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2024-05-15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共7篇)

篇1:【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静物画有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线造型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2、要学会并初步掌握线造型过渡画法的基本要求。

3、在组合静物写生中要注意对物体的形象观察,理解,比较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并掌握线造型的基本要求。难点:提高线造型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言:

线造型是素描重要语言之一,是素描教学中不可少的过渡画法,是画好一幅素描画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学习绘画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媒体课件展示作品

二、精讲点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素描静物写生(线造型):

1、方法:

(1)确定构图:位置、大小、长短、高低等。

(2)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运用直线的好处是可度量出物 体比例、位置、长短、走向。

(3)充分表现物体基本形与特征:结构、质感、前后位置、透 视关系、空间关系、比较等。

2、演示教学:绘画演示。

(1)部分学生临摹教材28页最后一幅(2)部分学生直接写生。

3、抽取习作讲评,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4、课下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5、作业与课堂评价

6、确定构图:位置、大小、长短、高低等;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运用直线的好处是可度量出物体比例、位置、长短、走向;充分表现物体基本形与特征:结构、质感、前后位置、透视关系、空间关系等。

六、板书设计:素描静物写生

1、确定构图

2、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

3、充分表现出物体基本形与特征

七、回顾与反思

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示范,使考生能进一步掌握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使学的表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式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亲耳目睹,直接感受后进行练习。经过我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和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画面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我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独立完成较完整的色彩画。

2、通过教师示范,使考生能进一步掌握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怎样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完整的色彩画。

3、培养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物色彩画的表现技法。

难点:如何把握画面整体效果、色彩变化、虚实关系、体积关系、水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工具准备情况。

2、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认真看、认真听。

二、示范、讲授:

三、作业要求与辅导:

四、总结:

1、观察:静物形体的变化、色彩的对比、透视规律。

2、起稿:用2B铅笔起稿,注意构图饱满、形体透视、比例准确。

3、着色(考试时一般用二至三遍色完成):注意:固有色、环境色、色彩变、明暗变化、前后关系、主次关系。

4、刻画:

注意:形体结构明显、色彩变化统一、物体边线虚实变化、主次明显、画面生动、具有冲击力。

5、调整:整体——局部——整体。

作业要求:根据老师的示范过程,对同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学生写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与课堂评价

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示范,使考生能进一步掌握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步骤,并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完整的色彩画,培养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现能力等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式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亲耳目睹,直接感受后进行练习。经过我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和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画面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六、回顾与反思

色彩是美术联考的必考科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现能力。有一定的专业训练并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在考场上如何正常发挥、施展自己的才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

篇2:【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远古的呼唤》教案

共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的艺术行为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能力。过去以了解艺术风格为知识目标的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欣赏评析的方法,而本课立足于学生兴趣.选择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索性,更多考虑的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为高年级欣赏课的开展形成有效知识链接。

教学目标:

1、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和健康审美心理。

2、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积极地投入参与制作,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教学重、难点:

1、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2、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准备:

1、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2、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布置学生通过阅读、网上查询等途径,收集有关原始生活的艺术图片和文字资料。

2、寻找具有原始风格的实物,结合展览,营造氛围。

3、收集包括原始陶器、雕塑、壁画、服饰等方面的图片、音像资料,制作师生演示用课件。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布置展览,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课外准备活动。使他们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的了解从无到有,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原始风情,为制作和包装角色做好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此外,展示大量原始艺术品图片及具有原始味道的仿制品,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种艺术的熏陶,为活动营造一种原始的氛围。

二、课中——交流、制作和展示 1.音乐引入

音乐中,教师通过观看四川彭州发现的远古人类生活溶洞“穿心洞”和古人类图片引入课题“《远古的呼唤》。

2.进入主题——原始艺术

观看图片小结: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用智慧创造了艺术,我们称之为原始艺术,原始艺术表现了先民的生活理想、情感追求,它质朴、粗犷、奇特的艺术魅力令后人赞叹不已。

课堂小结:

面具其实是一种图腾文化,石器时代是早期图腾文化得到大发展的时代,现代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优美而奇异的图形,如文字图画、象形文字、原始岩画、图腾标志等等,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然后让学生观看大量图片增加印象。

特点:(1)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

(2)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交谈:(1)说说对先人的感受,为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自豪;

(2)谈谈现代人对原始艺术的感受,说明原始艺术以它特有的质朴和粗犷吸引了大家,让人们有一种心灵的放松,情感的回归。

3、大胆制作,讲究创意

(1)说明要求——结合你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有特 色的包装,注意要符合角色的身份。

(2)学生动手创作,教师鼓励帮助并适当装扮自己。设计意图: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创造与制作的空间,不干涉他们的想法和制作,了解他们的创意,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将自己适当地进行装扮,是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最好方式,热心参与进去,才能真正分享。

展示大家的创作,说说创意,领略来自自己下手的原始风味。简单的表演是对本课的总结。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三、课后——访谈、评价和延伸

1、“通过这一堂课,对原始有了怎样的感受?”

2、“在今后的生活中,对具有原始风味的东西会不会特别留意或者收藏?”

3、课后进一步制作好面具,下节课进行组织表演。设计意图:

篇3:【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方寸之间》参考教案

【教案背景】

小小印章,寥寥数字,形态各异,神情有别,或刚劲挺拔,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的体验融汇于点划之中。这就是篆刻艺术的魅力。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书法艺术,人人皆知。但篆刻艺术,很多人无从知晓。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将此传承下去。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二、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三、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布置活动内容。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四、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五、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六、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七、课后反思

篇4:【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千姿百态的水》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

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

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

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

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

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七、自主创新表现

小组中每人用一句话或一个形容词为对方同学出一个水的绘画题目,根据这一题目用合适的表现来进行创作。

八、作业评价,创意交流

1.水资源博物馆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水的好作品,你认为它们会选取哪些作品呢,为什么?学生讲评。

2.角色转换,学生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

九、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十、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

播放四段水声(滴、撒、流、淌),听前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食指空中绘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欣赏从互联网下载的水的动态变化的影像片段,学生看完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既有静态的产生美妙的韵律的变化。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

我分别播放三幅图片,学生对三幅图片的水波进行探讨总结。通过宋朝马远《十二水图·黄河逆流》师生看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在“九龙壁”前师生领略到了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

“漩涡纹彩陶瓮’师生领略到流动的线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型十分协调。

总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形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做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

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 我首先展示浪花、溪流、大雨、漩涡图片。

学生分四组,每组任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比比哪一组表达的方式最多最精彩。

小组完成后展示小组作品,学生简评,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注意: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强调所画的内容不宜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

四、教师演示------示范总结,延伸能力;

首先我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我的创作要点。然后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

总结: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作品体验--------知识迁移,创新应用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幅关于水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水的状态,运用合适简略的线条来设计表现不同形态的水,创作一幅体现水的动感和美感的作品。

学生课堂制作,教师随堂指导。

(活动力求让学生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形态美,并归纳其造型特点,学会运用线组织画面,体会线的表现力和秩序美。)

六、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 1.制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篇5:【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版画实践――藏书票

教学目的

1、学习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学会用版画的方式制作一枚藏书票,提高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兴趣及对书籍装饰的审美情趣。

2、通过色彩构思教学和范例演示,辅导学生上色拓印,了解藏书票由来和艺术特点。通过讲授,作为必不可少的一步,请学生在学会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材,设计制作藏书票。

3、体验凸版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教学说明:作为版画的实践是一个非常繁杂和系统的过程,如何在本环节中能让学生从印鞋转移成印刷版画作品,而且版画的分类风格、形式比较多,既容易掌握又能学到版画制作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懂得藏书票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难点:掌握版画印刷艺术的艺术规律。教学准备

学生:设计制作藏书票的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有关藏书票史料及作品等,准备制作藏书票的准备材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5分钟)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拿出几种准备好的藏书票提问学生。

1、这是什么东西?什么是藏书票?它的由来?它的制作过程?

2、藏书票的特点有哪些?

3、世界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叫什么?

4、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是什么?

5、藏书票用途是什么?

问题用课件出示,如果学生有图片资料,可随时切换到展示平台。你可以回答其中的一道题,也可以针对别人已经回答了的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说明:本环节设计是用直门见山的方法,学生好像当头一棒打闷了,这样,反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探索兴趣。

二、讲授新课(12分钟)欣赏投影,藏书票范作及师范作。

刚才大家都回答了这些问题,老师感到非常满意,那么,究竟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即时讲解: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它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它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誉。本世纪初传入我国。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

1、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2、多是用版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

3、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

4、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5、贴在书皮或扉页上。(藏书票的组成要素a主题画、b拉丁文“EX-LIBRIS”、c版次、d版种、e年份、f作者署名。)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藏书票制作于1470年的德国“刺猬”藏书票,是德国人勒戈尔制作的,画面上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中衔着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这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长宽为6.5×9.5公分,内容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在翻箱倒柜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图案上方书‘关祖章藏书’五个大字,大小两只书箱上分别标有‘书林’‘易书’字样。这真是一枚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质。)(2分钟)

看了这些,我们感觉到,藏书票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那么,藏书票具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3分钟)(课件出示两张藏书票)(藏书票包括图画和文字组成,第一是应该有藏书者的名字或书的种类、用途、名称等;第二是应该有简洁优美的图画,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颜色上可用彩色,也可用单色。尤其注意的是藏书票不要做成一张复杂的版画,一定要简洁,体现自己的个性。)现在,我们对藏书票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一些优秀的藏书票吧。(出示课件,欣赏藏书票,时间:1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藏书票真是太漂亮吗?今天,我们就要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藏书票,刚才我们知道,今天要做的藏书票是用版画来制作的,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方法,现在,谁能根据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藏书票的制作步骤,你们说一步,老师跟着做一步,好吗?(5分钟)

1、构思;(课件出示并板书)

2、制版;(课件出示并板书)文字部分可以在最后用毛笔蘸颜料书写

3、拓印;(课件出示并板书)

4、整理;(课件出示并板书)(在上面步骤中,教师还应根据步骤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老师的这一张藏书票就做好了,(出示实物),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同学们,开始吧(1分钟)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课件伴随音乐循环出现各种藏书票。)(26分钟)

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团队协作性,以小组分工形式,所以提高作品出炉的时间,教师必须要认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作品作为礼物赠于自己喜欢的同学,就是教师和同学给我们作者最大的肯定。作业完成后让学生拿到展示平台进行展示,然后贴在黑板前面

五、小结(3分钟)

请两位同学上来说一说这节美术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出示已经贴有藏书票的书)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藏书票的制作,今后我们可以在书的扉页上贴上自己刻印的藏书票,使我们的书更加漂亮、美观。板书:版画藏书票

1、构思

2、制版

3、拓印

4、整理;

四、单元小结:

篇6:【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3、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篆、隶作品赏析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临写体验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四、讨论交流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六、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篇7:【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造型的表现力》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表现力。

2、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生活中的线条

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造型。线条作为创作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 线条、明暗、体量、空间(1)线条:

展示一组作品: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的表现语言。

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朝元仙杖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现代弗兰克·盖里美国)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装饰画古希腊)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

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2)明暗: 《圣母玛利亚》

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和《女人像》 线描:马蒂斯法国

油画: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提问:三组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它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3)体量:

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双环(雕塑亨利·摩尔英国)(4)空间:

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西斯莱法国)

欣赏与体会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欣赏评述,体会各种表现手段在艺术作品造型中的作用。

3、用线条表现今天的心情

上一篇:公关礼仪试题下一篇:卓越人生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