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金融学

2024-04-18

新古典金融学(精选8篇)

篇1:新古典金融学

新兴古典对新古典的扬弃的相关研究

当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本文通过对新兴古典和新古典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结论等方面的差异的对比研究,对经济学发展的`方向性和基础性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 者:鲁艺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年,卷(期):“”(11)分类号:B0关键词:新古典 新兴古典 超边际分析

篇2:新古典金融学

1、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其核心思想是在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能避免过度的繁荣或萧条而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仍然是适用的。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特色在于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组合为一体,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2、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供给进行分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特定环境下,凯恩斯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府忽视了对供给问题的解决,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公害横行,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多种并发症。面对这一形势,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还必须对供给进行分析。

3、新古典综合派还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称为混合经济。萨缪尔森指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是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经济,市场价格机制和国家经济干预的有机结合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此为新古典综合的现实基础。根据新古典综合派观点,混合经济包括两个部分:国家管理的公共经济部门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私有经济部门。国家调节是为了预防和对付经济衰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率。

篇3:新古典金融学

在经济思想成长的历史进程中,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重心。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1776)、大卫·李嘉图(1817)、托马斯·马尔萨斯(1798)以及马克思(1887)奠定了很多呈现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基本成分。这些思想包括,竞争性行为和均衡动态的基本方法,递减报酬的作用及其与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人均收入与人口增长之间的互动,以不断增长的劳动专业化分工,以及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发现为形式的技术进步的效果和作为对技术进步的激励垄断力量所起的作用。

对作为积累过程基础的各种力量做出解释,成为古典经济增长问题的核心[1]。同资本积累相联系的,是劳动分工上体现出来的技术变革以及生产方法的变革。尤其是亚当·斯密把劳动分工、自由市场和新机器形式的技术进步作为导致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原因。马尔萨斯认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会导致经济增长过程的停滞,当现有土地饱和时,食物短缺和饥饿会限制人口的进一步增长。而按照李嘉图的推理,优生产能力的土地将被最先使用,然后被使用的土地的质量会逐渐降低。其结果是,在扩大耕作面积的过程中,将会发生边际生产率递减,直到产出增长停止。但是,古典经济学家没有考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尽管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了技术进步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所以,总的来看,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中,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的关系没有得到系统的探讨。直到马克思理论的出现,这一点才得到改善。

马克思就是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提出,技术进步将会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增长停滞。对于古典经济学来说,在假定了利润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中心地位之后,说明同资本积累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的利润率的运动,成为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马克思将“利润率下降”趋势看作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规律。他认为,随着生产变得越来越高的资本密集所造成的利润率下降将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因为,剩余只能从劳动力中榨取,固定资本相对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资本有机构成C/V)的增加将引起利润率的下降。所以,技术进步、机器的大量使用,既是资本主义的优点,也是其致命的缺点。优点就是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缺点则是它从长期降低了利润率,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尽管技术进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其在古典的经济增长思想中起了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传统将经济体系看作一个整体,采用的是一种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总量的分析方法,而不是从一种单独的增长理论本身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他们承认经济体系中的相互依赖的基本格局,以及生产、交换、分配和积累等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简而言之,在古典经济学分析中看到的是对价值、分配和增长的分析之间的必然联系,技术进步通过影响实物的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利润率,才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虽然从资本积累、利润率等总量概论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确实比后来新古典的技术关系分析要高明,但遗憾的是,这种总量的分析方法仍然是以实物为基础的(如李嘉图的谷物模型),这与现代宏观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的货币量值是分离的。

二、新古典的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与技术进步的不相容

哈罗德-多马模型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从技术关系探索经济增长根源的开始,但是哈马模型与古典经济学以资本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分析路线相似。(1)

哈罗德-多马一直致力于寻求一种“平衡的增长”,为了保证这种平衡的增长,必须保持储蓄与投资的平衡:

G=s/v

其中,s=S/Y=1/Y为储蓄倾向,v为资本产出比,G为实际经济增长率。从上式可以看出,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依赖于资本的价值理论,因此与劳动生产率是无关的。只有当资本劳动比不变时,劳动才能进入哈罗德—多马模型,于是排除了资本和劳动的相互替代。

因此,很容易证明,任何非哈罗德中性的技术都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平衡增长不相容。哈罗德中性技术要求沿着资本—产出比不变的轨道,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必须保持不变。如果资本存量的增长率K觶/K=s Y/K不变,那么在已知储蓄倾向不变时,产出—资本比1/v必定不变,这意味着资本存量和产出按相同的比率增长。

这种情况下的资本-产出比v=K/Y=K/L÷Y/L=k/y,这样,如果资本产出比将保持不变,则每一工人产出的增长率必须等于每一工人所用资本的增长率。一切非哈罗德中性的技术进步,(2)都将导致资本—产出比的变动,则每一工人产出的增长率就不能与每一工人资本存量增长率保持相等,从而稳定的增长无法维持[2]。

(二)新古典的总量生产函数与索洛余值

哈马模型假定资本—劳动比不变和资本劳动的不可替代,导致了其与技术进步的不相容。新古典增长理论试图克服这一缺点。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微观生产函数被直接推广至总量水平:

Q=F(K,L)

于是,在给定的总量生产函数中增加投入,或者变换一个更有效的生产函数,都会产生经济增长[3]。技术进步就是这样一种沿着更有效利用现有投入的方向把生产函数向上变换的推动力。从而产生了在既定的经济增长情况下,把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相对贡献与移动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的相对贡献分离的问题。

索洛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寻找“把由于技术进步产生的人均产出变化和由于可获得的人均资本产生的变化相分离的基本方法”。(3)索洛增长模型的前提假定是,各种生产要素都是以其边际产品偿付的,而且索洛还明确提出他“并不想为提出总量经济理论和指数理论该如何如何而提出论证”,由此可以看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在回避了资本加总等总量问题的前提下,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论证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4]。

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作:

Q=F(K,L,A),

其中Q代表产出,K,L,A分别代表资本、劳动投入(使用实物单位)和技术进步因子。在此前提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是齐次线性的,且规模报酬不变;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完全替代;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哈罗德中性的技术进步。由此,经济增长可以解释为:

其中wK、wL分别表示为资本和劳动投入占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即为索洛余值。索洛的方法就从异质的产出和资本设备项目中推导出了资本份额、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存量增长率,并对它们在统计方面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说,在实物经济形式下,完全忽略相对价格与总量的矛盾而得出了新古典模型的总量概念(4)。

虽然,相较于哈马模型的不变的资本-劳动比,技术进步加进了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得出了更符合于卡尔多“程式化事实”的结论[5]。但是,一方面,塞进总量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被用于解释一切生产函数的移动因素,对于技术进步本身没有做出解释,似乎技术进步可以完全不依赖于资本积累率和经济体系内的其他变量,这也是后来的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理论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新古典的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的联系根源于实物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一系列前提假定,因此完全回避了相对价格与总量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与现实宏观经济中的货币量值的经济总量不相符。

三、新剑桥学派不同储蓄倾向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函数

(一)不同储蓄倾向的稳定增长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关系分析的传统,因此,如同古典经济学一样,考虑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从一个经济体系整体的角度出发,而且总是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帕西内蒂提到,“近来被融入到剑桥争论中的一个最令人激动宏观经济理论的结论是通过不同储蓄倾向的相互影响所表示出来的利润率、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5)。而这一思想是由卡尔多提出,帕西内蒂发展的[6]。

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相似的是,新剑桥学派的增长模型是以稳定的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考察下述方程:

总储蓄SS=swW+svP

稳定增长要求I=S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利润率

由于假定工人收入的储蓄倾向为零,利润率公式转变为:

这样,资本存量的增长率l/K在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情况下等于自然增长率。而自然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所以平衡增长状态中的利润率是由利润收入中的储蓄倾向决定的[7]。

帕西内蒂通过调节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使经济稳定增长。与卡尔多模型不同的是,帕西内蒂放松了工人收入储蓄倾向为零的假定,认为即使在工人储蓄倾向大于零,也能得出与卡尔多同样的结论。(1)

(二)技术进步函数

卡尔多认为,抛开总量生产函数自身的矛盾不说,新古典将技术因素简单地融入实物的总量生产函数的做法也极其不合理,并由此提出了一个技术进步函数作为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的替代。

其一,新剑桥对古典总量的社会关系分析传统的继承,就决定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必须抛弃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这是因为,总量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由微观生产函数加以严格的假定条件而扩展形成的。而罗宾逊(1953)、斯拉法(1960)、卡尔多(1958)、帕西内蒂(1962)以及哈考特(1972)等新剑桥学者已经证明了,新古典这种由微观生产函数扩展至总量生产函数的推论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悖论[8]。无论是异质的实物资本的加总计量难题,还是边际生产力理论与总量资本的循环推论,无不向人们昭示了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的不可能性[9]。

其二,技术进步也是无法作为一种要素加入至所谓的总量生产函数中的。“只有数量可测量的经济物品与服务才可被用作生产函数中的独立变量。”因此,卡尔多指出,既然技术进步无法计量,那么也就不能作为一种独立投入并入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度量的经济增长也无法确定是归功于技术进步,还是生产要素投入。

正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卡尔多提出了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以替代总量生产函数解释经济增长(如图1)。首先假定:技术进步是资本深化的增函数;人均产出增长率是人均资本增长率的增函数。由假定可得,存在一个函数T(·)可以概括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图1可知,曲线凹向原点,即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为负,这说明人均产出增长率随着人均资本增长率以递减的速度增长[10]。

技术进步函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两种途径,技术进步函数本身的移动与沿着技术进步函数移动。当出现重大技术发明时,技术进步函数整体向上移动,与45°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P'。但是,由于新剑桥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是结合收入分配等宏观总量问题进行的,因此一般采取了新古典稳定增长的假定,即中性的技术进步,所以在新剑桥的技术进步函数分析中,技术进步是稳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函数整体的移动。在均衡点P的左边,人均产出增长率高于人均资本增长率,推动经济向P点靠近;反之在均衡点P的右边,人均产出增长率低于人均资本增长率,经济会自动向P点回落。

总的说来,新剑桥学派,一方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传统,从社会总量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利润率的决定等因素放在一个社会总体的环境下综合考虑,虽然这种分析依然是实物的,但已经很接近宏观经济的货币总量现实;另一方面,由于对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悖论的认识,新剑桥学派用技术进步函数替代了总量生产函数,以解释经济增长。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由于他们认为技术进步无法计量,因此不能用来作为一种投入并至生产函数中。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摒弃实物为基础的分析范式,新剑桥转而寻求一种技术进步函数来替代生产函数。因此,在放弃总量生产函数的同时,新剑桥仍然沿用了新古典稳定的经济增长作为前提,假定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事实上,宏观经济总量,作为一个货币量值,与技术进步的实物分析没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新剑桥虽然意识到了总量生产函数的实物分析与宏观总量的矛盾与悖论,但却在技术进步函数中犯了同样的错误[11]。(2)

四、结论:货币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就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古典、新古典与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分析范式。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体系是一个整体,要从总量的社会关系来考察经济增长。因此,看重的是增长问题与生产、交换、分配和积累等的相互联系。他们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问题的核心,因此,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资本价值理论关系密切。而新古典经济学先是认为,经济增长仅仅源于所使用的投入量的增加,当发现无法解释经验事实时[12],(3)才加进了技术进步作为“索洛余值”的解释。新剑桥学派则提出,由于技术进步是不可计量的,总量生产函数不能区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用技术进步函数替代总量生产函数来解释经济增长。这些分析虽然从各个角度对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增长的经验事实。但是,无论是古典、新古典还是新剑桥学派的增长理论,融入技术进步因素时,均是从实物经济的角度着手考虑的。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宏观经济变量都是与技术无关的货币量值。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是一个纯粹的货币经济。所以,需要对古典、新古典与新剑桥的分析法进行发展和综合,以构建一种货币经济的解释经济增长的框架。

篇4:金融危机重创古典音乐

因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如今已经影响到了全球各个领域。在当今金融高度资本化、流通化和国际化的市场下,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比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更为迅猛,甚至已经导致了国家破产,诸如冰岛。目前,冰岛不得不求助于俄罗斯的40亿欧元贷款以维持国家运作。率先在冰岛破产中受到重挫的便是正在兴建的音乐厅。这个附属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国家会议中心并拥有1800座席的音乐厅,临海湾兴建,风景宜人,耗资巨大。该音乐厅也是冰岛交响乐团未来的驻地,由指挥家兼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担任艺术总监。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该音乐厅目前已经停工。

在发达国家的欧美地区,古典音乐和歌剧界也因为金融危机而遭受重创。其中,受其影响最为直接的便是艺术赞助商的撤出,其次是听众紧缩开支后带来的票房收入的减少。自演出经纪成型后,古典音乐演出成本高昂,且水涨船高。加之古典音乐机构通常为非盈利机构,必须需要商业赞助,而金融机构历来是古典音乐的慷慨投资商。古典音乐机构的发展和稳定,往往与以金融机构所给予的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投入密不可分。由于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带来最为直接和致命的影响,致使古典音乐行业也由于缺乏赞助而遭受损失。

剧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两大常年金融赞助商的撤出,萨尔茨堡音乐节在2010年的演出计划被迫做出调整,已经不得不砍掉4场歌剧,资金缺乏甚至将威胁到一部全新歌剧的制作。英国一些音乐学术研究机构因为资金匮乏,也面临关闭的危险。

在美国,密歇根州歌剧院由于资金短缺取消了一场歌剧《丑角》的演出。除了取消《丑角》外,歌剧院还裁员3名,并推迟原定明年上演的雄心勃勃的瓦格纳《指环》全集,取而代之的是耗资相对较小的莫扎特《唐璜》。

无独有偶,洛杉矶帕萨迪纳交响乐团由于流动资金已低于运作底线的580万美元,也取消了4场流行音乐会演出,并以裁员协助乐团渡过难关。还有比取消演出更为严重的。因上届美国总统大选闻名的美国橙郡的太平洋歌剧院,近日宣布将取消所有2008-09演出季的剩余演出,并很有可能关门大吉。英国男中音歌唱家布林恩·特菲尔的夏季音乐节也面临2009年停办的厄运。

美国资金最为雄厚的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的赞助基金从今年6月30日的2亿5百万美元下滑到9月30日的1亿7千8百万美元。乐团主席扎林·梅塔表示,尽管乐团目前还没有采取实质性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但“影响肯定存在,而且会愈加严重,肯定要勒紧裤带了”。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的许多演出机构都展开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开源节流是当前古典音乐机构应对金融危机最为有效的途径。以吸引更多的赞助的开源措施,已经看似困难重重,因此,他们纷纷把重点工作放到了紧缩开支上。乐团和歌剧院纷纷减少排练时间和演出场次,以躲避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号称全球最大歌剧院和古典音乐演出机构的大都会歌剧院,也同样开始拿员工开刀,减少员工的医疗保险金。总经理彼得·格尔布也在探索“保证艺术质量前提下”的缩减开支,包括巡演和娱乐花费,以及减少加班时间。他说:“从票房看来,今年的票房比去年有所上涨,但很明显涨幅低于预期。我预料集资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纽约市立歌剧院早就因为演出场所装修而削减了许多演出。日前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歌剧院要求员工开始停薪休假,每月2天。此外,歌剧院的年度预算也从之前规划的60万美元降低到36万美元。这一调整直接导致歌剧即任总经理吉拉德·莫迪埃还未走马上任便宣布辞职,因为他“无法接受管理一家比法国最小规模歌剧院还捉襟见肘的歌剧院”。芝加哥交响乐团因为金融机构对乐团的贷款额减少而陷入困境,取消了2009年的欧洲巡演计划。

尽管面临金融危机的种种困难,格尔布仍然对今年大都会歌剧院收支平衡充满信心。剧院去年财政赤字为1100万美元,但财政赤字控制在5年经济规划的预期值内。他认为,歌剧院还可以通过更加密集和科学的排练,以及巧妙减少制作费开缩减开支等方面应对资金短缺的问题:比如使用更为廉价的面料,并把道具和戏装制作承包给制作费低廉的制作商等等。

篇5:对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的反思

对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的反思

一、利率的动态议价过程新模型的设立 我们试图模型化这样一个过程:给定一个资本使用者(想得到融资)与资本提供者(想贷出资本),给定资本使用者初始认为得到贷款后进行投资能得到的利润率为L1,而资本提供者初始认为资本使用者得到贷款后进行投资能得到的利润率为L2,且L1》L2.L1》L2这一假设非常重要,因为正是由于资本使用者与资本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才导致资本使用者与资本提供者对资本的未来收益的判断不一致.而且必须是L1》L2,否则博弈将不能也没必要进行.我们可以设想在资本使用者和资本提供者心中都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贴现成本为r1和r2(假想的利率?),假设r1≤L2,r2≤L2.我们的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双方如何在轮流出价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初始判断,最后达成一致(即如何形成资本的价格:利率).

作 者:罗巧根 周玉佳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生 刊 名: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2003 “”(2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新古典金融学

一、新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

1975年,罗默偶然读到了一本森岛通夫的著作(1973),森岛证明,可以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对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进行精确的研究。森岛的著作对罗默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接下来的4年中,罗默以置盐信雄和森岛创建的模型为基础,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问题进行研究。他系统地提出了一种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且利用其技术推导出一种必要和充分条件,证明了森岛所谓的“基本马克思主义定理”的正确性:对工人的剥削相当于均衡状态下的一种正的利润率。而且,在罗默的模型中,不同企业之间利润率相等是作为一种均衡条件而出现的:森岛的模型不是一个均衡的模型,只是简单地假设了这一点。

在这一时期,罗默写了几篇关于利润率下降问题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概括了置盐的观点:在一个资本家采用成本-节约创新的经济中,只要实际工资保持不变,利润率将永远不会下降。在罗默的模型中,他假设资本家对于一种新技术的经济寿命有着理性预期。然而,如果固定资本在经济上比预期时间更早地被废弃了,那么由于技术变革的速度很快,利润率就会下降。不断提高的实际工资是利润率下降的另一个途径。因而,资本主义是否会倾向于经历一种下降的利润率问题,包含着实际工资与技术变革之间的联系,以及资本家是否是缺乏远见的。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

大体而言,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者的学术成就正处于一种相当沉闷的状况。其主要的解释模式是机能主义和结构主义:前者表明,社会制度和行为方式可以用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利益来加以解释;而后者认为,结构的强制力没有给个人选择行为留下任何空间。就方法论而言,个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属于“资本主义”概念论的领域,而且与马克思主义是不相容的;解析论理学、统计数据分析和数理经济学也是如此。

罗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1981)的出版是摧毁这个思想狭隘领域的主要事件之一。在引言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微观基础。所谓微观基础被定义为“由很多个人(他们被假定以某些特定的方式行事)行动的结果导出整个社会的总体行为”。

在这本著作中,最有价值的讨论是阶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阶级意识与技术选择”一节中,罗默证明,如果最有效率的技术有增强工人自身组织能力的内在效应的话,则剥削工人可能要求使用次优技术。在“技术变革和阶级斗争”的一节中,采用一种不同的框架也进行了类似的证明。但是,这两个讨论都是高度抽象的,没有更多地注意细节、技巧和现实生活的例子。罗默喜欢透过一般均衡理论的镜片来考虑全部经济现象的习惯可能使他转向研究这种模型。尽管罗默最终确实转向了议价理论,但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法论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实证分析的缘故。

三、《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

1982年,罗默出版了一本大大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部内容的著作——《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在引言中,他声称这本书是由一种试图理解社会主义国家中阶级社会发展的兴趣所激发的。该书的第一部分,罗默研究了一种私人所有权经济的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代理人被描述为被赋予了劳动力和商品——这些可作为生产中的投入品(也就是资本)。一个代理人能够选择雇用劳动力在依靠他的资本的“他的工场”中工作,也可以在他利用自己的资本建立在工场中使用他自身的劳动力,或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售劳动力(去其他某个人的工场中工作)。对于一个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问题来说,他有一个最适合的解,这可以用表1中系统性组合的五种类型中的一种体现出来。

表1 代理人的阶级身份

自己的 雇用 出售

0   +  0 纯粹的资本家

+   +  0 不完全的资本家

+   0  0 独立的工匠

+   0  + 不完全的无产者

0   0  + 无产者

“自己的”、“雇用”和“出售”分别意味着“在一个人自己的工场中工作”、“雇用劳动力”和“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售劳动力”,同时,“+”意味着该代理人从事那项活动,而“0”则意味着他不从事该项活动。这三种活动的五个可能组合中的每一个组合限定了一种阶级身份:一个阶级是由一个代理人与劳动过程的关系而不是由他的财富确定的。这样,在这个模型的一个再生解中,每个代理人都可以把他自己看作是上述五个阶级中的一个。阶级形成是内生的:因为代理人的阶级是伴随着经济行为而出现的。

一个代理人的阶级身份和他是否被剥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罗默把剥削定义为对马克思的思想的一种概括,即剥削是由不平等的劳动力交换来度量的。在马克思看来,无产者被剥削了,因为无产者所接受的维持生存的最低工资中包含的社会劳动时间(马克思称之为“必要劳动”)要少于他们为赚取维持生存的最低工资而提供的劳动时间:马克思将这一差别称为剩余劳动,而且他用剩余劳动相对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度量剥削率。工人向资本家提供的剩余劳动,可以看作是他们为了使用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存量而付出的一种租金,因而使他们自己能够谋生。在罗默的一般模型中不存在维持生存的最低工资:相反,每个代理人会选择劳动和商品的矢量以使一个效用函数最大化——该效用函数的自变量是受他的预算和资本约束的商品和闲暇。在一个再生解中,如果一个代理人赚取的收入不足以购买到包含着与他付出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个商品组合的话,那么他就被剥削了;如果无论他怎样花费他的收入,他总能买到包含着比他付出的劳动更多的一个商品组合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剥削者。收入由工资以及来自于自己生产的利润和收益构成。

在这个模型中,剥削和阶级身份是两个独立定义的概念。阶级-剥削一致原理(CECP)这一主要定理表明,在均衡情况下作为一个资本家或不完全的资本家的任何一个代理人都是一个剥削者,而作为一个不完全的无产者或无产者的任何一个代理人都是被剥削的。独立工匠的剥削状况是不确定的,这要取决于他们的财富,他们可以是剥削者、被剥削者或者都不是。因此,这个模型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已经采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范畴提供了一种联系。

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罗默提出了一种剥削的一般理论,使用了来自于合作博弈论基础课程的概念。例如,在一个私人所有制经济中,如果根据人均份额来提取社会可转让资产,并存在这样一种分配:使它的每一个成员比初始均衡时境况更好,但不对余数进行分配以使每个成员都像他们处于均衡时那样富裕,那么,在一种均衡情况下,代理人的一个联盟就被剥削了。

该模型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仅因为它们使用了均衡的新古典模型和博弈论,而且因为把剥削和阶级归于代理人的

不同的禀赋(以及他们的不同偏好)。这样,阶级和剥削理论就从价值的劳动理论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劳动过程被假定不是一个斗争的场所:工人和资本家签订工资合同,而且劳动是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出现的。罗默对这一点的辩护是,他的模型表明剥削和阶级可以出现在一个私人所有制经济中,即使劳动过程是完全清楚的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上签订的合同能够无成本地执行。但是,罗默提出了一个资本主义理论,在该理论中,剥削和阶级的出现主要是建立在财产关系基础上的,而不是生产中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原则上,一个人可以想象一个资本主义充满了剥削和阶级,但其中劳动的过程是民主的。

四、关于公共所有权和市场社会主义

1987年以来,罗默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所有权和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解决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和无效率的药方是废除生产的可转让手段中的私人财产,并代之以公共所有权。但是,在经济学家中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公共所有权的定义。在对公共所有权的机制-设计方法中,罗默和Silvestre假设了这样一个经典的经济环境:所有技术都是不变的而且是规模收益递减的。但是,当企业是一个自然垄断者(即生产中存在不可分性或规模收益递增)时,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的公共所有权经常是私人所有权的.一种替换物。众所周知,对这样的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不会导致效率,这样就留给了政府两种选择:试图对一种私人经营的自然垄断者进行规制,或者进行国有化然后把它作为一个公共企业加以规制。20世纪80年代的常规认识是,从一种经济的观点来看,第一个选择要更好一些。罗默和Silvestre对此提出了挑战。在一个不对称信息的环境中,管理者不知道企业的确切的成本函数,他们只能对规制一个私人垄断者和规制或者补贴一个公共企业的福利后果进行比较。没有一种社会制度能比另外一种一贯地保持压倒性的优势,哪一个的福利更优取决于该经济的种种参数。在这个模型中没有假设公共管理者试图实现利润最大化;他的目标函数包括:关心消费者中的大众性(因为是他们选举可能比管理者有着更大权力的政治家),并且关心工人的工资(因为公共企业中的工人号称比私人企业中的工人得到了更高的工资)。然而,在适当的条件下,公共企业在福利上可能远远超过了受规制的私人垄断者。

和很多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起,罗默有一段时间鼓吹一种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体系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惟一可行的形式。他在与Ortuno和Silvestre一起合著的“市场社会主义”(1990)一文中,将作为一种经济上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定义为:(1)所有私人商品包括劳动力是通过市场分配的;(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并且是公共所有的;后者意味着利润是通过一种民主决策的方式分配给公民的;(3)投资的方式和水平可能是通过政治党派的竞争民主地决定的;(4)政府利用价格、数量和税收工具来贯彻期望的投资形式。三个模型被建立起来了,每一个都符合这四项要求。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沿袭了奥斯卡·兰格1938年的开创性论文的传统。

五、革命斗争的博弈分析

在罗默的论文(1985,1988)中,他描述了“列宁和沙皇”之间的一种博弈。革命以前的情况被看作是一种收入分配的模型。列宁提出了一种新的收入分配,而沙皇则针对那些参加了一场失败了的革命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惩罚——罚金。假设沙皇首先采取行动,则任务是描绘两个当事人的均衡策略。在考虑了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情况下的收益大小以及失败情况下的惩罚大小以后,如果联盟中每个成员的预期收入超过了他目前的收入,那么反对沙皇的一个联盟将会形成。反过来,成功的机会是联盟(假使它已经形成)的规模和成员人数以及惩罚的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受制于三个约束条件:(1)联盟单调性:随着更多的人加入一个联盟,成功机会决不会减少;(2)惩罚单调性:随着惩罚变得更加严厉,成功的机会决不会减少;(3)贫乏和饥饿:在一个联盟中增加一个穷人所提高的成功的机会至少像增加一个更富的人那样多。

罗默指出,第一个条件“几乎不需要去激发。”但是,去想象不能满足的情况并非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正如罗默本人特别提到的,第三个条件是不容易获得的。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的功效取决于动力和资源。由于前者是收入的一个减函数而后者是收入的一个增函数,因而收入对功效的净影响一般是中性的。第二个条件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只要我们注意到只有在联盟已经成功地形成的情况下是适用的,这种印象就会消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严厉的惩罚会减少可能形成的联盟的数量,但会增加已经形成的联盟的成功机会。这应该是一种正确的而且是重要的见解。罗默以其特有的坦率宣称“这样假设是为了使沙皇成为一个不平常的游戏者”,好像在争论中它的惟一作用是让他展示他的技能。但是,这个假设实质上是正确的。正如罗默评论道:“统治越是专制,人民就越是激怒,而且革命性的企图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惩罚单调性的假设是建立在“专制的心理学”基础上的。另外,惩罚的严厉充当了每一个潜在革命者的一个信号,即政权相信它自己已处于困境之中,而且因此他不会像他自己相信的那样孤立。如果潜在的革命者们有着自信-博弈的偏好,则一个人是不孤立的认识恰恰是发动革命行动所必需的。

罗默证明,首先,如果把惩罚单调性假设再加强一点点,以致可以宣称惩罚的每一次增加实际上都会增加成功的机会(这与不减少它们截然不同),那么,一个具有理性的沙皇强制实行最大的惩罚决不会是合算的,因为它们的威慑作用往往要小于来自专制心理的作用。接下来,他引入了“相对严厉”的附加假设:如果沙皇对某个已经受到严厉惩罚的人再提高一点点惩罚,那么它所带来的成功增加的可能性就要高于对一个受到更轻惩罚威胁的人提高同样程度的惩罚。在这些条件下,列宁的理性选择是提出(与任何意识形态的公正无关)一种“渐进的”收入再分配,即把富人的收入拿给穷人。在这种情况下,“贫乏和饥饿”的原则被更强的“匀称”原则所取代。根据后一个原则,成功的可能性是一个联盟规模的一个简单的函数,联盟成员的收入没有差别。

六、小结

罗默的著作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那具有洞察力的、原创性的思想。他是一位具有超人技能的数理经济学家,他利用现代经济理论的方法,研究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几个主要思想,并且已经试图系统地阐述了公共所有权和市场社会主义的严格定义。

【参考文献】

① J.Roemer(1978),“Neoclassicism,Marxism,and  Collective  Action”,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12:147-62.

② J.Roemer(1981),Analytical  Foundations  of  Marxian  Economic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Roemer(1982),A  General  Theory  of  Exploitation  and  Cl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④ J.Roemer(1985),“Rationalizing  Revolutionary  Ideology”,Econometrica53:85-108.

⑤ J.Roemer(1988),“Rationalizing  Revolutionary  Ideology:A  Tale  ofLenin  and  the  Tsar”,in  M.Taylor(ed.),Rationality  and  Revol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29-44.

篇7:新古典金融学

教材分析

古典概型是概率中最基本、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类型之一.这节内容是在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熟悉的例子,归纳出古典概型的特征,进而给出古典概型的定义,这里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古典概型的概念,难点是利用古典概型的概念求古典概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对古典概型概念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能运用所学概念求一些简单的古典概率,并通过实例归纳和总结出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3.通过对古典概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概率的实际意义.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在学生已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基础上,由具体的例子抽象出古典概型的概念.在这里,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是难点,故要通过具体例子总结古典概型的两个共同特征,特别要注意反例的列举.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1,2,3,4,5,6}.它有6个基本事件.由于骰子的构造是均匀的,因而出现这6种结果的机会是均等的,均为

2.一先一后掷两枚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它有4个基本事件.因为每一枚硬币“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出现这4种结果的机会是均等的,均为.

3.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为Ω={发芽,不发芽},而这两种结果出现的机会一般是不均等的.

二、建立模型

1.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的特征

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上以及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上讨论. 结论:(1)问题1,2与问题3不相同.(2)问题1,2有两个共同特征:

①有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即只有有限个不同的基本事件. ②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2.古典概型的定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古典概型的定义.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上述(2)中的两个共同特征,我们就称这样的试验为古典概型,上述前2个例子均为古典概型.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并不是所有的试验都是古典概型.例如,第3个例子就不属于古典概型.

3.讨论古典概型的求法

充分利用问题1,2抽象概括出古典概型的求法.

一般地,对于古典概型,如果试验的n个事件为A1,A2,…,An,由于基本事件是两两互斥的,则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

P(A1)+P(A2)+…+P(An)=P(A1∪A2∪…∪An)=P(Ω)=1. 又∵P(A1)=P(A2)=…=P(An),∴代入上式,得nP(A1)=1,即P(A1)=

∴在基本事件总数为n的古典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如果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m,同样地,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得P(A)=mn,即

三、解释应用

.[例题一]

1.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注:规范格式,熟悉求法.

2.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一件次品b1的3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练习一]

在例2中,把“每次取出后不放回”换成“每次取出后放回”,其余条件不变,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注意: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的区别. [例题二]

甲、乙两人做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乙赢的概率.

解:把甲、乙出的“锤子”、“剪刀”、“布”分别标在坐标轴上.

其中△为平局,⊙为甲赢,※为乙赢,一次出拳共有3×3=9种,结果如图29-1.设平局为事件A,甲赢为事件B,乙赢为事件C.

由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得

思考:例3这类概率问题的解法有何特点?

[练习二]

抛掷两颗骰子,求:(1)点数之和出现7点的概率.(2)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例题三]

掷红、蓝两颗骰子,事件A={红骰子的点数大于3},事件B={蓝骰子的点数大于3},求事件A∪B={至少有一颗骰子点数大于3}发生的概率.

教师明晰:古典概型的情况下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设A,B是Ω中的两个事件.

P(A∪B)=P(A)+P(B)-P(A∩B),特别地,当A∩B=[练习三]

时,P(A∪B)=P(A)+P(B).

一个电路板上装有甲、乙两根熔丝,甲熔断的概率为0.85,乙熔断的概率为0.74,两根同时熔断的概率为0.63.问:至少有一根熔断的概率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每个人的基因都有两份,一份来自父亲,另一份来自母亲.同样地,他的父亲和母样的基因也有两份.在生殖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各自随机地提供一份基因给他们的后代.

以褐色的眼睛为例,每个人都有一份基因显示他眼睛的颜色:(1)眼睛为褐色.(2)眼睛不为褐色.

如果孩子得到父母的基因都为“眼睛为褐色”,则孩子的眼睛也为褐色.如果孩子得到父母的基因都为“眼睛不为褐色”,则孩子眼睛不为褐色(是什么颜色取决于其他的基因).如果孩子得到的基因中一份为“眼睛为褐色”,另一份为“眼睛不为褐色”,则孩子的眼睛不会出现两种可能,而只会出现眼睛颜色为褐色的情况.生物学家把“眼睛为褐色”的基因叫作显性基因.

为方便起见,我们用字母B代表“眼睛为褐色”这个显性基因,用b代表“眼睛不为褐色”这个基因.每个人都有两份基因,控制一个人眼睛颜色的基因有BB,Bb(表示父亲提供基

因B,母亲提供基因b),bB,bb.注意在BB,Bb,bB和bb这4种基因中只有bb基因显示为眼睛颜色不为褐色,其他的基因都显示眼睛颜色为褐色.

假设父亲和母亲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都为Bb,则孩子眼睛不为褐色的概率有多大?

点 评

篇8:解读新古典舞蹈茶艺

1 古典舞的身韵美

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古代的一种舞蹈形式演变而来。它是对我国的杂技、武术、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成。古典舞有着独特的身韵美, 与其它的舞蹈形式有所不同, 有着独特的内涵、韵味。舞者在舞蹈的时候, 通过一举一动“、手、眼、身、法、步”等刻画人物形象, 展现舞蹈中的情感。身韵是古典舞美的传递, 以及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文化, 在舞蹈的表演中, 通过身韵特征能够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同时也能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观看完中国古典舞能够带给人流连忘返、意味深长的感觉, 从而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耐人寻味的特点。

2 古典舞蹈茶艺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 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 饮茶的涵义也由当初的缓解疲劳变成了如今的消遣、娱乐等各种功能, 传统的茶艺只是具有简单的民俗表演的作用, 提供给更多人欢乐, 而如今的茶艺表演已经上升到艺术层次上, 逐渐转变成了舞蹈茶艺表演, 加入舞蹈元素后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推进了古典舞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加快了新时期的创新脚步。新时代背景下的茶艺师学习了如何将茶文化与各种艺术形式相融合, 在茶馆中, 为客人推荐适合观看演出的茶品, 使国内外的客人对中国的茶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快节奏的生活模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 能够让人们在品茶中缓解心理压力, 同时能够通过欣赏艺术文化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中国茶艺师所要做的创新的目的之一, 中外的游客能够通过舞蹈茶艺表演更深的了解中国茶文化, 体会茶文化的真理和价值所在。现代化的古典舞茶艺不仅凸显了茶文化的价值和精髓, 更凸显了茶艺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特点。

3 中国古典舞的特征与表现

3.1 形体外在美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 最突出的是外在的形体美, 这也是古典舞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最突出的特点。形体在中国古典舞中有多种解释, 例如:形态、表情、肢体等, 舞蹈学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古典舞的研究应该重点体会古典舞的应用价值和审美特征。在中国古典舞中, 形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通过舞者的步伐、动作进行研究和考虑的, 舞者的动作是否能跟得上音乐的节奏等;第二种是舞者对肢体动作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 在古典舞表演结束后, 观众通过欣赏舞者的舞蹈明白舞蹈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深刻的涵义。在许多中国古典舞中, 艺术研究者喜欢把舞者的形体按照静态和动态进行区分, 这不仅是对古典舞进行部分和整体的鉴别, 同时还是对领会古典舞的艺术水平和审美特性进行准确的评定, 让更多人能够欣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能够喜欢中国古典舞。

3.2 神韵内在美

中国古典舞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内在的神韵美, 神韵是舞蹈的灵魂, 也是舞蹈的内在特征的体现。在各种古典舞的表现中, 舞者首先要了解古典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古典故事内容, 通过了解音乐中的内在涵义, 从而将舞蹈的灵魂展现出来, 神韵美表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表现了舞蹈的内在情感。例如:中国古典舞《点绛唇》是韵味深厚的舞蹈, 展现了女子温文尔雅的特征。这个古典舞将女子的神态、情绪都体现出来, 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表演体会出舞者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充分理解舞蹈涵义。另外, 中国古典舞的主题思想、情感主张等特征都会通过古典舞的内在神韵美体现出来, 例如:中国古典舞《丝路花雨》、《梁祝》等舞蹈本身就具有文化价值、精神文明等, 再加上舞者的表演, 展现出古典舞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3.3 节奏为辅助

中国古典舞在表演的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是节奏的重要性, 演员在确保动作、肢体的完整性外, 要注意对节奏的把握, 将表现的舞蹈展现的淋漓尽致。节奏能够体现舞者的表演是否专业、舞者对舞蹈的掌握是否到位、舞者的动作是否准确等。节奏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肢体语言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可以延伸到舞者的神态、情绪的表现。节奏的把握展现了舞者的舞姿干净利落, 每一个动作都要一次做到位, 中国古典舞是柔美与刚劲相结合, 可以说节奏的辅助作用在舞蹈的表现中可以丰富舞蹈的内容和层次。在节奏的神韵中, 舞者的申请和动作有着不同的表现, 其中包括:寸劲、反衬、神劲等三种, 寸劲的幅度较小, 反衬劲的幅度相对较大, 所以在舞蹈的表现上可以通过神态、肢体的力度来表达想要的效果。

4 新古典舞茶艺的内容概括

中国古典舞《梁祝》是通过昆曲中的构思所改编而来的, 现如今, 新古典舞《梁祝》融合进了茶文化中, 展现出了我国汉代茶艺的文化特征和思想内涵, 影片《天合露》等系列作品是以茶文化为名的, 展现出了地域风情文化艺术特征, 在文人品茶的同时, 通过对《天合露》的理解, 品茶的人能够通过不一样的品茶方式能够知道不一样的文化韵味。《新娘茶》也是一种茶艺舞蹈表演, 所表达的中心情感是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舞蹈茶艺表演中, 人们可以在品茶的同时放松心情, 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梁祝》、《新娘茶》、《天合露》等舞蹈茶艺表演能够通过自身的文化价值展现出中国古典舞涉及的不同范围以及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全方位的展示出新古典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新古典舞蹈茶艺的表演以独特的表现形式, 以完美的艺术画面精彩的呈现出来, 给中外学者乃至客人带来不同的欣赏的视觉感受。在2008 年的中国茶艺博览会上, 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将茶艺博览会进行的顺利、完美见证了中国新古典舞蹈茶艺的创新和成功。

通过中国古代文人品茶、思茶以及现代人读茶、懂茶将中国茶艺进行了创新和改编, 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赋予了新的魅力, 制定了中国新古典舞蹈茶艺表演, 让中外客人看到了不同的品茗方式和理解茶文化的方式。茶艺师将原创的舞台表演进行改革和创新, 加入了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模式与茶相融合, 成为了如今的新古典舞蹈茶艺, 成为了真正的观赏性艺术, 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在新古典舞蹈茶艺的表演中并不是简单的舞蹈肢体语言的展现, 而是通过人物扮演角色, 展现生活原生态的舞蹈, 在古典舞茶艺表演中, 演员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对舞蹈内容进行阐释, 要将茶艺的扮演行为用艺术化的肢体传递给观众, 传递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舞者通过古典舞茶艺表演将茶文化的特征通过感知、品味将这些物质化的品茶文化通过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 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

中国新古典舞茶艺包括“茶音茶影”的舞台剧以及“天合露”的古典文化系列, 展现出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中国新兴的古典舞茶艺表演结合美国百老汇的表演模式加以创新得到, 表达了中国古典舞神韵以及中西结合的美感。例如:《行香子》是提取我国的古典诗词进行改编和创造完成的, 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以双人舞、单人舞和群舞的形式展现出古典舞的意境, 同时展现出了中国地域文化特征。新古典舞茶艺表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模仿的人越来越多, 一些外国学者还将这种茶艺表演形式传到自己的国家, 提升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5 品茶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联系和体现

根据专业茶艺学者的研究数据表明, 中国新古典舞茶艺表演与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舞茶艺的表演中, 可以通过灯光及舞台布景去体现茶文化, 这种新型的文化表现形式正被各大茶文化领域所研究。在表演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舞者的衣服上, 手上都散发着浓浓的茶香, 带给观众清新、愉悦的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古典舞中就是通过茶艺为媒介, 展示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这种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即包含了舞蹈, 又包含了戏曲, 同时也体现了茶道文化主义精神。古典舞茶艺将品茗与古典舞相融合, 创造出非凡的表现形式, 真正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点。研究学者经常这样说, 如果没有茶艺和茶道就没有茶歌和茶舞, 也就没有独特的表演形式, 所以说古典舞茶艺表演不仅与茶文化有关, 也与茶文化在戏曲领域中的文化形成有关, 突出一种灿烂多彩的茶文化内容。

6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五大方面对新古典舞蹈茶艺表演进行探究和解读。茶艺舞蹈不仅仅是茶文化和舞蹈的融合, 同时还是中国文化和艺术向国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国新古典舞蹈茶艺是新兴的艺术文化体现, 能够展现中国茶文化和古典舞蹈的力量和价值, 中国古典舞的特征是美学的灵魂体现, 而茶艺特征则是精神文明的展现。笔者希望未来的茶艺表演创新能够有更多的茶文化学者共同努力、研究, 探索出全新的中国古典舞蹈茶艺表演模式和技术技巧。

参考文献

[1]刘青弋.中国古典舞代表作重建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 (05) :20-36

[2]刘涛.对武舞的历史解读——兼论武术套路对古典舞蹈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 (02) :124-126

[3]史博.语言与题材形象与意境——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 (01) :37-41

[4]江立健.解读新古典舞蹈茶艺[J].中外企业家.2014 (5X) :249-249.

上一篇:缺乏面试经验的求职面试小贴士下一篇:相知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