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泉小学教师师德承诺书

2024-04-16

雹泉小学教师师德承诺书(通用3篇)

篇1:雹泉小学教师师德承诺书

雹泉小学校园防汛自查及整改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丘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防汛检查、“两清一绿”督导工作的通知》(安汛旱字[2014]2号),迎接防汛检查督导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集体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校认真组织实施,成立安全防汛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现将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学校防汛领导小组成员于5月9日上午对每排教室、围墙、厕所、水沟、大门、功能用室及周边建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所有教室前后都有护水坡,地基牢固,排水通畅,无存水现象。除二、一教室有漏雨现象,其它教室均无漏雨现象。学校所有院墙地基牢固,排水通畅,无存水现象。校园排水管道畅通,未发现内涝安全隐患。厕所、大门、功能用室及周边建筑无存在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1、二年级一班教室房顶瓦片破损,有漏雨现象。

2、防汛物资储备没有到位。

3、防汛应急预案不够完善。

4、防汛的相关材料不全。

三、整改情况: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学校立即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安排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对教室有漏雨现象进行了及时的维修,防汛物资于5月16日准备到位,防汛的相关材料及预案于本周整改完善。雹泉小学

2014.5.13

篇2:雹泉小学教师师德承诺书

一、对学生的承诺———和你们一起成长

我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当班主任时遇到的阻力。因为我的年轻与经验不足,班上有一位家长提出要给孩子换班,学校最后也同意了。当时,面对不信任的眼神,我对班里的孩子说:“老师刚刚大学毕业,没有什么经验,但我有精力、有信心,请你们相信我!”这是一个年轻教师面对工作阻力时对她的学生许下的诺言。从那刻起,我谨记自己的承诺,我会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学生,在我的课堂里

“以学生的成长为本”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思想的“灵魂”。有时,课堂精彩不精彩,学生是关键。只有教师心中有学生,在备课、课堂、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心里都装着学生,想着学生,课堂才会精彩。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境界。我一直在积极倡导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快乐却又不乏灵动的。上思品课时,我喜欢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呈现。比如,用歌曲、故事、辩论赛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上历史与社会课时,我喜欢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有拼图、画图比赛,有每天5分钟的“历史小故事”点播,也有常态的“时事论坛”……因为我牢记叶澜教授的告诫: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正是始终铭记这点: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喜欢的就是我要努力追求的,我才在许多学生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我,说起历史与社会课都特别带劲。有的说喜欢直观有趣的“拼图、画图比赛”;有的说喜欢每天5分钟的“历史小故事”点播;有的说喜欢已成常态的“时事论坛”。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曾经听过深圳一位资深教研员的报告,她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要求让我震撼。她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要懂外语,这样可以看一些国外的网站,学习了解前沿的信息;她还要求教师要能说会唱会跳,有点子,这样教师会更有魅力,学生会更喜欢,课堂也会更精彩;她还要求教师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现场命题,且要展示,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命题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只有全方位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教师只有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心里装着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课堂。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二)孩子,在我的眼睛里

自从教以来,我担任了十多届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并在毕业班教学。而且,多次中途接班,任务艰巨,但都能较好地胜任。我尊重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不管他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是乖巧的还是淘气的。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我对学生的承诺。

2000年8月,我接手的八年级(4)班里有个叫小陈的学生。父亲在服刑,母亲已改嫁,成绩很差,表现也不好。了解情况后,我主动接近他,多次与他交流。在生活上关心他,在人格上尊重他。一次,他又和别人打架了,我与他谈了整整两个小时,最后他哭了,并且主动承认了错误,还向对方道了歉。在他那满是错别字的检讨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林老师,大家都看不起我,你却对我那么好,我还这样让你伤心,实在对不起!”我感动了,这么“冷漠”的人也会哭,也能主动承认错误,而且懂得老师对他的好。从那以后,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

2009年8月,我接手的八年级(5)班里有个叫小兰的女孩,智商低于一般同学,体质也弱,经常连家庭地址都表达不清。我经常关心她,还鼓励班集体也接纳她、帮助她。一天,突然下雨了,同学们都在上体育课,留在教室的小兰竟然能主动关窗户,避免了同学的书被淋湿。事后,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开心极了。一个被老师、被集体接纳的学生,会更加积极乐观、信心增强。

做一个眼中有孩子的老师,尊重爱护孩子,得到孩子的信任与爱,这是教师职业最大的“财富”。能够拥有如此的“财富”,我很欣慰,也很自豪。

二、对学校的承诺:我愿是你的一片绿叶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一直很幸运能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书香气息的地方工作。我很清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我愿意做一片绿叶,坚守自己的“承诺”,把根扎在学校深深的土壤里。

(一)悉心,做年轻教师的后盾

2003至2010年,作为教研组长,组内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60%,非常需要骨干教师的引领。因此,我在教研组建设方面极力倡导“两个合作”:各项计划、制度在合作中制订;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我们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坚持共同学习,加强研究。这样既能使骨干教师不断进步,又给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因为重视组内的传、帮、带,全组团结协作,我们的教研氛围浓厚,显现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期间,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人次获省思品优质课一等奖,1人次获省思品优质课二等奖,6人次获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组内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和案例多次在省、市、区获奖或发表。

现在我已不是组长了,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做组内年轻教师的坚强后盾,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亦或是一个赞赏的眼神!

(二)用心,为教师队伍建设出力

学校有200多名教师,年轻教师的比例逐渐增大,教师培养的任务也是日渐艰巨。2012年,自我担任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处主任,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创新了工作思路:先后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团队奖”“单项奖”的评比活动;完善了“校级名师”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校级名师的管理;处室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序列化研究。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用了一份心。

对于很多初中教师一直提到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往往只是盯着学生的分数,没有思考的动力,也没有思考的习惯,时间长了,更是思考不动了,完完全全成了教书匠。我不愿意做这样的教书匠,也不希望身边的教师都是这样的教书匠。我把自己参加各种培训的感悟与同事分享,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感悟与同事探讨。在分享与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友谊,也在共同成长。我知道,只要自己是真诚的,定会打动别人。

三、对自己的承诺———学然后知不足

1992到2002年,我先后在两所农村中学任教。记得1992年的教师节,作为新教师代表,学校领导让我在全乡教师大会上发言。接到这个任务,我激动却又忐忑,深怕自己说得不好,发言稿改了又改。当时的讲话内容我已记不清了,唯一清楚的是我对未来教师职业的憧憬。

(一)磨课———“磨人”的过程

年轻人有的是冲劲。我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快站稳了讲台。1999年,先后获得县、市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当年9月份,我参加了在丽水举行的浙江省优质课评比活动。此次比赛要求选手事先准备好4节课进行抽签。我准备了2节初二和2节初一的课。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规模小,专业教师少,学校的教学资源极其有限,我的备课过程显得异常艰辛。但我克服种种困难,精心准备,虚心向县教研员请教,反复试教。每完成一次试教要上4节课,大约需要一上午的时间。通常一个上午下来,我已是筋疲力尽,却又兴奋异常。因为我得到了新的启发,找到了新的思路。

在不断赛课、磨课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社会、思品学科教学的魅力。在收获中,却也更加感受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2002年7月,我通过公开招聘,层层选拔,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在衢州市实验学校这个大舞台上,我“拼命”汲取着养分,对学科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也有了更扎实、更深层次的研究。2007年,我被评为衢州市第三届名师,我努力实践着、探索着,并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享受社会、思品学科教学的快乐!

(二)培训,带着压力“修炼”

2012年年底,我有幸成为了浙江省首届历史与社会“浙派名师”班的学员。两年下来,我经历了再认识、再思考、再定位、再出发的过程。这次培训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太多的精彩,也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

开班后不久,我们每个学员就拿到了一本手册———《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培养手册》。结业基本要求共有11项,包括做课题、写论文、上示范课、开专题讲座、写读书报告、听特级教师的课、带青年教师等。这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我的第一感觉,这能完成吗?但我知道担心没有用,只有带着压力前行。不管怎样,我希望通过这一扇窗,获得更多的本学科前沿知识;我希望透过这一扇窗,结识更多的专家、同行,学习到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学科特有的气质。

第一次带给我震撼的是省特级W老师的报告。听了报告,我感慨万千:为什么他能把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得这么透彻?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为什么他的文学功底能如此深厚?这样的优秀到底是如何修炼的?从来没有想到一位理科老师能有如此深厚的文学积淀,W老师文采飞扬,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提出优秀教师的三种修炼:愿景修炼、学术修炼、心智修炼,三个过程不能越级,要循序渐进。我想正是通过不停地“修炼”,他才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是一位“智慧型”的教师。

我忽然感觉有点惭愧,以前总觉得自己在学科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扪心自问,我花了多少时间去学习?有多少时间去反思?有多少时间去和同事交流、去向专家请教?我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有过真正的规划吗?W老师是一位高中教师,肯定有高考的压力,可是他却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同时,也不断地让他的学生受益,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都非常优秀。有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的幸福,我暗下决心:我要做一位这样的老师!

我还不得不说说另一次灵魂洗礼式的培训。2013年7月,我们在浙师大培训,主要任务是学员的课题开题汇报。每每想起,内心依旧激荡不已。那次课题开题活动,学员轮流汇报,每人半个小时,台下坐着的是4位浙师大各院系的教科研专家。学员的汇报,专家的提问,有时是针锋相对,有时是发人深思。有的学员急得面红耳赤。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尖锐的提问引发学员的强烈共鸣。说实话,我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很紧张。本来在课题方案设计中的一些疑问,也就在这样紧张又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解决,自己的思路也变得清晰了。现在回想,专家犀利的眼神犹在,但我不再紧张,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犀利眼神背后的那份期望:希望你们做得更专业些。

如果说W老师带给我的是一种感悟———一种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领悟,一种对教师成长规律的理解,那么,浙师大的教授们则让我感受到专业的权威以及自己追求学科专业的迫切感。回首当年自己的“承诺”,真是学然后知不足,我清楚自己需要带着压力继续“修炼”。

篇3:师德,不只是简单的承诺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国非常重视教师道德规范建设,如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都对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做了规定;2008年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然而,仅仅依靠签订一纸承诺书就想把师德建设好,显然是不现实的。师德建设本身就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受到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教育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外因,单靠教师签订承诺书而不去深入触及老师们的思想和观念,这种师德建设是脆弱的,效果也是短暂的。

师德建设需要榜样。在我们身边,有最美教师张丽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轮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有感动中国的人民教师楷模李桂林、陆建芬,夫妻二人扎根甘洛县悬崖小学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有“化缘校长”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他们都是充满师德魅力最可敬的人,亦为师德建设树立了标杆!

师德建设需要制度和制度的公正。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必须着力加强师德规则建设,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价与监督体系。让教师在机制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规范,要让师德规范经过教师的内心体验变成教师的个体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追求制度公正,才能实现师德建设创新。公正是制度的根本德性,学校制度德性是师德建设的前提,加强学校制度伦理设计与安排是师德建设的前提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德建设的内容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为一种德。“读书即是立德”,教书亦为立德。前者为自立自达,后者为立人达人。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承诺,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上一篇:费尔蒙特饭店会议下一篇:阳台上的小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