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探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国家针对教师资格考试进行了革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专业的标准、教育课程标准等政策,希望通过完善教师资格考试,不断强化教师职前培养。本文重点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教师资格考试,完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为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提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教师师德探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教师师德探析论文 篇1:

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摘 要:要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力度,这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最近几年来,部分小学教师没有发挥良好的师德师风,极大的损害了教育者的社会形象,不利于我国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重视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解决好教育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弘扬良好的师德和师风。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教师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我国的教育综合水平可以有较大的提升。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部分,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让孩子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教师们要言传身教,引导小学生们更好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的具体分析。

一、新时期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是国家民族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素质之本,在教师行业下营造洁净的环境,学生们才能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人生道路上坚持正确的方向。自教育诞生以来,其核心就是提高学生们的能力,但是忽视了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事实上,只有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才能真正的发挥老师们的作用,提高教育行业的思想道德素养,积极的弘扬我国先进传统文化,让老师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

小学的教师是学生们的启蒙老师,对小学老师们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们的道德素养会影响自己的学生,一个小学老师如果自身道德败坏,还怎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呢?在新时期的教育下,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关键位置,让每一个小学老师都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成就自己桃李满天下梦想的同时造福于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现在小学教师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每一个教师的行为都会影响社会对教师们的看法。教师是为社会培育储备人才的关键力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很多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是没有任何缺陷的,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用辩证法的思维来看,每一个小学教师自然在学生们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作用,但是不能否认有些老师对学生们道德品质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小学生们年龄比较小,对于很多问题比较敏感。很多小学老师在教学环节里不能公平的对待学生,对于优等生特别关注,或者对于家境优越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這样的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教学的质量降低,学生们自卑心理更加严重。

三、新时期做好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现在的小学教师行业里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不公平的现象非常突出,越来越多的老师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教师本应是为人师表,廉洁教学的代表者,这样的师德师风只会让小学基础教育沦丧。针对这样的问题,必须加大对于小学教师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具体的措施分析如下所示。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小学教师们来说,自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另外,在小学选拔和任用各科老师时要注重公平性,不能让有特殊关系的“走后门”现象出现,只有具备资格的老师才能到小学中任职,引导小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关注教师自身诉求。学校的教育本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忽视教师的诉求。在整个教学互动环节里,教师对学生们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在每日重复的生活环境下,在社会的巨大其网下,很多老师会认为教学工作是枯燥并孤独的。社会上呼吁老师们无私奉献,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主动的达到社会的期望。所以,必须重视小学老师们的诉求,重视教师们的内心建设,让老师们主动献身于教育事业当中。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忽视各学历层次带来的积极影响。各个学历的老师们要互相学习和配合,各个年龄段的老师们也要积极的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创新思维的引导提高科研团队的综合实力,让小学教育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对于小学老师们来说,要和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排除掉延续今古的“文人相轻”的意识,将团队协作的可操作性落实到实处。

(4)落实好小学的民意调查考核制度。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自己的形象,也代表着整个学校的形象。借助于民意调查考核制度,让学生们和教师们都加入到师德师风考评工作中来。通过教师的自评和教师们的互评,科学的评判小学老师的表现。另外,要关注已婚教师们的心理状况,让老师们端正自己的心态。教育界的职责之一,是要建立教师健全的人格,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在学校内举办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座,让良好的师德和师风在学校中得以弘扬,防止小学老师们的人格畸变,时时刻刻谨记荣辱观。通过对这些老师们的管理,让每一个小学老师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小学教育工作当中去,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们来说,要借助于教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教育的大舞台上,以自己的学识情感和灵魂塑造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现在小学教师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做好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为相关的小学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郭冯娟.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J].宜宾市年鉴,2013(4):79-80.

[2]王丽,居继清.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102-103.

[3]吴俊华,郭文.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秦靓.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版),2011(90):46-47.

作者简介

李梅花(1979—),女,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镇石马小学教师。

作者:李梅花

小学教师师德探析论文 篇2:

教师资格考试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摘要:国家针对教师资格考试进行了革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专业的标准、教育课程标准等政策,希望通过完善教师资格考试,不断强化教师职前培养。本文重点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教师资格考试,完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为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新要求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有了更多的平台接触信息,而教师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的渠道,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教师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一方面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指明了方向,明确的要求。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理念进行教学,缺乏创新,素质、能力必然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方面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素质的高与低会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借鉴。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重视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教师在职前培养目标的设置时立足于现在,重视基本理论、能力的培养,教师资格考试除了基础知识及能力考核以外,对于小学教师各方面素质提出要求,考试难度、科目增加,范围、内容广泛,未对参考教材明确指定,笔试成绩两年之内是有效的。职前培养着眼未来,职前结合职后,基于终身学习角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资格考试突出了教师核心素养培养重要性,以素质结构理论为基础,需要小学教师既专业,而且又要有特色,要求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目标要既要与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相符,同时又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业标准为依据,具备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师资格考试针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目标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以全面发展为根基,思想道德修养、健康身心素质培养为依据,要对教育事業热爱,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理论素养深厚,基本功要扎实,小学教育职业技能要强,具备创新及实践能力,能够快速融入到教育改革行列中,是一名专业水平高、教学理念、方法有创新,素质高,集教研、管理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

二、优化课程设置,调节课程比例及内容

(一)促进通识教育,增加通识课课程比例

由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较快,而教师在其中发挥的是启蒙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而且文化底蕴要深厚,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要强。教师资格考试中将侧重点放在了此方面,这就需要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例方面进行调整,为小学教师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掌握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小学教师文化修养提高。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而这里所提及的专业知识就包含着通识知识,涵盖的内容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艺术欣赏知识、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等,而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点,这也表明了小学教师在职前培养时通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适当增加这一部分课程的比例,可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形式,必修课中以教师人才质量、规格为依据,要求其掌握基础理论、技能知识;选修课以兴趣、需求为基础,侧重点放在个性发展方面,此课程比例适当增加,确保灵活性,促进小学教师知识面拓展。

(二)整合学科专业课程,精简学科专业课

当前结合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小学教师培养重点来看,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师都是全科型的,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另外还要具备较好的课外活动引导、指导能力。而教师资格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强调的是综合性,所以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需要整合专业课程相关内容。第一,重视综合学科知识,构建系统化知识框架;第二,专业课广而精,主要课程精简化,强化实用性、基础性,将不必要的旧知识适当删减,融入新时代新知识,进而体现学科内容时代性特点,只有这样,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效果才会符合时代要求,与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相契合,促进小学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工作。

三、着眼专业成长,鼓励教师专业发展自觉

教师资格考试涉及到的内容紧跟国际教师教育发展新思路,侧重点放在了实践上,核心目标是促进小学教师职前专业成长,重视小学教师反思品质培养。为此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核心目标,以专业成长为切入点,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小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需要其给予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热情,认同、忠于职业,在教育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做一个有师德的教师。第二,反思是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之一,这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必备的技能,始终贯穿于职前培养整个过程中。第三,教师资格考试的改革,紧跟教育革新步伐,而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同样也需要以教育改革为基础,既要掌握理论,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教育能力,以未来专业成长为目标,教师不再仅仅局限于备课、授课为目的的学习,而是从自身专业发展为出发点而学习。而国家教育部门可基于教师资格考试相关内容,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职前结合职后形成教师培养联动机制,通过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深化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促进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实效性提高。

四、优化评价机制,评价方法及内容多样化

评价主要是针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检验,但是需要结合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标准,优化评价机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也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促进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效果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采用的评价方法可是以自评、他评、家长评、领导评等相结合,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小学教师知识掌握、能力等基础内容,同时还要包含其教育态度、职业道德等。针对正处于实习阶段的教师实习生进行评价时,学校应该给予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为其提出忠肯的建议,促进其快速成工。采用自评是涉及到的评价内容可以是教学准备、课堂管理、专业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特征等,自评能够使小学教师快速找到自身不足,丰富经验,在反思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

结束语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教育体系在不断的改革,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引导者,必然也需要与时俱进,除了要教书育人以外,还要提高信息素养,在教学中突出创新与个性。而教师资格考试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更好的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琴.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51-52+55.

[2]冯加根.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理念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8):131-137.

[3]郑可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28-33.

作者简介:

廖文君,1988年12月,女,汉族,籍贯:广西北海,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初级,研究方向:教育学,工作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作者:廖文君

小学教师师德探析论文 篇3:

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探索

摘 要:农村教学点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小学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加强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符合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本研究以X民族师范学校为例,探寻得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路径:发挥政策优势,吸引优质生源,制定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教师;全科型;培养方法

教学点学校由于经费少、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因而无法保障农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撤点并校”给我国一些农村教学点的教学与管理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及总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核心。在农村教学点由于生源少、教师编制不够,大多采用一师一班的包班教学,或是教師跨班级跨年级包班式教学,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通过对H市一些农村教学点师资水平、师资年龄、师资结构、劳动量和工作生活环境等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农村教学点的师资水平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少数教学点甚至还只能聘用本土退休后的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生活环境艰辛。这一系列现实状况严重影响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可持续发展。“全科型”小学教师经过五年的专业培养,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备较好的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研究与管理,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等特征。因此,开展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研究,打造高素质的农村教学点教师队伍非常重要。本研究以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民族师范院校为例,探究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路径。

一、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的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广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及丰富的阅历。为了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在农村教学点,由于教师匮乏,每位教师需要承担多科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教师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全面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深厚的仁爱之心,才能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据统计,H市在2016年有教学点1081个,2017年增加22个,达到1103个,2018年还在继续增加。因此,为农村教学点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不仅是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政策的落实,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需求。

(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情系千家万户,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其办学水平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悬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师资问题尤为突出。为推动基础教育事业整体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均衡配备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全科型”教师的定向培养,不仅能够缓解农村教学点教师空缺的困境,也能使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并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可见,培养“全科型”农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农村教学点教师资源配置,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三)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培训的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广大农村教学点,由于教师老龄化严重、学历普遍较低、教育思想较落后,导致教师专业素养整体较低,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阻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全科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各科知识,还能进行美术、书法、音乐等技能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

二、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路径

为农村教学点定向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至关重要。×民族师范学校作为H市唯一公费定向培养农村教学点小学教师的学校,具有较为丰富的培养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民族师范学校培养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路径主要如下。

(一)发挥政策优势吸引优质生源

生源质量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基础,只有让优秀的人成为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育的均衡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2014年,H市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最先制定了对农村教学点公费培养教师的政策。这一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H市许多农村优秀初中毕业学生选择来×民族师范学校就读,将来成为一名“全科型”的小学教师。此外,×民族师范学校还结合了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农村“建档立卡户”教育扶贫专项计划,优先录取农村教学点本土的优秀贫困学生。由于H市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得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高的生源进入×民族师范学校,为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民族师范学校紧紧围绕农村教学点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适应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需求;文化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的教师为目标。基于此,×民族师范学校制定了以掌握基础教育理论、具有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小学教育实践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胜任教学点班级管理及小学语文、数学等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指引着农村教学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三)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课程设置方面,×民族师范学校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小组,对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且结合农村教学点对教师需求的特点,立足实际,力图实用,采用“2+2+1”课程设置原则,即两年中师课程、两年大专课程、一年教育实践。两年中师课程,教学内容与难度接近高中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具体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即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等,将各科的内容进行融合,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减少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两年大专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即音乐基础、美术基础、舞蹈基础、视唱、键盘、书法、口语等,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艺术修養的提升。一年教育实践则是到优质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教学打好基础。这种“2+2+1”模式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既学到教育理论,又掌握教学技能,有利于“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四)强化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和师德培养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合适的交流方法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有效掌握各科教学的方法技巧,为从事教育教学打好基础。其次,定期专题讲座、学生说课比赛、校园辩论赛、教师基本功比赛等,坚定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信念与职业认同,充满热爱与向往,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再次,强化教学见习、实习环节。见习分两个阶段,分别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为期2周和6周,安排责任感强、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通过听课、评课、讨论和反思等,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践体念,初步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为步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同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用“四有”教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来统领教师成长发展,引导学生今后从事教师工作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学校通过邀请敬业爱岗的道德模范、身边的优秀教师作报告,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做事迹报告会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愿意扎根基层,安心服务教学点。

总之,加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基本的民生需求,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担负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以专业化、综合化、均衡性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发挥政策优势,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质生源;创新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全科型”教师,为农村教学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参考文献:

[1]李 介,高 岩.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型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7):14-16.

[2]闫晓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探析[J].当代教育评论,2018(8):160-164.

[3]刘 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从我国高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谈起[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0-24.

作者:周述贵

上一篇:企业技术创新思考论文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