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环境

2024-05-06

周边环境(精选6篇)

篇1:周边环境

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与周边外交心得

道路桥梁检测1603班白玉堂

11月12日晚上,青马第四讲我听了思政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丁继敏的《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与周边外交》专题讲座,丁教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家周边安全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详尽介绍了我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的特征、我国政府的周边外交,并讲述了应冷静应对周边安全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还分享了关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思考,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听完课之后有许多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总体说来,现在中国周边形势比建国以来任何时候都好,中国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实力。有人说,中国现在GDP 世界第二了,空军日益强大了,航母下水了,航天也能各种载人了。似乎到了“人若犯我,我必犯之”的时候,特别是近来日本、印度、越南等国的行为愈发的恶劣,且具有高“危险性”了,我们是不是该“出击”,打消这种“欺负到头上”的念头呢?不!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实力让他们感到畏惧、感到恐慌、感到在经济、科技竞争上无法胜利的绝望。而且同时,日本、美国等国家绝对不希望和中国有战争,他们不会去尝试这头睡醒了的“雄狮”的威力、而其他小国更不敢和中国有战争,相对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建国初期来说,我们当今的周边安全形势虽错综复杂,但却比建国以来任何时候都好,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有地位。

我国是当今世界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与周边相当一部分邻国存在着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周边还分布着一系列当今世界的人点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主要指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及人民生命、财产不被外来势力威胁和侵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被颠覆;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不受威胁; 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工作人员不被策反; 国家机关不被渗透等。

二、加强国民国防意识教育。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而国民的国防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国防教育的重点在于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而国防教育正是对人的教育,它不仅可以培养公民为国献身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开阔人们的思路,通过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公民高度的组织观念、严格的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全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而作为共青团员的我们更应该具有国防意识,因为我们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时刻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三、维护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国家与国家的发展如果想和平进行,首先这两个国家必须互相尊重,不用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争夺不属于自己的资源,而使用霸权主义进行军事威胁,或者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就比如日本与我国的钓鱼岛问题。针对于我国的当前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国政府的策略是:沉着应对、加快发展、努力夺取战略主动权,确保我国国家安全;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加快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国防实力。而综合利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坚决挫败台独、分裂祖国分裂图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基本稳定,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FASHION TREND

面对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和挑战,丁老师也给我们解读了他关于国家安全对策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其中,在战略上,我国要加强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策划与指导,古人曾说过,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强调要有全局观念。对于中国的国际战略,我们要立足亚太、稳定周边、制衡美国。我们要积极稳固后背,继续援助巴基斯坦等国,建立以中国关系为核心的欧亚大陆战略。在军事上,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同时也要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自立自强的原则,要始终相信制胜的法宝就是人民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国军队要加快向现代化军事思想的转变,依托高科技,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争取让我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一支军队,一支能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军队。

通过丁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使我对国家安全、国内国际形势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我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热爱国防、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决心。而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实事政治,了解国家的动态,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更应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熟练的掌握我们的专业技能,毕业之后继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2:周边环境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构建和谐教育,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关于迅速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政法[2010]22号)以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平安校园”、实现学校及周边环境优化为目标,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坚持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强化措施,集中整治学校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1.校园内环境整洁卫生、无垃圾,达到窗明几净,物见本色,卫生无死角。

2.学校食堂、商店三证俱全(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合格证),达到无“三无”、过期、霉变食品。学生自觉抵制垃圾食品。

3.设备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符合规定标准;依法清除倚校私搭乱放的建筑物,清除周边杂物

4.校门前无流动商贩经营。学校周边无乱贴乱挂的广告、标语。

5.学校附近无违规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无有害书籍、音像制品和其他格调低下的出版物、玩具等。

6.校门前无违规停放的机动车辆,过往的机动车辆不高音鸣笛、学校附近的商店不高音广播干扰教学;校园内外的高压输变电及其他管线设施有相应的防护设施。

7.学校周边交通标志、标线及各类学校安全设施符合规定标准;校门口无游畈摆摊设点、交通拥挤现象;无“三无”车辆、农用车辆、无校车专用标识车辆接送学生现象;无“黑校车”“黑出租”“黑摩的”以及其他各种非法营运车辆揽客现象;校门口无车辆乱停乱放等阻塞学校交通、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行为。

8.按程序受理、按条件审批民办学校。民办机构实行持证办校,民办教育办学秩序规范化。

三、集中整治的主要内容

1.学校及周边文化环境。重点整治黑网吧,打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其他网上违法犯罪行为,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厅、清理书刊、音像制品摊点及非法设立的彩票投注点或专营场所,查缴“少儿人民币”、“少儿八卦玩具”卡通类非法出版物。清理学校周边乱贴乱挂的广告、标语。

2.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的整顿,重点治理学校周边交通标志、标线及各类学校安全设施等存在的问题;校门口交通拥挤混乱现象“三无”车辆、农用车辆、无校车专用标识车辆接

送学生现象;“黑校车”“黑出租”“黑摩的”以及其他各种非法营运车辆揽客现象;校门口无车辆乱停乱放等阻塞学校交通、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行为。

3.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重点整治侵害师生安全的各类违法活动和校园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等各类安全隐患,重点打击敲诈勒索、殴打师生和到校寻衅滋事、破坏学校设施等不法行为。清理整顿学校周围针对学生出租房屋和酒店宾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入住的行为。重点排查师生心理健康安全存在的隐患,并及时进行疏导。

4.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环境。重点整治学校食堂卫生、校内外小商店、医疗点、食品摊点和各类非法经营无牌无证摊点,防止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的发生。整顿学校及周边的商店和流动摊点向学生出售垃圾食品和“三无”食品,引导教育学生拒绝购买垃圾食品。整治校园附近堆放公共垃圾的行为。

5.学校及周边教学环境。重点整治学校周边乱搭滥建、倚校堆放柴草垛、侵占校园面积、学校附近商店高音广播干扰教学、居民随意进出校园等问题。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行为,严禁污染事件的发生。排查整改校园内外的高压输变电及其他管线电设施的安全隐患。

篇3:如何做好观测场周边环境保护

根据多次执法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 经过深入了解和探讨, 就如何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 本人得出了几点观点:

1 大胆管理

不论城区发展多不利于环境保护, 仍然要按照200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十九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大胆进行管理, 尽量做好气象台站的环境保护工作。

2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法制化

气象部门应该主动向人民政府和建设、规划等政府主管部门提交《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2009年7月17日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及本台站的《探测环境保护控制图》进行气象探测环境备案, 尽量把备案内容具体明确。

3 加强部门沟通, 联合执法

根据2004年10月1日施行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台站周边如有出现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违法建筑物时, 依据气象法要求县府监促、领导和建设、规划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进一步加大对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对执意违法的建设项目应启动法律程序, 与建设、规划部门联合执法。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气象部门的干部职工要自觉学习《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及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正确领会和准确把握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关法律法护的各项规定, 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场合、网络广泛深入宣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让社会了解和遵守, 自觉保护气象探测和设施。

5 提高执法能力

气象主客机构应有一定的执法能力, 而且要规范化。按《气象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由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批的原则 (本台站属于一般站) , 对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建筑不能擅自作主签署任何有关意见, 更不能盖章以示负责, 一定要按《气象法》要求上报省气象局。

6 气象环境变化做好汇报上传工作

严格要求所有干部职工留意观测场周边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测报人员仔细观察, 或不定期向建设、规划有关部门了解观测场周边新建建筑的动态, 一发现有新建或准备建的苗头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 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了解, 确定距离观测场直线距离、建设高度、属于独立或成排建筑物, 计算是否超高;如有超高第一时间口头向本局领导汇报, 请示领导后口头向市局业务科汇报, 并形成书面材料传给市局及业务科, 本局按照有关规定执法, 如执法无效, 申请市局执法人员执法。

7 结论

7.1 目前探测环境已遭到破坏, 但随着城区规模扩大, 如何保护好探测环境一定要作为日常工作来抓。

7.2 为了确保气象资料“三性”, 保证良好的气象探测环境是保证气象数据准确的关键, 所以一定要加大对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

7.3 要加大力度宣传气象法律法律, 确保气象探测环境不被破坏, 加强部门沟通, 联合执法, 争取更大力度保护探测环境。

参考文献

[1]地面气象规范[M].2003.

[2]赵丁山.气象观测环境恶化的问题不容忽视[J].山西气象, 1994 (3) :45-46.

[3]李又君等.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与台站搬迁问题的思考[J].山东气象, 2010 (1) :74-76.

[4]张红云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24) :154-155.

[5]杨再禹等.黔东南气象观测环境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J].贵州气象, 2009 (6) :39-41.

[6]王时引等.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7) :121-122.

篇4: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

笔者在北京一所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时,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两个门口安装的居然都是“双重的校门”:在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里面1~2米处又增建了一道半人高的铁栅栏。很多人在初次看到这种校门时都颇为不解,并生出连串的疑问。在校门之内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层呢?

原本这所学校只有那道高大的铁栅栏大门,但是后来学校发现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学校从早晨上课后到下午放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不允许学生外出,校外人员也不得入内。但是,学生和商贩仍能从栅栏缝隙里互递钱物进行交易。只要学生冲着马路对面的店铺喊上一声,店主就会把学生要的东西送到门口。由此,校园封闭管理的目标就打了折扣,校方于是在正式大门里面增建了这道半人高的铁栅栏“防火墙”,并规定学生不得跨越。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呢?道理似乎很明白: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校方不想让学生“出事”,尤其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惹出麻烦。

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和管理方法反映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学生可能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的担心。实际上,不只是这所学校,在很多教育者的头脑里,都普遍地相信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只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试图“阻断”或“杜绝”校内外的联系和互动。这所中学建起的“双重校门”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折射了我们对“复杂的”(潜台词是“纷繁杂乱的、甚至带着几分邪恶的”)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忧虑,更折射了我们的期待,那就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在学校这方“净土”里健康成长,最好永远都不要掉进社会这个“大染缸”。

在校期间,是可以封闭管理,其他时间呢?学生并不总是呆在学校里(或家里)且有成人监管的。放学后,学校周边的胡同、街道、公园……到处都是穿校服的学生在活动。至于周末,他们的活动区域就更大了。显然不可能把孩子的活动只限制在某块“净土”上,他们总要走向社会,而且不是将来才这样,现在他们就要接触社会。因此,这种“双重校门”颇有些反讽的意味:再多的栅栏校门,也挡不住内外互动,阳光以及恶风依然会从缝隙透进来;同样,这种“双重校门”还会引发我们反思的价值: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就只有不良影响吗?我们能将社会的不良影响“拒于校门之外”吗?为什么认为学生毕业后才走向社会,而不是现在?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所谓“整治”

就像这种“双重校门”所潜在意指的,校园周边的环境存在问题,而且这几乎是各方的共识。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一直都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大伤脑筋,政府部门也一再颁布各种政策、法令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每次努力“整治”时都是有明显成效的。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远非很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者所料及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采用“治理”或“整治”的思路所能完全解决的。

当社会亟待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者能提供的也只是这类“整治”论调,很少人对此认真地做调查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章往往是学校里从事思想政治或者学校治安工作的人员有感于实际问题而发表的经验之论,他们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乱相”的描述大体一致,往往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上。这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会让学校里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犯罪问题,甚至沾染上黑社会习气。为此,这些文章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获得的往往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或生活经验而已,而仅有的几份研究报告却是关于校园周围噪声、区域规划之类的调查分析。

综观现有研究,大都很少使用明确的理论框架,也很少深入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深层影响,更谈不上对,个体与环境互动机制的分析。国家已经颁布了各种政策法规要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然而,很少有研究者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调查结果。目前,之所以少有深入研究,可能在于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建构,特别是没有找到对现象能够加以良好概括的学术性概念,没有学术的话语,就无法进行学术的思考和探究。

作为社会微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这个通常的提法,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的,且是在周围某个范围内的区域。“治理”过程中关心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例如,学校周围的网吧、娱乐场所要搬走等。此外,还应看到,校园周边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环境。例如,街道、景物都有其文化含义,商铺、公园都折射着社会百态。无论是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应认真探讨成长于其中的青少年与这种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的社会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在现有的社会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研究中却很少考察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直接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这种环境恰恰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微环境”的典型样例。

涉及到环境或背景对个体的影响,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变量,而“社会”往往被视为宏大的背景,只作为我们讨论经验研究结果时的背景因素,弥散于很多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好像社会就是个体直接能面对的家庭、学校等系统之外的那个远远地存在着但很难清晰定义的远端因素,很少有研究者认识到社会也可以是我们清晰可感的、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系统一——社会微环境,更少有实证研究考察这种社会微环境及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认真批判现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微环境”理论,并认为校园周边环境就是一种社会微环境,它涉及个体能直接参与的校园周边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及其中能与之发生互动的他人。当学生放学走出校门后,就踏入了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中,街道、店铺、公园、广场等都构成了他们存在的环境,并为他们直接感知和体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想法。

社会微环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我们关于个体发展或社会化环境的观念。例如,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论调背后隐藏的观念是,环境中恶的、消极的因素必须被排除,不仅校园,而且其周围都要是净土一块。然而,如果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社会微环境,视为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视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舞台,那我们就不能简单使用“排除”或“整治”(即使整治,对象也不仅是校园周边,而是整个社会的治理),这种否定性思维来看待环境的影响,更应该以双向的、互动的、生态的、适应的观点来看待青少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果。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校园封闭管理的举措或许只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简单化的做法,试图使青少年不接触社会,肯定会妨碍其健康的社会化。

总之,社会微环境理论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校园周边环境的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从而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基于明确的理论框架,我们以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完全中学为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下文结合其中有价值的发现,讨论如何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教育视野

校园周边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环境,引起关注的通常是它的消极作用,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并未得到重视。然而,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反思这种环境的教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立场。

1纠正“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

如同前面分析指出的,我们对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青少年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和“简单化”倾向。例如,校园封闭式管理的做法就试图阻断这种关系,而非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上,从目标到工作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依据。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校外活动的地点,距离学校的平均距离超过5公里,只有约12%的青少年在距离学校500米以内的场所内参与活动,大多数人都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内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校园“周边”并非我们想象的是完全在校园附近,而是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由此,只是整治校园周围100或200米内的环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社会治理的意义或许更大,然而社会治理的成本和复杂程度都是无比巨大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应该适当调整。

诚然,保持每个学校最近的区域内有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整治”似乎不可废除。但是,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积极开展青少年与学校附近社区的互动,鼓励青少年了解和适应社会,而非简单通过“双重校门”或封闭管理对待青少年。

2校园周边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

首先,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场所。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所参与的社会微环境既包括封闭性的场所(如运动场所、图书馆、书店、饭馆),也包括很多在空间边界和功能上并不是很确定的开放性场所(如街道商场、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这些场所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也提供了他们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其次,这些场所还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很多场所的功能学校里无法实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满足;而且很多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没有帮助和引导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放学后,在一块刚拆迁平整好的地方结伴踢足球——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当球踢,踢烂了再回家。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学校一放学就“净校”,无法使用学校的操场,而且学校里的足球不让带出来用。很显然,这种教育制度的安排并非总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的。校方的理念是,放学后学生的监护权就应该尽快转给家长,以免出了问题学校承担责任。可问题是,学生并非在放学后立即得到了家长的监护,而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成人监护的校园周边环境里。在这个既非学校,也非家庭的地方,学生们只好自主、自立了。

3校园周边环境中的风险与缺憾

首先,恰恰因为缺乏监管和指导,学生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可能会遭遇到一些风险。例如,他们会去不该去的地方,做不该做的事情。

其次,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是缺乏设计的,也并不是专为青少年服务的,因此存在很多缺憾,并非总是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喜欢开展的兴趣活动与实际从事的活动“脱节”。虽然谈到兴趣爱好时青少年较多地认为自己喜欢那些旨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性”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微环境中参与较多的却是单纯的“放松性”活动。这主要因为环境条件所限,譬如想学电脑却没有。由此可见,校园周边环境是需要设计的,学生的活动也是需要指导的。

4校园周边环境是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通常(70%以上的比例)是“结伴”一起在校园周边从事各种活动的。同伴以同班同学和同性朋友为主,当然也不乏(甚至亲密的)异性朋友、校外人员等。他们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语言,同伴群体提供了调节情绪的避风港,是他们形成和表现青少年亚文化的必要条件。调查还表明,这些青少年大多是在周末和每天放学时参与活动,其他时间较少。在这些时段,在校园周边各种场所里,学生不再处于教师和父母的控制下,获得了“自在”的空间。可以说,校园周边的微观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和互动的舞台,是增长社会技能、获取交往经验的重要背景,它提供了家庭和学校所未能提供的真实社会经验。

5校园周边环境的价值凸显了现有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

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成人主导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各种场所的安排基本都是为了成人的需要。例如,成人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可以到茶馆、酒吧等场所,而青少年则不适宜去,而学校同样是为教师所主导和控制。虽然青少年在学校度过很多时间,但那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几乎没有心灵成长的空间,更没有私密的空间,因为学校为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着。

就如程天君指出的,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借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塑造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可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重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但是学校里根本没有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保证。所有的时间都要学习,所有的空间都被监督和控制着。传统的学校制度安排和环境设计,只是保证了学校是适合课堂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个体心灵成长、人际沟通、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理想地方,校园周边环境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的调查也表明,青少年“渴望”拥有这种自主空间。他们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放松心情和了解社会等,而且现有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充分满足这些诉求。因此,青少年要求学校和家庭增加他们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其成长需要。

6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就像要保护自然环境一样,我们也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思考,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并非只是“整治”了事,它本质上不只是社会治安或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心理学问题和社会工作问题。第二,政府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时,可依靠的并非只是公安、城管等,更要吸纳教育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丁作者、青少年问题专家等参与。第三,学校应该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但并非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促进他们社会化,促进成长和发展。第四,学校的功能并非只是一个学习场所,不应该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监控”,而应该增设适宜的“社会化”场所,让学生有心灵成长的空间、人际交流和情绪表达的空间。第五,应该建立健康的同伴自主的群体组织,而非一切组织均由教师或辅导员等成人控制。第六,吸纳社会力量,帮助学生现在就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不是关上校门,等他们毕业后才走向社会。

总之,对于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教育部门更应该采取“教育的”而非“治理的”思想,关心的重点应该从“环境问题”转向“社会微环境下人的发展问题”,工作重点应该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转向“促进青少年在校园周边环境中健康的社会化”。研究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亦有责任担当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理解学生,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周边乃至其他环境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洞见。

篇5:周边环境汇报材料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为学校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学校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学校门口摆摊设点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学校门口挤满了流动的小商贩,利用上学、放学及课间的时间,向学生兜售劣质食品,给学生的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因素。道路交通、防洪、溺水安全,这些现象给学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为了确保学校周边的环境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与村委会、派出所等单位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后勤、教导处、德育办公室组成整治工作小组,明确了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二、广泛宣传,发挥群众。

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我们特别重视对居住在校园旁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从他们自身做起自觉维护校园周边环境,严禁小商小贩在校门口摆摊设点,严禁任何人到学校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宣传教育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开展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加大整治力度,净化教学环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组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认真的整治。

1、对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和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欺负在校学生的人进行了排查摸底,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

2、对网吧、游戏厅进行了整顿。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周边网吧、游戏室进行查处。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现在学生上网现象较为普遍,为了不让学生沉迷于网吧里,我们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周边网边进行巡查,发现有问题,及时与家长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将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杜绝。

3、严禁在校园门口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严厉查处向学生出售假冒伪劣食品、饮料和学习用具的行为。发现一个立即与工商部门联系。

4、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内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门卫签到制度,闲杂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

5、不定期的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校周边的居民不注重身边的环境卫生,将牛、骡子等牲畜系在学校围墙外,同时将一些垃圾也扔在围墙周边,物品堆放在围墙周边等。这些极大的影响了校容校貌,我们多次进行整治,周边居民表面予以配合,可过后又恢复原样。为了真正落实校园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校少先队与后勤联合进行整顿,对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

6、交通安全问题。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学校选了路队长。周五回家都进行交通安全,按片区一起回家。学校培养了学生回家门遵守纪律地良好习惯。

7、防洪、溺水安全教育。我校处于河边,溺水安全是我常抓不懈的工作,学校开展了用黑板报,主题班会课、校园广播进行教育。校门口还挂有警示标语:“不要下河洗澡”。

通过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周边社会环境进一步得到了净化;学校内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影响学校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师生法制观念明显得到了提高,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通过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小商小贩不定时地在校园门口卖现象还时有发生。周四赶集时间偶尔还有个别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光靠一两次集中整治是难以解决的。

2、学校有一部分寄宿学生距学校有10多公里,交通安全也还存在着问题

篇6: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良好秩序,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生活环境,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氛围,结合我校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及周边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强综合治理,强化责任监管,通过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与公安局等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使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安全防范机制不断健全,营造安全整洁、健康文明、秩序井然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我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华 副组长:于萍 成员:全体教师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的交通秩序,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各类交通安全监管,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并杜绝重大交通安全及师生伤亡事故发生。

(二)严禁校园50米以内摆设摊点,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及时清除校园周边经营摊点,加强经常性巡查管理。

(三)规范学校周边商业管理,坚决取缔各种涉及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内容的违法经营活动,特别是要禁止不健康书刊和玩具等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各类事物入侵校园。

(四)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的环境卫生。

(五)大力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师生法制教育,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校园暴力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管制刀具的管理,杜绝各类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强学校饮食卫生、防火安全等内部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四、工作安排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全面部署,彻底排查阶段。制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开展宣传动员。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订出本单位整治措施,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台帐。2.集中整治阶段。紧紧围绕构筑学校安全工程,针对排查出来的校园及周边环境各种突出问题开展治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解决问题,为教书育人提供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3.总结阶段。认真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整治工作情况。

4.巩固成果阶段。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自身职责和制定的工作方案,巩固集中治理成果,深化整治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学期末检查与考评。

田寨小学

上一篇: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下一篇:外企部门英文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