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心得

2024-04-30

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心得(通用9篇)

篇1: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心得

上海市位育中学 秦振良

回首自己三十年的教学人生,最快乐的还是第一个十年,尤其是最初的几年。当时热情满怀,但不谙世事,很少去想高考的事,认为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和自己一样喜欢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品味出语文的醇美。

工作的学校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全地区唯一的省重点学校,是寄宿制的,三面环山。教师们就住在与学校相邻的家属楼里,于是我常能带着学生到山里,欣赏那一派北国风光。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很随便。记得有一堂课,正在让学生背诵《荷塘月色》。一位学生指着窗外的山,说:“老师,看,达子香开了!”达子香又叫杜鹃花、映山红,鲜族人叫金达菜的。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入春以来,一直灰蒙蒙的山上果然有了红晕,一簇簇的,那红晕已然连成一片。

哦,真的是达子香开了!

于是,我让学生都到窗前去看。下午放学,又带着他们到山里置身花丛观赏。最后,我和学生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山坡上席地而坐。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是怎么写荷花的清香的?”我问。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学生异口同声。

“这句用了通感修辞,什么是通感?”课上讲过的,借此复习一下。

“就是不同的感官沟通。”

“这一句是嗅觉和听觉沟通。”

“你们能不能也用通感,描写一下眼前的达子香?”

停了片刻,学生便七嘴八舌。最后还是语文科代表的“山间到处都弥漫着醉人的芬芳,仿佛一张极大的网,拉住了我,使我久久不肯离去”赢得一片掌声。

我让学生就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当然,我照例也写了一篇,题为“俏不争春”——达子香四月末开放,而此时的大兴安岭竟还不见一点绿色,达子香绽放不是和万物争夺春光,而是要把春天到来的消息报告给人间。她是春天的使者!

讲评作文时,我说:“我们大兴安岭地域独特,物产丰美,可远方的人们往往把我们这里想象得很可怕:高寒禁区,人们都戴着狗皮帽子,穿着羊皮大衣,赶着狗爬犁。()如果不戴帽子出去走一圈,耳朵一摸就掉了,眼皮一眨就冻上了。”学生笑作一团。我又激发道:“远方的人们对我们这里多么不了解啊。同学们应当用自己的笔向他们介绍这里美好的一切。那样,他们一定会对这片绿色的宝库产生神往之情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我又板书了下一个作文题:向远方的朋友介绍大兴安岭。并让学生当堂把提纲列出来。

学生的提纲大都以四季为序,有的还拟了小标题,但并没有抓住大兴安岭四季的特点,于是我板书如下:

______的春天____的盛夏

______的秋季____的严冬

然后让两位学生上来填写。结果分别填为“明媚”、“炎热”、“丰收”、“寒冷”。

“这些词语是否抓住了我们大兴安岭四季的特点?”我问。

学生都说没有,因为绝大部分地区的四季都是如此。

一个学生还说:“夏天我们这里并不热,冬天虽然寒冷,但很美。只写寒冷,和远方的人恐怖的想法不就一样了吗?”

“说得真好!那填什么好呢?”

一时默然。

“从时间上想一想,南方的春天一般都在几月到?”我启发道。

“三月。”

“我们这里是在几月到?”

“五月。”

“迟到的春天。”学生争相说出。

“嗯,迟到。既准确,又将春天拟人化,富于美感。”

我进一步启发:“夏季呢,南方是炎热的,我们这儿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炎热’的反义词是?”

“凉爽。”

“秋天,秋霜过后,桦树叶金黄,柞树叶火红,落叶松则红里带黄,同时还有好多不知名的野花在这个季节依然盛开着,这一切用哪个词为好?”

“绚丽。”

“冬季,尽管寒冷,但白雪覆盖着群山大地,又有森林做屏障,常常一丝风也没有,空气纯净得很,纯净得可以罐装出口。这和寒风呼啸,尘土飞扬的某些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用……”

“洁白。”

“洁净。”

“素洁。”

“哪个好些?”

最后,许多学生认为“素洁”最好:既洁白,又纯净。

这样,一唱一和,就把原来所填改成了:

迟到的春天

凉爽的盛夏

绚丽的秋季

素洁的严冬

想到这些题目过大,有的学生会写得泛,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累和最感兴趣的内容。我又板书了“亭亭白桦”、“奇特的北极光”、“北国雪”、“我爱大兴安岭的冬天”、“加格达奇——樟子松生长的地方”、“五花山”、“秋天的野花”、“你知道落叶松吗”、“猴头·蘑菇·木耳”等十几个题目,任其选择。这些题目,内容有多有少,范围有大有小,可以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有助于打开思路,也便于学生根据各自的写作能力和生活积累选择熟悉的内容。

当时,学生并不以作文为苦。我看学生的作文,也其乐融融,每篇在点评修改后都不吝溢美地写上长长的评语。所以,作文课是学生最喜欢的。

一天,我说:“这么好的作文,应该让远方的朋友分享才是,不然,真可惜了。投一投稿吧。”

于是一篇篇表现北国风情的作文寄出了。

也许是因为学生写的都是真情实感,也许是因为远方的编辑对大兴安岭颇有兴趣,投出去的作文,大都能在中学生的报刊上发表。

几年下来,有了四十余篇,我将其收集整理,取名为“北国红豆——大兴安岭的孩子献给全国中学生的礼物”。计划到了百篇,寄给出版社。

遗憾的是,1987年震惊中外的“5-6”大火,使大兴安岭这片绿色的宝库元气大伤。成片被大火洗劫的原始森林,一棵棵枯黑的大树如剃头般伐掉了。这以后竟有了黄尘天气——几年前学生在作文《十年后的大兴安岭》中的预见,不幸言中了!

不久,我便到了辽宁锦州。最初在教育学院做教研员,之后又到教育局,但对上课,我依然情有独钟。每当到学校或在教研活动时听课,面对黑板,我常常怦然心动,于是很想到中学去上课。最后,竟误入歧途,到锦州中学协助校长做管理,先负责德育,后负责教学。这所学校是辽宁省十所模范学校之一,所谓“模范”,其重要指标当然是“高考”。校长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他说:“看过你写的那本《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每周为咱们高三各班上一节专题指导课,如何?”

给高三学生上课,尤其是上高考指导课,是鲜有乐趣可言的,因为高三课堂讲的看似语文,实则大都不是真正的语文。但能重新走上讲台,总是令

人欣喜的。这样,我在锦州上的语文课,都是与高考这个幽灵共舞。当时在课堂上,总有起舞弄清影,幽灵在人间的感觉。

为了圆学生的大学梦,随着地域的转换,我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高考这个幽灵吞噬了。

九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在全国看似如火如荼,人们像当年趋之若鹜奔赴昔阳县去学大寨那样,纷纷到上海取经。我随着这股大潮,也到了育才、进才中学参观——现代化的建筑、先进的教学设施,令人赞叹:的确是海派气象。各种报告也绘声绘色,恍若教育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当时的上海似乎成了全国各地在高考沙漠里艰难跋涉的教师们的绿洲。于是,我便像三十年代满怀理想的人们向往延安一样,来到了上海。殊不知,高考这个幽灵是无处不在的,它徘徊在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在上海它同样法力无边。

毛荣富老师也是这股人潮中的一员。这位六十年代毕业于复旦,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干余篇的语文特级教师悲观地说:“中国的教育完了。”

我并不像毛老师那样悲观,我相信物极必反,但忧虑的是不知何时才会有“反”的出现。

夜未央,路正长,我还在走我的路。尽管我始终未舍弃心灵的微光,但我无时不在企盼阳光普照的明天。企盼学生都能沐浴着阳光轻松愉悦地吸吮语文的甘霖!企盼未来的教师不再如我们这般辛苦纠结地工作。那样,师生们心灵的微光才能燃起熊熊的火炬,我们的民族才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篇2: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心得

作为一名刚上任的中学语文教师,经历半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后,我又了一些新的感想与启发。下面与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首先,在我看来,语文课中,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绝对不能轻于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处于性格与价值观的成长期,现在的孩子多数在家里被视为小皇帝,在学校,与同学交流,会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所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对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教育也不能疏忽,我想强调一下,这里的语文基础知识是指小学的语文基础。在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经常把拼音写错。也就是说,听咱们这一代人的拼音掌握能力欠缺。另外,还有哪些地方,他们的掌握不够扎实,只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再次的一点一点去发现,一点一点去完善。

篇3:中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心得

一总结学习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中学数学中的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如在工程问题中有以下数量关系表达式:工作总量=效率×工作时间;在路程问题中有以下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买卖问题中的数量表达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生产问题中的数量表达关系式:总产量=数量×单个产量;盈利问题中的数量表达关系式:利润=卖出价-购进价;浓度相关问题中数量关系表达式:液体浓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储蓄问题中的数量表达关系式:利息=利率×存储时间×本金。数量关系不仅仅只有以上几种, 要对这些数量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关系, 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巩固列方程求解问题的步骤

列方程求解是一种常用的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该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 审清题目。要认真地审题, 对题目的整体含义、给出的已知条件、题目的具体要求以及关键词进行准确的把握,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问题的答案, 就必须要做好审题环节的工作, 通过题目的描述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 设未知数。通常这一步也称作“设元”。其中设置的未知数主要分为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两种, 一般情况下, 可以对问题进行直接未知数的设置, 如果这种设元的方法不能简化问题, 就根据题目的具体内容设置间接的未知数。

第三, 列出与题目相关的所有等量关系式。通常情况下, 根据题目的描述, 找到描述等量关系的一些关键词, 然后列出有关的等量关系式。这时可以与总结出的常见等量关系式相结合, 建立起与题目有关的关系式, 同时还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找到数量关系。

第四, 以这些等量关系为基础, 列出相应的方程, 进行求解。

第五, 对求得的结果进行检验。将求得的结果, 带入到题目中去, 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检查计算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检查无误后, 得出最终结果并标明对应的单位。

三强化寻找等量关系的练习

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要找对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以这些等量关系为基础, 建立有关的方程, 进行求解, 最终得出答案。因此, 要加强对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练习。

第一,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通常在题目中, 会有凸显等量关系的关键词, 在审题时对这些词语给予重视, 从中找出等量关系, 这些词语主要有:多、少、总共、大、小、一半、几分之几、减少、增加、超出、不足等, 还要将其转化文字表述。

第三, 依照题意画出相关的线段图, 结合图形列出等量关系的表达式。有些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十分繁琐, 需要利用线段图来对其相关量进行表述。

四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对中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中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 最重要的是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并列出有关方程求解。在复习过程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加以重视, 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应用题部分的得分率。

参考文献

[1]陶智春.数学应用题复习有效策略探讨[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2 (12) :58~59

篇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只要有兴趣,才会写出文章来。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呢?就要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力求写实。我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教科书的例文,每一篇的例文都是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作者都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

观察生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语文的心灵思考社会、自然、人生,正所谓“一草一木总有情”,一棵小草、一只小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放飞思维,总能获得独特的感受。用心感受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另一个关键。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

作文除了要是真情的流露外,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例如:如何选材、如何定体、如何立意、确定行文思路、开篇结尾的写法等等,都需要教给学生灵活运用,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为文章增色。

四、指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在前三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无论写得好否,都是学生们最真实情感的流露。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写固然重要,改同样很重要。

五、让学生学会自改与互改

1.学生写完习作后,首先自我修改。自我修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②书写是否规范,整洁;③行款是否正确;④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⑤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指导学生用十分钟左右,按以上五点要求,采用朗读法自改一遍。

2.交换互改。根据习作的不同内容交换互相修改。交换的对象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小组内的,也可以是找学生自己喜欢的同学,前两种交换方式一般由老师决定,第三种方式由学生自由选择。主张优差生搭配互改,让优生帮助差生找出优点,带动差生学会自改习作和互改习作。在互改时除按自改的方法进行修改外,还要注意对方选材是否真实,有没有按习作训练要求作文。采用的表达方式能否突出主题,语言是否精练、生动。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讨论、辩论,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交换互改法往往能产生较好的修改效果,学生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3.再次自我修改。当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后,老师给予适当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把在互改中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后对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然后才抄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要我们反复训练,就能让学生获得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六、教师因材施评

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篇5: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踏进汤中莫名的有些许亲切感,心中涌起了当年做出那份抉择时的情景,如果那时没有选择读师范,那我将是汤中的一名学子,而今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到此,觉得与汤中还真有些缘分!

走进读书会的教室,突然间感觉自己是一名学生了,角色的转变让自己有些生涩,通过抽签来到了自己的组别,就这样我和另外5个学校的老师组成了一队。在组织老师的引导下,每组成员在自己组内完成自己抽签时的摸到的工作,在上次C证的考试中了解到,这应该是辅导之前的放松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轻松愉快地在组员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如抱一抱组员、给我敲敲背、帮我倒杯茶、和我比比谁的个子高等,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进行了自我介绍。我们的组员中大多是中学的老师,而且是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对于此心中对她们有了崇敬之情。

在接下来的读书交流环节中,徐峰老师分享了《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点》——《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第二部分,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述人类的困境,比如孩子举手状况的思考(我们在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提及为什么一二年级时举手很积极,而越到高段孩子们就都不举手了?);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丧失不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后又由我们同组的启明学校的赵翔老师分享了《初探办法构筑法》,从题目看就比较专业,虽然很认真地听着,但还是很难理解,只是听她们说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辅导模式,“焦点”模式。

篇6:乡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张坪中学 喻 婧

为2009年特岗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很荣幸地在开发区张坪中学担任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授中学英语。开始了自己人生目标的新起点。通过两年的实践,我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学习终生!认真对待学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转眼已经两年过去了。张坪中学学生生源多来源于周围附近的村落。是一所乡村中学、在这两年的英语教学中,针对我在教授学生英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两年的教学实践与对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发现在乡村中学采用适合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很有必要。

针对这两年来在我的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浅谈下面几点:

一、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农村中学所存在的问题——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利;人口素质不高;缺少语言环境;经济条件不好,教育投资欠缺,现代化教育设施不齐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既要正视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民主、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善于用名人轶事,合适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勤奋苦读。

另外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年,我刚好教授八年级的英语课。因此,十分重视在八年级的学生开始产生的分化的这一现象,在教授过程中发现要克服这一现象,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的突出,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问题在农村中学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究讨论并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差距,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在我教授的一个班级中,有的农村学生面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并且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如何利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开展课堂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四、如何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造语言环境 1 培养语感,提高语感心理

有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还谈不上培养语感,其实不然。因为语感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只要教学大纲有要求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遇到语感问题,因为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语感的强弱。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比如,看到句子“We saw a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学生可以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幅有趣的图画,一只熊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地跳舞,从而通过图画铭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学生则要老师讲解一番“see sb doing sth”的语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记忆也不深刻,这就是语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这是提高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条素质教育改革之路。2 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45分中时间很有限,上课前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在各方面深入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精选每一套课堂练习。既注重形式的不拘一格,又要注重坡度的难易设计;既注重与课文材料的有基结合,又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既注重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兴趣的提高。在活动内容上,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结合。有些活动不必局限于新授内容,而应注意新旧结合,这样有利于新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在活动要求上,注意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要使活动的实施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还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但根本的是要结合当地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学校条件等,依靠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加以调整、改进、创新,使形式真正为内容服务。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选多练,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后进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应尽量用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这样可以使后进生开口的习惯慢慢地养成,让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五、注重作业的活与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于作业布置方面,通过两年的教学,发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太慢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养成”方面以及练习的活与趣方面入手,确保学生课后的补充和巩固,以达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实践语言,培养能力。不然就会造成学生完成作业质量不高,无法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针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先完成句子、然后尝试小作文、大作文、或者运用看图说话、串词成句等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由浅入深的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7:中学教育实习心得

紧张而又繁忙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和同学们以及带课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习是我大学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我们数学相关的实际工作,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从9月15日我们一行14人来到松滋实验中学到11月6日我们离开,近两个多月地时间是快乐而充实的.我们14个人,这个集体从最开始的互不熟识,到最后亲如一家,很怀念大家一起备课,一起聊天说笑的日子,这将是我宝贵的回忆.。

一个月来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教学实习的工作,从开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就陆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来学校的第一天确实很兴奋,必定这是我们第一次实习,必定这是我们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走在校园里。第一天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只是分别听了一下校长和教学主任的讲话,并看了看学校的环境,算是对学校的初步了解吧.第一二个星期我们组成员都是跟各个老师听课或是互相听指导老师的课,然后大家互相讨论老师们讲课的思路和对课程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老师在教学时确实应该注意很多问题.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师们对一些知识细节的把握是我们所远远不及的!他们各有各的风格,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揣摩如果是我来讲课应该怎么处理,应该怎么对待教材.第一个星期我们在愉快而充实的情况下度过了!

进入第三个星期基本上大家都在准备新课,我也同样准备教案和试讲.我向指导老师请教征得指导老师同意,我从函数的奇偶性开始讲起.本节内容很简单但要讲清楚让学生听的明白就比较困难.我向知道老师询问学生的情况,讲课的速度和深度应该怎么把握!第一次讲课我有一点点紧张,尽管事先仔细研读了教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写了教案,可以说胸有成竹,讲课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路力争一点一点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一堂课讲完后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指出我的声音还不够洪亮,板书条理性不强.板书是为了让学生抄笔记的,而不能象打草稿一样,要布局科学合理.讲课的速度有些快没能顾及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有了第一次讲课的经验和教训后面的课程我觉得讲的越来越顺,也越来越成功.我努力从最简单最清晰的角度来体现我的思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无论的再简单的问题我也会亲自演算给他们一个规范的格式.课下尽量同学生交流询问他们我的上课情况和他们的理解情况,不懂的我再认真的讲一遍.只要我能帮他们解决的问题尽量帮助他们!我也帮老师批改作业和监考,从另一个侧面可以了解我的授课情况.根据作业和监考的情况我及时调整我授课的进度和重难点.二 班主任实习

班主任实习也是我们此次实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实习就是要协助原班主任搞好班级日常工作与组织班级活动。我们刚到实习学校就开始了班主任工作,并且一直到实习结束。根据实习学校的要求,我们每天早上跟早自习,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七点之前就到班,组织学生打扫卫生,记载迟到学生名单,维持纪律,使到校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并及早进入学习状态;中午我们最后一节到班组织自习,下午第四节自习课,到班上解答学生疑问,并根据需要讲解一些课外题目。指导老师没有要求我们留晚自习,但凡是数学晚自习我们都会自觉留下,协助老师工作。

在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有选择的对班上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从思想,目标,学习,生活多方面的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并在班上做好的表率。我们小组有教高一的,有教高二的,所教班级中有教重点班的,有教平行班的,因为我们接触到了各类学生,通过实习使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应该带有了切身体会。刚开始班主任工作我们都遇到的不少难题,比如 不敢主动和学生交流,不听话的学生该怎样管理,活动不知道该怎样举行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小组专门在一起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受益匪浅。

实习学校每周三下午都开一次班会,从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们每周都组织班会,其主题新颖且有教育意义,比如 “迎国庆树新风”,“高中生活一个月来的反思”,“高中学习方法”等等。这些班会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课外活动我们组织了多次篮球赛,吸引了许多其他班的学生前来观看。

三 宣传工作

在宣传方面,总得来说我们组的宣传工作还好。按照学校要求,做了宣传板报及简报,宣传稿的数量很多,质量也还好,简报在沙市中学办了两期,在我们数院也办了一期,很好的完成了宣传工作,我也在宣传委员的领导下写了不少宣传稿,达到了要求。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接触到了我们数学在教学中的实际工作。增强了感性认识,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理论,技能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亲身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艰辛与光荣。

篇8: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

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看, 有大量描绘如画般风景的文章, 翻开教材, 随处可见, 俯拾可得。荟萃这些课文, 描写祖国天地美景的不但有雄巍的泰山, 妩媚的西湖, 幽雅的雁荡, 秀甲天下的桂林, 而且有朦胧的海市、超脱的天山, 精巧的苏州园林、古朴的晋祠。或描绘山水美, 或撷取生态美, 或再现园林美, 或表现天象美, 无地不美, 到处皆景。这些作品的描写, 或是人化了的自然美, 或是移化了的社会美;有的是简朴的人情美, 有的是温馨的生活美;这些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美有机融合的美文, 能产生诱人的美感, 能把美的形象投到读者的脑海中, 让学生从中嗅到美的芳香, 领悟到美的精神。

从清华园充满素淡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到世界水上名城《威尼斯》的旖旎风光, 从姿态万千的《天山景物记》到簇花似锦的南国《花城》。那山峰, 高耸入云;那江河, 奔腾不息;那草原, 空旷辽远。明媚的《春》天, 百花吐艳;《故都的秋》日, 硕果馨香, 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陈奂生上城》描绘了今天改革的经济繁荣;巴金的《灯》点燃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明灯;《最后一课》迸发出了爱国主义的烈焰。窦娥临刑咒天地, 祥林嫂死前问鬼神, 阿Q杀头时画圆圈, 夏瑜血染“治痨”包, 这人生的悲剧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文天祥的爱国气节,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鲁迅的斗争锋芒, 毛泽东的指点江山,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这民族之魂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奋进!这是社会美的闪光。此外, 古典诗词的永久魅力, 现代散文的孳乳繁衍。杜甫的沉郁, 李白的飘逸, 朱自清的细腻, 郁达夫的凄凉, 豪放派的恢宏, 婉约派的绮丽。这一切都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 应像有经验的导游, 带领学生, 借助教材, 饱览名胜, 探幽寻美, 打开学生心灵的橱窗, 启发学生采撷智慧的花朵, 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只有在学生胸中升起一种崇高的美感, 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才能很好地实施美感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要把提高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力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要进一步理解美、鉴赏美, 必须把提高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力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 而提高学生欣赏理解力主要是通过再造想象力的培养来实现的。所谓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描述, 在读者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过程, 这一渗透读者审美意识的新形象, 是对原形象的再创造和美的补充。如果不能“见其人, 闻其声, 临其境”, 那么后面的品味美和体会美都是空话。例如在高考复习中鉴赏李白的《望天门山》时, 我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再现天门山一带宏伟壮丽的美景:奇峰插天, 绿树成荫, 怒涛激荡, 浪花飞溅;雄伟的江面上, 一片白帆乘风破浪, 疾驶而来;而一轮鲜红的太阳, 悬挂在青山绿水之上, 万道霞光使山山水水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 天门山越发显得壮美多姿。这样, 按照作者的描述, 让学生进行美的想象, 进行美的体验, 就能更具体地感受各种物象所构成的统一的、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当学生读到“对酒不觉瞑, 落花盈我衣, 醉步起溪月, 鸟还人亦稀。”这首诗时, 先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 他们就会在脑海中出现李白饮酒至暮, 落花满衣, 踏着溪边的月色, 在寂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情景来。这样, 不仅把学生引到诗人所描绘的图画中去, 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故乡的怀念或进入林中散步的意境去, 又如鉴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 目送友人泛舟而去, 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这里有诗人对“烟花三月”一般美好的祝福, 有真诚的情谊抒发, 有朋友远离的愁苦宣泄。如果审美主体的学生再调动知识和积累, 再挖掘美的生活积淀, 就会形成美的主观意象:或产生“黄鹤一去不复返,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喟, 或萌生“将那三春都看破, 桃红柳绿待如何”的叹息, 或浮现“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境。这样审美主体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会通过美的想象负载到制造出来的艺术画面去。因此, 教师在讲课时, 要激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趣, 奏响美育的前奏曲, 并由理解阶段的析美、辨美、向往美发展到赏美、爱美、吸收美, 真正将审美理解力与想象力以及语文学科中表现的美育成分与学生自身的美育情感密切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情感行为美、祖国山河美、人民智慧美……从而教给学生想象美、欣赏美、评价美的方法, 把学生带进美的境界中去, 让学生目视其文, 耳醉其音, 意会其境, 心融其情。这样, 一山一水, 一词一句, 只要审美主体加以想象, 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 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 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 学生也就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在语文教学中, 实施美育教育, 必须开辟第二课堂, 并走向社会。

语文的美育不是外加的, 而是内在的。无论是自然美, 还是社会美, 都要把握对象的内在美。若忽视了对语文教学本身的深层挖掘, 忽视了对语文教材中审美因素的作用, 忽视了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的培育, 任你有多大本事, 学生照样不会研读美文, 照样不会笔下生花, 照样不会有美的感受, 也更不会对学生有健全人格的促进作用了。因此, 实施美育教育, 我们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并走向社会, 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美的源泉。

1.扩大阅读面, 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在教师指导下, 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很有帮助, 它既是语文教学课外的的延伸, 又是美感教育的扩大和深化。如阅读《红楼梦》, 学生既可感受到封建社会的人生百态, 又可感受其中的艺术美、语言美、建筑美, 从中获得诸多美的体验;又如报刊杂志上许多篇幅短小时代感强的文章却是美的海洋中的一朵朵的小浪花;另外, 为读书相伴而生的书评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能提高学生欣赏和审美的水平。作为语文老师, 应多鼓励学生去阅读它、欣赏它, 扩大阅读范围, 提高阅读质量,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

2.联系社会生活, 捕捉和创造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 罗丹也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 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 如何感知和捕捉生活中的美, 如何做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探花郎”。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用一双思考的眼睛去发现美, 捕捉美并创造美, 审美水平才能进一步得以巩固和提高。由于写作是美感教育中创造美的主要内容,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宝库中发现美并创造美。

(1) 可模仿课文写景文章, 写一篇联系社会实际的类型文章。

(2) 可通过体验社会生活, 写体味大自然的美感挖掘社会生活美的文章。

(3) 从选题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社会寻美写美。如《美在我们身边》《美是什么》等。这都能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活动。

综上所述, 没有把美育教育实施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就不可能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益莲《语文情感教育法初探》

[2]何炳骅《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

篇9: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一、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們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上一篇:《上学了》第一课时下一篇:元旦黑板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