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024-04-29

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共8篇)

篇1: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事件

 第一次国共合作

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失败。 五卅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和几百个城镇的人民,纷纷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通电,捐款,表示支援,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并得到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党内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骨干的健康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支持和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了这场讨论,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发文或讲话,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场大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后,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1999年12月19日,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澳门,出席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9日深夜,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刚刚建成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指出,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篇2: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Second World War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history that has affected almost all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t is also knows as World War || and was a global war. This war lasted from 1939 till 1945 and was the most widespread war in world history. Almost 30 countries wer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is war dividing in to two major power called Allies and Axis.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100 million people were involved in this war. This devastating was resulted the 50 million to 85 million fatalities as became the deadliest conflict in human history.

The war started on September first 1939 with the event when Germany invaded Poland. Just after 2 days Britain and France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There are many political reasons that led the World War || but the most prominent reason was when Hitler invaded Poland, the conflict arose. United States, Soviet Union, United Kingdom, France, Australia, New Zealand, Norway, Greece etc. were the main power of the Allies part while Germany, Japan, Italy, Hungary, Romania and Bulgaria were the main power for the Axis.

This war involved Europe, Asia, Africa, Russia and most part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e war the economy collapsed, industrialization fell, people dies in great number, political aspect changed as an effect of the war and lots of nation had to reform their country. First nuclear bomb was used in this war and both parties invented and improved the war weapons. Most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had to suffer a severe economic crisis as the aftermath of the war, United Kingdom had to abandon many of its colonial countries, new political alliance had to form among nations.

This is in my opinion is the largest event in human history that shaped the world. The world today we see could have been different (polit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if the war would have produced a different result.

No other even in history has affected the world as much as this war did.

Similar Cue Card Topics

Your ability to talk about this Cue Card Topic would also enable you to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Cue Card Topics as well:

Describe an important day from history.

Describe a celebration in your country.

Describe a national day in your country.

篇3: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关键词:历史,寓言,先秦,两汉

寓言以鲜明突出的形象与犀利简明的说理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 其客观意义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历久弥新。中国寓言在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富有文学意义与时代意义, 作为以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寓言更是如此, 关于“历史寓言”在我国文学上的重要意义的讨论, 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以独特形式带来的文学思考

纵观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各家的历史寓言, 都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与表现手法。历史寓言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其特有的功能, 对整个文学体系产生影响。

第一, 转换文学思维, 使得文学形象化代替理论化。先秦两汉诸子的历史寓言最初是用来游说各国诸侯, 各家说客必须要在不忤逆各国诸侯的同时宣传思想, 于是运用借用历史故事与民间故事, 并巧妙使用譬喻来表达自己见解的寓言形式进行劝说。《庄子》中有一篇名为《轮扁》的寓言, 正是借助历史故事改编, 用来教化君王不要盲目迷信圣人之言, 表达其“言不尽意”的思想主张。这种文学形式转变了原始的以理论叠加和直言讽谏的思维, 转而采取形象化的表达和生动的语言为主的寓言故事之手法, 使说理摆脱理论化的枯燥, 更容易使听者接受。这种新文学思维的出现对春秋后世的文学家产生了影响, 正是由于这种形象化创作思维的出现, 使人生追求, 政治理念, 乃至社会间接及人生哲理通过看似不经意, 实则深入人心的小故事表现出来。

第二, 历史语言的出现促进了写作手法的丰富, 使我国文学表现手段多样化。我国古代寓言创造了多种表现手法, 最突出的是拟人、夸张和对比。拟人手法出现在我国起源很早, 最早出现于古代神话故事中, 通过把人的性格、特点等加于外界事物, 使之人格化, 并让人格化的事物充当艺术作品中的角色, 表达一些不便直述的内容, 例如《庄子·秋水》中的《坎井之蛙》, 将动物拟人化来表现其深刻含义。在历史寓言中运用较多的则是夸张与对比手法运用。中国古代寓言一直以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闻名。在《列子·说符》的《齐人攫金》这则寓言中, 用“只见金不见人”的夸张行为表现了攫金者财迷心窍失去理智的心理状态。而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我国历史寓言中同样很多, 《孟子·梁惠王上》的“五十步笑百步”, 讽刺了没有自知之明, 指出他人过错而不反思的行为。寓言的出现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写作手法与表现手段, 使文学创作从的描写、叙事、抒情中解放出来, 促进文学作品艺术表现的多元化。

二、寓意深刻, 通俗易懂的人文关怀

时代背景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在明确历史寓言所带来的文学思考之后, 我们还要重新审视历史语言的出现其背后的时代特征, 以及历史寓言出现与发展所带来的人文关怀。

第一, 从个体角度讲, 历史寓言对人民的教化作用是不置可否的。从寓言产生的起源开始探讨就会发现, 寓言产生本就是为了顺应先秦诸子百家形象说理的需要, 教化人民。寓言能自觉地寓教于形象之中, 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既以形象感人, 又以理服人, 从而达到游说的目的。例如:“自相矛盾”, 告诫人们说话行动要言行一致, 不要相互抵触;“东施效颦”则是告诉人们不要盲目模仿, 模仿不好, 反而会更加出丑。历史寓言通过讲述历史故事, 将抽象的道理借助形象性的载体表现出来, 变劝说者一味的强行说理为受众者独立思考, 发现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刻哲理, 对于当时人民被动接受思想灌输的情况有深刻意义。

第二, 从社会群体的角度讲, 历史寓言还原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加以渲染夸张, 塑造民族精神。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必然要依靠现实的依托来发挥想象, 历史寓言也是如此。加之以历史寓言是以真实的历史故事加以烘托描写, 代表着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深刻的反思意识, 对于日常生活持有批判怀疑态度, 能够根据日常生活获得哲理性的反思, 具有宣传说教, 教化人民的自主意识, 传播广泛过程迅速的优点, 在劝诫说教的过程中传播宽以待人、和谐友好的传统美德。历史寓言在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塑造民族精神——沉静内敛、反思自我、宽容和谐, 使得在社会中的整个寓言受众群体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陶冶与提高。

三、历史寓言即历史的自我反思

通过以上各种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文学、历史、社会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么历史语言的实质与根本究竟为何?

历史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 文学因历史而生, 历史寓言更是来自历史, 是借助真实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进行的对历史的还原与重塑。寓言通过还原历史, 渲染夸张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来达到对君主的讽喻劝诫、对人民的教化培养之效, 重塑民族精神, 树立社会意识形态。在此看来, 文学又影响了社会生活以及人民思维意识。随着历史寓言对人民与社会的影响逐渐加大, 这种作用又会回归到文学最初的来源——历史上, 当文学达到了教化人民, 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时, 势必会对文学以及社会的走向带来了影响, 一定程度上, 历史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对于历史的发展带有了指向作用, 具有匡扶历史的功能, 历史寓言因历史而出现, 又以历史作为其思想作用的终点, 充当了某种社会工具的角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寓言, 他通过自己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指引自己, 使之向前不断发展。与此同时, 不可避免的是历史在通过其自身的审视获得历史进步的同时, 文学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历史与文化就像基因序列的两列一样, 相互间起到互促作用, 不断向上攀登。

参考文献

[1]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11月.第一版.

[2]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

篇4: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社会财力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极度不平衡,严重削弱了教育与社会服务方面的资源,而学校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却由于战争的影响更为迫切。在这种状况下,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确定为“教育中心理服务的发展”。大会认为,如果学校教育不能适应儿童个体的心理特征,那就不可能是有效的。大会特向各国教育部建议,由于普通教师不能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完全精通心理科学及其应用,学校当局应当提请心理专家对那些学业落后、行为不良或状态反常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儿童,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测验和其他方面的帮助。大会还提醒各国政府关注学校心理学家的地位、工资待遇、培训和进修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次国际教育大会大大促进了战后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地区性事件

就在1948年国际教育大会之后的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召开了一次国际教育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儿童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于欧洲学校。会议呼吁建立一个学校心理服务的模式,使之更广泛地渗透和融合到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在各种水平上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帮助学生从学习向职业转移。这份文件影响了十个缔约国家未来的学校心理学发展方向,它们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意大利、前西德、瑞典、瑞士、英国和前捷克,现在这些国家学校心理学发展水平较高就得益于这次会议。这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及其所倡导的精神,对欧洲国家学校心理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篇5:宋朝重要历史事件

宋朝实行募兵制,士兵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每逢有饥荒,从饥民中招募士兵,补本城。宋朝政府对从饥民中招募士兵的办法很得意,说是“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也就是说把社会上的可能反抗者变为镇压者,一举两得。宋朝还有个从后周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从地方厢军中选拔出强壮者充实到中央禁军。这种作法被称作“强干弱枝”,也是宋朝军事制度的一个特点。

另外,宋太祖赵匡胤“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 这种办法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但对作战十分不利。神宗即位知其弊,才废除了这种办法 。

南宋初,允许将领募兵,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这触犯了宋王朝的大忌讳,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南宋有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兵权的举动。岳飞有大功于国,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

“三衙”,即侍卫亲军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是中央统率禁军的三个机构。除殿前司单独有最高级的军事职官都点检、副都检点(后不置)外,各衙的长官是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禁军分布在各地驻防。统率军队的率臣,有都总管、总管、副总管(初名部署,后避英宗讳改称总管)等军事职官。宋朝制度,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官兼任,武人只能充当副职。

厢军的长官亦称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但厢军均是老弱,无战斗力,兵士地位甚为低下,有如“给役”(只是一种“听差”)。

篇6: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雅典民主政治:

进步性: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局限性:局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罗马法治精神:

对于欧洲:在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上产生影响

对于所有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平等的决心

君主专制:

打击大贵族,强化王权,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新航路开辟:

积极:开始了世界史进程:经济上开始形成世界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原始资本累积;文化上联系日益密切

消极: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君主立宪制:

两部法案是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自此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宣传自由平等:

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而自由是一种自然条件;人与人在法律上平等,不平等来自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①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② 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理论和舆论准备 ③ 为新国家(资本主义)提供了政治构想

美国独立战争: ① 民族解放战争②资产阶级革命③为拉美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美国联邦制度确立的意义:

美国联邦制度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各种分权问题。自此美国政局得以长期稳固,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南北战争:

消除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工业革命的意义:

在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方面:①产业升级换代②阶级关系改变③城市化,生活质量提高 在生产方式方面:

积极的:工厂制度产生,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使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消极的:血汗工厂 总的:

第一级:生产方式改变

第二级: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结构变化,生活方式变化 第三级: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社会经济制度变化 第四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第五级:世界市场变化(瓜分狂潮,通过殖民间接推广工业革命成果),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第六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德意志统一:

积极的:结束分裂割据,使德国走上自由发展道路 消极的:王朝战争→君主政体→军国主义

俄国废除农奴制:

积极的: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的:自上而下→局限性+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

积极的: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标 消极的:自上而下→封建残余→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 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的变化,并建立国联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为20年代的和平奠定了基础。② 强权政治产物 ③ 缺乏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④ 无视殖民人民的要求,就需维护殖民地体系 ⑤ 对苏俄采取排斥态度

十月革命: ① 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② 推动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

罗斯福新政: ① 调整产销矛盾,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② 对其他国家有示范效应 ③ 成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

雅尔塔体制: ① 主张合作和共处 ② 强权政治,承认并划分大国势力范围

冷战开始: ① 美苏两极化形成→激化社会矛盾→地区矛盾和冲突增多 ② 双方不诉诸武力,使世界格局相对平稳

西欧一体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产生的,同时,又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促使欧洲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提高欧洲地位 ② 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做了成功的范例,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东方社会发展

同盟会: ①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② 三民主义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的意义: 积极的: ① 结束了君主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② 《临时约法》 ③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④ 刺激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消极的: ①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 ② 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篇7:历史上的今天:5月重大历史事件

·1851年,第一届国际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 ·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剪彩(图)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

·199

5年,“亚洲第一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落成 ·2008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5月2日

·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945年,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演出(图)·1980年,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1997

年,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出任首相 ·2008年,强热带风暴登陆缅甸

5月3日

·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发生第一次危机

·1938年,冀中根据地形成·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图)·1998

年,卢浮宫名画再次被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结束境外传递

5月4日,青年节

·1492年,哥伦布在牙买加登陆

·1825年,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出生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在中国北京爆发

(图)

·1986年,中国开始正式实行夏时制

5月5日

·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

·1912年,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图)·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1932年,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5月6日

·168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宫 ·1953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198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4个林区发生特大火灾 ·1998年,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合并

·2001年,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安全返回地球(图)

5月7日

·1840年,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 ·1916年,护国军政府设立军务院 ·1954年,奠边府战役结束

·1973年,《华盛顿邮报》荣获普利策奖

·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图)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1753年,墨西哥独立运动领袖伊达尔哥诞辰 ·1884年,《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刊 ·1952年,珠穆朗玛峰获得正名(图)·198

4年,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1998年,北京图书大厦试营业

5月9日

·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启航出发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1944年,苏军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图)·1950

年,“舒曼计划”提出

·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

5月10日

·1503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到达开曼群岛 ·1716年,《康熙字典》编成·1940年,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图)·1949年,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88年,文学家沈从文逝世

5月11日

·1901年,世界上第一起交通罚款

·1964年,3倍音速的b-70轰炸机首航 ·1994年,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1995年,中国成为第六个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的国家

(图)

·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到福州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1820年,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诞生 ·1939年,诺门坎事件发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厂

·2002年,后勤指挥学院纪念建院50周年

·2008年,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

8.0级特大地震(图)

5月13日

·1888年,巴西废除农奴制 ·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图)

·1968年,美国与越南开始巴黎和谈 ·198

1年,罗马教皇保罗二世遇刺

·2008年,印度城市斋普尔发生系列爆炸事件

5月14日

·1905年,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 ·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

·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73年,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太空实验室”升空

(图)·1990年,法国发生卡庞特拉事件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出生 ·1878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创立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194

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1998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伯明翰开幕

5月16日

·1880年,匈牙利总工人党建立 ·1947年,孟良崮战役结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1997

年,美国提高我国的信用等级

·2002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正式成立

5月17日,国际电信日

·1792年,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武汉三镇(图)·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废除黑白分校制 ·200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同性结婚开始合法

·2008年,台湾援助队发现北川中学有5个生命迹象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称帝

·1980年,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成功发射 ·1990年,南京天文台命名“吴健雄星” ·1997年,北京至九龙直通客车开行

·2008年,“爱的奉献”大型赈灾晚会举行(图)

5月19日

·1643年,法国在罗克鲁瓦战役中击败西班牙 ·1914年,现代围棋第一人吴清源出生 ·1921年,美国颁布移民法 ·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2008年,中国全国哀悼日哀悼汶川受难同胞(图)

5月20日

·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卡利库特 ·1506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逝世 ·1902年,古巴共和国成立

·1980年,魁北克省公民投票反对脱离加拿大

(图)·2008年,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5月21日

·1884年,雕刻家巴托尔迪完成自由女神像 ·1902年,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1917年,北洋府院之争越演越烈

·1990年,国家对可可西里进行科学考察(图)

·1998年,印尼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455年,英国玫瑰战争爆发

·1813年,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诞辰 ·1935年,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授奖仪式举行

(图)·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

5月23日

·1917年,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逝世·1928年,米老鼠诞生(图)

·1995年,Java编程语言官方发布 ·1997

年,我国与巴哈马建交 ·2008年,南美洲国家联盟成立

5月24日

·1787年,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1953年,立体电影出现

·1954年,晶体管计算机诞生(图)

·1994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罪犯被判处240

年监禁·2008年,温家宝在映秀镇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5月25日

·1895年,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被判入狱 ·1940年,二战敦刻尔克战役开始

·1961年,美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船飞行成功

·1997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

·1998年,狮身人面像修复工程竣工(图)

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首次进攻广州城 ·1900年,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图)·1976年,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逝世·1986

年,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成立 ·1991年,香港城门隧道转车站启用

5月27日

·1703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圣彼得堡(图)·1931年,人类首次乘气球飞行到同温层 ·1942年,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

·1976

年,毛泽东会见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1994年,新的上海大学正式成立

5月28日

·1902年,中国胚胎学家童第周诞辰 ·1937年,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图)·1972年,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去世 ·1998年,巴基斯坦连续进行5

次核试验 ·2008年,尼泊尔宣布废除君主制

5月29日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1934年,美国放弃在古巴的权利 ·1953年,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81年,宋庆龄逝世

(图)

·1997年,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被赶下台

5月30日

·1431年,圣女贞德被处死

·1903年,邹容著作《革命军》出版 ·1956年,中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 ·1975年,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2008年,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型晚会在成都举行(图)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1809年,奥地利音乐家约瑟夫·海顿逝世 ·1912年,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出生 ·1984年,横贯天山的南疆铁路全线通车 ·1986年,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

篇8: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英国广播公司 (以下简称BBC) 作为欧洲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运营机构, 其同样需要承担以上的社会责任。BBC承诺, “为上缴执照费的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3) 。

但在2009年10月发生的“英国国家党”事件, 使英国舆论认为BBC成了种族主义和法西斯的宣传工具, 而不是公众的媒体。舆论认为BBC在此次事件中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忽略了其作为公众媒体的职责, 并将此事件作为法西斯主义在英国抬头的标志。

BBC为何受到此番批评?这一事件是否孤立存在?BBC作为公共广播电视的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实现?

“英国国家党”事件回顾

2009年10月22日, BBC因邀请英国极右势力“英国国家党”主席格里芬参加其非常有影响力的政治节目《提问时间》引起了舆论高潮。该节目的收视率高峰是820万人, 是平时收视率的3倍以上, 创下了节目创办30年以来的最高收视记录。节目录制和播出期间, 近500名抗议民众直接聚集到BBC大楼前, 与警察发生剧烈冲突, 6人被捕。 (4)

“英国国家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政策上强烈反对移民, 并且主张把非原住民的英国公民遣送回出生地或祖籍。该党党章明列仅接受“在英国本土原住白人”作为成员 (后被英国法院要求取消) 。在BBC的节目中, 格里芬直接否定了纳粹大屠杀, 并攻击伊斯兰教。

BBC选择格里芬亮相的理由是, “英国国家党”6月时在欧洲议会获得两个议席。《提问时间》节目邀请嘉宾的标准之一是公众对他们的认识, 而“英国国家党”已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公众支持。再者, 公众有权了解不同的政见, 禁止“英国国家党”参与节目就是言论审查。 (5) BBC为了这一节目的舆论宣传则早在9月6日就开始进行。BBC率先在网站等新闻平台上放出消息, 表示“英国国家党”可能会露面BBC, 为节目进行舆论宣传。10月22日出版的《卫报》刊登了BBC的总裁汤普森为格里芬辩护的文章, 同时也是为当晚即将播出的节目做出最好的广告。

BBC信托是代表公众监督BBC的中立机构。但在10月21日, BBC信托发表声明, 他们将不听从公众抗议“英国国家党”露面BBC的决定。原因是BBC信托如果对尚未播出的BBC的节目进行干涉, 将影响BBC的采编独立性。 (6)

在节目正常播出以后, 工党议员黛安·阿博特认为“英国国家党”参加节目是为了成为主流政治的一部分, 而“BBC对他们的邀请, 就等于是接受暴力法西斯主义是政治主流的一部分” (7) 。《每日镜报》则形容BBC的行为“为右翼狂热分子发动了一次政治宣传叛变”。

根据10月24日发表的YOUGOV调查机构为《每日邮报》所作的调查显示,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 22%的选民表示会认真考虑投票给“英国国家党”, 4%的选民表示肯定会投票给“英国国家党”, 12%的被调查者完全赞同“英国国家党”的政策。至少9000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注册为“英国国家党”会员。 (8) “英国国家党”在这一事件后被民众所熟知的程度大为提高。

可以断定的事实是, BBC通过策划“英国国家党”事件使得《提问时间》的收视率上升, 节目知名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是, BBC对“英国国家党”的宣传却违背了公共广播电视为公众服务的基本原则。其不仅没有将民主、人权作为其新闻制作的核心价值观, 也没有实现大众媒体对公众的“教化功能”, 相反, 将公众引向正义的对立面。英国舆论认为, “英国国家党”和BBC是这次事件的受益者, 而无知的公众则是事件的受害者。

“英国国家党”事件下BBC的体制困境

“英国国家党”事件中, BBC再次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在此之前, 2008年BBC被曝光侵吞或滞留观众在电视节目中的慈善捐款近10万英镑。2007年BBC曾经因为在《蓝色的彼得》等6个节目中造假, 被罚款5万英镑。同年, BBC还因拍摄未满18岁少女鲍曼隆胸的纪录片遭到公众的强烈批评。BBC在近几年内因为过分重视收视率而受到舆论指责的问题一直存在。所以, “英国国家党”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在这些事件中, BBC无一例外地与公共广播电视所应该秉承的价值相违背。本文认为, BBC出现上述问题的内因主要是英国传媒的激烈竞争环境, 外因则是英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BBC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受到商业体制的强烈冲击。1922年, BBC初创之时, 是由私人财团投资建立的。在运营之初, 其并不归公众, 也未建立公共服务的体系。在1927年BBC首次获得皇家管理宪章, 由私营转为公营, 并成立理事会管理与监督其运行。这一事件标志着BBC的公共广播电视的性质正式确立, 同时也标志着英国公共服务制的建立。 (9) BBC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缴纳的执照费。在英国, 任何缴纳了执照费的人都有权利批评和指责BBC。BBC在公营的前提下必须保证自己是独立于政府的。因此, 在新闻节目采编与制作上的“独立性”确保了BBC不为政府所控制, 通过节目制作来履行其社会职责, 代替公众起到“第四权力”的作用。

在BBC的发展过程中, 曾经有接近30年为其单独垄断英国广播电视市场, 其公共广播电视的体制也一直无法撼动。直到1955年ITV电视台的出现, 标志着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在英国的竞争正式拉开帷幕。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 BBC和ITV的收视率一度接近平等。 (10) 1982年加入的CHANNLE4电视台以及1997年加入的Five电视台则进一步加剧了商业电视与公共电视的竞争格局。

进入21世纪后, ITV以《百万富翁》、《舞动奇迹》等节目名声大热。CHANNLE4则收视率一度超过BBC, 达到11%。 (11) 特别是在默多克“新闻集团”进入英国媒体市场之后, BBC所受到的来自商业媒体的冲击愈加剧烈。

英国政府也曾试图通过制定政策的方式来确保BBC的地位。在2000年时, 其发布了《通信的新未来》的白皮书, 强调了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对于英国政府的特殊意义, 试图在媒体竞争中为BBC保留一席之地。 (12) 但2004年的“凯利事件”使BBC和政府一度决裂。作为公共广播电视的BBC如果失去政府的支持, 必将无法生存。所幸的是, 在这场博弈中, BBC勉强维持住了2007年~2016年的皇家管理宪章以及收取用户执照费的政策, 但被政府要求不得商业化以及不得制作与商业电视台类似的节目。在下一个皇家管理宪章期 (2017年) 到来之时, BBC是否会被完全推向商业化, 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 BBC在英国遭遇到了可能同时失去政府支持、公众支持的危险。而竞争对手的不断强势, 使得BBC在体制上的优势成了劣势。因此, 随时可能被政府与公众抛弃的BBC, 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来不断提高收视率, 确保其生存的权力。

英国经济对BBC的运行造成影响。任何一个现象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公共广播电视作为公共的媒体平台, 其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亦息息相关。BBC选择“英国国家党”亮相, 种族主义价值观在英国的抬头, 与英国的经济也是密切相关的。

在布莱尔执政期间, 英国经济虽然被屡次诟病, 但整体并没有明显的下滑趋势。自2007年布朗执政以后, 英国的经济明显下滑, 英镑对欧元的汇率从1∶1.5降为1∶1, 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则由接近1∶2降为1∶1.5。失业率升高, 就业率降低, 造成了英国本土居民种族主义情绪的上升。种族主义的出现并非“国家党”亮相BBC一例, 而是在英国的多个方面都有体现。

BBC作为公共广播电视, 本来应该遏制这种趋势的发展, 但邀请“英国国家党”事件明显是在为种族主义的价值观扩大市场, 这与BBC本身的经济状况也息息相关。自BBC总裁汤普森上台之后, BBC一直不断裁员。尽管BBC的预算不断降低, 但收入与支出之间仍有巨大差额。因此, 在员工利益得不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 要求员工能够从民主、人权的角度思考关于价值观的问题, 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 以收视率为重要参数, 故不难理解为何员工会为确保自身利益而提高节目收视率。而BBC作为公共广播电视的社会责任, 则是次之考虑的事情。如果BBC的经济状况不能得到好转, “英国国家党”等事件仍然可能再次出现, 而公众的不满也在愈加蔓延。一场潜在的改制危机已经在BBC内部以及英国社会中逐渐显现。

BBC会走向何方

无论是BBC与商业电视的竞争, 还是BBC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 都使BBC目前面临一个艰难的体制困境。而在对其改制的讨论中, 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了BBC的监督者身上。确保BBC为公众服务的职责不会抛弃, 首先就需要寻找一个可以监督BBC的机构。谁可以监督BBC?BBC所给出的答案是公众。但在每个人都可以批评BBC的情况下, 公众的意见必然难以达成一致。英国政府的决定是寻找第三方代为监督。

在2006年之前, 代替公众监督BBC的机构为董事会。2006年之后, 董事会被取消, 换以BBC信托代公众监督。但在BBC信托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BBC就因为《蓝色的彼得》等节目造假遭到了有史以来第一笔罚款。BBC信托认为“这样的失误有损BBC奉行‘正确和诚实’价值观的形象”。在BBC信托作出这一决定的同时, BBC员工已经开始私自保留电视节目中的慈善捐款。直到2009年发生“英国国家党”事件, 公众才认识到, BBC信托貌似与BBC董事会不同, 但其均无法更好地监督BBC。因此, 很难找到更好和更合适的机构能够独立于政府, 代替公众监督

BBC。

所以, 谁有资格并且能够监督BBC, 尚是一个未能解答的问题。加之商业媒体的势力不断增长, 如果BBC继续按照财政赤字的状况经营, 并未能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服务的职责, 那么BBC距离走向商业化的道路就不再遥远。

商业化对BBC是好事还是坏事?究竟市场化的媒体能够更好地服务公众, 还是公共媒体对受众更有意义, 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13) 不过需要确定的一点是, 媒体需要为了建设民主、法制的国家而努力。如果BBC能够坚持1994年欧洲部长委员会会议所提出的核心价值, 那BBC才能确保其作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的地位。

参考文献

①Marc Raboy, Public Broadcas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1996, P24.

②Porter,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and European regulation, Media forum7 (3) , 1995, P30~34.

③http://www.bbc.co.uk/bbctrust/index.shtml

④⑤⑦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uk/2009/10/091022_uk_bnp_bbcquestiontime.sh tml

⑥http://www.bbc.co.uk/bbctrust/news/press_releases/october/question_time.shtml

⑧http://www.rte.ie/news/2009/1024/bnp.html

⑨Marc Raboy, Public Broadcas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1996, P25.

⑩Marc Raboy, Public Broadcas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1996, P29.

Marc Raboy, Public Broadcas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1996, P31.

吴非:《英国广播公司的尴尬角色》, 《中国传媒报告》, 2004 (2) 。

上一篇:复兴之路读后感1500字下一篇:进村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