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

2024-05-23

《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精选9篇)

篇1:《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

《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特点。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了解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美国民族构成的分析,学会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美国,懂得尊重移民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树立不同肤色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的观点。【教学重点】

美国的领土组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教学难点】

美国社会存在种族歧视的原因和表现。【教学方法】

读较分析、资料了解、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自由女神、星条国旗 你知道它们来自哪个国家吗?(美国)

今天,让我们走近美国,首先来了解它的位置和民族。

二、新课学习

(一)民族大熔炉

拓展延伸:你能说出美国国旗的含义吗?

国旗:星条旗。主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

1.组成

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州。拓展延伸:阿拉斯加州

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该州拥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脉中的17座,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在阿拉斯加州境内,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

拓展延伸:夏威夷州

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首府位于瓦胡岛上的火奴鲁鲁(檀香山),位居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亚、美和大洋洲间海、空运输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位置(1)半球位置

读图可知美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

本土:大部分位于30°N~ 50°N之间,属于北温带。阿拉斯加:66.5°N通过北部,主要位于北寒带。夏威夷:23.5°N通过,主要位于热带。(3)海陆位置

本土北、南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相邻,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南临墨西哥湾。

3.人口和民族(1)人口 2010年,美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增长率为0.97%,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2)种族和民族

原来居住在美国的是印第安人(属黄种人)等原住民,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主要来自欧洲、黑种人——历史上被作为奴隶从非洲贩卖而来和亚洲黄种人——作为劳工来到美国,都是在最近200多年时间里移入美国的。

拓展延伸:美国印第安人现状

美国国务院资料: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多人,分属560多部落,居住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直到今天,印第安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印第安人拒绝现代文明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阅读材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先或祖籍,感受美国是移民大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祖先是英国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在德国出生的犹太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出生在中国。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的祖先来自非洲。4.华人、华侨

美国的华人和华侨约有400万人(2010年),分布比较广泛。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还有华人聚居的、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唐人街“。

阅读教材75页“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说一说华人对美国做出的贡献。华人劳工在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的修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有华人杰出的表现: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贝聿铭获得普利克奖,王赣骏是第一位华裔航天员。

活动:感受美国的人种问题,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白种人为主,占79.96%,黑种人占12.85%,华人华侨占4.43%,印第安人等原住民占1.15%,其他种族占1.61%。

读教材76页图中几个人的对话,说说你的感想。黑人、印第安人以及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现象。

材料分析:

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非洲裔、拉美裔和亚洲裔美国人等少数民族经常在公共场所遭到不公平待遇。超过33%的黑人:曾因肤色在找工作时被拒绝或得不到升迁机会;20%的拉美裔和亚洲裔人:曾在工作场所受到岐视;50%的黑人男子和25%的黑人女子:曾因黑人身份受到警察的岐视。

思考: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种族歧视)视频:《奥巴马:美国种族歧视现象仍存在》 【课堂练习】

1.关于美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C)A.位于北美洲北部 B.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C.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D.是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美国的土著居民是(C)A.因纽特人 B.苏美尔人 C.印第安人 D.犹太人

3.在美国人种的构成中,占绝大多数的人种是(A)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4.有关美国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C)A.位于西半球的北部

B.在美国可以欣赏到极昼极夜现象 C.是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国家

D.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美国的人口和民族;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作业布置】

1.说一说美国的地理位置。2.美国的人种构成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美国(第1课时)

(一)民族大熔炉 组成 位置 人口和民族 华人、华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了解的美国的位置、组成及民族、种族情况,同时,学会了尊重各国的文化,体会到不同人种之间不应该存在种族歧视,基本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篇2:《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 4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 4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 4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板书设计

篇3:第1课时:字词

字词部分主要包括语音、汉字和词语三个方面,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中考语文对字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给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词语;辨识常用汉字的误读;辨识拼写及声调的错误;辨识常见的错别字(多是考查别字,一般不涉及错字);考查查字典的能力;考查音形义相近的、易混淆的汉字或词语。

要想做好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一些多音字、多义字、同音字、形近字,很容易读错、写错,要能够准确辨别;

2. 方言对普通话读音的影响;

3. 能运用多种检字法查字典;

4. 仔细辨析词语间的细微区别 ,可从其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5. 特别注意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一要真正理解其意思 ,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对象和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得正确与否。

典题诊断试一试:你掌握得怎样了?

1.(201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请将下列内容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2.(2013·山东省淄博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霾(mái)眷念(juàn) 气冲斗牛(dǒu)

B.羸弱(léi)媲美(pì) 风雪载途(zài)

C. 酬和(hè)猝然(cù) 风姿绰约(chuò)

D. 褴褛(lǚ) 发酵(xiào) 鳞次栉比(zhì)

3. (2013·山东省淄博市)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驽钝稔熟口头禅白驹过隙B. 徜徉搏弈里程碑融汇贯通

C. 憧憬广袤闭门羹大庭广众D. 桑梓恻隐明信片断章取义

4. (2013·贵州省遵义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更加更改更换更正B.中奖中意中肯中计

C.剥夺剥皮剥削剥离D.横蛮横竖横行横财

5. (2013·江苏省徐州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而归

B. 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益彰(zhāng)

C.惬(qiè)意斑斓(lán)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

D. 追溯(sù) 焦灼(zhuó) 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íng)

6. (2013·广东省汕头市)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qíqū)险路。 ( )

(2)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éxù)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 )

(3) 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zhìyí),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

(4)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gù)。()

反馈评析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第1小题主要考查考生书写汉字的水平。看到这类题,很多考生认为太简单,就很随意地写上去了,这是不对的。做这类试题,应根据规定的字体(多是正楷)做到规范书写,并保持卷面整洁。要特别注意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不能写错字或乱涂乱画。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写字特别重视,所以这类试题还会继续保留。

第2小题考查的是语音。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常用汉字的误读情况, 主要包括多音字误读、形似字误读、方言误读、姓氏误读、古音误读和习惯性误读等。这里面的“发酵”的“酵”就是一种习惯性误读,应读“jiào”。

第3小题考查的是字形。“搏弈”应是“博弈”,“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所以应选B。做这样的题应该特别注意整理,要把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筛选归纳,然后多读多记,这样的话,一般就问题不大了。

第4小题考查的是多音字。如果题目中涉及的多音字较多, 或者每个选项中的词语数量较多,就会增加难度。对于错误率较高的多音字,要强化记忆,否则,就会在这类题上栽跟头。本题应选B。

第5小题和山东省淄博市的命题方式不同, 是将字音和字形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这种题型既压缩了试题数量(由两小题变为一小题),又不会降低考查要求(一个小题考了16个词语,既有语音,又有字形 ) , 今后很可能会被更多的省、市所采纳。 本题答案 :C (A. 牍—渎,载zǎi—zài;B. 剽biāo—piāo;D. 烂———滥)。

第6小题是根据拼音直接写出词语,4个词语依次是:崎岖、和煦、因地制宜、根深蒂固。错误率较高的是和煦的“煦”和根深蒂固的“蒂”。

专题强化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2013·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洗濯/烧灼炫耀/头晕目眩B. 慰藉/嫉妒告罄/惟吾德馨

C.炽痛/叱咤点缀/因病辍学D.泯灭/器皿纯粹/猝然长逝

2. (2013·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证据确凿人声顶沸机构臃肿搏学多才

B. 仰慕之情家瑜户晓妇儒皆知鞠躬尽瘁

C. 深恶痛疾出言不逊匿名举报诘责当局

D. 器宇轩昂禁固思想张惶失措颔首低眉

3. (2013·贵州省遵义市)下列词语的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毛骨悚然心有余悸骇人听闻B. 稍纵即逝今非昔比沧海桑田

C.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举世闻名D. 老态龙钟鸡皮鹤发瘦骨嶙峋

4. (2013·江西省南昌市)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 干涸(gù) 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

C. 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

D.恣睢(zì) 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5. (2013·湖北省恩施州)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次次自然灾害的_______考验,_______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本色,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在_______着一个深刻道理: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在风险挑战中不断_______“中国梦”的新高度。

A. 严酷验证磨练诠释 到达

B. 严格证实锻炼阐明 腾达

C. 严重证明磨砺阐述 进达

D. 严峻见证砥砺阐释 抵达

6. (2013·江苏省常州市)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括号内。

书法是中华国cuì(),其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可追sù()到文字产生之时。书法与个性的关系错综复杂,许多看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王羲之的()了千年文人的松风梅骨。行书匀称俊俏、潇洒流丽;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缜密、挺bá()遒劲……书法负载··

7.(2013·河北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傍晚时分,到达昆明。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整个春城犹如披上了轻纱,显得格外妩媚。我们到达宾馆时,热情的主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寒暄了一阵,主人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西山,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往之情。待主人告别后,我迫不急待地推开了临街的窗子,只见远处的街灯发出柔和的光,重峦迭嶂的西山隐约可见,四周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啊,多么令人陶醉的春城之夜!

(1) 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1用音序检字法查“媚”: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2用部首检字法查“暄”: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

(2) 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_______应改为_______ 2_______应改为_______

参考答案:

篇4:《细胞增殖》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

《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第二节内容,它是建立在已经学习第一节《细胞结构和功能》,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之上来学习该节内容,同时,为学习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发育》中减数分裂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奠定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在近五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总分达47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细胞增殖的方式、意义以及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识记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应用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2)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作为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由其自学;其次,生物这门学科是高二初开的一门学科,学生对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欠缺,有关生物的基础知识积累少;第三,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

三、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学生实际情况,加之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而教学时间安排为3课时(讲授2课时,实验1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仅限于第1课时(内容:细胞增殖方式、意义;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因而,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以问题贯穿本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坐标图,把抽象、微观的有丝分裂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比较、归纳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回忆第一节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大多数生物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细胞的数目是如何增殖的呢?引入细胞增殖、板书课题(通过简洁地提问,引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学习

1、细胞增殖的方式、意义

提问:细胞以什么方式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几种?哪几种?增殖有何意义?

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并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教材中勾划出相关内容。给2分钟时间,抽同学回答并点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用以增加体细胞数量,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也就是具有细胞周期引出。

1)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是不是所有在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的起点在哪儿?止点在哪儿?(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然后阅读插图2-19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结合起止点,知道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从弧线的长短上得出时间的长短,并用表2-1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来反证。追问:各阶段有何特点?对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而言,它们是否一样?我们先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引出: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①分裂间期

利用挂图指出间期图例,观察结构,提问是不是间期就是“间歇期”?讲述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回忆染色质的主要成分,说明实质是进行染色体复制,但并未分开仍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画图 :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结构称为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分裂期

人为地分为了四个时期:前、中、后、末。

前期:比较挂图上间期与前期的区别,学生自由交流。

老师归纳两出现两消失,中期:与前期比较,后期:与中期比较,末期:与后期比较。

依次进行,指导学生重点在于分析染色体的变化,老师用一、二句精炼的话归纳,并在黑板上画出特点(让学生把不易看见的变化与看得见的图结合起来,抓住特点,便于记忆,理解、突破重点、难点)。

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对照挂图来描述变化过程,学生复述(通过重复强化学生记忆过程)。

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有何规律?用坐标图来反映,老师建立一个坐标图,引导学生据过程一起分析,得出染色体变化曲线。练习,由学生自己按照上述思路绘DNA变化曲线,抽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绘制,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绘,最后点评。(用坐标图更能直观反映出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并知道变化规律的由来,加深对过程的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三)小结

指出重难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各时期的特点。(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

预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思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异同。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方式、意义

二、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①分裂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②分裂期有:

前:两出现,两消失

中:着丝点排在赤道极上

后:着丝点分裂,拉向两极

篇5:《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

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图片。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

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是诸葛亮。诫,告诫,劝勉。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3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在原文处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3.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结合注释和所学内容突破难点词句翻译。

(重点理解“修身”和“养德”;“淡泊”与“宁静”;“明志”与“致远”;“淫慢”与“险躁”等词语。)【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三)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通过疏通文意,我们发现《诫子书》全文虽不长,但意蕴丰富。文章涉及了“君子”“志向”“才学”“宁静”“昔时”等多个方面,那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作者的核心思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勾画思维导图。

/ 3

结论:实现志向需“宁静”“淡泊”。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明确作者观点。

预设:作者重点围绕“静”展开议论,教导儿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恬静寡欲,集中精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明确了内心恬淡,宁静专一的积极作用,也是《诫子书》作者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四)结合活动,布置作业

明确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含义,那么要完成解说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了解语句出处。(2)理解语句含义。(3)了解写作背景。

前两项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今天课后的作业就是查找“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诫子书》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为解说词组织材料,同时为理解此幅书法作品的现实意义做准备。

篇6:《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

教材解读: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文章的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学习课文,不仅要体悟作者论证的生动和严密,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文章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演讲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文章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演讲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运用了设问和反问,引用不少古代名言,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让文章有活力。

教学目标:

1.感受演讲词条理清晰、论证生动有力的特点。

2.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3.联系语境、借助注释理解一些古代名言的含义,体会课文演讲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晰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难点:理解“敬业”“乐业”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体会作者妙用口语及引用名句演讲的精妙。

教法与写法:

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文中的“业”不仅仅指工作,也可以指学习、生活,1 / 8

与学生的实际结合紧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领悟。

2.诵读法:课文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作者演讲的精妙。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2.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出关键词句,以帮助理解内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搜集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设计一: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再比如诺贝尔,他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激动地喊道:“我成功了……”

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动,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自

/ 8

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聆听一下智者的教诲吧。

设计二:在一次奥运会中,马拉松比赛庆祝胜利的典礼早已结束,坦桑尼亚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已经几乎空无一人的奧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他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体育场一周,跑到了终点。著名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个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和责任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宣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文章。它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所作的演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先哲的教诲,观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设计三: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老板,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老伴过悠闲的生活。老板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老木匠能不能再为他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老板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和羞愧。

这则故事虽然简单平淡,但是寓意深刻,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未来的职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演讲词《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就在文中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职业。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

/ 8

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一生著述宏富,所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被尊为一代宗师。

3.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9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该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学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4.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禅师(chán)佝倭(gōu lóu)蜩翼(tiáo)羡慕(xiàn)妥当(tuǒ)旁骛(wù)亵渎(xiè dú)层累(lěi)骈进(pián)强聒不舍(guō)敬业乐群:专心于学业,朋友和睦相处。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重点,主旨。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征引:引用。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骈进:并排前进。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 8

杜绝:彻底制止:禁止。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巩固对基础知识及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掌握,为分析、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词,又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例子)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你的看法,观点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660分,排名全年级第一。——依据,事实 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作“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作“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作“论证”。

2.《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请仔细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根据这几个问题,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由此,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由引用名言入手,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

/ 8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设计意图】交代议论文的三要素,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进一步理解文章作铺垫。

第三阶段:合作探讨

(一)学生自读课文第1〜7段,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相关句子,试作分析说明。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二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中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画满呢”过渡并引导,最后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比如,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则是举例论证。

(二)学生自读课文第8、9段,并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末作者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生活。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并列出了四个理由。

/ 8

2.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设计意图】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而不是要求。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3.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罗佐夫 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6.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

7.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设计意图】拓展积累,加深对本文观点和内容的理解。第五阶段:检测小结

1.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 8

3.解释下列经典语句和格言的意思。

(1)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小结答案: 1.D 2.A 3.(1)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儿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庄子说:“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3)孔子说:“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4.(示例)引用论证:引用孔子言论、朱子言论等。举例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讲“无业”有什么坏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道理论证:“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其实质是一样的。

篇7:《美国》精品教案(第1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二)能力目标

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最大的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查找相关材料,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白种人占75%,最多;拉美后裔占12.5%,黑种人占12.3%;亚裔点3.6%;其中华人约243万,占0.9%。)

5.情景教学。(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

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º-50º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最大的移民国家:

1、首都:华盛顿

2、地理位置:

A、海陆位置: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面墨西哥湾。B、陆上邻国:北接加拿大,南与墨西哥接壤。

3、领土构成:共50个州,本土有48个州,外加两个海外州。另外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特区。

4、人种构成:最早生活在美国的土著是印第安人,现在最多的是白种人,此外还有黑种人,黄种人。美国是最大的移民国家。

5、语言: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原因:受地形影响。

7、河流湖泊:

(1)、密西西比河:美国最大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2)、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属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完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有。

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一)、农业

1、农业人口:500万,占总人数的1.8%。

2、农业带的分布及成因:

篇8:《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绿色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知道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归纳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教学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了解、视频体会、活动归纳、教师讲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

印度不但人口众多,而且水旱灾害频繁。那么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解决粮食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印度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气候类型

读图,说一说印度所在的温度带。(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读图,说一说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

读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

读南亚1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时间→每年10月~次年5月

风向→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特点→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雨季:

读南亚7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时间→6~9月

风向→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特点→气流湿润,降水丰沛 3.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不稳定)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多→水灾 风力太弱,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少→旱灾 4.粮食生产

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阅读教材34页的材料——两次“绿色革命”,回答问题。第一次“绿色革命”时间:20世纪60年代

结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第二次“绿色革命”时间:2004年开始

结果: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印度的“绿色革命”能给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启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不要忘记注重生态环境)拓展延伸: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的危害 视频:印度洪灾重创农业重镇

视频:持续干旱 印度部分地区农业绝收 拓展延伸:治理水旱灾害的措施

(南方修建水池、水井;北方修筑水渠;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拓展延伸:经济作物

印度的经济作物主人有棉花、黄麻、茶。拓展延伸:经济作物的分布

读图,说一说印度棉花、黄麻、茶的分布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下游地区、茶:东北部低山坡上。加尔各答形成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形成棉纺织工业中心。)

活动: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对照两幅地图,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东北部、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拓展延伸: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饮食关系

(印度沿海地区:水稻——咖喱炒饭;印度的北方:小麦——薄面饼“恰巴提”)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材料: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根据水稻和小麦的生活习性,可以推测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分布区。)

3.对照两幅地图,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2000mm,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多在500~1000mm。)【课堂练习】

1.印度的“绿色革命”针对的是(A)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政治

2.印度农产品产量大,而出口量却很少,其原因是(D)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耗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多 C.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产量不稳定 D.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

3.印度大部分地方属于什么气候(B)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A.水稻和小麦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5.有关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D)A.印度的气候类型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印度大部分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C.印度大部分地区旱季吹西北风,雨季吹东南风 D.印度大部分地区旱季吹东北风,雨季吹西南风 6.给印度带来降水的是(A)A.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这种气候使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印度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解决粮食问题,印度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并取得一定成效。)【作业布置】

1.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

3.说一说印度两次“绿色革命”的结果。【板书设计】

印度(第2课时)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粮食生产 【教学反思】

篇9:《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产业发展,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其他国家分不开的,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因地制宜,发挥最大资源优势。【教学重点】

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学难点】

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教学方法】

读课文分析归纳、资料分析归纳、视频了解、教师讲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印度有“世界办公室”的美誉。为什么称印度为“世界办公室”?(因为印度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二、新课学习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拓展延伸:什么是服务外包产业?

服务外包产业,是基于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进而催生一批以服务外包而快速发展的企业的产业。

1.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2.发展条件(1)人力资源丰富

印度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且其增长呈现加速趋势。按职业标准测算,1981年为700万,1991年增加到1,020万,2004年猛增至2,680万。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劳动力总量中的比例相应地从1981年的3.1%增加到1991年的3.6%和2004年的7.3%。

(2)劳动力成本较低

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导致用人成本并不高。拓展延伸:全球劳动力最廉价的6个国家

越南:越南的经济并不发达,人均年收入8000元人民币不到,工人工资一个月大概1000元人民币不到。

柬埔寨:柬埔寨拥有1500万以上的人口,人均年收入并不高,仅有7000元不到的人均收入。

印度:印度拥有12亿的人口,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均年收入也不高。菲律宾:菲律宾拥有9000多万的人口,菲律宾人均年收入在3000美元左右。印度尼西亚:印尼的人口超过了两亿,在印尼,一个小时的劳动成本,大概在8元到9元左右。

泰国:人均年收入仅有4000美元左右,企业一小时的劳动成本仅为7-8元人民币。

(3)英语普及 据调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语的约两亿,精通英语者约为5000万。87%的印度学校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则全部采用英语教学。

(4)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准确把握了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印度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3.涉及的主要领域

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领域。4.发展现状

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承接的软件外包业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5.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6.作用

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拓展延伸:视频《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刺激就业》 读教材36页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度的软件外包业主要来自哪里?其次是哪里?(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哪里?(班加罗尔)(印度“硅谷”)拓展延伸:视频:《班加罗尔——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中心》 活动:

读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1.找出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如图)。这些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又是软件产业中心。谈谈软件外包产业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

(软件产业中心往往软件设计人才济济,有过硬的软件技术。那里既有人才,又有技术,因而能够承接境外软件业务,发展软件外包产业。)

2.找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新德里、孟买附近。21世纪初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

3.谈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向软件产业中心周围的中小城镇扩散,21世纪初扩散至西南沿海中小城镇。)【课堂练习】

1.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是(A)①劳动力成本较低 ②英语普及 ③人力资源丰富 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⑤铁矿资源丰富 ⑥交通运输发展较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关于印度主要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D)A.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孟买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首都新德里位于沿海地区

D.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3.印度被世界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原因是发展了(A)A.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B.农业“绿色革命” C.旅游业 D.核工业

4.关于著名城市加尔各答的叙述,正确的是(D)A.位于印度河口附近,周围盛产黄麻 B.是印度的麻纺工业中心和最大的海港 C.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最大棉纺工业中心 D.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和黄麻产地 5.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C)A.印度位于中国的东南面 B.东临阿拉伯海

C.印度的“硅谷“为南部的班加罗尔 D.加尔各答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作业布置】

1.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称印度为“世界办公室”? 【板书设计】

印度(第3课时)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产生背景 发展条件 涉及的主要领域 发展现状 特点 作用 【教学反思】

上一篇:携程网调研报告下一篇:2018修路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