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拜师学艺心得体会

2024-04-12

教师拜师学艺心得体会(共8篇)

篇1:教师拜师学艺心得体会

龙泉一小 梁之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提高教师水平,博采众长,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承蒙学校领导的关心与厚爱,我们于10月31日至月11日到重庆市北碚朝阳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拜师学艺。通过这两周的拜师学艺,耳闻目睹了老师们授课的风采,虽然学习时间短,但收获颇多。让我感受最深的事:科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

教师是一个特定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早已证明,教师素质高低是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及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

我这里所指的“教师”,不仅仅是目前从事科技教育活动的“科技教师”,而是包括中小学里所有学科的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整合的专业知识;全面的科学教育学知识;对自然应当有更为强烈的好奇心 更为关注科技事件。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青少年学生公平、均衡地接受科学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篇2:教师拜师学艺心得体会

曾令涛

2014年8月迷迷糊糊中加入了高级中学,说是迷迷糊糊,是因为还没有做好参加工作的准备,可是我已经站立于三尺讲台了,面对着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届学生。

虽然,大学时有过无数次的讲课和参加过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可是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下,面对这些学生时,有些时候还是有点无奈,毕竟,新手上路有些酿酿跄跄,把握不准重难点,思路有些混乱,考点不是那么准确,板书还很混乱,没有条理,不会处理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刚刚开始时有些压力山大,但是学校教科处考虑周到,为我们每一个新老师找了一个师傅。简单而有意义的拜师学艺礼节完成以后,我就有了一个很厉害,很有耐心,很有经验的师傅。李双梅老师成了我的师傅,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得到了她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今天我能很快适应这里的一切和能基本上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可以说李双梅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在此,我要感谢李老师的帮助,李老师你辛苦了。

现将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的许多收获列举如下:

一、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李老师老师的优点,对于她好的地方,提出来一起学习,对于我不足的地方,她总是耐心的帮助我改正,使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每周李老师都会来听我的课,我也每周去听她的课。然后我们互相讨论,互相提意见。

二、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虚心学习的。所以,本学期我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李老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在这个学期里,我尽量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同学们。李老师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有问题就会帮助她及时改正,从而使我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指导我上汇报课或公开课时,她尽力帮我分析透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并指导我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听课、评课帮助我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她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我上课时和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关注全体学生等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我的缺点如重点难点知识的不够突出、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她都直言不讳地给我指出来。每次我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通过一个年的拜师学艺活动,我感到李老师非常有经验、有实力,她不但帮助我学习,还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取经,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做大量,题研究高考题,看一些教学杂志,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真为自己感到高兴。如今,一年已经过去,但我深感自己还未将本领学到家,还要向师傅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感谢李老师,因为她用一种很前卫的理念来引导我——不来改变我,但来修改我。正是有这样一位人性化的师傅,才使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这儿我还是想向李老师说几句话。李老师,我恳求师傅们一如既往地,及时指出我做徒弟的问题所在,不管是教学上的不足,还是为人处世方面的欠缺,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向更多的师傅学习,我希望我们不仅能做一名好徒弟,更能成为师傅们的朋友。

篇3:我的拜师学艺经历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廖纪元

“师傅, 这篇课文该教什么嘛?”“师傅, 我发了篇文章在你邮箱, 抽空给我修改一下哟!”“师傅, 给我推荐几本好杂志吧!”……每当一声声“师傅”在我耳边响起时, 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未曾谋面的“导师”来。

1999 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在杂志上读到了周一贯先生有关“研读”的系列文章, 这让迷茫中的我眼前一亮, 似乎找到了走出“问读”圈的路径。之后每个月, 我都会将杂志借来, 抽时间到几公里外的场镇上将文章复印下来, 作为资料保存。我每天都反复研读周先生的“研读”文章, 仔细领会, 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尝试, 我的课堂形态因此变化很大。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周一贯老师, 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他的文章, 将他当成了心中的师傅。

后来, 我给周一贯先生写了一封信, 咨询他的专著有哪些。在那个年代, 别说村小, 即便是中心校, 也没有网络。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山村里, 很少走出大山, 书信成了唯一能联系周先生的途径。没想到, 周先生很快就给我回信了, 信中介绍了他的部分专著。我通过邮局先后邮购了周先生的《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小学语文优课精彩片段评点》等专著。周先生的著作深入浅出, 好读、好学、好用, 我总是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 然后实践于自己的课堂, 在实践中又生出许多感悟, 也试着将它们写出来, 学习“笔耕”。

2004 年, 我从村小考调到了县城一所小学任教。到了县城, 视野开阔多了, 信息顺畅多了, 但我研读周先生的作品和学习“笔耕”的习惯没有变。学校订阅的专业杂志比较多, 我是每期必读, 只要遇到周先生的文章, 读后一定要复印下来进行保存。现在, 我的书柜里已有厚厚的几大摞了, 这是我的“财富”。在周先生的“指点”下, 我的课堂更实在了, 我的研究更“语文”了, 也有不少“豆腐块”见诸报刊杂志了。我没机会当面聆听周先生的教诲, 但我又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他的指导。在我心里, 他就是我的导师。周先生的弟子无不颇有建树, 名震一方, 周先生都不知道还有我这么一个愚笨的编外弟子存在呢。

周先生在绍兴进修校工作时, 办了一个名师研修班, 没几年, 该班的学员都成名成家了。能跟随周先生学习, 是我神往的事。2006 年, 我调到县进修校工作, 也想给年轻的教师搭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也想模仿周先生办一个类似的名师研修班。可惜由于自身能力和一些其他原因, 此事最终成为泡影, 这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和永远的不甘。

虽“遇见”, 却“未见”;虽“未见”, 却早已“遇见”, 周先生的学识、人品、精神无声润泽着我, 影响着我。遥祝我心中的导师———周一贯先生身体健康!

我的“男神”师傅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幸福学校 张丽

我有一个“特殊”的师傅, 他把我从迷茫中解救出来, 并引领我走上读书、写作之路。他是Internet送到我身边的贵人, 是我QQ群里每天都要闪动的小图标, 他就是我的“男神”师傅。

那时, 我听说晋级的评分标准里有发表文章这一项, 我想把这件事先搞定, 以备不时之需。于是, 我把我写的文章向一些杂志社投稿, 可是除了收取“巨额”版面费的以外, 都没有回音, 我不甘心。一日, 我在QQ签名上发出“论文发表不是穷人所能及也”的感慨, 有人向我发出了“加好友”申请:“历练需要过程, 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我们能想到极度饥饿的人见到面包的情景, 但是可能猜测不到想发表文章都快想疯了的人是什么样的。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一样, 我瞬间通过了他的申请。

接下来, 我把几年来的苦楚用文字的形式全部说给他听。我全然不知对方是什么人物, 却把他当成了倾诉的对象。

“好女不愁嫁, 好的文章也不愁发表。”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神回复呀。

就这样, 我们开始了这段“师徒”缘。师傅让我把写过的文章发给他看, 他看后的评价是:“文笔还不错, 就是方法有些欠缺, 应该多阅读, 多积累, 多练笔。”师傅还发给我几篇他曾发表过的文章, 并且推荐我订阅了《黑龙江教育》《意林》和《德育报》。每期杂志和报纸到来我都如获至宝, 细细地品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我还翻出遗忘多年的名著来读。读书占据了我多半的业余时间, 其余的时间就是写作。《德育报》上有毕业寄语的征稿, 我想把QQ空间里写的“送给我可爱的孩子们”的日志投给他们, 师傅非常支持我, 并且告诉我德育报对文章的要求。我按照他的建议修改后发给了编辑, 果不其然, 我收到了《德育报》的样报和发表证书, 这打破了我文章发表的零记录。我更加信赖我的师傅了。

《黑龙江教育》有一个“教师的寒假计划”的征稿, 我把我写的《假期做好两件事》发给师傅看, 他不仅帮我修改, 还跟我说, 以后再写作要注重语言的精练。我按照他的要求修改了几次, 最后, 这篇文字发表在了《黑龙江教育》上。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事,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 我兴奋得流出了眼泪。师傅是我学习的精神动力, 是我成长的奠基石。

后来, 在“男神”师傅的指导和鼓励下, 我的教学设计和德育论文等陆续发表在不同的书刊杂志上, 并且经常在各种征文活动中拿奖, 我这个以前从未崭露头角的小人物在学校里风光了一次又一次。

感谢未曾谋面的“男神”师傅, 是他引领我走上了读书、写作之路, 让我的教育人生更加丰满, 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师傅, 您好吗?

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管静

师傅, 您好吗?您现在是孙儿绕膝, 还是吟诗写文, 亦或侃谈教育?语言依旧简洁生动吧?您的徒儿如今也可以指导别人, 偶尔也可以侃谈语文教学了, 这都离不开您的悉心教诲。

还记得我上完第一节课, 您送了我一份五字评语———形散神也散。这五个字如同重磅炸弹, 瞬间轰晕了我。要知道那可是我精心准备了半个月的第一节课啊, 我垒砌的自信轰然倒塌。

您把我叫到办公室, 给我讲教学目标、考纲考点、教学常规, 还给我分析语文界的领军人物钱梦龙、于漪的教学风格, 末了扔下一句:“从明天开始, 听老教师们的课!”

我自然首选您的课来听, 记得您讲的是《劝学》, 您儒雅的风范, 深入浅出的教法, 娴熟的教育技巧让我深深折服。学吧!我亦步亦趋起来。您“手把手”帮我设计的公开课《风景谈》, 在新教师岗位练兵大赛上排名第四, 导语用的是卞之琳的诗。一些老师说我的课有您的影子。师徒嘛, 一定有相像之处!

教学上, 我遵规守矩一段时间后, 开始不安分起来, 总想制造点波澜。那次, 我排了5 分钟的课本剧:《包身工》的片段, 学生乐翻天, 同事啧啧称赞, 而您却当头喝棒:“教学不能靠花哨, 学生不能当猴耍!”我暗自愤慨, 也只能继续循规蹈矩。那段时间, 我故意疏远您, 与其他教师嘻嘻哈哈。您依旧像往日一样为我指点, 我表面应允, 背地里却想着怎么出花样儿, 开始秘密策划擂台赛式的单元复习课。

记得那次课我设计了三个板块:图画猜字、知识问答、场景说话。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小组积分打擂决胜负。我故意在师傅您上课的时段, 请同组的其他教师去听我的课。课堂环节紧凑, 学生十分活跃, 赢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创意的欢喜冲淡了没请您的歉疚。我着实陶醉了一阵子。直到县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来我校教研时, 您汇报我的创新复习课, 极言我的课设计新颖、课容量大、学生参与率高, 还建议县级观摩。我羞愧难当。事后, 您建议我把图画猜字再丰富些, 知识问答缩减点, 用说话练习补充理论指导。我使劲点头, 脑子里反复着一个问题:您对我的课怎么这么清楚?后来, 同事告诉我, 您把我的课每个细节都问得清清楚楚, 还一一做了记录。师傅啊, 我对不住您了!

从那以后, 我沉静了许多, 每天都看师傅给我推荐的书, 偶尔也搞点教学创新, 但每次都与师傅商讨, 师傅每次都会给我建议。谢谢您, 师傅!

师傅如今退休好多年了, 随女儿去了南方小镇, 那里的文化氛围更适合师傅的儒雅博学。

师傅, 您若安好, 便是晴天!

严师·慈母

同江市第二中学 王丽影

学生时代的我, 由于自身成绩的优异, 总是漠视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参加工作的我, 由于工作阅历浅薄, 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助。在我从教的道路上, 幸好遇到了她———张晓燕老师, 她就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从有记忆开始, 真正让自己钦佩的人并不多, 而张老师教学上的严谨却让我佩服。摊开她的教案, 随手翻到任何一页, 都会让你惊讶:两个学期、四本教案的内容全部那么工整!字的大小一样, 字与字的间距一样, 每一课的课文内容、板书、反思、时间……样样不落。更让人惊叹的是, 教案里没有一处勾抹, 页面整洁、清新。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 但张老师的教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 却让我找不到丝毫松懈的痕迹, 不给人挑错的机会, 更不给人纠错的缝隙, 这正是她严谨作风的体现。

多年的从教生涯, 也给傲然的她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顽疾, 偶尔也能听到她的牢骚。但当你走入她的课堂, 却永远不会看到她会因膝盖的疼痛而坐视学生不管;也不会在学生的作业里找到没批改的空白。当大家都在巧妙地运用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走入课堂时, 她却更加悉心地伏案备课, 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 在纸上抄写着要给学生讲评的六、七百字的作文。模板抄写完毕, 再去印刷出来, 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别人因多媒体的介入, 变得轻松了, 而她却更加疲惫了。可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介的她, 在课程的进度、学生知识上升的速度等方面, 永远不会被别人甩下。

还记得上学期我在讲校内公开课时, 从定课、析课到最后的评课。课前的每一样准备、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课件中的每一个图案颜色的选择, 无不经过她严格地审查, 最终才获得通过的资格。公开课结束后, 听课的领导和教师都给予我高度的评价、一致的好评。我庆幸自己成了她的弟子。跟随着她的步伐, 让我学会了严谨。每当自己想偷懒时, 一想到她那工工整整的犹如印刷版的教案, 便会自责, 于是, 卸下惰性, 奋然前行!

“孤身一人独闯天涯”的苦涩滋味, 从来到同江那一天起, 我就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品尝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容给了陌生的我莫名的恐惧和不安。如果没有张老师业务上的指导, 生活中的呵护, 我想:幸福的家庭, 可爱的儿子或许也都不会属于我, 此时的我或许早已不知又要漂向哪个陌生的环境了。我认定的这位恩师, 也是值得我一辈子去珍惜、去感恩的慈母!

初为人师, 师傅相伴

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陈长华

2000 年8 月的一天, 沐浴着盛夏初升的朝阳, 迈着轻盈的脚步,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 我去学校报到。简陋的校舍, 薄弱的师资, 让我原本兴奋的心情降到了冰点。我, 一个生物专业的毕业生竞教起了英语。面对陌生的专业、陌生的讲台, 和一群厌学的中职生, 我该怎样上我初为人师的第一课?

坐在我对面的静老师鼓励我:“就当台下是大白菜, 你只管讲就是了。”我们都笑了。

静老师告诉我:“备课要先备学生。”我常利用闲暇时间听静老师的课, 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困惑。逐渐地, 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一切似乎游刃有余, 然而———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 我明显感到一些学生并不买我的账。尽管我很努力地把课备好上好, 仍然走不到有些学生的内心!一天, 一名女生随意在课堂上走动, 无视我的存在, 我被彻底激怒了, 我与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心中充满怨气与失落:为什么我把一颗心全掏给了学生, 却并未赢得他们足够的尊敬?我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尴尬与无助?

这时候, 静老师走到我身边, 拍拍我的肩膀, 招呼我去校园里走走。我们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甬路上, 静老师轻声地说:“来职教的学生都有一部学习的残缺史、心灵的冷落史, 学生很渴望老师的理解与鼓励。”“我管他们有错吗?”“当然没错, 但得讲究方式方法。”接着静老师给我讲了拉封丹寓言《南风与北风的故事》:“从前啊, 南风与北风比赛, 看谁更有力量。北风说, 你看, 路上有一个行人, 谁能让他脱掉身上的大衣, 就算谁赢。南风笑了笑, 同意了。于是, 北风立即呼啸而起, 让行人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可是, 行人不仅没有脱掉大衣, 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北风使尽浑身解数, 也无法达到目的, 只好无奈地退了回去。而南风呢, 开始轻柔地吹拂行人的脸庞。行人感到越来越暖和, 不由自主地解开了纽扣, 最后脱掉了大衣。南风赢得了比赛。”静老师轻柔的声音萦绕在我耳畔, 我懂了教育学生的真谛。

静老师特别喜欢读书学习, 我也被潜移默化, 像《爱的教育》《做最好的老师》都是那时读的。静老师的语文课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深得学生的喜欢。她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我, 我学会了赏识教育, 也学会了等待, 等待学生慢慢成长。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生, 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职业教育。

静老师是我成长路上的贵人, 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君子动手不动口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张家海

“别讲话了!别讲话了!”上午第一节课, 刚走进教学楼, 从楼道两边的教室里就传来了科任老师课前制止讲话的声音。这是常常出现的场景。

记得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实习时, 谈到如何处理课前少数学生喋喋不休的小说小动问题时, 指导老师传授给我一个“妙招”———他让我遇到学生小说小动时, 先扫视教室四周, 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似真非真地说:“还有一个人在讲话!”课堂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走上三尺讲台, 自然经常遇到类似的热闹场景, 我照着他的方法试过很多次, 确实, 每一次都会收到奇特的效果。我感激我的指导老师传授给了我一个“教育真经”。

课改中的我, 好东西总爱和同伴分享。今年学校新招录了几名教师, 其中几位还当上了班主任。和他们在一起闲聊时, 再次谈到了“课堂上如何应对小说小动的学生”的话题。80 后的新人单纯直爽、快人快语:“不停讲话的学生, 我就让他站起来听!”……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 同时说出了我的这个“秘籍”, 让他们试试看。

一周后, 在食堂就餐时, 一位新来的老师告诉我:“张老师, 您说的那个方法真的很灵!而且, 课堂上有人开小差的情况也管用!”

“真的?”我想听她继续说。“嗯, 我还可以说‘还有一个人没有记笔记’‘还有一个人还没静下来’……”我暗暗点头, 也暗暗为她高兴, 看得出, 她不仅在实践经验, 还在发展经验。她是用“心”在做教育。

“还有一个人在讲话。”想起指导老师的这一招, 我依然心存感激。想一想今天的我, 身上还真的留有“师傅”的“影子”。如今我本人也正在当“师傅”。其实, 经验这东西, 不能总依靠别人的传授, 不能“拿来”就用, 也不能总靠“临床”总结, 贵在从师傅的经验中悟出那份属于自己的方法, 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我是教授生物学科的, 经常会做一些实验或者开展一些动手方面的活动。我发现, 初中的学生只要一动起手来就爱讲话, 该讲的不该讲的都讲, 课堂就像在鸦雀窝里捣了一棍子似的。

有一次, 我给学生分发实验器材, 一些学生领着领着器材就讲起话来。那时候, 我脑海里完全被“动手”“动口”“听话”这几个关键词充斥着。突然间, 生活中人们说的“君子动手不动口”这句玩笑话一下子跃入我的口边。于是, 我大声对孩子们说:“君子动手不动口!怎么还讲话呀?”

“哈哈, 老师您说错了, 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下面出现一个天真无邪的声音。

“哎呀, 这都不懂?张老师故意反过来念的嘛, 就是叫你只动手, 不要讲话!”一个脑子灵通的学生一下子点醒了众多学生, 我会意地笑了。一时间, 叽叽喳喳的课堂马上安静下来了。这一招既幽默, 又避免了说教, 我后来又用在了多种场合, 比如, 分发试卷时, 独立作业时。

“师傅请进门, 修行靠个人”。拜师学艺, 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

师傅教我要舍得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康松

尹主任一到学校就给初四全体教师做报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于教学中“舍得”二字的提法, 他说:“在中考复习中要舍得, 大舍大得, 小舍小得, 不舍不得。要舍得放弃难题, 要舍得把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尹主任听我的课, 我自我感觉很精彩, 深入浅出, 条理清晰。我当时是学校教导处副主任, 又是市级教学能手,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是很自信的。但课后尹主任只是淡淡一笑, 说:“你不用讲那么多的。”我听了真的不服气, 心想, 我讲了学生都不一定会, 要是不讲还不更麻烦?当然这些话嘴上是不能说的, 还是要向尹主任表示谢意。

尹主任再来听课的时候, 我不好意思讲一整节课了, 给学生留下了十几分钟消化吸收的时间。但尹主任听完还是淡淡一笑, 说我讲的还是有点儿多。我说:“时间再少, 就讲不完了。”尹主任说:“不是每道题都须要讲的。”我心想, 谁知道中考会考到哪个题?应该强调的如果强调不到位, 万一中考时学生遇到了不会怎么办?

一天, 有几个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来找我, 他们对我说:“老师, 您上课的时候还是少讲点儿吧, 太影响我们学习了。”我奇怪地问:“我不是告诉过你们, 我讲题的时候你们可以不听, 自己安排复习就行了吗?”他们说:“我们是按自己的计划复习的, 可是您的声音太洪亮了, 我们刚有点儿思路, 就被打断了。”

学生的说法让我很尴尬, 觉得应该试着少讲点儿, 毕竟牺牲尖子生的复习效率是我不能接受的。正好尹主任又来听我的课, 这一节课我直接交给了学生, 把试题的答案也发下去了, 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先自己看答案, 看不懂的查书, 然后自发求助同学讨论交流, 小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再一起问我。下课前十几分钟, 我把大家都不太理解的一道题讲了讲。我想这样的课尹主任应该满意了吧。可他还是淡淡一笑, 说:“最后那道题, 其实没必要讲的, 一是这样的试题肯定不会再考了, 二是你讲了之后, 也不会有几个学生会做。”从此以后, 如果是全班学生都不会做的题目, 而且答案也没人能看得懂, 我就会跟学生说:“放弃了吧。”

经过几次尝试, 我问学生更喜欢哪种复习方式, 出乎意料的是, 绝大多数学生都感觉自主复习效率更高。虽然我还是有所担心, 但既然学生和尹主任有同样的想法, 我决定咬牙坚持下去。在教学实践中, 我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比如一份学案分两次发放, 学生做完第一份学案后自行到教师处领取第二份学案,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又强调每道题的思考时间不超过5 分钟, 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速度意识。在课堂上我也更多地去关注全体, 不忙于回答个人提出的个别问题。我的职责首先是管理学生、关注学生, 帮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指导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事做;其次是对学生及时进行学法指导, 提供复习建议, 不再随意干扰学生的复习进度。我还强调错题或不会做的题目要用红笔做好标记, 或是整理到专用的错题本上, 为二次复习积累资料, 让学生认识到, 这些错题就相当于自己的存款, 考试前几天就可以提取出来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的确感觉学生的复习状态越来越好, 但对于最终的成绩心中还是惴惴不安。中考结束了,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我们学校这级初四共八个班级, 前10 名中我班占了5 个, 前20 名里我班有8 个, 而且不及格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我这才真正相信了尹主任对我的教导:“学生已经会了的不用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用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用讲。要相信学生, 只要学习方法正确, 可能不需要教师教, 他们也能学好。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不教而教”了: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知识, 乃是教学生学。

编者的话:拜师学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的时代, 教师也可以拜“未曾蒙面的师傅”为师, 阅读他们的专著、博客、讲座、课堂实录等;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名师的成长路径大抵都是临模、融模、创模, 即拜师学艺———融合自己特长———创造自己的风格, 也就是说, 我们绝不能为拜师而拜师, 学艺的最终目标是“创模”。

篇4:拜师学艺三步走

第一步:学习他人之方法。很多时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使我们看得更远。在我们向其他老师学习时,学习其教学方法是最为直接、最易见效的,但这仅限于在我们教学经验极其匮乏的从教之初。这时我们可从师傅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那些普适性较强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自己所用,这样可以缩短摸索的过程,使我们快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并使我们借助他人的方法找到自己从教之初的自信心。在学习他人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基础等情况,对这些“拿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其效益最大化。

第二步:学习他人之理念。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背后,都有其相应的理念支撑。在不断地学习、揣摩、运用和创新师傅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慢慢地从中找到其方法背后的教学理念,并就此理念与师傅进行深入的交流。每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背后,必然有其正确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善于从已经习得的有效教学方法入手,经过分析、综合、归纳,然后去总结其教学理念的体系。之后,我们再将其教学理念体系与我们自己的教学理念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么完全追随师傅的教学理念,要么在师傅的教学理念基础之上形成更加适合自己的科学教学理念,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论框架,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基。

篇5:拜师学艺心得体会

一、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二、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自己对于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我总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自己的课,把课本上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就够了,而缺乏对教师社会责任的认识。通过拜师学艺活动,我的师傅罗老师对我淳淳教诲,进行了系统的教师社会责任的讲解,使我知道了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还要交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不但要把知识学好,还要遵法守纪,勤劳礼貌,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学到了新的知识

在与罗老师的不断切磋中,有很多疑难问题在商讨中得到了解决,使我不仅丰富了课本知识,更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了更高的目标,我相信这会对我终生受益的。

(三)、思想境界受到了感染

在与罗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她心胸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深深感染了我。当我遇到了工作中的困难时,自己也能以一种坦然、把苦当乐的心态去克服它。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师德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甘做人梯,安于教师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努力工作。

(二)、热爱学生,以身作则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关爱能彻底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

(四)、勤学好问,帮助他人

历时一年的拜师学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在我们的心中还不能结束。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拜师学艺活动中形成的良好传统,勤学好问,遇到业务上不懂的地方,仍要向师傅及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我们还要用我们学到的技能去帮助比我们年轻,更需要教学经验的新教师。

篇6:拜师学艺心得体会

一、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二、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自己对于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我总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自己的课,把课本上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就够了,而缺乏对教师社会责任的认识。通过拜师学艺活动,我的师傅罗老师对我淳淳教诲,进行了系统的教师社会责任的讲解,使我知道了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还要交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不但要把知识学好,还要遵法守纪,勤劳礼貌,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学到了新的知识

在与罗老师的不断切磋中,有很多疑难问题在商讨中得到了解决,使我不仅丰富了课本知识,更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了更高的目标,我相信这会对我终生受益的。

(三)、思想境界受到了感染

在与罗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她心胸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深深感染了我。当我遇到了工作中的困难时,自己也能以一种坦然、把苦当乐的心态去克服它。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师德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甘做人梯,安于教师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努力工作。

(二)、热爱学生,以身作则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关爱能彻底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

(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

(四)、勤学好问,帮助他人

历时一年的拜师学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在我们的心中还不能结束。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拜师学艺活动中形成的良好传统,勤学好问,遇到业务上不懂的地方,仍要向师傅及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我们还要用我们学到的技能去帮助比我们年轻,更需要教学经验的新教师。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拜师学艺心得体会2

我校及时推出了“教师帮带结对活动”,为我的教学取经铺设了广阔的平台。我有幸拜杜红梅老师为师。她虽然年纪比我小,但是教学经验让我佩服。在这一学期的拜师学艺中,可谓收获满满。愉快而紧张的一学期又即将结束,师徒帮带活动也渐入尾声,感受颇多。

开学不久,杜老师就从备课入手。检查了我的备课笔记,对教学常规的要求对我作了说明,让我及时明确了正确的备课要求。不久,杜老师随堂听了我的课,她对我的教学热情作了肯定,这让我充满了奋进的信心,同时她提出了切实宝贵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针对我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这一缺陷,杜老师给我制订了听课计划。

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杜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的独特见解。每次听课,都让我有不同的感觉并获得新的收获。例如在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和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上让我启发很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模仿杜老师的课堂形式回答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例如杜老师的情景导入教学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易于让学生掌握。经常观摩她的教学使我对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入,教学意图在我的面前日益变的明朗化,为我在教学上的探索节省了走弯路的时间。

更督促我不断警惕我的教学实践的还是杜老师不定期的随堂听课,虽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却自然而毫无隐藏的暴露了我的缺陷,事后总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我的教学,从而督促我不断的改进,也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危机中磨练了我的从容,终于顺利的完成了这个学期的实践课任务。

在杜老师的带动下,我们还很注重交流和相互学习,把握新的教学动态。不定期的交流外出听课的体会和对教材的理解。

回顾我这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我的拜师体会,我想说感谢我的老师给了我这么多学习的机会,祝愿您教学硕果累累。

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对我收益匪浅,我更深知自己的责任,现在又是一个起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陌生的事情发生,所以今后我要更加主动地、虚心地向师父多学习,多请教,努力工作,积极创新,多听听师父的课,在师父的“传、帮、带”下,茁壮成长。

拜师学艺心得体会3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快一学期,在这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就以这学期谈谈师徒结对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有些许教学经老师,在工作中我不敢放松,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也一样,只要拜师都有收获。从备课到上课的每一环节,熟悉教材,精心设计,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同时自己制作或借鉴网上比较好的教学课件,把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坚持听各位老师的课,学习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身为人师除了教书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育人难,难在对学生的说服和诱导上。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不善于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善于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这样就无法完成教师的神圣使命。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而这一桶水所折射出的道理显而意见。教师想要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现状,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实践告诉自己不仅要注意积累,而且要树立自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

吴恩慈老师的为人处事,经验心得,他的热情、真诚与自信,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工作动力,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也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向专业型教师发展。

这一学期以来,在吴恩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他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的感染下,良好人格品质的熏陶下,我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提高。

篇7:14年4月拜师学艺心得

化学组XXX师父:XXX

时间如流水,悄悄的一个月时间又过去了,高一年级经历了本学期的第二次大考——期中考试。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仍旧坚持每上一次新课必先听课,听课前必先备课,背完课后再去听我师父的课。

作为教师,必然与听课结下不解之缘。要么去听别人的课,要么别人来听自己的课。同事之间相互听课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交流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不管是比较成功的课还是相对来说较为欠缺的课,听课者都是最大的“受惠”者。因为别人的成功之处可能就是自己正在摸索而尚未找到的感觉,别人的失败之笔可能就是自己将要触及的“雷区”。就是说长处为我所用,缺陷为我的所鉴。在这里本人从一个数学教师的角度,就如何从听课中受益,谈谈自己粗浅看法和体会,以向同事和同行们请教。

怎样听课?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上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熟悉教材,懵里懵懂地听,就不容易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也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学会听课。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时不但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而且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

首先,听课者要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先现象再解析最后到结论,还是先结论观点再解析等等。同时,听课者就要“听出”授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学大纲),对重难点的处理和突破是否符合教学双方的实际,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符合课堂教学规律从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听课者如果仅仅满足于“听”完一堂课,却不能够“懂”得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难以达到提高听评双方教学水平的目的。

其次,听课者应听教师对教法的设计。同课异构是我们新课标最为推崇的。听课者就要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设计中听出教师独特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听出可供大家学习借鉴之处。

听课时的角色定位。在听课时,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一)审美者。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

篇8:我的拜师学艺经历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上读到了周一贯先生有关“研读”的系列文章,这让迷茫中的我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走出“问读”圈的路径。之后每个月,我都会将杂志借来,抽时间到几公里外的场镇上将文章复印下来,作为资料保存。我每天都反复研读周先生的“研读”文章,仔细领会,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尝试,我的课堂形态因此变化很大。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周一贯老师,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他的文章,将他当成了心中的师傅。

后来,我给周一贯先生写了一封信,咨询他的专著有哪些。在那个年代,别说村小,即便是中心校,也没有网络。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山村里,很少走出大山,书信成了唯一能联系周先生的途径。没想到,周先生很快就给我回信了,信中介绍了他的部分专著。我通过邮局先后邮购了周先生的《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小学语文优课精彩片段评点》等专著。周先生的著作深入浅出,好读、好学、好用,我总是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然后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在实践中又生出许多感悟,也试着将它们写出来,学习“笔耕”。

2004年,我从村小考调到了县城一所小学任教。到了县城,视野开阔多了,信息顺畅多了,但我研读周先生的作品和学习“笔耕”的习惯没有变。学校订阅的专业杂志比较多,我是每期必读,只要遇到周先生的文章,读后一定要复印下来进行保存。现在,我的书柜里已有厚厚的几大摞了,这是我的“财富”。在周先生的“指点”下,我的课堂更实在了,我的研究更“语文”了,也有不少“豆腐块”见诸报刊杂志了。我没机会当面聆听周先生的教诲,但我又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他的指导。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导师。周先生的弟子无不颇有建树,名震一方,周先生都不知道还有我这么一个愚笨的编外弟子存在呢。

周先生在绍兴进修校工作时,办了一个名师研修班,没几年,该班的学员都成名成家了。能跟随周先生学习,是我神往的事。2006年,我调到县进修校工作,也想给年轻的教师搭建成长与发展的平台,也想模仿周先生办一个类似的名师研修班。可惜由于自身能力和一些其他原因,此事最终成为泡影,这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和永远的不甘。

虽“遇见”,却“未见”;虽“未见”,却早已“遇见”,周先生的学识、人品、精神无声润泽着我,影响着我。遥祝我心中的导师——周一贯先生身体健康!

我的“男神”师傅

?誙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幸福学校 张丽

我有一个“特殊”的师傅,他把我从迷茫中解救出来,并引领我走上读书、写作之路。他是Internet送到我身边的贵人,是我QQ群里每天都要闪动的小图标,他就是我的“男神”师傅。

那时,我听说晋级的评分标准里有发表文章这一项,我想把这件事先搞定,以备不时之需。于是,我把我写的文章向一些杂志社投稿,可是除了收取“巨额”版面费的以外,都没有回音,我不甘心。一日,我在QQ签名上发出“论文发表不是穷人所能及也”的感慨,有人向我发出了“加好友”申请:“历练需要过程,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我们能想到极度饥饿的人见到面包的情景,但是可能猜测不到想发表文章都快想疯了的人是什么样的。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一样,我瞬间通过了他的申请。

接下来,我把几年来的苦楚用文字的形式全部说给他听。我全然不知对方是什么人物,却把他当成了倾诉的对象。

“好女不愁嫁,好的文章也不愁发表。”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神回复呀。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这段“师徒”缘。师傅让我把写过的文章发给他看,他看后的评价是:“文笔还不错,就是方法有些欠缺,应该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 师傅还发给我几篇他曾发表过的文章,并且推荐我订阅了《黑龙江教育》《意林》和《德育报》。每期杂志和报纸到来我都如获至宝,细细地品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我还翻出遗忘多年的名著来读。读书占据了我多半的业余时间,其余的时间就是写作。《德育报》上有毕业寄语的征稿,我想把QQ空间里写的“送给我可爱的孩子们”的日志投给他们,师傅非常支持我,并且告诉我德育报对文章的要求。我按照他的建议修改后发给了编辑,果不其然,我收到了《德育报》的样报和发表证书,这打破了我文章发表的零记录。我更加信赖我的师傅了。

《黑龙江教育》有一个“教师的寒假计划”的征稿,我把我写的《假期做好两件事》发给师傅看,他不仅帮我修改,还跟我说,以后再写作要注重语言的精练。我按照他的要求修改了几次,最后,这篇文字发表在了《黑龙江教育》上。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兴奋得流出了眼泪。师傅是我学习的精神动力,是我成长的奠基石。

后来,在“男神”师傅的指导和鼓励下,我的教学设计和德育论文等陆续发表在不同的书刊杂志上,并且经常在各种征文活动中拿奖,我这个以前从未崭露头角的小人物在学校里风光了一次又一次。

感谢未曾谋面的“男神”师傅,是他引领我走上了读书、写作之路,让我的教育人生更加丰满,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师傅,您好吗?

?誙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管静

师傅,您好吗?您现在是孙儿绕膝,还是吟诗写文,亦或侃谈教育?语言依旧简洁生动吧?您的徒儿如今也可以指导别人,偶尔也可以侃谈语文教学了,这都离不开您的悉心教诲。

还记得我上完第一节课,您送了我一份五字评语——形散神也散。这五个字如同重磅炸弹,瞬间轰晕了我。要知道那可是我精心准备了半个月的第一节课啊,我垒砌的自信轰然倒塌。

您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教学目标、考纲考点、教学常规,还给我分析语文界的领军人物钱梦龙、于漪的教学风格,末了扔下一句:“从明天开始,听老教师们的课!”

我自然首选您的课来听,记得您讲的是《劝学》,您儒雅的风范,深入浅出的教法,娴熟的教育技巧让我深深折服。学吧!我亦步亦趋起来。您“手把手”帮我设计的公开课《风景谈》,在新教师岗位练兵大赛上排名第四,导语用的是卞之琳的诗。一些老师说我的课有您的影子。师徒嘛,一定有相像之处!

教学上,我遵规守矩一段时间后,开始不安分起来,总想制造点波澜。那次,我排了5分钟的课本剧:《包身工》的片段,学生乐翻天,同事啧啧称赞,而您却当头喝棒:“教学不能靠花哨,学生不能当猴耍!”我暗自愤慨,也只能继续循规蹈矩。那段时间,我故意疏远您,与其他教师嘻嘻哈哈。您依旧像往日一样为我指点,我表面应允,背地里却想着怎么出花样儿,开始秘密策划擂台赛式的单元复习课。

记得那次课我设计了三个板块:图画猜字、知识问答、场景说话。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小组积分打擂决胜负。我故意在师傅您上课的时段,请同组的其他教师去听我的课。课堂环节紧凑,学生十分活跃,赢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创意的欢喜冲淡了没请您的歉疚。我着实陶醉了一阵子。直到县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来我校教研时,您汇报我的创新复习课,极言我的课设计新颖、课容量大、学生参与率高,还建议县级观摩。我羞愧难当。事后,您建议我把图画猜字再丰富些,知识问答缩减点,用说话练习补充理论指导。我使劲点头,脑子里反复着一个问题:您对我的课怎么这么清楚?后来,同事告诉我,您把我的课每个细节都问得清清楚楚,还一一做了记录。师傅啊,我对不住您了!

从那以后,我沉静了许多,每天都看师傅给我推荐的书,偶尔也搞点教学创新,但每次都与师傅商讨,师傅每次都会给我建议。谢谢您,师傅!

师傅如今退休好多年了,随女儿去了南方小镇,那里的文化氛围更适合师傅的儒雅博学。

师傅,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严师·慈母

?誙同江市第二中学 王丽影

学生时代的我,由于自身成绩的优异,总是漠视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参加工作的我,由于工作阅历浅薄,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助。在我从教的道路上,幸好遇到了她——张晓燕老师,她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从有记忆开始,真正让自己钦佩的人并不多,而张老师教学上的严谨却让我佩服。摊开她的教案,随手翻到任何一页,都会让你惊讶:两个学期、四本教案的内容全部那么工整!字的大小一样,字与字的间距一样,每一课的课文内容、板书、反思、时间……样样不落。更让人惊叹的是,教案里没有一处勾抹,页面整洁、清新。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但张老师的教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却让我找不到丝毫松懈的痕迹,不给人挑错的机会,更不给人纠错的缝隙,这正是她严谨作风的体现。

多年的从教生涯,也给傲然的她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顽疾,偶尔也能听到她的牢骚。但当你走入她的课堂,却永远不会看到她会因膝盖的疼痛而坐视学生不管;也不会在学生的作业里找到没批改的空白。当大家都在巧妙地运用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走入课堂时,她却更加悉心地伏案备课,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在纸上抄写着要给学生讲评的六、七百字的作文。模板抄写完毕,再去印刷出来,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别人因多媒体的介入,变得轻松了,而她却更加疲惫了。可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介的她,在课程的进度、学生知识上升的速度等方面,永远不会被别人甩下。

还记得上学期我在讲校内公开课时,从定课、析课到最后的评课。课前的每一样准备、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课件中的每一个图案颜色的选择,无不经过她严格地审查,最终才获得通过的资格。公开课结束后,听课的领导和教师都给予我高度的评价、一致的好评。我庆幸自己成了她的弟子。跟随着她的步伐,让我学会了严谨。每当自己想偷懒时,一想到她那工工整整的犹如印刷版的教案,便会自责,于是,卸下惰性,奋然前行!

“孤身一人独闯天涯”的苦涩滋味,从来到同江那一天起,我就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品尝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容给了陌生的我莫名的恐惧和不安。如果没有张老师业务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呵护,我想: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儿子或许也都不会属于我,此时的我或许早已不知又要漂向哪个陌生的环境了。我认定的这位恩师,也是值得我一辈子去珍惜、去感恩的慈母!

初为人师,师傅相伴

?誙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陈长华

2000年8月的一天,沐浴着盛夏初升的朝阳,迈着轻盈的脚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我去学校报到。简陋的校舍,薄弱的师资,让我原本兴奋的心情降到了冰点。我,一个生物专业的毕业生竞教起了英语。面对陌生的专业、陌生的讲台,和一群厌学的中职生,我该怎样上我初为人师的第一课?

坐在我对面的静老师鼓励我:“就当台下是大白菜,你只管讲就是了。”我们都笑了。

静老师告诉我:“备课要先备学生。”我常利用闲暇时间听静老师的课,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困惑。逐渐地,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一切似乎游刃有余,然而——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明显感到一些学生并不买我的账。尽管我很努力地把课备好上好,仍然走不到有些学生的内心!一天,一名女生随意在课堂上走动,无视我的存在,我被彻底激怒了,我与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心中充满怨气与失落:为什么我把一颗心全掏给了学生,却并未赢得他们足够的尊敬?我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尴尬与无助?

这时候,静老师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招呼我去校园里走走。我们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甬路上,静老师轻声地说:“来职教的学生都有一部学习的残缺史、心灵的冷落史,学生很渴望老师的理解与鼓励。”“我管他们有错吗?”“当然没错,但得讲究方式方法。”接着静老师给我讲了拉封丹寓言《南风与北风的故事》:“从前啊,南风与北风比赛,看谁更有力量。北风说,你看,路上有一个行人,谁能让他脱掉身上的大衣,就算谁赢。南风笑了笑,同意了。于是,北风立即呼啸而起,让行人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可是,行人不仅没有脱掉大衣,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北风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目的,只好无奈地退了回去。而南风呢,开始轻柔地吹拂行人的脸庞。行人感到越来越暖和,不由自主地解开了纽扣,最后脱掉了大衣。南风赢得了比赛。”静老师轻柔的声音萦绕在我耳畔,我懂了教育学生的真谛。

静老师特别喜欢读书学习,我也被潜移默化,像《爱的教育》《做最好的老师》都是那时读的。静老师的语文课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得学生的喜欢。她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我,我学会了赏识教育,也学会了等待,等待学生慢慢成长。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生,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职业教育。

静老师是我成长路上的贵人,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君子动手不动口

?誙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张家海

“别讲话了!别讲话了!”上午第一节课,刚走进教学楼,从楼道两边的教室里就传来了科任老师课前制止讲话的声音。这是常常出现的场景。

记得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实习时,谈到如何处理课前少数学生喋喋不休的小说小动问题时,指导老师传授给我一个“妙招”——他让我遇到学生小说小动时,先扫视教室四周,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似真非真地说:“还有一个人在讲话!”课堂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走上三尺讲台,自然经常遇到类似的热闹场景,我照着他的方法试过很多次,确实,每一次都会收到奇特的效果。我感激我的指导老师传授给了我一个“教育真经”。

课改中的我,好东西总爱和同伴分享。今年学校新招录了几名教师,其中几位还当上了班主任。和他们在一起闲聊时,再次谈到了“课堂上如何应对小说小动的学生”的话题。80后的新人单纯直爽、快人快语:“不停讲话的学生,我就让他站起来听!”……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同时说出了我的这个“秘籍”,让他们试试看。

一周后,在食堂就餐时,一位新来的老师告诉我:“张老师,您说的那个方法真的很灵!而且,课堂上有人开小差的情况也管用!”

“真的?”我想听她继续说。 “嗯,我还可以说‘还有一个人没有记笔记‘还有一个人还没静下来……”我暗暗点头,也暗暗为她高兴,看得出,她不仅在实践经验,还在发展经验。她是用“心”在做教育。

“还有一个人在讲话。”想起指导老师的这一招,我依然心存感激。想一想今天的我,身上还真的留有“师傅”的“影子”。如今我本人也正在当“师傅”。其实,经验这东西,不能总依靠别人的传授,不能“拿来”就用,也不能总靠“临床”总结,贵在从师傅的经验中悟出那份属于自己的方法,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我是教授生物学科的,经常会做一些实验或者开展一些动手方面的活动。我发现,初中的学生只要一动起手来就爱讲话,该讲的不该讲的都讲,课堂就像在鸦雀窝里捣了一棍子似的。

有一次,我给学生分发实验器材,一些学生领着领着器材就讲起话来。那时候,我脑海里完全被“动手”“动口”“听话”这几个关键词充斥着。突然间,生活中人们说的“君子动手不动口”这句玩笑话一下子跃入我的口边。于是,我大声对孩子们说:“君子动手不动口!怎么还讲话呀?”

“哈哈,老师您说错了,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下面出现一个天真无邪的声音。

“哎呀,这都不懂?张老师故意反过来念的嘛,就是叫你只动手,不要讲话!”一个脑子灵通的学生一下子点醒了众多学生,我会意地笑了。一时间,叽叽喳喳的课堂马上安静下来了。这一招既幽默,又避免了说教,我后来又用在了多种场合,比如,分发试卷时,独立作业时。

“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拜师学艺,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师傅教我要舍得

?誙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康松

尹主任一到学校就给初四全体教师做报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于教学中“舍得”二字的提法,他说:“在中考复习中要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要舍得放弃难题,要舍得把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尹主任听我的课,我自我感觉很精彩,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我当时是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又是市级教学能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是很自信的。但课后尹主任只是淡淡一笑,说:“你不用讲那么多的。”我听了真的不服气,心想,我讲了学生都不一定会,要是不讲还不更麻烦?当然这些话嘴上是不能说的,还是要向尹主任表示谢意。

尹主任再来听课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讲一整节课了,给学生留下了十几分钟消化吸收的时间。但尹主任听完还是淡淡一笑,说我讲的还是有点儿多。我说:“时间再少,就讲不完了。”尹主任说:“不是每道题都须要讲的。”我心想,谁知道中考会考到哪个题?应该强调的如果强调不到位,万一中考时学生遇到了不会怎么办?

一天,有几个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来找我,他们对我说:“老师,您上课的时候还是少讲点儿吧,太影响我们学习了。”我奇怪地问:“我不是告诉过你们,我讲题的时候你们可以不听,自己安排复习就行了吗?”他们说:“我们是按自己的计划复习的,可是您的声音太洪亮了,我们刚有点儿思路,就被打断了。”

学生的说法让我很尴尬,觉得应该试着少讲点儿,毕竟牺牲尖子生的复习效率是我不能接受的。正好尹主任又来听我的课,这一节课我直接交给了学生,把试题的答案也发下去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先自己看答案,看不懂的查书,然后自发求助同学讨论交流,小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再一起问我。下课前十几分钟,我把大家都不太理解的一道题讲了讲。我想这样的课尹主任应该满意了吧。可他还是淡淡一笑,说:“最后那道题,其实没必要讲的,一是这样的试题肯定不会再考了,二是你讲了之后,也不会有几个学生会做。”从此以后,如果是全班学生都不会做的题目,而且答案也没人能看得懂,我就会跟学生说:“放弃了吧。”

经过几次尝试,我问学生更喜欢哪种复习方式,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感觉自主复习效率更高。虽然我还是有所担心,但既然学生和尹主任有同样的想法,我决定咬牙坚持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了许多新的想法,比如一份学案分两次发放,学生做完第一份学案后自行到教师处领取第二份学案,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又强调每道题的思考时间不超过5分钟,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速度意识。在课堂上我也更多地去关注全体,不忙于回答个人提出的个别问题。我的职责首先是管理学生、关注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指导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事做;其次是对学生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提供复习建议,不再随意干扰学生的复习进度。我还强调错题或不会做的题目要用红笔做好标记,或是整理到专用的错题本上,为二次复习积累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错题就相当于自己的存款,考试前几天就可以提取出来用了。

上一篇:燕郊第七小学数学第一册期末试卷下一篇: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