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行业述职报告

2024-04-22

殡葬行业述职报告(精选8篇)

篇1:殡葬行业述职报告

关于殡葬行业的调查报告

大洼县民政局姚德利 殡葬行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是社会事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强化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行为,是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的客观要求,切实推进殡葬改革,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使我县殡葬事业全面进步,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的殡葬形势

众所周知,我国殡葬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几代殡葬人的不懈努力,艰难地走过了四十余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应该说,在当前的竞争中,国有殡葬服务经营者还具有一些优势:一是行政垄断优势地位不会在一两年内很快消失;二是市场管理经验比较丰富,服务组织体系比较完善;三是现有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比较先进,资本规模比较大,资产积累比较雄厚;四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这是我们的自然优势。

二、基本情况

大洼县共有16个乡镇,全县总人口40万,有水稻耕地面积70多万亩,全县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每年估计正常死亡人口2400人左右,三、存在问题

1、我县从七十年代就列为火化地区,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 1

间了,由于旧的传统观念和丧葬习俗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旧的传统观念和思想在部分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殡葬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受到利益驱动,忽视推进殡葬改革的宗旨,把殡葬服务当作“挣钱”、“暴富”的途径和工具,这是近年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3、通过殡葬法规的宣传教育,在人们的脑海里新的丧葬理念和新的丧葬习俗有所改变,但理解的并不十分透彻,个别偏远乡镇还有土葬、尸体私自外运的现象存在。

4、个别经营网点违法制作经营棺木、制作销售尸体冷藏箱、违法经营制作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5、丧葬用品经销网点、违章经营、没有经营许可开店的,有经营许可一证多店的,制作棺木二次土葬的。

6、个别令牌车接运尸体,为丧户宣传封建迷信习俗,做阴阳道场的、危害丧户切身利益的。

7、私自经营和出售墓地的。

四、职能部门相应的整改措施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形成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机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殡葬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服务方式、内容的质量有了新的需求。思维模式不转变,管理体制不改革就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

就要求我们思想上与行动上要与时俱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模式,具体的说就是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开放的思维模式转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向主动服务方式转变、强制性服务方式向自主性服务方式转变。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自觉的抢占殡葬市场,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水平,确保殡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殡葬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提高广大群众从思想上对殡葬改革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配合,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使广大群众认同和理解,努力将我县的殡葬改革向纵深推进。

3、加强监管力度,创造和谐规范的殡葬用品市场。我们对殡葬用品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常抓不懈。一是在殡葬用品商店的登记、审批和管理上严格把关,对超范围经营和违法经营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对非法运尸车辆全部进行取缔,要取缔超范围营业的个体殡葬用品商店的经营权。二是加大了对丧事活动中封建迷信活动的整治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规范各殡葬用品商店的经营行为,防止殡葬迷信用品的泛滥,从源头上制止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打击封建迷信用品的经销行为并与城管等部门相配合,对建立文明规范的殡仪市场新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求个体业户通过正当渠道进货,保证产品质量,从而对规范殡葬用品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行为,推进我县殡葬改革,是殡葬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决定了殡葬是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殡葬也是人类传承千年文化习俗的载体,殡葬活动用科学的生死观取代愚昧迷信的认识,用先进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用文明的殡葬方式取代封建的丧葬习俗,用开追悼会代替发丧送葬,用献花圈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逐步推动丧葬习俗的文明进步。

4、殡葬服务设施不仅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殡葬服务的场所,同时通过殡仪服务,贯彻殡葬管理的方针,规范人民群众的殡葬行为,以宣传带动与强制执行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对于殡葬工作我们要高瞻远瞩,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壮大自己,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确保我们阵地不丢,事业不损,利益不减,用战略的眼光去认识,以全局的观点去把握,用新的思路去研究与开拓,开创殡葬管理的新局面。我们是身处一线政策的实践者,改革的推动者,是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弘扬为民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作风,上下一心,把殡葬管理工作做好,为殡葬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以和谐殡葬为和谐社会服务。

篇2:殡葬行业述职报告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逐渐产生了宗教迷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过去没有亲人死后埋葬的习惯。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唐杜氏《通典》说太古时代凶礼中规定“;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棺椁”。在半坡遗址墓碑中,埋葬的死人多是头朝西,表示灵魂寄托西方的意思。这种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在我**系氏族就产生了。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更加盛行,奴隶主阶级为利用宗教迷信维持其统治,大力提倡对凶礼的习俗,甚至把奴隶也作为祭品杀掉,作为殉葬品埋掉。商周时期制定了“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葬制,天子、诸侯、大夫、士及一般奴隶主死了,在殓、殡祭上从时间、仪式棺椁到殉葬品都有等级区分,而奴隶则只“举而委之”或当殉葬品活活埋掉,如古侯家庄西北冈发现的大墓,墓室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深达12米,墓室中埋有执戈的奴隶和狗。棺室雕花饰纹,摆满了珍贵服饰器物。椁项排放着商王的兵器和仪仗执器奴隶、男女侍从奴隶,还有儿童和供玩的狗猴等动物。象这样的大墓一般要杀生殉、杀祭三四百人,这种奢华、浪费、残酷的杀葬陪葬实在令人发指。

★ 劳动用工合同

★ 劳动用工合同格式

★ 劳动用工合同范本

★ 劳动用工规章制度范文

★ 劳动用工协议书

★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

★ 劳动用工整改报告

★ 计划外用工劳动合同书

★ 劳动用工管理自查报告

篇3:殡葬行业述职报告

1 构建“虚拟殡葬”体系、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汇殡葬行业, 这对殡葬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新契机。其中最大的契机就是殡葬行业可以构建“虚拟殡葬”体系, 比如建立网上公墓, 虚拟纪念馆等。虚拟殡葬服务不仅不受地域的限制, 也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 家属、朋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祭奠、凭吊等任何形式的祭祀。这大大弥补了原有的殡葬制度地域与时间在限制。各个殡葬单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享受到相同的服务, 相同的价格。

现阶段, 我国某些地区已经构建了专门的殡葬网站, 开始了网上殡葬服务。家属以及朋友能够在网络上为去世的人建立墓碑, 同时为去世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 网上操作非常简单, 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操作。使用者只要登录相应的网站, 注册账号, 就能够获得墓地或者是墓碑, 再点击鼠标, 填写密码, 就能够进行祭奠。在祭奠网页上, 祭奠人员可以看见亲人的照片, 也可以听见亲人的声音, 祭奠者可以送花, 也可以点歌, 还可以留言, 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前。网络上祭奠, 即没有时间地域限制, 也不受价格影响, 大大满足了现实祭奠的需求。此种形式的网上祭奠法, 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祭奠方法。虽然人们纪念亲人、朋友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但是祭奠内容并未发生变化。网上祭奠更能够反映出祭奠者的感受, 也能够体现祭奠的人性化。

现阶段, 我国的殡葬网络服务运营效果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殡葬网服务功能非常少, 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 无论是网上殡葬的服务方式, 还是殡葬内容都需要有所改善, 尤其是与客户互动方面更需要改善。比如可以在线咨询, 在线讣告等服务。虽然由于管理方式差异以及地区风俗差异明显, 使得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殡葬行业的体系构建水平以及运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即能够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 使得殡葬资源得到有效融合, 协同发展, 以此为祭奠者提供更好的祭奠服务。

2 整合殡葬资源、构建殡仪全方位服务机制

因为我国的殡葬业已经逐渐放开, 但是准入体系却并不健全, 各种类型的殡葬单位发展起来, 但是从整体上看, 殡葬行业的市场状态基本上呈现出分散、割裂、竞争秩序混乱的状态。各个殡葬单位互相遏制, 各自为政, 恶性竞争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整合殡葬资源, 建设殡仪全方位服务机制已经成为殡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背景下, 构建殡仪全方位服务机制的要点就是做好殡葬服务资源的整合, 而网络是整合资源最好的工具。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构建全方位的服务机制, 建立一个殡葬调度中心, 就相当于交通部门为了统一指挥, 建立交警指挥中心一样。将市场上全部与殡仪相关的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有序的整合起来, 成为一个服务能力更强的服务体系, 以此实现资源与服务共享。

殡仪网络服务平台包括视频系统、电话介入系统、宽带数据传输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辅助指挥决策软件、指挥自动化软件等先进的网络技术, 实现异地语音、图像、数据信息的实时交互传递, 确保殡葬服务畅通。无论丧家在何地, 只要通过电话、网络、短信息等多种通讯方式与殡仪服务网络凋度中心取得联系, 通过中心存储的大量殡仪服务信息资源, 根据丧家的地理方位, 利用先进的视频、网络通信技术, 按照丧家服务需求, 既可以调派最近的服务销售网点以最快的速度为丧家提供殡葬用品、灵堂布置、告发布等上门服务;也可以迅速通知就近医院太平间接收遗体;也可以按照丧家的不同需要调度同等价格的最近单位的运尸车接运遗体, 到相应的殡仪馆进行治丧事宜。这些都可以通过殡仪服务网络调度中心在几分钟之内安排完毕, 既节约了人力物力, 又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丧家的需求, 达到了殡葬资源的整合配置。

3 建设内部网络, 提高殡仪服务质量

目前, 全国很多殡葬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建立殡葬业内部业务网络的必要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业务的数字化, 但仅限于数据传输和数据统计, 在很多方面仍不完善, 需要进行升级或完善数字化服务功能、扩大数字化服务范围。如对家属资料的记录和更新、殡仪服务的办公自动化等等, 这些都是服务的基础资料。依托网络技术, 很多地区的殡葬管理工作实现了内部办公自动化, 彻底改变了纸张办公模式, 将单位的所有管理纳入网络体系,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实现在线会议通告、咨询业务答复、遗体外运审批、正常办公事宜、信息发布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不同级别根据其工作职责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手段, 对殡葬部门的历史数据, 进行“深”挖掘和“精”加工, 发现深埋其中的有价值的“规律”和“模式”, 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可以使用RFID技术进行骨灰寄存管理, 以此降低骨灰被盗风险。近年来, 火葬场与公墓频繁出现骨灰被盗现象, 加剧了殡葬单位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管理骨灰, 可以在结合使用寄存证/卡与骨灰标签基础上, 在殡葬服务中心楼室出入口搭建了RFID骨灰登记平台, 通过对比13.56MHz与915MHz电子标签信息, 监控骨灰移动路径, 并将骨灰出入信息都记录于信息管理系统中。若与群众引起纠纷, 可快速地跟踪调查骨灰记录。只有保证骨灰寄存管理合理, 祭奠者才更愿意到网上祭奠, 而且运用该技术还能够简化骨灰器皿的盘点作业, 现实与网络相结合, 真正的实现全方位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殡葬行业带来了很多发展契机, 相关单位应该抓住机遇, 发展网上殡葬行业。当然为了保证网上殡葬行业的安全有序发展, 有关单位与人员也有必要构建网上殡葬服务机制, 不让殡葬行业陷入到另一个困境中。

参考文献

[1]姜国健, 赵海昀, 李旺, 李博雅, 张媛, 文延聪.新时期下廊坊市殡葬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3 (5) .

[2]刘洪元.我国殡葬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社会福利, 2002 (2) .

[3]金光伟, 金库, 柏庆春.浅谈新形势下殡葬业的服务规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2 (6) .

[4]刘权.侨资进入我国殡葬业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论坛, 2004 (21) .

篇4:殡葬行业述职报告

一、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当前的殡葬行业服务项目繁多,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项目日益完善,以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为例,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作为国家一级殡仪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高新区等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年火化遗体10000具左右,是重庆市主城区的治丧服务中心,推动着主城区殡葬行业的先进性和规范化、是引领规范文明治丧的先锋模范,同时开通了涉外运尸服务的定点网络服务,是重庆市殡葬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服务示范点。现有服务项目100余项,已经形成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系列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秉承与时俱进的作风,积极引进多媒体放映,LED电子屏等多功能信息技术展示设备,人性化的服务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制度促进着殡葬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殡仪馆除了安置丧事活动外,也成为了旅游观光,公共绿地建设、举办特色文化交流活动的阵地。

二、中国殡葬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不正当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负面的影响,社会对于利益的追求更加疯狂,整个社会呈现出逐利性特征。在我国殡葬行业的管理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腐败、浪费铺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某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广大公众的利益、利用黑色暴利产业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形,就是因为非正当利益的驱动。殡葬行业追求非正当利益反映出工作人员个人利益驱动、部门利益驱动以及整个政府的利益驱动。

(二)法规制度的缺损

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殡葬行业的规范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而我国缺乏规范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殡葬行业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从2009年《殡葬行业国家政策法规标准与殡葬服务规范化》制定之后,我国的殡仪馆对规范性文件管理进行规范,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得 殡葬行业失范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这些规定的法律位阶并不高,尚未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其威慑力有限,从而导致许多违法行政行为都以殡葬行业为名,企图规避司法审查。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表现为:

第一,殡葬行业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党政机关行使社会管理权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到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民政、治安管理等各项内容都是由党政机关进行管理的,哪些文件应当通过殡葬行业进行规范,哪些内容应当通过普通的文件进行规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这也是造成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动不动都通过发布殡葬行业的方式来规范管理。

第二,殡葬行业的制定程序混乱。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各省制定的殡葬行业制定程序的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殡葬行业制定的程序,有些省份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需经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查,殡葬行业需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和统一公布,某些涉及到公众利益的重要文件还需经过专家论证、公开听证等征求意见环节,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规范性文件制定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

(三)监督手段的虚置

尽管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但是根据现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现行监督?殡葬行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权力机关对政府部门的执行行为和方式进行监督的同时对殡葬行业进行审查,二是行政机关内设的法制部门对政府殡葬行业的审查,三是司法机关在审定具体案件时对殡葬行业的审查。但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使得这三个监督手段都难以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

权力机关监督的滞后性增加了监督的成本。工商管理对于殡葬行业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的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不仅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大大增加殡葬行业的制定成本,使得一部分以党委名义或是党委政府共同发布的殡葬行业免于监督。

(四)责任追究不力

造成殡葬行业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从现有的几种监督方式来看,人大常委会依据监督法对政府发布的殡葬行业认为不符合相关的法律监督的可以撤销殡葬行业、行政机关内部的审查通过行政复议认为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法规也应予以撤銷,而司法机关在引用规范性文件时如发现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只是不予做为判定案件的依据。从上述的几种监督方式中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建立殡葬行业违法的责任追究制度,仅仅通过撤销殡葬行业的方式不能给党政机关的领导以威慑,难以促进殡葬行业制定的合法化。

三、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篇5:2016年殡葬行业十大新闻

2016年殡葬行业十大新闻 ▼ No.1

一、第七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召开

由中国殡葬协会主办,以“人文科技创新环保”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6月中旬在湖南长沙举行。

(▲参会的大咖们)

本届博览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5家殡葬企事业单位,展出了新研制、开发的殡葬设备用品以及礼仪、设计、花艺等殡葬服务。吸引观展人数近5000人。▼ No.2 二、九部委强化殡葬生态环境监管,鼓励家庭成员合葬

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依法纠正和查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去世后遗体违规土葬、乱埋乱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惠民殡葬政策和激励引导措施,依法查处非法占地建坟,强化殡葬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推动环保殡葬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进殡葬服务管理,支持保障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No.3

三、首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哲学系卢风教授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胡军教授分别致辞。其中,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钮则诚教授、中央党校的靳凤林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孟宪武教授、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孙树仁教授、北京松堂医院李松堂院长、浙江传媒学院何仁富教授、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朱明霞教授、广州大学胡宜安教授、山东大学王云岭教授、郑州大学张永超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朱清华教授、中央党校博士王治军、北京大学博士唐炜琛、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雷爱民、华中师范大学魏向东、清华大学舒洁参会和发表演讲。会议就死亡学理研究、死亡教育实践等展开讨论,并讨论了在中国内地建设首批专门的生死问题研究机构、构建生死研究行业协会、推动生死教育实践等具体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建设华人生死研究学术共同体、推动生死教育进入内地国民教育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会议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圆满成功,与会学者相信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开启中国当代生死问题研究与生死教育新篇章。▼ No.4

四、2016年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会员年会暨展示会在福州召开

2016年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会员年会暨展示会将于10月26日上午8点30分在福州召开,参加此次年会的领导有福建省民政厅、福州市民政局、中国殡葬协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该年会是由中国殡葬协会主办,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委员会和福建圆满生命集团承办。会议将于10月27日下午5点40分闭幕。今年的年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变革与创新。本次年会主要发言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谢京辉先生谈《特殊行业的品牌建设》,福建圆满生命集团董事长林军主讲《新城市 新生活 新殡葬》,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的《殡葬生态之扫描》,及《殡葬公益性机制探讨》、《学会告别》、《从生态葬推广看市场营销策略》等等!▼ No.5

五、日本举办殡葬产业博览会,女僧人获赞颜值高受国内媒体热捧

当地时间2016年8月22日,日本东京,殡葬产业博览会中“颜值最高僧人”的获胜者Koyu Osawa。至于具体殡葬产业博览会的与殡葬相关的内容,却几乎没有报道,满篇都是颜值女僧人,我们缺少的是良心媒体? ▼ No.6 六、二十一名学者投书澎湃,联名呼吁保护乡村传统丧葬礼俗

这一篇文章激起了千层浪,引起了有关学术上的争论,纷纷写文发文。此刻只有一句话总结:“若良心未泯,请拷问自己所说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 No.7 七、八宝山、广州市殡仪馆对外开放,欢迎市民参观

有着58年历史的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首次向公众和媒体开放。记者们全程参观了殡仪馆大礼堂、告别厅、守灵室、遗体整容室、沐浴室和火化室等殡仪全流程服务。此次开放日以“不同的亲情、同样的孝行”为主题,向公众零距离展示殡葬职工的服务过程。八宝山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日是为消除殡仪服务的神秘性以及公众对殡葬行业的误解。据介绍,八宝山殡仪馆可提供来人、来电和上门接洽三种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其服务项目还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骨灰、骨灰寄存等。▼ No.8

八、Gucci冲去香港殡葬业打假 结果却成了一场反转剧 Gucci知晓此事后随即致信香港6间殡葬用品商店,要求要求停止销售一切带有Gucci的纸制仿真品手袋。开云集团表示:“我们希望阻止公众错误地认为Gucci出售殡葬用品。作为一个品牌,我们必须保护知识产权。Gucci和其母公司开云集团(Kering)发布声明,就此前要求香港殡葬用品店停售带有其logo的纸扎手袋表示歉意。随后补充到:“公司希望重申对于殡葬文化背景,他们怀有最崇高的敬意。” ▼ No.9

九、两岸殡葬企业文化恳谈会在重庆举行

会议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中国殡葬协会副主任、两岸殡葬行业顾问朱金龙就大陆殡葬改革的历程以及现有的生态坏境政策导向、大陆殡葬行业的投资环境作主要发言。第二个环节,两岸企业针对两岸殡葬市场、文化、人才、设施、投资环境等展开论坛交流。代表单位依次为台湾生命集团、蕃薯藤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生命集团、台湾金宝山集团、北京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设计、北京同泰投资管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主持人为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

▼ No.10

十、殡葬类职业未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让人慌了神

篇6:论清明文化与殡葬行业发展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加入到城市建设发展的行业当中。虽然清明节已被定为国定假期,但随着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每逢清明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以及环卫工人、消防官兵、公安人员、医护人员等特殊岗位从业人员,无法返乡祭祖,成了这个传统节日当中的“被遗忘者”。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薪火相传”原本是传统清明的内容之一。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最终实现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如何对待清明节的“被遗忘者”,组织他们一起进行共度清明至关重要。

一、传统文化现状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十年浩劫”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自有其历史延续性。应该说,自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强行敲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涵了血与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反抗民族压迫的的战争史诗,还有看似平静,实则蕴涵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运动。

在这近一百七十年间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学贯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两个世纪中接连不断的社会变革中究竟体现出了多少生命力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90后炫富一族、大学生硫酸虐熊、大学生为情自杀、干部子女拒不赡养老人等种种社会问题,原因是因为现代人的好高骛远、进取意识淡漠、缺乏合作意识、漠视生命,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缺失造成的。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微弱。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中国发展无大益处。回顾历史,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遭尴尬。《围城》里有段描述很精彩:学文的不如学理的,学哲学的不如学外语。钱钟书先生描写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然而这一可叹事实直至今日仍在国内有其市场。近日某大学设立国学学科。这本是件好事,但马上有人提出,设立如此科目在今天有多少实际意义呢?京剧进小学固然可喜,但只有区区200年左右历史的京剧,是不堪承载弘扬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重任的。

我们是否已经面临着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难道仅要靠几句口号和少数专家学者来继承?这其实已经涉及到“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诚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离不开高科技和跨国公司,但是更离不开自己本土上已经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果将高科技比作立国之骨,市场经济比作立国之肉,那么民族文化将是立国之气。

二、千年不绝的清明节

自周代传承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清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它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是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其目的。可以说,千百年来的每一个清明节,都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活着的人记住我们来自相同的祖先,我们的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

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要保持传统特质,防止在“一体化”中丧失“自我”。过好民族节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一旦丧失这个民族的特质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城市在现代化中丧失“特色文化”也是非常可怕的。然而,在大批大破几十年之后,丰富多彩的清明还剩下什么呢?少了虔诚之心和敬仰之心的敬祖与少了从容与礼制的祭祀能够承载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情操世代吗?我们费尽周折赶到先人墓前,就只是为了短短几分钟再一次的“三鞠躬、转一圈”吗?

值得高兴的是,清明节即使在经历了“十年劫难”之后,又重新成为国定的传统节日,说明清明节必定有其值得保护的精华之所在。国家将清明、中秋等这类民间节日法定,既是尊重民意的体现,发扬优秀传统的体现,也是从传统中挖掘建国资源。是对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诠释。

三、复兴清明文化乃殡葬业职责所在

一般都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养生送死操心的民族”,“丧”、“殡”、“葬”、“祭”的活动蕴含着诸多血缘、文化、道德、宗教的意义追求在内。

那么,现代中国要不要及如何恢复一些合理的丧葬礼仪? 中国祭祀礼仪中的宗教精神是否具有现代的意义与价值? 换言之,祭祀与怀念作为清明节的主要关键词,我们是淡化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还是应该强化这个节日? 殡葬行业作为现代殡葬活动当中“丧”、“殡”、“葬”、“祭”的主要媒介,不可避免的与清明节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殡葬工作者认真地思考中国清明节的内在的宗教精神和传统,并予以科学与合理的复兴和引导。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父母就是“宗教”,“孝”就是基本的宗教表达方式。清明节让人们明白自己的祖宗是谁,从何而来。忘记祖宗是一种不如犬马的无耻。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别?”;让列祖列宗的恩德世代相传;让敬祖尽孝之心世代相传;让“和谐为美”的情操世代相传,为清明节朝宗颂祖的真谛所在。

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也指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看见自己的祖先、自己、自己的子孙的血脉在流动,就有生命之流永恒不息之感。他一想到自己就是这生命之流中的一环,他就不再是孤独的,而是有家的,他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扩展,生命的意义在扩展,扩展成为整个宇宙。而墓葬、宗庙、祠堂和祭祀,就是肯定并强化这种生命意义的庄严场合,这使得中国人把生物复制式的延续和文化传承式的延续合二为一。”

殡葬行业是为人生终点服务的,实质上是高贵而神圣的。传统殡葬偏重于做减法——遗体处理和保存,事实上,做加法——人生价值、先人智慧才是最值得好好保存的。“殡葬业需要在文化内涵增长上下工夫,开辟新的殡葬文化天地,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大家首先要解决的是保存什么的问题——是成分一样的骨灰,还是各具特色的文化?”殡葬专家如是说。

所以说,清明大如年,今天的中国不是要“淡化清明”,而是要“强化清明”;不是“取消清明”,而是在清明节已成为国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清明节的内涵。从殡葬行业的社会职责来看,殡葬行业应该大力营造“清明文化”。

四、复兴清明的现实问题

(一)是传承还是复原? 从生死哲学的角度来看殡葬业,其实质即是要让生者与逝者都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的状态,生者和逝者也能与社会、宇宙保持一种良好的和谐关系。从语意学来看,“和”主要包含“和睦、和气”的意思;“谐”则指“相容、相合”的意思。所以,“和谐”者,主要是指协调、顺畅、有序的关系,但是,中国的殡葬业从整体上看显然还没有实现这种目标。

一方面,许多行政管理部门视一切祭祀活动皆是封建迷信,必欲去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则又是许许多多完全不符合传统祭祀精神的祭祀形式大量出现,没人去管,也不知道如何去管。比如,有些人在出殡时请脱衣舞小姐来跳裸体舞,丧事大操大办,收取钱物“发死人财”;祭奠先人时,从烧草纸的冥钱到烧人民币形状的冥钱,到烧存折、别墅、轿车、小姐(皆为纸扎)、二奶、伟哥,等等。这就完全背离了中国传统祭祀礼仪的精神,不是“民德归厚”,而是“民德降低”了。

中国历史上“厚葬久丧”的风气,是我们今天绝对不能提倡的,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一定要认识到,人类的殡与葬的活动,确实可以达到“民德归厚”的目的。致力于挖掘祭祀活动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可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

那么首先我们要确定对于清明传统,是进行“复原”还是进行“传承”。复原是彻底的拿来主义,而传承是“批判着接受”。先人们的清明,尽管有无知带来的愚昧,有重礼导致的繁琐,但其核心,却从未偏离“慎终追远”、“孝为德本”等精神主题。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清明节进行工具化的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不能给人真正的启示与教益。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一个不尊文化的行业也不可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那些所谓的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这就需要殡葬工作者立足传统精粹,引入现代文明,策划出既体现历史传承,又符合现代精神的“新清明文化”。

(二)现代清明的“被遗忘者”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千古绝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何“行人”会“欲断魂”?为何他们皆迫切地要寻酒浇愁?因为行旅之人离家尚远,在清明节是赶不回去了,既思念在家的亲人,亦为无法亲临墓地祭奠去世亲人的在天之灵而内疚,怎能不泪雨纷纷、魂牵梦萦?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加入到城市建设发展的行业当中。虽然清明节已被定为国定假期,但随着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每逢清明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以及环卫工人、消防官兵、公安人员、医护人员等特殊岗位从业人员,无法返乡祭祖,成了这个传统节日当中的“被遗忘者”。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薪火相传”原本是传统清明的内容之一。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最终实现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如何对待清明节的“被遗忘者”,组织他们一起进行共度清明至关重要。

五、关于清明节开展“公祭”活动的一些设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的意义。武汉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长期以来为宏扬传统文化、传承清明精髓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2010年清明节,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拟开展“他乡天空 一样清明”远方遥祭朝祖大典仪式。笔者针对清明文化传承之特色,以此次朝祖大典为例进行浅述。

(一)传统祭祀文化的传承

具体形式:活动主体中祭祀礼仪采用周制祭仪,设臵典仪官、主祭官、从祭官、执事、乐舞生等传统祭仪角色,头戴玄冠、手持笏板,完成“启户”、“迎神”、“初献”、“饮福受胙”等仪式流程。

泱泱中华五千年,一直为国民感之自豪的“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正是渊源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以“礼”为特征的和谐文化的传承。一部中国文明史始终贯穿着“礼”的教化及由此形成的丰厚的礼仪文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系。

在我国,以“礼”治国的时代可上溯到西周,在周代,礼仪习俗发展得颇为繁杂,渐成法定制度,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礼”制建设的集大成者。

这些儒教古礼,虽不乏封建伦理思想,但皆在明社会之序。它们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目的,都在促使人心向善,敦厚庄敬,相互和睦。这对于陶冶人心、改善人际关系,稳定、和谐与发展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丧礼”则慎终追远,明死生之义;“祭礼”使民诚信忠敬,其中祭天为报本返始,祭祖为追养继孝,祭百神为崇德报功,“礼”在道德修养、导民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显示了“礼”是标明社会秩序、规范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二)向新清明文化的转化

具体形式:除高香保留,改“叩拜上香”为“向祭台叩拜、插清明柳”;改“牺牲”为“敬献水果”;改“放生许愿”为“莲花漂流”;改“明火烛”为“电子平安烛”;“周制仪装”与“现代仪装”相结合;“清明来由——介子推的故事”曲艺表演。

中华传统习俗是长年封建社会中形成的, 当代社会习俗的主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配下的公众行为方式,而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理论状态和不同社会形态。清明节属于传统习俗的范围,但是其中不乏有涉及到人类共同的共通的道德准则。清明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可能“真空”,除了深打着阶级烙印的糟粕之外,我们要将清明文化中具有“普世”性的内容加以传承。总而言之就是重人事而轻鬼神,将传统祭仪当中的“敬鬼神”转化为“敬天地”,将“占卜”转化为“祈愿”,将“牺牲”等环节去除,将传统文化中“清明插柳 ”习俗增加到礼仪环节中。改变清明祭祖无序、无章的状态,才可能扫除残存的陋习。

(三)同宗同源,清明精神的发扬

具体形式:联合媒体征集“新武汉”的清明心语;邀请34省代表共同参与远方遥祭朝祖大典,参与归根颂祖环节;

武汉是一个外来人口特别多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汉的流动人口有600万,这些“新武汉”平时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为武汉的城市建设付出努力与心血。作为城市的主体,他们同样有着过清明的权利。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本身具有“薪火相传”、“同宗同源”的涵义,新时代的清明节,不能存在“被遗忘者”,让“新武汉”共渡清明,一个都不能少。

篇7:殡葬行业述职报告

计(论文)

(2019届)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XXXXXXXX学院:XXXXX

指导教师:X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念的不断改变,殡葬服务行业也随着走进人民的视野。在新的趋势和形式下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殡葬服务的体系和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殡葬寒夜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的监管,规范殡葬行业的服务行为,满足目前国内日益增长的殡葬消费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积极探索和研究我国殡葬服务改进的方向,促进我国殡葬行业更加合理和更加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殡葬服务;问题;对策

一、殡葬文化

殡葬作为人类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和礼仪,也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殡葬主要受是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支配的,属于民俗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范畴。殡葬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涉及到生态资源、精神文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殡葬文化则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下形成的。

二、我国殡葬服务的现状

生命的规律是生、老、病、死,这也是生命的常态,殡葬服务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死者进行哀悼的方式,这样也是安慰死者家属的一种特殊社会服务的行为[1]。

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快,人均国土面积小,且传统土葬的方式不仅污染环境且不利于土地的规划使用,且我国政府密切关注殡葬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殡葬的行业也不断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在我国殡葬行业的不断建设过程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且在殡葬行业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取得良好的效应,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自1949年以来,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观念不断的趋向理性化和环保化,且我国政府也在对殡葬服务的发展建立起法律体系,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和部分人民的思想固化,导致殡葬的普及和服务大众化受到阻碍。但在目前不断和谐和深化发展建设下,加上政府的引导作用,殡葬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全面推进绿色殡葬改革,需要不断推进建设我国现代特色的殡葬服务体系。

虽然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人口也众多,人口增长速度快,且目前我国的老龄化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加,以及科学文化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殡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所采用的殡葬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近。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于过世者的处理方法仍以土葬和火葬为主。

从整个我国国家的角度来看,当前对于土葬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火葬在目前还不够普及,当前全国的火葬率只达到60%,对于完成从土葬,火葬的转变的阻碍还是很多。二是即使使用火葬,其骨灰仍采用土葬的方式处理,将骨灰和棺木一起埋葬,这样的反式处理骨灰就不能体现出火葬的环保性,这与传统的埋葬方式便无区别。三是在管理和建设殡葬体系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如层次过低、分布不合理;存在不良竞争经营的问题。

随着我国殡葬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水平也在殡葬行业不断提高,殡葬行业的设备建设也在逐渐优化,对于人民群众的殡葬消费需求也基本满足了[2]。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殡葬服务行业的需求随着增长,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葬礼服务体系反面还不完善,对殡葬服务缺乏市场运作和监督,专业人员的短缺等问题。

二、我国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殡葬服务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发达国家的殡葬服务水平更高差距还是很大,主要还是有观念上的不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目前,我国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是由法律法规、政府职能、人们的认知和习俗等因素造成的。

(一)殡葬法律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且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在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导致需求的增长。当对于目前殡葬行业的法律建设还很滞后,且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够的完善。加上殡葬服务的改进的困难重重,需要克服民族、文化的障碍,且在执法上的工作也是困难的。

(二)殡葬服务市场经营管理不善

在目前的殡葬服务中,市场的经营管理还不够明确,在殡葬市场运营监管体系上,存在市场秩序不够清晰,对于政府部门的规范没有具体的落实到位[3]。因此需要提高殡葬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

(三)缺乏专业的殡葬服务人才

随着我国殡葬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殡葬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众多的人才远离此行业,所以行业的发展缺乏人才的建设。我国殡葬业的人才建设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发展现代殡葬服务的需要,甚至无法满足公众的需要。

(四)政府职权过重

在殡葬服务的具体过程中,实行殡葬服务过多的由行政部门、社会团体、政府机构,葬礼承办人及其相关人的参与,且政府部门优先的现象也私时有发生,政府职权的干预过大导致现有殡葬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4]。

三、构建我国殡葬服务体系的对策

按照当下殡葬行业的需求,对于殡葬寒夜的改革必须重视其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的发展,殡葬改革应该承担的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生态文明。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殡葬综合改革

服从殡葬改革,让殡葬服务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土葬向火葬的转变,消除葬礼习俗,培育新的文明节俭的葬礼,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组合资源,对于殡葬行业需要全面推进改革,推动完善殡葬改革决策科学化,广泛促进殡葬改革的顶层设计。

(二)建立我国殡葬制度的法律框架

由于我国的历史复杂性导致殡葬制度的建设相对受阻,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殡葬业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实践。根据我国的法律和对殡葬行业的制度建设的不同意见,多方面参考,推动殡葬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殡葬服务系统。

(三)加强殡葬服务机构管理,规范殡葬市场

根据公众的需求,需要对殡葬服务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将殡葬行业和相关其他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构建葬礼服务机构,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建立不同级别的规定,完善殡葬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丰富服务项目,加强殡葬服务的市场管理。

(四)推进殡葬职业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在殡葬行业中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建设专业的殡葬技术人才队伍,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创造有效的激励。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的消费需要,殡仪业者必须提高竞争意识,改变服务观念,不断提高职业培训水平,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明确政府在殡葬工作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需要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管理,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直接干预殡葬活动[5]。

(六)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文化

建造科学文明的殡葬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科学文明建立的文化起点必须是抵制迷信。第二,科学文明的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行政立法、企业组织以及对科学文明的埋葬文化的深化之上。

总结

我的殡葬服务市场发展正在慢慢走向成熟,目前我国的殡葬改革也取得有效成果。且我国对殡葬服务的需求正在上升。目前,我国殡葬工作还面临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殡葬制度的不完美、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改革与发展的不协调、殡葬相关法律和规则的不完善等等的矛盾。需要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新制度,监管殡葬市场,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发[2009]170号).[C].2009

-2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发[2012]211号).[C].2012

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社会服务统计资料).[G].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李伯森,肖成龙.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

-2015).[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

篇8:殡葬经济实证研究及殡葬改革建议

随着国家民政改革的不断推进, 全国人口的不断增长, 殡葬业作为国家控制土地使用、服务百姓, 改善民生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 发展迅速。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政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 殡葬业受政府管制同时又面向社会, 殡葬政策的发展和改革不仅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能力, 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千年的葬礼文化, 甚至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民生问题等当前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 国内关于殡葬业的研究并不多, 大部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殡葬业是否存在垄断的讨论:目前社会上已经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殡葬行业存在惊人的暴利, 而另一面有关部门声称殡葬暴利绝不存在, 殡仪馆的做法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且符合社会发展, 殡葬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 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人群, 因此在可选择服务上也应该存在不同的档次, 不能用个别人所选择的高档服务来代表整个殡葬行业的情况。 (2) 对于殡葬法规改革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现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存在严重缺陷, 殡葬执法主体不统一, 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应本着“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划定火化区和土葬区;加快乡镇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建设, 全力推进葬式改革, 积极推行绿色环保新葬式。 (3) 对于殡葬业的垄断问题:殡葬业垄断的根源在于政企合一的垄断体制, 民营资本的进入只从表面打破垄断, 实际上还是垄断经营, 其格局依然是“独家经营”, 造成殡葬业的暴利和低效率 (贺硕2009) 。 (4) 关于殡葬业的文化研究:①中国殡葬领域中的陈规陋习, 一般民众的信仰导致的观念上的愚昧性;②以奢为荣的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③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及亲情难以了断的心理导致死人与活人争地、阴宅房地产热 (葛玉红2005)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 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殡葬业的发展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 模型设定及理论依据

根据殡葬业的实际情况, 本文选取了以下指标来衡量殡葬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殡葬改革过程中, 殡仪馆数量、公墓数量、公墓处理遗体等指标都是影响殡葬业规模的重要指标, 但是火化遗体数量 (HHYT) 是反映殡葬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 因为火化遗体数不仅体现了长期以来殡葬业规模的扩大和火化技术的进步, 而且体现了人民葬礼观念的转变和殡葬业改革的成果, 另外火葬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丧葬方式, 与整个殡葬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述其它指标, 即火化遗体数量作为殡仪馆数量、公墓数量、公墓处理遗体等指标的因变量;火化率 (HHL) 即火化遗体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 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国家在推行和提倡火化葬礼的成果并对火化遗体数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体现了人民丧葬传统观念的转变;总人口 (ZRK) 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人口规模, 这是殡葬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对殡葬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为便于分析计算, 在此将年初总人口数作为该年的总人口数;死亡率 (SIWL) 的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影响到死亡人数。于是建立模型 (已证明变量之间是协整的, 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 :

HHYT=β1+β2HHL+β3ZRK+β4SIWL +μ

β1为截距项, 表示所有未包含在模型中的变量对HHYT的平均影响, β2、β3、β4为偏回归系数, μ为随机误差项。

3 模型检验

以下是1990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 (单位分别是:万具, 100%, 万人, 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民政部1990——2009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没有公布死亡率)

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得到以下结果e为残差项。

模型符合经济理论假设, 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 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火化率、总人口及死亡率均对火化遗体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表现为正向影响。从1990年到2009年期间, 火化率每变化1%, 火化遗体数量将会同方向变化6.05435万具;总人口数每变化1%, 火化遗体数量将同向变化0. 006%;死亡率每变化1%, 火化遗体数量将同向变化0.38851万具。由此可见, 影响火化遗体数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死亡率和火化率, 而总人口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反映了在殡葬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关注的三大问题:第一、如何控制人口基数从而有效控制火化遗体数量, 人口总量的增长会扩大殡葬业的规模、增加殡葬业的工作人员、增加民政部门的管理成本等;第二、如何提高人口质量和生活水平, 降低死亡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城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好转, 控制死亡率效果会更明显;第三、火化率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改革成果, 而且体现了我国传统葬礼文化的转变, 出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控制以及统筹规划, 政府部门一直在倡导生态环保节约经济的火葬模式, 而我国传统的丧葬观念则是“死者为大, 入土为安”, 因此火化率体现了殡葬的效率问题, 对国家管理的陵园、墓地、丧葬事业单位等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要保证殡葬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就应该控制死亡率和人口基数, 提高火化率。本文仅就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4.1 控制人口基数

(1)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提高人口质量, 从根本上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如果能够控制住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就能够减少殡葬业的占用土地, 减轻城市周边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 (2) 控制人口基数能够控制殡葬业丧葬遗体数量, 减轻殡葬业的压力, 控制规模, 减少殡葬业的行政成本、管理成本等, 为民政部门节省一笔大开支。 (3) 控制人口增长, 能够培养人们“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 从长期看, 有利于殡葬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4.2 控制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普遍意识到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生活观念逐步转变。我国政府应该趁此机会, 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 继续大力宣传环保经济的生活方式, 建设体育锻炼基础设施,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2) 加快医疗部门改革,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倡导养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以延长人口寿命, 控制死亡率,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3) 逐步调整人口结构, 将殡葬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分散到未来的一定时期, 促使殡葬业更加平稳地改革和发展。

4.3 提高火化率

火化率直接影响到火化遗体数量, 同时又体现了我国殡葬改革的成果和人民丧葬习俗的转变, 因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最近几年来, 火化率一直处于50%以下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这标志着殡葬业遇到瓶颈, 传统土葬观念抬头,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殡葬业的法制建设, 加快建设步伐, 建立健全“殡葬法律体系”, 加强殡葬服务行业内部监管。 (2) 破除殡葬业的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遏制暴利, 从而更好地促进殡葬业的发展, 通过不同经济成份的充分、有序竞争, 降低收费标准, 改善服务环境, 促进殡仪服务的健康发展。 (3)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 改变传统的丧葬习俗。民政部门, 环境科学、生态经济科学工作者要大量宣传, 动员社会舆论进行长久、广泛的宣传, 灌输生态意识, 通过不断地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形成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 本着低碳环保, 科学合理, 经济效率,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认为可以推行一下做法: (1) 树葬:在公墓区内或不在公墓区, 为死者植树, 将骨灰直接埋入树下的泥土中, 树前留下编号, 以便纪念。骨灰直接入土, 不用骨灰盒, 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成为树木的营养物, 真正做到 “入土为安”; 骨灰复归泥土, 成为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网点之一, 既符合生态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 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轮回”观念, 既符合环保经济的发展理念, 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2) 海葬——亲人死后火化, 回归大海, 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 而且契合中国千年以来“天人合一”的崇高精神境界。 (3) 电子坟墓祭奠, 利用电子坟墓祭奠亡灵已成新潮, 在互联网上将已故者的资料留存, 供亲人网上凭吊。虽然实物不存在, 但是利用电子坟墓祭扫能够节省时间和路途, 便于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人们祭奠, 尤其为行动不便等客观条件不允许者祭奠亲人适用, 同时利用电子坟墓进行殡葬业的管理与服务。 (4) 网上扫墓, 依托互联网高技术平台的网上祭扫, 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文明祭扫方式, 我国一些地区已设立了这项服务。

4.4 信息纪念

清明节的纪念活动已经出现手机短信祭奠亡灵的新形式, 用户只要在手机中输入网上纪念馆的馆号和祭奠形式, 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用短信给先人献花、点歌、敬烛、祭酒等, 祭奠的内容在纪念馆中即刻显示, 值得提倡。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 我国殡葬服务业的改革已经走了二大步:第一步是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实现了扭亏为盈;第二步是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转变。目前我们将要进行的是第三步, 殡葬服务业走向市场是更深层次的改革, 也是难度最大的改革, 21世纪殡葬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取决于今天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和抉择。总体上说, 就是要做到完善殡葬业的法律法规建设, 为殡葬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这是引导殡葬业发展改革的基石, 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开放殡葬业, 打破垄断局面, 引进竞争机制, 改变政企合一和低效率运营的面貌;改变我国千年来的传统丧葬习俗, 从文化意识上树立环保经济的丧葬观念, 合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丧葬新理念;在具体做法上, 运用现代化的手段, 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形式,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加登.殡葬服务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9) .

[2]葛玉红.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上一篇:龙口市文联业务目标完成情况总结下一篇:关于完美的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