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2024-04-29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通用6篇)

篇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这么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更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基本掌握了各个阶段的要点,特别是对代码设计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道,将理论用在实际上。对于本次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报告,我更加认识到编码的重要性,通过编码,我们可以建立统一的经济信息语言,有利于提高通用化水平,使资源共享,达到统一化,有利于采用集中化措施以节约人力,加快处理速度,更便于检索。这对于图书量以及信息量都甚为庞大的图书馆来说,更加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对最后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但是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本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与人合作上的技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们收益非浅。

篇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这学期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感觉很新奇,认为这门学科似乎比较高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发现,信息系统知识可以和管理知识联系起来,这就让我们更有学习的动力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具有边缘性、交叉学科性质的课程,它需要综合运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我就先谈谈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以便自己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解和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社会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等趋势发展。依托国际互联网的“大信息环境”,企业管理正由内部走向外部,正在对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如今,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信息的管理已经成为新世纪重要的管理内容。

在完成小组实训时,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我们学会了通过使用计算机绘制组织结构图;学着如何分析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目标以及可行性分析,借助计算机绘制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功能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

众所周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2)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3)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4)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1、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升公司形象,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体制。

2、规范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办事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规范,对重点业务实行全面质量监控。

3、达到公司内部各部门、使用权限明了,杜绝互相推诿现象。

4、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市场发展、客户需求作出预测。

5、信息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全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大幅拓展业务,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系统的学习并结合实训的体会,我对管理信息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它的概念多,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内容由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组成。所以老师在介绍中会有意穿插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与多学科交叉联系,来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基本概念、尚在研究的理论,会先从直观意义或具体实例直观解释着手,经常举案例来让我们易于理解。

篇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多学科交叉课程, 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它在本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 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实践, 目的是为本门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MIS与CS (Computer Science) 相混淆

MIS与CS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但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分不清两者的差别, 常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对于计算机科学感兴趣的学生, 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简单的数据处理程序, 课程只不过是讨论如何设计简单的管理方面的软件或系统而已, 忽略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管理特征, 掩盖了课程教学的难点。而对于偏重于管理思想的学生而言,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将管理的思想、理论让计算机去执行与实施, 至于计算机采用何种技术、如何实现则不用关心, 那些事情由计算机应用人员来处理, 对课程的特征和性质没有足够的认识。上述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楚MIS与CS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差别。文献[1]对MIS与CS的本质差别以一个小案例进行解释, 并给出了MIS的重要本质, 即MIS主要是CS及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1], 文献[2]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2]。

2.教学侧重点不相同导致学生和用人单位均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国内院校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性质定位不同, 导致将该专业设置在不同的院系, 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综合类大学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 课程教学既注重管理思想、理论, 也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 并能将两者融合起来, 同时设有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另一类院校 (工科院校) 则将该专业设置在计算机系, 课程教学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 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 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第三类院校则是将该专业放在经济学院或人文学院, 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情报学知识, 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 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虽然有观点认为“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应有所侧重, 如偏工、偏商、偏管等”, 但笔者认为本科阶段应以基础为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应以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理论相结合, 既要偏工又要偏管。课程教学侧重点不同导致学生就业时计算机应用技能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 管理知识不如管理类专业学生, 又不能将两者有机融合, 丢失自身优势, 就业艰难。而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却苦于找不到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学生和用人单位均处于两难境地。

3.管理思想、理论不能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

管理思想和理论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核心。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目前, 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来源于教授计算机类课程或管理类课程的教师, 教师普遍认为教学中很难做到将管理思想、理论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 而学生则认为没有掌握本门课程的精髓, 教师、学生都不满意。在地方院校这一问题十分突出, 缺乏MIS学科出身的专业教师, 是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4.缺乏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展比较困难

实验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实验教学中, 多数教师主要是先开设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 然后再开设计算机技术类实验 (如数据库使用、ASP使用等) , 最后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从实验难易程度和循序渐进的角度看, 似乎比较合理, 但多数学生则感觉到, 实验与实验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前一个实验是关于商品销售系统的演示, 后一个实验则是商品库存系统的验证, 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则是关于商品业务管理系统, 实验对象的业务处理过程学生并不熟悉, 实验是零散的, 不能结合学生实际,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其次, 重视演示型、验证型实验等基础性实验, 忽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基础性实验上, 但学生只能勉强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 实验效果不理想, 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及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是培养计算机程序员, 也不是培养像MBA、EMBA那样的企业战略管理者, 而应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 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专门人才[3]。培养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 具备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是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和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 把管理思想、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 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能正确分析、评价一个组织中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问题, 懂得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了解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 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并将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

1.基本知识的讲授

在讲授管理理论知识时, 结合计算机系统讲授如何来实施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如何在计算机上能更好地体现, 让枯燥的管理知识变得生动。在讲授计算机知识时, 结合管理的特征, 讲授计算机如何接受管理思想, 什么技术适合什么样的管理思想等,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案例教学

案例是认识事物和规律的最好方式, 通过案例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解释,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学生对业务流程比较熟悉, 对案例对象比较了解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经常使用、最为熟悉的教务管理学生子系统作为案例, 并让学生对系统进行分组讨论, 由每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作出分析和说明, 然后每个小组选择选派一位代表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综述, 最后由教师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评价, 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不正确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给予纠正和补充, 并引导学生对那些可以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

(1)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遵行教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文献[4]给出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以此为蓝本, 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改进, 构建了演示型实验→案例型实验→技术型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 (课程设计) 的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实验教学体系,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验内容。首先在实验内容上, 选择与学生课外研究、调查、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相关的实验内容;其次是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良好的衔接与过渡, 并保证它们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根据以上原则, 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

①演示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它的组成、结构是什么样子、系统实施后效果如何等。因此, 我们选取结构清晰完整、功能明确、业务流程简单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 (我校为测评学生综合能力而自主设计的一个管理系统) 为演示对象, 同时也加入一些上几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作为演示型实验的教学内容。

②案例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从开始状态到完成状态的整个设计过程, 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整个演变过程和内部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使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变得具体。为此, 我们以上几届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 (系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系级学生宿舍卫生检查系统等) 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案例教学能让他们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

③验证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系统初期设计目标和思路与最终系统实际效果的一种对应关系。实验内容是以我校自主设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子系统为对象, 这样学生能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两者的映射关系, 使学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避免出现预期设计目标过高, 而实际效果不理想, 从而产生沮丧心理, 失去学习的兴趣。

④技术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对某些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通过技术型实验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主要开设两个实验:一是数据库构建, 让学生学会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转化成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型;二是Web数据库的使用, 主要介绍ASP技术, 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数据技术。

⑤设计型、综合型实验 (课程设计)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参与一个完整的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课程设计中, 采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实验”教学模式, 题目由教师指定, 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5~6人, 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由组内学生自己组织协调。组长由教师指定, 同时肩负协调与统筹工作, 每个成员既独立完成各自任务, 又相互配合, 出谋划策。设计中要求体现信息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 每一环节结束, 教师都要进行检查, 并给出修改、完善意见。设计完成后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以实验报告的格式, 规范由教师制定) ,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主要陈述人, 其余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同学可任意提问。答辩组成人员由任课教师和学生行选派出来的4位同学共同担任, 评分标准由教师统一制定。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 既让学生掌握了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按质按量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 也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由笔试和实验组成, 其中笔试占70%, 实验占30%, 考核内容单一, 方式简单, 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对知识死记硬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将会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真实水平, 更能体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不断的尝试, 我们制定的综合考核办法是:平时表现 (包括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 占10%, 案例分析、讨论占15%, 基础实验 (演示型、案例型、验证型、技术型) 占15%, 课程设计占20%, 笔试占40%。实践证明, 这样的考核方式受到学生欢迎, 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结束语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课程改革中应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 结合当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的需求与变化,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体系, 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作为支撑, 突出实践环节, 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的特点,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 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W Huang, K K Wei, R Watson.管理信息系统[MIS]:背景、核心课程、学术流派及主要国际学术会议与刊物评介[J].管理科学学报, 2003, 6[6]:85-91.

[2]黄梯云, 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10]:95-97.

篇4: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的改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是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是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的一套新体系。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设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信息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现代企业和组织,能够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基本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能力,为今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打下基础[1]。

本人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信息技术及其在管理中应用方式更新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现有教材中理论体系部分前沿性知识不够,案例分析的内容缺乏实际背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很难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过程及方法,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前沿理论知识不足

尽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关教材很多,但多数教材内容雷同且知识体系陈旧,尤其缺乏相关前沿理论知识的内容。国内许多教材基本上都是在简单介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数据、信息、知识等相关基础概念后,就按照面向过程的结构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为主线安排章节。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软件工程方面的内容,缺少如何从企业管理角度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此外,当前国内外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而我国大多数教材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介绍,致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授课中,多数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对于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而部分具有理工科特长的学生却对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中所需的管理学相关知识表现出理解困难。同时,很多教师在讲授时,面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没有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整理出具有一定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案例,大多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固定方式教学。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较弱

(1)在教学方法上,多数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不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大都采取传统的命题闭卷考试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环节的考核。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能死记硬背,没有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3]。

(2)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多以讲授理论为主,在内容的讲授上一般是基础理论加技术加应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符合实际的完整开发应用案例较少,加之不少任课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开发应用系统的经验,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合适的教学案例。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已有的一些案例对企业背景介绍也不够详细,使得多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无法做到透彻地分析和领会。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性更强的学科,但是在很多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部分过多,上机实验教学环节课时不足。

(三)缺乏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大多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都由任课教师一个人独自完成,不同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缺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很多教师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实际的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便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或者有过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靠一位教师个人的能力也很难把握课程相关理念与知识的最新动向[4]。

(四)学生对课程认知有差异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和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甚至有很多学生会错误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属于计算机系列课程,认为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如何开发信息系统。所以部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觉得学习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些内容纯属多余,还不如多学几门语言来得实用;而多数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又十分缺乏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认为学习管理专业的不需要学习信息系统,从而不愿意花精力好好学习这门课。实际上,编写程序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很小的一个技术环节,成功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对业务对象管理问题的把握和基于管理问题导向的系统需求分析,而系统运行效率和性能又取决于系统设计环节。正是存在着这些理念上的错误认识,学生难以从深层次理解“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一核心问题,从而也就不能认识到这门课学习的重点所在[5-7]。

二、课程改进的目标

(1)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基本功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充分的保障。

(2)课程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课程要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涉及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紧跟学科前沿。

(3)实践环节具有明显特色。本门课程要对实践环节足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虚拟系统调查、分析与设计、上机实验等方式,形成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框架。

(4)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科研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改进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前沿理论知识更新很快,要求任课教师动态跟踪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前沿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信息经济学、信息技术及知识工程研究的发展,及时拓展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等。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将知识学习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原则,引入一些信息系统驱动下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ERP、JIT、敏捷制造、CRM、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始终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任课教师参与和主持的有关科研课题,采用案例教学,上机实验教学等形式,增强教学环节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理論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讲授中结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教师从事的有关科研课题,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教学过程[4]。

1.案例教学

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项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教学管理系统的案例,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与生命周期过程。

在概念、思想和原理讲授中也引入相关案例,如讲授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时,本人就结合煤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特征(投入的都是辅助材料,投入物与产出物没有确定的供求联系)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企业的组织特征和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2.课堂讨论

每堂课要预先设定一个讨论主题,点取学生讲解答疑,进行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学习的兴趣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上机实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最有效方法。在上机实验环节,应着重培养应用Visio、Rational Rose等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和熟练应用SQLServer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能力。结合上机实验环节,可以开设多个实验项目,要有侧重单项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也要有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指导,并配备1-2名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协助进行实验指导。

(三)建立教学团队

结合所在单位条件,联合多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间要经常交流经验,相互听课,为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保障。此外,上机实验环节让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丰富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经验的研究生参与指导,使上机实验环节的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四)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单位除具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的条件外,还应建设能同时容纳所有上课学生进行上机实验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实验所需的数据库(SQLServer等)、CASE工具(Visio2003,IBM Rational Rose)等软件系统,并搭建PowerBuilder或.Net等大型应用系统开发环境。

此外,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单位还应该与专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的有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参观学习,提供讨论案例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打破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案例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魏玲,孙晓宇,代德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2(6):55-56

[3]梁亚玲.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0):100-101

[4]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5]胡晶,李春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模式的学习型组织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8):83-84

[6]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3):105-107

[7]龙世荣,赵学孔.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 (5):106-108

作者简介:

篇5:《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黄佳丽

09市营1班 0920310124

第一阶段:管理软件应用

实验一报告:

1.实验结果

请记录账套备份后生成的三个文件名称(含扩展名)。(可截图)

2.简答题

(1)系统管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1.账套管理 2.账管理

3.系统操作员及操作权限的管理

系统管理是用友ERP-U8应用系统的运行基础,它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了公共的账套、账及其它相关的基础数据,各子系统的操作员也需要在系统管理中统一设置并分配权限。

(2)该账套是如何进行财务分工的?系统中进行权限设置的作用是什么?

账套主管负责所选账套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对所管理的账套进行修改、对账的管理(包括创建、清空、引入、输出以及各子系统的年末结转),以及该账套操作员权限的设置。

作用: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系统提供了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功能,以便在系统中进行操作分工及权限控制。进行权限设置有利于分工明确,保障信息安全。

3.实验完成情况、碰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体会

在老师的指导和教科书的跟进中,实验完成的很成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整个实验感觉分工很细致,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有时候增加跟保存问题会忽略,最后都解决了。虽然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对会计人员已经是省下了很多的精力,并且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实验二报告:

1.实验结果

请记录“期初试算平衡表”的内容。(可截图)

2.简答题

(1)总账系统初始设置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总账初始设置主要工作包括设置各项业务控制参数、会计科目体系、凭证类别、定义辅助核算项目以及录入期初余额等内容。

本质上讲就是有用户将一个通用的账务系统设置成适合本单位核算要求的专用账务系统的过程。

(2)设置科目辅助核算属性的作用?

在总账系统中,辅助核算的种类多,狭义地说有部门核算、个人往来、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项目核算,广义地说还包括外币核算、数量核算、以及指定会计科目中的现金总账科目、银行总账科目、现金流量科目设置、支票登记等,可以简化体系。而且由于辅助核算的设置操作前后关联性高,设置并使用得好则可以发挥出高效、准确的核算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辅助核算的功能,为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服务。

3.实验完成情况、碰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体会

总账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是整个会计软件系统数据传递和交换的中枢;整个实验下来基本算成功,就是最后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及对账的时候出了点问题,没能平衡,不过最后检查以后算是解决了,总的感受就是,做会计工作的必须谨慎小心,不能出岔子。实验三报告:

1.实验结果

(1)请记录实验三完成后,“查询凭证”显示的所有凭证清单内容。(可截图)

(2)请记录“部门明细账”查询结果。(可截图)

2.简答题

(1)如将凭证类型设置为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凭证输入时如何选择凭证类型?实验二凭证类别设置中限制类型和限制科目的作用是什么?

执行“凭证”->“填制凭证”命令,单击“增加”按钮,增加一张空白凭证。选译凭证类型“付款凭证”(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的业务选择“付款凭证”,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的业务选择“收款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业务选择“转账凭证”)

作用:限制科目很重要的,例现金编码为1001,如加限制了,其他的科目编码不可以用:“现”字的凭证;在设置凭证类别的过程中,限制科目可选也可以不选,如收款凭证,其凭证限制类型为:借方必有,限制科目为:1001,1002。因为收款凭证是指涉及到现金(1001)或银行存款(1002)收款业务的凭证。既然是收款,也就意味着现金或银行存款(它们都是资产类科目)的增加,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增加记“借”方,所以收款凭证借方科目必定是“现金”或“银行存款”。同理,可以设置付款凭证与转账凭证的限制科目与类型等。其实,设置限制科目、限制类型等是为了避免在填制记账凭证过程中出错。

(2)请描述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流程?

日常业务处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查询和打印输出各种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等。

3.实验完成情况、碰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体会

实验四报告:

1.实验结果

(1)请记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行)”结果。(可截图)

(2)请记录对账后“2011年1月试算平衡表”的内容。(可截图)

2.简答题

(1)总账系统月末处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包括灵活的自定义转账功能、各种取数公式可满足各类业务的转账工作。自动完成月末分摊、计提、对应结转、销售成本、汇兑损益结转等业务。进行试算平衡、对账、结账以及月末工作报告。

(2)请说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行)”中各数据的来源? 单位日记账余额

3.实验完成情况、碰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体会

银行对账,系统自动编制余额调节表。对账单中的数据比如账面余额是自己输入的银行对账期初数据,再结合输进去的银行对账单的数据,进行银行对账,就自动形成余额调节表。

实验五报告:

1.实验结果

(1)请记录“货币资金表”的内容(不包括图表)。(可截图)

(2)请记录“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的年初数和期末数;如数据不平,请说明差异原因。(可部分截图)

2.数据库学习

引入最后一个实验账套,在你的电脑上找到你账套的数据库文件C:WINNTsystem32UFSYSTEMZt8002001UFDATA.MDB,将该文件复制到桌面并选择“打开数据库”,查看实验1-4的数据在“表”中的存储情况。(提示:先查看以下几个表,科目表(code)、科目总账(GL-accsum)、凭证及明细账(GL-accvouch),其余数据表自己查找。)请举例说明查看结果,包括表名称和主要的表结构、字段、记录。(可部分截图)

3.实验完成情况、碰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体会 第二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实验一报告:

1.实验过程报告

(1)请写出菜单的设计步骤。

(2)请说明主程序的作用,并写出创建主程序的过程。2.简答题

(1)试述项目管理器的作用?

(2)在主程序中READ EVENTS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

实验二报告:

1.实验过程报告

(1)请记录职工“李长江”的基本信息和销售业绩情况。(可截图)(2)请记录系统输出的你自己的基本信息和销售业绩情况。(可截图)2.简答题

(1)如何利用视图更新数据表的数据?

(2)在报表设计中,报表标题可显示在哪一个带区?可以用什么控件进行显示?

(3)数据库应用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请说明其设计及运行原理。

篇6: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讨论

一、案例背景

经过两周紧张的新加坡之行,CX公司市场和销售付厂长MA启程回国了。他认为此行肯定会得到公司领导的特别赞赏,因为一份三百万元的订单对公司来说绝非寻常。公司去年一年的销售总额是二千八百万元,今年谨慎乐观的预测指标是三千一百万元。与新加坡安全部门签订的协议还不包括在这个预测计划之内,因为没有人认为公司会有机会赢得这份合同。

CX公司销售各种精密报警系统,用于保护敏感建筑物免于持械者闯入和各种非法盗入。公司负责整个系统的计划和装配,其中部分元件由公司总厂自己生产,系统的其他元器件则由子合同商制造。在厂部开会前,MA碰到了公司生产部主任ME,于是告诉了他关于新加坡方面对公司基本型报警系统的新的订单需求,并且特别强调了交货时间紧迫。ME听罢,脸色泛白,说道:“这根本不可能!基本型系统占公司最终产品的60%,我没有能力在两个月之内完成。这怎么可能呢?你得赶紧通知新加坡方面。工程计划都还没有开始,光这最起码也得两个月。此外,我还不能肯定我们有足够的元器件。坦白地说,基本型系统再紧也得六个月才能完成。”

公司财务付厂长MB对签署合同之前MA就被迫做出4%的折扣很不满意,“这份合同简直不可思议。重要的还是销售,不是吗?难道我们在这上亏本也没关系吗?”

从这两人的反应,MA很清楚随之而来的会议肯定不会很愉快。MA的心情仿佛从飘然的半空一下坠到了井底。其实MA对ME和MB的反应并不吃惊,因为同样的事情在过去与广州的一份合同中也发生过,现在大家还不是都对那桩给公司在广东带来三份额外销售的买卖津津乐道?只是MA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没能从中吸取教训。MA仍然希望公司总经理、厂长MC会支持他,因为正是MC建议MA去新加坡出差两周看看是否有机会获得那份合同的。

会议期间MA的汇报没有人打断。负责工程设计的付厂长MD在默默阅读着有关新加坡引进公司报警系统的报告。MB则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脸上露出一丝嘲笑。后勤部经理罗舍坐在ME旁边,MA汇报结束时,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

MC:“我知道这份合同已经签了,不可能再毁约,对不对?”

这话绝非MA所期望。MA:(自我辩护地)“你授权我签署,我这么做了。我认为这是一笔大买卖。”

MC:“是的,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按时交货。让我们从开发问题着手,我知道在工程设计上还有许多事要做。”

MB:“我插一句。在我们开始讨论要做什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财务方面的背景。这个系统需要许多工作,我不了解所有细节,但ME和罗舍说过我们有额外的能力。然而当我们中标这一合同时,显然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有一种新的情况,十天前我们收到另外一份合同,它改变了整个计划。在这我想肯定一点,我们不要再为这个合同损失过大。请不要再搞加班,倒夜班,也不要再紧急空运电路板;更别找转包商,每次我们需要急件时他们总会狠狠地敲一笔。新加坡的合同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延迟交货到什么时候才受处罚,因此我建议我们利用这一点,尽可能延迟安装。现在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尽可能降低成本。”

MA:(有点恼火地)“什么?如果那么做的话我们就完全丧失了信誉。”

MB:“那么你告诉我如何在财务上量化信誉,我愿洗耳恭听,直到我们在这份合同上做到尽可能地节省。”

MC:“好了,好了。在拿信誉冒险做任何决定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按时完成这一系统究竟有什么问题。”

MD:“就工程方面我说几句。我认为这个计划本身得花两个月时间。明后两周事情比较多,在那之后我可以安排。”

ME:“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我现在就得组织生产。顺便问一下,MB,你对目前生产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吗?上周获得的高科公司的合同与新加坡的订单合同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完全不同的生产线,可别混淆了我的工作。无论如何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个大系统,有许多中介产品,对系统的测试有很大压力。对此我们做不了什么,这只是时间问题。在没有工程计划的情况下我可以开始一些工作,因为在总成系统中有几个标准子系统。但2到3周之后,我需要一个最终计划,否则要想按时完成的话我就肯定得安排夜班了。另外我对采购需求能否满足一无所知。”

MC:“MD,如果你的人现在停下手中的活去做新加坡需要的系统会怎样?你能够在3周内给ME一些计划吗?”

MD:(生气地)“姜总,你总是这么做,现在还是这样。你不能把开发部的工程师当机器看待。如果我现在让他们转到另外一个系统,也得花好几天才能上手;若是再回到原来的系统,花的时间会更多。这岂不是乱了套,这样会让人完全丧失工作热情。还有,谁说他们现在手头的工作不紧急?别忘了ME的生产安排就是基于我给他的计划。我们不可能工作没有计划,开发资源是昂贵的,他们应当得到尊重,别每次有新订单时就换来换去。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个总的计划来保证适当的工作?人们都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罗舍:“就采购而言,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元件。我得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并进行核查,这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粗略看来,我们可能有大部份元器件。我们为泰国的一个项目订购了一些,后来这个项目取消了。但我不能肯定我们全有。此外,MD的人有时在设计中会提出一些非标准电路板的要求,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大问题。我知道他们不熟悉采购系统,也不知道如何检查一些专用件是否在我们的采购目录中。如果在目录中没有,我就得花几个月的时间来找到一个可靠的供应商然后进行采购。”

MC:“很清楚,看来我们确实需要一个ERP系统来把所有不同的信息系统连在一起。那样的话,MA就会知道基本型系统占60%的工作;MB就会知道公司有额外的能力;MD就会知道每一块电路板是否在我们的采购目录中并且是否有库存;ME和罗舍当然也能知道市场优先的信息。问题是这样一个系统投资至少几百万,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量化象我们这样的公司实施这样一个系统所带来的效益?”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CX公司的处境,究竟公司遇到了什么麻烦?是信息系统还是别的什么问题?换句话说,不解决别的问题,只加强信息系统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存在管理上的问题?信息系统方面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某些信息的丢失还不是核心问题。有更多的关于材料可用性的在线信息当然很好,但这并非必须。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数据重要并且去想办法找到所需要的数据,那么丢失的信息就可以得到。对于CX公司的新加坡合同究竟哪出了错?主要抱怨还是时间问题。MA答应提前交货却不知工程和生产部门是否能很好地履行这一承诺。一个更好的信息系统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事实上,只有管理问题解决之后,信息系统才会有价值。

二、结合本案例讨论如下问题

1.在信息问题之上是否存在管理/领导问题?如果存在的话,其本质是什么?

存在管理和领导上的问题的。本质是没有使用ERP系统,没有实现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没有体现出人与人的合作精神。

2.在CX公司的组织文化中是否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的。组织文化就象原始人类用来支配每个成员的图腾和戒律一样,是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在这种价值体系的支配下,组织成员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条和行为方式。

3、要想取得显著的运营优势,当前的约束是什么?

第一:没有主生产计划,所以办法按时交货,第二:没有相互的沟通好,导致没有足够的元器件,忽略了财务和市场方面的问题。

4、在我们做了改进之后,系统的约束应当在哪里?什么地方会自然成为新的约束?我们是不是想让约束出现在这个地方?

市场总是一个系统约束。因此,有效地应用约束管理要求我们调整内部的运作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成本会成为新的约束。

不想。因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盈利,达到成本最小化,盈利最大化,所以成本出现在这里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5、生产流程需要的所有关键数据元素是不是都定义好了?不是。这些关键数据都放在决策者手中,需要决策者做出抉择。信息系统不可能代替人们细致了解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因果关系。它只

会把一大堆数据放在决策者面前,而决策者本身必须知道如何从中提取重要的信息。真正的信息是用来回答问题的,所有其他的都只是数据。如果对系统内在的因果关系缺乏了解,管理只能是盲目的。ERP系统有可能因此而产生更多的问题,甚至比它要解决的问题还多。

6、是不是所有管理信息需求都定义好了?如果没有,这些信息需求是什么?

没有。只定义了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需要去改变。元器件采购不够,不能按时发货,不能量化效益,不能测评财务信息。

7、这些信息是否能很好地支持企业的决策过程?如果没有,哪些方面还需要修改?

不能。还有很多不足。要做到按时发货、元器件充足。公司各部门(财务,工程,生产,销售)间要协调、能有效估计损失,信息传达要及时有效,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8、控制流程是否很好地得到支持?

上一篇:《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打造安全文化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