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24-05-1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共6篇)

篇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关于促进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2-18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知识型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高附加值、高度融合性、高度创新和集约型特征的新型产业,理论界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广州市的总体创意产业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特色发展,是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当下面对的最大问题。为此,本文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趋明显,产业集约化程度、资本实力和投资价值正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产值达1.35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达2.85%。广东省2012年文化产业产值为2706.5亿元,占全省GDP的4.74%,同比增长14.8%,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兴起,一种以思想创造力、文化资源和知识产权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它脱胎于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高形态,其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无边界创意的全新特征,使其成为文化产业中最领先的领域,推动了经济转型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当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科技、体育、城市建设等联动发展时,对经济转型、城镇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广州开展旧城改造与“退二进三”产业升级以来,各种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文化、研发、设计、咨询和时尚消费等5个大类,包含工业设计、电影电视广播和录像、咨询服务等23个种类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创意产业体系。其中软件、动漫和工业设计成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最大亮点,设计类和咨询类创意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约62个,主要分布在越秀、天河、番禺、海珠、荔湾、萝岗等区域。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有6个,省级10个(包括4家省直文化单位),其他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有12个。涌现出羊城创意、T.I.T、创意大道、信义会馆、华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全市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近3000家,形成了文化创意、动漫、工业设计、广告等产业集聚整合,相关产业整体发展的局面。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正成为广州经济转型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创意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多与旧建筑、旧码头、旧厂房的改造利用相结合,一般属于广州实施“三旧改造”的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用地往往来自于该项目中的低效用地(旧厂房、旧城镇、旧村庄,约有100平方公里左右),这种新旧结合既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又创造了新的价值。

二是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由于土地性质限制,目前的园区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投入较少,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对进入园区发展缺乏动力,导致了园区众多入园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很多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税收贡献也有限,这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投入压力和持续负担,一旦有新的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往往要服从于新的规划进行转型(如红砖厂)。

三是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主要在产业中低端环节。这与上海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如国际化品牌展览、设计、招商等功能)有不少差距。

二、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地位明显不符。

2012年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630.9亿元,同比增长约10%,占GDP总量4.6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

同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313.6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总量12.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9%;

同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7695.3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GDP总量11.29%,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2%;

同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150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总量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9%;

同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60.7亿元,同比增长15.6%,占GDP总量13.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

在上述比较中,无论是产业规模、从业人员,还是园区建设、产业专项基金方面,广州均无明显优势。

(二)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与广州“三旧改造”项目推进进程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点状分布,各自割裂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缺乏集聚效应,因而无法形成在市场化环境下才能自然建立的有序的产业链生态结构,难以实现产业集群性、集约式发展效应。主要原因和表现有三点:

其一,政府对园区较少长远规划,常面临为服从新的城市规划而搬迁的局面,导致优势企业不愿在园区开展投资建设,使得园区特色定位不强。

其二,大部分入园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往往是为享受园区优惠政策,优惠期过后又转入另一园区,较少做依赖园区资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其三,由于园区进入壁垒较低,聚集了大量低成本、个体规模的初级创业者(如广告、动漫设计、信息服务等),其低成本、低质量、高模仿的竞争手段往往导致了低层次价格竞争,行业竞争环境不良,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园区企业成长性较差,存在着优势企业被迫逃离园区的“逆淘汰”现象。

(三)产业园区发展定位较低,往往沦为商业项目。

首先表现为企业多数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来样设计、来料加工环节,缺乏创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发展意识,未能引领珠三角制造业,获取的设计加工利润有限,而丰厚的创意附加值多被国外品牌商所赚取。

其次是广州市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及保护力度不够,加上大量低端产品批发市场的存在,出现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迪斯尼等品牌并未授权的衍生产品市场泛滥现象。

再次是有些创意园区实际已成为商业街区,存在文化创意概念被滥用现象。园区充斥画廊、服装店、时尚精品店、咖啡店、饭店甚至“跳蚤市场”等商业业态,一些地产商为发展房地产项目打出文化创意园区招牌,实际是住宅配套的商业项目,甚至打着文化的幌子开设休闲中心、棋牌室、美容院、酒楼等,侵蚀着文化产业品牌。

三、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一)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和投入。

首先,在园区规划中减少短期化倾向,规划理念上要由单纯的利用历史街区和旧厂房转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打造永久性文化地标。如在广州中轴线南端的布局规划中就应为TIT创意园区保留一席之地,在天河区国际金融城规划中也应开辟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专区,或者保留红砖厂的城市文化标识。老城区的沙面、南方大厦一带历史建筑街区,可以规划成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集聚高端、国际化品牌企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业与产品的创意、展览、交易功能的文化园区。

其次,建立市级文化公共资源运营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在目前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加强市政府产业投资力度,借鉴广州打造水务集团、城建集团成为治水和城建领域的政府运营平台的经验,建立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整合广州的文化与金融公共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融资和运营平台,打造政府文化产业主力军,带动民间投资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

再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开展产业园土地的使用权创新,引导优势企业入住并参与产业园建设投资,逐步形成各园区各自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保证创意园区获得持续发展。

(二)园区建设要与港澳国际市场及珠三角制造业体系形成对接,在广东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发挥集聚和桥梁作用。

第一,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合作空间,建立高端文化产业聚集区。国际化大都会需要较多的国际化品牌的支撑,以香港、澳门为样板,广州应主动与国际一线品牌对接,如汽车、皮具、陶瓷、珠宝、钟表、媒体、演艺、体育产业等时尚国际品牌,引入其创意设计、品牌展示和销售营运等功能,形成国际品牌高端创意部门的聚集区,带动国际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培育、带动中低端配套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

第二,发挥珠三角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引领珠三角传统制造业,打造品牌创意和工业设计中心,在全省经济转型中发挥集聚和桥梁作用。创造条件将珠三角企业的品牌总部、外贸客户的品牌创意和工业设计部门引入广州的创意园区,在推动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众多平面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设计、时装设计以及传统手工艺设计等众多相关行业发展。

第三,促进广州文化龙头企业与创意园区的统筹发展,打造广州品牌标杆,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广州建立了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珠江啤酒博物馆等成功模式,可引导广汽集团、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珠江钢琴、琶州国际会展中心、恒大足球俱乐部等一批本土优势企业和强势品牌,将其品牌创意、工业设计、历史文化、演艺等部门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高端服务园区,带动产业链中小型企业发展,形成独具广州风格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将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强化广州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三)完善园区配套功能。

第一,在园区建设中要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商务、交通、网络通讯等方面建设要跟园区建设提供配套,与传统制造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同,创意园区对创意氛围、商务服务条件和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服务贫乏的文化产业园,即便租金再低廉,往往较难有吸引力。

第二,引导高校、培训单位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专业对接。在中大、华工、广美等艺术学院基础上,强化创意专业的培养;加强创意学生就业与创意园区的对接;组织城市级大型创意竞赛活动;强化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宣传;在招商引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团队。

第三,强化全社会的文化氛围建设。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引导全社会推崇文化价值,创造城市、园区文化氛围,培养公众参与的热情。

第四,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坚实保障。相对于传统产业,数字信息产品更易复制,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保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加强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申请专利及注册商标;引导与保护企业将品牌优势拓展至衍生产品和产业领域。

(四)强化政府服务与产业扶持功能。

第一,制定园区评审标准及加大行业监控力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关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评审标准,对园区的申报、规划、租金定价、种类、创意指数等设立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文化创意园区的命名指导,对伪文化园区坚决取缔。

第二,扩大创意园区融资渠道。政府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或通过政府融资服务平台,扩大融资渠道,以风险投资、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帮助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搭建政府主导的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展会、论坛、竞赛、培训、评选等活动,聚集创意人才,培育创意市场。在网络推广、园区信息与人才交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降低企业和人才收入税负方面争取更好政策,留住更多的高端企业和人才。

第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类知名品牌企业将品牌总部或创意基地、设计部门落户广州。

发言人:梁国雄广州市政协常委、市民革常委、广东易春秋律师事务所主任

篇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创新型业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对加快经济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数据显示,当各地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同时,创意产业则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地方创意产业增速普遍高于当地经济增幅。在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引领经济复苏的新战略。

最主要的是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往往不再满足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更关注商品中的观念价值,即其中被注入的文化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正是通过观念、感情和品位的传达,赋予传统意义的商品某种独特的“象征意义”,提升其文化附加值,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个性化消费,并加快促进消费增长。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创造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比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就强调,要通过发展创意生活产业,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倡“把生意做成文化”,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情调的创意生活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还在精致农业、休闲生活等领域积极与大陆合作,大大地拓展了产业消费的市场空间。

当前,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国际分工正面临着大调整、大变革,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文化日渐成为提升区域软实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法国学者马特尔说过一句话: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各大国之间为了国家利益已然不复动用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手段,而是通过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服饰、餐饮、媒体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的手段展开博弈和竞争。比如美国通过销售好莱坞大片、米老鼠卡通、百老汇歌剧、NBA篮球,以及星巴克、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因此,大中华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营销“中华牌”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提升本区制造业和产品附加值,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意义还在于能够输出中华文化品牌,形成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

必须强调的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其所体现的品牌文化之间的竞争,品牌正主导世界财富的分配。我们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品牌大国,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创新的态度,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世界级品牌产品,在引领消费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究竟应该如何走?

第一,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文化创意市场规则正在形成。

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就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产业的行业的发展尚不规范,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规范的行业规范。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现在就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使得在以后的发展中和竞争充分后就可以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用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现在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增长,要从“又快又好”转变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第二,国内各大城市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还比较困难。

产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处于起步阶段,而一个创意项目回报周期长、价值难以评估、投资风险较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政府应当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像北京市和南京市那样对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

第三,国内各大城市虽然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以至于出现了规划和园区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地区产业的指导和定位。

园区的建设是应该搞,但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多为跟风上马,并无结合本地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长远战略规划,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园区。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以及市场的容量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第四,从国内各大城市都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可以看出动漫和游戏产业的虚热以及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目前很多城市都投资建设动漫园区,百余所高校开设动漫游戏专业,近五十万在校生学习动漫专业,全国各地都在搞动漫游戏比赛,动漫游戏展。尽管目前国内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我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优秀的创意产品之所以能创造上百亿的市场价值,都是依赖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从小说、游戏到电影,再到主题公园、卡通玩具,不断挖掘创意的影响力,然后生成财富。政府应当引导创意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整合度,对产业的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随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本地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正在逐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让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最重要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突破资源约束、促进结构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不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

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适应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类别的崛起而出现的产业形态,最初与娱乐经济结合较为紧密,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等。它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科学技术为核心内容,强调创意和创新,实现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在网络信息时代,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于产业集群化发展。这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发展模式,经过组合开发的文化产品,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市场营销上,均增加了多种变化的可能性,提升了产品的内涵和质量

篇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1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迅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重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内涵界定、发展定位,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甚至经常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使用。

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关键词是文化、创意和产业,基本界定了其内涵边界。具体地讲,文化创意产业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创意为核心。所谓创意(Creativity)包含了创造性、创新性、表现力和想象力等含义,强调的是创造和创新。它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把人的创造力和才华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表明了创造性、创新性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创意经济的倡导者约翰·霍金斯说:“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是一切艺术、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是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手段。……创造性是私人的和个人的活动。但是,越来越成为我们青睐的获取经济地位的手段。”二是以文化为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无疑是具有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象征内涵的产品。创意可以在许多领域产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就为创意划定了边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必须来源于文化元素或包含文化元素。三是以经济和产业化为手段。这赋予了文化创意的经济属性,即它应当具有大规模市场化的潜力,它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当然,不同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的理解是多元化的,这也意味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范围不一定相同。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以下9大类:①文化艺术;②新闻出版;③广播、电影、电视;④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⑤广告会展;⑥艺术品交易;⑦设计服务;⑧旅游、休闲娱乐;⑨其他辅助服务。显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是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2005年以来,受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国内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将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步入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不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发现,已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引领模式和不同的产业集聚模式。无疑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2.1 产业引领模式

一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的道路。日本于1996年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文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韩国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新加坡于2000年推出了《文化复兴城市》跨世纪文化发展战略。上海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光复路创意仓库、泰康路艺术街、八号桥、田子坊以及1933老场坊等成为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地标。

二是以内容产业为重点带动产业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内容产业已成为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1996年至2002年间,美国网络游戏业的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额就由37亿美元增长到69亿美元。日本把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并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韩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2002年韩国的游戏产业规模达到30亿美元。

三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的,以数字化、全息化和交互性为特征的高新技术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美国好莱坞十分注重将电脑特技运用于影视制作中,生产了《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电影。深圳利用高科技发展数字电视,初步形成了以机顶盒和高清电视为主导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成为国内发展数字电视的核心城市。

四是以版权交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在版权产业中,版权贸易属于末端环节。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版权贸易却有可能会引发行业内的调整和重组,对产业链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兰克福书展是全世界最大的书展,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版权贸易。据统计,在书展上达成的安全交易占世界全年总量的75%以上;美国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1.2.2 产业集聚模式

一是依托高校和科研资源合作共建。创意产业是知识和创意密集的产业,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与创业能力,高校和科研资源是形成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因素。以上海为例,杨浦区赤峰路城市规划、建筑装潢设计一条街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产业基地;徐汇区的乐山软件园与虹桥软件园则是借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发展起来的。

二是依托现有科技园区嫁接。依托现有的科技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条捷径。上海浦东新区依托现有的高技术产业优势,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建设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园区卡通动漫产业集聚区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和依托,聚集了包括三辰、宏梦等一大批文化创意的原创企业,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亦落户于此。大连高新园区吸引近百个创意机构入驻,包括水晶石、金山等著名动漫企业,成为20余个书画大师的创作基地以及年产值过亿元的网络产业孵化基地。

三是依托传统街区改造形成集聚效应。依托传统城市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途径。上海城市广场位于豫园商圈,历来是上海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市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广州的文德路有南越王宫署、康有为“万木草堂”等历史景观,从20世纪末起,这条街区就成为字画销售的重要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字画交易市场,

四是依托文化资源注入新活力。传统的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静态开发,这样的开发模式很难吸引旅客停留。通过艺术表演、体育娱乐、主题公园等体验式、竞技式、参与式活动来开发旅游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和杭州的《印象西湖》、《西湖之夜》、《宋城千古情》正是这种新模式的产物。

五是改造旧厂房营造创意空间。以改造旧厂房来发展创意产业是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典型例子是以上海莫干山路50号为代表的沿苏州河艺术仓库和以泰康路“田子坊”为代表的老弄堂厂房艺术中心。

2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2.1 产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海淀区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教育、科技、旅游、体育、品牌和人才资源,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教育、科技与文化相结合,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近两年来,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迅猛,在全市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已经达到1376家,实现收入596.5亿元,资产合计达到1064.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6亿元,从业人员78808人。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7%。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设计服务业和新闻出版业四大行业。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基地(园区)和产业带。比如,以互联网、软件、游戏、创意设计、动漫画、数字内容、出版传媒等为主导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以软件产业为主导的中关村软件园;涉及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建筑设计、出版发行和新媒体等领域的清华科技园;已形成一定规模原创动漫产业的北太平庄影视制作产业集聚带;在动画设计、虚拟和仿真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全国领先的学院路沿线动漫游戏设计产业带等。

2.2 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方面,随着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其他城市、地区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为:一是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其他地区规划同构问题突出;二是在北京市认定的21个集聚区中,海淀区仅有3个,且文化特色不突出;三是其他地区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机制、政策比较灵活,分流了海淀区的许多资源;四是海淀区商务成本日益升高,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其文化大区的地位也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发展的功能区存在定位模糊、功能缺失和交叉的现象,产业空间布局缺乏系统考虑。二是产业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中科技比重较高而文化内涵不突出。高端原创研发环节和低端的营销渠道网络还相对缺失,产业链不完善。图书和电子卖场版权交易等不活跃,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和企业。三是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关村西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一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吸引高级人才来海淀投资、从事文化创意活动方面的政策尚未出台。中小企业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文化资源条块分割,难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不高。

3 对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的建议

3.1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3.1.1 重点扶持优先类产业

一是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支持文化大厦申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使海淀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版权贸易的“中枢神经”。二是动漫游戏研发和制作。通过产品研发基地、技术交易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支撑总部基地发展,占据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动漫游戏产业高地。三是文化旅游。整合与规范高校旅游等旅游活动,通过现代数字手段展示开发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四是文化创作和文艺演出。加强对杏石口一带、中关村广场以及大钟寺地区文化艺术行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1.2 积极支持支持类产业

一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以数字影音为核心,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影视版权贸易。二是设计创意。以甘家口地区工业和城市设计的现有产业为依托,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和城市设计产业链;以北航科技园等为依托,积极发展视觉设计、虚拟技术、包装设计等新兴行业;以清华科技园等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

3.1.3 引导规范关注类产业

一是广告会展业,二是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业,三是文化体育休闲业。

3.2 加快发展重点集聚区

3.2.1 近期应继续支持的集聚区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要成为动漫游戏等产业企业运营总部以及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集聚区。二是中关村软件园。加快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使之成为行业技术应用和交易的重要平台。三是清华科技园。其玉泉慧谷国际多媒体基地是发展数字多媒体领域的重要平台。

3.2.2 近期应着力建设的集聚区

一是圆明园文化旅游集聚区。将数字圆明园、梦幻圆明园、圆明园博物馆、国际和平论坛等打包申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二是中关村文化版权贸易基地。将文化大厦建成沟通国内外图书版权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平台;将汇博大厦建成动漫游戏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三是以北航科技园、北京电影学院为核心的学院路视觉技术和原创动漫集聚区。四是西山现代艺术群落。重点打造国际排演中心区和中间建筑创意主题园区项目。

3.2.3 近期应重点培育的集聚区

一是大钟寺地区文化艺术品交易集聚区。二是甘家口建筑设计集聚区。三是五道口文化休闲街区。四是以各种演艺和文化活动为支撑的中关村文化广场。五是牡丹电视机厂数字媒体园。六是龙徽葡萄酒产业园。七是稻香湖地区。依托国际教育论坛开发教育培训、交流、论坛、休闲、度假等活动。八是以茶文化和修身养性文化为核心的大西山茶道文化会所。

3.3 完善政策与保障措施

3.3.1 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财税政策。完善产业财政资金支持体系,完善重大引进项目的财政跟投机制。二是产业投融资政策。对进入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等方面予以优惠。三是人才政策。通过促进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对引进的优秀文化创意高层次人才给予购车、租购房、解决户口、子女人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立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数字版权登记中心、版权国际交易中心和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作品的著作权登记,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专利申报,制定《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管理办法》。五是土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经营。

3.3.2 优化产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二是支持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建设,扶持经纪、代理、咨询、策划、组织等文化服务公司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并充分发挥其在完善产业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通信网络、市政设施、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投资环境,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五是增加品牌建设投人,用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规划、设计和营销。六是完善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扩大自有技术和自主产品出口,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在海淀设立地区总部、研发创意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议举办“海淀国际创意博览会”等国际创意系列活动,开展“中关村创意大赛”和“创意品牌”评选活动,提升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牧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开发

一、引言

为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创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政府也加大了对创意的扶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创意中,文化创意产业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然而,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严重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怎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创意人才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自从创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以后,就不断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国家政府的宣传与领导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创意的重要性,我国也很快进入到创意经济时代。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文化创意产业又可以称为创意产业,该名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是利用人的才智、技能等,在知识产权的影响下,开发以广告、影视等具有潜在价值的服务型产业[1]。创意产业是在个人才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文化、知识的关联性很强,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设计缺少了人,那么所有科技也就不会发挥应有作用。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应重视人在其中的价值,吸引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意产业目标,进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之所以创意产业会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主要是由于代理的经济效益可以上升到百亿。据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天都有300多亿美元的价值来自与创意,且平均每天以5%的速度不断增长。而部分发达国家因创意带来的价值涨幅要比平均值高很多,如美国与英国,因创意而获得的价值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4%、12%。由此可见,创意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创意也是无价的财富[2]。

三、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情况可以得知,它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起步也很晚。然而,这从另一角度也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多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很快就会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已经表现出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2013年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高达2000亿人民币,占该城市当年总生产值的11.1%,且每年都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了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通过与发达国家相比得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依然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规模过小,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企业市场竞争中所占地位也十分不利;其次,纵观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人均利润人很多;再者,文化创意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变成产业优势;最后,产业创意产品在国际同行业中竞争能力较差。由此得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低,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益不足的原因中,不仅与国家文化体制存在滞后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最重要的因素则在于缺乏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人类的智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相关的所有成果都是人智慧的结晶。然而,我国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近些年教育体制发生了改变,但应试教育依然没有得到完全解除,这样一来就使我国创意人才严重不足,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受到限制也就不足为奇。在现有条件下,我国文化创意更多地是对国外创意的模仿或抄袭,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3]。同时,良好创意得不到推广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以动漫产业为例,其发展难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创作出来的很多产品都无法吸引大众目光,相反国外的动漫作品却可以在我国有很好的销路。但随着《大圣归来》在2015年的出现,让我国人民看到了动漫产业的崛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已经满足社会需求。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开发创意人才的措施

(一)确定创意人才标准

为改变我国文化创意人才不足的现实,就要做好创意人才培养工作,确定创意人才标准,以此衡量人才。创意人才是以知识为中心,用智慧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才,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该产业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要能够联系我国实际,提出创新观点,并可以从所学专业出发,对社会文化有深度理解。通常情况下,创意人才应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创新,该观点也获得了半数以上从业者的认可。要成为创意人才,应具有敢于面对他人质疑的勇气,其原因在于很多创意在常人看来都是不合理的,在最初阶段难以让大众接受,甚至还会承受很多批判,所以,创意人才就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一切,不为他人质疑而动摇自己的创意。以网络游戏为例,如果该游戏企业只开发一种游戏或开发多项雷同的游戏,那么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为人的审美与行为总会发生改变,即便游戏模式被改变,基本套路也是相同的,玩家便会对该游戏失去兴趣。像曾经一度受欢迎的《节奏大师》,由于模式长期得不到更新,且占据大量内存,所以,很多人就对该游戏失去了兴趣。

其次,具有超前意识与悟性。作为创意人才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创新,要保持创新就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承接新事物。所以,创意人才在工作中要对新事物有足够的好奇心,愿意接受与学习,且能够在理解该事物的基础上创新,这些都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应具备的[4]。由于我国缺乏创意人才,基本所有文化创意企业都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员工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招聘阶段提高对应聘人员的要求,重点考察其悟性与超前意识。

最后,沟通良好。对于创意人才来说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要是由于创意人才要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能够让其他人听懂,为创意获得认可奠定基础。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常需要团队合作,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个人能够完成的,所以,沟通技巧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创意落实。如在与客户交谈的过程中,良好沟通能够让客户了解到自己的想法,获得客户认可,如果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客户认可,就要立即改进,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客户选择自己。此外,还要具有抗压能力,对于很多创意人才来说主要是靠大脑工作,这样一来也很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将压力释放出去或承受不了压力,也就不会创作出新产品,所以,抗压能力也是创意人才应该具备的。

(二)重视人才短期培训

培训创意人才也是促进创意人才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在人员招聘阶段,应做到优中择优,创新人才招聘机制,将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吸收过来,缓解创意人才不足的困境。如香港为吸引创意人才,在人才选拔上可谓精益求精,香港政府不仅给予当地教育政策上与经济上的支持,还应重视外来人才的吸纳,给予外来人才优厚待遇,以此为促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在向内地招生阶段,其所开设的条件较为苛刻,但奖学金等却很优厚,这让很多内地学生都对香港中文大学充满了向往。我国不少大中城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放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吸引大量创意人才来到该城市发展,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应扩大对外来人口户籍限制,并给予创意人才一定的发展空间与物质奖励,以便将人才留住[5]。对于海外留学归来的创意人才或高学历人才都要给予肯定,在提供合适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提供合适的薪资待遇。

(三)加强人才长期培养

创意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应加强创意人才的培养,做好教育投资,首先就要创新教育体制,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学生更多个人发展空间,只有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违背国家法律,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都应该得到认可。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创新现有教育机制,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其次,重视个性教育,尊重差异性,鼓励推陈出新;再者,做好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其提供合适的学习发展空间,注重艺术思维的融入;最后,强化务实教育,以便发挥教育应有作用[6]。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与普通的教育培养并不相同,开发与培养天赋才是最重要的,在教育中也要正确引导,减少对其思维的限制。作为创意人才培养人员,也要联系实际情况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并将该机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意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五、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并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然而,我国创意人才十分匮乏,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创意人才培养工作,明确创意人才标准,构建长短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季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策略研究[J].科学发展,2013,02:100-106.

[2]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08:1227-1236.

[3]周旭霞.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供需预测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10:54-62.

[4]张峰.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开发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4:42-43.

[5]肖雁飞,王缃韵,万子捷.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1:102-105.

[6]宋春光,闫秀荣.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06:54-57.

作者简介:

篇5: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但某知名创投圈人士告诉记者,“其合作的文创企业小到100万元,大到上亿元,不同行业、不同融资需求的文化企业都能在杭州银行石景山文创支行得到金融支持,甚至是一整套投融一站通顾问服务。”

那么这家银行是如何做到的呢?记者带着文创企业的“烦恼”来到杭州银行石景山文创支行一探究竟。该支行相关负责人岳玉娣告诉记者,“杭州银行在文创特色支行的业务上设置了区别传统业务特殊管理体制。”

如:特殊的客户准入标准、特殊的信贷审批流程、特殊的风险容忍政策、特殊的业务协同政策等,解决文创企业信贷业务审批难的问题,都是一种金融创新。

帝都唯一一家文创支行

投放9亿服务百家文企

2014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党中央、相关部委、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文件。

而北京作为我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增加值正以年13%的速度蓬勃发展,引领着全国文化大发展的浪潮,文化产业已经当之无愧成为北京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因此,建立专业化的文化金融机构,既是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又是拓宽北京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丰富文化金融服务手段的内在要求。

在此背景下,2014年5月,杭州银行石景山文创支行应运而生了。该支行是杭州银行在京设立的专为文化创意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特色网点,也是本市唯一一家以“文创”命名的银行。

“应时而生,更顺势而行。沿袭杭州银行在杭州地区的文化金融创新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文创支行这朵最初的‘小荷’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以专业的服务体系、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了近百家文化企业,信贷投放超过9亿元。”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的企业涉及影视行业、新媒体行业、动漫游戏业、现代出版业、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及其他文化辅助行业等多个北京市文化创意重点产业。

“轻资产、高成长”文企

纳入“准投行”发展思路

针对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杭州银行是如何突破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发展强大的瓶颈问题?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杭州银行根据文化企业属性开发了系列创新产品(如影视类夹层融资、银投联贷、新三板挂牌贷等),解决其融资问题。

在金融产品方面,研究并开发出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和制作权等质押方式,以解决文创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并在现金流控制、账户封闭管理基础上,开发出相关的信用类信贷品种。

在渠道方面,杭州银行与政府机构、交易所、园区、信托、证券、投资机构等进行联动,通过渠道拓展客户广度及深度,设计相应的风险缓释类产品。

此外,杭州银行根据文创类企业特征,在服务过程中纳入“准投行”发展思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包括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合,为企业提供并购、定增、投资顾问、资源引入以及短融中票、发行债券、上市公司股东融资等一揽子服务,切实解决“文创金融”客户的发展需求,支持文创资本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

与政府、园区、证券、创投等各方联动

整合产业资源形成“文创+”多方合作

同时,杭州银行还将渠道资源整合和平台化运营作为文创金融的重要商业模式和基础客户来源。

而渠道平台运营模式体现为多方联动,加强与政府部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证券基金公司、担保公司、文创园区、股权交易所、行业协会、会计律所等各方力量的联动,构建多方合作平台,形成文创金融一体化服务战略联盟。

其中在政府机构合作方面:杭州银行与北京市各区文创办、金融办等政府平台合作,2015年与石景山区政府共同发起了北京市第一单“风险补偿金贷款”业务。

在园区合作方面:杭州银行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市各文创园区广泛合作,不仅支持园区自身建设,更是打造“文化与金融融合”创意园区。

在创投公司合作方面:杭州银行通过与各类私募投资机构、政府引导基金等建立合作联系,为其提供配套文创金融服务。

在证券公司合作方面:杭州银行同证券公司合作,共同服务“新三板”客户、高成长“起飞计划”客户、上市及拟上市“卓越计划”客户等三大客户群。杭州银行为三类客户提供优惠优先的信贷融资支持,同时开展上市公司并购业务和股东融资业务。

在产业资源方面,杭州银行以自身作为平台,促成客户、第三方机构及政府三方面的渠道融通,实现文创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投融一站通银、政、企、投大平台,从而形成“文创+”多触角纵深化合作关系,促进各方共赢发展。

在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之外,杭州银行还为客户引入除信贷资源外的其他资源(包括行业信息、直接融资渠道、财务管理等),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有效促成行业内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并推动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针对部分中小型文创类客户,杭州银行除了提供金融产品,也会考虑其发展状况为其引荐创投机构,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等,尽可能减轻其财务成本,获得有效的融资途径。

篇6: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关于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

段西 国际文化贸易 200904163054

文化创意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有不同的界定。上世纪末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以各自擅长的方式积极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及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和“中国第四城”的美誉,作为四川省会和西部中心城市,是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聚集地。目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制约和挑战。成都需要结合成都自身文化特色,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一、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环境

成都市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7166美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0%,由此表明成都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并进入基本实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阶段。

(一)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俱佳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腹地,青藏高原东缘,锦江等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又受到都江堰的灌溉。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历史上没有大灾大难,自建成以来从未改名或迁建。

成都历史悠久,根据成都市区内的金沙遗址等考古遗址,成都成为高度发达的城市聚落距今已有3200余年。因为都江堰的润泽,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拥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各一处,以及5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各类博物馆。这些都为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二)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得天独厚

成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神秘的古代文明、繁荣的当代文化艺术和休闲的都市生活等。浓郁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作为西部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具有较强的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成都是西部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中心、交通和通讯枢纽,汇聚各种要素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产生极大的能量,吸引着无数投资者的目光。成都曾入选中国20个最适合投资城市;在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评选活动”中,除直辖市外成都排名第一。同时,成都有着吸引创意人才的能力。“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印证着成都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这正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同时,成都市域内及周边地区高校云集,拥有5所“211”高校及2所“985”高校,这在中西部城市中首屈一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完全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成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又是西部经济中心,服务业发达,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综上所述,成都可以称得是技术、人才和包容的完美结合体,从而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三)政策环境利好

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正式发布,规划目标指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规划》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七个重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规划》提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是:2009至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2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中远期目标是:2015至2020年,通过“四基地”(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文博旅游基地、创意设计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和“两中心”(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中心)建设,使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将其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鼎立之城的目标,表明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同时,这也对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在2010年11月出台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集团。健全文化产业要素市场,提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精心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文化品牌,深入打造“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办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意成都”等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成都市政府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七大产业: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要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

二、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一)增强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股新浪潮,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一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命脉的竞争已经展开。成都要在竞争中取胜,要想领跑西部,塑造“西部辐射力”,必须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和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人文环境,气候,湿度,以及绿化等各种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的上游化要求产业结构随之优化升级,以满足人们文化和精神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缓解资源约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的有效手段。当前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高端产业,低碳经济,争夺“微笑曲线”的两端。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引领成都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梦想的有效途径。

三、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仅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在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一)以园区化和楼宇化为主要模式,培育品牌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集聚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载体的主要形态为楼宇或园区。楼宇化和园区化模式,是国际国内的普遍做法。租赁废弃厂房、仓库,并对其进行简单改造收取租金是成都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最普遍的盈利方式。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堆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收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为成功的是北京的“798”。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成都市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对成都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好园区化和楼宇化的模式,培育品牌园区,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产业体系和链条;同时要认识到产业园并不完全等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产业园区要避免“有园无产业”的窘境。

(二)建设重大项目,创造文化品牌,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

目前,以文博资源开发为例,打造文博品牌方面,成都具有全国领先的竞争优势,形成独有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金沙文化品牌的打造,建川博物馆聚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以创意为灵魂,建设重大项目,创造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都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金沙文化品牌是成都较为成功的重大文化项目。这个品牌由几个项目创意共同组成,包括博物馆,音乐剧,剧场建设以及金沙节庆活动等。从金沙遗址博物馆,到金沙剧场和《金沙》音乐剧的驻场演出,再到金沙太阳节,以及即将呈现的金沙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每一个举措都是一个精彩的创意。由金沙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我们可以发现创意是打造文化项目的基础,并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水平和效益。

建设中的“成都东区项目”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音乐主题公园加音乐产业集聚园的二合一模式。该项目意在打造以音乐公园为核心、催生配套关联产业全局发展的东区数字音乐公园,未来3至5年内将成为音乐产业发展、明星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和新媒体产业接入的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成都正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紧跟经济发展的低碳主线,园区具备无限潜力。

与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比,成都还缺乏全国甚至世界级重大文化项目,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有待提升。成都在文博旅游品牌开发方面已有成熟产品和较强的竞争力,还需整合资源,输出成功模式获取区域外的经济收益,并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引进培育品牌企业,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

培育和引进主体,增强产业竞争力,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一是培育市域内国有和民营骨干文化企业;二是积极引进盛大、金山、腾讯以及深圳嘉蓝图设计、深圳浪尖设计等国内知名企业,提升成都在创意产业上的竞争力。为了整合资源,形成市场合力,成都市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三大主力军”,包括成都传媒集团,文旅集团,成都演艺集团。

1.新闻出版业:成都传媒集团是新闻传媒业的行业领头羊。2006年11月合并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和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都传媒集团,并提出了“铸就中国传媒新航母,缔造国际传媒新势力”的发展愿景。产业涵盖创意产业领域的主要部分即报刊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网络传输业、广告会展业等。成都传媒集团的成立,意味着全国中心城市第一家综合传媒集团的出现。

2.文博旅游业:组建文旅集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组建大集团”的战略思路的重要举措。文旅集团成立后承担起成都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营销,促进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演艺娱乐业:2007年11月成都演艺集团公司成立,成演目前具备西部地区最专业的剧场和音乐厅。4年来共策划、经营国内外大中型演艺项目7000余场次,接待观众500余万人次,公司推出的原创音乐剧《金沙》创下了中国音乐剧演出的新纪录,斥重金打造的成都红馆,更以每年引进明星演唱会、芭蕾剧目、音乐剧、颁奖典礼等50场演出的全新创意成为成都演艺新地标。

成都在出版传媒、文博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但在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比如动漫游戏领域有较强的制作能力,还缺乏原创力强,具有品牌构建能力的动漫企业,动漫产业链有待完善。

四、对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蓄势待发,但同时面临着融资瓶颈,人才缺乏等问题,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 “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完善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对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指导,优化环境。对企业而言,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从政府来说,要转换角色,以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重点加强引导,完善公共服务,营造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引导产业集聚,完善相关产业链。搭建产业园区平台,打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引导文化创意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带动配套项目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上一篇:《超越自己》读书笔记下一篇:广播电视节目新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