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服务现况分类类与分层

2024-05-17

健康管理服务现况分类类与分层(通用3篇)

篇1:健康管理服务现况分类类与分层

健康管理服务现况分类类与分层

一、以北京独特的资源属性为例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现况分类与分层予以分析

(一)医院服务模式(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中心或体检科)

1.功能设置

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也最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以及检测设备先进齐全、专业技术水平高、专家资源丰富,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为医院创收的新途径、就医便捷等因素有关。

2.现状

以体检为主导,检后就医服务(专家特诊、住院、手术协调等)为辅助,少部分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管理服务。目前大部分医院体检中心已看准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前景,正在运筹帷幄开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干预技术手段,处于筹划启动服务阶段。

3.自身优势

医院体检中心有可靠的检测技术的信任度,其检测数据报告能够得到同级别医院的认可;有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大背景作依托,为后续就医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可为特殊人群开设特需门诊、特诊、会诊服务,确保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

4.存在弱势

在政府投入医院管理体制下,以非盈利模式为主,所以体检中心的服务意识、营销意识、商业运作模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预约体检、体检服务流程、体检导医服务、体检报告的发送等服务有待于完善和规范,如预约服务不够热情、导医导检服务不到位、报告形式简单、不具个性化;检后报告的个性化解读、咨询指导和健康管理持续服务未完善。

5.发展方向

强化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增加市场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实与加强客户信息化技术管理平台的使用,提供完善的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发挥医院双重功能的作用。

(二)专业体检中心服务模式(民营企业创办的体检中心或门诊部、疗养院)

1.功能设置

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有利于企业加盟连锁发展,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采集健康数据提供实体平台等因素有关。

2.现状

以健康体检为主导,检后咨询指导与健康教育讲座为辅助,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和维护客户体检的忠诚度,一部分体检中心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

3.自身优势

服务功能单一性、方便快捷、体检环境幽雅舒适、男女分检;目标人群定位广——健康人;有可靠的服务质量保障与合理的服务价格体系;有市场独立运作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其服务模式的发展空间大,为盈利性服务机构;有系统、完善的体检数据信息网络技术系统,具有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功能,有客户服务中心做检前预约、检中陪检、检后医疗咨询和保健等一对一服务。

4.存在弱势

检测数据报告不能得到公立医院的认可,其检测技术的信任度有偏差;缺少公立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大背景的依托,专业人员技术的稳定性相对差和流动性大,体检后持续的医疗服务实施受限等。

5.发展方向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服务采集健康信息的第一步和重要环节,但重心要转移到后续的、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要提高体检的附加值,完善服务,实现体检全程收益。

(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公立综合一级医院)

1.功能设置

集预防、保健、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2.现状

主要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中老年人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进行疾病管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如健康知识讲座,深入各居委会开展卫生服务义诊活动和疾病咨询服务。

3.自身优势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公益性原则、收支分离原则,社区居委会协调配和,全科医师为主,实现双向转诊。

4.存在弱势

医疗设施有限,专家技术水平有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不完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5.发展方向

面向普通大众实施全面的健康管理(以慢病管理为核心),是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重要服务窗口,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移到对疾病预防、保健、康复上,使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四)第三方服务模式(公立,民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第三方服务模式包括健康技术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公司、健康咨询公司、健康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美容保健中心、养生馆、足疗、按摩中心、健身康体、健康管理、银行、俱乐部等服务公司。

1.功能设置

以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健康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利用IT技术研发健康管理软件服务工具(健康体检系统管理软件、健康信息档案管理软件、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软件),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为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信息数字化管理服务。

(2)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利用现代通信设施,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上提供健康资讯服务、就医导航服务、预约专家挂号服务。

(3)健康产品服务为主导:以产品使用服务为核心(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用品等),为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咨询与保健指导服务。

(4)健康检测服务为主导:亚健康检测、基因检测技术、动脉硬化检测、电子扫描代谢分析系统、人体成分分析、心率变异分析系统—精神压力分析、红外线热成像检测等,进行相关疾病早期预测与分析评估服务。

(5)健康干预技术服务为主导:能量监测仪、睡眠监测仪、健康体适能等干预技术,实施单项干预管理服务。

(6)专项健康保健服务为主导:以某项(美容、足疗、按摩、健身)康体保健服务为导向,实施单项干预保健服务。

(7)增值服务为主导:以健康保险公司、银行、各种类型俱乐部等拓展提升自身服务增加其附加值的服务等。

(8)健康管家或私人医生服务为主导:广泛整合医疗资源,配备专属的健康管家或私人医生为中高端人群提供一对一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2.现状

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发掘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空白点,以健康信息问卷调查、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信息咨询与指导、就医导航、预约专家门诊、特诊陪诊服务,开展健康管理中的某项或多项服务。

3.自身优势

有自身专业服务的特色,各自发展目标不同,服务方便、快捷,保健咨询为主导服务。

4.存在弱势

缺少实体平台,如体检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严重的资金不足,专家资源有限,专业人才短缺,必须整合资源联手合作才能完成某项服务,干预技术手段欠缺,研发服务技术工具标准欠规范和成熟,服务产品单一。

5.发展方向

突出特色,有机结合,拓展服务,资源整合,形成联动,完善服务功能,使服务与利益共赢。

从以上四类服务模式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处于哪种类型的健康管理机构,其共同的特性就是以健康体检为基础,以促进健康、维护健康、传递健康、方便快捷、就近省时、健康生活、改善健康为核心。而不同的特性就是,因其专业背景不同,所显现的服务特色与侧重点不同,服务客户的定位与对象不同,服务的视角因专业背景受到限制和滞后。因此,对于各种服务模式类型的企业来说,都将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形成联动,拓展服务空间,开发创新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这也是今后健康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首要和艰巨的任务。

二、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实践瓶颈思考与实现路径

健康管理在西方国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并且通过实施得到了明显的成效,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的赔付,使人群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而健康管理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健康管理理念以及实践仍处于认识探索阶段,所以在国内的健康管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健康管理行业的成长与发展。本人通过实践工作总结出有六大特性瓶颈需要思考。

(一)健康管理服务运作模式的可行性

时至今日,健康管理服务的运作模式仍处于试验运行阶段,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得大部分健康管理机构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负债经营或自行倒闭。

因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服务需求;不同的消费能力,有不同的服务模式;不同的盈利模式,有不同的投资规模和不同的管理模式,同样面临的风险亦不同。

仅以北京为例,3年间已有百家健康管理机构,未包括医院、疗养院以及正在筹建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至今,很多健康管理机构开始进入调整期,有的公司已经是自生自灭,有些机构调整了服务方向,有的机构其服务基本属于停顿状态,还有的机构是将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项体检后的免费赠送服务。

据了解,这一地方性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除北京以外的全国其他各地健康管理机构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一个朝阳产业在短短几年间潮起潮落,令人惊心动魄,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实现路径:健康管理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始终应必须遵循被服务者的意愿,应充分考虑其可行性,才能使被服务者接受和主动参与实施,以使服务的延续下会受到阻碍。商业运作模式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满足需求为目的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为核心基础,才能贴近市场实现盈利。同时应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解决国家、保险公司、个人三方支付问题,才能使中国的健康管理服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定位的可求性

在许多健康管理机构中锁定的目标人群为高端消费能力强的成功人士。这样就只能锁定20%的人群,而高端人群是花得起钱看得起病的,也是有关系能够找到好的医院,何况这些人群的健康意识与较高的管理需求与我们现在所处的初级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偏差。那么真正需要健康预防和管理的人群应该是80%的普通大众,因为他们没有钱更应该加强疾病的预防!正是源于在较低服务层面上争夺有限的高端客户资源,就出现了弱肉强食、相互竞争分割一块蛋糕,谁都吃不饱,家家处于饥饿状态。

实现路径:健康管理不是局限于高端人群的服务,应是全民的健康管理B艮务,只有人人享受和参与,才能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服务。因此要将客户群体分类别、分属性地进行分层管理,才能扩大服务群体,延伸后续服务,并且应与政府协作共同对全民实施健康管理。

(三)健康管理服务内涵的可比性

目前很多机构的服务项目单一,使消费者无法进行比对和正确的选择。如有些公司以销售保健品或仪器为主体,有些公司以预约挂号、提供绿色就医为主,有些公司以休闲文化娱乐为主,还有的公司仅提供健康风险评估软件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甚至有些机构将健康体检等同于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绿色就医等都只是健康管理中的某一个环节,即健康体检为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健康评估是为健康干预提供改善目标,绿色就医是疾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能以一概全地统称为健康管理。.

实现路径:健康管理服务是对人的健康多维度、多层面的干预管理,而每个个体因其不同的体质,其健康需求亦不同。建立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才能满足被服务者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以达到人人可以参与和享受健康管理服务之目的。

(四)健康管理服务诚信度的可信性

有些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了能够引导消费者选择服务,在签署服务协议或合约时,为了能够签下合约,公司或销售人员向客户做出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承诺或为了节约成本,在实际服务时并没有按照合约兑现服务,这样就引起了客户的强烈不满或争议,使得服务的信誉大打折扣。

实现路径:健康管理服务是对人体健康的服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完全打破了以往医疗的常规,即:关注入胜过关注疾病。其体现了具有人文情感色彩的服务,使得服务更具有朋友式或伙伴式的贴心服务。诚信为首是检验服务质量的第一要素,履行合约是服务之本,实事求是的服务态度,才能赢得客户对服务的信任。

(五)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完整性

健康管理服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个行业范畴,包括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环境学、临床医学、健康教育学、康复学、中医学、循证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信息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多学科,涉及餐饮、旅游、商业、教育、保险、金融、通讯、体育等多行业,因此需要各学科和各行业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服务工程,而在服务中更是需要一大批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目前以上学科和行业在健康管理服务中仍是一个单机服务,并没有将其链接为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之中,有的以营养为服务主体,有的以运动为主体,还有的以中医未病学为主体,有以旅游为主体,有以保险为主体等,所以如何将各服务环节链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完整性的体现。

实现路径: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服务工程,它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实施全方位的服务,而不是单一的某一个器官或某一种疾病,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服务过程。健康管理是在关注人的健康,乃至人的一生健康生活的过程。而人的健康是在生活中动态变化的,所以需要通过建立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根据不同生命时期的健康状况分析、评估、监测,予以健康预警提示、健康干预、健康指导、健康跟踪,不断更新、调整健康干预方案,才能实现维护和改善健康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跳出医疗,与各学科、各行业形成联动是决定健康管理服务成败的关键。

(六)健康管理服务标准的统一性

目前在健康管理行业中,各个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流程、统一的评估标准、统一的干预技术、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管理标准。所以由于缺乏行业的统一管理与规范标准,忽视循证医学和卫生部相关指南标准,使得某些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自诩最权威、最科学、最先进,而在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则面临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使得自身处于尴尬的局面。

实现路径: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合理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评估标准、干预标准、管理标准等,只是需要由我们的政府牵头、学会支持、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协作,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克服保守,加强行业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树典范、做试点来实现。

篇2:健康管理服务现况分类类与分层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白云区符合城中村特征的某街道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本地居民及租住户。

1.2 调查内容

参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和城中村人群特点制定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患病情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等。

1.3 抽样设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社区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社区经济等4个因素分层选取辖区内某街道4个社区内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调查了包括原著居民及租住户共计1101人,有效比例约为1∶5。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2.1.1 人口社会学特征

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8.6%,女性占51.4%,男女性别比0.945。年龄构成中14岁及以下人口占1.4%、55岁及以上人口占9.6%、15到55岁组人占89.1%,青中年结构比明显高于59.7%的广州市居民构成比[1]。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中文盲半文盲仅占4.4%,小学文化占10.8% ,初中文化占35.0%,高中职文化占23.0% ,大专文化占12.6%,大学及以上文化占6.7%。被调查者职业类别中一般业务人员多占35.9%、专业技术人员占11.4%、学生占10.1%,失业半失业者比例具有城市特征占24.0%、离退休人员占7.0%,其他人员占11.6%。人群来源中本地人口占17.0%、外省农村占40.1%、外省城镇占22.3%、本省农村占10.3%、本省城镇占10.4%。外来人员居住时间超过3年的占45.3%、半年到3年间的占25.4%、1到6个月的占5.0%、小于30天的占5.3%,可以发现城中村内居住者具有一定流动性和稳定性。

2.1.2 经济状况

被调查者中月收入不足500元者占30.3%、500~1500元者占35.4%、1500~2500元者19.1%、2500~3500元者占8.1%、3500~4500元者占3.9%、大于4500元者占3.2%。每年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不足250元者占49.6%、250~500元者占16.8%、500-750元者占9.1%、750~1000元者占9.2%、大于1500元者占15.3%。

2.1.3 卫生服务可及性

城中村居民居住点离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足1公里者占66.9%、超出5公里者占1.9%。其中64.5%的城中村居民可在10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点,但仍有2.3%的被调查者在30分钟以上。被调查者中享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者占12.8%、公费医疗占5.2%劳保医疗占5.7%、合作医疗占13.7%、其他社会医疗保险占5.4%、购买商业保险的占5.3%、无任何医疗保险占50.4%。

2.2 居民健康情况与卫生服务需要

2.2.1 两周患病情况

被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较低,仅高于广州市农村流动人口[2](见表1)。同时经检验认为年龄结构对两周患病率有影响(χ=18.248,P=0.006),15~44岁组的平均患病率89.0‰远远低于45岁以上组的181.4‰,说明城中村以青年为主的居民年龄结构特点对分析群体患病率具有意义。疾病系统别两周患病率前几位分别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肌肉骨骼、消化系统。同时具备城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农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特征[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妇科疾病、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

2.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慢性病共118例,患病率为107.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见表1)。不同年龄组患病率间有统计学意义(χ=92.063,P=0.000),随年龄增高患慢性病患病率增高。且不同居住来源对影响患病率也有意义(χ=8.804,P=0.004)外来人口的患病率低于本地原住居民。病种由高到低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

2.2.3 15岁以上调查人口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被调查者者中74.3%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和好,5.2%认为差和很差,经检验职业类别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χ=37.577,P=0.000),失业半失业、退休、农民工人群中健康自评差和很差的比例高。在生活起居、工作家务、疼痛不适、视力、精神状态、记忆、悲伤烦恼抑郁七个方面回答一项或几项达到重度困难者占3.9%。

2.3 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费用

2.3.1 患者就诊与治疗情况

两周患病治疗情况:到医疗机构就诊占61.2%,自我治疗占32.6%,未采取任何治疗占6.2%。两周就诊率为71.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见表1)。通过影响就诊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就诊的因素大小依次是患病严重程度、健康自评、居住来源、可支出医疗费用、年龄,OR值分别为2.171、1.825、0.555、0.525、0.477(见表2),可见病情、可承受的卫生服务价格、人群年龄结构是影响城中村人群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就诊地点选择中被调查者倾向选择质量最好和最便捷的两种形式,其中省级医院22.5%、社区诊所14.0%。未就诊原因中74.0%是因为自感病轻,12.0%是考虑到医疗价格与收入的关系。

2.3.2 调查人口住院情况

调查人群的住院率为4.2‰与城市人群近似[3]。(见表1)住院原因中疾病原因的占50.0%、正常分娩的占28.3%、其他占22.7%,分娩住院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8.1%),说明城中村人口妇女儿童卫生服务应当加强。出院原因中病愈医生要求的占78.3%、未愈医生要求的占8.7%、自己要求的占6.5%、其他原因的占6.5%,正常出院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3](46.1%)。

2.3.3 居民医疗服务费用

被调查者可用于药店购药及自我处置费用不足250元者占69.8%、250~500元者占15.1%、500~750元者占4.3%、750~1000元者占4.5%、大于1500元者占6.4%。

3 讨论与建议

从这次调查中发现城中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呈隐性增加状态。虽然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等主要指标低于全国水平,但主要因为人群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使卫生服务需要量减少,事实上会随城中村人口密度加大、人群固定居住、老龄化、职业压力等因素逐渐增加。城中村卫生可及性大有改观,但医疗服务质量、价格因素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居住在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大都来自农村、弱势群体(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刚毕业的学生)规模大、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医疗费用负担能力不强等导致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整体呈下降趋势。

调查中还发现城市与农村两种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在这里融合、呈多极化发展但总得方向是城市化。人群具有流动中逐渐稳定、农村与城市卫生观念向相交织的特征,表现在居民健康观念、健康行为有所改善,所患疾病病种呈农村向城市过渡特征。但在很长时间内城中村整体健康环境变化不会很大。居民中不同年龄、居住来源、文化背景、职业分类的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差异明显。

作为城中村的未来必定是向城市社区转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城中村卫生服务建设将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门诊服务;完善外来人员城市医疗保障机制,优化就诊费用;管理上租住监管与卫生监督相结合,加强急性病、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重视妇幼保健与计划免疫服务,严把计划生育工作关;利用创建卫生城市构建卫生城市与城中村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平台,系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城中村人群健康现状。

参考文献

[1]赖玉红,金浚龙,方一波,等.广州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53~354.

[2]凌莉,刘军,韩璐,等.广州市农村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1~4.

篇3:健康管理服务现况分类类与分层

关键词:通信网络建设;分层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通信业也越来越发达。通过调查,我国每年在通信建设中的投资都高达2000多亿,这2000多亿主要投资在移动、联通等四大电信运营商,现在这四大运营商逐渐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以求能提高经营效益。我认为这些电信运营商在进行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分层分类管理通信工程项目。

一、从管理层进行区分

到目前为止,包含移动、联通在内的四大运营商都已经在海外上市,这四大运营商一般都包含地市、省、集团这三级结构,从公司组织结构上讲,联通以及网通是一种股份公司、分公司架构,移动以及电信是一种母子公司架构,而这些电信运营商的地市公司属于本地网,分公司对其进行管理。不过使用何种架构,从本质上来说,这四大运营商的决策中心都是集团公司,利润中心是省级公司。而这些电信运营商的法人不是其地市级公司,这些地市级公司只是成本中心或营销中心。所以,那些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通信工程应该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的规划,地市级、省级公司来落实,比如,调整优化全网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四个电信运营商的经营顺利的进行,才能保证这些通信工程的质量。那些只有局部战略意义的通信工程可以由省级公司主导,集团公司只需要起审批、指导作用。而那些战略意义更小的通信工程由地市级公司来主导,这是因为这些战略意义比较小的项目具有总投资大、数量多的特点,只有地市级公司对其进行立项并负责其投资回报率,才能使得这些通信工程项目的收益达到最大化,才有利于这些电信运营商的发展。

二、从市场角度进行区分

从市场角度讲,这四大运营商可以分为引导客户需求以及满足客户需求两类,依据对市场的了解程度,要把那些以占领市场、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通信工程放在比较接近市场与用户的本地网进行立项,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提高这四大运营商的市场反应速度,进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然而对那些省级集团客户和全国性的行业客户,应该依据决策者与信息所有者相一致的原则,将其交由省级公司或者集团公司进行统一部署,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专业化的、界面统一的服务。而对那些以引导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的通信工程项目(比如:新技术、新业务),应该交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部署、统一牵头、分步实施比较好,这是因为建设这些通信工程项目需要决策单位对整个通信行业都十分了解,需要决策单位具有长远的洞察力和眼光。

三、从地域和投资额进行划分

依据利、权、责相统一的原则,立项主导单位可以依据通信工程的投资额大小来划分,也可以依据地域不同来划分,例如:集团公司对全国性光缆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省级公司对省级干线进行立项,地市级公司对本地网内的小通信工程以及二级干线进行统筹实施。但是地域和投资额划分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粗放型的。倘若这些运营商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是不能以这两种划分方式为主导的,它们只能起辅助作用。

四、投资额较大的通信工程的分类方法

电信运营是一种技术密集以及资本密集产业,它具有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投资大、进入门槛高以及政策性强的特点。如今这些电信运营商已经在我国形成“5-1”竞争格局,而且在各地也存在着许多以接入服务以及增值服务为基础的开放性的虚拟运营商与地方小运营商。基于这些情况,可以使用麦肯锡——通用电器矩阵对新业务通信工程和战略性过程的决策进行优先排序。这个麦肯锡——通用电器矩阵是以新业务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力为轴做出的表格,而新业务领域吸引力包含的主要因素是风险、收益率以及市场规模和其增长空间。公司的竞争地位包含的主要因素是灵活性、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市场份额以及有效的业务系统等。麦肯锡——通用电器矩阵主要是对外部市场以及企业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描述,这四个电信运营商可以依据自身能力和资源状况以及其所面对的市场的情况,指导电信运营商充分利用网络外部性、协同效应以及电信运营业的规模经济进行合理的投资。

五、实施工作量大、单个羡慕投资额小以及投资羡慕零散的本地小通信工程的分类方法

各个电信运营商在管理实务中一般会根据参数与指标的不同对这些本地小通信工程进行分类,决定其建设优先级别以及投资额度的是这些本地小通信工程所在的地域。目前划分方法有ABC分类法以及根据非直接收益投资和直接收益投资分类两种。ABC分类法是把收入增长率以及投资回报率作为划分的纬度,在进行划分的同时,这种分类法还考虑了成长性以及收益性这两个具有一定关联性的目标,这两个目标都是一种前瞻性指标,它们都要求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服务对象等。倘若企业是其服务对象,还要把握该企业拥有的能力与资源状况、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等。而在非直接收益投资和直接收益投资分类中,非直接收益投资指的是没有使企业的收入明显增长的投资,例如:电源、传输专业的投资;直接收益投资指的是能够使企业的收入明显增长的投资。就一般情况而言,要先对直接收益投资项目进行立项。

对ABC分类方法而言,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都用那些历史性指标替代,比如:ARPU值等,在预测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会给预测带来很大的风险。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通信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移动、联通等四大电信运营商要对通信工程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类管理,例如:基于分层分类管理的通信网络综合评价模型,一般包含网元层、业务层以及网络层。如此一来,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进而提高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瑛.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评估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08):78-79.

[2]程文清,马庆峰,赵建立.电力光纤传输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09):11-12.

上一篇:太空见闻作文下一篇:公司五一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