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2024-04-26

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精选10篇)

篇1: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示例1: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

1、调查目的:

通过对影响蒙汉通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这一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变量:①某一个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②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③户主的年龄;④户主的文化水平;⑤职业;⑥户口类型;⑦是否移民;⑧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⑨邻居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⑩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2、研究类型: 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谈法、观察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3、调查范围:内蒙古赤峰地区 分析单位:家庭(户)

4、抽样方案:

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4户中选3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5、调查内容:

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③—⑩,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村,乡,旗的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调查问卷:(略)

6、调查时间:1985年6月——1985年8月

调查时点: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再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结婚的不做统计。

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调查时间计划:

准备阶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问卷;

调查阶段:1985年6月——1985年8月每天访问40~50户,60天完成。除在12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

研究阶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

总结与应用阶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的培训、组织:

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属于横向研究)

示例二:越轨行为研究(属于纵向研究中的追踪研究)

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

1、调查题目:美国城市中吸大麻者的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吸毒者的调查建立一种“如何称为吸毒者”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了解吸毒者的情况,并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现实意义,对于认识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理论设想:心理学家常以个人心理特征来解释越轨行为,但本研究的设想是越规行为的产生是人的一系列社会经历连续作用的结果,人们在这些社会经历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观念,认知和情景判断,他们导致了特定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倾向,因此应当以个人的社会经历来解释越轨行为。

2、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纵观研究(追踪研究),个案研究,理论性研究。

调查方式:实地(个案)研究 调查方法:无结构访问法,长期观察。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主观理解法。

3、调查范围:美国某一城市 分析单位:个人 抽样单位:个人

4、抽样方案:

以所认识的几个吸毒者为首批调查对象,然后由这些吸毒者介绍他们所认识的吸毒者,在调查第二批,第三批„„共调查50人,(这种抽样方法称为非概率抽样或滚雪球式的抽样).5、调查内容:

询问吸毒者的吸毒经历,如何开始,中间经历那些过程,现在是什么状况,吸食量开始是多少,中间是多少,现在是多少,都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过戒毒,兜售那些因素影响才开始吸毒的等等。

调查提纲:根据以上内容自由交谈,根据录音或回想做详细的访谈纪录。

6、调查场所:由被调查者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场所和时间接受访问。

时间计划:在第一次访问之后,间隔几个月或半年后再访问一次,共访问两次获三次,调查时间大约一年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课题组有3人,每个人负责自己的调查对象,贝克尔在调查研究报告中对50个个案的共同特征进行了归纳,概括出称为吸毒者必经的三个阶段:(1)学习吸食大麻的方法(2)学会体验吸食大麻的效果(3)享受吸食效果,他由此抽象出三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概念: 接触——体验——享受。这三个概念科描述许多越轨行为的产生过程,并且可以建立一种“社会习得”理论。以此来反驳某些心理学家用“个性”理论或“先天倾向”理论对越轨性所做的解释。

注:贝克尔的研究是从观察入手,(事先没有提出研究假设,但)他是依据一定的理论设想去调查,然后通过归纳、概括和抽象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而蒙汉通婚研究则实现建立一个假设的因果模型,然后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来检验和修改这一理论模型,这两个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反映出当前社会调查研究中两种最常用的调查方式,即实地研究与统计调查,通过对这两个调查研究方案的了解,同学们可以把握社会调查研究设计的一些要点。

篇2: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内能的利用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

方法

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二.利用内能来加热

方法

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内能来做功

方法

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的利用

一.利用内能来加热

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 二.利用内能来做功

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

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3.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热机的应用.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

【课题】蔬菜大棚中内容的利用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调查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探究活动范例:城市供热

活动内容

调查及认识城市供热.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意识及创新决策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与热相关的内能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

2、分成四个小组,制定调查方案. 活动过程

1、分组调查阶段

①学生个人调查自家使用供热设备及燃料情况.

②一、二小组学生调查学校厨房及教师家供热方式.

③三、四小组学生调查蕲春县医院的供热方式.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及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交流、讨论.

①介绍内能的利用:利用内能做功(内燃机)和利用内能加热.

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小结供热方式:

·燃烧燃料供热

燃料种类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气、酒精、炭、柴、草、沼气(介绍沼气使用好处)燃烧后能量转化是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供热

供热用电器种类包括电炉、电饭煲、电热毯、电取暖器、电热拖鞋、宇航员穿的电热保温装置等.(介绍电能供热好处是热效率高、无污染、操作简便)其能量转化是由电能转化为内能.

获得电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学能(火力发电站);水能(葛州坝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等);风能(沿海岛屿和草原牧区的风车田);核能(原子反应堆,介绍: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韩国、日本最近核电站因事故关闭,俄罗斯因“千年虫”与美国联合核查核电站,土耳其准备建核电站招标开始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意识.)

·光能供热

转换装置包括太阳灶、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介绍其结构及其宣传口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绿色能源”.介绍东南亚地区对太阳能利用的政策.(介绍光能供热优点是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转化是由光能转化为内能.

③汇报对集中供热情况调查的结果

城市、农村各2名学生介绍自家供热方式.

引导分析分散供热缺点: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废气废渣污染环境.

二小组学生代表分别介绍学校、医院供热方式.

学校锅炉产生热水、热气来蒸饭,利用余热给教师、学生提供开水、热水,学校教师没有人使用煤.

学生计算:学校利用余热供开水0.10元/瓶;一个蜂窝煤0.18元,能烧三瓶开水,每瓶摊0.06元,水费0.02元/瓶,煤炉一般只能使用3个月,每瓶摊成本0.04元,实际家内燃煤供开水费用达0.12元/瓶.另外,燃煤处铁制品、铝制品、电器锈蚀严重,老化快.

县医院内,锅炉燃煤产生热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厨房、各科室提供开水、热水,供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取暖.通过分析,学生认为集中供热是供热的较好方式.

④介绍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指在城市一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内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用大型或较大型的高效锅炉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使锅炉热效率达80%~90%以上.集中供热发达国家有俄罗斯(1985年苏联集中供热普及率70%)、德国(集中供热普及率90%)、北欧、东欧.

热电联产(CHP):采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废气用来对现有锅炉装置补充加热.火力发电效率30%~35%,供热、发电联合的CHP总效率达80%.

3、供热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称“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雾.煤气等燃料生成了“温室效应”的罪恶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烧破坏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能源危机是世界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先进的供热技术如热电联产等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4、作业

各小组以调查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我家的供热》 活动小结

篇3: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项目概况

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公园位于郑州市绿博园正对面, 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投资建设。总规划占地面积140万m2, 一期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主要有科幻体验区和中国文化体验区2个体验区, 创意基地、数字动漫基地、影视后期基地、人才培养基地4个文化科技产业基地, 以及旅游商业小镇、大型演艺中心、旅游配套酒店等商业配套设施。

本案例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图1) , 兼用制冷、供暖以及卫生热水, 主要服务于宇宙博览会、欢乐家园、恐龙危机、方特假日酒店、入口广场及宿舍区、产业园等一期建设项目。总制冷负荷约21 MW, 供暖热负荷约15 MW, 卫生热水热负荷约为2.3 MW。

中央空调方案介绍

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

因项目区域均需要夏季制冷、冬季采暖, 并且要求能够提供卫生热水, 考虑到郑州市天然气使用方便, 故优先考虑采用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直燃机。根据一期园区的制冷、供暖以及卫生热水负荷, 该项目共选用了8台直燃机, 其中7台为制冷、采暖及卫生热水三用机, 1台仅用于制冷和供暖。空调冷媒水进出水温度为12/7℃, 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2/37.5℃, 采暖热水的温度为50/60℃, 以及卫生热水的温度为50/60℃和60/80℃。

机组所有参数都按照实际空调负荷并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后进行选型, 保证机组能够高效节能地满足项目的冷暖需求。

在竞标过程中, 甲方较为注重机组的节能性以及投资费用等问题。LG空调通过与竞争社进行全面的比较, 合理地分析自身利弊, 并进行计算, 包括初投资费用、运行费用以及能耗等诸多方面, 为客户提供了一套完善且具有说服力的方案。在与某竞争社比较时发现, LG直燃机同冷量耗气少, 效率高。并且按照相同的供冷、供暖周期计算, LG直燃机可以节省约15%的运行费用 (图2) 。

同时为了向用户提供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 LG空调还对比分析了“直燃机方案”和“离心机或螺杆机+采暖锅炉”的方案。通过结合郑州市当地电价等条件, 比较可发现, 直燃机方案无论在初投资还是年运行费用上都明显低于“离心机或螺杆机+锅炉”的方案, 且不需另设锅炉房;而城市用电紧张, 配电费和电力增容费日趋增高, 为缓解电力瓶颈, 直燃型空调是该项目最佳的选择方案。

选择LG直燃机的原因

LG空调 (山东) 有限公司是隶属于韩国LG集团的专业生产中央空调设备的独资企业。自1997年在中国投资建厂以来, 公司不断发展, 迅速壮大, 能够为客户提供溴化锂制冷机、螺杆机、离心机, 以及热泵系列产品、空调末端产品等。本项目采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是LG空调的主导型产品之一, 具有40多年的生产历史。LG空调生产的该系列产品, 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深得世界各个国家顾客的信赖。

LG直燃型溴化锂机组不仅能完全满足该项目制冷、供暖以及卫生热水的需求, 还具有诸多技术优势和显著优点。在生产过程中, LG空调严格执行ISO9001管理体系规定, 每个工艺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不仅如此, 员工较好的职业素质, 加上一批致力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队伍, 是LG空调高品质的坚定保证。

LG直燃机采用了独特的组件设计, 自净化重力滴淋装置不耗电不堵赛, 杜绝冷量衰减。采用最新设计的溶液引射装置和具有高性能的上下筒双抽气系统, 可显著提高机组抽气能力。在溶液泵的进出口两端分别添加独特设计的分隔阀门, 使溶液泵可以方便的与主机隔离, 在不放出溶液的情况下, 能够迅速的进行维护维修。

一直以来, 公司秉承“为顾客创造价值, 尊重人的经营”为经营理念, 通过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非常重视双方合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全心全意为客户创造全新的价值和体验。该项目在竞标时, 用户对多家生产厂商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最终选择了品质和服务都追求卓越的LG空调。

完美的控制系统

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精心打造, 堪称“国际一流”的郑州方特欢乐世界, 追求高科技、高标准, 这与LG空调一贯追求的卓越品质和一流技术不谋而合。作为制冷主机的发展方向之一, 远程控制和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LG利用在电子和通信方面的优秀表现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多种多样的远程控制连接方式, 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全保护系统、能量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微机控制系统, 高技术水准的控制系统保证了机组完美高效的运行。

LG自主研发的中央监控系统 (图3) , 支持楼宇自控BACnet和TCP/IP协议标准, 方便连接智能大厦管理系统。这些优势充分响应并优于甲方提出的“全自动运行、无人化管理、远程监控”等要求。外围设备联控功能, 对制冷机所使用的外围设备冷却塔、冷却水泵、冷水泵、机房排气扇等进行联动控制。当外围相关附属设备发生故障时, 通过监控系统第一时间了解故障状态, 以便迅速作出反应。而且系统可以自动根据负荷的变化, 判断冷却水的出水温度并自动开启冷却塔的台数, 比手动操作精确而且省1/3的电耗。

示范效应明显

LG空调提供的制冷机组, 在充分满足用户冷暖需求的同时, 还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 保证机组高效、节能、完美地运行, 为用户创造了价值。LG空调不仅为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一期项目提供了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 还为同属深圳华强集团 (图4) 的厦门方特、株洲方特、青岛方特等项目提供了品质卓越的空调主机。其中厦门方特项目仅要求夏季制冷, 并且综合考虑当地能源状况, 选择了LG的离心机和螺杆机。

本刊点评:

篇4:遗传探究题的解决方案示例

遗传探究题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预期结果,得出结论。出题方向灵活多变,可能考查其中某个环节,也可能综合考查以上各个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近几年高考中这类题型频繁出现,所占分值很高,而学生解答这类问题又频频出错。因此,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引导学生运用“假设—预期法”去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效果不错。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中遗传探究题的几种常见题型,谈谈如何运用“假设—预期法”去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

一、预测型

已知杂交方案,要求预测可能出现的子代结果并推断出相应的结论。

例1 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现有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灰色与黄色果蝇若干,并进行如下组合的杂交: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如果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作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解析:根据“假设—预期法”的思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如下:

(1)作出假设,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假设1:灰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设2: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设3:灰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假设4: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上述假设出发,推理分析,预期结果

根据假设1,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及后代的情况预期如下:(“>”表示“数量上远多于”)

P灰色雌蝇 × 黄色雄蝇 P黄色雌蝇 × 灰色雄蝇

AA、Aaaaaa AA、Aa

↓ ↓

F1灰色(Aa)>黄色(aa)F1灰色(Aa)>黄色(aa)

根据假设2,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及后代的情况预期如下:

P灰色雌蝇 × 黄色雄蝇P黄色雌蝇 × 灰色雄蝇

aa AA、AaAA、Aaaa

↓↓

F1黄色(Aa)>灰色(aa)F1黄色(Aa)>灰色(aa)

根据假设3,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及后代的情况预期如下:

P灰色雌蝇 × 黄色雄蝇P黄色雌蝇 ×灰色雄蝇

XAXA、XAXaXaY XaXaXAY

↓ ↓

F1雌:灰(XAXa)>黄(XaXa) F1雌:灰(XAXa)

雄:灰(XAY)>黄(XaY)雄:黄(XaY)

根据假设4,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及后代的情况预期如下:

P灰色雌蝇×黄色雄蝇 P黄色雌蝇×灰色雄蝇

XaXa XAY XAXA、XAXAXaY

↓↓

F1雌:黄(XAXa) F1 雌:黄(XAXA)>灰(XaXa)

雄:灰(XaY)雄:黄(XAY)>灰(XaY)

(3)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

结论1: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远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结论2: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远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结论3: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的子一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色个体数量远多于黄色个体;并且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的子一代中雌性个体全为灰色,雄性个体全为黄色。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结论4: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的子一代中雌性个体全为黄色,雄性个体全为灰色;并且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的子一代中无论雌雄都是黄色个体数量远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上述结论:可作为参考答案。

二、评价型

已知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作出正确的推断。

例2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解析:根据“假设—预期法”的思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如下:

(1)作出假设,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假设1:有角为显性。

假设2:无角为显性。

(2)由上述假设出发,推理分析,预期结果

根据假设1,题中的6头有角母牛的基因型为AA或Aa,1头无角公牛的基因型为aa。AA母牛的后代均为有角,Aa母牛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就有可能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根据假设2,题中的6头有角母牛的基因型为aa ,1头无角公牛的基因型为Aa时,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也有可能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3)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

综合上述推理分析,最终作出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的结论。

参考答案:不能确定。推断过程的描述语句可参照上述推理分析的内容。

三、综合型

在一定的探究情境中,要求设计杂交方案,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例3 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要求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根据“假设—预期法”的思想,分析过程如下:

(1)作出假设,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假设1: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

假设2: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上述假设出发,推理分析,预期结果

根据假设1,所有可供选择的杂交方案的亲本基因型及后代的情况预期如下:

P雌性刚毛 × 雄性刚毛P雌性刚毛 × 雄性截毛

XBXBXBYBXBXB XbYb

↓ ↓

F1XBXB XBYBF1XBXb XBYb

雌性刚毛 雄性刚毛雌性刚毛雄性刚毛

P雌性截毛 × 雄性刚毛P 雌性截毛 × 雄性截毛

XbXb XBYBXbXb XbYb

↓↓

F1 XBXb XbYBF1 XbXbXbYb

雌性刚毛 雄性刚毛雌性截毛雄性截毛

根据假设2,所有可供选择的杂交方案的亲本基因型及后代的情况预期如下:

P 雌性刚毛 × 雄性刚毛P雌性刚毛 × 雄性截毛

XBXB XBY XBXBXbY

↓↓

F1XBXBXBYF1 XBXbXBY

雌性刚毛 雄性刚毛 雌性刚毛雄性刚毛

P 雌性截毛 × 雄性刚毛P雌性截毛 × 雄性截毛

XbXb XBY XbXbXbY

↓ ↓

F1XBXbXbY F1XbXb XbYb

雌性刚毛 雄性截毛 雌性截毛 雄性截毛

(3)总结并得出问题解决方案

综合上述推理分析,两种假设对应的杂交方案中,只有杂交组合雌性截毛×雄性刚毛的F1代结果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这一杂交方案,根据F1代的结果去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选择上述的雌性截毛果蝇和雄性刚毛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产生数量足够多的后代,若后代中无论雌雄个体都是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后代中雌性果蝇全为刚毛,雄性果蝇全为截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篇5:专题二教案示例2

我设计的自行车(第一课时)厦门市寨上小学 蔡丹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并用绘画的方式来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绘画手段来表现自行车,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并设计一辆具有更多功能的未来自行车。教学难点: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及表现方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收集自行车的历史材料、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课件、哆啦A梦道具。

2.学生准备学具:油画棒、彩色笔、图画纸。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老师向小朋友介绍一个老朋友──自行车,并由哆啦A梦带领小朋友回到两百年前去参观那时的自行车王国。(课件演示)

德国德赖斯发明

英国斯塔利发明

英国雷诺发明

(注: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网站)

2.说一说:请小朋友通过观察,说一说十九世纪自行车王国里的三兄弟各有什么特点呢?

3.找一找: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找一找,现在的自行车王国多了哪些成员,师课件演示欣赏图片。4.揭示课题—第十四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二、探索阶段

1.学生根据前一环节欣赏的图片来发现自行车最基本的结构,师根据学生回答示范画出自行车基本结构。

2.以感谢学生帮助的形式,出示未来世界自行车设计大赛的邀请卡。3.游戏──智力大考验:通过智力大考验者才可以真正获得邀请卡。

第一关:欣赏书本及课外图片并从图片中找出这些未来自行车发生的改变。(强调造型和功能)

第二关:“我是小小设计家”,小组交流:如果让你们像设计家一样,用自己的智慧也来设计一辆自行车,你们有什么特别的创意吗?请交流后,推选代表起来汇报整组的设计情况。

4.师对小朋友这一环节的表现进行小结,并进入第三关;设计绘画。

三、实践阶段

1.设计一辆属于未来世界的自行车去参加比赛,要求构图饱满,大胆想象。(强调在画的时候小朋友要互相帮助,解决绘画中的困难。)

2.学生配乐创作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阶段

1.要求小朋友从功能、创意和画面效果上进行评价,以小组推选的形式,推选好的作品展示于投影仪下,并由作者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将邀请卡赠送给获选的小朋友,并让他们将作品装入“哆啦A梦”的口袋里,送到未来的世界去。

五、总结阶段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自行车的知识,并设计了许多属于未来世界的自行车,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未来的自行车,(出示下节课的图片内容)小朋友回家要赶快去收集材料哦。

《我设计的自行车》课后反思

本课是以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绘画手段来表现自行车、创造自行车,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是从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出发,从学生心理、生理、兴趣等诸多方面出发去制定课题,设计教案。所以在导入上,我创设了一个极富有童趣的情景,让哆啦A梦带着小朋友乘坐时光隧道回到从前去欣赏200年前的自行车。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利用创设这样的情景来欣赏范作更能增加学生对图片的了解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要融入其中,让学生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将回答的权利再交给学生,这充分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所以为了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得到超常的发挥,我到网络收寻到各种奇异自行车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和欣赏,找到了灵感,并更加确定了自己想象的方向和空间。

在这堂课的实践环节,我又以一个“未来世界自行车设计大赛的邀请”为由,让学生进入绘画阶段,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高潮,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为他们进一步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篇6:谈判计划书示例-2

一、5年前我公司曾经经手K公司的矿用汽车,经试用性能良好。为适应我矿山技术改造的需要,打算通过谈判再次引进K公司矿用汽车及有关部件的生产技术。K公司代表于4月3日应邀来京洽谈。

二、具体内容

(一)谈判主题。

以适当价格谈成29台矿用汽车,及有关部件生产的技术引进。

(二)目标设定。

1.技术要求。

(1)矿用汽车车架运行15000h(小时)不准开裂;

(2)在气温为40摄氏度条件下,矿用汽车发动机停止运转 8h以上,在接人220V电源后,发动机能在30min内启动;

(3)矿用汽车的出动率在85%以上。

2.试用期考核指标。

(1)一台矿用汽车试用10个月(包括一个严寒的冬天);

(2)出动率达85%以上;

(3)车辆运行3750h,行程31250km;

(4)车辆运行达312500立方米。

3.技术转让内容和技术转让深度。

(1)利用购买29台车为筹码,K公司无偿(不作价)地转让车架、厢斗、举升缸、转向缸、总装调试等技术;

(2)技术文件包括:图纸、工艺卡片、技术标准、零件目录手册、专用工具、专用工装、维修手册等。

4.价格。

(1)19x x年购买W公司矿用汽车,每台FOB单价为23万美元;5年后的今天如果仍能以每台23万美元成交,那么定为价格下限。

(2)5年时间按国际市场价格浮动10%计算,今年成交的可能性价格为25万美元,此价格为上限。小组成员在心理上要做好充分准备,争取价格下限成交,不急于求成;与此同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不能超过上限达成协议。

(三)谈判程序。

第一阶段:就车架、厢斗、举升缸、转向缸、总装调试等技术附件展开洽谈。

第二阶段:商订合同条文。

第三阶段:价格洽谈。

(四)日程安排(进度)。

4月5日上午9:00~12:00,下午3:00~6:00为第一阶段; 4月6日上午9:00~12:00为第二阶段; 4月6日上午7:00---9:00为第三阶段。

(五)谈判地点。

第一、二阶段的谈判安排在公司12楼洽谈室。

第三阶段的谈判安排在X X饭店二楼咖啡厅。

(六)谈判小组分工:(略)

1.中国X X公司X X分公司

篇7:“燃料及其热值”教案示例2范文

【课题】燃料及其热值

【重难点】重点是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并根据定义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有关问题.提高炉子的效率要从联系实际入手,分析实际问题,知道炉子的效率.

【教学过程方案参考】

一.引入新课

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提供资料,自行说明能量的主要来源,也可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析出这个结论.

二.燃料的热值

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提供科技资料,学生分析获得相同的能量,用不同的燃料,消耗量是不同的,其原因是不同的燃料有其特性――热值.再根据学习“密度”和“比热容”的方法,知道对于这种特性的描述就是其定义,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供例题,学生自行设计解题方案,学生甚至还可以总结出热值计算的公式.

三.有效利用燃料

篇8:简谐运动的教案示例2

(之二)

一、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公式;了解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和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结合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而掌握新知识,以培养其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定义;

2.难点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

三、教具

弹簧振子,挂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机械振动?

答: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我们来观察这样一个运动:(第一次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提问2:振子做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时要求注意两点:(1)平衡位置;(2)往复运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机械振动的情况:机器的振动,桥梁的振动,树枝的振动,乐器的发声,它们的振动比较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振动都是由简单的振动的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开始。刚才演示的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提问3:过去我们研究自由落体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要从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今天,我们仍要从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研究简谐运动的运动性质;从动力学(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简谐运动的特征,再研究能量变化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第二次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提问4:大家应明确观察什么?(物体)

(引导同学注意:观察振子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受力)提问5:上述四个物理量中,哪个比较容易观察?(振子的位移及受力比较容易观察)

提问6: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还是变力?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要引导学生回答出:让振子回到平衡位置的力的方向总是与振子的位移相反,且指向平衡位置)

课堂练习:确定图中小球在各个位置所受的合外力和位移(已知:OB=BC=5cm;OA=OD=10cm,小球与一弹簧连在一起,k=100N/m,O点为弹簧原长)

小结: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提问7:简谐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

填表时要注意观察演示,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v的大小和方向,振子在什么位置v最大?

在什么位置v等于零?v既然是变化的,必须有a。a的变化很难观察,可以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考虑。完成上述表格。

请同学们在图中标出振子由A到O过程中v和a的方向; 请同学们在图中标出振子由O到D过程中v和a的方向。

小结: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时,加速度等于零。

提问8:从简谐运动的运动特点,我们来看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让我们再来观察。

(第四次演示)

(这次观察的目的是研究能量变化情况,观察时应注意观察振子与弹簧组成的系统)

提问9:振动前为什么必须将振子先拉离平衡位置?(外力对系统做功)提问10:在A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1:在O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2:在D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3:在B,C点,振子有动能吗?系统有势能吗?完成下表:

小结: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三)总结:

篇9: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J080311**

张三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中文摘要(五号宋体)第一部分 公司背景介绍------------------------1 第二部分 ××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4 2.1内部环境分析---------------------------4 2.1.1组织架构---------------------------5 2.1.2发展战略---------------------------6 ……

2.2风险评估分析---------------------------7.................第三部分 ××公司内部控制不足及相关建议------9 3.1××公司内部控制不足--------------------9 3.1.1×××------------------------------9 3.1.2×××-----------------------------10 3.2相关建议------------------------------12 3.2.1×××-----------------------------12 3.2.2×××-----------------------------13 第四部分 总结-18 参考文献------32 附录-----33

摘 要(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四号宋体)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多来,在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发展新环境下,×××××企业在不断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外资零售企业加快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大拓展中国零售业务的力度。企业在获得………………………………(四号,宋体,1.5倍行距)

篇10:2调查研究方案示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甲壳虫乐队(Beatles)的名字不只是一种音乐浪潮的代名词,还与人类进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联系在一起。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出土了最古老的阿法南猿。美国人类起源研究所的唐纳·约翰逊第一次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观察了一位年轻妇女的骨骼,其完整性达到了40%。当时,在他的耳畔回响起甲壳虫乐队演奏的一支曲子,其中的一句“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的歌词让他灵机一动,于是他决定给这位“年轻妇女”起“Lucy”(露西)这个像音乐一样美妙的名字,露西的发现者直到今天还一再重申:“虽然后来发现的其他古人类化石被认为比露西更古老,但她在古人类和现代人的出现之间所起到的连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讲授新课]

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生: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师:哪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生: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内的矿物质,另一方面将水中过剩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或成为晶体,随着水流会逐渐渗进埋在泥沙中的骨内,填补牙齿和骨骼有机质腐烂后留下的空间。如果条件合适,由外界渗进骨内的矿物质在牙齿和骨骼腐烂解体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机质,牙齿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为化石。由于化石中的大量矿物质是极为细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机质,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齿和骨骼原来的形态,连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组织形态都能原样保存。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为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师:对,还由于东非火山灰和火山熔岩构成的地层有利于化石的保存,所以那里就成了文物搜寻者优先追逐的宝地。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其中就有“露西”妇女的骨骼,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观察、思索)师:我们来分析一下:(1)就“露西”妇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生:从“露西”妇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师:再来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 生:“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可能说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中与古兽同行中的南方古猿一段)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生:(观看、讨论、回答)生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使用工具,从而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生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师:对,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师:下面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

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生1: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生2: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生3: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师: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师:有的人听说“古猿变人”,看见动物园里的猿在许多方面确实有几分像人,自然会问:现在的猿能不能变人?答案是:现在的猿不能变人。人和现在的猿是从共同的祖先分道发展而来的。现代猿的祖先长期在热带密林中生活,它们用前肢在树枝之间攀援,用手像钩子那样挂在树枝上,前肢变得越来越长,大拇指变小,后肢变弱。后肢不能长时间地独立担当使身体移动的功能,让上肢灵活地使用天然工具,现代的猿大拇指太短,不能与其他四指有力地对握,不能紧紧握着树枝或石块当武器和工具。进化是不能逆转的。即使现代猿的生活环境恶化,树木变稀疏或消失,它们的大拇指也不能再长大,前肢也不能再缩短,后肢也不能变粗壮。总之,它们不能经常直立着躯干用两条腿走路,不能用手抓着树枝或石块谋生和抵御敌人,它们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只能被淘汰,而不能进化成人。

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生: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师:也希望你们能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巩固练习] 1.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A.猕猴

B.长臂猿

C.恒河猴

答案: B 2.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人猿

答案:C 3.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包括()A.造山运动

B.出现冰川期C.森林变得稀疏

D.恐龙灭绝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答案:B 5.下列动物不属于类人猿的是()A.长臂猿

B.森林古猿

C.猩猩

答案:B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森林古猿 人类的发展特殊的环境条件人类的一些基本结构特征的出现

D.大叶猴

D.类

D.黑猩猩

●活动与探究

上一篇: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下一篇:团队暑期实践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