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2024-05-10

《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共12篇)

篇1:《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 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yǎn。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

2、自我调节能力差。

3、人类水资源现状。逻辑顺序。

4、列数据、作比较(或:举例子)。

5、①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②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③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

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篇2:《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能力。考说明文,对说明语言的考查是常见题,我们应记住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做此类题,我们应先清楚考查句的说明对象和特点,再看考查词对说明对象特点所起的作用,A、B、C三项去掉后改变了原句意思,只有D项“仅”是突出强调的作用,去掉后力量减弱,但没改变原句意思。故选D。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 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 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 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准确理解能力。只要仔细读原文,此题不难。A项原文意是“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数量关系不准,B项原文意是“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是推论不是定论,是将来时,不是现在时。D项原文意应表明“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只有C项跟原文符。

20.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案】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篇3:人类可以冬眠吗阅读题答案

11.表现:(1)在冬天,人们会穿上厚衣服照常活动,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慢慢“退化”了。

(2)体温降到一定程度,人体内的细胞会被破坏、血液和其它液体会凝固,甚至导致人死亡。(4分)

进展:能使用一定的药物使体型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2分)

12.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以使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飞往更遥远的星球。(2分)

篇4:人类还在进化吗阅读题答案

②自然选择不仅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从进化的观点看,能够生存下来的个体不一定就是最适者,只有那些生存下来并留下众多后代的个体才是最适者。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能使有利于生物体生存与繁殖的遗传性状变得更为普遍,并使有害的性状变得更稀有。

③众所周知,今天生育控制和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生活与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和社会保障与法律制度的健全,使得几乎任何人都能生育,并且新生儿的成活率非常高,与几百年前相比,今天自然选择的作用已经下降了约70%。520xx年前的英国婴儿活到成年的几率只有50%,而现在,这个数字约为99%。这就使得本来应该被自然选择淘汰的基因得以继续遗传下去。抛开伦理道德,从纯粹自然的角度来看,自然选择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④然而,很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坚信,自然选择仍在继续,现代人仍然无法摆脱自然选择的进程。他们有大量族谱、包括延绵数百年的教堂和国家医疗记录为证,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只是这些进化结果很难被察觉,因为它们存在于人类的遗传基因组合之中。

⑤比如抗低氧基因。几千年前,人类跋山涉水,首次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虽然这个没有竞争者的全新环境可以为他们提供种种好处,但在海拔如此高的地区,空气的平均含氧量大约只有海平面的60%——这会导致慢性高原病,并使婴儿死亡率变高。20xx年初,一系列研究发现了一种在高原人口中很常见,但在其他人群中很罕见的基因变异——抗低氧基因。它可以调节人体内的红细胞生成量,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生活在高原的人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据估计,这个有益变异扩散至大多数高原人类群体的时间,距今不到3020xx年——在漫长的进化长河中,这只是一瞬而已。

篇5:《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世界欢迎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最重要理由。

众所周知,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但“福兮祸之所伏”。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导致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虽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埋下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仇恨的种子。文艺复兴推动建立了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延续到今天,就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秩序、世界极大的发展差距。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全球性生态危机相继出现。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但这两个体系的冷战因苏联解体而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这个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后冷战时代的冲突也显示,这种动荡与冲突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

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代价:人被神化、异化。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解放人类,但也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也应该实现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这一次新的文明复兴,要落实到建设“命运共同体”上。

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推进这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种“斯为美”的文化,这种推陈出新的文化,这种促进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正是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招牌和精气神。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内部发展好后应寻求和促使外部环境的稳定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利益诉求”。

B.大大解放生产力的现代工业文明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各种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C.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其运行机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

D..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两千年来培育了一种独特思维方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使世界其他地区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仇恨。

B.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获取和对市场的不断扩张。

C.近代以来,世界上形成不同形式的对抗力量,使世界剧烈动荡,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有关系。

D.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霸权主义,实际上都是反抗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的表现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使其有能力肩负推进这场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

B.在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下建立的现代世界体系实质上是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延续,如果要打破这个体系,前提是否定文艺复兴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与新的文明复兴都追求人的解放,但不同的是,前者神化、异化了人,后者则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

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要求,中国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为中国谋,更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

试题答案:

1.(3分)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各种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造成的”。)

2.(3分)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霸权主义”“是反抗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错误,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霸权主义”指的是美国霸权,是“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的代表。)

篇6: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阅读题及答案

医学界把那些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称作抗生素,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抗生素的几十年时间里,通过细菌间的遗传物质传递,菌群的抗药性明显增加,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抗药性。如果将细菌限制在正常环境内,这类有抗药性的细菌或许对人无害,但一旦污染伤口或引起术后感染,将会产生致命后果,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使得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卫组织已呼吁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被迫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可以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但是不能滥用。

B.抗生素抑制感染的方式有抑制细胞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等。

C.科学家发明抗生素来对付有害细菌,人类使用抗生素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675年。

D.如果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将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2.根据文意,对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各种细菌都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B.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跟不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这一现象,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抗生素危机已经引起人类高度注意,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立法禁用抗生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抗生素危机凸现了当前医疗界道德缺失问题之严重,可以想见,国家将加强医疗道德建设。

C.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

1、 C(与原文第一节不符,这一时间是发现细菌的时间)

2、 B(A各种及都有误C 文中并未谈及人的抵抗能力降低D最佳办法有误)

篇7:《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的观测计算,年减少速率约为1%。目前,温带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了6-7%,而南极上空减少了40%,出现了臭氧“空洞”,科学家预测,今后50年内,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还将减少5-9%。现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展到相当于北美洲那么广阔,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科学家们还发现,目前甚至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

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的变化。如火山喷发可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生活、机动车辆等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氯氟碳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地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减少。不久前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种化学品,排放各种有毒化学气体,21世纪臭氧层还将被消耗16.5%。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其危害主要有:1.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其发生率增长近20%,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2.臭氧层被破坏,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3.臭氧含量减少会给整个地球气候带来变化,可使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块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大片海滨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

面对臭氧层变化的趋势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发出呼吁: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加强合作,刻不容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气的排放,尽量不使用各种化学品,以至完全停止使用氟化碳及各种化学用品,加速开发各种氟化碳的替代物,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臭氧层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问题】

19、请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1分)

答:

20、第2段文字中的划线语句改为精确的数字说明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21、第3段文字最后,作者运用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资料说明了什么?(1分)

答:

22、概括回答臭氧层被破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主要威胁。(三个答案均不得超过15个字)(3分)

①【 】

②【 】

③【 】

23、阅读这篇文章,你得到的启发是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9、要保护臭氧层。

20、不好。这样写使说明语言不准确,不符合实际情况。

21、人为因素使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22、①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生;②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③给整个地球气候带来异常变化。

篇8:《人类水资源现状》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个时代看作环境问题的时代,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提出“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例如水资源的问题。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吨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占有量仅是1781吨,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水资源的不足而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棵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6美元。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1百亿美元,赶上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可是现在这个地区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是无比精确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鉴于人类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人类世”,不仅需要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而且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

(摘选自《新华文摘》第3期 有删改)

1.根据文中信息,对“人类世”这一提法的相关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人类世”是对最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时代的界说。

B.“人类世”是从特定角度出发的对现在这一环境问题已成全球性问题的地质时代的指称。

C.“人类世”的主要特点是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并影响到环境的演化。

D.“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2.下列表述中,属于“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的根本原因的一项( )

A.环境科学在空间范畴扩大了它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人类和这个星球有所预 见。

B.不知生态环境价值可以估算,忽视荒漠化加剧、气温上升、森林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

C.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剧,使当今环境问题凸显,同时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D.人类已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力量,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以加强研究。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信息的一项是 ( )

A.荒漠化面积在我国有很大的扩展,很大程度上是盲目改造自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恶 果。

B.人类加剧作用于自然,会使地球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C.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的神农架地区仍较贫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世”研究的必要。

D.事实是,一棵大树防止大气污染等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8.6美元。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与人类对“人类世”实际存在的无意识状态和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有重大关系。

B.“人类世”作为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分析, 能够预测到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

C.“人类世”主张从新的视角来考察现在的地球环境系统,其实质就在于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

D.为解读自然科学问题提出的“人类世”,将可能是地质学上的一次自然人文科学史的革命,其研究有助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答案:

1.A(A根据文意,本项偏离了“人类世”概念的要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加剧、地质时代;且“人类世”是“提出”而非“界说”。)

2.C(C根据文意,根本原因是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进而影响环境演化、关涉到可持续发展。)

3.D(D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棵50年的大树……)

篇9:花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他在为工作埋头忙碌过冬季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他老早就计划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到个风景佳丽的观光胜地去,泡泡音乐厅,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息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他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母亲说:

“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妈妈,我也想去看你,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已约好了见面时间的。”

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他知道母亲喜欢鲜花。

店里有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有愁容,因为他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他问小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他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慷慨。”

他说:“没关系,今天也是我母亲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支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写下他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小墓碑前,把玫瑰花摊放在碑上。小男孩也看见他,挥手说:

“先生,我妈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他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他说,“我自己去送。”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__________、 __________和肖像描写,其中侧重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表现人物。

3.他终于决定去看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4.他最终做出看母亲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原因是文中有所铺垫。请找出起铺垫作用的两方面内容。

5.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物,请你说说原因.

《花》答案:

1.写由于他首小男孩的影响,终于决定回家与母亲团聚并一起度过她的生日。

2.行动心理 语言动作

3.为小男孩的行为所感动。

4.他曾经给母亲打过电话他记起母亲的生日并给母亲买花

篇10:《冬天的百草园》阅读训练题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回答8-11题。(12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3分)

9.将语段第二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为什么?(3分)

10、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3分)

11.这一语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分)

参考答案:

8.“比较的无味”不是无味,是和热天的百草园比,差一点。“可”字强调了感叹的语气,用在句中表示了对雪天百草园的喜爱。去掉它语气平淡,感情也就一般了。

9.捕鸟过程具体细致,显示了捕鸟人技术灵巧,也流露出回忆者的愉快心情。改成概述,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10.第一句总写雪天百草园也有好玩的。第二句是分述,把两种好玩的比较了一下,捕鸟更好玩。第三、四、五句写捕鸟的过程和结果。这三句是承接第二句的。

篇11:《病毒的话》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5、整体感知,回答问题。(4)(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两大方面内容?(2分)(2)从整体上说,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分)

16、请你用“读书动笔”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选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的一句(只填字母,不需抄写原句)作点批注。(4分)示例:原文——“„„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批注——这个“当时”用得好。从时间上加以限制,那时科技还不发达,即使是最好的显微镜也查不出细菌,但未否定以后也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原文——()批注——

17、边读边议,回答问题。(5分)(1)从文中看,人们把“ 我们”称为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超过16个字,2分)(2)在“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之前加上“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的含义是什么?包含了分析问题的哪种正确方法?(3分)答案:

15、(1)从名称、由来、自身结构及人类如何利用改造病毒两方面来介绍

(2)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这样由表及里利于提示事物的本质。

16、原文(A)批注:---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病毒的体积之小。

篇12: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上一篇:四年语文下一篇:公考面试经典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