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经验交流i

2024-04-13

班组长经验交流i(通用8篇)

篇1:班组长经验交流i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非常感谢公司能够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请允许我走我介绍一下,我叫张际涛,06年12月进入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非常荣幸的成为了镀膜五车间的一名镀膜员工,08年3月份担任镀膜一班班长。

我在镀膜工序工作了五年,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有处理好的,有处理不好的,总之是有喜有悲,五味杂陈。在经验方面还说不上,只能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想法而已。下面我将从这几点谈一下。

1.自我管理,树立榜样。你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你班组的所有成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你才会有号召力。要时刻保持充足的干事热情。

2.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作为一名班长必须了解本工序的工艺以及设备,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3.分享昨天,总结经验。通过班前会向员工汇报昨天的工作。多承担责任少抱怨别人,多认同少批评,多对事少对人。

4.加强沟通,共同提升。多与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员工动态.将员工的心声提供给上级领导。多与上级沟通将公司领导各类指令措施及时的实施到班组中去。投入的是沟通,回报的是执行力。

5.换位思考,面面俱到。对下站在领导的立场,对上站在员工以及辅助人员的立场。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去管理,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工

作。

6.轮值组长,双赢管理。设立轮值组长,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自我提高。

最重要的是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每天进步一点点。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认识粗浅,请大家多批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团结班组,踏实工作,爱岗敬业。努力做好班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车间:张际涛

2011.8.21

篇2:班组长经验交流i

今天,集团公司在这里举行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能参加这个会议也是一次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欣慰。

我们综放队生产一班现有职工36人,其中青年网员、岗员6人,群监员5人。几年来,我们在班组建设上始终坚持以创建“学习型、知识型、安全型”员工为目标,以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为基础,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不断深化班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实现了班组“无轻伤”个人身边“无违章”的奋斗目标,茯得公司、矿先进生产班组和“工人先锋队”称号。

现将我们在班组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强化素质提高,为班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综放队工作面特殊岗位工种多,操作要求严的特点把提高职工的操作技术水平,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技能的队伍作为长期的主要任务来抓,一是在积极参加全队的固定学习外,本班组还和队车间工会联系,由本队技术员和矿有关部室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给每个职工配备了笔记本、钢笔等学习用具。二是根据需要派岗位人员分批分次参加集团公司的技能培训。在今年公司、矿举办的技能大赛和青工比武中,我们班组有一人获得公司第二名,三人获得矿第三名的好成绩。有力的带动了全班组职工整体操作素质的提高,为班组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了操作技能基础。

二、强化制度落实,为班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班组生产,安全为天”这就是我们的班组建设安全口号。确保安全生产,既要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要靠科学管理,实现科学的班组管理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因此,我们根据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职工班组考核奖罚细则》、《班组星级员工考核奖励办法》、学习型安全型职工考评产》等约束和激励办法,有力地促进了班组安全形势的平稳发展。

班组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我们班在安全方面不仅有超前的忧患意识,能够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而把现场安全管理做细,把具体工作做好,而且落实在各项制度措施的过程中,针对班组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多的问题,我们推行了设备包机制度,实行了“四定、四保、三杜绝、一挂钩、一兑现”,即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保质量、保运行、保完好;杜绝责任事故、杜绝电器失爆、杜绝设备带病运转;考核指标与工资资金挂钩;严格奖罚执行奖罚兑现管理办法,使班组职工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4708工作面大坡度仰采中我们始终坚持班前按排,班中落实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措施执行,形成了“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 氛围,树立起了岗位一分钟,尽责60秒的安全责任理念,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当中,人人绷紧安全这根绳,在长达数月的过地质构造阶段创造了安全无事故的最好记录。

三、营造和谐氛围,为班组建设创造造良好的软环境

我们生产一班始终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作为班组建设 的一项重要内容,凡是职工 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在班前会上随是解决处理,几年来,前后对有病、体弱的职工调整岗位12人次,内部解决和处理职工之间的矛盾8人次,纠正错报少报工日6人次,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的集体感、责任感明显增强,从而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鼓舞了职工热爱班组,维护班组荣誉,促进班组安全士气。

四、立足科技创新,为班组建设营造良好的硬环境

加快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确保班组安全生产的有力支撑。切实把“装备、管理、培训”并重原则落实到实处,积极参与了队《MG200/500---QWD采煤机液压系统冷却器》的改造、综放面大坡度(30—45°)仰采工艺技术实施。由本班组皮带司机参与实施的《提高DSP—1000/160带式输送机的适应能力》获得全省质协创新优秀奖。今年九月份由本班组打眼工提出煤壁深孔爆破,提高块煤率的合理化的建议,在全队实施后,当月块煤率从不足15%提高到23%。为全矿的效益的提高做了一定的成绩。

虽然我们在班组建设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一改进,把班组建设做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有效形式,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积极探索班组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倡导岗位练兵,岗位创优群众性的劳动竞赛,不断严格补充完善班组建设考评标准,以制度来约束、规范、细化、量化班组工作,使班组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依,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 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使班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篇3:班组长经验交流i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已突破5亿。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群体, 其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占30.2%, 而在校大学生是学生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手机3G网络的发展, 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能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 追求生活自由和个性独立的青年学生被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超现实性所强烈吸引。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也带来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电子邮件、飞信、QQ、博客、微博等互联网通讯技术为辅导员管理班级、班级同学内部交流以及班级对外宣传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创新高校班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变得十分必要。

信息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趋势[1], 已有学者提出了Access、ASP.NET、WMAP等班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目的在于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班级信息管理, 解决班级不同层次管理者重复处理信息的问题[2,3,4]。张洪华指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能有效解决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它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趣味性、能动性、技术性以及时间、空间无限制性等特点[5]。同时, 董俊杰[6]、张伯阳[7]、王平安和路振芳[8]、张婷婷[9]、朱莎莎[10]等诸多学者主张通过QQ、E-mail、飞信、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等途径进行班级管理, 改变信息传递交流单一化的弊端, 拓展了辅导员对班级同学了解的渠道, 从而创建信息时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另有学者针对一种通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李沛荣[11]以QQ群功能的应用为例, 对毕业班班级辅助管理的实现进行了分析;马香莲[12]主张, 学生从心理层面认识到互联网符合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要, 能够形成更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环境。

但是, 基于Access、ASP.NET、WMAP架构为班级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一个班级来说成本较大, 并且因为班级管理需要不同, 再加上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建设的电子教学、教务系统满足了辅导员管理的需要, 因此它们并没有走上实际应用的道路。部分学者提出通过QQ、E-mail、飞信、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等途径进行班级管理, 但大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 没有或很少进行实际应用。综上所述, 原有的研究只是站在辅导员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散地探讨了可能性, 没有从班级主体———学生的角度来考虑,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通讯服务亦早已日新月异, 它们已不具备实用意义。

“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各有优缺点, 在使用它们来管理班级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进行合理的选择, 把以上几种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取长补短, 各尽其能, 这样进行的综合运用将对高校班级管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效率”[13]。因此笔者从学生成长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最新网络通讯服务的利弊进行分析、取舍、分工, 整合出由学生主导使用和维护的班级信息交流系统i-TAX, 提高班级信息交流的“润滑”程度, 从而提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的效率。

二i-TAX的构建及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班级数量和班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 专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远远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同于过去的二级学院, 在书院制背景下, 同学们不再以专业班级为单位, 而是以住宿的区域班级为单位。这样就出现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隶属于同一个番号班。虽然这有利于各学科间学生的学术交流和社区文化的建设,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负荷过重。举例来说, 以往班级同学的必修课程、专业模拟实践等安排在时间上都是一致的, 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也相对集中, 那么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机会很多。然而, 书院制下番号班辅导员却很难找到同学全员参与的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班级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 单一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很难满足书院制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例如, 辅导员和班干部以及全部同学只要把手机或电脑连接到互联网, 借助飞信软件本身的分组功能, 就能免费、及时、准确的发布通知。不过, 有时信息发布可能受到网络影响而发送失败, 而且联通用户根本没法加入飞信好友。再者, 人人网是现在大学生最常用的实名网络社交平台, 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但是, 人人网的受众暂时主要是学生群体;而且没有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同学很难随时关注公共主页的动态。因此, 人人网可作为其他通信手段的补充。

(一) 原理

申请免费的网络通讯服务, 然后按照其功能和特点进行分工, 整合出一套信息交流系统, 弥补单一的互联网通讯技术的不足, 编写该系统的客户端程序来提供这些网络通讯服务的登录接口, 从而通过这些网络通讯服务的功能系统性实现班级信息的交流。

(二) 特点

1利用免费的网络通讯服务的功能, 相比单独开发专门的程序做到了零成本。

2通过对免费的网络通讯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和分工来实现整体功能, 只编写一个能轻易登录网页的客户端, 最大程度降低了开发技术障碍。

3开发客户端来集成各类网络通讯服务, 给登录与使用提供了方便。

4所用的网络通讯服务都是常用的, 易于接受和使用。

5对网络中的大量通讯服务取长补短, 使整体达到最优功能。

(三) i-TAX的应用———以南京审计学院润园书院108096班为例

我们将班级信息交流系统命名为i-TAX, 该系统在南京审计学院润园书院108096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方便了班级成员的联系与交流, 极大地提高了辅导员、班干部的工作效率, 加强了在各项活动中对外宣传的力度。该班由24名大三学生和24名大四学生组成, 分别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税务和法学四个专业。

1飞信

(1) 管理员:辅导员。

(2) 使用效果:班级全体成员使用手机, 96%的同学使用中国移动号码申请飞信号, 其他非移动用户也申请了飞信短号。这样飞信成为辅导员与班干部、班级成员交流、班干部与班级成员交流的重要纽带, 主要用于及时向班级成员发布通知。

2腾讯QQ群

(1) 管理员:班长与团支书。

(2) 使用效果:班级成员在群内在线聊天, 不仅可以交流日常感情, 还讨论了当天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近日, 24名大四学生临近毕业, 他们在群空间经常分享各种毕业聚餐、游玩的照片, 大三的同学也纷纷参与点评, 既增强了班级成员间的感情, 也增强了大三同学的时间紧迫感。

3 126免费邮箱

(1) 管理员: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

(2) 使用效果:该邮箱以班级名义在节日里向老师发送了电子贺卡, 得到了老师的积极评价。班委收集同学建议和意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即将离开校园的学长进行沟通, 听取毕业生考研、工作、出国等方面的经验, 使得大三同学未来一年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4115公共网盘

(1) 管理员: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

(2) 使用效果:公共网盘作为i-TAX的核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班级参加各类活动所需的活动资料均在此汇集和流通, 避免了用U盘见面传递的麻烦。班级收集电子档案和申请表格的工作也在此展开。学习委员从学校Black Board网络学习平台和老师提供的公共邮箱中收集学习资料在此分享, 减少了同学自己下载资源的时间。

5人人网公共主页、新浪微博主页

(1) 管理员:宣传委员。

(2) 使用效果:人人网公共主页和新浪微博主页在班级参加本年度“五四评优”活动中, 面向校内和校外受众宣传班级风采发挥了极大作用, 提高了班级知名度。另外, 大四学生无论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 他们在人人网上也会及时更新自己的动态, 这对于大三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将会有很大帮助。

6南京审计学院电子公告牌 (BBS)

(1) 管理者:辅导员。

(2) 使用效果:虽然校园BBS在人人网等新兴社交网站风靡的今天已经不占主导地位, 但BBS的优势依旧是班级面向校内进行正式宣传时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 与其他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不同, i-TAX在南京审计学院润园书院走上了实践的道路, 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是对各类网络通信服务的整合与运用, 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今后还要致力于开发该系统的客户端, 使其能够融合在学校的电子教务系统中, 形成规范的程序便于推广使用, 从而提高辅导员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丁.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6) :108.

[2]唐燕云.用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进行班级管理小议[J].科技咨询, 2007 (9) :239.

[3]窦彦玲.基于ASP.NET的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8 (4) :749-751.

[4]张远平.基于WMAP的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 2012, 11 (2) :82-83.

[5]张洪华.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班级管理策略[J].商业文化, 2011 (03) :204.

[6]董俊杰, 仲倩.3G信息时代的高校班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4) :213.

[7]张伯阳.大学生班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析[J].社科纵横, 2009, 24 (09) :158.

[8]王平安, 路振芳.关于班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1 (03) :97.

[9]张婷婷.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班级管理新模式[J].黑河学刊, 2011 (06) :128.

[10][13]朱莎莎.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20) :616.

[11]李沛荣.利用现有信息环境建立学生班级管理系统——基于QQ群上的毕业班班级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0) :15.

篇4:班组长经验交流i

一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 月底,中国网民数已突破5亿。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群体,其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占30.2%,而在校大学生是学生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手机3G网络的发展,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能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追求生活自由和个性独立的青年学生被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超现实性所强烈吸引。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电子邮件、飞信、QQ、博客、微博等互联网通讯技术为辅导员管理班级、班级同学内部交流以及班级对外宣传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创新高校班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变得十分必要。

信息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趋势[1],已有学者提出了Access、ASP.NET、WMAP等班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目的在于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班级信息管理,解决班级不同层次管理者重复处理信息的问题[2-4]。张洪华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班级管理能有效解决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它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趣味性、能动性、技术性以及时间、空间无限制性等特点[5]。同时,董俊杰[6]、张伯阳[7]、王平安和路振芳[8]、张婷婷[9]、朱莎莎[10]等诸多学者主张通过QQ、E-mail、飞信、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等途径进行班级管理,改变信息传递交流单一化的弊端,拓展了辅导员对班级同学了解的渠道,从而创建信息时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另有学者针对一种通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沛荣[11]以QQ群功能的应用为例,对毕业班班级辅助管理的实现进行了分析;马香莲[12]主张,学生从心理层面认识到互联网符合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要,能够形成更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环境。

但是,基于Access、ASP.NET、WMAP架构为班级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一个班级来说成本较大,并且因为班级管理需要不同,再加上高校以学校为单位建设的电子教学、教务系统满足了辅导员管理的需要,因此它们并没有走上实际应用的道路。部分学者提出通过QQ、E-mail、飞信、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等途径进行班级管理,但大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没有或很少进行实际应用。综上所述,原有的研究只是站在辅导员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散地探讨了可能性,没有从班级主体——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通讯服务亦早已日新月异,它們已不具备实用意义。

“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各有优缺点,在使用它们来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进行合理的选择,把以上几种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取长补短,各尽其能,这样进行的综合运用将对高校班级管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效率”[13]。因此笔者从学生成长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最新网络通讯服务的利弊进行分析、取舍、分工,整合出由学生主导使用和维护的班级信息交流系统i-TAX,提高班级信息交流的“润滑”程度,从而提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的效率。

二 i-TAX的构建及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班级数量和班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专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远远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同于过去的二级学院,在书院制背景下,同学们不再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而是以住宿的区域班级为单位。这样就出现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隶属于同一个番号班。虽然这有利于各学科间学生的学术交流和社区文化的建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负荷过重。举例来说,以往班级同学的必修课程、专业模拟实践等安排在时间上都是一致的,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也相对集中,那么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机会很多。然而,书院制下番号班辅导员却很难找到同学全员参与的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班级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单一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很难满足书院制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的需求。例如,辅导员和班干部以及全部同学只要把手机或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借助飞信软件本身的分组功能,就能免费、及时、准确的发布通知。不过,有时信息发布可能受到网络影响而发送失败,而且联通用户根本没法加入飞信好友。再者,人人网是现在大学生最常用的实名网络社交平台,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但是,人人网的受众暂时主要是学生群体;而且没有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同学很难随时关注公共主页的动态。因此,人人网可作为其他通信手段的补充。

(一)原理

申请免费的网络通讯服务,然后按照其功能和特点进行分工,整合出一套信息交流系统,弥补单一的互联网通讯技术的不足,编写该系统的客户端程序来提供这些网络通讯服务的登录接口,从而通过这些网络通讯服务的功能系统性实现班级信息的交流。

(二)特点

1 利用免费的网络通讯服务的功能,相比单独开发专门的程序做到了零成本。

2 通过对免费的网络通讯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和分工来实现整体功能,只编写一个能轻易登录网页的客户端,最大程度降低了开发技术障碍。

3 开发客户端来集成各类网络通讯服务,给登录与使用提供了方便。

4 所用的网络通讯服务都是常用的,易于接受和使用。

5 对网络中的大量通讯服务取长补短,使整体达到最优功能。

(三)i-TAX的应用——以南京审计学院润园书院108096班为例

我们将班级信息交流系统命名为i-TAX,该系统在南京审计学院润园书院108096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方便了班级成员的联系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辅导员、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在各项活动中对外宣传的力度。该班由24名大三学生和24名大四学生组成,分别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税务和法学四个专业。

1 飞信

(1)管理员:辅导员。

(2)使用效果:班级全体成员使用手机,96%的同学使用中国移动号码申请飞信号,其他非移动用户也申请了飞信短号。这样飞信成为辅导员与班干部、班级成员交流、班干部与班级成员交流的重要纽带,主要用于及时向班级成员发布通知。

2 腾讯QQ群

(1)管理员:班长与团支书。

(2)使用效果:班级成员在群内在线聊天,不仅可以交流日常感情,还讨论了当天在生活與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近日,24名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他们在群空间经常分享各种毕业聚餐、游玩的照片,大三的同学也纷纷参与点评,既增强了班级成员间的感情,也增强了大三同学的时间紧迫感。

3 126免费邮箱

(1)管理员: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

(2)使用效果:该邮箱以班级名义在节日里向老师发送了电子贺卡,得到了老师的积极评价。班委收集同学建议和意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即将离开校园的学长进行沟通,听取毕业生考研、工作、出国等方面的经验,使得大三同学未来一年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4 115公共网盘

(1)管理员: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

(2)使用效果:公共网盘作为i-TAX的核心发挥了重要作用,班级参加各类活动所需的活动资料均在此汇集和流通,避免了用U盘见面传递的麻烦。班级收集电子档案和申请表格的工作也在此展开。学习委员从学校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和老师提供的公共邮箱中收集学习资料在此分享,减少了同学自己下载资源的时间。

5 人人网公共主页、新浪微博主页

(1)管理员:宣传委员。

(2)使用效果:人人网公共主页和新浪微博主页在班级参加本年度“五四评优”活动中,面向校内和校外受众宣传班级风采发挥了极大作用,提高了班级知名度。另外,大四学生无论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他们在人人网上也会及时更新自己的动态,这对于大三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将会有很大帮助。

6 南京审计学院电子公告牌(BBS)

(1)管理者:辅导员。

(2)使用效果:虽然校园BBS在人人网等新兴社交网站风靡的今天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但BBS的优势依旧是班级面向校内进行正式宣传时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与其他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不同,i-TAX在南京审计学院润园书院走上了实践的道路,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是对各类网络通信服务的整合与运用,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今后还要致力于开发该系统的客户端,使其能够融合在学校的电子教务系统中,形成规范的程序便于推广使用,从而提高辅导员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丁.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06):108.

[2]唐燕云.用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 进行班级管理小议[J].科技咨询,2007(9):239.

[3]窦彦玲.基于ASP.NET的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4):749-751.

[4]张远平.基于WMAP的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2,11(2):82-83.

[5]张洪华.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班级管理策略[J].商业文化,2011(03):204.

[6]董俊杰,仲倩.3G信息时代的高校班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04):213.

[7]张伯阳.大学生班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析[J].社科纵横,2009,24(09):158.

[8]王平安,路振芳.关于班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03):97.

[9]张婷婷.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班级管理新模式[J].黑河学刊,2011(06):128.

[10][13]朱莎莎.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0):616.

[11]李沛荣.利用现有信息环境建立学生班级管理系

统——基于QQ群上的毕业班班级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15.

篇5:班组长经验交流材料)

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基本、最关键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集体,班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孕育、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企业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大客户服务室做为班组建设三个试点班组之一,在工会及相关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完善班组建设管理机制,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奠定企业扎实的管理基础,同时提升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班组长作为班组的带头人,肩负的工作具体而复杂,不但有生产方面的任务,也有管理方面的任务,因而需要合理安排好班组成员的工作。班组长作为班组排头兵,业务能力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班组工作的质量,在班组管理中班组长不但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技服人,为此班组长必须加强学习。作为班长应非常重视知识的更新积累,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加强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当然,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客户服务中心大客户服务室业务范围主要是负责管理乌鲁木齐地区内部分10千伏、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专线电力客户的业扩

报装、用电检查、电费抄表、计算、收费、报表管理。班组业务范围广、客户类型多。现有工作人员5名,老职工3名,青工2名。为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大客户服务室通过五常法管理,重点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安全方面。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一是依靠“人防”——安全文化基础;二是要求“管防”——安全管理防范;三是需要“技防”——安全技术保障。

1、抓好班组成员的安全教育强化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通过班务会、班组安全日等活动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和分析外单位的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及时总结班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强化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

2、抓好班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执行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班组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及其保证措施,另一方面要与班组成员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人。

3、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大客户服务室电网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高危客户开展供电线路故障跳闸演练。针对高危客户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客户设备缺陷,督促客户整改缺陷,客户对存在缺陷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客户开展超前服务,为客户电工免费培训。以培训促服务,以服务保安全。

(二)技能建设方面。大客户服务室业务主要包括业扩报装、用电

检查、电费抄核收、财务管理等,针对班组业务范围广、客户类型多的特点强化人员培训。努力把班组成员培养为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对老员工的培训要有针对性,首先要肯定他的工作成绩,赞扬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可嘉。其次要向他灌输“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意识,督促他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另外,对老员工还要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的工作,让他们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增加自豪感和满足感。

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既要不厌其烦地进行现场培训讲解,让他们进行实操演练,又要循循善诱,培养他们长久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定期、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培训、考问,在一问一答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从易到难,让他们对工作有初步的、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对他们尽快掌握营销各项技术技能,干好本职工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2011年,大客户服务室两名青工在新疆电力公司举办的供电服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被评为新疆电力公司“供电服务岗位能手”。

(三)创新建设方面。班组创新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管理方法、生产技能等相关行为的创新,促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员工创新管理,生产管理方法创新、生产技能创新、培训管理创新等。大客户服务室通过积极开展 “7小”创新、QC活动等增强班组创造力、执行力。2010年度大客户服务室QC成果《提高大电力客户电费回收率》荣获乌鲁木齐电业局QC成果发布三等奖。同时,对

大电力客户开展同步检修。不仅减少客户停电时间,减少客户的损失,同时促进电量增长。针对大客户采取分次缴费得方法,促进电费回收。通过以上创争活动的开展,2010年大客户服务室完成售电量52.39亿千瓦时,实现电费回收结零。2011年大客户服务室效能监察项目——“同步检修”作为效能监察优秀作品被推荐到国家电网公司。

(四)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班组“五大员”的作用。班组长既要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更要发挥“五大员”的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通过他们的行为影响其他班组成员,增强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班组成员的集体观念,从而在班组管理上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局面。

篇6:优秀班组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优秀班组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做为年级组长,要学会听取、尊重老师们的意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推动年级组的管理工作。”为自己的工作是“忙碌着、快乐着”,自己在班主任中带好头,言谈举止率先垂范,有问题与老师及时沟通,使得自己取得了老师的信任。组长要用心协调老师的工作,正确对待老师工作中的牢骚现象,学会“想明天,做今天,收昨天”和“用80%的时间去计划,用20%的精力去行动”的工作思想。抓幼儿的养成教育和提高老师们的安全意识是年级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年级组要构建和谐,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年级组长做到以身作则,各项工作走在前面,加强沟通,强调民主,更要做到多观察,眼中有事。特别提到年级组长是年级组的“润滑剂”—— 协调好老师间的关系和工作;“推动剂”——及时表扬工作较好的老师,推动每个人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希望大家学会放松,学会宣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强调工作时要注意科学,讲究方法。

年级组长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年级组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做优本职工作,学校的执行力建设才能切实到位,见效。此次经验交流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坦诚交流,大家都抱着为学校、为工作负责的态度讨论问题,提出见解,对学校后段时期的工作将起到推动和完善的作用。

篇7:班组长经验交流i

----新景公司洗煤厂

一年来,新景公司洗煤厂高度重视基层班组特别是班组长队伍建设问题,努力探索载体,大胆实践创新,先后选聘一批政治性强、作风过硬、工作扎实、技术精湛、管理严格的 “兵头将尾”,坚持深入开展学习型班组建设,通过狠抓“三基建设”、突出“三个强化”、确保“两个到位”,促进了班组建设不断加强,班组战斗力显著提升。

一、狠抓“三基建设”,班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1、抓基层延伸到班组。我厂对班组明确目标,对组员落实责任,通过强化管理,活化载体,目标同向夯实基础,使创建班组团队在基层得到落实。我们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加新本领,通过推广岗位手指口述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读书学习、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争当优秀人才等活动,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形成了“人人争当赛场高手、个个争做能工巧匠”的生动局面。

2、打基础落脚到班组。我们坚持把班组精细化管理纳入基础建设,制定涵盖本班组每个人、每个工种、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及检查考核办法,实行闭合管理,在安全管理上机器、设备完好整洁,安全附件齐全,严格执行设备的班中巡检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成本上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回收复用活动,达到节支降耗、增收创效的目的。工程验收上根据作业规程、质量要求,班组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施工工艺、工作

量完成情况由专人负责,对设备和工器具的完好进行详细检验,并将验收结果详细记载,实施对标考核。

3、苦练基本功覆盖到全员。坚持“教、学、考、练”和每日一题、每周三培、每月一考的“等培训方式,实现了职工由“应知应会”向“必知必会”跃升。坚持做现场、做岗位、做流程,要求决策层提高决策能力、管理层提高管理素质、操作层提高操作技能,推行安全环境“描述”,班组长带领职工进入岗位后首先要巡视,职工到达工作岗位后,也要检查有无安全隐患,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岗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进行“手指口述”现场确认。

二、突出“三个强化”,为班组建设提供平台

1、强化聘任方式。本着合理定编、精简高效、德才兼备的原则,我厂建立了班组长后备人才库,每个班组确定了2-3名后备班组长。对符合班组长任职条件按照班组长任命程序上岗。新任班组长一般具备中技以上学历、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三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同时,我厂坚持在政治上关心班组长的成长,把优秀班组长纳入干部后备库和入党培养对象,做到优先入党、优先提干。

2、强化学习培训。我厂以创建“安全型、效益型、技能型、创新型、和谐型”班组为目标,大力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凝聚力量,拓宽思路,充分利用班前安全学习时间,开展好班前活动,将执行岗前安全确认、每日一题、安全讲评、工作安排、学习事故案例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与班组生产工作相结合,增强了班前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各类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技术

措施,业务技术知识,做到班员人人了解各类安全生产文件、人人熟记安全技术措施、人人掌握岗位操作标准和要领,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参加公司职教中心培训、队上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每日一专题,每周一案例”的学习活动,将案例分析、安全知识问答、“手指口述”演练、小改小革、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纳入活动中,制定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操作水平。深入推动“师带徒”活动,实行优秀班组长、岗位技术能手与新进职工“一帮一”结对子,帮助工友学习技术,并通过全方位、不间断的教育引导,营造浓厚学习创新氛围,提升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强化自主创新。我们把班组作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组织学创新之法、取创新之经、谋创新之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创新创效活动,鼓励班组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窍门、小改造、小设计竞赛活动和技术会诊、科研攻关活动,发挥了班组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班组和“专家型”职工。煤泥水队大班“管道静态蝶形混合器的制作与应用”科技项目荣获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改小革一等奖;煤泥水队二班集思广益对渣浆泵变频器的液位闭环控制实施革新,年节约资金70万元。

三、确保“两个到位”,为班组建设提供保障

1、组织领导到位。我们建立了厂、队、班组三级推进网络,特别是班组核心小组的“一长二员”由班组长、班组安全员、群监网员组成,厂、队每年对“一长二员”进行考核选拔,对不称职的进行撤

换。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20多名担任班组长职务五年以上的员工,形成了一批素质较好、富有经验、敢抓敢管、安全观念强的班组队伍。

2、制度规范到位。我厂制订出适应班组实际需要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先进经验,积极推行班组长“三快(嘴快、腿快、手快)、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上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激活“细胞”,凝聚人心,减少了“三违”,保障了安全生产稳定。

四、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尽管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逢会必讲,文件下发不少,布置检查也很多,但在一部分人的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存在着时紧时松的现象,在衡量班组工作时,因管理粗放、简单,往往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和弥补安全欠账的少,甚至出现“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部分班组在抓安全工作时,有敷衍、凑合的倾向,不乏图形式、走过场,对安全生产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或文件上,甚至是口头上,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对安全生产工作抓而不紧、管而不细、落而不实。

3、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各项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实处。一些班组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抓得不紧、落实不够,在事故调查处理时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

4、班组长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现场处置、协调、指挥能力较差;

个别班组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倾向,片面地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

5、大部分班组的人员结构不合理,新职工较多,有经验的老师傅较少,新老接替出现断层;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普遍偏低,培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职工行为养成不规范,班组文化建设滞后,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不扎实。

班组长活动日实施一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学习型班组建设,有力助推了洗煤厂安全周期的持续延长,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篇8:班组长经验交流i

一、美国I/UCRC协同创新模式及其拓展

(一)I/UCRC协同创新模式的源起与发展

I/UCRC协同创新联盟始于197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启动的“实验研发激励计划”(Experimental R&D Incentives Program,ERDIP),当时I/UCRC只是作为ERDIP一个组成部分开展,旨在通过大学与产业协同创新,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ERDIP是一个受时间限制的实验计划,目的是要科学检测不同科技研发计划的生发能力。ERDIP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协同研发实验项目”、“实验室确证协助实验项目”、“创新中心实验项目”和“医学仪表实验项目”。这四个项目的预设目标是:增加其研发活动中非联邦投资,提高科学和技术成果在产业部门的利用率[1]。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协同研发实验项目”启动的第一阶段一年规划期内,14个受资助的研究型大学明确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并努力获得了产业资助;在第二阶段的四年规划期间,实施并评估了三种协同创新模式:(1)研发推广模式,该模式强调低技术操作问题;(2)第三方经纪人参与大学与产业合作模式;(3)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联盟模式。相关评估结果显示,上述三种协同创新模式中,只有第三种模式显示了其获得可持续性产业资助的能力,并证明在协同创新和管理上的有效性。自此,这种以大学为基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开始在美国广泛推广。1978年正式将该模式命名为“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成为ERDIP创新项目中的“最适宜的幸存者”(survival of the fittest)[2]。

在《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案》、《贝多法案》以及《联邦技术转移法》等诸多技术创新政策的驱动下,“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联盟获得了新的发展,成为当前美国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目前,I/UCRC协同创新联盟网络在全国共有110多个,其中2010-2011年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为59个,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工程教育与工程董事会统一管理,涵盖100多所研究型大学,700多家公司、800多名教授,1000多名研究生和250多名本科生,年总资助额超过7500万美元,其中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一少部分,产业部门提供其运作经费的绝大部分[3]。I/UCRC模式建设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种子基金资助,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和能力,即国家科学基金会并不是对“联盟”无限期资助,而是逐渐减少基金会的资助,最后由大学、产业、州或其他非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者完全资助[4]。目前该模式在生物技术和工程等高技术领域中,由政府支持的代表性联盟主要有:位于迈阿密大学的“大学与产业生物涂表中心”、位于新汉普大学的“生物分子交互技术中心”、位于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树木遗传工程研究合作中心”,位于华盛顿大学的“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技术加工工程中心”等[5]。

(二)I/UCRC拓展———州/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S/IUCRC)

在I/UCRC协同创新联盟发展的基础上,1989年美国州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国家州长协会和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工作组,负责探索国家科学基金会“工程研究项目”服务州经济发展的扩展途径。根据国家科学基金会I/UCRC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工作组建议成立S/IUCRC协同创新联盟。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91年启动了6个S/IUCRC联盟,并在1992年又启动4个新S/IUCRC联盟,至今已覆盖40多个州,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州政府、大学与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S/IUCRC要求在联邦政府、州政府之间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促进产业与大学技术协作,使国家和州都能够从中获益。

与I/UCRC相比,S/IUCRC有其独特之处,后者特别强调对产业具有更直接潜在回报的产业相关研究(详见表1)。对此,S/IUCRC开展的协同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显性技术转移活动、由一个或多个产业成员资助的“非核心”研究项目、向支持“非核心”项目提供资助的企业授权独占性许可。S/IUCRC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要求州政府的资助必须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年度资助相匹配,并任命州政府代表负责协调S/IUCRC的技术创新活动与州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二、美国I/UCRC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建构

(一)I/UCRC协同创新模式的组织构成

美国I/UCRC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单一有限的协作关系,即由一所大学与几家企业联合构成(一对多);第二种是由多所大学与多家企业联合构成(多对多);第三种是以分布式的计划书形式构成,即I/UCRC广泛与企业和大学以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协作。从整体发展情况看,第二种组织形式占主导,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学与产业密切联系,进一步强化多所大学和多家公司之间的网状协同创新能力。对于每一种组织形式来说,I/UCRC协同创新联盟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整合型组织模式,主要由三种联合体整合而成,即组织化研究单位(organized research unit)、产业联盟(Industrial Affiliates)和研发联盟(R&D consortia)。“组织化研究单位”处于I/UCRC联盟最基层,它是一个设立在大学的半自治性研究单位,不隶属于某个学术院系,但它具有优越于学术院系的创新资源,因此,能够吸纳来自不同院系的卓越教授参与研发活动。“组织化研究单位”通过提供科研模式和激励措施,鼓励跨学科、问题驱动的研发活动,为其赞助者提供大规模的多使命型项目管理服务。“产业联盟”主要是指企业间组建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协同创新模式,联盟成员可以是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或是同一产业链中各组成部分的跨行业企业。“研发联盟”主要是由大公司、大学、联邦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构成的跨部门研发共同体。I/UCRC在协同创新组织上具有明显产业导向性,首先它是由多家公司联合资助,这种联合资助模式确保I/UCRC开展有利于多家公司或产业整体发展和需求的研发活动。因此,I/UCRC联盟的研发创新活动在本质上具有产业“通用性”和“前竞争性”等特征。

(二)I/UCRC协同创新模式的组织管理

在组织管理上,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的I/UCRC模式的组织管理系统,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许多外部机构参与其管理活动,如产业咨询委员会(由从每个成员公司中的代表组成)、学术咨询委员会(代表“联盟”的学术和行政利益)等。一般来说,大多行政事务都是由“联盟”主管集权决策,而一些战略性事务如研究项目的规划、项目的选择等,主要通过产业赞助者和大学协同决策。这种决策方式有利于“联盟”主管免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决策由实施各方经过参与和讨论决定。

由于I/UCRC联盟是大学为基地创建的,因此其行政领导由大学管理者中遴选的主任来担任,任命联盟所在大学管理者为联盟主任,伙伴大学任命联盟合作主任。主任负责“联盟”的日常工作、研究项目和产业赞助者的选择等相关事务的管理,向大学管理层汇报“联盟”的实施情况,并扮演着大学与产业参与者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对于参与“联盟”的院系教授,他们要向所在院系报告其工作表现,并由资深教授对其评议。管理“联盟”的大学管理者负责制定“联盟”的相关政策和程序,研究项目决策和资源分配等任务。学术咨询委员会一般由各大学工程院系领导和大学其他重要领导,如教务处长、科研副校长等成员组成,主要是作为一个联合机制为“联盟”的运作、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大学学术带头人、“联盟”主任和其他大学管理者之间的科研问题,提出专利、许可、职务晋升和聘任等相关政策建议。在研究项目规划上,不同研究项目一般由若干个具有共同产业利益的小项目构成,研究生可在教授的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为开展研究项目,“联盟”要与产业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充分利用各方参与者的优势资源。产业咨询委员会则由不同公司代表组成,主要是向产业部门提供如研究项目选择、评估,以及“联盟”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的咨询服务。产业部门广泛参与研究规划和评审,促使研发成果可以直接向产业部门转移,消除了传统上限制产业部门充分而迅速地利用大学的研发成果的障碍。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少量“种子资金”,提升I/UCRC模式的运行质量,并在全国加以推广,还负责向大学和产业界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I/UCRC协同创新模式的项目构建

1. 协同创新工作平台项目。

I/UCRC联盟自身作为重要协同创新平台,在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大学与产业的协同创新提供机会,如研究项目的规划、项目设计和实施、以及研究成果向产业部门的转移和进一步技术开发等环节,并使大学与产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协同决定他们的研究日程。因此,在增加研究创意的基础上,也增强了大学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相关性。I/UCRC为大学与产业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研究者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被看作是加强与公司之间交流的平台,不同公司可以就产业创新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2. 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研究项目。I/UCRC联盟

协同创新项目主要是以产业创新为导向,通过开展与产业需求相关的研究项目,促进产业创新和生产力提升。I/UCRC联盟向产业部门提供早期获取大学科研成果的机会,从而缩短常规的大学向产业技术转移前必要的酝酿期,使产业部门能及时高效地获得大学研究成果。

3. 科学家和工程师教育培养项目。

I/UCRC联盟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科学家和工程师教育项目。许多I/UCRC联盟都把卓越工程教育作为其主要目标,鼓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使学生能够获得与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并且他们在参与研究活动过程中,可以直接与科学家和工程师密切交流与合作,有机会考察产业研究基地,并可作为实习生开展活动的基地。学生也能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其适合产业环境的研究能力和交流技能,有利于他们由大学向产业部门过渡。

三、美国I/UCRC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1.有利于多企业参与的研发取向。I/UCRC联盟在确定研究领域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为某一产业的特殊需求而选取,另一种是为多产业部门共同需求而选取。第一种有利于向那些不能维持自己研究活动的分散的产业部门提供研究智能,但是很难成功实施,因为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开展依赖诸多相互竞争的公司的合作能力,这就给公司之间带来了可能的反托拉斯问题,从而导致有利于I/UCRC成功发展的跨公司交流可能因某个公司对失去竞争力优势的担忧而受到限制。第二种强调某一领域技术对多产业部门的通用性。因此,I/UCRC能够有效地将不具有相互竞争的多家公司的代表聚集在一起,从而消除了反托拉斯问题。从I/UCRC联盟的合作机制中可见,产业联盟和研发联盟属于典型的多公司参与的研究取向。

2.汇集多方优势资源。许多I/UCRC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种子资金”聘请管理专家和教授,积极吸纳公司参与,并充分利用国家科学基金会前期资助的研究型大学其他院系的研究资源。同时,参与I/UCRC联盟的公司通常向I/UCRC联盟提供绝大部分资金支持(10%左右来自国家科学基金会,90%左右来自产业部门),并向I/UCRC联盟捐赠大量的实验室设备。这样就确保了I/UCRC联盟必要的研究资源。

3.确保联盟成员积极参与。影响I/UCRC联盟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和公司必须采取新型管理、资助和研究方式,要求各参与方在政策上具有高度灵活性,以便联盟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高效投入合作研究项目活动。对此,美国许多研究型大学都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大学教授在参与I/UCRC联盟创新活动中与大学的使命性职务之间的冲突问题,确保大学教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联盟的创新活动。同样,参与联盟的企业方通常建立专门机构将联盟的技术信息向公司的相关部门转移。企业对研究成果的使用依赖于企业参与研究项目的程度,同时联盟主任通常指导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但是设立监控机制跟踪I/UCRC联盟的研究活动并不充分,许多联盟要求产业部门高层管理者参与,确保公司研究人员能与大学研究者密切合作,并参与技术评审研讨会和产业咨询委员会会议。

4.政府大力支持。I/UCRC的成功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激励I/UCRC发展,如《1980年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授权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商业部在研究型大学创建“产业技术中心”,以及《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扩大了“产业技术中心”的内涵,在强调通用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将“产业技术中心”更名为“合作研究中心”。同时,《1984年国家合作研究法》、《1993年国家合作研究与生产法》和《2004年合作研究与技术提升法》都为I/UCRC联盟的成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政府也是I/UCRC联盟必要财政支持者。联邦政府通常向I/UCRC联盟提供必要的规划资金,帮助联盟建设和初期运作,等等;同时,联邦政府还就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高风险而又没有自身研发能力的研究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5.注重跨学科研究。I/UCRC联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把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研究人员汇集起来,组织为跨学科创新团队,以克服传统的学科单一弊病。I/UCRC模式被用来组织那些不适合传统学科的新型研究领域的研究,把各个系科的相关教授集中一起进行新的多学科领域的探索。这种机制跨越了学科界限,也跨越了机构的界限,形成了学科互涉研究模式,有效地将公司实验室的研究者与大学学术研究者集合为创新共同体,增强了协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Eveland J D,Hetzner W A,Tornatzky L.Development of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Historicalprofiles[M].Washington D.C.: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1984:12.

[2]Rita Colwell.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Industry/University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30 Years of Partnership[R].NSF,2003:35.

[3]NSF.I/UCRC Model Partnerships[DB/OL].[2012-01-20]http://www.nsf.gov/eng/iip/iucrc/index.jsp.

[4]Meyer D C,Scott C S.Understanding the value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I/UCRC)sponsorexit interviews:Data collection,analysis,and evaluation[R].Boise State University,Boise,ID,2009:28.

上一篇:学习钢琴英语作文下一篇:退伍军人岗前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