

以《新探》第二例为例,按照作者的观点,“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错时上下班措施的通告》的通知”,应该写成:“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错时上下班措施的通告》的通知”。

我们分析一下,“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是发文机关名称,“转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错时上下班措施的通告》”是事由,在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省略了“关于”,因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错时上下班措施的通告”中有了“关于”,如果不省略就会在标题中出现两个“关于”。

问题在于,如果该标题中只保留事由中的“关于”,就不符合公文标题结构要求;保留两个“关于”,又会被认为“使语言表达有啰嗦之嫌,让人感觉语言干瘪无味”。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关于”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一个“关于”用来联结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的事由,第二个“关于”用来联结“事由中的事由”,即被批转、被转发公文标题中的事由。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需要转发,省略第一个“关于”,标题则为:“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不省略“关于”,标题则为:“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但对于标题过长的被转发公文标题,我们也可以用被转发公文的发文字号加以代替。仍以该公文标题为例,规范的标题应为:“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04〕35号文件的通知”。如果省略“转发”前的“关于”,该公文标题就不规范。由此可见,“转发”后加含有“关于”的被转发公文标题或“转发”后加没有“关于”的发文字号,都不会对“转发”之前的“关于”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转发”之前的“关于”必须始终存在,是不能省略的。

2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

至于印发性通知,《新探》认为,“由于印发性通知多用来发布本单位制订或本单位参与制订的法律、规章、制度、计划、意见、方案等非法定公文,其标题中常常不带有‘关于。所以,‘印发两字前面的‘关于或者说印发性通知发文单位全称后‘关于两字常常保留”。

非法定公文毕竟不同于正式公文,其标题中是不带有“关于”二字的,如“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工作要点”。要将非法定公文制发成正式公文,就需要通过正式文种“通知”予以印发,公文标题可为“安徽师范大学关于印发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或者“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无论保留或省略发文机关名称,“印发”前的“关于”是千万不能省略的。这与非法定公文标题中常常不带有“关于”无关。

《新探》认为:“如果被印发文件标题中有‘关于两字,‘印发前的‘关于也是可以省略的。”遗憾的是,《新探》没有举出这样的实例。

3结语

目前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使用情况比较混乱,与秘书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一致有很大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批转、转发、印发之前的“关于”应当保留,不宜省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R].2012-04-16.

[2]王凯.公文写作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8.

上一篇:滕婷婷《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下一篇:青春励志语录唯美句子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