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进,遨游英语世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龙岗中专英语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22-09-10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龙岗中专英语教学》课题提出的原因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要求每个职校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健全的进程中,社会对人才地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素质、实用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等一些与现代化生产联系紧密的要素,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尤其在深圳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共溶性和包容性较强的城市,对于职业技术人员的英语的水平要求更高。

而我校作为职业中学由于其特定的生源及其特定的教育方向,而决定大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放弃学习英语,差生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英语应用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职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对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顺利接轨,以及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采用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提高英语水平,加强素质教育。

合作学习 (cooperation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家David K oonts首先创新和使用的,它是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我国从引入“合作学习”理念后,在英语教学领域,尤其是普教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语言会话应用和大班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们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行动研究的帮助以及可借鉴之处。

就我校而言,英语教学基本是采用大班授课,而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弥补这些不足;作为寄宿制的学校,学生长期共处,在时间上和形式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但是,我校班级成员是按专业分配,往往一个班男女生比例不协调,在开展口语教学过程中有相当大的难度。正因为大部分学生住校,在平时收集课外资料方面也有不便;因此,在小组划分标准及成员分配、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要做适当调整。

针对以上我校在英语教学上的需求和优劣势,我们不能照搬他人的方案,必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自身的特点,改进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切实可行的、有“龙岗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改善英语课堂上沉闷、枯燥的气氛,学生谈“英语”色变,教师教学双边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的现状。

2 课题形成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与合作学习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他认为: (1) 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 (2) 在现实的交往中,人与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彼此创造着。交往就是“人们对人们的加工”,以提高他们的本质力量和种属能力,彼此作为活动主体而形成。 (3) 交往形成集体主体。总之,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更典型地体现出了人类活动的交往特点。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在这种交往过程中并通过这种交往,再现和掌握某种活动及其成果。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学就无法实现。认识到教学交往的特性,就可以重新审视教学、关照教学,促进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而合作是交往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交往理论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坚定的哲学基础。

2.2“合作学习”理论

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的或认可的教学策略体系。

2.3 行动研究理论

教育实践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3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树立职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活学习兴趣、挖掘潜力,使学生获得快乐体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职校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参与,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4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经过理论知识准备阶段、课题实施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三个时期,研究时间为一年,即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准备阶段:分析学生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制定出实施方案。

在2006年2月,我们递交了招标申请局关于项目立项的通知书。2006年4月,学校请专家对课题主持人进行课题开展培训。2006年5月~6月,提交课题可行性报告。制定课题计划,及课题开展成员学习资料准备。

同时,由我校英语教师组成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及其在其他教育领域的实践,加强理论知识。更新思想,认识学科特点,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灵活得处理教材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以课堂教学为实验平台,以实验班级和英语学科为重点进行全方位实验。

2006年9月,采用调查法对实验年级平行班级在未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情况进行摸底,及总结。根据学生先前的语言经验以及非智力因素,活动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等进行目标预设,小组的划分和调整,从而开展形式多样、评价合理、效果明显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定实验班级。并对各实验班级学生总体、综合情况调查,分析和整理课题具体实施的学习效果资料,做好小组编排前期工作。

2006年10月开始,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具体实施。在实验中,主要是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干预班级根据英语学习成绩,宿舍,居住地综合考虑,进行分组。通过课堂行动研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验研究。教师把小组学习和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氛围,活动前提出要求、做出示范,活动中师生互动、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后展示,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教师进行课题开展研究中期汇报,交流,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并探讨形成评价体系是否能在实验中实行,以及如何实行。

第三阶段:总结分析阶段:搜集积累材料,总结课题实验成果。

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实践中的成果和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课题实施老师准备示范课例参加市级,国家级比赛,展示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果,书写论文,把实践中所得出的优秀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推广,并完成结题报告。

5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干预班级的英语课堂更规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提高了开口说英语的频率,加强学习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中,我注重学法指导,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特别注重利用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大多数能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这样,认识水平相当的他们,能学得更快,学得更好,相互提高学习能力。

测试将平时考察与课堂表现结合,进一步督促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好转,势必带来英语成绩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干预班级的平均分比平行班级超出近5分,合格率超出10%。

同时,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快速提高。由于实验的需要,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从网上、报刊、杂志、专著中了解新的教育动向,深入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加深,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教学手段比较先进。2007年4月,我参加了“2007深圳市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获得全市一等奖。6月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幼儿(中职)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6 实验后的反思

第一,英语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师生、学生之间通过语言和各种媒介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英语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互相协作,将知识扩展、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与交往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实验充分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加强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

第二,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学生个人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还与学生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构建小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上,引导每个小组之间的良性地竞争。

第三,本次实课题研究也存在着不足:教师之间的协调仍有不足,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之间的对比数据整理不够。

摘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龙岗中专英语教学》课题被确定为深圳市龙岗区“内涵式发展行动研究项目”课题。自开题以来, 课题组就积极按照实施方案付诸实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题研究,合作学习

上一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初步探讨下一篇:创设情境,增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