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2024-04-14

教师板书书写要求(精选8篇)

篇1: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教师板书书写的要求

教师为了更好的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讲课时总是要写板书的。可以说,板书是教师上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的,它受到教学环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的书写能力和版面的设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因为它在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对于教师上课的板书有那些要求呢 ?教师在板书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一、板书的简洁性。教师的课堂板书简洁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益处的事情。板书不烦琐可以节省因为板书而耽误的上课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抄记笔记减轻了负担。板书的简洁可以给学生留下清楚明晰的印象,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诵。

二、板书的规范性。规范性是指教师上课的板书形式而言的。板书的字,书写要工整、规范,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则,笔顺正确,不草写,不自造简化字,线条和图表规范,造句准确;在视觉上,字的大小要适中(一般以后排学生看清楚为准),笔迹轻重要适度。

三、板书的条理性和直观性。板书的条理性是指教师的板书内容而言的。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来设计板书,让板书的内容直接自然的反映课文中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做到条理、层次、清晰且逻辑性强。在版面设计上要整体、美观、合理、科学,力争做到干净、利落。

四、板书的新颖性和艺术性。板书的新颖性和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板书的设计制作上,要新,要有自己的设计和创造。板书设计如果做到条理清楚,不落窠臼,特色鲜明,就能够为教师上课理出明晰的思路,使得教师的讲课也条理清楚,层次鲜明。一节课的板书要做到一个特色,教师不要为了省力气就复制上次课板书的摸版或者照搬他人现成的板书设计拿来使用,要以全新的面貌去创造开发,同时要注意到板书字迹、线条、布局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新颖和美观的感觉。

五、板书设计的创造性。教师在掌握了板书设计的总的要求之后就要考虑板书设计的创新。只有敢于创新和善于重创新的教师,他的板书设计才会有新的创意,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板书形式主要有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图画表格式板书、计算推导式板书、综合性板书等,但是教师不要被这些固有的形式所束缚。经验是人创造出来的,教师的工作(除集体教研之外)大多是以“单兵作战”为主的。在设计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始终是教师自己去面对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处处时时都体现创新和开发。不懂创新和开发,不能够创新和开发的教师不能够算是好的教师。教师在板书设计创新主要体现。

六、课件上的电子板书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要在电子课件上有明显的标注,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教师的板书以课件上的带有标识的部分为主,以教师课堂上手写的为辅。

第四、教师在课件制作上以突出上课的主题为目的。有的课不需要插播影视类的资料的就不要插播,不要将课件人为的使其“花哨”,那样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有的课件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要注意这一点。在计算机课件不能够演示的部分,教师要利用黑板板书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第五、使用课件上课的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做两手准备:既准备课件又要有自己备课教案,备课教案是在课件不能够使用的情况下使用。使用备用教案的时候,不能够因为没有课件就影响了课堂上的板书效果。教师要在授课中处理好课件和手写板书之间的关系,让计算机课件的电子板书真正的成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得力帮手。

总之,关于课堂的板书,教育界的同仁都有自己的体会。在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面前,教师课堂教学的板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教师上课还单一的使用粉笔来板书是不能够满足学生要求的。为此,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面前,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也需要进行改革,否则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古 县 三 中

篇2: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教师教学板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为辅助和强化课堂教学而写在黑板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或图形。课堂教学板书一般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提炼加工过的语言等,由于板书是高度概括和提纲契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浓缩,它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板书应该书写及时,字迹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一、教学板书应书写及时

上课前对板书就要有周密的安排,上课时教师按照预定的步骤及时,适时的书写。

二、教学板书应书写规范

必须按照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表》正确书写,字迹要写得工整、清楚。切忌潦草,避免错别字,不要自造字,更不能随意简化,以防误导,产生不良后果。语句要力求简明、精炼。要在有限的板面上容纳较多的内容,传播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功夫,力求简明、精炼,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要抓重点、抓关键,莫要不分重轻、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辛辛苦苦写了一黑板,到头来缺少的仍然是重点和关健,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板书应美观大方

篇3: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实践证明, 教师课堂板书的质量高低, 对学生能否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文内容, 能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板书呢?几年来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让我悟出了一些小窍门。

第一, 利用颜色, 让黑板美起来。低年级学生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 而黑板的颜色本身就让人压抑, 如果再加上单调的白色, 只会让学生更不喜欢黑板, 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绝大多数都在黑板上进行, 毫无疑问, 醒目的黑白搭配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能算是“刺目”了。为了让孩子们喜欢看黑板, 就要让黑板美起来, 这一点在平时教学中可经常用到。

第二, 利用形状, 让黑板动起来。低年级学生学习时更喜欢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他们思维比较活跃, 对室外的兴趣远远大于室内, 如何把需要在室内完成的识字室外化, 笔者觉得最简单的就是发挥教师的简笔画功底, 把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小鸟小鱼等孩子们喜欢的事物以简单的形状表现出来, 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 创设情景,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 教学识字时, 可以把拼音画在一只小蝴蝶上, 而汉字则写在下面对应好, 让学生把美丽的小蝴蝶读一读, 说一说小蝴蝶是什么样的, 让他们在一个比较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把单纯的说拼音转化成描述小蝴蝶的特点, 学生感觉大不相同, 课堂气氛相应会好一些。

第三, 利用游戏, 让学生乐起来。识字既单调又枯燥, 可其重要性又勿庸置疑。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直观的图画, 让他们主动识字, 在识字过程中得到快乐,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游戏。如果能把直观的图画和识字充分结合起来, 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那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 我认为好的课堂板书应该具有双重性:即规范性和科学性二者的有机统一。所谓规范性是指:板书正确、工整、美观。符合汉字的书写规则 (即基本笔画、下笔顺序及汉字的结构等) 。所谓科学性是指:板书内容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力、能揭示教学重点, 同时构图新颖别致, 布局设计合理等。

当然, 汉字书写的正确是第一重要的。不写错字、别字, 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其次是工整。书写时做到:基本笔画不走样, 先后顺序不颠倒, 间架结构不失调。书写的汉字具有方块字的特点。观之眉清目秀, 令人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 规范的书写和科学的设计二者有机结合, 才称之为好的课堂板书。而这样正确、工整、美观、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板书, 必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模仿力极强, 不知你是否发现, 许多学生写字的笔体、风格, 常与教他的老师, 特别是语文老师很相似。这恐怕与老师的板书影响、熏陶有些直接的关系吧?久而久之, 便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是不无裨益的。

反之, 如果教师的课堂板书随心所欲, 龙飞凤舞, 洋洋洒洒地满黑板乱写乱画, 给学生造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 时时处处都应该是学生的表率, 因此, 课堂板书就更不该忽视, 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篇4: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关键词: 板书设计 设计策略 书写要点

良好的板书设计是一份优秀的微型教案。它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理解作者成文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再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概括,用图表的形式或通过中心词句的组合,有重点且系统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形成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板书以有限的文字反映比较复杂的内容,一般都是课的点睛之笔或关键所在,简洁凝练,语约义丰。

一份优秀的板书,在教学中有诸多积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次,有利于激发语言审美的情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内容;最后,有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要想课堂上板书精彩,课前必须精心设计。那么,面对一篇文章,如何构思板书内容呢?

二、使用板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要简洁、内容应集中。板书要鲜明醒目,不要过多过滥,否则会成为师生的负担。教师上课时板书内容若信手拈来,讲到哪,写到哪,随意性太强,会让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而疲于应付,从而降低板书的针对性。故而板书必须严格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什么都往上写,与教学要求有关的,就考虑板书;与之无关的,必须放弃。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

2.合理利用板书。板书时既不要密密麻麻,又不可稀稀落落。书写的主要位置是黑板中间,应占面积大些,尽量写在黑板的上半部,让学生容易看见。板书书写一定要有所规划,切忌满板飞。教师上课时,有时或因习惯原因,有时或为了节约时间,板书内容随处书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会降低学生对板书内容的兴趣。

3.板书要工整美观。书写时身子要左侧,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写错了字,要用黑板擦抹去重写,不要用手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整洁的好习惯。板书书写要正确、规范,一笔一画地写正楷字,不写繁体字和简化字,不要信手挥笔。板书时要合理使用彩色粉笔,把彩色用在重点知识上,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4.板书要善于把握好时机。板书要随着课文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不要上课前就把板书写好,也不要讲过后再补写,板书要迅速,不可拖沓,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5.板书要在具体教学中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单纯追求形式上的花样,往往会弄巧成拙,忌为板书而板书。如果教学中片断追求板书的艺术,忽略教学重点问题,无论其如何精美,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板书。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按作者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作者以参观路线为记叙顺序的写作方法,设计板书就要以参观顺序为主。根据游记的特点,抓住作者行踪,用线索式或图示式设计出游记的路线。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又便于学生按游览顺序进行观察记序的方法,体现为教学目的服务。

总之,板书的设计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要有明显的目的性,详尽考虑精心设计,表现风格,体现特色。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多收集一些好的板书,多创造一些新颖的板书造型,逐步掌握板书这门艺术,更得心应手地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黄爱民.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的设计[N].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

[2]赵远杰.板书——课堂教学的精髓[J].科技信息,2009(29).

[3]任爱萍.浅谈语文板书艺术[J].内蒙古电报学刊,2006(2).

篇5:教师教案书写格式与要求

教师教案书写格式与要求

一、主讲教师:

二、授课时间:年月日

三、授课题目:《》

四、教学目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运用教具

九、课后作业

十、教学反思与设想(教后案)

十一、要求:

1、教学目的要涉及思想认识、知识操作、实践操作。

2、重点难点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切中学员实际。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内容要结合学员所需要,深浅难度适中。

4、板书设计语言简明、层次清晰、有逻辑性。

5、尽力使用教具,必要时可自制教具。

6、作业可选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两种形式。

篇6: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一、作业开设:

一、二年级:

写字本(一年级前半期拼音、写字 每节课都要写10分钟左右)写话练习本(一年级后半期开始写、一周一次)同步练习册

三至六年级: 写字本

作文、练笔:作文两周一次共8次(作文分草稿与正稿本); 练笔根据课文内容与班级实际安排,原则上每周一到两次。同步练习册:

其他个性化:

读书笔记:

摘抄本

听写本

备 注:

学生人手一本作业记录本,每天登记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对着检查,第二天老师评价完成及家长监督情况。

二、用笔要求 一、二年级的学生,书写作业用铅笔。

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的学生,书写作业用钢笔或中性笔,提倡用钢笔。每一次的作业必须用同一种色笔书写,全班统一。

三、书写要求

1.作业本封面的书写要统一,写清科目、班级、姓名。封皮、页面要干净整洁,不得乱涂乱写,乱贴乱画。

2.书写要以楷书为规范,做到笔画、笔顺、结构正确,字距、行距合理,在整齐划一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完好。

3.书写工整,不得潦草,要求态度严肃认真,严禁马虎草率,不允许有涂、抹,如有错误及时更正或用修改符号订正,不允许用改正液改正纸涂贴。4.当天作业当天要按时、独立完成。

5.作业本要保持整洁,做到无卷角、无破损,不随意撕本子或撕半张纸。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换作业本。

四、格式要求

1.拼音本和生字本的书写格式:

拼音本:一个拼音占一格,抄写拼音词,写一个音节空一格。

生字本:拼音格里上写3个音节、大写字母、部首、笔画数,生字写在田字格里,每一行写3个字,然后空1格,再组2个词。

2.方格本、笔记本的书写格式:

低年级的方格本用于抄写词语或写字的笔顺。词语格式是写一个词语空一格;写笔顺时,先写出生字,生字后单独一格写上冒号,笔顺一行不够写另起一行与第一个笔顺对齐。

3.作文本的书写格式

(1)第一行中间写题目。誊写作文时,每段开头要空两格。

(2)标点符号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两个标点碰在一起占用一格,如“冒号和引号”,“句号和引号”。每行顶端不能写标点符号,标点与末行的最后一字占一格。

(3)如在文中需修改,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4)每次作文都应另翻一页誊写。4.读书笔记书写格式

读书笔记:注明所摘录内容的出处,分为好词、好段、感受三个版块。

五、批阅要求:

1.所有布置的作业,必须由教师用红笔全批全改。要认真细致,提倡逐题批改,防止误批、漏批。批改符号要规范、统一,如: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批改符号大小适中。每一小题一小钩,不能出现整篇一 “√”或“×”的现象。

2.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作业的错处要圈出,提醒订正。如有错误,在作业后写出“订正”,订正后要及时批改。凡有错的一般应写“订正”两字,写在本次作业末左下方另起一行顶格,订正内容再另起一行。3.作业批阅一律采用“等级+评语”的办法进行,用A、B、C、D四个等级表示,并标明批改日期,批改写在学生作业的右下角处。

4.作文批改:

(1)教师批改必须有总批。总批是在学生作文后面,与学生对话式,具有激励作用

(2)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用得好的或恰当的词语、句子、段落,可圈出或写评语进行鼓励。

篇7: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1、每位教师需要写两本笔记,共六方面的内容。

2、每本笔记的封皮上要写上这本笔记中所写的内容名,每本笔记的书写内容、顺序及次数如下: 第一本:教师职业理想(5次)

疑探教学(10次)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推进(5次)第二本: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学习(5次)

教学设计(5次)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索(6次)

3、在写每一方面内容的具体笔记前要按照次数、内容写一个学习计划,只写次数和内容,不写日期。

4、每位教师两本笔记写完后要用红格信纸写一份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5、每人两本笔记和一份学习心得请务必在下周末(9

月18日)前写完,上交到中心校。

备注:每一次的笔记内容应不少于两页,如果正面不够写就往背面写。

时间紧,各位领导、老师辛苦了!!

教师职业理想

一、教师职业理想的含义

定义:所谓教师职业理想,是指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追求,也包括对做一个什么样理想教师的追求。

二、教师职业理想的作用

(一)教师的职业理想是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很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就失去了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二)教师职业理想也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精神动力

教师的职业就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创造满足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验着自身价值。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对社会、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人,都具备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做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

做有理想的教师,必须注意处理好两大人际关系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集合起来 教师在职业实践过程中用诸如“我要教育好我的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科学家”、“我能成为教育家”等此类的职业理想要求自己,有利于内化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内在的需要得以满足的价值选择,形成始终如一的职业行为。

2、要正确看待苦与乐

教师职业艰苦且清贫,但教师职业充实又幸福。有人认为,作为教师至少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可见,只要教师把这份平凡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耐得住清贫,甘于奉献,就一定能够体会到为师的乐趣。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只有树立远大而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教学设计

定义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Charles M.Reigeluth)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目的

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特征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教学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

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①教案中必须有:

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也会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简洁不简单),但是不能少于A4纸2页。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杜绝无教案上课,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

教案的后期利用是指将旧教案复制过来。首先是改换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所授班级的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个人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将教案中的旧的东西剔除掉,加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概念和方法,加进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加进更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例子……。最终,将旧教案改变为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教案。

③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拘于教案。

④设计教案目的是在上课时,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学生或是其他什么人看的。

但是,对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研究的教案;对于教学领导检查教学要看的教案,对于教学设计大赛和评比的教案,对于选入《教学设计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基本原理与推进

素质教育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破解这一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就目前而言,我个人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型的实际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应引起人们对教育现状的担忧和反思。

一、为何要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过程

1985年5月,中央就提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1994年8月中央第一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6月,2006年9月,2010年7月分别在不同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进入依法实施阶段,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可见中央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进的力度。那么,素质教育主要内涵是什么?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根据专家、学者的看法,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九个方面的内容。⑴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2)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3)是现代教育,(4)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5)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6)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7)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8)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9)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理由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不花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同时当前教育还存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尤其是素质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源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现在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4、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全面普及向质量提升跨越的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举例:芬兰教育创造竞争力)。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增加综合国力的关键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影响素质教育有效实施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也进行大胆探索,创造出不少有益经验。但总体来看,素质教育仍未真正破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影响素质教育难落实原因有以下几个:

1、社区竞争压力巨大。当前,我国就业等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社会地位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同时,社会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还是学历、成绩、名校,对很多人来讲,只有考个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才能找个好工作。这种压力必然驱动考试竞争不断升级。

2、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虽然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粥少僧多”、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根本缓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只能通过考高分拿到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这无疑助推了应试教育。

3、教育改革滞后掣肘。我们现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还固守“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机制,升学率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升学率低就“一无是处”。考试招生制度“唯分是举”, 以至于一些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转。另个,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4、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受上千年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人们普遍把升学作为成功成才、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把命运的改变、社会地位的提升仅仅寄托于上大学、上好大学,这也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重要土壤。

个人实际感到的问题有4个。

一是社会和家庭阻力问题。社会、家长虽然认为素质教育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同时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可能影响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前途,与家庭现实利益相矛盾。因而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相当多的人持消极态度,对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却抱有很大期望。

二是高考压力问题。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承受的最大压力是高考升学问题,由于社会期望值相当高,多数人以高考升学情况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教育工作效果,使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部门在这一问题都有如履薄冰之感,不敢有丝毫闪失。因此,虽然都认为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在实践工作中仍心存顾虑,不敢全力以赴。

三是条件无力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素质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一支数量充足的,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师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另外,要落实好素质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必须进一步充实完善中小学设备设施,提高装备水平。

四是理念乏力问题。部分基层素质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如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特长教育,甚至于个别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与高考升 学是完全对立的。因此组织基层干部教师进一步深入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念,领会素质教育、掌握素质教育的内容,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仍是教育部门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推进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建议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共同配合,才能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增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决心,最大限度地消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抓素质教育的顾虑和担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不应用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宽松条件。

2、学校要凸现关键作用。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要稳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中考把日常评价与毕业考试评价结合,增加综合素质评价。要加大高考改革力度,拓展高考自主命题,高校要探索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考生,把高考变为评价性考试,把录取权交给学校,学校的录取标准以高考成绩,平时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记录等综合考虑,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建立起更加合理、公正、公平和科学评价学生的体系。要突出调整考试内容,努力使考试科目和命题内容进一步贴近时代、社会和考生的实际,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考试而学”为“为选才而考”。要探索分类考试,“变格式化”为“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选择人才。要推行多元录取,变“独木桥”为“立交桥”。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小学考试为基本方式,同时积极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学生跻身大学校园提供更多机会。要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去锻炼,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3、家庭要起到基础作用。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站。不少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让我们学奥数,证书,上各种培训班等,成为应试考试教育的推手。其实,这是对教育规律的误解和扭曲,而很多家长或浑然不觉,或无可奈何,或跟风。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为根本,不能盲目地拔苗助长,甚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应配合学校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压”,把家庭变成“第二战场”。

4、社会评价机制和用人机制要起到引领作用。要改进社会对人的评价机制和用人机制,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观念。大力营造“身份无高低,职业无贵践”的社会风气,社会需要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消除行业歧视,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使人们不再仅仅靠拼升学、拼职业赢得社会尊重,努力消除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归育人的本真。

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给每个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亿万家庭一个幸福美好的希望,给国家民族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自90年代起引入,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主动、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它是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 1.研学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研学案”必须是教师在理解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研学案”必须有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因此,“研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研文本。“研学案”是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开端。

2.构建结构合理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合作学习的小组人数以4人为最佳。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内的研讨学习,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设立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男女搭配,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这样编排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

3.科学设置学科座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课堂教学座位是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空间表现形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可以采用“田字型组合”的座位,每个“田”字代表一个小组,四位小组成员分别坐在“田”字两侧,要求是正副组长对角线就座,学生朝向讲台就座。这种座位有利于学生小组集体意识的形成,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4.建立合作学习公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

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①服从组长安排;②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③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④服从组内大数人意见,个人意见保留,但应到课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换不同意见。做到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强,必须明确合作纪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确保完成学习任务。

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 为了提高小组与合作的效率,小组正副组长的角色应是动态的。这将会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过一段时间,小组内的正副组长的分工要进行交换,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因为小组内分工长期不变,参加交流合作的学生就会片面地落实到某一部分学生的身上,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差了。

6.掌握合作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小组合作的技能(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具体地说明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并示范。具体要求①每位组员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小组讨论做贡献;②协助同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有需要时能接受帮助;③互相尊重,当有不同的观点时,只发表观点,而不针对个人。从而增强合作意识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才有合作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使学生意识到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必要性,从而愿意与他人合作,并能主动参与至小组合作活动中。合作技能的获得与掌握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进行,随着学生的熟练,再逐步扩大范围。

7.加强学习心理辅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同时也应该创造一个优生继续发展的空间。让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因为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8.健全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与反馈;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潜能;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这种评价符合时代的要求,吻合学生健康的、个性的发展需求,也是创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原则。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要符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评价结果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要遵循小组规则,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激励功能。小组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四个方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学习方式。经过一学期实践总结得到的优势如下:(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在当堂训练中反馈问题,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最终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差生不仅可以从优秀生那里得到帮助,同时也了解到其学习方式,使自己得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策略性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其学业成绩的进步,有力地防止了两极分化的恶化。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提升。学生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后,对学习的态度比以前更为积极主动,能从内心培养其对学习的重视,小组合作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等方面都很有帮助。(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改善。

疑探教学

一、定义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二、教学环节

1、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环节语言要简洁,有针对性,能最大的限度地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时要力求简短,避免旁征博引。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看到课题质疑,语文学科可以结合文章主线,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等。数学可以引导学生从解题方法,应用,数学思想等方面入手。学生初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浅显,很离谱,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但对有价值的问题大力赞扬,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真正的有价值。

(2)教师补充。

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应该先由学生提出,如果学生提的问题达不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归纳梳理成“自探提纲”。

(3)形成自探提纲。

自探提纲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置,过简单或过难都不可以。简单会让学生浪费时间,过难会打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学生“自探”。

“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这时教师要注意不打扰学生自学的思路,同时对没有自学的同学采取一些鼓励的方式。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 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同时要重点巡视中差生,可以拍拍肩、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但一般不宜同其商讨问题,以免影响其充分的自学。小组长也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可以在组内采取两人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如果两个人解决不了,然后再小组内共同解决。小组内如果还不能解决就请其他组的同学来解决,如果班级的所有同学都不能解决则由教师来讲解。

一是展示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发言顺序由小组长安排,确定发言顺序。

发言格式:

大家好:我是X组X号,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小组解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完毕,请我们组的其他组员来补充。

二是讨论。如果学困生展示正确,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那么一分钟一秒钟也不要耽搁,应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检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这是什么时候应该怎样讨论的界限。

三是讲解。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3、质疑再探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其它学生共同解决。教师也可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向学生再次提出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质疑再探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进行。)

4、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补充和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一是学生编题。(教师在学生编题的过程中巡视,发现较优秀的可以拿来全班展示。)二是教师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操作中的基本模式和要领,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这个“三”是个变数,可以是二疑二探也是可以是五疑五探,灵活运用。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一)创新原则

这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原则。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目的设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通过思索使学生独到的回答(评价)问题;通过类比和假设使学生勇敢地质疑(反驳)问题;通过反思和回顾使学生针对学习目标编拟问题(习题)。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最终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求知的潜能,处处使学生“生疑”,时时使学生带着“解疑”的欲望而去“探疑”。课堂始终贯穿着一条隐形的探究线索:即设疑(开始)—>探疑—>解疑—>再质疑—>再探疑—>再解疑—>编疑—>答疑。探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探、师生共探、生生合探。“疑问”最初由学生提出,最终仍由学生自己解决。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使用这一模式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具体来说,“自学提纲”的设计应由易到难;检查自学情况,要坚持“学困生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生评判”;“合作探究”必须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进行;学生“质疑”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难度大的由学生合作解答,仍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通过讲解解答。“运用拓展”也是先进行巩固运用,然后再变式延伸;在初始阶段先由教师示范编题,再由学生自主编题;当这一模式运用熟练后,学生养成了一定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则先由学生编题,再由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和补充,最后让全体学生“练”题。

(四)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是实践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并且贯穿课堂始终。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编拟自学提纲充分考虑“学困生”,检查自学情况优先提问“学困生”,各种表扬鼓励首先送给“学困生”,同时也给中等生、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关心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五)民主和谐原则(1)师生之间的和谐。(2)学生之间的和谐。(3)教与学的和谐。

(六)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

每一节课都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

篇8:教师板书书写要求

如今多媒体电教设备逐渐普及,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 呈现粉笔与语言解释不清的教学信息, 上课老师凭借鼠标, 一会儿展示精美的文字图片, 一会儿插播一段动画录像, 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如要让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时强调, 针对问题, 点拨疏解, 以收“解惑”之效, 板书就派用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 再加上清晰美观的粉笔书法, 定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回味无穷。

所以每个教师最好都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下面就如何写好粉笔字和进行黑板板书, 我谈几点体会。

一、粉笔字的书写姿势

黑板是竖立固定在墙上的, 因此, 粉笔字就只能站在黑板前, 采用“站立悬臂”的姿势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做到:头平、身正、臂曲、足稳。

头平是为了保证视线的平正, 使写出的字行列整齐。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 可略有仰俯, 但要经常保持头部平正不歪斜。

身正是指身体端正不偏斜。要随着书写位置的左右变动而平移。直也不是僵硬呆板, 应该以自然大方、书写方便为好。

臂曲是指执笔的右手臂曲成直角, 举到眼的高度最便于书写。随着书写位置的上下、高低变动, 手臂弯曲程度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左手或持书或按黑板或下垂, 都要以轻松自然方便为准。

足稳是指两脚分开站立, 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 可以踮脚或屈膝, 随机应变 (毛笔姿势中的立势题壁) 。

课堂教学中书写粉笔字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示范性。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 也是做写粉笔字的表演。学生不但要模仿教师的字, 也要模仿教师写字的姿势。所以, 教师不但要能写一手好字, 还应注意自己的姿势要优美大方, 处处为人师表。绝不可以随随便便, 胡写乱画。

(2) 灵活性。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有时让学生直接观看书写过程, 这时, 要求身不挡字。写字姿势要灵活调整, 并保持身态的大方。

(3) 变动性。黑板版面大, 书写范围广, 需要及时移动身体, 变换姿势。 (示范区和练习区的变换)

(4) 间歇性。即边讲边写, 而不是一气呵成 (重点笔画的书写, 就是要停下来让学生看清楚, 有时候还要书写两遍以上) 。

二、粉笔字的执笔方法

粉笔形体短小, 质地松, 容易断。由于这个特点, 加上黑板摆放的特殊性, 粉笔字执笔法与毛笔字、钢笔字都不相同。正确的方法是:粉笔笔身既不垂直, 也不斜靠在虎口里, 而是握在手心中, 全靠手指捏笔。用拇指和中指的第一节指肚对捏粉笔, 食指指尖在上方压笔, 力点在同一圆周上。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卷曲与中指并列。手掌空虚, 指节外凸, 虎口呈椭圆形, 屈伸灵活。捏近笔头, 避免折断。笔身与板面成30°夹角为宜。

三、粉笔字的运笔方法

写好粉笔字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粉笔字写好了, 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相反, 则会给学生不好的印象,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望。因此, 教师应努力练好粉笔字。

写好粉笔字, 结字是关键, 笔画是基础。要写好笔画, 首先要明确怎样的笔画是好的笔画。一般地说, 好的笔画应遒劲有力, 气运连贯, 顾盼呼应。要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生动多变的笔画, 就要运用多种正确的运笔方法, 但平拖硬拉画出僵直呆板的线条是不行的。

不论使用什么笔书写汉字, 总是离不开经过长期总结具有优良传统的毛笔运笔法的。粉笔字与钢笔字同属硬笔, 运笔方法与技巧也基本相同。学好了毛笔字和钢笔字的运笔方法, 也就为学好粉笔字运笔方法打下了基础。

(1) 要写出有强有弱、有实有虚、有粗有细、遒劲凝重、飘逸轻松的不同的笔画, 就要调整好用力的大小, 控制好上下的起落运动, 微妙地提按粉笔, 不能平均用力。

(2) 要写出流畅、稳健、有刚有柔的笔画, 就要控制好运笔的缓急, 行笔要有快慢之别, 不能匀速运笔。

(3) 黑板是竖立着的, 粉笔比钢笔粗, 只能写大字, 运笔就不能只靠手腕和手掌, 而主要靠臂肘腕的连动。要写出有俯有仰、有曲有直、有长有短的不同笔画, 就要靠臂肘腕的灵活转动和紧密配合, 巧妙地进行多方向的提按摆动。单靠上下或左右的死拉硬拖是远远不够的。

(4) 粉笔酥软, 容易磨损, 书写触板圆头会立即磨平。如果不转动粉笔体, 写出的字只能粗扁软弱。要写出刚健清新、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粗或细的笔画, 就要学会捻转粉笔体, 调整笔头, 还要善于使用粉笔头的斜面和棱角。

四、粉笔字的用锋技法

毛笔运笔贵用锋, 粉笔头的棱角也是锋。要追求变化多姿的笔画, 就要变换运笔用锋方法。

(1) 起笔可顺锋、可侧锋、可搭锋

顺锋:就是顺着笔画的走向直接由轻渐重地边落边行。

侧锋:就是横侧势起笔, 先将笔头斜向右下方落笔, 然后转换方向行笔。

搭锋:顺着笔画间的过渡而搭笔取势, 以钩挑显示连贯。写行草多采用搭锋法。

(2) 行笔中的按笔、提笔、转笔、折笔

按笔:行笔时, 把笔往下按, 用力渐大, 使线条由细变粗。

提笔:行笔时, 把笔逐渐往上提, 用力渐小, 使线条由粗变细。

转笔:书写时使粉笔体逐渐改变方向, 像车拐弯一样, 形成一定的弧度, 力度、速度较均匀。

折笔:笔画间突然改变方向, 形成棱角, 折处略驻稍顿, 但干净利索, 不能扭挫、复杂化。

(3) 收笔或用出锋, 或用回锋, 或用钩锋

出锋:行笔至笔画的尾端, 沿着行进方向逐渐提笔离开黑板。

回锋:行笔至笔画的尾端按笔, 然后向反方向退回提笔, 不露痕迹。

钩锋:行笔至笔画的尾端, 然后朝着下一笔画的首端提笔带出钩来。行草字常用此法。

粉笔弹性不强, 因而要表现笔画线条的粗细轻重变化和鲜明的节奏比较困难。所以, 除用力变化以外, 就要巧妙地使用粉笔所独有的运笔方法———转笔和翘笔。

转笔:粉笔在书写中极易磨损, 为了使粉笔能写出较细的笔画, 就要把粉笔转动一下, 用磨出的棱角再来书写。转动粉笔的方法, 一是用手指捻动粉笔, 二是转腕变换粉笔的摩擦面。

翘笔:就是在行笔中, 变化笔与板面的角度, 翘起触板面的一侧, 使触板笔面由一个圆面变成部分圆面。像月亮由圆到缺, 触板面由大到小, 笔面线条便由粗变细。

依据笔画的走向, 翘笔有顺翘、侧翘、兼翘三种。

顺翘:在行笔中把粉笔顺着笔画走向的触面翘起来的笔法。如写悬针竖时, 竖的走向是向下的, 要表现竖尖由粗变细, 就把粉笔接触黑板面的下边翘起来, 使触点上移, 触面渐小, 笔画渐细, 直至提笔出锋。

侧翘:就是在行笔中将笔向侧方向渐渐地翘起的笔法。如写捺画时, 捺脚是向右行笔, 要表现出捺尖, 就要把粉笔向上竖, 渐渐翘起触面的下边, 力点上移, 触面变小, 笔画渐细至出锋提笔。

上一篇:烈士纪念日意义下一篇:关爱无处不在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