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2024-05-09

校园周边环境排查(精选12篇)

篇1: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成家川寄宿制小学

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我校与2011年5月17日组织专门人员对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情况进行了拉网式认真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安全

1、校园内各室、围墙、厕所等无安全隐患,无裂缝、倾斜、断裂等现象,各室房顶的椽子、行条等无断裂。微机室、图书室、防盗窗结实、安全,其它室防护措施到位,无安全隐患。

2、学校建立了教师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登记准入制度、教师值周制度等;确保了学生在上课期间无外来因素干扰。

3、加强学生各种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禁止学生带零用钱到校,禁止学生在上校期间购买物品(特别是小食品)。

4、加强了学生上学、放学的管理。学生进入学校,不准在校门口逗留,中午、下午放学时间我校分别在校门口每天安排了年级教师进行疏导、护送学生放学。

5、我校是寄宿制小学,有七十多名学生住校,为此,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饮食和生活安全工作,每天都安排有值班教师协助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的饮食和生活,确保学生在学校安心学习和生活。

二、校园周边安全

1、经排查,学校周边没有发现高危人群、精神病等容易危害本校及学校安全的人员。

2、学校校门外有日杂小店两个。

三、存在的问题

1、校门口没有减速带和安全标语。

2、校门外还有一小段土路,学生上下学不太方便

3、校门外需要一块非本校人员禁止入内的警示牌、一块温馨提示牌。

四、解决措施:

1、我校已联系交警队,准备为我校门外制作减速带和安全标语。

2、村委已经答应,尽快硬化校门外一段土路。

3、我校正在联系专业人员制作警示牌。

成家川寄宿制小学

2011.5

篇2: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市教育局:

连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排查,现把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西面菜市场,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校门西侧有流动餐饮摊点;

3、校门东面路面阴雨天存在安全隐患;

二、主要建议:

1、建议城建、工商、食品卫生等部门联合整治校门口的流动餐饮摊点;

2、建议镇政府把校门东面铺设水泥路面;

以上问题,恳请教育局予以协调解决。

篇3: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中生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学生对校外环境的偏好给校园周边的饮食市场提供了重要商机, 但是由于校园周边的饮食店多为小店, 且小商小贩较多, 同时顾客流动性大, 所以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

学校周边饮食环境调查

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餐馆是高中生们就餐的两大场所。学校的食堂价格相对较低, 饮食环境较好, 同时食品大多数都有质量保证, 学生们可以放心饮用, 并且学校食堂中的消毒以及管理方面相当规范, 且管理严格。但是, 由于学生们下课高峰期的问题经常造成食堂拥挤, 他们需要在食堂中排很长的队等候, 极大地浪费时间。校园周边的饮食店虽然价格高一些, 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不用排队, 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多样化的食物。另外, 由于校园周边饮食店的服务态度相对较好, 学生们相对而言比较喜欢去学校周边的饮食店吃饭。据调查统计, 学生们在学校周边的食品店多是选择一些食堂中没有的菜式, 比如:鸡蛋饼、煎饼、锅贴、凉米粉等, 这些食物受到学生尤其是女生们的青睐。但是, 学校周边的饮食店也存在着流动性很强的小摊小贩, 这些小摊贩缺乏完整的经营资质, 并且环境不干净, 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 学校周边食品店有着很多的不健康没有营养的食品, 比如:麻辣烫、烤面筋等, 虽然这些食品能够满足学生口味上的需求, 但是这些食品没有营养, 甚至对学生的生命安全存在威胁。

学校周边安全饮食对策思考

学校及家长加强管理教育

让学生不吃学校周边食品点的不健康食品, 需要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加强管理。首先,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的管理, 扩充食堂里的菜式、菜品, 实现学校菜饭种类多样化, 满足学生的需求, 另外, 学校要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 学校中经常存在着因为食堂工作人员素质不佳克扣饭菜或服务态度不佳造成的争吵, 这样会极大影响高中生的情绪, 使其无法安心学习。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在招聘时需要招聘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食堂服务人员, 能够真正关爱高中生, 稳定学生的情绪。其次, 为了解决食堂中人比较多的问题, 学校可以合理设置学生们的下课时间, 在早中晚吃饭的时间, 学校可以错开不同年级的吃饭时间, 比如:在中午, 高三的学生在11:45 下课, 高二的学生在11:55 下课, 高一的学生们在12:05 下课,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相对地错过食堂高峰期, 不会导致因为过度拥挤或排很长的队浪费时间。最后, 学校对于食堂的管理还可以体现在适当增加食堂的窗口, 增设一些特色菜品,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食堂中的拥挤问题, 还可以吸引学生们在食堂中就餐。除了需要学校做出相应的措施外, 还需要学生们家长的配合, 部分学生家长会宠溺学生,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 但是学生选择的相当大的一部分食物是不健康的食物。部分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学校周边食品店的食物比学校食堂的食物安全, 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家长应教育孩子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食品, 另外, 家长可以采用一些控制学生生活费的方法使学生减少外出吃饭的次数。

学生自觉选择健康食品

杜绝学校周边不健康的事物, 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自觉选择健康的食物。学生需要理性选择自己的食物。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食堂中的食物是平价健康而且有安全保证的, 学校周边的食品店中很多缺乏相关的营业执照或手续等, 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中生功课很多, 学生的课业压力大, 需要在吃饭时适当补充自己的营养, 这样才能有很好的体力和精神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自己, 更好地应对高考。因此, 笔者建议学生根据食堂的情况为自己构建一份健康食谱, 根据食谱在食堂中吃饭, 这样会有较高的情绪。另外, 食堂中人比较多, 学生们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在课间时写下单词本放在兜里, 在排队时背一些英语单词或数学公式, 合理地利用时间。最后, 高中生应理性控制自己的需求, 在学校食堂吃饭, 虽然会有一些瑕疵, 但是在食堂中吃饭可以有很好的质量保证。而在学校周边食品店吃饭, 则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安全造成威胁, 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高考。

篇4: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

笔者在北京一所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时,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两个门口安装的居然都是“双重的校门”:在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里面1~2米处又增建了一道半人高的铁栅栏。很多人在初次看到这种校门时都颇为不解,并生出连串的疑问。在校门之内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层呢?

原本这所学校只有那道高大的铁栅栏大门,但是后来学校发现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学校从早晨上课后到下午放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不允许学生外出,校外人员也不得入内。但是,学生和商贩仍能从栅栏缝隙里互递钱物进行交易。只要学生冲着马路对面的店铺喊上一声,店主就会把学生要的东西送到门口。由此,校园封闭管理的目标就打了折扣,校方于是在正式大门里面增建了这道半人高的铁栅栏“防火墙”,并规定学生不得跨越。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呢?道理似乎很明白: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校方不想让学生“出事”,尤其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惹出麻烦。

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和管理方法反映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学生可能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的担心。实际上,不只是这所学校,在很多教育者的头脑里,都普遍地相信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只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试图“阻断”或“杜绝”校内外的联系和互动。这所中学建起的“双重校门”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折射了我们对“复杂的”(潜台词是“纷繁杂乱的、甚至带着几分邪恶的”)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忧虑,更折射了我们的期待,那就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在学校这方“净土”里健康成长,最好永远都不要掉进社会这个“大染缸”。

在校期间,是可以封闭管理,其他时间呢?学生并不总是呆在学校里(或家里)且有成人监管的。放学后,学校周边的胡同、街道、公园……到处都是穿校服的学生在活动。至于周末,他们的活动区域就更大了。显然不可能把孩子的活动只限制在某块“净土”上,他们总要走向社会,而且不是将来才这样,现在他们就要接触社会。因此,这种“双重校门”颇有些反讽的意味:再多的栅栏校门,也挡不住内外互动,阳光以及恶风依然会从缝隙透进来;同样,这种“双重校门”还会引发我们反思的价值: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就只有不良影响吗?我们能将社会的不良影响“拒于校门之外”吗?为什么认为学生毕业后才走向社会,而不是现在?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所谓“整治”

就像这种“双重校门”所潜在意指的,校园周边的环境存在问题,而且这几乎是各方的共识。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一直都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大伤脑筋,政府部门也一再颁布各种政策、法令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每次努力“整治”时都是有明显成效的。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远非很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者所料及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采用“治理”或“整治”的思路所能完全解决的。

当社会亟待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者能提供的也只是这类“整治”论调,很少人对此认真地做调查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章往往是学校里从事思想政治或者学校治安工作的人员有感于实际问题而发表的经验之论,他们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乱相”的描述大体一致,往往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上。这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会让学校里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犯罪问题,甚至沾染上黑社会习气。为此,这些文章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获得的往往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或生活经验而已,而仅有的几份研究报告却是关于校园周围噪声、区域规划之类的调查分析。

综观现有研究,大都很少使用明确的理论框架,也很少深入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深层影响,更谈不上对,个体与环境互动机制的分析。国家已经颁布了各种政策法规要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然而,很少有研究者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调查结果。目前,之所以少有深入研究,可能在于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建构,特别是没有找到对现象能够加以良好概括的学术性概念,没有学术的话语,就无法进行学术的思考和探究。

作为社会微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这个通常的提法,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的,且是在周围某个范围内的区域。“治理”过程中关心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例如,学校周围的网吧、娱乐场所要搬走等。此外,还应看到,校园周边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环境。例如,街道、景物都有其文化含义,商铺、公园都折射着社会百态。无论是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应认真探讨成长于其中的青少年与这种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的社会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在现有的社会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研究中却很少考察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直接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这种环境恰恰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微环境”的典型样例。

涉及到环境或背景对个体的影响,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变量,而“社会”往往被视为宏大的背景,只作为我们讨论经验研究结果时的背景因素,弥散于很多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好像社会就是个体直接能面对的家庭、学校等系统之外的那个远远地存在着但很难清晰定义的远端因素,很少有研究者认识到社会也可以是我们清晰可感的、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系统一——社会微环境,更少有实证研究考察这种社会微环境及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认真批判现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微环境”理论,并认为校园周边环境就是一种社会微环境,它涉及个体能直接参与的校园周边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及其中能与之发生互动的他人。当学生放学走出校门后,就踏入了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中,街道、店铺、公园、广场等都构成了他们存在的环境,并为他们直接感知和体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想法。

社会微环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我们关于个体发展或社会化环境的观念。例如,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论调背后隐藏的观念是,环境中恶的、消极的因素必须被排除,不仅校园,而且其周围都要是净土一块。然而,如果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社会微环境,视为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视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舞台,那我们就不能简单使用“排除”或“整治”(即使整治,对象也不仅是校园周边,而是整个社会的治理),这种否定性思维来看待环境的影响,更应该以双向的、互动的、生态的、适应的观点来看待青少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果。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校园封闭管理的举措或许只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简单化的做法,试图使青少年不接触社会,肯定会妨碍其健康的社会化。

总之,社会微环境理论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校园周边环境的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从而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基于明确的理论框架,我们以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完全中学为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下文结合其中有价值的发现,讨论如何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教育视野

校园周边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环境,引起关注的通常是它的消极作用,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并未得到重视。然而,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反思这种环境的教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立场。

1纠正“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

如同前面分析指出的,我们对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青少年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和“简单化”倾向。例如,校园封闭式管理的做法就试图阻断这种关系,而非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上,从目标到工作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依据。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校外活动的地点,距离学校的平均距离超过5公里,只有约12%的青少年在距离学校500米以内的场所内参与活动,大多数人都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内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校园“周边”并非我们想象的是完全在校园附近,而是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由此,只是整治校园周围100或200米内的环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社会治理的意义或许更大,然而社会治理的成本和复杂程度都是无比巨大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应该适当调整。

诚然,保持每个学校最近的区域内有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整治”似乎不可废除。但是,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积极开展青少年与学校附近社区的互动,鼓励青少年了解和适应社会,而非简单通过“双重校门”或封闭管理对待青少年。

2校园周边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

首先,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场所。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所参与的社会微环境既包括封闭性的场所(如运动场所、图书馆、书店、饭馆),也包括很多在空间边界和功能上并不是很确定的开放性场所(如街道商场、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这些场所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也提供了他们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其次,这些场所还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很多场所的功能学校里无法实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满足;而且很多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没有帮助和引导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放学后,在一块刚拆迁平整好的地方结伴踢足球——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当球踢,踢烂了再回家。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学校一放学就“净校”,无法使用学校的操场,而且学校里的足球不让带出来用。很显然,这种教育制度的安排并非总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的。校方的理念是,放学后学生的监护权就应该尽快转给家长,以免出了问题学校承担责任。可问题是,学生并非在放学后立即得到了家长的监护,而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成人监护的校园周边环境里。在这个既非学校,也非家庭的地方,学生们只好自主、自立了。

3校园周边环境中的风险与缺憾

首先,恰恰因为缺乏监管和指导,学生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可能会遭遇到一些风险。例如,他们会去不该去的地方,做不该做的事情。

其次,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是缺乏设计的,也并不是专为青少年服务的,因此存在很多缺憾,并非总是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喜欢开展的兴趣活动与实际从事的活动“脱节”。虽然谈到兴趣爱好时青少年较多地认为自己喜欢那些旨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性”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微环境中参与较多的却是单纯的“放松性”活动。这主要因为环境条件所限,譬如想学电脑却没有。由此可见,校园周边环境是需要设计的,学生的活动也是需要指导的。

4校园周边环境是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通常(70%以上的比例)是“结伴”一起在校园周边从事各种活动的。同伴以同班同学和同性朋友为主,当然也不乏(甚至亲密的)异性朋友、校外人员等。他们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语言,同伴群体提供了调节情绪的避风港,是他们形成和表现青少年亚文化的必要条件。调查还表明,这些青少年大多是在周末和每天放学时参与活动,其他时间较少。在这些时段,在校园周边各种场所里,学生不再处于教师和父母的控制下,获得了“自在”的空间。可以说,校园周边的微观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和互动的舞台,是增长社会技能、获取交往经验的重要背景,它提供了家庭和学校所未能提供的真实社会经验。

5校园周边环境的价值凸显了现有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

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成人主导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各种场所的安排基本都是为了成人的需要。例如,成人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可以到茶馆、酒吧等场所,而青少年则不适宜去,而学校同样是为教师所主导和控制。虽然青少年在学校度过很多时间,但那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几乎没有心灵成长的空间,更没有私密的空间,因为学校为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着。

就如程天君指出的,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借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塑造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可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重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但是学校里根本没有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保证。所有的时间都要学习,所有的空间都被监督和控制着。传统的学校制度安排和环境设计,只是保证了学校是适合课堂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个体心灵成长、人际沟通、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理想地方,校园周边环境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的调查也表明,青少年“渴望”拥有这种自主空间。他们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放松心情和了解社会等,而且现有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充分满足这些诉求。因此,青少年要求学校和家庭增加他们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其成长需要。

6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就像要保护自然环境一样,我们也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思考,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并非只是“整治”了事,它本质上不只是社会治安或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心理学问题和社会工作问题。第二,政府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时,可依靠的并非只是公安、城管等,更要吸纳教育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丁作者、青少年问题专家等参与。第三,学校应该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但并非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促进他们社会化,促进成长和发展。第四,学校的功能并非只是一个学习场所,不应该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监控”,而应该增设适宜的“社会化”场所,让学生有心灵成长的空间、人际交流和情绪表达的空间。第五,应该建立健康的同伴自主的群体组织,而非一切组织均由教师或辅导员等成人控制。第六,吸纳社会力量,帮助学生现在就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不是关上校门,等他们毕业后才走向社会。

总之,对于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教育部门更应该采取“教育的”而非“治理的”思想,关心的重点应该从“环境问题”转向“社会微环境下人的发展问题”,工作重点应该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转向“促进青少年在校园周边环境中健康的社会化”。研究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亦有责任担当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理解学生,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周边乃至其他环境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洞见。

篇5: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学校无小事,安全是大事。平安校园,和谐教育,细节管理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由于我校地处交通要道,安全隐患存在于方方面面,为维护学校及校园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组织了此次安全大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校周边环境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给予协调解决。

1、校门口交通来往车辆较多,车速较快,常有交通事故发生,上下学时接送孩子的车辆拥堵在大门口;小滩贩占道经营,影响通行,特别是上下学时较突出。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安全通行,威胁师生生命安全,希望每天早上6:30—7:15;11:30—11:45;下午2:00—2:30;4:50—5:10派交警到校门口执勤。

2、校园周边一些商贩引诱学生套圈圈,小卖部搞抽奖等活动,滋长学生赌博的不良行为。

3、上放学时校园周边的小摊贩所卖食品卫生极差,常引起部分学生腹痛、腹泻,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4、收保护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学生间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也有学生受校外人员指使和校外人员直接收取的现象。

5、红旗路段路灯不亮已有好长时间,冬季天亮的晚,路面看不见,师生上放学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校园及校园周边治理要求

1、内部治理。开展各种有趣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 1

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外部治理。学校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配合教育学生。

3、行政治理。希望上级领导协调公安、交警、工商、城管、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经常对我校校园周边进行联合执法,依法治理校园周边不良环境。

篇6: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排查报告

为了减少、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舒适的校园环境。开学以来,我校对学校周边环境、校园内教室、多功能室、办公室、校园门口等场所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现将排查结果呈报如下:

我校于2013年3月14日成立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当天对我校辖区分校校园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排查。

组长:金再军

成员:李长勇

刘象林

陈勇

李红卫

黄学光

丁付前

一、安全隐患问题:

上里小学: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发现校门周边100米内一直存在无证经营或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的小摊、小店、流动摊贩,对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学校校门口无交通安全减速带,学校门口经常停放农用车辆,遮挡了进出校园的视线,也给学生进出校园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校门左侧机耕道处围墙有8米长有裂隙存在安全隐患,其他无安全隐患。教学楼至厕所段约50米墙体风化,存在安全隐患;教室无钢条。

天堂小学:楼顶天花板属木质结构,防火能力较差。办公室电线功率小、无防盗设施、五六年级教室无窗条。旗杆已朽坏,走廊及楼梯间栏杆较低;教学楼、厕所五防雷设施;校门口公路上车辆较多,无减速带;无门卫;校园周边小卖部部分品质不达标。

金星小学:校园门口无减速带。

二、整改措施:

1、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消除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学校在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取缔学校周边无证经营的小摊、小店、流动摊贩。

2、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在学校门口增设交通减速带;请求上级部门对停放在校园门口的车辆进行处理,及时排除学生进出校园的安全隐患。

3、对校园内墙体危险处张贴警示标志,教育师生不接近该段围墙。

3、坚持岗位责任制度,维护校园安全。继续执行校园巡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防盗设施。

4、经常查看线路,加强用电意识,购置灭火器材、更换电线、安置防盗门;更换旗杆、增设教室门窗钢条;安装走廊、水池及楼梯间栏杆,安装防雷设施。

5、及时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篇7:校园周边环境及综合治理排查

工作汇报

2011.9.15

校园周边环境及综合治理排查

工作汇报

依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我单位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摸排,排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在学校周围没有发现游戏厅、歌舞厅及网吧等窝点。

二、没有发现邪教组织或邪教人员的动向。

三、校外交通设有极为明显的减速带。

四、没有发现危害青少年儿童及公众身心健康的任何组织或设施。

篇8: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一、影响学校的三大类环境

笔者从2016年初至今, 近一年的时间, 对全区26所学校 (幼儿园) 周边环境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结果发现, 有18所学校 (幼儿园) 存在安全隐患, 共26处,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治安环境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部分学校周边有农贸市场、市集, 人员成分复杂, 极易与学校 (幼儿园) 、师生发生冲突。比如靖宇小学校门前有早市, 商贩经常占道摆摊, 来往车辆多, 人员复杂, 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实验小学、东昌区幼儿园, 周边都有类似的问题。

(二) 食品卫生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不规范的饮食店多, 条件简陋, 卫生状况差;流动摊贩多, 占道经营, 一无卫生许可证, 二无工商执照, 出售的又往往是烧烤油炸食品, 极不卫生, 食品安全无法保障。

(三) 交通秩序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一些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 车流大、车速快, 易发生交通问题。

二、现存周边环境形成原因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 出现以上三类隐患的学校所存在共性的问题有五点。

(一) 学校自身能力有限

学校存在安全管理的盲点, 无法根除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和教师执法权限, 即使发现问题, 老师们也仅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教育, 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二) 利益驱使

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商机, 有商机就有市场, 因此校园周边, 难免会有受利益驱使的小商小贩, 流动摊贩。

(三) 学校的家庭属性引发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

上、放学时, 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都会接送孩子, 大量的家长再加上部分的私家车、出租车、接送学生专用车等, 云集校园周边, 接送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流就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 校园周边缺乏有效整顿治理, 监管力度不到位

虽然城管、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整治活动, 但是摊主与管理部门进行“游击战”“猫与老鼠的游戏”, 而强制执法、摊点取缔也存在法律程序、社会问题, 易激起民怨等造成不和谐局面, 常常出现了“管而不死, 除而不绝”的不良循环现象。

(五) 不可抗力因素

个别学校校门对着主干道或次主干道, 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三、治理对策

第一,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第二依靠学校自身力量, 增强防控能力。以强化内部安全为核心, 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整治, 发挥学校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学校可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从而增强其自制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三, 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只有安全稳定的环境, 学生才能安心努力地进行学习, 教师才能积极投入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长远的意义而言, 有效保护学校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第四, 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今年的整治行动中, 交警部门已对校园周边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加强了校园周边交通疏导, 但上学、放学期间部分校园周边交通仍有拥堵现象发生;流动商贩易产生反弹的现象, 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整治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 及时沟通, 持续加大严抓严打力度, 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 .

[2]邓伟志.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上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篇9: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一、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分正面、负面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优化的校园周边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不良的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难以纠正的。

要使学校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1.网吧违规经营,中小学生沉迷于网吧,荒废学业

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监管力度欠缺的网吧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焦虑。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成为公认的三大害。学生分心、家长伤心、教师烦心、社会担心、网吧违规营业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接纳未成年人违规上网,违反网吧营业时间规定,对浏览不健康网页现象不作为等。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进去,是受害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2.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增多,违法经营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利益驱使,许多小贩将摊位摆在校门口。甚至于一些小摊小贩变着法子,以彩票、赌博等形式诱惑学生,而这些小贩往往没有工商、卫生部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低劣,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学生中间造成攀比浪费的不良习惯。更可恶的是,校园附近的许多小店置国家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禁令于不顾,向中小学生兜售散支香烟。

另外,学校周围一些书店充满色情暴力的“口袋书”也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书包内,毒害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3.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中小学校园大都在交通繁忙的公路、街道旁,来往车辆多,有些乡镇交通工具条件差,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种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又有回升态势。血淋淋的事实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从周边环境来看,存在的主要交通隐患有:部分学校校门正对公路或主要街道,没有缓冲区,不利于疏散,学生一出校门就容易遭遇横穿的车辆;一些学校门口被不法商贩占道经营,小摊小贩围追堵截,交通秩序混乱;一些面临主干道的学校校门无交通安全警示牌或不明显;部分司机无视“前方学校,车辆慢行”警示牌,不文明驾车;一些寄宿制学校由于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周末放假学生乘车难,超载现象严重等。

4.社会闲杂人员围堵校门,骚扰学生现象没有得到根治

例如:在一些中小学校门口,每到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总有一批社会闲杂人员在游荡,伺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或者强行找在校生谈恋爱,如同苍蝇驱之不散,搞得人心惶惶,社会反响很差;社会青年在课外活动时间进入校园,侵占学生的体育设施、场地,学校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此类行为,而学校的体育设施本身就比较欠缺,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一些无业社会青年到学校拉帮结派、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恶性案件有所抬头。

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校园周边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涉及面广,地理区位敏感,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1.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治理效果不持久,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一些治理工作职责不清,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好象谁都可以管,但是谁都不能完全承担管理责任,最后只有学校来承担,学校不是职能执法部门,又管不好,治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多头管理势必造成权力分散,职责不清,校园周边环境得不到保障。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必须统一领导,综合治理。可成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依托教育、公安、安监、工商、文化、卫生、城建等部门,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大检查力度,重视交流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务实求真,狠抓落实。

2.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作为治理成效的一个参照标准;拓宽监督渠道,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群防群治,对突出问题(如违法违规收纳中小学生上网、向中小学生兜售香烟、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出售出借暴力色情书刊、音像制品等),集中公布举报电话,在各校门口悬挂警示,对重点问题区域、师生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和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听取学校意见;落实奖惩措施,对综合治理小组的工作实行满意度测评,由师生、家长、群众打分,对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奖惩。

3.突出重点,多管齐下,消除网吧不良影响

要特别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工作,首先是取缔无照黑网吧,进一步把好网吧准入关;其次要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网吧实施监控;要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工程,建设“绿色网吧”、“阳光网吧”。

有效管理期待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可从五方面入手:“立”——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堵”——利用网络技术封堵有害信息;“建”——强化网络内容建设;“疏”——积极倡导并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社会和舆论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开放校园网,培养学生互联网应用能力,倡导健康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建设学生文明上网工程;“管”——加强管理。“网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值得积极探索,鼓励信息服务业的大公司涉足“网吧”市场,逐步将“网吧”引向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

4.充分发挥教育部门教育主体作用

学校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教育,对损害学校、师生利益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有关部门、人员关系,切实加强警校共建,共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指导管理工作,在校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协调有关部门关系,做好政策处理,尽早解决一些学校没围墙问题。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个体行为易群体化,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发生群体治安事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担负起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作为新时期社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探索一条带动周边共同繁荣、良性发展的好路子,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社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周边社区共建、协作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篇10:校园周边环境排查工作报告2

为了认真贯彻我校“安全第一、综治稳校”的办学宗旨,抓紧抓早消除任何安全隐患,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及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我校于本周开展了一次校园周边环境的排查及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

一、检查内容:

(1)校园周边环境:有无证经营的小卖部或小摊小贩点。

(2)周边的交通环境及治安状况等。

二、检查结果:

我校校区位于上扎二村,由于地处比较偏僻,学校周边200米内没有网吧、没有游戏机室等,但是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一)、交通安全:

1、因校门前路况较好,因而过往的车辆常常车速飞快,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2、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警示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进学校的主要交通路口开快车、遇警示标志不减速现象相当普遍。

(二)、校外安全隐患:我校校区地处扎二村,周边有许多小饮食店及小摊贩点。特别是校门外的小食店。本店没有卫生许可证,环境极差对学生的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由于我校两个校区的地理位置都比较特殊、校园周边环境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整改,确保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安全、健康地成长。

扎巴镇中心完小

篇11: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各镇(街)综治委:

根据中央综治委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上级及我市主要领导指示,为切实维护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净化教书育人环境,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排查整治活动。各镇街综治委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牵头组织公安、教育、工商、文化、消防、交通、公共事业等部门切实开展该次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湛江市主要领导的指示,湛江市将成立检查考核组于5月底对我市的校园周边环境排查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各镇街要站在在政治上的高度认识排查整治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镇(街)综治委和各相关部门都要精心制定方案,立足自身特点,认真组织实施,在5月25日前取得显著成效。

二、强化工作措施,务求取得实效。由镇街综治委牵头组织,多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因地制宜、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排查整治活动。要严格落实排查工作责任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全部登记造册,做到澄清底数,吃透情况。要建立专门的台帐,并分类梳理,实行动态管理。

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整治 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对那些情况复杂、矛盾突出、解决难度较大的方面,要实行党政领导包点整治制度。要围绕热点和难点,找准工作突破口,扎实组织推进。

三、构建长效机制,确保持续稳定。整治中,不但要注重眼前效果,更要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要在彻底整治治安问题的同时,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真正建立起长效的防范和管理体系,续稳定。市综治委将组织纪委、政法、组织、综治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镇(街)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挂牌督办。

各镇(街)务必于5月12日前将排查情况书面报告及登记造册台帐上报市综治办。

进行督查。

篇12:校园周边环境排查

“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原则。为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消除学校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教育的平安和谐,我校于11月25日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学校校门东100米设有“学校驻地,减速慢性”标志,学校门前设有警戒线。

2、学校没有远离闹市,属于交通繁忙路段。

3、学校周边无不良团伙对学生进行敲诈、勒索及其他违法行为。

4、学校周边无电子游戏场所,200米内无网吧。文化娱乐设施符合规定要求,无非法经营的报刊点、音像店、小卖部饮食摊点等。

5、学校周边不存在其它威胁学生安全的安全隐患。

6、学校大门口设有公用电话亭作为报警电话点。接警出警及时,校园周边进行定点巡逻,有制度。

7、在中午及下午放学后,没有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

8、学校内部分线路不规范。

9、部分学生外出到附近小饭桌就餐。

10、无不法分子夜间潜入校园进行盗窃或搞破坏。

二、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门卫职责,制定了《进出校门规定》,建立了登记制度。教育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和陌生人交往,学生回家和家长说明不要随便到校,若来找学生必须到门卫登记。在中午时间,门卫、值日学生要严格监控进出人员。同时,对以前出现的问题进行追究和处理。

2.对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我校的现象,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召开值班人员会议,要求各带班、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2)对出现了问题的值带班人员进行处理;

(3)一旦发现不法分子进入校园立即报警,送交派出所。(4)加固门窗。(5)对学生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在教室内不要留钱票,贵重物品妥善保管、或交由老师代管等措施。

(6)召开班主任会议,教育学生巧妙灵活处理应急事件。

(7)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要到“网吧”等娱乐场所。3.教育学生不要到小吃部乱吃东西,以免食物中毒;通校生一律不准私自外出,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另外,针对安全其它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层层签定了一系列安全责任书:《安全责任书》《禁止用非载客车辆接送学生的规定》《防火安全责任书》等。

2.进行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饮食、防火、防溺水、严禁学生打电子游戏、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

3.对部分线路进行了彻底维修,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了更换。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4.加强对伙房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工作车间的安全保卫工作,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严把食品质量、卫生关。

5.要求通校生上学放学接伴而行(三人以上),保证学生来回路上的人身安全。

6.不定期的开展专项检查整治活动。

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一、学校周边区域有下列情况发生后,应及时报告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1、周边区域建设、设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其他危险品以及高压电设施设备、没有按照国家规定与学校保持安全距离。

2、周边区域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料、农产品废料、各类噪音、放射性物质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3、周边区域的山体、水流对学校建筑物、活动场所、通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

4、周边区域未设立学校标志;未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立禁停、警示、限速标志、标线、人行横道线、行人过街标志的。

5、周边区域位于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安排警力,维护学校出入口道路交通秩序的。

6、周边区域有敲诈师生犯罪活动、有勒索师生现象、有不良团伙和不法分子活动、有滋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情况、有流氓团伙及恶势力活动情况的。

7、周边区域设立有电子游戏机、影吧、酒吧、网吧、营业性歌舞厅,不符合有关部门规定,并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

8、周边区域存在着其他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情形或者重大安全隐患的。

二、学校周边区域发生安全事故,如需学校协助处理,相关部门应全力支持。

三、学校周边区域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告知学校师生,努力避免安全事故触及学校及师生。

四、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有责任保护反映学校周边安全隐患的师生的人身安全。

五、有关部门处理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时,学校要给予全面配合和大力支持。

六、学校安委办,对各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负责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校园周边环境问题。

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排查整治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切实维护我校社会治安大局的平稳。现结合我校实际,就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排查整治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心学校工作为大局,全面贯彻全国全县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建立健全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良好的

教育教学铁序,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感。为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做到影响校园及周边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三、排查重点范围

学校周边有无干扰、侵害学生的治安问题;学生的上放学路上有无侵害学生人身安全的治安多发地段;校园门前治安问题、校园内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治安问题。

四、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排查整治工作,学校成立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如实及时向中心学校汇报。

组长:邹学超 副组长:莫瑞怀

成员:王春华

刘孝梅

刘玲

柳占广

亓爱波

五、工作步骤

1排查阶段(5月4日至5月10日)

动员全体师生参与排查工作,学校召开学生座谈会、走访周边群众等形式了解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及时向中心学校汇报情况。

2集中整治阶段(5月11日至9月30日)组织全体教师对校园进行巡逻防范,特别加强对校门、贵重教学设备的防范,利用晨会、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防范教育,各班班主任要各尽其责,坚守岗位,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及时解决,学校领导认真汇总,将情况及时上报给中心学校。

3、整理材料归档,以便检查验收。

六、工作要求

1、各教师要认真按照学校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管理精心组织,保证各班学生的安全问题。

2、校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深入第一 线,亲自抓,保证校园周边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3、严明奖惩措施,对排查工作不负责,敷衍塞责,走过场,对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学校的教师给予严厉的。

4、建立长效机制,各班主任要布计对性,对班为及周边治安问题,进行排查,切实解决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治安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5、落实具体防范措施,学校领导加强校园巡逻,加强校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围墙等建设。学校是期举行法制教育,自我防护教育,加强与中心学校、镇党委、政俯、派出所的协调等,确保我校及周边环境的良好秩序。

关于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

我校位于张家洼村中间,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学校发展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学校的外部环境治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学校周边环境不利于莘莘学子读书,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受影响。虽然经过学校多次努力,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是还较为严重,特将现在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周边环境情况介绍:

学校大门右侧的是几家固定无证小摊,校门左侧是小商铺,由此开始东西两侧小商铺一家连着一家,由西向东依次为一家杂货小店,一家小饭桌、一家书店和烟酒店;由东向西依次为一家理发店、一家裁缝店、一家学生用品店、一家蛋糕店、一家冰激淋批发店,一家婚庆礼仪公司、包沙发店、手机店、烤饼店、花圈寿衣店;每天学生上下学时,有很多临时摊点在无证经营。总之,学校对面不足100米的范围内,包括多家商铺。另外,学校前面的大路逢5、10是张家洼大集,人员非常密集。

二、学校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是流动摊贩多,流动摊贩往往是一无卫生许可证,二无工商执照,出卖的商品又往往是烧烤食品,极不卫生,隐患无穷。流动摊贩是学校门前普遍存在的一大“景观”。很多商贩为赚学生手中的零花钱,将摊位摆在了学校门口,或者沿着学校门前道路两旁开门设铺,影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校园管理秩序,很多摊点经营证照不全,大量出售“三无食品”、油炸小吃或兜售香烟、酒和不健康书籍等,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商贩聚集校门口堵塞交通是安全隐患。

二是闲杂人员多。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经常游离着一些由社会闲散人员、辍学青少年组成的小群体,他们或视机盗窃、敲诈钱物,或寻泄肇事、打架斗殴,抢夺学生财物、敲诈勒索学生,甚至与校内问题学生勾结,溜入学校,干扰学校正常教育秩序。不良小群体的影响是学生违法犯罪的最大诱导力量,对师生财产和人生安全构成了强大威胁。

三是交通秩序乱。学生家长私家车、无证无牌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接送学生上下课,在校门口经常造成堵塞和交通事故。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家长对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缺乏信任,特别是对学校周边100米内的交通安全情况不信任,导致家长宁愿路阻,也要把孩子送到校门口。

四是学校门前道路通道狭窄,交通警示标志不明显。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交通管制乏力;每到放学、上学时间,接送学生的车辆、营运车辆、过路车辆众多,汽车、摩托车、三轮车和人流混杂,严重危及师生生命安全。

对于商铺占用学校门前人行道的状况,学校也是多次交涉,也曾多次找执法部门前来解决,但是这些老板已经“经验丰富”,只要有执法的前来,他们就在自家门前摆摊,执法的一走,他们又和以前一样,如此反反复复,非常令学校头疼,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悬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心上。

三、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身心影响:

(一)学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是对学生影响最严重的一条,也是学校最为担心的一个方面。学校门前马路较窄,车辆较多,而学校大门两侧的人行道有长期被占用,学生在上下学时也同样存在被挤伤、碰伤的可能。

(二)学校要求不满12岁学生不能骑车这也是交通法规所不允许的,可是一些商户为了赚钱却给孩子们提供停放车子的便利条件。长期被占用人行道寄存学生的自行车赚钱。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

(三)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特意制定了《学校路队管理办法》确保学生放学安全。为了保证学生放学期间的安全,设立师生护学岗,指挥疏导交通,保证学生放学时安全回家。由于道路狭窄,车辆密集拥挤且乱停乱放,路边乱设摊点,占道设摊现象非常严重,本来不宽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形成瓶颈,经常发生堵塞和交通事故,师生上下班出入非常不便。取缔非法经营的小摊,还学校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国家有关学校周边环境的相关规定。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1992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学校周边环境提出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学校周围从事有毒、有害的污染(包括噪声)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已经造成危害和影响的,应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限期治理或搬迁。按照文化部、公安部的规定,学校门前和两侧不得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按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罚或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还应与学校建立治安管理联系制度,在校园周边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学校周边设置完善的警示、限速等交通标志。

五、关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以上的种种安全隐患,建议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把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起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地对校园周边有安全隐患的环境进行整治。

(一)治理饮食环境。一是要加大学校管理力度。各学校要为学生办好食堂,使学生尽可能在校内就餐;二是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教育、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要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对学校周边的无证饮食摊点做到全方位巡查和现场督查相结合,防止学校周边流动摊点回潮。对不听劝阻的小商小贩要依规予以取缔,从源头上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对学校附近专门为学生服务的正规的饮食经营者,工商、税务部门可以给予优惠,鼓励其为学生提供优质安全饮食。

(二)治理治安环境。一是派出所要加强与辖区学校的联系,确定一名民警为学校治安责任人;二是在学校设立意见箱,及时接受师生对治安情况的举报、投诉;三是由派出所负责人任学校专职法制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强化法制观念。

(三)治理交通环境。交警大队应在校园门前不远处设立交通警示牌,告诫来往车辆减速、禁鸣通行,在学校门前路面划出斑马线,并增加警力,确保学生上学、放学时有专人执勤。另外,城管部门要及时清理校门附近占道经营的摊位,为学生出入留出安全通道。

(四)治理文化环境。文化、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要联合行动,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坚决清理学校周边200米内设置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并加大对书店、碟屋的整顿力度,严禁在校门附近摆摊设点,着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五)加强监督管理。一是要设立师生监督岗。学校少先队、政教处要相互协作,在上学、放学时派专人在校门口巡查监督,对乱买乱吃、乱扔垃圾、寻事斗殴、在马路上追打嬉闹等违纪学生及时通报,严肃处理;二是要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远离网吧和游戏厅等方面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三是要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建议县政府把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和对学生的教育情况纳入考评范围,督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社会治安,关系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而学生则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但在教育发展的同时, 不少校园周边存在环境杂乱、人群密集、商贩众多、社会闲杂人员混杂其间、矛盾纠纷滋长等诸多问题。几年来,中央、公安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召开多次会议、部署多项措施进行校园周边整治,2010年5月3日,在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同志作出了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指示。几年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但形势仍然还不容太过乐观,近期,又发生多起严重侵害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个人极端事件。公安派出所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处在校园周边整治工作的最前沿。为此,结合我校实际仅就派出所在校园周边整治工作中的感受,从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略述己见。

一、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闲散青年在校边游荡、聚集。在学校周边,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染各种颜色头发、口叼香烟,手上、身上刺青的社会青年。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大多属辍学(逃学)或无业青少年,三五成群。这些人长期以来将学校周边地带作为他们的活动场所,每天无所事事、四处游荡,既不上学又无正当工作,有时甚至在校门口拦截学生“要烟钱”、收“保护费”、“追求”女学生。他们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使不少学生走上了失足犯罪的道路。

2、网吧等娱乐场所常存。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学校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管理,缺乏自制力,不少人迷上了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有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形色色的网站,就再也无法挣脱网吧之“网”。在这些“网吧”还有一些社会青年,他们以网吧为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势力,因此敲诈欺负弱小同学,偷窃,打架,逃学等现象,便悄然滋生。

3、不卫生的摊点、餐馆、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管制刀具等危及学生身心健康的经营场屡禁不绝。学生的钱是最好赚,为追求利润,众多的商贩不顾及社会影响和学生安全,向学生出售“三无”食品甚至过期、变质、腐败食品以及不符合规定的淫秽、色情、暴力书刊、影音光盘、口袋书、管制刀具等一切能赚钱的物品,很多学生在“嘴”“玩”上花了很多功夫,而影响了学业。

4、校外寄住学生仍是安全隐患焦点。校外寄住学生点多面广,寄住户主也多种多样,有的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有疏忽大意,应付检查,学校也没有如此之多的老师进行跟踪管理,导致了很多不自觉的学生长期夜不归宿,在外游荡,有的甚至受到社会不法人员的威胁,并且校外寄住学生长期失去监管,学生夜间抽烟、上网的现象也逐渐突出。

5、不法车辆、超员超载车辆、家长接学生车辆云集。在下晚自习、星期五下午放学期间,大量的私家车、出租车、接送学生专用车等,云集校园周边,学生和家长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险情时有发生。加之一些摩托车主、中巴车主找昧心钱,往往不顾学生安全,严重超员超载,造成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和交通堵塞。

二、校园周边环境产生问题的原因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殿堂,但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不是世外桃源。都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这就造成了校园特殊的商业性,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商机,有商机就有市场,因此校园周边,挤满了小商小贩,摆摊点以及各类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书摊、音像店、台球厅、洗浴、餐饮、歌舞厅等场所。到了课间、午休、放学时间,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加上小商小贩拥堵校园周边及主要街路,人流熙攘、良莠混杂、无论是治安管理还是交通疏导都十分艰难。

另外,学校的家庭属性引发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当前,学生已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择校问题的出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私人交通工具的小汽车已基本取代了过去的自行车。在早晚上下学期间,大量的私家车、出租车、接送学生专用车等,云集校园周边,接送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流就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1、学校加强内部管理

一是学校成立领导专班。以校长邹学超、书记周光东为组长。以派出所指导员李霞为副组长。下设护校队。

二是认真梳理并调整学校现有的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值日人员,专门设立保卫科,并聘请守门人员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治安保卫和巡逻防范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严格学籍管理,控制学生流失,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不让一名学生成为“流生”。

四是学校自身经常组织开展有效地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抵制校园周边不良环境的诱惑。

2、公安机关加大治理、打击力度

一是坚持一校一警,深入校园开展法制教育和宣传。以责任区民警为主要力量,保证一校一警,经常深入校园,做到学生能经常见到警察,同时针对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不强的现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身份,组织开展专门的法制辅导讲座,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法》等法律知识融入到典型案事件中进行讲解,树立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二是经常性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经常性地对学校及周边人员集中场所开展以“防火、防盗、防安全责任事故” 和管制刀具、危险物品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督促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解决,切实保障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三是开展校园周边矛盾纠纷的化解和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经常性的在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走访摸排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并联合学校对在校学生的表现进行梳理,列出表现差,有不良喜好或有违法犯罪倾向,经常与社会闲散人员、不良青少年结伙的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帮教和定期回访,与其家长和老师长期形成联系制度,有针对地开展工作,教育、引导其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四是加强校园周边及重点路段的巡逻执勤,优先处警,确保平安。白天以责任区民警徒步巡逻和值班民警机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路段的巡逻守护。夜间采取警车机动巡逻的方式,在重点学校周边,以及学生上、下晚自习的重点路段进行巡逻,清理混在校园中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辍学人员等,对影响校园秩序的不良少年、外校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对涉及学校和学生的报警及校内外发生的治安案件,做到优先处警、快速处警,尽快消除不良影响,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五是整治学校周边重点场所,清理相关车辆。在对学校周围的流动人口、租赁房屋和中小旅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针对校园周边的店铺、书摊点开展治安整治,坚决查处涉黄涉赌涉毒问题,净化文化环境。根据辖区校园周边交通实际,制定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整治方案,与交警联合办公,开展联合执勤,重点清理学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超速行驶等问题,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六是落实工作汇报制度,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通过责任区民警定期向学校汇报校园及周边环境凸显问题的有利时机,动员广大教职工、学校安保力量投入学校安全防范工作中,以派出所牵头,定期召开派出所、学校、村委会三方联系会,分析和总结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和原因,积极探索寻求学校、村(街道)、公安机关共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长治久安

一是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根据辖区实际,定期组织民警进行集中整治,派出所与民警、民警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把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到民警的日常考核,明确奖惩,落实责任。

二是一校一警制度。以责任区民警为主要力量,保证一校一警,民警经常深入校园执勤签到,并详细记录到校时间,盘嫌问疑、纠正违章、清理占道以及解决其他治安问题等工作情况,派出所和学校定期查阅签到薄,检查民警到校执勤情况。

三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座谈会通报情况,加强与学校及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开展定期回访工作,反馈治安信息,从而构筑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是建立特困学生资助制度。深入关爱无助儿童,集派出所全所之力,重点帮扶特困学生,防止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和走下坡路,缓解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压力。

上一篇:伤感的爱情励志名言下一篇:工程类求职自荐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