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2024-04-22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通用10篇)

篇1:《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没有枯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是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是一本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书。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地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学生就可以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人格修养和素质的提高,要不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改造,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重视个人修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诚实正直,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人格能够影响人格,只有教师自己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中国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

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

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因此,对待每一名学生,都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

热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

热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虽然是很厚的一本书,读一遍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读完一遍还想再读一遍、还想再读一遍„„这本书用了很通俗、很简单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篇2:《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磁涧小学 苗素锋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而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读了《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获益非浅。

首先我了解了今天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老师会感觉教师难当,因为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招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然而书中的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书中告诫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对象,一个个活生生、多变的个体,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有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有的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好了。针对这种倾向,作者王晓春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没有像其他所谓专家那样高谈论阔,空谈义理,也没有像有些所谓知名教授那样逃避现实,不敢对现实做出评论。而是做到了对现实的披露。

篇3:今天怎样做教师

教育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 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初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又常常被称作“困难期”“危险期”, 这一段时期学生心里的矛盾重重:独立与依赖、理解与闭锁、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以及“性”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平衡, 加上他们处在“第二反抗期”的叛逆心理, 往往会出现同学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种种矛盾,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处理不好, 常常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困惑, 甚至会造成行为上的严重后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识水平出发,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体会,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或能力。

一、健全的人格

这是从事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 因为: (1) 他 (她) 可能伤害学生。电视和网络上曾有这样的报道:有教师用烙铁烫伤学生的脸, 有教师让学生相互抽打学生的脸, 甚至有的把学生扔下楼。虽然这种现象只是少数, 但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不仅直接伤害了学生, 还伤害了家庭、社会。 (2) 他 (她) 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学生还是成长中的人, 心理发育还不成熟,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们主要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观察和模仿来习得行为的, 上学期间教师就是最重要的模范 (模型) 之一, 如果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 经常喜怒无常, 情绪不自控, 甚至无理智地打骂学生、欺骗学生, 这些行为对学生和学生以后的成长影响是很可怕的, 对社会当然也会造成危害。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一个教师的人格是否健全?这是不能从表面一眼辨别出来的, 我想随着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 国家会通过心理测试或其他方法进行甄别和筛查, 进一步净化和完善教师队伍。

二、全面的知识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 甚至包括宗教学等等, 这样才有能力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我独特个性的、各式各样的发展中的人, 针对不同的情况, 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对症下药, 没有能包治百病的药。像学生的行为问题要用到行为主义理论, 情绪问题要用到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理论, 涉及家庭的问题要用到社会学中的家庭结构理论等等。再比如要帮助学生通过内心对话树立自信, 就要用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马克思 (哲学) ;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艾里斯 (ABC理论) ;行为改变心理等等理论知识。

三、必要的技能

针对学生集体的和个体的不同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教师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像通过团体心理活动 (游戏) 让学生学会合作、树立自信、表达情绪;通过个别辅导让学生认识自我, 识别不合理信念;通过行为疗法改变行为;通过认知理论改变情绪;通过联想 (意向) 对话转化凝固的心理能量等等。这些活动的引入、成员的协调、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的。

四、良好的沟通

主要就是会和学生谈话交流。要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对话、探讨、对质, 以达到谈话的目的, 要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感受, 做到满足学生的需要, 不伤害学生, 又要不偏离主题。良好的沟通要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让学生自己解决和处理自己的问题, 所以很多学者都采用“非指导性”原则, 但在现实的操作中, 指导还是必要的, 只要是学生的年龄和时间的限制。在实用中, 沟通最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有PAC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和方法, 对实现有效沟通是很有用的。

五、细致的观察

就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躯体语言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向, 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躯体动作等等。通过对躯体语言的细致观察达到“不说我也知道你想干什么”的目的, 可以用来辅助沟通, 当然这需要教师对躯体动作的含义有必要的了解。

六、适度的共情

“共情”也就是同感、神入,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这是非常必要的。“共情”是一种感受能力, 要求我们能深切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 把学生当成自己, 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心理 (问题) 的实质。所谓适度, 就是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但永远不是自己”, 这样才能避免产生移情, 让学生的情绪或感受淹没而迷失了自己, 忘记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质。

篇4:怎样做教师

过去的教师教学条件差,生活环境艰苦,他们尚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发挥的作用,而现在的教师呢?关于怎样做教师,其实是个大问题,但是要找出答案,却不难。朱煜说,得先读书,最好读得广泛些,要紧的书则要读得深入一点。

对于教师来说,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是不过分的。阅读常常会给人带来惊喜。它能使人产生顿悟,使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问题在瞬间得到解决。阅读必然伴随着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这种从外在到内心的通透的对话形式,常常可以产生新的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的过程就像打开一扇窗,以此拓展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去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在这其中逐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邀请到自己的经验之车中,产生新的联接的过程。人们常把书籍比喻成精神食粮,认真去读一本书,其实就是在吸收一种营养。

朱煜在他的这本文集《讲台上下的启蒙》中,记录了他多年来读书与教学的心得体会。他读朱自清的散文,常常可以从父子间的人性美联想到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教师爱学生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学生身上具备着很多成人已经不具备的美好人性。学生身上的人性光辉有的是显性的,但更多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激发、去呵护,让美好的品性在学生身上尽量保存得久一些。”

仔细想想,教师读书不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懂得尊重孩子,能够依据孩子的学习心理和规律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真正启蒙者吗?

好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摸爬滚打磨炼出来的。人们常说教师是个“教书匠”,这样的形容很贴切,教书匠与“粉刷匠”“木匠”无异,都是依靠一门技术过活,并且这项技术越钻研越好。教师只有不断地钻研教学,丰富自己,才能把教学做得更好。

篇5: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该书的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已发表的专着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走进孩子的心灵》等。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此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弄得让老师满意,而是为了让他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恕我直言,爱失望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令人沮丧,都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一寸一分,他也不放弃。

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幼儿园的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幼稚。在幼稚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幼儿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幼儿,亲近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工作的得与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二)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中国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热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

热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其实爱的作用是相互的。给学生爱的同时,他们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心,让我们很感动。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三)

在假期中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此书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教师王晓春老师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上对来自网友的一些教育案例的点评,分为四大部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和管理问题。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教育,从一个专业研究者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以期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摆正教育的航向,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在回答今天怎么做教师这个复杂问题时,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很有启示作用。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正如王老师在前言中说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助家长的手‘修理’之。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指望教师把他的孩子弄过来呢!于是没撤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而且工作方法越简单,教师越感觉劳累,因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最磨损人的心灵。我感觉,以这样的专业能力应付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越来越奇的新一代,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活得累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专业性不强,谁也能干得了,所以教师地位的提高也是举步维艰。

针对爱学生这个问题,王老师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而前提是尊重,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太在意教师是否爱自己,而希望老师都尊重自己而已。我们区分清楚了爱的性质之后,便很容易理解,作为教师,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这样就防止了非理性的施教,将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上来,特别是处理问题学生时,王老师特别强调研究,不能在表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样只有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史认真分析之后,找到这一个孩子的病症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篇6:《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作者:青苹果

推荐言论一:“甘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言论二: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我最近见过一位优秀教师,朴实又平静,一读报告就看得出对工作驾轻就熟,令人望而生敬意。那领导说:“一年光稿费就3000~5000元,老公的烟、酒钱就有了。”忽然感到这优秀教师当得很悲哀。吃苦耐劳的女性发扬了新社会的“老黄牛精神”,家庭中的无私奉献者,价值的认定让人听了很是泄气。教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言论三:教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学校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书呆子。可是又没有陈景润那样的成就,于是在呆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篇7: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是啊,教师要爱每一个孩子,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但教师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王晓春老师那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教学之余,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感受颇深。觉得这是一本既能给一线教师指明方向,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的好书。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m.dhb100.com/

首先,读这本书,你不会感到辛苦,因为书中到处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从小徒弟带着寻常的小石头到市场问价,领悟到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把自己定位在哪里;从小伙子手抓小鸟逼智者卜问生死,让人们明白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此书能够用独特的眼光看教育,以负责的态度提建议。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教师要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生活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教育的智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我自己,积极进取,尽早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篇8: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教育工作者是以精神立身的人, 国家对这个群体应该尊重有加, 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挺直腰杆自豪地工作。极为可喜的是, 天津市率先严格执行国家“禁补令”, 拉开了教师们有尊严生活的序幕。作为教育工作者, 则要以此为契机, 修身立德, 干事创业, 带着对教育理想的高度虔信, 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成为专业精进、有文化自觉的专门人才, 从而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

任何职业, 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 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绝大多数教师把教育看得足够有尊严的时候, 当大多数教师把教育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护的时候, 别人就不能不对教育和教师肃然起敬了。

那么,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就这个话题谈点我个人的想法。

第一, 爱教育, 视教育为使命。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 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说到教育的本质, 他又说:“教育, 不能没有虔敬之心, 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不无忧思地说道:“教育决定未来人的存在, 教育的衰落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可见, 我们教师的每一个教育行为, 都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发展的使命。教师职业与祖国尊严密不可分, 与未来人类的命运密不可分。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 使命在肩!如果没有教育的使命意识, 没有对教育的挚爱与信仰, 是不适合做教育的。“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 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的文化精神之中, 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雅斯贝尔斯语) ,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为了完成这种神圣使命, 还必须沉下心来, 潜心读书, 丰富学养, 淡泊名利。

第二, 勤学习, 视读书为至乐。

教师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力, 并视读书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阅读首先要以教育理论著作为主, 然后兼学别样, 广泛博杂地读。阅读教育理论著作, 可以让我们明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真谛, 而不至于使工作陷于盲目和无知。阅读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时, 你会清醒地知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 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读着这样的话你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有了阅读足够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背景, 你就会成为一个深谙教育规律的行家, 再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你就是教育使命的自觉实践者, 你就能真正享受教育生活给你带来的无穷快乐了。

此外, 你还要读与学科相关的书, 更要广采博读。读书博杂, 就像吃五谷杂粮使人强健一样, 博杂地涉猎, 还能让你视野更开阔, 更有智慧。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 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乃是一种双重的和三重的神圣责任。”可见, 教师读书不仅可以于身心获益, 同时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第三, 爱学生, 视学生为朋友。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孙子兵法》有云, “上下同欲者成”。可见, 教师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 就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师生做到精神共成长。我国传统文化读本《弟子规》明确告诉人们:“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道:“我如果当小学教师, 决不将投到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 我都要称他们‘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 仅仅浮在嘴边, 油腔滑调地喊一声, 而是出于忠诚, 真心认他们做朋友, 真心愿意做他们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快乐, 小朋友的羸弱和拙愚是我的忧虑。有了快乐我将永远保持它, 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叶老这段话不正是对博爱的很好诠释吗?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教学中要遵循成长着的人的自然发展阶段。他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觉得, 只有付出真爱, 才能有等待的耐心“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动发展。

第四, 乐生活, 视自然如美德。

教师在教育生活以外, 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德行,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德参天地”的典范。人的心胸和自然同其伟大, 同其美。凡是顺乎自然的行动都是美的。柳宗元在《种树郭驼橐传》一文中阐发种树之道、推及为官之理, 又何尝不蕴含育人之道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种树尚且如此, “百年树人”的教育不更应该顺乎学生成长的规律吗?因此, 让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与浮躁, 多些静待花开树长的温情与雅量, 厚其德, 增其识。唯其如此才是善的, 也才是美的。

总之, 教育工作者有了对教育理想的虔信, 带着对教育强烈的使命意识, 以博爱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不计得失, 淡泊名利, 胸襟开阔, 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成为遵循教育规律的自觉行动者, 我们的教育前景才更为光明。

我推荐的书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王荣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国际视野》, 上官木子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师缺什么》, 黄燕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紫陌红尘拂面来》, 董一菲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篇9: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60-01

主持人:屏幕中播放的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被誉为冰雪为容玉作胎的最美女老师——张丽莉的颁奖画面。这段视频带我们走进了爱与感动的海洋,让我们依然相信这个世界真爱的存在。今天,我将和我的团队——水泥小学的老师们就强师德、提师能、练师艺、行师道四个板块来说说怎样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好老师,希望我们的感悟能带给大家一缕清爽,一丝感受,一点启示……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

一、师德载物篇 —— 感动最美的教师

1、做一名最美的教师、看完了这段视频,我的心再一次被洗礼和震憾,在感动之余,也让我想起了朝夕相伴在我身边的一些老师,他们有的虽已接近花甲之龄,鬓角斑白的她们却依然活跃在讲台上,谷敏老师今年已经五十三岁,班主任生涯已35年,比我的年龄还大,每天早晨都是七点来到了学校,工作兢兢业业,讲课神采飞扬。一次大手术后一周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她那颗跳动的不老童心和对教育的执着热爱,让我感受到了谷老师执着的美丽!

2、不光是谷敏老师,还有这样一位老师,每到冬季就穿着冰靴,推着冰车,浇冰场,扫冰场,训练速滑的体育教师,他就是水泥小学后勤主任苏宝军,几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的奉献,为上级输送了几百名速滑运动健将,谈到这些他总是爽朗的一下,“这有啥,咱就是干这个的”,朴素的语言却让我感受到了北方男人粗犷豪放的魅力。

3、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还有这样一名教师,在她教过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六岁失去父母。从此,一个与她毫无关系的孩子走进了她的生活,他多了一个儿子。她给他辅导功课,洗衣服,剪指甲,让爱人带着他去洗澡,六一儿童节带着他去公园……

主持人:刚才大家分别从多个方面亮出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诸多要素,展示了水泥教师的点点滴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好老师更有魅力、更能吸引学生呢?让我们带您一起走进第二板块:

二、师能精湛篇 —— 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1. 追求课堂的简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觉得新时期下课堂也应该是简约的。教育的简化有这样的三级水平:教育内容的简化;教育基本方法的简化;教育过程细节的简化。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解放

2、为了追求高效课堂

我校的老师们不断优化他们的课堂,从而一举在省市区的各级讲台上独领风骚,省级说课赛课均获特等奖,说讲评获特等奖第一名,把水泥小学生本课堂理念植入人心

3、丰富我们的表情

我又想到一点,我们在课堂上还应丰富自己的表情。表情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如果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学生也会心情愉快,接受知识快,思维敏捷,反过来又对教师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主持人:各位老师的所讲所述真的让我很动情,让我有一种感悟: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真的不容易!下面让我们共同聆听第三板块:

三、师艺馨香篇 —— 做一个完善的人

1、有颗成为名师的心

成为一名好老师是不是就一定要成为名师呢? 成为名师,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并不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成为名师。即使这样我们也一定要有一颗成为名师的心。名师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可能我们暂时无法消化名师的思想和理论,但至少我们可以踏着名师成长之路,一步步向他们靠近。真正的去享受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幸福与激情。

2、精彩人生需笔耕

的确如此,一个好老师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素质的方式有很多,我觉得坚持写作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教师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正确对待你的课堂、学生、教材,注意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注意你自己思想的发挥与创造,然后,写出你的教育感悟就可以了。“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写作,从你的思想开始,开始你新的人生征程,你会发现,你的天空将更加精彩有趣。

3、踏实的钻研

与薄老师接触的几年时间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实,深沉。虽然薄老师从来不去表达什么,但是他的每一节课却是那么扎实,一丝不苟。他每天是通勤中最早来到学校的一个,我每天早上经过他的班级时都会看到薄老师在整理上课要用到的课件,静静的教室里他是那么专注、认真,我也很少去主动的与薄老师打招呼。因为我怕打乱了这份宁静。虽然薄老师没有在各级赛课中展示过,虽然他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事迹,但是他却用一种平实、务实诠释了一个好老师的真正含义。久久的让我们感动于心。

主持人:是好老师各方面要全面发展,今天参加论坛的各位老师都是我校的精英,在学校是是骨干,在家里也是好手,不难看出各位的幸福指数都是超高的,如何才能事业家庭双丰收呢?让我们进入第四个板块。

四、师道高远篇 ——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1、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我认为好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人,我们要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读书既可以保持教学的“源头活水”,保持职业不倦不殆的活力,又可以保持心灵的润泽、灵魂的高尚,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好老师。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具有感应世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神游,能敞开胸怀接纳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开拓出更加深刻的心旅。

2、要有良好的心态

好教师,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教师而言,生活与享受生活、上课与享受上课、教育与享受教育完全不一样的。水泥小学有大半老师都在通勤,每天往返两个小时,一年行程6400公里,邀晨揽月,上班途中我们欣赏四节的变化,下班途中我们领略着乡村的风光,车窗外无论雪花纷飞的严冬或是雨花扑簌的秋日,车厢内依然笑语欢歌.

3、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认为一个好老师,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健康是人生最大、最宝贵的财富,努力工作是肯定的,但锻炼身体也是必需的。不论是老教师、中年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做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停的储蓄健康,为自己的健康体魄和幸福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给自己一个美丽的明天。

篇10:《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乍一听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但是仔细体味起来,就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教师的角色就好像是故事中的青蛙,蜈蚣是被青蛙给教坏了。如果联系我们的工作,教学中可曾有过类似的将简单浅显的问题教复杂了?可曾有过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有一些不知所措。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就给我们这样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书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给了我许多启示。

王老师说:“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作为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老师,我们更没有资格去给学生的人生指路,以成绩为导向而一味的要求学生升学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的服务。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上一篇:办信用卡公司证明专题下一篇:封浪 涉农整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