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重要事件

2024-05-01

八下历史重要事件(精选6篇)

篇1:八下历史重要事件

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因和议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美梦,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抵抗,同时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使金兵发生了哗变,完颜亮被杀,南下之金军也无功而返。初登位的金世宗完颜雍无力对外用兵,故派出使臣首先提出和议。

南宋在采石战胜后,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即位后,改元隆兴,起用老将张浚为枢密使,主持“隆兴北伐”,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投降派汤思退向金朝示意,要金出兵两淮,迫宋议和。隆兴二年(1164年),金世宗派大军突破宋的两淮防线,再次逼近长江。同年冬,宋廷经过多次争论,决定派魏杞赴金,重新订立和约,是为“隆兴和议”。

对于南宋来说,隆兴和议与绍兴和议一样,都是一种屈辱的不平等和议。隆兴和议签订之后,直到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宋金两国近四十年都没有发生战事。宋朝在宋孝宗治理之下,太平安乐,一改宋高宗朝贪污腐败的局面,史称乾淳之治;金朝也在金世宗用人唯贤、与民休息下达到盛世,金世宗因此被后人称为“小尧舜”。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

隆兴和议的内容:

(1)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关系;

(2)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

(3)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为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两匹。

(4)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予金;

(5)金不再追回由金逃入宋的人员。

篇2:八下历史重要事件

早在宋太宗、真宗时期,已有一些人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在应天府掌教书院时,又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

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同年,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即所谓“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 义庄” 、“族产” 、“族规” 、“ 乡约” , 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 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 、“厚农桑” , “减摇役” 。

以上这势都是书宋两次改革对专制丰只中来集权一体化的调节和加强的措施。从社会的改进, 历史的发展来说, 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 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 财政经济的治理, “重农桑” 、“均公田” 、“ 减摇役” 、“ 青苗法” 、“ 免役法” 、“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 市易法” 等等, 限制了兼并, 扩大了财政税源, 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篇3:历史事件比较浅析

既然是比较, 必须首先明确问题的可比性, 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相类性。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都是在本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由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领导和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而且都是以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为前提。抓住这一点, 就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可比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关注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把这两者很好地区别开来。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两次变法的条件不同

日本在国门刚刚被打开不久即兴起大规模的倒幕运动, 并最终推翻了幕府的反动统治, 重新确立起天皇的统治权威。而且反抗幕府的斗争主要由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来完成。由于武士本身“恨主如仇”和外来侵略对这一矛盾的加剧, 使得这场斗争有明显的彻底性, 这就为即将开展的明治维新运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再加上列强此时的关注重点在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中国, 从而使日本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而中国戊戌变法的背景则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已大大加深, 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而且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完全控制了光绪帝, 掌握了实际统治大权, 一部分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依托没有实权的皇帝而开展了一场纯粹的社会变革运动。在这种情况下, 帝国主义决不愿看到中国变强大而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 更不愿因中国的强大而丢掉刚刚到手的肥肉, 尤其是顽固派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必定设置重重障碍, 并最终通过戊戌政变而扼杀了这次变法, 使得变法仅仅进行了103天就悲剧性地结束了, 维新派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束手无策、无力还击。

二、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取消武士特权, 较好地消灭了封建制度、封建割据, 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 承认土地私有,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从而有效地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广;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制度, 提倡新的资本主义文化, 改造旧的封建文化, 发展近代教育, 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 壮大军事实力。天皇为了巩固刚刚还政的实权, 对这些除旧布新措施进行了有效推行, 从而加速了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步伐。相反, 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也采取了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 提倡开办实业, 修筑铁路, 开采矿藏, 组织商会, 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 允许士民上书言事;军事上裁汰绿营, 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 兴西学, 创办京师大学堂, 设译书局, 派留学生,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等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措施。但资产阶级的核心主张如设议院、开国会却只字未提, 更未对土地制度等封建制度基础造成冲击, 实际的改革行为比它的主张倒退了很多, 这必然造成这次改革既不能成功更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

三、两次变法的结果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推翻幕府统治后, 在天皇权威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挤入了西方列强的行列。但由于保留了天皇制,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特别是领导这场运动的武士阶层本身就来源于好战的旧势力, 这场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日本由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使世界特别是亚洲深受其害。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变法前没有对旧势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 且维新派本身 (包括光绪帝) 完全受顽固派控制, 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必然失败。此后, 由于顽固派的妥协和卖国, 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并被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 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当然, 这两次变法在改革者的成长, 向西方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与本身的融合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正是这些区别影响着它们后来不同的走向。

总之,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在回答比较类题目时既要注意比较对象的相类性, 这决定了进行比较的可能性, 更要阐述清楚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通过比较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并获得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摘要:历史比较类难题可以从可比性、区别等方面来考虑,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篇4:30年重要历史事件回眸

★“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这是建国以后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展览会,标志着展览国际化的开端。

1979

★日本三洋株式会社来京举办的三洋电器展览会,对北京会展发展和北京电器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

★外贸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国外来华举办商品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的有关问题的规定,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来展的规定。

★6月,在广州第一次接待了由香港机构联合外国组展机构举办的商业性展览会。向主办单位收取场地费、承办费和技术交流费等,开辟了在中国办展收费的先河。

★荷兰铝窗陈列会、日本立石点击公司现金出纳机陈列会、美国郑波企业公司牙科医疗器械陈列会均为展览会的雏形,为展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1

★2月25日,广州市科技交流馆与香港永锋科技协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国外先进冷冻与电器设备技术交流会”在海珠广场谊园开幕,交流会促进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代表着早期展览会的形式。

1982

★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外交部关于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关于接待外国来华经济贸易与技术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双双出台。标志着我国会展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开端。

★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世博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首次亮相。

★8月20日~31日,由广州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与南粤公司在澳门联合举力,“广州市出口工艺品展销会”。这是解放以来广州市首次在澳门单独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

★2月25日~2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展销会在广州对外贸易中心举办。

1983

★6月23日,意大利轻工机械展览会在广州贸易中心开幕,43家意大利公司参展。

★8月26日~9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广州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香港奥域博览会议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国际通讯设备技术交流会”在广州贸易中心举行。

★11月28日~12月2日,匈牙利仪器技术交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展出30多种仪器。

1984

★中国展览馆协会于1984年6月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全国性展览行业组织,为国家一级社团,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农业展览协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6月26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召开。协会刚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农学会农业展览分会”,是经中国科协批准的中国农学会的二级分会。其后于1991年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家一级协会,更名为“中国农业展览协会”。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成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

★7月1日成立的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的全资子公司。

★10月,作为当时主管全国来出展的中国贸促会,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来出展工作会议。会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来展工作做了总结和鼓励,对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接待外国来展的收费做法,第一次给予肯定。

1985

★Auto Shanghai上海国际车展,创办于1985年4月22日,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次,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博览会,也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展览联盟(UFI)的国际车展。

★1月8日~14日,澳大利亚畜牧技术展览会在广州外贸中心举办。

★7月25日~8月2日,广州市出口商品展销会在澳门举行,成交额达9000多万美元。

1986

★中国贸促会首次以展位形式参加“巴塞尔样品博览会”,标志着展览功能从以宣传为主转向以促进经贸为主。

★1986年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中国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9月9日~23日,广州市首次在美国纽约举办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驻纽约“中美商品交易中心”广州进出口部同时成立。

★9月23日~28日,“国际综合交通展览会”和“国际包装装潢展览会”在广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5月13日~19日,由全苏对外贸易广告公司主办的苏联新产品样本陈列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这是苏联首次在我国举行这样的陈列会。

1987

★8月1日~16日,广州市首次在西班牙举办的广州市工艺美术产品展销会在希洪市国际博览会展览中心举行。

★9月14日,广州市首次在西欧举办的广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在联邦德国汉堡市开幕。

★7月20日,广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开幕。

1988

★4月2日~9日,第70屆里昂国际博览会开幕。广州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馆”同时开展,成交额达1500万美元,是广州市历年来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出国展销活动。

★11月29日~12月3日,法国里昂“罗纳阿尔卑斯工业技术展览会”在广州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举行。

1989

★1989年首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在上海举办,1991年第二届开始落户北京,逢单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并驾齐驱的四大机床展之一。

★6月,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建立,拉开了深圳展览业的帷幕。自此,深圳展览业披上战袍,成为“正规军”,在全国率先走上市场化之路。

★5月3日9日,中国林机协会组织有关企业赴西德汉诺威国际商展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这类专业性国际商展会,我国国旗第一次在展馆上空飘扬。

★9月28日~10月3日,广州市首届华侨企业商品展销会在广东省贸易中心六楼展览大厅举行。

★9月25日~29日,广州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与外商签订合同、协议书、意向书133项,外商投资额1.94亿美元。

★12月8日,广州国际汽车、维修与零部件展览会在广州国际展览馆举行。

1990

★1990年,中国农业展览馆协会组织编写了《展览学概论》,这是国内最早较系统地研究展览的著作,该书为之后的展览及会议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0年7月3日,首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开幕,该展览会逢双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是国际汽车展览会中著名的品牌展会之一。

1991

★1991年机械电子部颁发了关于展览会的三个管理办法,这是已知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展览活动进行管理的最早文件。

★国际通讯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是1991年在中国举办的唯一的国家级通信展。

★9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电子行业分会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举办了“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china)”,并于其后连续合作五届。

★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主办的“1991年中国时装展”在香港举行。

1992

★1992年由原商业部批准的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简称“城贸联”)成立。

★1992年创办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原名中国农业博览會,1999年改名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成为首个大型综合类农业博览会。

1993

★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局,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10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举办经贸展览会暂行规定。

★1993年北京市第一个房展会诞生。

★1993年,潘杰撰写了《中国展览史》一书,同年湖北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展览馆协会编写的《展览知识手册》。

1994

★1994年底,中国最早的一本会展业专业的核心权威媒体《中外展览》 (现已改名为《中外会展》)创刊。

★1994年11月3日,国际展览局最终同意中国于199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后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云南昆明举办这次盛会。1999昆明园艺世博会,不仅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法国欧西玛特公司自1994年起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法国欧西玛特公司北京代表处同时也作为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的驻华代表机构,组织中国企业前往法国或其它有关国家参展或参观。

★1994年,陈汉典等编著了《中国展览学》。

★国际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是1994年度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

1995

★1995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立,这是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亚洲公司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中国展览业内第一家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面世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开端。

★老武汉展览馆其前身是1956年建成的中苏友好宫,1966年6月更名为武汉展览馆,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展览馆之一。1995年3月至4月,老武汉展览馆分两次被炸掉夷为平地。

★1995年5月18日-22日,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义乌市政府主办了“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义乌的博览会首开了全国集贸市场举办大型博览会的先河,用展会的形式开展贸易,而不仅限于传统的交易。

1996

★1996年2月12日,大连市政府决定成立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

★1996年由农业部支持,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美国海洋展览公司海外协办,每年定期举行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成为亚洲区域规模最大的渔业专业展览会,在全球渔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1997

★1997年10月宁波举办服装节。在此之前宁波从来没有举办过展览会。

★1997年4月4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经修订重新发布实施,197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1998

★1998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会展行业自己的中介组织——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8年科博会创办,当时定名为“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从2002年第五届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成为国内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前沿思想理念、发布产业政策信息、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标志性品牌活动。

★1998大连创办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

★1998年12月外经贸部发布了《在祖国大陆举办对台经济技术展览会暂行管理办法》,允许台商单独到大陆举办展览会。

1999

★1999年,高交会馆成立,10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高交会馆开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出席开幕式。高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

★1999年1月出台《大连市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经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成为市政府的规章性文件,对大连市展览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榜样。

★1999年1月27日,林宁的《展览知识与实务》在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99年11月2日晚,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大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开幕式。

2000

★1月,首届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简称展中展)在上海举办,海内外参展企业130家,业内观众4000人;会议31场,与会人员600多人。

★2000年11月,中德合作的中国重庆海纳会展研究所(原重庆会展研究所)创办,该研究所开展《中国会展业人力资源调查》,倡导会展科学研究,全力推动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

2001

★2001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会展与广告专业,并于次年开始录取新生。

★2001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全面对外开放。

★2001年,上海展览中心主建筑进行全面的大修改造。

2002

★9月,广东省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与外国政府联合创办的旅游学院,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六个专业,其中会展与商务旅游专业为国内首创。

★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正式确定中国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这是151年来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个综合类世界博览会。

★5月,全国首个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自建的展馆——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奠基,并于同年10月15日正式启用。展馆隶属于广州市东泰骏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2年科隆展览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区总部,并在北京设立了独资分公司,全权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同时在香港也设立了独资公司负责香港地区的业务。2004年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分支机构负责华中、华南地区业务。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马勇教授培养的我国第一届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了社会。

2003

★12月21日,由商务部、经济日报社和中国国际贸促会联合主办的“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0个主要会展城市派代表出席了论坛,其中16个城市的副市长率团参会。

★2003年北京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

制定了《北京旅游和会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宏观调控全市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4月23口,上海车展提前闭幕,宣告中国会展业因SARS进入休眠期,从4月底到7月,全国各地展会或大型活动基本停办,产业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

★3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会展管理系,这是国内高校中第一家正式批文成立的会展管理系。目前,“二会展”已经成为会展教育界一块响亮的品牌。

★2003年7月12日~13日,首届长三角会展经济高峰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届论坛是國内首次区域性会展论坛。

★2003年12月12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外交学院院长、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发展中国家代表首次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担任最高领导人。

★2003年中国秋季广交会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新馆)设立部分展区试运行,表明这个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展馆正式启动使用,该展馆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会展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11月7日,亚太会展场馆战略联盟谅解备忘录在新达新加坡正式签署,三家亚洲一流会展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达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博览中心和日本会展中心宣告正式成立亚太会展场馆战略联盟(简称APVA)。这是亚洲会展业史无前例的一次战略创举,开创了亚洲会展市场的新格局。

2004

★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该博览会由中国总理温家宝倡议,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商务部于2004年1月13日公布《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

★2004年,上海荷雅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正式成为VNU亚洲展览集团总部。

★2004年12月2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发布10种新职业,会展策划师位列其中。

★2004年6月28日,第28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2005

★1月11日~13日,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合作论坛(英文缩写CEFCO)在北京举行,吴仪副总理在会上提出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展览业进入理性发展轨道。

★2005年,国际最大的会展公司一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出资近亿元购买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份,并组建新的“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展览界首个由国有企业与境外公司携手打造的合资项目。

★12月28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在北京顺义奠基。

★12月,位于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亚洲国际博览馆落成启用。

★6月10日,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会员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陈若薇出任新一届理事长。

★10月11日,广州第一家中外合作的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在广州花园酒店正式签字成立。这是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中国第一次与民营展览公司合作。

★首届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于9月2日~6日在长春开幕。

★7月8日,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工作会议暨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贸促会提出了即将出台的《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与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2006

★国家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于2006年1月10日颁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006年10月15日,在第100届广交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自第101届开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意味着广交会在以往出口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口功能。

★2月18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

★2006年11月8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73届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这是国际展览业协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城市举办的重大活动。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浙江省会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0月19日顺利举行。

2007

★1月1日,由商务部颁布的《商务部举办展览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会展业管理政策。

★4月4日,中国贸促会出台了《大型出国经贸展览活动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出国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从政策层面为其营造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9月6日至8日,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这是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在中国举行全球年会。

★11月22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宣布设立“励展中国奖学金”,这是国际展览主办机构首次在华设立会展类奖学金。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组织了“会展蓝天北京行动”活动。

★2007年8月28日,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落成开业。

★2007年4月,随着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赴德国汉堡展览计划得到中国贸促会的同意,义乌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出展权”的县级市。

★2007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7年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会展业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条件》名列其中。

★2007年10月起,上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增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这是自学考试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上海市首次开设。

★2007年9月,中国展览馆l办会展览工程专业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展览工程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稿)和《展览工程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试行稿),标志着全国性展览工程行业资质等级评定真正进入实施阶段。

2008

★11月12日,负责国家会议中心拆除工作的北京建工博海公司表示,国家会议中心的拆除和改造工作将持续近1年。2009年10月左右将改建成高档大型会展中心。

★3月28日,第16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标志着新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8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政府令。

★1月14日,由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和独立组展商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是该论坛继在北京、广州、上海国内一线会展城市举办后,首次移师西部城市举办。

★6月5日,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会展术语、条件、环境、等级、评价、分级、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2008年“广交会”完成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和“一届三期”改革,展览总面积111.5万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展。

★8月13日,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展览装饰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标志着广州终于拥有展览装饰业的权威行业组织。

篇5:八下历史重要事件

雅典民主政治:

进步性: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局限性:局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罗马法治精神:

对于欧洲:在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上产生影响

对于所有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平等的决心

君主专制:

打击大贵族,强化王权,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新航路开辟:

积极:开始了世界史进程:经济上开始形成世界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原始资本累积;文化上联系日益密切

消极: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君主立宪制:

两部法案是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自此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宣传自由平等:

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而自由是一种自然条件;人与人在法律上平等,不平等来自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①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② 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理论和舆论准备 ③ 为新国家(资本主义)提供了政治构想

美国独立战争: ① 民族解放战争②资产阶级革命③为拉美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美国联邦制度确立的意义:

美国联邦制度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各种分权问题。自此美国政局得以长期稳固,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南北战争:

消除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工业革命的意义:

在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方面:①产业升级换代②阶级关系改变③城市化,生活质量提高 在生产方式方面:

积极的:工厂制度产生,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使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消极的:血汗工厂 总的:

第一级:生产方式改变

第二级: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结构变化,生活方式变化 第三级: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社会经济制度变化 第四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第五级:世界市场变化(瓜分狂潮,通过殖民间接推广工业革命成果),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第六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德意志统一:

积极的:结束分裂割据,使德国走上自由发展道路 消极的:王朝战争→君主政体→军国主义

俄国废除农奴制:

积极的: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的:自上而下→局限性+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

积极的: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标 消极的:自上而下→封建残余→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 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的变化,并建立国联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为20年代的和平奠定了基础。② 强权政治产物 ③ 缺乏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④ 无视殖民人民的要求,就需维护殖民地体系 ⑤ 对苏俄采取排斥态度

十月革命: ① 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② 推动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

罗斯福新政: ① 调整产销矛盾,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② 对其他国家有示范效应 ③ 成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

雅尔塔体制: ① 主张合作和共处 ② 强权政治,承认并划分大国势力范围

冷战开始: ① 美苏两极化形成→激化社会矛盾→地区矛盾和冲突增多 ② 双方不诉诸武力,使世界格局相对平稳

西欧一体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产生的,同时,又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促使欧洲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提高欧洲地位 ② 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做了成功的范例,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东方社会发展

同盟会: ①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② 三民主义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的意义: 积极的: ① 结束了君主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② 《临时约法》 ③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④ 刺激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消极的: ①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 ② 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篇6:八下历史重要事件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8)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9)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3)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4)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5)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6)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7)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2)历史上割占及回归: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4)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5)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6)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6、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8、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9、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0、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2、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3、“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4、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5、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16、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上一篇:(满分)公务员廉洁从政考试及答案下一篇:相鼠(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