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2024-05-25

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研 组 长:米济柳(设计调查问卷)组 员: 李婉菁(设计调查问卷)

李秋培 康芮铭(发放调查问卷)杨洋 蒲春婷(整理总结问卷)

指导教师: 陈锴 调研方案

一、调查的主题: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使我们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调查设计和执行过程:首先进行问卷调查制作,问卷调查涵盖了大学生的每月消费额度、主要消费类型、消费喜好以及消费观;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最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调查的结果和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10%,500-800元的占30%,800-1200元的占55%,1200元以上的占5%。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0%,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习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平衡性 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2)消费的主导性 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习、娱乐方面的支出。学习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 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 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 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习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 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六、调查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具有不平衡性、主导性、合理性以及严重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其主要原因是由每个城市发展状况和每个家庭收入 的差异的不同所对大学生消费群所产生的影响,其次就是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消费习惯的不同,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也会产生影响。而有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并不是很健康,消费水平也是极为不均衡,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大学生应该接受一些财务管理和消费方面的教育,同时要多加强一些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附录: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为我们填写这一份问卷,内容仅作为分析之用。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请问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来自:

A.城市 B.农村 C.城乡结合部

4、您的月消费额为:

A.350以下 B.350--500 C.500--800 D.800--1200 E.1200以上

8、请问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有哪些:[多选题]  A伙食 B交通、通讯(如电话、上网) C购物(如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 E  G 娱乐 F 交际 其他

9、您每个月的娱乐消费(包括旅游、朋友间的聚会、社团费用)用于这方面有多少元支出 : A 50 以下

B50-100 C150-100 D E 150-200 200 以上

10、您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 我尚单身  A.100 以下  B.100-200  C.200-400  D.400以上

11、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元

 200 以下  200-300  300-400  400-600  600以上

12、您常去的购物点:  百货市场  专卖店  特色店  小店  路边摊  不在意

13、您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什么态度:  热衷,只爱名牌

 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  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 无所谓,合适就好

14、在您看来什么算是您消费时的奢侈品,或者说是你现在需要超前消费才能实现的:

 昂贵服饰、化妆品、保养品  新型电子产品  旅游  其他

15、.购买商品时您注重的是什么:  质量与功能  品牌  美观别致  价格  新鲜感 .实用性

16、.您在消费购物时,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决策:  商场的火爆  商品的品牌  商品的价格  朋友或家人的意见  促销广告  明星的代言

17、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  会  不会  看心情程度

18、购物时是否有快感:  有  没有

19、您对自己的花费是否有记账习惯:  对每一笔花费都有详细记录的习惯  对大笔花费有记录习惯  很少有记账的习惯  向来没有记账习惯

20、想买某样东西发现钱不够,你会: 

找父母要钱  找朋友借  自己存钱  等到降价再买

 需找功能相同,但价格便宜的  放弃

21、你月底有余额,怎么支配:  存银行

 转入下月生活费  马上花光  寄给父母  捐给慈善机构

22、如果你偶然获得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 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 环游世界  捐给慈善机构  选择其他使用方式

23、你曾经做过或者正在考虑做兼职,以赚取外快吗:  经常做,我在这方面很积极  偶尔做过,看空闲时间而定  想做,但条件不允许  从没想过,不会去做

24、.如果你外出做兼职,你会是出于什么目的:  体验社会,学习实践经验  费用紧张,补给生活费用  陪朋友  父母安排  打发时间

25、.你对你目前的生活费用水平满意吗:  很满意,还有少数盈余  一般,刚好够用  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

 不满意,总是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

26、您觉得您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大多是怎样:  理性的

 有时理性、有时盲目  相对淡薄的  虚荣攀比的

27、在您看来,您的消费观念属于:  理性的

 有时理性、有时盲目  相对淡薄的

虚荣攀比的

再次感谢各位参与调查!

篇2: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1.你是大几的?

A.大一B.大二C.大三D.都不是

2.你的性别?

A.男B.女

3.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是多少?

A.400元以下B.400~700元C.700~1000元D.1000元以上

4.你对每个月的生活费有没有预算计划?

A.每次都会仔细的做出规划,提前做好支出预算B.偶尔精打细算,但各种花费自己心里有数C.月前没怎么考虑过,月末能回想起消费记录D.过着过着就没钱,总是不够用,不知道怎么用的。

5.你对你目前的生活费用水平满意吗?

A.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B.一般,正好够用C.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

D.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

6.你曾经做过或者正在考虑做兼职,以赚取外快吗?

A.经常做,我在这方面很积极B.偶尔做过,看空闲时间而定C.想做,但条件不允许D.从没想过,不会去做

7.如果你外出做兼职,你会是出于什么目的?

A.体验社会,学习实践经验B.费用紧张,补给生活费用C.陪朋友D.父母安排

8.你经常去高档消费场所(如星巴克)消费吗?

A.经常B.偶尔C.只去过几次D.从不

9.你每个月的衣物支出是多少?

A.100以下B.100~200C.200~300D.300以上

10.你在体育和保健上的支出情况是?

A.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会花生活费的10%以上B.我热爱运动,会花费生活费的5%~10%C.身体不能落下,我起码要花费生活费的1%~5%D.我身体很好,不需要锻炼和保健品了

11.为了把一个游戏玩好,更好的享受游戏的乐趣,你会不会充值游戏点卡?

A.肯定会,精神享受很重要B.会,花点钱节约时间和精力C.偶尔,只想体验下

D.绝不,花钱在虚拟的东西上很不值得

12.你花在购买学习工具(书籍、电子词典等)上的费用情况是?

A.花大量钱在上面,一般是生活费的10%以上B.花中量钱,为生活费的5%~10%C.偶尔花点钱买买书,不会超过生活费的5%D.从不不买这些

13.你在你的人际交往(如生日请客)上花费情况是?

A.平均150元/月以上B.50元~150元/月C.50元以下D.没有这方面的花费

14.你有女朋友(男朋友)吗?

A.有B.没有C.筹备中

15.你每个月花在你女朋友(男朋友)方面的费用是?

A.300元以上B.150~300元C.150元以下D.不会花费

16.你在爱情上的花费哪方面占据最多?

A.游玩费B.礼物费C.电话费D.饮食费

17.你会购买名牌而放弃普通品牌但质优的服饰吗?

A.会,能带来满足感更自信B.看情况,同学买我就买C.基本不会,但也想试试D.从不

18.你觉得你总体上是一个生活节俭的人吗?

A.我花钱很节约B.不节俭,但是也不浪费C.花钱有点大手大脚的D.相当豪爽,花钱如流水

19.在购物的时候,你是会仔细观察、试穿(用)后才做决定,还是当机立断、顺眼就买?

A.我总是会货比三家B.感觉跟想要的合适了就下手C.颜色款式对就买D.只要是想要的,提货就走

20.你每个月花费在吸烟、零食、化妆品上的费用情况怎样?

A.300元以上B.150~300元C.150元以下 D.没有这方面的花费

21.你很愿意花钱享受高级的精神生活吗?

A.很愿意,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重要B.愿意,精神物质同等重要C.不愿意,物质生活更现实使用D.反对,精神生活很虚假,不需要

22.请你为就你的实际花费情况为下面的消费项目由多到少排序(降序)________________

A. 饮食、衣物消费B.休闲娱乐消费C.学习消费D.爱情、友情消费

篇3: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 群体较特别,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方面,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特殊的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 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问题。

二、问卷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72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0份。发放以陕西师范大学的同学为主, 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为了便于最后的研究统计, 收回的有效问卷60份中男女比例是1:1, 文理科比例是1:1。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 消费总额。

统计结果表明, 该消费群体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200~300元和300~500元之间。两种极限情况200元以下和500元以上的选择较少, 此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二)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饮食方面支出的花费居于100~20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因此, 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 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与个人饭量有关, 但还是可以反映陕西师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三) 其他方面的花费开支。

据统计结果表明, 该群体的花费除去在吃的方面外, 其它的花费主要用于衣物等生活用品上 (见图1) 。从统计结果可估算出每月用于此方面的开支约为100元, 相对于学校的物价水平, 这个消费是合理的。

除去在吃的方面的花费, 在其他的方面:购买学习用品;购买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上网的花费;通讯开支。这四个方面的花费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显示的情况可看出:该校大学生每月花费于学习的开销集中在20元左右 (题8) ;每月上网的花费集中在10~30元 (题9) , 按每小时1元计算, 平均每天上网不超过一小时;每月用于通讯的花费 (包括手机和电话卡消费) 集中在20~50元 (题10) 。由这几点可看出该群体的消费较理性较合理, 每月有适量的学习花费而且应该较少有沉迷网络和过度手机消费的问题。

注: (1) A.B.C.D分别是题目的四个选项 (2) 具体数据代表内容参看附录问卷 (3) 表中内容指各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

(四) 勤工俭学方面。

在此方面, 该群体大部分人选择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补贴日用 (46%) 和增长社会经验 (40%) 。而且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类型有73.5%的人选择家教。从这两点可以看出, 一是该校大学生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太高, 有将近一半的人需要贴补日用。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有近80%的人来自农村且有60%的人家庭月平均收入低于1, 000元以下;二是兼职家教是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首选工作。

(五) 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62%的人的生活费主要靠家庭提供, 这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情况。而家庭的月平均收入有60%的人在1, 000元以下, 38.3%的在1, 000~3, 000元, 1.7%的在3, 000~5, 000元, 5, 000元以上的不存在, 该群体家庭月平均收入相对不高。

(六) 消费差异。

1. 男女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200~300元和300~500元这两个范围内;女生月消费主要集中在200~300元。二者的差别不大, 男生比女生略高。我们考虑到男生比女生在吃的方面花费大, 而女生在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等方面的需求又多于男生, 所以存在少许的差别是正常的。

2. 文理差异。

从文理专业性质不同来看他们的月消费额:文科专业约有1/2的学生月消费在200~300元;理科专业有43.3%的人集中在200~300元, 同样有43.3%的集中在300~500元。由此看来, 理科消费比文科消费较高。

3. 城乡差异。

在我们的调查中, 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月消费高。但在陕西师范大学中, 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说明该校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也并不严重。

(七) 自我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有46.7%的人每月的钱不够花, 58.3%的人感觉自己的消费结构一般, 60%的人觉得需要改进消费方法。而在问及其希望每月的生活费数目时, 有48.3%的人选择300~500元, 与大部分人的月平均消费差别不大。由此看出该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追求过多金钱、过度消费的心理。

四、调查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从其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月平均消费可以看出, 该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从其自我评价中可得出此结论:虽有60%的人认为应该改进其消费方法, 并且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消费结构持中立态度, 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消费心理不正确, 因为大多数人期望的生活费仅在300~500元之间。而存在一些不满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消费刚刚达到“温饱”, 在其他额外的消费上没有过多的钱, 所以希望消费方法有所改进是正常的。消费的合理健康与否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上的, 综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得出结果: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消费结构基本合理, 消费心理健康。

五、相关思考

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 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 他们像鸡尾酒一样拉开层次, 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 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层次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而且也是地域差异性的反映。这点也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我们处于西北地区, 与经济发达的南方来比消费水平较低。不过相对来说, 我们出现的消费不健康问题也较少。但我们应该想一想, 是不是有了钱就应该随心所欲地乱花呢, 就不去考虑钱的来源, 也不去想如此的消费会给社会、身边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六、科学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 增强独立意识, 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 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 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 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 是任性的表现,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独有的概念, 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 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 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 良好的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结合。

篇4: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消费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经济活动,对消费行为及心理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其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生不但是当前的消费主体之一,也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其消费方式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消费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现状

(一)消费来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70.9%消费来源是父母供给,有6.4%的消费来源于其他亲友的资助,他们属于青年阶段,身体、思想各方面都逐步成熟,已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大学期间首要任务是学习,没有时间和能力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消费基本属于依赖性消费。

(二)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反映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大学生消费属于依赖性消费,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一是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来源地经济发展对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月消费由于家庭所在地不同差距较大。消费最低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消费总额比全部样本的平均水平低52.5元。二是消费水平的性别差异。性别身份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伙食消费、衣着消费和交际消费方面差距较明显,这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紧密联系,但是在学习消费方面差距并不明显,分别为6.42%和7.71%。这与社会对他们提出同样的学习要求有关。三是消费水平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离社会越近,受学校所在城市消费的影响越大,消费支出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其学习消费和通讯等支出增加幅度较大,伙食消费增加幅度不大。

(三)消费结构状况

大学生消费70.5%是基本生活消费,恩格尔系数较高,学习消费占总消费额的6.7%,比重不大,有待加强,交际、娱乐消费占的22.8%,比例偏高,应适度降低。

(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对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有近1/2的学生持赞成态度,1/4的人不赞成,对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有1/2以上的学生持赞成态度,近20%的人不赞成,1/2以上的学生不赞成高消费。

二、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学校园生活更趋多样化,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消费支出总额中,文体娱乐或旅游、零食等享乐品,以及上网、通讯等消费支出额相对比例较大,用于购买书报、学习用品等消费支出比例相对小,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

(二)消费行为及消费心里的非理性化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比较发现,只有11.9%一直坚持记账,43.5%从不记账。说明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具有合理的消费习惯。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具有比较合理的消费观念,但实际的消费行为中却缺乏合理性。

(三)享受和交往消费较高

通过图1对三种消费比较,月均用在学习方面的费用50元以下的占59.5%,与此同时,交往方面的费用50元以下的是30.5%,50—100元的占到了52.3%。在享受方面的消费平均每月低于50元的仅有28.6%,大多数都超过50元,并且有2.6%的超过了300元以上。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心理。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能力,能自主地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

其次是市场化的影响。市场化导致产品种类范围的增多,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需要也开始异质化和复杂化。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体现了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成熟易受诱惑的消费心理。

第三是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随着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社会时期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调查来看,现代的大学生近90%的认同即时享乐的观点,这种消费价值观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

第四,是参考群体的诱导。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不同的生活理想和价值,具有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也体现了消费行为的多元化。

四、构建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建议

(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教育研究中,应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研究他们消费心理与行为中的问题,把握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他们做到科学理性消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符合社会要求,又有助于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是纯粹的消费者,所以需要对消费合理规划,协调好学习消费、生活消费、享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拥有系统科学的消费结构,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具有价值判断能力,进行有计划、合理的消费,不盲目攀比、跟随,有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它反映人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财商,形成自己的理财观,用理智支配消费,懂得运用经济学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原理,注意投资的效益,将投资用于学习和提高技能等方面,以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四)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理消费习惯

家庭作为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等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甚至通过金钱刺激来提高学习兴趣。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有计划地控制生活费,引导合理开支。父母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合理消费的重要方面。

(五)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校园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是形成良好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许多高校之所以形成不良的奢侈攀比之风,混乱的校园周边环境难辞其咎。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消费环境刻不容缓。

五、结束语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其消费行为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非理性化和炫耀性消费的误区。这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给家庭和学校管理带来重要的影响,针对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从市场化、价值观、消费的参考群体以及社会化的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诠释。并给出一些合理的、正确的建议,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构建合理的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 ]①王宝义,张黎萍著.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山东经济,2006(5):28—30

[ ]②孟凡会.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滁州学院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J].经济师,2008(3):99—102

[ ]③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3—18

[ ]④曹宇,贾绍宁,史建伟.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6):192

[ ]⑤张成钧,陈冰.高校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2005(7):11—14

篇5: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压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繁忙、慌乱。各种焦躁、失眠、胸闷、头痛脑涨等亚健康症状正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常常需要适当的调整和放松,以及补充营养来提升能量,所以牛奶等乳制品成为了现代人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的牛奶品牌众多、口感各异、价格参差不齐、广告宣传力度强弱等对比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消费心理的不同变化,进而再影响到牛奶乳制品的发展。

为了使人们更 了解牛奶的重要性和营养价值,我 设计了一份关于广西师大学生牛奶消费心理调查问卷,以随机的2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过各个问题的统计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数据:

① 大家喜欢的牛奶品牌大多数集中在国内知名品牌:

蒙牛32%伊利29%皇氏15% 概括

②购买牛奶时,大家最看重:

纯牛奶27%酸牛奶 25%果味奶29%

③ 牛奶价格控制在多少范围之内,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1—3元 60%3—5元 15%

④牛奶信息来源

电视广告52%网络媒介30%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几点问题:

⑴学生对牛奶的饮用量太少,而且大多数没有规律,基本上都是想喝才去买。

⑵学生在选购牛奶时不够理性,大多数人只关心价格、外观、口感,而对于价格较贵、营养含量较高的牛奶则很少有人愿意购买。

⑶在选择牛奶口感和种类方面,男女生偏好有所不同,男生偏重于浓重的口味,而女生则较喜欢果香酸奶。

篇6: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当下手机几乎是大学生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在大学生中手机的消费更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和空间的市场,也是手机制造商和销售商所必需拓展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针对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外观等来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手机产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般来说,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有产品因素,也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而手机市场产品因素影响包括品牌、质量、功能、外观、价格。目前我国大学校园中手机拥有率已达到很高的比例,并且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第一考虑因素为质量,第二考虑的因素为价格,其次为功能与品牌。产品的质量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作为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可靠的质量,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消费者往往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的质量。而价格高低与购买意向则比较复杂。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不熟悉的,倾向用价格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价格高的被推断为高品质的。而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而言,显然属于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他们的经济来源决定了他们不会考虑价格很高的手机,不管产品的品质如何。以下是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现状:(1)注重质量。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是产品的核心。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手机的功能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耐用性、可维修性、销售服务几个方面。研究发现最为关注的是性能稳定性,其次是耐用性。性能稳定如信号灵敏等是手机的基本质量内涵,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最基本的质量。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产品开发,要把保证手机的一些基本质量放在第一位。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耐用性显得重要。(2)价格区别不大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品牌机。学生手机购买注重的是质量,但就质量而言,大学生品牌推断型,而不是价格推断型消费群。随着手机市场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苹果,三星等高端机型,在高中档的小米,HTC而言,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选择苹果或者三星品牌。(3)智能手机占主要市场。智能手机具有上网方便功能齐全,比较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智能手机能快速进行微信,QQ,微博等功能,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篇7: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为我们填写这一份问卷,内容仅作为分析之用。谢谢您的配合!

性别: __学校:______ 年级:__专业:___________

1.您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A.500~~800

B.800~~1200

C.1200~~1600

D.1600~~2000

F.>2000

2.您一般在哪里买衣服相对多一些?

A.淘宝

B.商场

C.专卖店

D.一般的铺子

3.在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伙食费、学习投资外,您在其他项目中花费由高到低依次是——(排序题,没有可不选)

A.烟

B.酒

C.化妆品

D.爱情

E.休闲娱乐(旅游、聚餐等)

F.衣服

4.如果现在给您一大笔钱时,您最想干什么?(可多选)

A.消遣(吃喝玩乐)

B.旅游

C.把它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D.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

E.创业

F.用它学点有用的东西

5.当看到您喜欢的商品,您购买时是否会在意它的价格?

A.会

B.不会

6.如果您买到伪劣商品时,您会怎么办?

A.去找商家换或是退货

B.自认倒霉

C.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D.其它

7.如果您当月的生活费超支了,您会感到紧张吗?

A.会紧张

B.无所谓

C.从来不超支

D.赶快找兼职去赚取生活费

8.在购物时,您是仔细观察,试穿(试用)后才做决定还是当机立断,顺眼就买?

A.货比三家再看

B.只要想要就买

C.感觉合适就买

9.当别人买了名牌或是高档品时,您 会羡慕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

10.您父母给您打钱时,是一次性打还是分期打?

A.一次性

B.分期

篇8: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研选取了某区域5所高校的女学生作为高校女学生体育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对象, 以分层抽样的方式, 在每所大学的1~4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00名女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 回收问卷1 992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1 979份, 回收率99.6%, 有效率99.3%。调查问卷是在参考文献资料以及询问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的, 在使用前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有效检验。问卷数据的统计工作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等工具完成。

2 高校女学生体育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功能性的认识

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功能性的认识情况是影响她们对体育的态度、情感以及其采取行为的心理基础。通过此次调查可知, 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功能性的认知, 主要集中在其教育功能、健身功能以及娱乐功能上。这种认识的形成就其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现代化思想的氛围来说是十分合理的, 也足以表明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具有活力, 积极乐观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1]。

对于体育在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上的功能性认识, 高校女学生的理解偏低, 不能够在思想上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达到同一高度。这表明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的精神价值没有充分地了解, 对体育的积极态度中仍存在一些偏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 在高校女学生所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中, 未能重视对于体育在精神功能上的教育宣传;二是, 高校女学生的体育起点低, 在长期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未获得较高层次的体育活动体验;三是, 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实践还未脱离学校的平均水平, 缺少对社会上体育活动带来经济价值的认识。表1为此次调查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功能性认识的统计数据。

2.2 高校女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

高校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体育活动行为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感受。在此次调查分析中可以了解到, 高校女学生对体育活动普遍具有较为积极的态度。约1/4的高校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十分喜爱并愿意付诸行动;大部分女生对体育的态度十分乐观, 相信体育活动能够给生活带来愉悦的体验, 产生积极影响;少量学生对其抱有消极概念, 抵触体育运动。此次的调研结果表明, 高校体育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不仅需要增强学生对于体育概念的认知, 还要在实践中采取措施,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体育体验, 增加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表2为此次调查高校女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态度的统计数据。

2.3 高校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心需求的表现, 通过调查高校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可以对她们的主观需求有一定的了解, 在高校进行体育活动安排时更加具有针对性, 有助于提升高校女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此次调研结果显示, 高校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十分多元。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体育活动十分必要, 高校可根据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对体育活动进行更加合理地改善安排[2]。

高校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养成良好习惯、美容减肥、调节情绪等方面。这表示, 高校女学生对体育活动锻炼有较高的需求, 美容减肥也是其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因。对于调节情绪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需求说明高校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附加价值有着较高的期待, 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提升生活的品质, 拥有较好的生活体验。注重体育活动的娱乐与社交功能的高校女学生也不在少数,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育活动多元化的功能价值, 以及高校女学生对体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认识。表3为此次调查高校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统计数据。

2.4 高校女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

高校女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也不尽相同, 这与高校女生本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项目的功能性有关[3]。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瑜伽、健美操等适合女生参与并带有减肥美容等附加价值的体育项目更受到高校女学生的喜爱;跑步、游泳、羽毛球、网球等运动也颇受欢迎, 篮球也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总的来说, 对于不同的体育项目, 高校女学生的喜好分布比较均匀, 并没有出现完全不受欢迎的项目。表4为此次调查高校女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喜好程度的统计数据。

2.5 高校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参与情况

高校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参与情况的分布与喜爱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也与其可操作性和高校的重视程度有关。比如, 参与度较高的羽毛球运动便与高校的羽毛球课程的开设以及场地的提供有密切关系;而游泳的参与度较低, 主要由于学校不具备相关设施。表5为此次调查高校女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参与情况的统计数据。

3 结语

高校女学生对体育活动普遍具有积极的认识, 乐于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减肥以及娱乐是其参加体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和动机;她们对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喜爱, 参与行为主要与体育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高校的设施建设有关。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获取某地区5所高校女学生体育心理及行为的数据资料, 综合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统计。该文主要表述此次调研所得的高校女学生对体育认识、进行体育活动锻炼的动机及其体育行为的表现, 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校女学生,体育,心理,行为,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蒋峰.当代女大学生体育心理特征调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 :129-130.

[2]杨向明, 吴爱兵.女大学生体育心理行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1) :93-95.

上一篇:厂级安全培训教育下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文天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