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文学

2024-04-20

美文网文学(通用4篇)

篇1:美文网文学

写给文章网文友和读者的一封信美文

亲爱的你,还好吗?

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对我文字的跟踪和评论。

你留在我空间里的,对文字的每一丝感受,说的每一句话,散发出的每一丝热情,我都记得,在网页上也是抹不去的,就像你也已经刻在了我的心里。虽然我与你未曾相识,但有一颗心却早已被熟悉。

我常常自问,我是谁,通过这样一屏之隔,在茫茫网海里,我通过后台文字编辑,想要向你传递着什么。

我深感,封闭自己是孤独的,只有分享是快乐的。

一个人如果有勇气打开自己,分享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每一丝喜悦或忧伤的情绪,在看不见的哪里,也能感受到生命的一丝存在。

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就是幸福的。想想那些在病痛和生活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我或者你,虽然并不富足,但也是幸福的。

当我们每天有一颗欢喜的心,能够不受限制的与文字共处,表达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也是幸福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用恰到好处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能力,而你有,你的幸福就是与众不同。

如果你每天不能坚持做到“写”,而能够坚持做到“读”,你也是幸福的。写是表达,读是与另外一个人的心灵对话。只有安然的静下心来,在读与写的心灵之间才能有最真诚的链接。

所以,我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不敢敷衍,就像敷衍我自己。我不想让你读出我的伪装,因为生活中我就不会伪装。我也不曾设防,在这里,我不用担心谁会恶语中伤,因为我给你的真诚会让你舍不得。

在写之外,我更喜欢沉默。我把许多的话语都写在文字里了,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许是出于个人的喜好,在网里越来越多的文字里,我都没再回复你的评论,你不在意,却赞我依然如故。

文章网是我生命灵魂依存的地方,在这里我可以触摸到自己心灵的温度和友爱的温热,这里要比现实的生活舒适多了。

这并不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生活里除了眼前的苟且,也还有诗和远方,因为你只想活得有所不同。

文字是向世界敞开自己的最好方式,如果你一直还在迷惘,就用这种方式继续寻找吧。找到一颗心与另一颗心衔接的地方,像你期待的那样,一定会有一个人在哪里等着你。

亲爱的你,别放弃,要继续加油啊!

篇2:论外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人本思想

一、英美文学内人本思想教学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 我国高等教育的外语教学在较为厚重的基础上, 内外并举, 不断改革创新, 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 也呈现出诸多不和谐的问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 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热潮中, 当前国际上普遍又出现了金融危机。本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就提出了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问题在遇到金融危机时, 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大学生又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难题。这都意味着我国包括英美文学教育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突破发展的瓶颈,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创新精神和能力, 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 英美文学教育本身存在着忽视人本思想的缺陷。不论是我国文学, 还是英美文学, 人本思想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也正因为文学里有了人本思想的精髓, 世界文学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因此, 在文学的教育学科域里, 人本思想始终贯穿着整个教育过程。“中国的高校教育更加强调人文教育, 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教育。”[1]而我国当前的英美文学教育, 不仅功利色彩浓郁, 而且越发脱离根本和实际, 其教育形态越发形式化、表面化、偏面化。具体来看, 英美文学教育往往局限于简单记忆一些作者、创作背景、影响、地位等, 进行文学量的积累, 应付于最后的考试;而对作品内容的详细把握和体味, 对作者人本思想的真情流露知之甚少, 因而也就无法做到人本思想的自我塑造。

第三, 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陈旧俗套, 束缚了学习者对作品人本思想的发掘和体验。当前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里, 针对英美文学普遍采取的是文学史与选读的学科设置方式。这意味着, 从高校的管理层和宏观的学科设置上就没有凸显英美文学的教育学地位, 这又何谈人本思想的培育?就教学模式而言, 由于许多教师养成了漠视英美文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 求速度、讲形式, 往往只注重为学生分析作家生平、时下的文学思潮、所属的文学流派;进而简单介绍一些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 略微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和性格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特征等。一段文学史、一个文学流派或一位著名作家, 往往只需要1-2个课时就能讲解完, 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帮助学生发掘和体验作品的人本思想。

此外, 在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整体形势中, 在部分高校的具体教学形态和学科设置上, 还存在着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师资结构不协调, 教育教学水平低下, 教学考核评估俗套落后, 学生普遍不重视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了在外语教学的英美文学里推动人本思想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英美文学的教育学价值

英美文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 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 也奠定了其世界文学地位。科学认识英美文学及其外语教学地位、人本思想内涵, 对于我国推动英美文学的英语教育学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 英美文学的文学地位。在英美文学史上, 产生了如肖伯纳、海明威、斯坦贝克等诸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产生的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以及新小说派都表现出一种突破现实、攀登自由的文化转向[2], 文学思想地位不可替代;所产生的冰山、硬汉、喜剧、讽刺等多种风格样式, 更是让世界震惊。像《简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老人与海》等等这样的世界名著也多得令人惊叹。这些都奠定了英美文学的历史地位。作家在作品中所提炼和呈现的人生精髓也奠定了教育学价值。

其次, 英美文学的外语学地位。文学作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精髓, 对于外语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提供语言学的大文化背景, 奠定深入学习英语的外在基础;二是提供充实的语言学内容, 补充有限的教学资源;三是启迪智慧, 开发思维, 拓宽视野,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四是在学习英语中接受英美文学中人本思想的熏陶, 提高综合素养。

第三, 英美文学的人本思想地位。英美文学中经过历史检验的大批卓越的作家, 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热爱, 对社会、生命、人性的高度关注与忧虑, 对勤劳、勇敢、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人生态度的赞扬。海明威用一生去颂扬坚忍不拔、临危不惧的精神, 创造了冰山、硬汉风格, 令人敬重;美国散文作家兼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一生恪守勤劳、简朴信条, 为世人敬仰。这些奠定人本思想的作者作品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树立远大理想, 而且能够给他们以人生的启迪, 完善人格品质。

“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水平和技术发展, 而且也依赖于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格。”[3]文学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类型多样的书面材料, 而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谈论人类的基本问题、精神世界和道德品格, 而且这些问题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和文化同另一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直接交谈。可见, 优秀文学作品给予学生的是欣赏美、发现美、启迪美的思想内容;是异域文化的熏陶, 精神世界的滋养, 道德观念的评判, 思维视角的审视;亦是提升综合素养, 培养创新能力的智慧之本。

三、英美文学中人本思想的教育学方论

在外语教学中, 面临英美文学课令人堪忧的教学状况, 结合文学的内涵和本质, 回归到“人本思想”的教育学核心内, 以文学的人本思想哺育和内化学生的身心素养, 陶冶情操, 开拓视野, 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对此, 笔者有如下几点方论可以尝试。

首先, 从宏观上端正各层面的教学态度, 科学认识英美文学的真正价值。一是管理层从意识和行动上应高度重视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 在体制机制上规范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和内容, 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目标来实现;二是自上而下科学认识英美文学的真正内涵, 把对文学的认识统一到传输和弘扬“人本思想”的教学观上来;三是把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力争取得实效;四是加大力度改变学生思想中对英美文学的错误或偏激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英美文学观。因此, 教学过程中, “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英语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4]

其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探析英美文学教学方略。一是逐步完善学科设置, 优化师资力量, 改善教学硬件环境, 依托多媒体科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深化专业素养, 以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带动学生掀起学习英美文学的热潮;三是不断探索英美文学教学法,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模式新颖独特, 教学内容富于感染力, 学生参与有积极性;四是采取研讨、交流等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文学名著, 扩充文学知识;五是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模式, 争取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开拓自己的人文视野和心境。

第三, 以学生为本, 正确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 确立了学生的本体位置, 已为学界认可。因此, 在这个基础上, 学校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基础条件;教师要坚定立场, 明确教学目标想学生所想, 教学生所需。具体而言, 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及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且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学常识, 打好基础, 而且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当代文艺批评理论, 既会写文学作品, 又要会写文学评论。

第四, 加强英美文学研究, 充实教学内容。英美文学博大精深, 历史深邃, 内容丰富。如今我国对其研究还处于作者、作品、创作背景等局部维度本身, 其广度和深度远没有突破性进展, 特别是对作品所包含的人本思想的研究水平还不够。当代大学生多以快餐文化学习为主, 目前所研究的状况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上在传统俗套的范畴内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 学界必须加大英美文学研究的力度, 推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活跃英美文学思潮。在具体的文学大家和作品上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理论研究成果, 应坚持创新的研究、教学方法, 开启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教师在讲解海明威与其作品《老人与海》时, 除了深入详细介绍海明威本人创作生涯、成果及背景和作者所形成的硬汉、冰山一角等传统风格外, 还应逐步引导学生积极针对作品思想展开讨论, 以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力去评判作家作品, 去进一步发掘作品的当代价值, 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批评活动。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欣赏、审美、创作、创新能力, 进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含金量。

此外, 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资源, 完善相关教学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 以促进英美文学教学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推进多媒体进课堂, 丰富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补充教学内容, 开设师生互动平台, 便捷交流途径;邀请资深教授和作品的作者开展学术报告, 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学大家的魅力, 都是值得探索的教育教学方论, 能够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外语教学课域里, 积极开展和重视英美文学教学, 有利于为外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外国文学基础;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 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 完善人格素养, 推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帮助他们适应和应对社会变化与竞争环境。因此, 在今后的英语文学教育教学改革中, 必须坚定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 深化改革, 不断推进英美文学教学走向深入。

摘要:英美文学的教育学状况不容乐观, 注重学科教育、专业教育, 忽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的现象还很严重, 最为根本的是“人本思想”没有得到关键性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需要英美文学教学着眼和注重于人本教育。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教育学价值, 探讨人本思想的教育学方论是当前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语教学,英美文学,人本思想,方论

参考文献

[1]王军.论高校英美文学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7) :71.

[2]曹祖平.世界文学的三个批评层面[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56.

[3]张国启.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秩序建构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38.

篇3:美文网文学

一、网络耽美文学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文学创作, 很多原创文学网站也随之诞生, 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写手和一大批非常受欢迎的网络作品。如蔡智恒的 《第一次亲密接触》, 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 等。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得网络文学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更使得文学回归了平民的世界。在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 首次将网络文学纳入鲁迅文学奖评奖范围, 共有31 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

网络文学多样化与细分化趋势下产生的“耽美文学”, 随着大型知名原创网站先后开设“耽美文学频道”, 以及耽美文学作者搭乘“穿越文”快车, 使网络耽美文学在中国迅速传播。网络耽美文学以互联网、手机媒体、微博、微信、飞信等多种形式为载体, 具有交互、即时、匿名、准入门槛低、传受一体化等特征, 难以避免浅层化、娱乐化、消费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 无论是从唯美的同性恋情, 还是同性间的“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 媒体及小说中良莠不齐性信息的传播和诱导, 以及性教育的缺乏, 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和观点产生了新的变化和特点。

二、“90后”大学生网络耽美文学选择和接受现状

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 加强网络耽美文学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 了解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思想状况, 对促进“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顺利成长成才、精神成人,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成都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中,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 实收980份, 回收率为98% 。 其中, 男生占75%, 女生占25%;其中工科专业占55%, 理科专业占39%, 文科专业占6% ; 而农村生源为47%, 城市为43%, 城镇为10%, 独身子女为45%, 非独为55%;本、专科的比例为本科69%, 专科31%。从被试本人对网络耽美文学的认知、对同性恋认同、态度、行为等4个维度进行研究, 问题涉及大学生对网络耽美文学的接触时间、接触途径、交流途径, 了解和感兴趣程度;受网络耽美文学影响及对同性恋的认同、态度等方面。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 对网络耽美文学的接触

被试的大学生在对网络耽美文学的接触时间、接触途径、交流途径等问题的回答中, 初次接触时间选择高中和大学的分别为37.5%和22.5%;初次接触途径, 回答网络浏览阅读的为30%, 朋友介绍的为25%, 书籍杂志推荐的为20%, 日韩剧的原著为15%;在被问及是否会向他人传播或交流网络耽美文学作品时, 80%的被试回答会但不频繁, 5%回答会且频繁, 只有15%的明确表示不会。

在网络耽美文学的时间及金钱消费等方面的回答, 每周阅读网络耽美小说的时间从3小时以下到10小时以上不等, 其中10小时以上的占2.5%, 5-10小时的为65%, 3-5小时的为30%, 3小时以下的为2.5%, 没有选择从来不看的被试。对于每月生活费多少用于网络耽美文学及相关产品消费, 回答基本没有的占92.5%, 回答5-10%占7.5%。

(二) 对网络耽美文学了解和感兴趣程度

对于了解和感兴趣程度方面的问题, 当被问及对网络耽美小说及其改编的动漫、电影、电视作品是否感兴趣时, 回答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了45.5%, 明确回答不喜欢的占7.5%, 不了解的占12.5%;对是否了解网络耽美文学流行用语的回答非常了解的为10%, 大部分了解和小部分了解的分别为37.5%和45%, 回答完全不清楚的只占5%。

(三) 由网络耽美文学产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关于受网络耽美文学产生对同性恋的了解和认知的调查, 网络同性恋小说的同性之爱的看法排前三位分别是:了解、说不清楚、看不惯;对现实同性恋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回答排前三位的看法是:同性恋阻碍人类后代的繁衍、同性恋是艾滋病的重要来源, 以及同性恋是畸形的情感需求;而对怎样看待社会人同性恋的问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同性恋是公民个人的隐私”, 但随即对同性恋之间的感情表示认同的又只有小部分被试;80%的被试者对同性恋者是陌生人、私交一般人、明星等持“中立”态度, 但对好友、家人持强烈的“不愿意”态度。

(四) 对同性恋的权利、地位等态度

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同性恋持不支持和不肯定态度, 但他们在同性恋的社会权利和保护方面却表现出了极大支持和宽容态度。如被问及法律对同性恋应该持的态度, 绝大多数人回答“应予以保护”;认为法律规定不得歧视同性恋, 同性恋结婚以后具有互相继承遗传的权利;对一些国家承认同性恋婚姻表示“比较赞同”;此外, 表示同性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舆论压力。

三、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影响

(一) 强化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当今社会风尚变化, 对“同性恋”的认识和讨论已不再隐晦。在各国现代化、都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 同性恋情、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均有增加, 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观念也有所改变。而这一社会道德观的变化, 通过网络耽美文学, 及其所改编的电影、电视等文化传媒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并对他们的同性恋观念和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网络耽美小说 《北京故事》、 《你是男的我也爱》 分别改编的电影作品《蓝宇》、 《类似爱情》, 都波及面广, 影响范围深刻。这些作品使当代大学生直面社会同性恋现象, 在强化认知的同时, 也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 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新媒体时代, 网络信息的检索随处可以进行, 各种信息资源信手可以拈来。对网络文学的涉猎和阅读已经成为在校大学学子不可或缺的网络阅读内容之一。而根据网络耽美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 将同性爱恋以一种对世俗、伦理、道德的扬弃, 跨越时空、地域、年龄, 甚至是性别的爱情作为展示, 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 因此, 网络耽美小说高度契合了“90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由此, 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观点, 虽然绝大多数对现实中的同性恋持不支持和不肯定态度, 但他们在同性恋的社会权利和保护方面却表现出了极大支持和宽容态度。

(三) 影响大学生的同性恋行为

网络耽美文学中不能避免涉及与“性”相关的内容和主题, 其创作大多凭借作者的想象, 将同性性行为夸大为极致的快感和享受, 误导大学学子, 使其阅读后产生认知误区, 甚至刺激本人大胆尝试的欲望, 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而高校在校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日趋成熟, 产生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 学校却罕有为之提供最基本的性知识及婚恋指导教育, 以至于相当的大学生对两性、同性知识了解贫乏, 甚至是错误的。于是出现要么极度反感、抵制, 要么产生尝试、猎奇的想法。所以, 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实际需求, 提出切实可行的引导和帮扶办法。

参考文献

[1]李淑兰, 朱宏, 谢桂琴.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性科学, 2009, (6) .

[2]林岳新, 罗月华:当代中国耽美文化盛行现象原因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10) .

[3]赵柯.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0) .

[4]张弘, 《网络文学首次入围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家网公示候选作品接受监督[N], 新京报网, 2010年5月20日.

[5]赵柯.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 (10) .

篇4:美文网文学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载体, 以网民为接受对象, 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悄然勃兴, 并且展现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在网络文学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相对于网络文学的空前繁荣, 我国关于网络文学的研究, 从目前来看是比较落后的。[1]学术界在网络文学人才培养问题上的研究可以说几乎为零, 研究这个问题的相关论文非常少, 即使有研究也不深刻透彻。

2 存在问题

网络文学作品大多缺乏传统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文学内涵, 无法得到文艺界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自由性、随意性的特点。同时, 现在对网络文学作家的培训大多都是由文学网站或研究院主导, 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这样的模式缺乏系统完备并且持久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培训, 无法真正形成网络文学人才培养的完善机制。

3 网文大学和网文本科

2013 年10 月, 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由中文在线发起, 并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原创文学网站共建, 中国网络文学大学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在线大学, 旨在对网络文学作家进行文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系统培训, 由莫言等文学大师进行创作指导。同年12 月, 盛大文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正式宣布, 启动中国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招生, 致力于有组织地、系统地提升网络文学, 培养 “学院派”网络写手。

3. 1 网文大学简介。以 “为网络文学培养百万作者, 让网络文学新人更快走上职业道路, 让网络文学成为社会主流, 让网络文学从中国走向世界”为宗旨。立足服务网络文学从业者和爱好者, 为新人构建免费培训与交流的平台。以网上授课为主要形式, 致力于对学生进行在线教育和职业化培训。大学分为青训学院、精英学院、创作研究院三个层级, 分别针对初涉写作的新人作者, 发表过完本作品、有写作经验的资深作者和发表过多部作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知名作者进行不同层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再邀请文学大家和网络文学 “大神”进行远程授课, 争取形成专业完备的在线教学课程体系。

3. 2 网文本科简介。网文本科主要致力于对网络文学作家进行全面系统的学院化教育, 以正统的高校课堂教育为主, 再辅以必要的专业实践和拓展。同时在开设课程上面也有很大创新, 除了高校必修的基础课程外, 还要接受 “小说与故事创作”、 “电视剧剧作”、“微电影剧作”、 “网络文学策划”和 “版权管理和运营”等针对性极强的课程。目标是把作家培养成 “全版权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编剧、游戏、广告等六七个行业的知识, 更好的适应网络文学的发展。在师资力量方面, 网文本科与网文大学基本相似, 也是邀请传统著名作家和网络文学 “大神”来进行授课。

4 两者比较研究

4. 1 教学形式不同。网文大学以远程网络在线教学为主, 而网络文学本科则以高校课堂教育为主。两者相比来看, 网文本科通过正统的高校教育, 对学员进行四年的教育培训, 相比网文本科更加系统全面。而网文大学的形式则更加灵活, 面向广大网文作家进行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培训, 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

4. 2 授课内容不同。网文大学主要对学员进行文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系统培训, 比较侧重实用性方面; 而网文本科除了对学员进行写作技巧的创作指导之外, 还有编剧、游戏、广告等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相比网文大学, 网文本科培养出的人才适用面更广、更能适应当下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写作技巧方面的提升。

4. 3 学员构成不同。网文大学招收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分阶段教学, 有针对性的开设不同的训练课程; 而网文本科则是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收学员。由此可见网文本科的局限性, 无法对广大的现有的网文作家进行教育培训 ( 这个群体正是目前网络文学的中坚力量) , 只能对网络文学毫无涉猎的新人开展教育。

4. 4 师资力量不同。网文大学和网文本科都会邀请传统的著名作家和网络文学 “大神”为客座教授或是教师, 但是在细微处还是有些差异。经过笔者观察发现, 虽然网文大学宣称有许多著名作家为教授, 但在网文大学的平台上几乎找不到传统作家的课程, 大多都是资深网文作家为教师。而网文本科则是邀请了一批传统作家作为常驻教师。

4. 5 培训周期不同。网文大学以 “辅导班”、“提高班” 等形式对学员进行短期培训, 时间在几个课时到几十课时不等; 网文本科的周期则是全日制的四年大学教育。两者在培训周期和效果上面应该说是各有千秋, 网文大学的培训周期比较短而且实用性强, 学到的东西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而网文本科则更加系统全面。

5 此类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5. 1 提高各方重视程度。不管是网文大学还是网文本科, 都还处于草创阶段, 对网文人才的培养不是某些单位或团体能够独立完成的, 需要传统文学界、原创文学网站、高校等社会各界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同时应该加大资金和师资方面的投入, 扩大教育培训规模, 把培训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5. 2 寻求传统文学界帮助。通过邀请传统的著名作家为客座教授来对学员进行培训, 增加网络文学作者与传统文学作家的互动, 来提高网文大学和网文本科的培训知名度。

5. 3 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网文大学以远程网络在线教学为主, 而网络文学本科则以高校课堂教育为主。网文大学利用自身灵活自由的特点来对学员进行无时空限制、无身份限制的职业化实战培训。网文本科则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同时为无法接受学校教育的广大网文作者做短期课程培训。两者各有优势和劣势, 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5. 4 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网文大学和网文本科可以在教学和研究上进行分工合作。网文大学作为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训平台, 可以致力于对学员创作技巧方面的快速培训。网文本科则可以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为网文大学的在线教育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 5 学员多元化和培训周期优化相结合。网文本科可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有文学爱好和写作基础的学员, 网文大学则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网文作者。两个机构同时进行教育培训, 争取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而在培训周期的设置上, 则根据学院的课程安排和学员的个性需求, 设置课时长短不同、有针对性的课程供学生挑选, 为学员创造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

6 结论

正如网络文学本身正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对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也同样处于动态发展之中。[2]怎样才能做好网络文学人才培养教育并形成完善的培养机制, 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并且实践。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为网络文学的茁壮成长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和创作土壤, 中国的网络文学才能越做越好、越走越远, 才能真正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人才培养问题在网络文学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 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对策。本次研究主要以网文大学和网络文学本科为研究对象, 研究在教学形式、授课内容、学员构成、师资力量和培训周期上等方面的问题, 寻求两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同时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大学,网文本科,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刚.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重庆社会科学, 2010 (4) .

上一篇:血尿安胶囊说明书下一篇: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