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2024-05-24

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精选8篇)

篇1: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内容提要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能否兼顾,如何兼顾,是人们近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两者的重要性: 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涉及人们生活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环境生存与发展生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二者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人类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全面实现的途径。不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维护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我们就一定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高度的持续稳定点的发展,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

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人二十一世纪,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对人们来说,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团结。因此,当今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发展经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

如何正确认识发展,是近年来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以前发展被狭隘的理解为经济增长,现在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们赖以生存的发展权,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能是真正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摆脱贫困,带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的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发展权。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优美还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提高一个国家的社会地位,如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人们的发展权,保护环境可以实现人们的环境权,环境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每个公民都享有在有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的权利。因此保护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公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

三、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要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又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们的环境权,这二

者能否兼顾?如果能兼顾,应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至少在短期之内存在矛盾。从客观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相互推动的,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存关系,就如同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关系。

一方面,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在当代,环境保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分量正在加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与国际贸易、信贷、经济援助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持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如果失去环境的支持,经济会衰退,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都会受到损害。保持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的良性循环,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发展权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正如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形成一种与现在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环境伦理观,这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尊重自然,真正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

(一)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切实维护

人们的环境权。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以环境保护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观点出发。将保护环境作为该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在法条中作了明确规定,如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 3

境。”我国环境保护法为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二)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环境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环境,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同时还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破坏,以最大程度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

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各项承诺,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舆论环境。同时还能为当地引进资金,带动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无视人类的环境权,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干旱等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平等的发展权

面对如此众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追随着卡逊,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们终于警觉到,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因此出现了更多为环境保护呐喊并鲜明地指出必须调整发展模式的思想家和行动家.环境保护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渴望,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为经济发展规定了准则,让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通过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人们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共赢。

四、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二者平衡的唯一选择

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就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发生了两次根本转变,一是由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向社会全面发展观转变;二是社会全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转变。以人为核 4

心的发展权,舒适满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包括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还包括环境的改善。这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应该重视后代人的利益,实现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机会的平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人类从总体社会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来的,其本质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发展经济同保护自然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想,其是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外,法律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获得法律的保障。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法律有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了法律的变革。第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上公平原则,扩大了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既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也要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第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因此传统法律中片面追求经济成果的效益观也必须加以改变。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内在内的整体变革。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 5

续发展三个方面:

⑴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尤其强调的是发展。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更是第一位的。目前,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加剧了贫穷,贫穷和生态恶化把发展中国家拖进一个十分艰难的困境。因此,只有鼓励经济增长,通过发展才能为解决贫穷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也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

⑵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新、舒适、安全的环境权利。它还认为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相对的,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平等和统一的观点扩展到国际交往与事务中去,则变成国家环境主权与环境责任的平等和统一,即“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或在其管辖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里约宣言》)

⑶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已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公平等权利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保护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不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一个全新的 6

革命性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维护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我们就一定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高度的持续稳定点的发展,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国环境报.2010-9-26第5版

2 吕忠梅.环境法.2009-01-01.高等教育出版社.3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台】郑钦龙.“从林园案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前瞻.1989,1 5甘师俊等.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广州 6 陈泉生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法律变革”.

篇2: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法学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 8月 23日

摘要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能否兼顾,如何兼顾,是人们近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两者的重要性。由于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涉及人们生活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环境生存与发展生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二者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人类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全面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权利;可持续发展

进人二十一世纪,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这三个转变,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要求我们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对人们来说,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团结。因此,当今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发展经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

如何正确认识发展,是近年来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以前发展被狭隘的理解为经济增长,现在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环境报.2001-09-26 第五版

实现人们赖以生存的发展权,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能是真正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摆脱贫困,带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的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发展权。发展权是每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是一个国家民主、进步、发达的表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要高举经济发展的大旗,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发展权。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大部分国家都在为保护环境而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如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古代思想家即提出了“天人和一”的思想,也提出了“知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齐民要术》中讲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都是指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掌握驾驭自然的主动权,不能只知道耗费自然界所固有的物质财富,无不浸透了朴素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环境是一个国家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优美还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提高一个国家的社会地位,如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人们的发展权,保护环境可以实现人们的环

境权,环境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每个公民都享有在有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的权利。因此保护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公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

三、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要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又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们的环境权,这二者能否兼顾?如果能兼顾,应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至少在短期之内存在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上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在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在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为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一定是矛盾的,而且完全是可以共存的,共同促进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的都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之所以出现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两难境地,是因为没有衡量二者之间的成本和效益关系。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二者的结合,即保护了人们的环境权,又为人们充分而全面的实现发展权创造了条件。那何谓发展权和环境权呢?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环境权根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的规定“人人有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实现需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结合。从客观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相互推动的,不

是主从关系,是并存关系,就如同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关系。

一方面,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在当代,环境保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分量正在加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与国际贸易、信贷、经济援助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持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如果失去环境的支持,经济会衰退,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都会受到损害。保持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的良性循环,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发展权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正如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形成一种与现在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环境伦理观,这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尊重自然,真正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境保护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正如发展权的实现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修养,促进人们追求更高的环境标准,实现其环境权。

(一)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环境

保护法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切实维护 人们的环境权。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建立和保护符合生态规律的环境法律秩序,保护人类的环境权,促进人类发展权的实现。我国环境保护法以环境保护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观点出发。将保护环境作为该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在法条中作了明确规定,如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为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二)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环境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环境,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同时还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破坏,以最大程度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各项承诺,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舆论环境。同时还能为  吕忠梅.环境法.2009-01-01.高等教育社

当地引进资金,带动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无视人类的环境权,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干旱等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古至今,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这一自然规律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法回避,只有遵守。

(三)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平等的发展权

面对如此众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追随着卡逊,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们终于警觉到,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因此出现了更多为环境保护呐喊并鲜明地指出必须调整发展模式的思想家和行动家.如1968年成立的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了一篇《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在世界引起了强烈轰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也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

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保护环境有助于经济发展,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7-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国在197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就曾指出,因为扩张效果大于抑制效果,从1970年到1978年之间,美国执行《空气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结果反而刺激了GNP的成长。

环境保护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渴望,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为经济发展规定了准则,让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通过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人们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共赢。

四、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二者平衡的唯一选择

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就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发生了两次根本转变,一是由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向社会全面发展观转变;二是社会全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转变。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权,舒适满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包括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还包括环境的改善。这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发展权和环境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也规定了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就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于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  【台】郑钦龙.“从园林案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前瞻.1989-09 中国环境报.2009-09-26第五版

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应该重视后代人的利益,实现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机会的平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人类从总体社会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来的,其本质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发展经济同保护自然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想,其是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外,法律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获得法律的保障,这是因为:第一,可持续发展  甘师俊.可持续发展-跨世纪抉择.广州

是环境承载力之内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通过法律形式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等。第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类的发展权、环境权和生存权,这就要求法律确认并帮助实现、保护这种权利。第三,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要求的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用法律加以约束,并要求他们对发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法律有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了法律的变革。第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上公平原则,扩大了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既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也要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第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因此传统法律中片面追求经济成果的效益观也必须加以改变。总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的法律变革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用法律生态化的观念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传统的以当代人为本位的法律思想、法律观念、法律重心、法律价值取向、法律救济、立法原则等进行深刻反思,以崭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法律思想—生态主义、法律观念—生态本位、法律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法律重心—保障环境权、法律救济—利益衡量、立法倾向—预防优先等取而代之。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 王维达.“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载《法制日报》.1998-06-27 陈泉生.“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法律变革”.载《福建公安高等专业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第15卷第15期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内在内的整体变革。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尤其强调的是发展。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更是第一位的。目前,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加剧了贫穷,贫穷和生态恶化把发展中国家拖进一个十分艰难的困境。因此,只有鼓励经济增长,通过发展才能为解决贫穷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也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

2.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新、舒适、安全的环境权利。它还认为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相对的,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

护。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平等和统一的观点扩展到国际交往与事务中去,则变成国家环境主权与环境责任的平等和统一,即“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或在其管辖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里约宣言》)

3.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已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公平等权利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保护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不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维护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我们就一定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高度的持续稳定点的发展,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2001-9-26第5版

(2)吕忠梅.环境法.2009-01-01.高等教育出版社.(3)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4)【台】郑钦龙.“从林园案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前瞻.1989,1(5)中国环境报.2001-9-26第5版

(6)甘师俊等.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广州

(7)王维达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载《法制日报》,1998年6月27日

篇3: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1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而对于个人来说,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经济实力越强,人们生活水平越高,社会也更为安定团结。因此,经济发展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都是其工作的重心,只有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发展经济可以使国家由落后走向繁荣昌盛,实现名族复兴和国家复兴。经济发展还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使个人能够自由地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升自身实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所以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应高举经济发展的旗帜,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惩处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量。中国古代就提出了“天人和一”的思想,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环境都不适合生存了,经济发展又有何意义。环境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条件和资源,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难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减轻环境污染,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政府部门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

另外,环境保护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环境优美的国家,不仅可以为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引进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环境优美同时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能够提高国家的社会地位,所以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来说,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的来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短期矛盾,那就是人们要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做选择,尤其是在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某一方面的资源投入,就意味着另一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这种矛盾相对较尖锐。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不存在矛盾的,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而环境保护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客观地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谋福祉。所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者能够相统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我国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极其迅速,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剧上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经济、环境与能源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而能源的使用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环境污染又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

4.1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从严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对群众损害较大的环境问题应优先解决,例如土壤污染、饮用水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集中力量抓好水、大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用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4.2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抓好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节能减排工作,严格限制对环境污染大、资源浪费严重的项目进入,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和产业政策要求,对不合格的生产设备和项目进行淘汰,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着重对钢铁厂、水泥厂、火电厂、城镇污水处理厂、造纸厂以及禽养殖场的排污情况进行处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各种资源应进行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主张清洁生产,达到增产减污的目的。

4.3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努力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一方面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保护好天然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加强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遏制土地沙化、退化、荒漠化趋势。

4.4 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篇4: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相互关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并且限制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矛盾的,两者不能同时做到,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进行,我们也慢慢地寻找到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环境保护,同样环境保护也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

一、当前我国环境的现实审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但是环境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破坏。环境恶化状况在一天天的加重,大气、水资源以及土地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惨遭破坏,因此许多物种也在逐渐的消失;同样也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对森林进行过度的砍伐以及对矿产资源的疯狂开采。上述的种种行为都有悖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影响着当前环境的保护,也为人类以后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环境保护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涉及三个方面,即技术、管理以及制度。技术方面就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自己独特的有效技术,常常使得结果差强人意;管理方面就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不重视,没有加强对于环境的监视,也没有独立的环境保护部门;最重要的当然属于制度问题了,制度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可以限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但是由于我国制度的不完善,治理环境的结果也不太理想。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解读

(一)本质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本质关系,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足或是发展不当,常常牺牲环境来弥补,这也是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那么解决环境的根源问题,就必须调解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高速的发展,也可以让环境得以保护。当前,我国在积极地寻找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方法,人们都关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那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基本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既满足自身(包括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包括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损害非人类物种的发展所需要。为此,我们要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务必要做到真实有效。

(二)外在的协调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外在协调关系,其实就是它们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既存在着一种发展逻辑,又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体系中,我觉得环境标准也该参与进来,因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国家在实行环境保护政策的过程中,虽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价格,但同时也刺激了经济市场,这也为环保护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处理它们之间的外在关系,就是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始终都处于一种动态均衡,既顺应了经济的发展,也让环境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措施

(一)相对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原有的环境保护制度加以创新,要与市场机制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政府的职能也体现出来。国家可以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成“绿色GDP”,然后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加入到具体的核算中,从而改变现存GDP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各方面制度的配合下,才能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体升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环保管理人員和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才能在根本上进行环境管理,使得环境保护策略更为彻底的执行。目前我国环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内部人员对其认知还不够全面,仅仅在字面意思上有所涉猎,在之后的环保控制工作中就会流于形式;或者是工作人员不认真,在工作中有所松懈,就会导致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以及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加强环保人员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定期对环保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会形成环保氛围,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责任;最后就是环保工作人员态度也应该端正,只有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完成的更加出色。

(三)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以及支持的事情,它不是具体某一个人的,更不是某一类人的。我们要在全社会领域进行环保宣传,强化普通百姓的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营造了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间接创造了环保经济市场。其次,我们也应该引导企业对环境进行保护,让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他们充分地参与到环保市场中。这样的环保手段不仅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可以直接刺激到环保经济市场。

四、总结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不可分离的,经济要想得以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那么要想对环境更加深入有效地保护同样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只有调解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关系,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J].对外经贸,2011(12).

[2] 杨芸云.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4(18)

篇5:论甘肃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甘肃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处理好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结合甘肃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矿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矿业发展与环保问题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

作 者:辛继升 XIN Ji-sheng 作者单位: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A GEOLOGY & MINING ECONOMICS年,卷(期):16(7)分类号:F407.1 F061.5关键词:甘肃省 矿业发展 环境保护 原则 措施

篇6: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讨论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 2 1.1 生态环境现状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2 3 1.2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 是并行的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

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4 5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

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5 6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

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6 7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7 8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8 9 1.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9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

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又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11 1.4 只重视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后果 甘肃民勤黑风暴

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瞬间袭击了这个沙漠小城,天空霎时一片漆黑、民勤消失了......11 12 12 13

2010年4月24日,这是个清朗的春日,天气温暖而又明净。然而在19时10分,一股自西向东的特大沙尘暴在瞬间又一次袭击了我们这个沙漠小城。顷刻之间,漫无边际的黑色风暴似张牙舞爪的怪兽即刻吞噬了整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的一切,包括光明和蓝天。13

据媒体报道,24日晚7时刚过,民勤县遭遇10~11级大风和特强沙尘暴袭击,持续时间3个小时。瞬间极大风速达28米/秒,最低能见度零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次强沙尘暴可以用黑风暴来形容。14 15

据民勤气象记录,这是民勤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特强沙尘暴,惨烈程度超过了1993年的“5.5”风暴。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武威、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造成50人死亡,153人重伤。

大风和特强沙尘暴还引发火灾13起,其中农村10起,3处农村居民点连片起火。沙尘暴造成城乡部份区域断电,农村生产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这次灾害给民勤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25日白天,民勤等地再次出现大风强沙尘暴天气,大风瞬时极大风速达到了8级,最小能见度300米。沙尘天气一直持续到了25日晚上。16 舟曲泥石流

据最新数据统计,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1144人遇难,重伤住院64人,其中转院58人,出院5人,门诊治疗567人;已解救人员1243人,失踪600人。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其中农村民房235户,城镇职工及居民住房72户;进水房屋4189户、20945间,其中农村民房1503户,城镇民房2686户,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38辆。16 17 17 18 18 19 20

首先,看看舟曲县城,大量的建造现代水泥建筑,基本上占用了曾经山洪等下泄的通道,县城很多楼房选址本来就不好,人口的过度聚集,使得这一小块地方到处都被占用了,其实这里并不适合建立县城。

其次,舟曲县城承载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人一多,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于是砍伐树木,开采矿山,乱开乱挖就变得很平常了,遇有大规模泥石流也就很正常了。

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才是避免自然灾害最好办法。

反思一下,为什么泥石流最近这些年会造成这么重大的损失,显然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惩罚:

1.5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可 新西兰以环境优美闻名于世,号称“世界最后一块净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是新西兰人的骄傲,也是新西兰的象征。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研究新西兰的历史发现,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新西兰人环境保护的概念不是生而有之,新西兰的环境保护也不是一帆风顺,没有逃脱先破坏后保护的宿命,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反复过程。

十九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殖民者来到新西兰之前,新西兰只有毛利人(原住民)在此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世外仙境。欧洲殖民者为了创建“新的家园”,大肆破坏原有的生态和地貌,开荒开矿,建设港口,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牧场革命”。他们砍伐原始森林,种植英国的草种,将新西兰51%的土地改造成牧场。为保证牛羊全年饲养,维持高产量,交替施用大量的化肥和杀草剂。更为严重的是,在100年内从世界各地引进了1000多种外来物种,严重威胁了原有物种的生存。26

这种人为改造生态地貌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破坏了新西兰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造成本地物种的急剧减少,甚至部分灭绝。而大量施加化肥和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超过人口十倍以上的牛羊所释放的大量有机废气造成了污染空气,并直接导致新西兰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殖民生态的做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

后来,民众的觉醒和民意的高涨提高了政府的重视,而政府推行全面、有效的环保政策又进一步推动环保理念的发展和环保组织的壮大。清洁和绿色的环保形象同样促进了旅游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长足发展,由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了完美的统一。27 28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出口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10%并带动了交通、住宿、零售、餐饮、金融、保险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农业、林业和畜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全国51%的土地为牧场或农场,29%的土地为林地,农、林、牧业产值占出口产品总值50%,占GDP的16%。新西兰拥有世界上第四大专属经济区,海洋水产资源丰富,渔业产品占出口产品总值4%。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完美统一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小憩,总会有小鸟、鸽子、野鸭在你的脚边徘徊,等着你喂面包吃,没有任何的畏惧和恐慌。这是动物对人的无限信赖,是多少年培养的结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28 29

总之,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将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保护环境并不是牺牲发展,发展与保护环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西兰环境保护的坎坷之路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吸取的教训。历史不该重演,中国的环保之路任重道远。

可见,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济的增长点,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促进环境的发展。30 1.6 结论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并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从人们对两者重视的层面上理解:我们应该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摆在同样的位置。可能在短时间内这两者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在长期内,经过人为的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会趋于一致。30 31 二:为了保护环境而限制一些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并不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并行相矛盾。比如说,一些地方有时为了环境的保护可以适当限制一些高污染产业的发展,而在其他产业加大投入,这样并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向前发展的趋势,却能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当然这并不是对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是适用的,要依据各个地区的特色和资源而定。

篇7: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大国来说,具有丰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等。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例如,西安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但它却能吸引络绎不绝的国际国内旅游者,成为我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究其原因,是因其握有几张王脾:它是我国古代社会定都时间最长,定都王朝最多的城市,号称十朝古都;是我国文物荟萃之地,拥有世界上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秦始皇陵,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历代帝陵等等,可以说,文物古迹是西安市旅游业的生命。北京市无论在接待国际游客,还是接待国内游客方面,都高居全国榜首,这除与它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很的文物古迹,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等。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特殊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篇8:浅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两者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1.1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理论共识与最终目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以下结论可能是最终的目标:一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二是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合理的发展方式, 会破坏环境和资源, 保护环境并非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 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 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三是人类活动、包括经济对于环境的改变, 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所以,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没有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无法实施, 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结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 最终会导致源枯竭, 环境恶化严重,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济发展, 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优先考虑论调, 是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1.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背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起来很简单, 然而, 任何对策或选择都必须基于各个国家的现实, 这才致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背离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必须首先加以考虑, 这是我们曾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因。中国世界工厂化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化, 即其工业产业向中国转移。在这种全球生产体系下, 发达国家得到了环境保护, 像中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环境受到污染。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因, 还来自于环境保护本身, 尽管发达国家总结了经验并获得了各种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新的技术和资金, 而这些则是发展中国家缺乏的。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下, 发展中国家要想从发达国家获得这些技术和资金, 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并且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2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措施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也是我们工作实践中绕不过去的发展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 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 两者必须协调起来, 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即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必须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发达国家可以先发展后治理, 发展好了谈环保, 但中国确实走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理由有三:第一, 当中国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时, 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原始积累, 并通过100多年的不断争夺, 划分确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的国际规则, 中国污染成本肯定转不出去。第二,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很不合理, 不可能学习西方, 到人均8000美元以上再谈环保。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解决, 如果生态发生危机, 灾难无法逆转。我们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 也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消费标准去吃豪餐、住豪宅、开豪车、建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第三, 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谐文化, 我们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我们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即绿色平崛起道路。

2.2 中国必须致力寻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 更加确定与追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 比的不仅仅是生产力, 还要比共同富裕, 比谁更公平正义, 要比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文化力量。

第二, 应该重新制订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如国土整治规划, 应打破行政区划, 根据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总量去制订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 再依此制订不同的考核体系与政策体系。再例如新的产业发展规划等等。

第三, 应推行行政体制改革, 其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由主抓企业主抓经济向主抓公共服务过渡, 如环境保护。同时还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与企业的新型关系。

第四, 要制订一系列经济环境政策。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也不符合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的潮流。

3 具体做法

3.1 强化环境意识, 树立生态理念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 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 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 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3.2 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节, 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

环保从源头抓起, 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 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 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3.3 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 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途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循环生产的新模式, 彻底改变传统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 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 努力改进产品设计, 改变生产工艺, 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3.4 把环境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 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 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 以人为本, 下决心解决老百姓广泛关注, 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 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地, 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大力改善区域环境, 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总之,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 走科学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 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的转变, 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 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摘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是在特定国情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所作出的现实选择,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促进经济与生态的互动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 是这里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关系,做法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5) .

[2]最大限度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N].深圳特区报, 2007-02-08.

[3]唐德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0) .

[4]张仁玲.生态文明蕴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5) .

[5]王玉庆.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之道[J].北京大学学报, 2010 (10) .

[6]刘小珍.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 2008 (8) .

上一篇:以期待为题的中学生作文1200字下一篇: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魅力汉字——多变的汉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