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 扎实写话

2024-05-05

依托文本 扎实写话(精选8篇)

篇1:依托文本 扎实写话

依托文本 扎实写话

——浅谈小学低年级写话

孙吴三小 宋翠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一种技能,意欲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多写能不断的提高儿童的习作能力。”那么,如何历练学生的写话技巧呢?我认为,教师要立足文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开发教学资源的有心人,以教材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写话训练点,让低年级写话变得扎实、生动。

一、模仿典型句段,架起运用与迁移的通途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模仿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低年级孩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什么写话方法,让他们模仿课文中典型的句段,不失为写话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科版试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是进行写话的绝佳资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搭建写话的平台。很多课文都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反复品读外,重要的是巧妙的抓住这些语言现象,进行仿写。1.词的仿写。

学生产生写话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吞吐翕张呢?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或词组很多很多,教师应做解读文本的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就拿一下《小燕子学飞》来说吧,其中“慢慢飞、紧紧跟(AAB)”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红红的花(AA的什么)” “尽情地歌唱、悠闲地散步(动作)”都是极具特点的词。教学时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词语仿写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远比单纯地照词典或书本摘抄词语要有效的多。2.句的仿写。

句子是文本的基本构件,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美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如一年级下册《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其中包含“——有——。”的句式,教学中,我设计“谁有一身洁白的羽毛?” “丹顶鹤有什么?” “谁有什么?”三个有层次的问题,帮学生建立句子概念。然后依次用“我们的教室里有。”“我们的校园有。”“ 有。”拓展说话,进一步巩固句子概念。

二上《月牙儿》一文中,有四个段落的结构是相似的:月牙儿像什么?妈妈说:像秋天收割的镰刀。月牙儿像什么?爸爸说:像又黄又大的香蕉。„„孩子们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这四个段落后,我们可以找夏夜美景的图片给他们欣赏,然后请他们仿写。结果我班学生写的语言精彩纷呈,出乎我的意料:月牙儿像什么?小娃娃说:像妈妈细细的眉毛。月牙儿像什么?老奶奶说:像菜园里青青的豆角。月牙儿像什么?我说:像老师在我作业本上打的对号。

小学低段重点仿写的句子还有: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结构特殊的句子等。

3.段的仿写。

课文中的许多精彩语段也同样蕴含着典型的语言现象,它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蓝本。教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领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低段孩子,所以段的仿写不必要求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必要求有严密的结构。

如学习二上《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可以模仿二——四自然段,选取一种植物进行简单描写;学习二下《找刺猬》后,也可以模仿第二——八自然段写小松鼠帮刺猬妈妈又到哪里找小刺猬。再如学习了二下《小溪》第三段“小溪这才看到山上长着好多好多树,小鸟在树枝上飞来飞去,小松鼠在树上快活地跳跃着,上坡上盛开着一簇簇鲜花,蝴蝶在上面飞舞„„”后,要求学生按“分总”的写作顺序,写写我们学校的勤育园。孩子们有的写:“我这才看到我们学校的勤育园里有好多树,小鸟在树枝上飞来飞去,蝴蝶在花间快乐地舞蹈,蜜蜂在花朵上采蜜„„”有的写:“勤育园里长着好多好多花,小蚂蚁在花下快乐地忙着搬家,小草在旁边拍巴掌,小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

二、扩展故事情节,搭建诠释与延伸的平台 1.挖掘课文留白处

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某些情节里有留白之处,这为学生的写话训练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文本找准训练点,让学生跟根植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小练笔。

《小溪》这篇课文留有几处空白,如:小溪看到山上的景色、小溪临走时各种小动物来为他送行的场景和他迈开步伐走向远方这几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能为孩子们提供想像的空间,同时这些空白点也是学生们理解文本中小溪为何要走出大山到外面开眼界的突破点、语言表达的生成点。教学时,抓住最后一自然段“小溪迈开细小却是十分坚定地步伐向远方走去„„”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话。写话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受到小溪为了开阔视野,为了心中美好的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勇气和决心。2.抓住文本结尾处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上学一年了》一文教完后,学生纷纷表示:我也能做很多事呢!于是,我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以原文的终点为写话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迸发出创造热情。

3.关注情感延伸处

教材中许多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在课堂上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共鸣,催发学生情感的烈焰。教师要善于捕文本中的训练点,及时练笔,将学生的情感、感悟沉淀下来。比如《丑小鸭》一文,在上完全篇课文后,我在结尾设计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当丑小鸭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只丑陋的小鸭子而是一直洁白美丽的天鹅后,他很感激在他冻僵时救了他的农夫,回到家里,丑小鸭——地说:“————————。”农夫——地说:“——————。”这样及时把握机会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转化运用语言,从而实现了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

三、巧用课文插图,插上想象的翅膀

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许多课文插图形象、生动,除了能够辅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外,也是绝好的说话、写话材料。我们要善于运用插图,有目的的挑选那些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训练写话。1.融入插图练写话

看图作文中,画面上的人物和景物都是静止不动的,要把景写得有声有色,把人写的有血有肉,必须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才能构成完整的故事。只有想象的细致入微,新颖别致,作为的内容才能丰富。例如教科版第一册能说会写: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我先让学生收集自己与动物的合照,然后制作成课件。上课时,便有了如下师生对话的场面:

师(兴致勃勃地):每逢节假日,老师特别喜欢去动物园游玩„„

生(兴奋地喊着):我们也喜欢!

师:动物们也喜欢小朋友。瞧,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哩!(播放课件。孩子们指指点点,看得兴高采烈。当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我与小鸟的合照上时,孩子们竟惊喜地拍起手来。)

我告诉学生,我最喜欢小鸟,小时候特别羡慕小鸟能飞,总想着自己也能飞上蓝天。孩子们眼睛里闪着亮光,与我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话锋一转问: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呢?

生1:我喜欢大熊猫,它胖乎乎的,特别可爱,还是国宝呢!

生2:我喜欢马,因为我妈妈属马,而且马跑得快,我想骑着马到草原上去。„„

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领进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激活了他们生活的原生态,唤起了他们生活的真实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展开写话的起始教学。

我又展示出教材文本图。

师:假山上的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小猴子们太可爱了!我喜欢孙悟空,喜欢小猴子。生2:小猴子很顽皮,有的荡秋千,有的吃苹果,有的哈哈大笑。„„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说话找猴”的游戏。把你最喜欢的那只猴子介绍给大家,大家根据你的介绍在图中寻找你喜欢的那只猴子。看谁介绍得清楚,让大家一下子能找到。

教师有机引导的互动游戏场景,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思维场和语言场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满个性的思想和语言。

在“说话找猴”游戏以后,我要求学生把“参观猴山”的事情写下来,把觉得最可爱、最有趣的猴子写下来。可以选一只,也可以选几只;可以一个人写,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没有任何形式的限制,不过多要求写话的数量,只要能写得真实、有趣,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热情,笔尖就会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2.图文结合练写话

二下第四单元《文彦博洞中取球》的第3、5、6小节中有写三个小朋友不同表现的几个句子:“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捋起衣袖,身子趴在洞口,将手臂伸进深深的洞里。”“又一位小朋友赶回家去,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跑来,伸到洞里去探呀探呀。”“第三个小朋友跑去向大人们求援。”我把这三个句子并为一段话,并要求仿照例句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式说话。引导学生关注了例句言语现象:“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述,把句子写得清楚明白”后,说话还是干巴巴。分析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观察课本封面——

一个孩子蹲在地上,笑眯眯的欣赏五颜六色的野花。一个孩子玩累了,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两只手放在后脑勺,弓着脚,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叽叽喳喳的小鸟。另一个孩子一边追赶着蝴蝶,一边轻轻说:“小蝴蝶,跑慢点儿,等等我。”

观察扉页——植树节这一天,丁丁东东去植树。他们一个扛树苗,一个扛铁锹,一路上有说有笑。

实践表明,如果我们平时教学中能有效依托文本语境和插图情境,找准最佳训练点,提供想象契机,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解决学生写话时的“无米之炊”困扰,更重要的是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教材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如果我们能依托文本,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文本阅读教学中,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范”优势,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写话能力,从而为今后的习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篇2:依托文本 扎实写话

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

宿豫区顺河镇豫苑社区位于宿豫城中心,是2005年成立的新型社区,辖豫苑别墅、东方花园、朝晖公寓3个小区,总人口4900余人。党委下设3个小区支部,共有党员159名,其中离休党员14名,退休党员32名。

近年来,我们在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完善制度

自社区成立之初,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好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区委老干部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关心照顾和就近发挥作用”的服务要求,我们把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成立了为老干部服务的联络小组,构建了服务网络,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细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老干部理论学习、走访慰问、包干联系、就近发挥作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各项制度,配套完

善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设备。从组织上、制度上和阵地上保障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了离退休干部、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文化生活。

二、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为老干部就近学习、活动和得到照顾提供方便

一是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社区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对辖区内外的各类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全面开放各类学习、活动场所,经常性组织文体比赛、老年健身节等活动;添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功能,并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织老干部观看时政、“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红色、励志电影等节目;图书阅览室增订《银潮》、《中国老年》、《老年健康》等报刊十余种,方便阅读;多功能室配有象棋、麻将、乒乓球、老年健身器材等,成立了老年俱乐部;组建“俏夕阳”文艺宣传队,邀请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节目的创作、编排、巡演。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离退休老干部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轻松地融入到社区三个文明的建设环境中来。二是切实照顾好老干部。针对离退休老干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心理亟需调适的特点,按社区干部分片包干联系制度,总是以征求老领导对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为话题,登门拜访,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身体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

和生活需求。同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引导从岗位上刚退下来的老干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学习和文体活动,参与社区的各项建设,力争实现让他们“离职不离休”的良好愿望。定期向老干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家政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困难救助服务等。社区领导班子对离退休干部坚持日常随访、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有困难必访、伤亡必访,开展节日慰问,深入老干部家中走访座谈、交心谈心,真正关心老干部精神、关怀老干部生活、关爱老干部健康。努力地让他们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给予他们的真诚的帮助和关心。

三、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离退休干部作为各条战线上的优秀群体,具有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等特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社区的宝贵资源。我们注重充分发掘老干部政治优势、能力和专长,为社区建设服务,使社区工作和老干部工作获得双赢。一是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专长和协调能力。我们通过经常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向他们通报社区工作,让老干部参与社区建设,聘请老干部担任社区党建顾问、关心下一代协会辅导员、社区议事员等形式,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二是利用老干部的影响力和革命经历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请老干部们为社区的孩子们讲

党史、革命史,请老干部为社区党员、社区青少年作报告、谈体会,邀请老干部参加社区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让老干部用自身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党员、群众,取得了很好成效。三是让离退休干部感受到自身价值。我们组织老干部发挥余热,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老干部在社区不仅得到了关爱,而且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开始关注社区、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社区里,老干部们没有“人走茶凉”的感觉,组织的关心,周围人的尊敬,对他们的心理上是极大的安慰。很多老同志都表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愿意多为社区做些事情。

让离退休老干部轻松地融入社区,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活动,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发挥余热中体现人生价值,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不懈的责任。在为老干部们服务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经济基础和经验积累等原因,这项工作的效果与上级的要求和老干部们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为离退休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的水平,为老干部们的晚年生活、发挥余热、体现价值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篇3:依托文本 扎实写话

一、依托文本———写话与教材相结合

语文教材“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 也注意体现时代的风貌”。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使“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融为一体。

(一) 仿写

仿写, 能较好地将教材语言内化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转化为语言表达。学生敢写、想写、会写。

在写话的过程中, 让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 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的内容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创造性地理解课文, 而且发展了思维, 提高了写话能力, 达到了情智共生的目的, 促进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二) 续写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每当学完或听完一个童话故事, 学生常常余兴未尽, 我就引导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续编故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后, 他们都不认可凶恶的狼吃掉可爱又可怜的小山羊的结局, 纷纷写出了自己的结尾:“当狼扑过来时, 小山羊机灵地往旁边一躲, 狼猛地撞上了一棵大树, 撞死了。”、“当狼扑过来时, 一个勇敢的猎人来了, 一枪打死了狼, 可爱的小山羊得救了。”……这样的想象, 顺应了儿童内心需求, 他们有内容可写, 写得轻松, 写得快乐。

(三) 补写

根据教材的特点相机插入补写的内容, 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感悟, 同时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补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省略的部分, 可以根据外表补写心理活动或根据心理活动补写人物外表, 或想象补写人物所处的环境等等。

二、感悟生活———写话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写话的过程中, 引导孩子们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书写生活, 在获得写话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学会做人,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编织生活的有品位的人, 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一) 引导观察生活, 记所见所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写话, 最难是没有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我尝试了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实践活动。春天, 让学生观察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柳絮飘了, 春雨来了, 边看边听边想象, 然后写话。如:春天来了, 小池塘醒来了。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 岸边的水里一群群小蝌蚪正聚在一起开会呢。小鱼儿和水中的小草交上了朋友, 正搂着水草在快乐的跳舞呢。

(二) 引导体验生活, 记所做所为

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才能有独特而丰富的个人感受。为此, 我引导他们进行为家庭做小事、给父母过生日过节日、和父母做游戏等活动, 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丰富写话素材。如《给妈妈削鸭梨》:今天, 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大鸭梨。这些梨颜色黄澄澄的, 个儿也非常大, 比我叔叔家出生三个月的小弟弟的头还要大。这些梨的形状是椭球形的,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闻一下有一股淡淡的香气。我实在受不了这些大鸭梨的诱惑, 迫不及待的到厨房拿来水果刀慢慢地把梨的外衣削掉。削完以后梨露出了白色的果肉, 我咬了一口, 啊, 真脆啊, 甜丝丝的真爽口。我一抬头发现妈妈正笑眯眯地看着我吃呢。我想妈妈每天又要工作, 又要做家务, 多辛苦呀, 便把大鸭梨送给妈妈吃。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夸我说:“我的乖乖长大啦, 真懂事呢。”我听了心里顿时像吃了个大鸭梨一样甜。

三、亲近图书———写话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苏东坡说:“书富如海, 百货皆有。”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还能增加他们的文化储备, 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一) “画———话”结合

从咿呀学语开始, 儿童就喜欢阅读绘本图画书了。低年级的孩子不仅爱读, 爱搜集, 还爱仿照进行画画练习。他们把搜集来的图画有的贴在书上, 有的贴在本子里, 有时候还照着图书上的插图画, 而且兴致很浓。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进行写话训练。

如有的小朋友画的一幅图:一滴滴小小雨点绽开笑脸向下飘落, 一棵大树张开双臂接着雨, 一朵小花仰着脸迎着雨, 一位小朋友在雨中跳着舞。在大树嘴边写:好大的雨啊。洗洗澡真舒服。在小花的嘴边写:好多天没洗脸了, 这次我要洗个够。

(二) 仿写创编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孩子们阅读兴趣也在不断增强。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拼音读物, 讲一讲有趣的故事, 并进行仿说创编。如:我引导孩子们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尝试让他们讲一讲“我是一只绿头苍蝇”、“我是一只落叶松毛虫”等童话故事并写下来, 经过仿写迁移, 孩子对这类小作文产生极大兴趣, 还写了生活中的其它动植物, 如《我是小狗花花》、《我是一只小猪》等, 想像力丰富极了, 有时还能创造性地描绘, 比直接让他写一种动植物有趣多了。

(三) 品头论足

孩子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 会产生许多疑问:“老师, 小猴子在捞月亮之前为什么不先抬头看一看天呢!先看一看不就能发现月亮一直挂在天上吗?”有的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老师, 《狼来了》中的那个男孩子真玩皮!要不然, 他的羊被狼叼走时, 人们怎么会不去救呢!”

引导他们边读边品, 边读边评, 在适当的地方写下阅读时的疑问、想法、感受, 让写话成为阅读的拓展和升华, 让听、说、读、写互补共生, 溶为一炉。

教材、生活、课外阅读是写话教学的土壤、阳光和雨露, 也是低年级儿童用笔描绘心中多彩画卷的“三部曲”。以教材为依托, 以生活为源泉, 以课外阅读作支撑, 调动学生的写话积极性, 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开拓学生的写话思路,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才会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实现“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的目标。

摘要:教材、生活、课外阅读是写话教学的土壤、阳光和雨露。以教材为依托, 以生活为源泉, 以课外阅读作支撑, 调动学生的写话积极性, 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开拓学生的写话思路,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切身感受, 通过写话, 从小培养写作兴趣。

篇4:依托文本资源练好低段写话

一、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日月明》、《口耳目》这两课时,我出示了学生在学前班接触过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达到很好的识字效果。

二、利用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通过“邮递员送信”这个游戏,让学生扮演邮递员,手中拿着生字卡,送到讲台上,带领其他学生来认读。“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游戏,就是设置道道关卡,每过一道需认识生字。若顺利通过道道关卡,就能夺取最后的红旗。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教学游戏,教师在课堂上可作一些尝试。在教学《口耳目》一文时,因为书中是以古代的象形字来引出现代汉字,于是我就让学生来玩“兑门票”的游戏。我手中持“象形字”门票,学生们手中持生字门票,老师一出示门票,学生就马上要拿出生字门票,对号入座。这种方式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另外,我还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如教学《蔬菜里》一课,在欣赏了菜园丰收的景象后,我结合课文内容说:“菜园里藏着好多字宝宝,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字宝宝”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生字并认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我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低年级的学生最擅长形象记忆,让他们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也有助于他们识字。如学习“爱”字时,学生通过联想编出:“天冷了,用手抓一块布盖在朋友身上,表示爱护。”还编出儿歌:“一撇三点头,家住秃门楼,心中常思念,交个好朋友。”又如学习“怕”字时,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可指导学生进行联想记忆:“由于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小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提高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四、从生活中教学生自主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

另外,在学校中,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也可以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校外,各种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都是学生认字的好资源。我经常鼓励孩子们给日常用品注标签以扩大识字量。总之,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肯定会非常高兴,学生对识字就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篇5:依托文本巧练笔

一、学习“特别”的写人方法

【佳作展示】

“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睛瞪大(圆)了。”

“我听见了,老师的嗓门提高了。”

“望着老师严肃的表情,我知道,老师是为刚才同学们的默写成绩发脾气了。我赶紧坐端正,免得又惹老师生气。”

以上是本班学生学习《春天的雨点》一课时仿写的片段。

【训练背景】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春天的雨点》一课在描述乌罕娜老师工作辛劳时,用了两个结构相似的语段:

“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

“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

学生达丽玛通过仔细观察,终于认识到自己以前上课没认真听讲,给老师增添了太多的负担。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自然段:“她望着……心中暗暗发誓……”

【教学思路】

学生平常在描写人物时,除了擅长描述一些简单的外貌、动作以外,对于人物的神情描写,以及心理活动的想象很陌生。对于文中的这种精练、个性化的写人段落,我先让学生在多次深情朗读中发现文章的写作技巧;紧接着安排学生模仿说话写话,并给予他们小提示:描述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例文的束缚,所以有必要稍作提醒,,帮助其拓宽习作的思路。)

二、练习“别样”的写物模式

【佳作展示】

“小白兔是一种美丽、可爱又机灵的小动物。它的眼睛红红的,就像是一对红宝石。耳朵灵活,一听到声音它就会四处张望。小白兔的嘴唇很漂亮,好像涂过口红。有一点让我奇怪,那就是它的嘴竟然是三瓣的,好像被小刀割过。从远处看,小白兔就像是一个小雪球团在那儿,好讨人喜欢哟。”

【训练背景】

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松鼠》一文,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的仿写练习,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因为该段是总分的构段方式,第一句话总写,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的语句则紧扣第一句作具体描述。

【教学思路】

(1)熟读。隐藏第一句话,让学生慢慢品读后面的语句,自我体味“美丽可爱”。(2)发问。隐藏后面的语句,让学生齐读第一句,互相追问“怎样描写美丽可爱”。(3)填空。课件隐藏中心句(或分述句子),让学生加深了解总分的写作思路。(4)拓展。创设情境,放手练习。(这段内容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后面的内容是怎么围绕中心句写的”。)

三、活用“精妙”的名言佳句

【佳作展示】

“这个周末,我和妈妈去公园玩,看到小河边的柳树正在梳头发,小花正在对我笑,小草也在好奇地看着我。我摸摸柳树,闻闻花香,看看小草,开心地笑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我终于体会到了。”

【训练背景】

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大量的书面词语,在教学中我发现,仅将重点放在“理解”上,如果不让学生去运用,他们就不能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熟读、理解之后再运用。我先作示范性引领,再鼓励学生仿说。另外,在评改习作时,我还特意将“新学词句、诗句的使用”作为评价的一项内容。

篇6:说话写话:依托教材轻松起航

一、词语引领,指导说话写话

1.连词成段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大部分是由一串串琅琅上口的词串组成的。每个词串都是一幅美丽的景物。如果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就是一幅整体连贯的图画。不仅便于学生诵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词串进行习作训练。二年级上册《识字1》:“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一幅幅画面;接着让学生用上述一两个词写一句话,有学生写道:“①金秋,荷塘里长出了好多白白胖胖的菱藕。②岸边的芦苇开出了像羽毛一样雪白、柔软的芦苇花……”。教师还可设计这样的填空写话练习:金秋,我们来到江南 游玩。我们看到 ,真是烟波浩渺;接着,我们来到荷塘边,看到了 ;夕阳西下,我们看到了 ,听到了 ;夜幕降临,我们又看到了 ,水乡真美啊!再如,二年级下册《识字2》:“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PPT出示),这12个词语描绘了迷人的“桂林山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词串介绍了桂林的哪些美景,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下来。有学生写道:桂林的山真好玩,一座连一座,有的像象鼻,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笔架,我真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样的由识字到说话、由说话再到写的练习,学生十分感兴趣。教师不仅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2.利用课后词语

二年级教材每篇课文后都安排了重点词语,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教师也可以用这些词语进行说写的训练。二年级下册《雨后》课后第三题:“树梢、兴奋、发射、赤脚、短粗、使劲。”先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再用上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一会儿就说出:雨后,金色的阳光照在嫩绿的树梢上,小朋友们看见那么多的水兴奋极了,把鞋子都脱了,赤脚使劲地踩水……说完之后,教师可鼓励他们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使用这些词语,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利用成语

教材第2册至第4册每单元都安排了4个成语,它们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中,教师不要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背成语上,还要指导他们尝试着运用。如学习“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时,可让学生看一看学校的花园、公路两边的花坛,想一想、说一说它们的美丽。学生们用得多了,说写时词汇也就自然而然地丰富了。

二、利用文本,实现习作多元化

模仿是人类从事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低年级学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够丰厚,习作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文本是学生练习习作的园地。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说写、变换句式进行说写、拓宽句子说写等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不失为习作起步的一种有效方法。

1.模仿创新指导习作

“模仿”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练习,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写的兴趣,为他们习作能力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天地。一年级上册《家》中有一段话:“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教学中,我以课文为凭借,通过图片辅助,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夜空、星星;美丽的草原、奔跑的牛羊……再由填空开始:“夜空是( )的家,( )是牛羊的家”降低坡度,引领模仿,让学生觉得原来写诗是这么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一位学生写道:“森林是蘑菇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屋檐是燕子的家。大海是浪花的家……”模仿创新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他们的诗性思维。

又如,对于《水乡歌》一文,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仿写“水乡还有什么多?”如鱼虾多、桥多、游人多、荷花多等,但这些对于地处苏北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陌生。教师何不凭借文本,引领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由仿到创的过程呢?我们来看学生从心底里唱出的家乡歌:睢宁什么多?路灯多。千盏灯,万盏灯,好像天上小星星。睢宁什么多?盐豆多。咸咸淡淡颗颗香。这是多么质朴、纯真的表达!盐豆是睢宁的土产咸菜,几乎家家有,人人吃。当学生在经历阅读体悟、潜心会文的过程之后,只有激活他们的言语经验,诱发他们的言语动机,结合他们的生活开展的言语活动,就能激发他们本真表达的兴趣,促进他们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能力发展。

2.变换文体指导习作

二年级上册教材《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当再次学古诗《登鹳雀楼》和《青松》时,我就引导并鼓励学生把古诗改成文包诗的形式。这样,学生非常乐意走进情境,有学生将古诗进行了这样的改写:“在唐朝时候,有个诗人叫王之涣。这一天傍晚,他和朋友一起登上了鹳雀楼,他看见太阳依着山落下去了,黄河里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他被这眼前的美景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朋友鼓掌说道:‘好诗好诗!’”瞧!学生这样一改,不仅很好地理解了诗意,而且很有创意地进行了习作训练。

3.补充文本指导习作

文本中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插图、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故事、一句句点到即止的话语,都是学生练习说写的好素材。有了文本内容的铺垫,学生的习作就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蚂蚁和蝈蝈》的第二自然段写道:“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此时,教师如果抓住“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一空白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进行习作练习,就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文章的意境,走进小动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创造,从而深化了理解,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再如,《朱德的扁担》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大家是怎样劝的,朱德又是怎样说的?”教师抓住教材中的“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写的训练,不仅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而且丰富了课文内容,优化了说话写话资源,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生成新的语言。

4.凭借插图指导习作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面对课文插图,教师不应让学生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而要把它作为指导学生写的资源。既要让学生说一说,还要让学生将看到的、想到的化为生动的文字。由于插图都展示一定的生活场景,比较容易激发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利用图片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简单易行。

5.拓展结尾想象习作

低年级有许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无穷,留有一定的悬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在《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扩展活动中,我问学生:“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续编故事。一位学生写道:“蝈蝈们总结了去年的教训,再也不偷懒了,每个人都冒着高温去寻找食物,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也不休息,从不喊累。又到了冬天,他们像蚂蚁一样躲在家里吃着食物,再也不会挨冻了。”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学生写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6.挖掘生活创造习作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有了生活才有了语言。儿童从婴儿期牙牙学语到学会说话,没有教师也没有教材,完全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语言的。作为教师,要顺应这一规律,有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把认知与情感巧妙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话可说。基于此,我想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运用好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这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像“交往”系列的话题“问路”“买文具”“看望生病的同学”等,都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其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便会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是巧借单元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学用”一词,首先提示了目的——学习是为了运用。即学习字词不是为了做几道“死”的练习题,而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引导他们写出本真的自我,积极创造机会,给他们表达交流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说一说,无拘无束地写一写。当学生把说话写话当成一种需要时,其表达能力自然与日俱增。

三、把握三个“度”,提升说写实效

学会表达、乐于表达是作文的基础,也是衡量儿童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为了让学生实现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飞跃,在依托教材进行科学、系统的说写训练中,还应牢牢把握三个“度”:

一是把握训练目标的“准度”——说话务严,写话放宽。

二是讲究训练形式的“活度”——训练形式以游戏为主。

三是追求训练过程的“效度”——改变传统模式,以本真为准则。

篇7:依托文本,多种形式巧练笔

一、品悟文本,内化语言文字

师生对文本内容情感、语言表达形式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感悟情况,直接影响到小练笔的有效性。

1.悟情感。

想象补白,是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如果学生对文本没有产生情感共鸣,想象的内容就会只有三言两语,单调乏味。正如“情动而辞发”,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重点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走进文本的情境,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练笔。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一文,我设置的小练笔为:想象小男孩回到家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要建立在指导学生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基础上。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揣摩列宁和小男孩语言背后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对灰雀的担心、着急,体会小男孩受到列宁感染后内心的变化,让学生设身处地、细致入微地想象小男孩回到家后的言行举止。一学生这样写道:“小男孩回到家,走到鸟笼旁边,看到那只灰雀无力地耷拉着脑袋,苦苦鸣叫,眼睛里充满了孤独和失望。男孩想:灰雀一定是在想它的同伴了,它一定很渴望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林中欢快地歌唱,在树枝间来回跳动着和小伙伴们玩耍。于是,他轻轻打开鸟笼,小心翼翼地捧起灰雀,把它放飞了。”

2.悟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文本中的有些句式或写作特点,有着独特之处,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脚手架”。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很典型的描写动物外形的范例。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翠鸟的?对于翠鸟,作者为什么只写了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巴?让学生明白:外形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而要为后文写动物的特点作好铺垫。没有“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就难写出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没有“透亮灵活的眼睛”,就难写出尽管小鱼这样机灵,但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没有“又尖又长的嘴”,就难写出翠鸟叼鱼的速度之快。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体会用比喻句的形象具体,体会四字词语的准确生动。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选择最典型的动物部位,写写这种动物的外形。这样的指导层层深入,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准确定点,细化练笔内容

有的课文读写结合点易于发现,有的课文读写结合点的定位则需要教师的智慧。小练笔的时间一般安排为6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应当堂交流。课堂小练笔应有明确的落脚点,以课文为范本,重点指向对文本表达方式的领悟、内化、借鉴。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得以提高。

1.突破模式,让学生乐写、写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一些课文后虽然设置了小练笔,但教师也应当以学定教,突破小练笔的模式化。如对“你想对人物说什么”的小练笔,教师可以将其改为说话训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的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教学中,我有效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贝蒂是怎样在皑皑白雪中寻找燕子的,她心里在想什么,找到燕子后会做些什么,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的描写能力。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小练笔:你想对安静说什么?为突破理解“弧线”,我又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蝴蝶带着安静的心灵穿过花丛,来到(),感受到();越过( ),感受到( );穿过( ),感受到( )。这样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安静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另辟蹊径 ,练 笔 形式 多样化。

一篇文章,可能会有几个读写结合点。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小练笔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选取读写结合点时,教师不妨另辟蹊径,让练笔形式多样化。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时,有的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写自己得到的一次掌声,但这相当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时间有限,不易操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写给英子的回信,但这样的训练学生可能又会写成祝福的话。有一位教师别出心裁,设计出写诗的练笔。一位学生当堂就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掌声是一阵春风,吹走了英子的孤独;掌声是一双隐形的翅膀,让英子从忧郁飞向开朗;掌声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英子的勇气之门。”

三、引路评议,优化练笔语言

1.目标引路,激发练笔动力。

教师心中要有小练笔的目标,通过写法指导,细化目标,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一文,作者在写赵州桥栏杆上的精美图案时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写出了图案的动态美。教师设置小练笔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用这个句式,还要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有了这样的目标引路,学生才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追逐打闹。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位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道:“同学们有的在跳绳,脚尖一点一点的,像点水的蜻蜓;有的在玩游戏,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有的在追逐打闹,像调皮的小猴子……”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写写心愿卡上的内容。我在多媒体课件上提示学生这样写“:亲爱的圣诞老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我没有_________,没有 __________,也没有 ___________。我希望______________,白天 ______,晚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可以超越这个提示,让他们写出更具体、更精彩的内容。

2.交流评议,共享优质资源。

作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环节,小练笔的交流常常是一节课的亮点。在这里,师生互动,不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写道:“此画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还有一位学生写道:“你的画惟妙惟肖,这是你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地观察,使鱼游到你心里的结果啊!”前一句引用课外积累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后一句结合课文,活学活用,升华了文本主题。通过交流,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教学《给予树》,在进行小练笔交流时,一位学生读着自己的小练笔,声音哽咽,同学们听了也为之动容。这个小练笔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篇8:立足文本,扎实高效

一、从认识入手,把握高效

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书写规范字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练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才会逐步着力解决师资问题。

二、从兴趣入手,展现高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写字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1.幽默的教学语言

在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现代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来激發学生兴趣。如:为了让学生看清运笔过程,可直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范写;为了让学生掌握间架结构,可用卡片拼凑等方法。

3.注重联系生活

在教学主笔为“横”一类字的书写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格子就像是一个房间,笔画就像是房间中的家具,而主笔“横”就是房间中最重要的一件家具,它的摆放影响到整个房间的美观。

三、从形式入手,体现高效

1.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写字作业设置上,我不要求抄写的遍数,写字正确、漂亮就行了。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每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师生共同评议出班级“小书法家”,再让“小书法家”谈谈写字的感受及书写的技巧,并当场再写范字,评析欣赏。

2.展示形式多元化

利用教室后的黑板、书画作品栏张贴学生优秀的写字作品。这

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受到写字氛围的熏陶和心境上的净化,不断地感受写字的美,很容易激发学生自觉练字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写字竞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

性,对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从习惯入手,夯实基础,高效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书写的好坏,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认真。

1.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新修订的课标始终强调正确的书写首先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但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较差,好的行为习惯还未养成,极容易忽视写字姿势,这就要求教师随时随地督促、提醒、检查、指导,促使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2.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整体结构、笔顺规则、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发现不规范的要及时纠正。

3.要求学生爱惜学习用具

从教给学生怎样削铅笔、使用橡皮、摆放书本开始。教育学生爱惜写字用具,进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严加督促、严格检查,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从整合入手,凸显高效

为了进一步凸显写字教学的高效,教师应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与音、体、美学科进行整合,音乐给人以美的旋律、体育给人以美的节奏和力量、美术给人以美的画面。写字则能够抽象地体现前三者所有的美。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丰富内容来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搜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立足文本,展现高效,才能为顺利地学习语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优秀下一篇:做蛋糕实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