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2024-05-07

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精选10篇)

篇1: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喝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是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茶事发展的茶文化,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集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于一体,茶事与茶文化的载体茶馆的产生,从一开始就被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1茶馆的历史简介

1.1起源

从神农时代到春秋前,人们大都把茶叶用做祭品。西周后,茶不仅作为药用、祭品,还开始被人们饮用,之后又被食用。唐朝饮茶趋于大众化和生活化,开始流传于各个阶层,而茶文化的载体茶馆也在唐朝应运而生。并且,唐代茶馆以卖茶为主。[1]

1.2发展变迁

宋代茶馆卖茶叶之外,兼营其他生意,酒馆、面食店也有茶水出售,注重摆设,讲究茶馆文化装饰,营造品饮优美环境。[2]明清时期,茶馆饮茶更为雅致,讲究茶、水、器的精致,讲究氛围、情趣、意境的营造。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衰退,茶馆业大也走向衰败。20世纪80年代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茶馆业复兴。同时,茶艺馆诞生。当代茶艺馆除了经营茶水、茶具、茶叶等,还经常举办茶艺讲座、开展茶文化活动。

2江南地方性元素的运用

地域文化是指具体差异的地域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人文。这种人文文化反映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因而突出了地域特征。[4]在进行茶馆设计的时候,会将茶文化与地域文化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

2.1空间布局

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当地的气候、文化、习俗及建筑本身的功能等相关。[5]在江南古典园林基础上发展的园林式茶馆,具有园林院落的布局,一步一景,小中见大。如苏州私家园林中的茶馆,由于商业化及茶馆的复兴,将园林中原来的住宅建筑直接布置为向广大游客开放的商业性茶馆。

2.2室内色彩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特性,含蓄的江南人民多爱黑白灰的冷色调,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静然美好。江南茶馆室内多选用黑白灰为基调,配以柔和的灯光,点缀不多的跳跃色彩,一派江南园林的素雅古朴,在其中喝茶听曲,怡然自得。

2.3室内材质

不同地区、民族对材质有各自的喜好,通过材质的肌理、颜色等可反映他们的性格特色。当然,材质的选择也与当地木头或砖石的资源有关。[6]但是,现代材质的地域性差异越来越小,且一般的建筑多用砖石垒砌水泥混凝土贴砖。而江南茶馆的材料选择,配合茶馆主题,以砖石搭配木头、竹子等使用,体现材质本身质朴的特点,再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营造闲适的氛围。

2.4家具与陈设

具有江南特色的茶馆,多选择木色古雅的硬木家具,如红木、花梨等高档木料,以及资金有限时多用仿红木。采用明式桌椅,但不一定要照搬古家具样式,在体现地域性的同时,显示其现代化特点。用中国书画为壁饰,屏风作为隔断,辅以插花、盆景等。壁架空心雕刻或立体浮雕,上置花瓶、茶叶罐、绿植等,壁上悬挂各种与茶馆情景相关的茶联、字画。

2.5绿植

茶馆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地域性、功能性、美观等方面特点,南北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差异,导致植物品种的不同。室内盆栽可塑性稍微大些,但局限性也很明显,除了特定主题的茶馆,江南茶馆多选择本土植物。植物的选择要符合主题,除了具有观赏性外,其形、色、香也当与整体室内环境相协调,并且可于壁架、屏风等相衬,营造清新的茶馆空间。[7]植物既可以自成一景,也可与家具陈设相呼应,营造自然轻松的环境。

3意境美的营造

3.1意境美含义

茶馆设计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要注重与人精神层面的共鸣。茶馆精神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美感、气氛、意境。[4]美感是茶馆室内环境的审美属性,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气氛主要是茶馆的环境给人的一种总体印象,江南茶馆的气氛多宁静、淡雅,充满茶文化与地域文化氛围。意境是茶馆室内环境形象所要集中体现的某种情趣、意图、主题思想。这三者虽然有层次上的差别,但总体相辅相成,使得整个茶馆空间充满意境美。

3.2意境美营造

意境美的营造可通过象征、比喻的手法来实现。[4]对室内环境进行渲染,对家具、陈设、植物的造型及摆放进行处理,来触发人们的情感,进而产生联想,通过近似、类似、对比的手法引起共识。如在江南茶馆内摆放花瓶和镜子,使人想到传统民居中的“平静”含义,寓意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2]连振娟.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3]柏凡.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饮[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4]张倩.基于地域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5]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6]许洁.地域文化在江阴茶馆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7]张建羽.当代茶馆的传统设计思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篇2: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饮茶理念不断成熟,如今茶馆所能够承担的价值作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饮茶诉求,茶馆的功能内涵实现了全面丰富,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将茶馆作为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因此茶馆建筑自身的功能内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完善。本文拟从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内涵认知入手,结合古典茶馆的功能价值内涵认知,通过具体分析古典茶馆环境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古典茶馆环境设计过程中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运用机制。

关键词:茶文化视觉元素;古典茶馆;环境设计;运用机制;人文思维

茶馆作为一种独特的饮茶功能场所,其中所诠释和表的不仅仅是人们的饮茶诉求,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客观上就对古典茶馆的环境设计活动提出了极高要求,无论是生态理念的融入,还是人文元素的合理诠释,就至关重要。

1.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内涵认知

随着我们对茶叶产品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加上大众饮茶诉求不断完善,在时代化理念诠释中,如今茶及茶文化在社会大众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我们看到茶文化视觉元素中,所诠释的不仅仅是视觉形式上的表达,同时也是相关精神理念的合理展现与表达。对于茶文化视觉元素来说,其基础和前提是生态人文理念。在人们饮茶这一生活习惯中,其具体彰显和表现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细节,也是一种理念上的精神情感,因此正是这一系列独特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所具体形成的茶文化视觉元素形式展现,以及自身风格表现等等诸多活动,都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对于当前我们认知茶文化视觉元素来说,利用元素做好环境设计是一项层次性和内涵化的活动,客观的看,如果我们想要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茶文化这一视觉元素,就需要在立足该元素生态与人文风格的基本导向前提下,通过合理诠释和表达大众对茶文化视觉效果的认知和具体诉求,结合多种技术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视觉元素内涵的最美呈现。

2.古典茶馆的功能价值内涵认知

古典茶馆是当前茶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古典茶馆的价值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看到古典茶馆中,所具体传递和展现的不仅是饮茶功能,也是重要的茶文化呈现场所。对于古典茶馆的具体运行与发展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元素极为多样,除了基础性的茶馆元素外,其中所展现的环境特征等等,实际上也需要与茶馆自身的外在展现之间形成高度匹配。如今茶馆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茶馆不仅仅是人们品茶的场所,同时也发展成为人们喝茶的重要场景。在茶馆价值功能诠释过程中,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影响。茶馆不是普通的建筑,茶馆这一建筑中,让我们具体感知和品味到的,不仅是浓厚的饮茶环境,更关键的是茶馆实际上也是现阶段我们了解和认识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空间。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茶馆中具体饮茶时,不仅体会到的是茶的良好口感,也是浓厚的茶文化。在具体营造茶馆氛围环境时,一是要通过使用厚重色调,无论是具体的室内环境光照,或者是家具应用等等,在界定主旋律色调之后,都需要围绕这一整体需要来层次化开展。通过确保整个茶馆环境的整体感。二是要注重合理利用光照、色泽等诸多环境设计活动的诸多色素材,通过有效激发设计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整个设计过程中,色彩与光照、情感与形式等一体化问题。

3.古典茶馆环境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客观来说,尽管当前古典茶馆在功能价值展现与设计表达过程中,其并没有太广泛普及推广,但是在当前人们注重健康、养生的绿色生态环境下,社会大众的生活追求也得以完善发展,因此,在当前古典茶馆运营过程中,其需要将具体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而赋予整个古典茶馆更为深厚的生命力和价值影响力。在古典茶馆运营过程中,其环境设计活动对在当前社会大众饮茶诉求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茶馆自身的价值发挥与呈现有着本质性影响。对于古典茶馆环境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需要注重整个古典茶馆内外环境的生态属性与人文内涵,尤其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元素应用,乃至设计机制的整体完善,从而营造出良性、生态的茶馆氛围,并且尽可能通过使用合理的.设计元素,从而给与社会大众相应的休闲与可视感。对于古典茶馆建筑来说,如何尽可能的展现和表达原汁原味的古典元素与经典内涵,实际上就成为整个古典茶馆建筑中,极具必要的设计诉求。对于古典茶馆的经营建设来说,良好的茶馆空间及氛围有着深厚影响力。尤其是古典茶馆自身环境的饮茶色彩和环境诉求,决定了必须要营造出能够激发人心灵共鸣的环境,比如在整个茶馆的空间环境营造过程中,要注重对设计材料,乃至色彩、照明等多个方面进行集中考虑。通过营造出生态、优美的环境,结合家具,甚至是装饰材料的合理应用等等,都需要在通过诠释设计环境通畅性的同时,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在该空间环境营造过程中,也需要认识到情感理念的合理诠释与表达。

4.古典茶馆环境设计过程中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具体运用机制

在当前开展古典茶馆环境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想要更好应用茶文化视觉元素,其前提就是要站在古典茶馆这一建筑的具体功能,来实施完善的环境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与茶馆建筑自身的特征相匹配,实现古典茶馆建筑风格和功能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就古典茶馆本身而言,其在应用过程中,内涵得以完善和丰富。

4.1立足大众诉求,完善设计风格与大众诉求的一致性

实际上,环境设计主要指的是通过使用相关组织或设计方法来整合、处理具体的空间界面,因此,在茶馆环境设计中,其不仅是基于客观形态和色彩艺术处理活动,同时也是通过使用光和家具、装饰等素材,在合理利用具体景观元素的关键前提下,从而展现古典茶馆中,本身所传递的风格理念,甚至是具体的美学内涵。结合当前古典茶馆的功能诠释来说,其需要充分注重融入和诠释大众自身的具体诉求,无论是筛选相关元素内容,或者是构建系统化的设计理念,都需要在系统化了解大众基础诉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筛选内容元素,从而实现茶馆设计的最佳效果。

4.2以茶文化视觉元素认知与融入为前提,丰富诠释古典茶馆环境设计理念

就茶文化视觉元素的实际表现而言,其中所具体诠释和表达的不仅是茶文化的精神思维,同时也具体表达了相关视觉内涵。所以在古典茶馆环境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茶文化视觉元素,其需要传递和具体表达的是设计品质和内涵的丰富构建。因此,在合理认知和融入应用茶文化视觉元素时,其关键在于我们对该元素具体的内涵及本质特点进行全面认知。客观的看,茶文化视觉元素通常指的是以文字等诸多信息要素组成,结合点、线、面等基础性要素融入设计活动之中。事实上,在良好而成熟的茶馆环境设计时,需要我们合理借助和应用多种视觉元素,从而实现古典茶馆环境设计活动的理想诠释。

4.3诠释文化理念和心理元素特征,丰富茶馆环境设计元素的筛选应用

对于环境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中需要注重对心理元素的合理应用与诠释表达,因此,对于古典茶馆环境设计活动来说,其需要具体立足社会大众的具体新变化和大众关注度和实际诉求等诸多内容,通过合适元素内容的筛选与应用,实现古典茶馆中环境设计内涵的合理诠释。就古典茶馆来说,合理应用茶文化视觉元素,其不仅是茶馆设计元素的合理丰富与完善,同时更是茶馆自身设计品质的全面提升。所以,对于当前整个古典茶馆的设计活动来说,完善而系统化的环境设计,其不仅需要选择应用多种合适素材,同时也需要表达合适的文化理念。

5.结语

就茶馆本身而言,其中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多样化的,尤其是其作为重要的饮茶场所,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仅是饮茶环境,同时也是相关文化内涵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因此结合古典茶馆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而言,无论是使用的茶馆设计方案,还是古典茶馆自身的文化诠释与表达,都需要注重筛选运用具体合适的元素内容,从而实现古典茶馆的理想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虞娅娜,张赫,林倩.闽南红砖厝的地域性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112.

[2]李洋,赵晓蓬.基于会展场馆建筑设计领域下视觉导视系统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武汉国际博览会展中心场馆设计研究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03-105.

篇3: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现代茶馆,传统建筑元素,设计运用

1 传统建筑元素的概述

传统装饰元素符号并不属于任何的体系, 它必须要在特定的一个结构中, 才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价值。在现代设计中, 对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应用要恰到好处, 将传统建筑元素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而不仅仅只将其作为一种装饰性的符号, 要避免其在设计中显得“突兀”无归属。因此, 必须深入了解传统建筑元素的形成, 演变和发展。而我们现在常常谈论的传统建筑符号主要分成了两种。第一种是显性元素符号, 与之对应的是隐形元素符号。

1.1 显性元素的运用

第一种是显性传统建筑元素, 包括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汉字、色图案等。首先不得不谈的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汉字, 汉字在我们现代设计装饰中比比皆是。过年时的中国结编织的“福”字, 木质门窗上雕刻的古汉字, 汉字的独特形态和它的多变性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汉字的建筑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审美性, 中国最开始起源的汉字是象形字, 其次在后期发展中逐渐有了文字的抽象性。

其次谈一谈图案。造型奇特的传统建筑元素中的图案总能给观看者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因为各个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不同, 我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图案基本上都是呈现对称均衡的。也没有运用艳丽的色彩, 更谈不上浮夸的造型, 无处不在透露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朴素和中庸的儒家思想。现代茶馆的设计装饰中, 这些传统建筑元素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大面积的灰墙和雕刻精美细致的图案, 配合着暖色的灯光为品茶人创造私密舒适的饮茶空间。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 漫长的锤炼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和装饰。如中国传统书法、各种传统纹样, 如祥云, 龙图腾等, 这些传统符号往往具有极强的象征内涵。营造现代茶馆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段就是将这些传统建筑图案融入室内设计中。现在我们常常采用现代化的手法糅合传统建筑元素的精华部分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改造。现代茶馆空间的设计原则是可以失去传统建筑元素的外形但不可以失去其精华。

1.2 传统隐性建筑元素的应用

隐性元素符号主要讲究的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儒家思想。这两者也是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之一。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从产生到发展都深刻的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茶文化也渗透儒家, 禅家的思想。因此渗透着传统建筑元素在某些方面来说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思想。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些建筑特色就可以看出哪个朝代的。

2 现代茶馆的设计

现代茶馆的设计主要分为室外设计和室内设计, 内部和外部遥相呼应。外部的设计风格决定着一个茶馆它所代表的文化氛围和主题, 也决定着客人的第一眼选择。而内部主要是值得的室内的装潢色彩图案等。

3 传统建筑元素对现代茶馆的外部设计

3.1 空间划分形式的借鉴和运用

在中国的建筑构造中, 所有的空间都讲究隔断。讲究隔断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把所谓的空间隔断, 要做到是隔而不断, 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过渡, 指示。我国传统建筑元素中的分隔典型的中式空通常采用的是虚拟分隔, 似乎看起来是分隔实则没有分隔, 看起来隔断了也并没有隔断, 给人以隔而不断的效果。我们常见的传统室内中的蚊帐、屏风等拥有的特点就是“隔而不断”, 同时又具有强大的装饰性。这种传统建筑的元素的分隔形式不仅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隔断作用。

现代茶馆空间设计中要和茶馆的主题相呼应, 利用传统建筑元素中所传递的“隔而不断”的思想来对茶馆中的空间进行划分。运用丰富多彩, 造型多变的隔断手法, 结合茶馆装饰的自然材料和灯光效果, 营造出生动独特的茶馆空间划分。现代茶馆在利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为品茶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日常生活中所描述的语言是虚构的, 但是在实际的现代茶馆的设计与建筑环境中, 我们所描述的语言都要以建筑空间来作为载体。只有我们处在一个现代茶馆中, 拥有一个人物合一的状态, 空间的无限延伸变化与其带来美感才能被感悟, 此时空间的划分才达到完美的状态。

3.2 传统园林手法的渗透和借鉴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穷的魅力就是中国古典园林技术。在创造出魅力无穷的自然风景的中国古典园林中, 自然界的砂石、水土、植物、动物等素材都是中国自然园林的创作来源, 设计家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变幻莫测的自然园林景观, 让我们在中国空间概念中所谈到的对称性, 无限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组织空间时可以通过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等各种手法, 创造出的具有美感的艺术氛围。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空间上讲究流通, 利用镂空的长廊门窗, 对空间加以有效的灵活的组合处理, 使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看起来浑然天成。

现代茶馆的设计中可以借鉴和运用传统园林建筑元素中花草盆栽、流水卵石, 将这些融入到茶馆空间设计之中, 可以让品茶人仿佛置身于室外, 感受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能够在一定程度让茶客停留短暂的时间。给现代茶馆环境营造出朦胧的感觉, 我们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通过布置假山, 石头、茶具、茶器等营造出实的方面;而虚的方面则可利用灯光和声音气味。加以合理的构想感受到古朴淡雅, 鸟语花香的意境。

叠石、理水在我国传统建筑园林里运用是数不胜数。而我们在现代茶馆的适宜空间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 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里进行叠石, 理水。尽量做到有层次感, 适当的点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 亦或雕刻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让品茶人可以观赏到山石奇秀和嶙峋。理水和叠石同样重要, 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中不同的山石建筑就要搭配不同的水型。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室内建造小水池, 饲养一些小金鱼、睡莲等, 能够丰富了现代茶馆的景色内涵, 进一步提升了茶馆的文化底蕴。

4 传统建筑元素对现代茶馆的室内设计

4.1 传统木雕建筑元素的运用

传统木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我国的古建筑装饰中木雕是被运用最广的。纵观我国从古至今的建筑装潢中各种各样的楼, 千姿百态的楼台、亭阁等中所涉及到的梁柱、飞檐、栏杆、格子门, 这些木雕的运用使得空间环境更加典雅清静、古朴幽雅。木雕为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提供极强的借鉴性。 现代茶馆的散座包厢等都可以加以木雕的装饰。让茶馆更加具有人文气息, 让传统审美和使用价值相结合。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 现代荼馆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空间布局和形式, 不能生搬硬套传统木雕设计, 必须学会因地制宜。根据茶馆的定位和不同包厢散座的特点, 以及它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到底使用什么样的木雕风格。现代茶馆的设计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木雕元素文化, 衬托其文化氛围。例如, 雕花门就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木雕设计, 它能够很好的把前厅大台和包厢雅座以及其他各个功能区和谐的分开来, 既增加了人文气息又突出了空间的层次设计。

4.2 传统家具、陈设品的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室内家具和摆放的陈设品,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建筑元素却能在现代茶馆的装饰设计中能起到点睛的效果。传统家具造型优美, 而现代茶馆设计的家具很好的借鉴了传统家具的优点。现代茶馆中的家具基本都是以木头为原材料, 在茶具的外观色泽上更加注重体现茶道文化的素雅, 给人身心愉悦的感受。

传统家具在现代茶馆中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传统家具建筑的设计都比较庞大, 容易占空间。所以在茶馆布局中我们要定制合适的家具, 尽量缩小对空间的占有量。

其次就是传统家具的摆放显得杂乱无章, 没有统一的风格。我们不能单纯的复古路线, 应该要学会创新。

4.3 传统建筑色彩元素在现代茶馆空间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以用色大胆著称, 现代茶馆的空间设计想要拥有美的意境, 当然离不开传统建筑元素中所提到的色彩和图案。对于现代茶馆的现代设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色彩和茶馆的主题是紧密相关的, 一家茶馆给人的感觉是朴素的, 还是宁静淡雅的, 主要通过色彩图案来烘托主题。

现代茶馆的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亮程度来进行调整加以创造气氛。比如我们使用明亮程度高的色彩可以使室内的气氛活跃, 亮丽。在装饰中使用明亮程度较低, 暗淡的色彩, 则让品茶人能够感到舒适宁静, 给人一个隐私的空间、。

现代茶馆设计中所体现的色彩元素多是以江南一带传统民居的灰色作为主色调, 红色和黄色往往作为副色调。我们要深入的研究了解色彩本身的内涵以及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色彩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中国, 红色被看作最喜庆的颜色, 代表着红红火火, 给人以喜庆的感觉, 而五色之一的黄色则被看作是最美的颜色, 正统颜色。色彩在现代茶馆的设计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然而在茶馆的不同空间中, 色彩也要配合着茶馆的空间布局, 主题做出相应的改变。在部分茶馆的设计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深色系, 这样能够使得灯光更加畅快自由。暗色系墙面彰显出一种独特的宁静悠远, 让人能够得到自我的放松, 让茶客流连忘返。

5 结语

传统建筑元素选用与创造往往能给现代茶馆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任何建筑元素都具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当它们完美和一个现代茶馆设计主题结合在一起时, 就能发挥其超越本身的文化内涵的作用和效果。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中, 我们不能完全死板的模仿, 而是要学会创新, 结合现代茶馆的空间特色进行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能给现代茶馆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吸取传统建筑元素中积极方面并转化到设计上, 往往能够设计出独具一格的茶馆。

现代茶馆的设计是多样的, 在现代的室内环境中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创造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室内环境是当务之急, 这必须要求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和我们的空间布局能够融合起来。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应用到茶馆设计中, 从社会层面上讲, 传承传统建筑元素是每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责任。从设计层面上来讲, 运用传统建筑元素使空间产生一种独特韵味, 更是设计师艺术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喻金焰.历史建筑色彩的地域特征及其保护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2]田洪喜, 白桦.生活.艺术.休闲的轨迹—普通江南茶馆的设计[J].安徽文学, 2009 (09)

[3]张琦婧.地域性文化在建筑空间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篇4: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后“茶馆式”教学源于上世纪80年代,由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按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现今,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在语文的优化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结合课程的创新理念,把“读、练、议、做”更新为“听、看、议、读、讲、练”,再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来探索这一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二、后“茶馆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适用性

后“茶馆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适用范围不仅限于中小学,而且可广泛运用于中职学校。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或学习动机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都困难的学生。

(二)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基础文化课素养再教育,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

(三)文化課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现象: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甚至连最基本的请假条都不会写……此类现象在中职学生中相当普遍。学校又为保证生源,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文化层次低的现状。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

此外,中职语文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多数采取注入式,满堂问、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产生“冷落感”。学生极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后“茶馆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平等,也确定了教学的顺序:先学后教。而且这个先学,可以是先读,先练,也可以是先议,把学生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师的讲解放在之后。尤为可贵的是“茶馆式”教学突出了教学的核心——“议”,这个“议”,从对象来看是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自己对话;从形式来看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对话。“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方式,看似“闲”其实不“闲”,而能更好地促使教育走向对话,可以说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茶馆式”教学的这些精髓值得传承。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使优秀的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运用后“茶馆式”教学,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能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课文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我国有一种至今还相当普遍的观念,认为教就是老师讲课给学生听,学就是学生听老师讲课文。”叶老的话,说明了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程度、课文重点、特点,决定取舍。

现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发展。

(一)后“茶馆式”教学要求教师改进备课

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首先教师备课时要精确解读文本内涵,对课本的解读不仅要在广度上增加,也要在深度上增加。要有教材的结构化分析,同时教师不能根据教材中认识到的知识重点难点来固化学生的思维。不要一味认准参考书,参考书的重难点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二)后“茶馆式”教学要全面分析学生基础

分析学生基础重点要分析预测哪些(包括知识、方法等)学生自己可能学会,哪些学生不可能自己学会?是部分,还是全部?还要分析学生在哪些关键点上会出现“相异构想”。

(三)后“茶馆式”教学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这里以广教版技工院校教材语文第四单元感受亲情十一课《我的母亲》为例来设计:

1.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①播放音频:阎维文的《母亲》。②观看有关母亲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③介绍作者的生活年代和生活背景,便于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母亲的坚强和不软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所付出的艰辛。

环节二:(学生自主学习)①先由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提出疑难的字、词、音。②再让学生自行解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环节三:(学生朗读、思考)①学生朗读课文,如遇到疑难的问题可用纸条的形式上交老师。②教师提出相关的朗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增强阅读的目的性。

环节四:(注意力提升,增强兴趣)观看视频短片《母亲的谎言》,完后由学生自由讨论有关对母亲的回忆并发言。此外,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的回忆和情感。让学生引起共鸣,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环节五:(课堂总结)伴着优美动听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由教师进行相对应的课堂总结。

环节六:(课后延伸)布置课后作业:①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写出感受,在班级群空间里分享。②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教学设计要点

(1)以“听”“看”“读”“议”“讲”和“练”五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教师讲的目的是为了不讲,不能讲得泛滥,不能讲得太多,把握住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克服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差的弊端。

(2)关注问题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按学生需求去设计教学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通过问题设置来推进教学。

(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根据课堂反应来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点,和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有所成。

3.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设计应该多元化,除讨论外还可以采用播放视频、音频,展示图像和实物甚至实地参观等方式,以贴近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而后“茶馆式”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四、后“茶馆式”教学中教师转变角色,提高课堂效能

“茶馆式”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在于一个“闲”字,虽表面上看,教师较“闲”,实际上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不“闲”,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衔接和主导的作用,但备受指责最多之处是致使学习者浪费时光。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做到每次教学活动都能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控,围绕主题设计问题。我们只有让教学变成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

后“茶馆式” 教学能做到“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而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能在本质上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在“书中学”“做中学”。可见,后“茶馆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理念,根植在每一个从教者的心中,更为关注学生的成长。

篇5: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茶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茶文化融合了百家文化之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茶文化中蕴含的情感空间是一个艺术化了的空间环境。因此,在茶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要注重传统茶文化的融入又要合理运用心理学,以求带给顾客更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茶文化;心理学;茶馆设计

同商务空间设计不同,茶馆的室内环境设计更加注重空间划分、平面布局以及茶具造型。茶馆室内环境的营造是需要意境的。因此,在对环境的渲染过程中往往需要依托多种中国风的元素。文化底蕴深厚的屏风、隔扇、灯笼、架、格就很合适,此外诸如葫芦、竹子、国画等可以寄托情思的物品,也在茶馆室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格外欢迎。

篇6: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景观中的运用

摘要: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雅致的人文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世人所惊叹。前些年,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盛行的欧风建筑,在过分追求建筑华丽的外表下,独缺了传统文化。近些年不断出现的“新中式”风格的校园建筑在弥补了传统文化的缺失之余,又忽视了校园景观做为文化传承的作用。本文对江南园林的特质和高校校园景观的作用进行解析。加强两者的有效融合,在提升高校校园建设内涵的同时,又能够实现“景养性,观逸情”的造景目的。

主题词:江南园林校园景观

江南园林造园历史弥久,由皇家园囿发展而来。明代中期以沈周、唐伯虎、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也纷纷参与到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中,形成了有别于宋元时期的“住宅园林”的艺术风格。清代初年,随着盐商和徽商的兴起,江南地区造园之风盛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特有的营造手法,再现真实山水,移步换景、以小显大、乐蕴无穷。因此江南园林具有出以下几种特质:

1.江南园林的人文特征和造园者的目的——以人为核心 江南园林以“善于用因”为建造原则,园林大都与外界隔绝,实现“置闹市而不嚣、于市郊而不矫”的雅洁品质。园林规模可大可小、因地制宜,通过精细的景观塑造和精巧的园

林布局彰显独特的文人气质色。富豪权贵造园自然会炫财耀势,一石一泉,一棂一榱,无不精美工巧;囊中羞涩的寒士在造园中侧重于环境的静谧雅致,景观不求在多,怡人即可。不管是富豪还是寒士,他们在造园的总体风格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均为当时文人士大夫所遵从的文化情趣和道德理念。对于大多数造园者而言,其目的是创造一个有观游之趣,愉悦身心的场所。江南园林是适合造园者父母家人理想生活的休憩场所,体现了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的园林养亲性;江南园林让造园者得到自我安逸和自我享受,体现了以人的享乐为核心的园林自娱性;造园者以江南园林的华轩美榭为雅集场所,体现了以人的交往为核心的园林聚会性。江南园林的营造,无不显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2.江南园林的艺术特点和造园者的追求——以自然为美 江南园林的造法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且无固定程式,造就了“园因景成,景因园异”的妙处。江南园林大都身处于城里宅内,为了能体现出园内的山水性情,造园者将“叠山理水”的艺术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取假山之姿容、借水景之意境,辅以盆栽、树木,来表现出自然的万千气象。江南园林建筑均为木框架结构单体建筑,运用连廊、桥梁的连接,形成一种可实可虚、可通可隔的空间布局,将个体组合的可变性发挥到了极致,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揉。在江南园林中运用了大量的匾额提名、楹联篆刻等文学手段,将文字所富

含的意境对园景进行了点介。既是对空间的划分,同时也避免了“纯游观”景点带来的靡靡之气。用人文自然弥补了非原始自然的缺失。

3.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和造园者的情趣——以适用为原则

江南园林所具有的古典艺术和传统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无法替代。利用空间的组织、平面的布局、意境的创造形成一个造园设计体系。一切安排似若偶然,却又突出了园林的适用性。受封建法统和文人价值观的影响,江南园林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四面高墙合围,显露出造园者内扬型的个性特点。在江南园林中,造园者引入了农桑元素,以追求隐逸的效果;引进了西洋元素,以追求对新兴的认识。隐逸和新兴两种迥异的风格,相互映衬。通过园林来表达造园者自身的情感和立意,突破了单靠视觉传达信息的途径,而是综合利用人的感官因素来获得感知。庭院空间以水为中心,建筑物、亭榭等均布置在水的周边,体现出强烈的向心和内聚的感觉。江南园林的引人之处是充分利用了空间序列,假山、池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融合,丰富了场地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按照功能划分的区域,同时也能包含主要景物和数个空间层次。以山石、水面、光影、声线、植物和气味充分的对空间进行了延伸和渗透。让人有了咫尺山林、合璧奇异、多方胜境的感受。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在借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上,以高校性质为依托,以高校文化内涵为内容,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充分尊重校园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构建“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绿色生态境界,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不仅要着眼水面、绿化面积的扩大,更可以吸纳江南园林的特质,促进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推进高校景观环境的永续发展。

1.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身心与校园环境的融合当代的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而是一个鲜活充满张力的社会,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的重要成员,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长年围绕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轨迹,显示出独特的规律性。大学生的求变意识又使得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高校为他们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文娱活动和社团活动,这样也要求校园景观具备丰富性和集体性。在开展多种样式的同时,倘若校园景观能提供个性化的私密空间,无疑在稳定大学生情绪上起到极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江南园林的“因”,利用园林的建造手法因境制宜、因地制宜,围绕着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活动区域和生活轨迹,通过江南园林小品的点缀、曲径通幽的婉约、一池碧水的舒缓,让他们有一种宁和、安全、庇佑或回归的心里感受,减轻他们的压力,消除主观情绪的影响。

2.以自然为美,注重人文景观与校园建筑的融合在高校校园的人文景观中既有得天所赐的自然景观,也有为了突显文脉特征的人工景观。纵观校园建筑,大都是庄重、严谨的构造外形;突出使用功能而略呆板的内部空间;因建筑年代的远近、设计风格的变化而形成的忽抑忽扬的建筑风格。因此人文景观必须以自然为美,兼顾静态设施和动态活动,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运用植物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形成空间意境;运用植物生长经历承载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假山、池水、亭榭、连廊、桥梁等江南园林小品,在丰富了校园景观的同时,也表现出高校在文化内涵建设上的成就。文字表达文化内涵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校园景观中楹联匾额、碑记题刻等更容易解读出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飘逸的书法、精致的话语也将自然美、人文美和景观内涵一并呈现出来了。

3.以适用为原则,注重景观情趣与校园风格的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景观设计公司参与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工作,高校校园景观的风格也呈现出西方园林的特色。我们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环境营造特色。每一所高校所在的城市都有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不同时代的城市风貌,高校所承载的地方性和历史性不容质疑,因此校园景观就是最好的载体,由此衍生出的景观文化要能够表现出特定场所的主题,其来源和依据可以是多样性的,但不能离开适用性的原

则。利用江南园林的营造手法来表现出景观的立意,这个是西方园林那种对称排列、欧式装修所不能取代的。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可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改良、材料的选用以及对节点的掌控来实现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熔铸。体现出校园景观的适用功能和传统审美情趣的有机交融,能够更好的诠释和彰显校园的建筑风格。

篇7: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1 茶馆的发展

茶馆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茶馆从两晋时期为行人提供喝茶歇脚的茶摊,而后随着唐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尤其是宋代饮茶之风的盛行,宋太祖赵匡胤非常爱饮茶,皇宫中曾设有茶事机关,规定茶礼,而且宋代重文轻武促使文化艺术的兴盛,也推进该时期注重饮茶文化氛围,奠定了现代茶馆发展的雏形。元代继承了宋代的茶馆形式,没有更多的发展,明代茶馆在环境装饰、茶具、对茶和水的选择更加的考究,并把如评书、戏曲、大鼓等文艺形式引入茶馆,丰富了茶馆的精神文化,也拓宽了茶馆的功能。清代茶馆达到我国封建时期茶馆发展的顶盛时期,品种齐全、种类繁多:以卖茶为主的清茶馆,茶和评书为主的书茶馆,与戏台结合的戏茶馆以及路边随处可见的茶摊,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茶馆成为文人墨客的畅谈胸怀、争奇斗艳的地方,促进了茶馆进一步发展。民国的时期茶馆成为大众了解国事、获得信息的重要场所,其形式上未有太大的改变。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茶馆在形式与功能的整合方面超过以往各个时代,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向世人展示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2 江南地区茶馆环境设计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国,是文人墨客的汇集之地,蕴含着丰富而细腻的人文内涵,强调意境之美,小桥流水、亭台楼榭、青砖黛瓦等等传统审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内在理念在现代设计行业被广泛运用。江南地区茶馆环境设计继承江南文化艺术风格的精髓,茶馆的门面设计通过大小、形状、色彩、造型、材质等的不同而最能体现于其他地方茶馆的不同之处,虽然江南地区茶馆也分景区型茶馆、城区型茶馆以及农郊型茶馆,各自的环境设计风格也会有因类而变,但与山西地区茶馆相较而言,江南茶馆环境设计的精致、典雅、秀丽而又不失庄重特征使其成为江南人文特征的代名词。

江南大多数茶馆会选用砖块、石材、木材等材质显示古朴雅致之意境;门匾上会请书法名家题字,通过水墨与书法增添文化气息;门的屋顶处经常用飞檐青瓦,并用雕花镂空大灯笼进行装饰显示出传统韵味。如杭州青藤茶馆门窗结合现代化简洁设计理念,运用石砖材质舍弃没有过分华丽的设计,却能突出牌匾上行云流水般的挥毫泼墨艺术意趣,在周围各种场所中脱颖而出,格外的精致、典雅。当地茶馆的门面设计既传承了江南传统文化的底蕴又符合现代日常化的审美理念。该茶馆的门与墙面的青砖材质,其庄重而古朴的韵致在阳光的照耀越发令人向往。门头处装饰着一块花纹图案雕刻英文字母,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流露茶馆与时俱进的文化气息。门柱上装饰对称的灯饰,使得柱面产生质感变化。正门的供桌上放置着神像,通过花窗精美设计,使得人们从外面经过时,可以欣赏到茶馆的典雅、秀美的环境氛围,薄雾般的轻纱帐幔增添了空间层次感,有虚幻幽深之感觉。

江南茶馆外部大门处的设计已体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内部设计与装饰更是凸显出江南传统审美观,古典式的茶馆在设计时恰好好处地运用传统哲学中的辩证关系,如虚实、深浅、动静、曲直、隐显、朴华、疏密、刚柔、详略等使茶馆设计产生和谐之美。茶馆内基本上都会采用明清时期的桌椅、花格门窗装饰、墙壁上用中国画、书法装点,有精致雕花板壁隔开内外,板壁正中悬画轴,两侧挂着对联,使得整体结构古朴庄重体现出大家风范;同时,插花、花卉、盆景处处绿色怡情为茶馆更添一份韵致。乡土式茶馆强调乡村山野之趣,茶馆内的家具多用藤、竹、木等材质设计,茶馆外部甚至在内部会玉米棒、红辣椒、宝葫芦、蓑衣等装饰,让人感觉置身于野外。同时乡村茶馆对民俗文化的运用比较多,如杭州太极茶馆对民俗文化、名胜古迹以及具有地域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用来装饰茶馆。

3 山西地区茶馆环境设计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在汉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三晋文化基础上,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以雄厚浑重、潇洒豪迈、奇秀精致、气势壮观等为核心的审美文化特征在山西的家具、雕刻、诗词歌舞以及茶馆的设计中得到完美地呈现。

晋和茶馆是山西的老字号茶馆,其借助山西的家具及木雕艺术在茶馆内外部的环境设计中以展现山西人文特征为主,体现浓郁的晋商文化。由于山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茶馆外部建筑多以厚重的砖墙与雕花格子门窗组合而成,虽然比较封闭但既可以体现出虚实对比含蓄之美,又具有防风沙的实用价值,使得整体上体现出古拙、秀丽、端庄。茶馆内的环境设计均和外部建筑特征风格相契合,封闭空间的立柜、带屉炕桌等等体现出古朴浑厚之感。家具形体较大、用料也多,体现出对称、稳重、内敛的特色与江南地区的小家碧玉式的家具设计有很大的不同。笔者猜测,正因为山西家具的形体之大,才促使该地区雕刻和漆器艺术的发展。该茶馆中的家具中不追求木质材质的天然特色,而是用大漆加以粉饰,深枣红色的漆色为茶馆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喜悦情感。配之以圆凳、墩、桌、案等家具,使得整体环境体现出山西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审美文化。晋和茶馆不仅馆内家具极具晋文化特色,其还会在馆内展销品牌创始人收藏明清经典的家俱,并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量身定制,该行为得到当地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成为宣传山西人文历史景观的一个窗口。

山西天香楼茶馆是不同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是由苏州陆冷年出资创建,其将山西浑厚端庄的设计与江南园林式的装饰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茶馆的门面设计极具山西建筑特色,采用传统挑檐式建筑门楼样式和装饰元素为主,高大端庄、气势恢宏,尽显主人的富贵。门楼用明清时期的红色、蓝色彩绘为主,门楣上均用双面砖雕,斗框边饰有花卉和蝙蝠、蝴蝶等吉祥图案,四根红色的立柱支撑挑檐式门楼,中间在黑色牌匾写上“天香楼茶”大字,古典而庄重,不失大家风范。茶馆所用的家装材质、墙壁、色彩等均源自本土文化,独特的长形方桌和椅子,简洁而凝重,不失稳朴、秀丽质感;墙壁以黄土的色彩主色调,体现出黄土高原的威风锣鼓、勇猛英姿等内容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黄土色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这里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胜过一切修饰,因此,馆内有的地方则是一面空墙,有的则悬挂着牌匾、字画等。茶馆内的插画、布艺、盆景等软装饰上汲取了苏州园林式的风格,并使其与山西浑厚稳朴的特色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天香茶楼独特的风格特征。

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极具民族性和地域性,江南文化有小家碧玉的活泼与羞涩,亦有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理与淡定从容;山西文化是蕴藏着黄土高原的雄浑厚重,稳朴端庄,勤劳勇敢之大美,也不失细腻曼纱、精琢细雕的精美。通过上述简要分析江南地区与山西地区的茶馆在内部环境设计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地区的茶馆在立足于当地传统文化、风俗等的基础上,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以此来突出茶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给消费者不同的享受,这也是当代茶馆设计的立脚点。这一时代是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时代,是中西贯通的时代,只有立足于自己,放眼于别人,兼收并蓄才能创造优秀的作品。

当然,当代的茶馆环境设计还要遵循“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实用性是针对茶馆功能而言,茶馆从功能简单的解渴之用的茶摊,到具有复合功能的当代各种类型茶馆,其间的演变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进步与发展的结果,也折射出人类精神文明的丰富与博大。艺术性是从审美与形式角度而言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当代是视觉文化突起的时代,茶馆环境设计也应参照视觉文化的发展,从细节之处为消费者营造视觉和触觉的美感,重视色彩、装饰、看空间布局等视觉文化的发挥,并深入其中挖掘蕴藏的精神文化,做到不同文化的“对接”和氛围的“渲染”,进而为消费者提供物质与精神的满足,也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抒.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J].江南论坛.2008(12):60-62.

[2]公刘子编著.特色茶楼装饰[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4.

[3]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9

[4]叶萃萃.解读茶馆文化,领悟设计风格[J].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90-92

[5]史向红.浅析山西古建筑的特色[J].福建建筑,2001(1):26-27)

篇8: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韩礼德;话语分析模式;话剧《茶馆》

韩礼德的话语分析模式是建立在其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的。在其话语分析模式中,语言功能和社会文化框架之间的表面体现之间,两者的相互关系很强。(埃金斯78)。下图由上至下代表影响方向(杰里米芒迪90):

社会文化环境

语类

语域(场界,语旨,语式)

话语语义(概念,人际,篇章)

词汇语法(及物性,情态,主-述位,衔接)

在这个图表中,上层影响下层。例如,社会文化环境决定语类的选择范围,而语域又会受到语类的影响。

其中,语域包括三个可变因素:

1.场界:写些什么,例如传达。

2.语旨:谁向谁传意,例如:营业代表向顾客。

3.语式:传意的形式,例如:书写。

语域的每一个子线又与话语语义的三个方面(观念功能,人际功能,篇章功能)紧密联系。其中,场界与概念功能相联系,并通过及物样式(如动词类型,主、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来体现;语旨与人际功能相联系,通过情态样式(语气动词和副词及评价性词汇等)得以实现;而语式则与篇章功能紧密相关,透过主述位,衔接结构(如代词,省略号,重复等)加以体现。如下图所示(杰里米·芒迪91):

语场 及物样式 概念功能

语旨 情态样式 人际功能

语式 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 篇章功能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层次在话剧茶馆的译本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

(1)第一层

下面这段对话出自话剧的第一幕。

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溜溜吧!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 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

Wang Lifa: Mr Tang, Why not take a walk somewhere else?

Tang the oracle: (with a wan smile) Oh, Manager Wang, boost up poor old oracle a bit. Offer me a cup of tea, and I’ll tell your fortune for you. With palm-readin throw in, it won’t cost you a copper! (Without waiting for Wang’s consent, takes hold of his hand)

來自话剧的对话必然会涉及到言语过程和及物样式。韩礼德将及物性系统划分为六种形式: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韩礼德136)。本段中涉及到主动结构,如“take a walk”, “take hold of”, 这些主动结构既是及物样式的一种,也是行为过程。起初我们并不清楚对话双方的身份,但通过这部分对话,我们能看出王利发是一个茶馆的老板。唐铁嘴则是一个算命先生。这些对不了解作品的读者而言,就是新信息。同时我们还能推测出对话发生的语场应该在茶馆门口。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语场就借助及物样式与概念功能联系起来了。

(2)第二层

语旨是与人际功能紧密相联的,并借助情态样式实现。

例:秦仲义: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Qin Zhongyi: I don’t want any tea and I won’t sit down.

Wang Lifa: Just for a moment! You’ll be doing me a great honour.

Qin Zhongyi: Oh, all rig.(sits.) But don’t make such a fuss.

Wang Lifa: Li San, a cup of our Choicest tea. Sir, your family are all well, I hope? And what about your business? Thriving?

从这段对话,我们很容易判断出秦仲义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王利发在言语间透出尊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评价性词汇“choicest”, “well”, “thriving”,以及短语“a great honor”看出。通过这些情态样式,我们对茶馆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这里,语旨涉及的双方就是王利发和秦仲义。

(3)第三层

语式则是在主位、信息结构及衔接结构的基础上与篇章功能相结合的。

例: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低声地 )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Chang: (to Wang Lifa) How odd! Queer character, isn’t he?

nlc202309021739

Wang Lifa: Don’t you know that’s Master Ma? No wonder he snubbed you. You offended him too.

Chang: Offend him? This is my lucky day!

Wang Lifa: (Lowering his voice) You were saying something about foreigners just now. Well, he lives off the foreigners. Follows their religion and speaks their language. If he wants he can go straight to the Mayor of Beijing on business. That is why even the authorities handle him with care.

所舉例子均来自话剧,因此语式就靠“说”。本段对话中,出现许多次人称代词“he”,及衔接词“if”,“and”。借此,在这些人称代词,衔接词的基础上语旨与篇章功能结合起来,语篇也变得更加连贯。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韩礼德的话语分析模式在英若诚先生的《茶馆》译本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这对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及作品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Eggins, Susanne.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1994.

[2]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3]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4] 英若诚.英若诚名剧译丛-茶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篇9:茶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考察中华文化, 必须注意文化所在地的区域性以及民族性。凡一种文化之流行, 必经历起源、发展、成熟乃至衰退后又逢创新振兴的阶段。区域性, 即是文化起源乃至发展期间的一个重要属性, 对文化的性质具有定鼎之功。而民族性, 是基于地域性基础上的人文变化。以语言方面为例, 陕西的方言往往简单直接, 一字释义, 而江苏吴语则比较绵软繁琐, 其实是地域文化导致了当地的民俗民风, 而民俗民风又直接影响了当地的语言习惯。

茶文化作为我国深奥而又悠久的文化, 民族性与地域性更不可不察。考究其中的原因, 有以下几点: (1) 茶性便是随遇而安的, 各地的茶种类往往不相似, 同一地的茶因为坡度高矮, 向阳强弱都不一样, 故此考察其地域性, 是研究任何一种茶文化的必须条件和重要前提; (2) 任何一茶文化的形成, 便与地域性有关, 例如各地的采茶戏文化, 便是由于各地的地域性、民族性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种类; (3) 茶文化中的建筑设计元素更与地域性有关, 例如近山处则开窗, 临湖处开走廊, 而南北方的茶馆设计亦有所不同, 南方多以竹木为主, 北方多以樟木为主, 此则为两者之区别也。

根据此, 茶馆的设计, 无论是室内抑或是室外, 都具备了地域性特点, 即其设计中存在着地域性差距, 这是笔者在此节重点强调的内容。在下文中, 笔者将深入研究茶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应用, 以供参考。

2 研究茶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茶室作为中华传统茶文化的物质载体, 从唐玄宗时期初次出现在文献《封氏演进论》以来,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而作为集休闲、放松、饮食、娱乐、文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固定场所, 茶室在唐宋时期便广受人们的喜欢。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渐实现从快餐式文化到人文式文化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文青、商人群体偏向于选择茶馆作为消费场所, 中式茶馆设计中的装饰艺术亦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此, 本文将立足传统文化的视角, 对中式茶馆装饰艺术进行深入探索, 从中式茶馆装饰艺术中的材质选择、空间布局、意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 研究茶馆室内的地域性运用。

2.1 从材质选择探索茶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运用

在传统的茶馆中, 特别是两广地区的茶馆, 往往采取竹木结构。这种竹木式的茶馆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心理, 而且南方炎热而多雨, 吊脚楼式的茶馆设计, 不仅有绝佳的散热功能, 还能起到排水防漏的效果。这种选择, 体现的便是最初的地域性运用。

笔者通过考究发现, 现在纯粹以竹木结构设计的茶馆越来越少, 反而是西方城堡式的豪华建筑越来越被设计师采用。笔者认为, 一味追求西方的豪华建筑风格, 是不适合茶馆的设计发展的。首先, 茶馆作为茶文化在现实中的文化载体, 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西式建筑风格, 完全破坏了茶文化装饰元素在茶馆室内设计中的意境, 中华民族对于茶的历史情怀, 也难以在城堡中体现出来;其次, 当城堡式的西式建筑成为建筑惯例, 茶馆的外观设计, 便与现代酒店并无二致, 而茶室本身该体现的中华美学与地域性特点荡然无存, 对于茶楼营销而言, 也是极为不利的。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在茶馆风格上, 应以中式为主, 而在茶馆设计的材质选择上, 要加以茶文化装饰元素的渗透。茶文化装饰元素作为一种精神渗透, 本身是通过选择与表现茶文化有关的材料来体现的。例如禅师室中的青石, 文士室中的书画, 隐士室中的竹木。一般来说, 在茶室中加入竹木这一能体现茶文化元素的材料, 是一物多用的。竹子本身作为一种渗透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植物, 本身便是一道风景线;其次, 竹子表达了中国文人的精神, 四时常青适应力强, 虚心挺拔壁立千仞, 故此, 选用竹木材料, 在茶馆设计中所起到的不仅仅是视觉美丽, 更具有深层的精神意义。如此, 地域性特点和深层意义, 便是茶馆室内和室外设计的重要原则。

2.2 从空间布局探索茶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

虽然茶馆室内材质选择得当, 对茶馆设计美观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但最终决定茶馆形象的, 还是茶馆本身的外观设计和室内空间布局。

中式茶馆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类, 往往在构图设计上体现了中国建筑学四平八稳、对称均匀的风格, 而其外观, 也往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茶文化淡雅清香、高雅脱俗的评价。新中式茶馆虽然是立足于当代为现代人所需的新型中式茶馆, 但其设计理念和建筑还应遵循中式茶馆的主旨, 再辅以一定现代科技因素方是得宜。试想一下, 如果品茶之处, 在装备旋转门和偌大厅室的麦当劳、肯德基之中, 那么即使所饮的茶, 是龙井、毛尖, 也会变得淡然无味。因此, 新中式茶馆的设计, 必定要结合中国本地的地域性, 即中国消费者对本国地域文化的认可度。

一方面, 在空间设计的空间布局之中, 增强其衡对性, 改广阔快餐式场所为别致套间, 大门正分房屋东西, 使屋内房室对称;又如高顶式房顶设计, 如此体现出中式建筑的端庄雅致, 体现出地域性。另一方面, 在空间设计的室内陈设之中, 首先注重其室内的色调明暗, 一般白色的墙壁最适合中式茶馆, 因为若是布置其他五颜六色的墙纸, 则突显不出品茶清香自然、淡雅天成的意境, 反而显得笨拙而做作。其次要重视室内的装饰品, 选择装饰品的种类, 如在厅堂之处, 放置一株价钱不高的绿竹, 则比放置一千朵红艳玫瑰更能体现出茶楼设计的雅致。适当选择能突显儒、道、释传统文化的字画收藏作装饰品, 是室内陈设选择的重点。这一点, 亦是采取了地域性特点的认可性原则。

总之, 新中式茶馆的空间设计应注重于汲取传统的空间布局和室内陈设, 更好地体现出茶馆室内设计的地域性, 这样不仅从外观上、也从精神上达到高雅意境, 陶冶人们的情操, 既不失茶馆的多方面服务功能, 又能使之具有更强的行业竞争、营业能力, 良好地适应大众的需求。

2.3 从意境营造探索茶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运用

在现代茶馆室内设计中, 意境营造是最后、但又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前文所述的材质选择及空间布局, 若不从茶文化装饰元素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底蕴入手, 那么茶馆室内设计, 便会缺少文化韵味与民族情怀, 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茶馆室内的意境营造设计中, 更应注重其地域性中地域本性和地域文化认可性的运用。

茶馆的意境营造, 首先要注意茶馆本身所营造的氛围, 即所在的地域地区。现在社会的商业地段往往既拥堵又昂贵, 故此想营造出“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茶馆氛围是非常难的, 结合现实可行性, 茶馆的氛围因素, 要从茶馆本身的设计中体现出来。采取中式的竹木结构, 使茶馆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中仿佛具有灵气般鹤立鸡群, 能够很好地解决氛围营造的问题。这是地域性。

其次, 对于茶馆内的壁纸、色调, 室内陈设等装饰元素, 要注意在其中渗透入茶文化装饰特点, 使之起到良好的意境营造功用。在布局上借鉴茶文化装饰元素, 使用中式对称设计;在综合摆布室内的装饰元素时, 借鉴茶文化装饰元素, 使之统一一体, 典雅高贵。

最后, 在具体的每间茶室里设计隐藏式音箱机构, 欢迎民族音乐这又一茶文化元素的加盟。试想一下, 客人在闲品佳茗时, 若有悦耳动听的传统民族采茶乐或适合的民族器乐, 将会营造出多么和谐怡人的意境啊!故此, 在茶馆设计中融入茶文化装饰元素中的音乐元素, 已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

综上所述, 探索茶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运用, 应从材料选择、空间布局、意境营造这三个方面, 逐步进行, 在材料选择上因地制宜, 在空间布局上力求新意, 在意境营造中结合传统茶文化, 是茶文化装饰元素的应用重点。

3 结束语

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茶馆设计艺术作为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精髓所在, 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不同于新兴的设计理念, 传统文化艺术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继承和创新势在必得。针对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点, 笔者认为, 对于传统茶馆室内设计艺术的继承, 不应只局限于教育场所的传统理论, 亦可体现在茶馆内的材质、空间、意境等设计理念上。笔者希望, 通过以传统文化视角为主的角色转换, 现代中式茶馆能更好地汲取传统茶文化中的地域性特点, 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

摘要:凡是登上过长城一览众山, 或是徘徊于大气磅礴的故宫宫殿, 或是浏览西安兵马俑、长沙马王堆乃至西汉海昏侯墓室, 或是静坐武当道观、云南吊脚楼的游客, 无不醉心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美丽壮观、雅致怡人。中华古建筑文化的历史远比古巴比伦与古印度悠久, 这些体现了古代工匠过人智慧、高超技艺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巧, 融合了先贤们彻生的心血与经验, 蕴含着无价的有关建筑设计制造的宝藏。而这些设计中的涉及到了对地域性的重视和应用, 在下文中, 笔者将以传统茶馆设计为基础, 对茶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进行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馆,室内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恺, 叶青.浅析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J].科技资讯, 2008 (14) :52+54.

[2]张建羽.论茶馆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呈现[J].美术大观, 2014 (8) :140.

[3]李莉.探析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入[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 (4) :48.

[4]杨浩然, 宗同惠.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茶馆设计中的分析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 (6) :17-18.

[5]于丽峰.浅谈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以无锡维嘉酒店为例[J].绿色建筑, 2013 (4) :41-43.

[6]李洁.茶香氤氲绕室来---浅谈茶楼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2) :148-151.

篇10:江南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后“茶馆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Abstract The paper gives overlook of history of Chinese teaching model.After reviewing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us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called post’teahou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variation.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wo example,it pointed out this model apply theory to reality and also have higy value in reality.

Key words post—teahouse;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ialect;language teaching model

一、對外汉语教学模式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1、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大致有“精讲多练”、“分语言技能教学”、“准家庭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复合式模式”等。这些模式中都可以看到听说法、功能法和交际法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如赵金铭(2008)认为汉语教学的主旨可由“学以致用”,转而注重“用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马箭飞(2000)从短期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了汉语教学的新模式,马箭飞认为汉语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学习的最终目的状态转移到学习和教学过程本身上来,使教学从“产品”式转为“过程式”。他们的主张和我们所倡导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有契合之处。

2、一个来源于实践的现实难题

(1)目前的汉语教学界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共识,但现实中,教师还是讲得太多。有些内容甚至重复讲解,学生常常学会了语言知识,而不会运用。遇到真实情景,难以用汉语思维,难免出现表达不地道的现象。

(2)学生由于学习语言的能力、知识储备、文化背景、来中国时间长短甚至年龄形成的差异常给汉语教学带来难题。有的学生觉得在班级里跟不上进度,对汉语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觉得班级进度慢,拖累了自己的学习。而老师也觉得水平不整齐,带班费心。虽然有“关注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以此教学策略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很少。在实践中,有的学校采取给“差生”补课的方式,有的采取“留级”的方式,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3)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请这位而不是那位同学回答?为什么讨论?什么问题值得小组讨论?

总之,尽管有层出不穷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培养汉语语感,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育的差异化仍是汉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后“茶馆式”教学模式改善汉语教学

1、什么是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茶馆式”教学模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校长提出的,曾经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内容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对这一模式进行了革新,不但在这一模式中增加了“做做”这一环节,而且为以往的模式确定了新的内涵,这一新模式中“议”强调的是对话,“做做”是增加学生的经历。做中学,也即研究性学习,学生从中获得的是直接知识,而不是前人已总结出的间接知识。“讲”改变了以往的学科本位做法,强调学生本位,以学生能否学懂作为价值判断。“读”和“练”是学生的活动,“读”是读文本,练是做练习。其目的不只是让教师、学生知道学生理解的有多少,而且知道学生不懂的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因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暴露“相异共想”,暴露“闪光点。”无论是“茶馆式”教学模式还是后“茶馆式”教学模式都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因此,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它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这一模式的核心是“议”,即对话。结构图如下:

这一教学模式广泛运用于基础教育学科。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一模式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后“茶馆式”教学模式改进汉语教学

(1)案例一:精读课中重点和难点的运用

教师们一般都知道“把”字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综合课课本《汉语教程》对这一语法的设计也颇费心思,一般的教学步骤是按下表这样开展的:

从上表可以看到,教学设计不可谓不精心,教学步骤也比较完整,课堂内容也很丰富。以上教学步骤是以语言点,知识点,即学科为本位的。其设计线索遵循汉语语法点难易,语言知识讲解这一逻辑结构。但在实际中,会遇到以下一些困境:学生们使用的状况不尽理想,表现在一是回避,一是过度泛化。回避即在应该用“把”的地方不用,过度泛化即不必要用的地方也过度使用,而且语法过于工整,句子反而不自然。如在教室里,学生很冷,想让老师开空调,比较得体的表达方法是“老师,请把空调开开。”学生不会这样表达,用了最简单的句子“老师,开空调。”(语法正确,语境似乎也没大的不妥,但观察学生一系列的课堂或课下活动,对比中国人的习惯表达方式,可以发现,中国人常用“把”的语境下,如“把门打开”,“把作业给我”,“把电脑打开”等句子在学生的口头活动中几乎没有见到,反映的是他们还没有形成“汉语思维”,没有习惯用这一句型)而过度泛化则“过犹不及”,学生处处用“把”,如“我把这个问题想想”,“把北京爱上了”等等。除此以外,我们教师认为这是一教学难点,但不同的汉语学习者对这一语法点的难易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后“茶馆式”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可以是课前“漫不经心”地引入,如“今天天气挺冷的,请你把空调打开”,“把昨天的作业交给我”等等。这时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老师你在说什么,好象在用一个我不知道的句型。通过教师大量的输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是引入这一语法点的方式之一,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或者合作解决问题,如果出现障碍或偏误则由教师进行指导。当然我们也可用旧课带新课,前面学过了主谓谓语句,这时,创造一些情景,让他们自然地生成一些句子如“作业交给我”,“汉语翻译成英语了”,学生已有语法能力的呈现和应用可以为后续教学提供基础。如果学生储备不足,教师适当补课,如果学生掌握较好,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指出从主谓谓语句变换为“把”字句的格式和条件,避免学生误用和不使用。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可根据学生程度进行调整。总结已生成的句子的格式,可以是教师的任务,也可启发学生思考,这类句子的特点也可在抛出大量句子后进行总结,也可用对比或变换的方式进行归纳。讲解之后可创设情景进行操练,也可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的真实交际情景总结使用的语境。因此,“先学后讲”或“先学后练”,亦或“学中做”、“做中学”都不是固定的,都根据教学对象和内容进行调整。它们都是为学生能开口表达服务的。所以,从本质上看,后“茶馆式模式”不是花哨的教学内容的堆砌,是以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体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的。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课本的对话,都是为了增加在中国生活的经验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nlc202309020004

(2)案例二:口语课后“茶馆”式漫谈

口语课如果讲解太多,学生操练少,达不到开口说话的目的。如果学生讲得多,教师不加以引导,又会过于散漫,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理想的方式是采用后“茶馆式”,即形成有领导、有组织的“茶馆”式漫谈。

口语课中有一课是学习早餐食物。以往的教学步骤是:先学习中国食物的名称,然后听对话,进行模仿,最后编对话。这样的方法让教师很省心,因为把教师认为要教的或要训练的内容都覆盖了。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对不同的语法点,知识点和交际功能的掌握是不同的。有的对中国食物很熟悉,甚至没来中国之前就通过各种指南类的小册子了解了如何点菜。而有的一片空白,需要老师大量引导。于是我们改变了原先教学设计思路,并采取了下列措施:

a.引入: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中国早餐食物的名称。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做到心中有底。

b.读讲:给出课文中涉及到食物的句子,让学生听后复述或看图片选择。注意观察哪些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的,哪些是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或读文本。

c.议练:讨论中国早餐的食物,进行文化对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从中暴露出的错误更具有代表性。在议的过程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议论。

一般来说,在零起点或初级汉语课堂里,“议一议”之类的活动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有相当的语言基础才能进行讨论,汉语教学以输入为主和以模仿为主,教师课堂上的大量输入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期待在日后能够有所输出。不过,即使是初学汉语,也可创设条件尝试使用“议”盘活课堂,利用汉语或图片、肢体语言等其它教学辅助语言完成教学活动。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他(她)需要走走看看,随时参与讨论,进行总结,除了基于经验形成一些预估外,对于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记录和回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事事过问,而是加以选择,配合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组织和引导。

3、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1)教学理念的转变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能否学会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语言点的掌握以能应用为前提,能用和会用而不是能记住和会考试。把每个学生作为语言和文化体验的参与者,不仅关注他们学习效果,也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甚至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宝贵的资源。你为什么这样说,你原有的语言能力是什么,你是怎么提高的,你还需要提高什么,这样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成长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不只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

(2)教学方式的改变

不把学生与学生的差异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可以是先讲后学,然后讨论和练习,也可以打乱这个秩序,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所处语言环境随时调整。

(3)教学价值取向的改变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语言效能为价值导向。语言效能指在投入学习时间和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比值。一个持续投入多年,能流利使用汉语和集中一段时间获得较高汉语交际能力的两个汉语學习者的学习效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二者的汉语水平大致相当,那么后者的语言效能无疑高于前者。

(4)对教师带来的改变

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思考和总结,经历过从“新手”到“熟手”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课生涯可以分为这样一些阶段:念课(初入行,以模仿学习他人经验为主,偶有创造性,但也存在抓不住重点的毛病)、备课(钻研教辅、吃透教材,入行几年后,对教学大纲和计划渐渐熟悉,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会有循规蹈矩,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倾向)、侃课(教学内容熟记于心,能结合经验把生活中的例子随手拿来,上课得心应手,已经是一个有经验的老教师)、玩课(无论何种教材和方式都为我所用,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适时根据学习状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是服务学生的,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火花碰撞,课后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充实,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功夫都会有不一样的收效)。可见,最后的境界是把教学当成了“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每次碰撞都会有不同的火花出现,都会因人而异。在总结和思考中进行的教学必然是“教学相长”,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思考模式也会推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2]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4).

[3]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公司对银行申请书范文下一篇:2018年手术室护士分层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