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猜想

2024-05-03

新金融猜想(精选四篇)

新金融猜想 篇1

“中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已经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通过, 将自201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一则简单而明确的消息, 在中国货运业掀起了一股暗流, 表面上平平静静, 水面下风起云涌, 特别是几乎全行业违法运行的轿车整车运输业, 对比缄口不谈却心情忐忑。福兮?祸兮?

斗转星移, 时光飞进, 今天恍然已经是2011年7月1日了, 全行业超限运输的轿车运输行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小张是一辆25米轿运车的老牌驾驶员了, 他的境遇……

猜想一:抓源头, 解困局, 因势利导

今天上路, 小张特别的踏实, 他的车已经在上个星期完成了改装任务, 现在全车总长1 8米, 符合交通部2号令的规定。今天拉了6辆奥迪向南方进发, 一路检查明显严格多了, 但是他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找人带路和周旋了, 因为他不违法了!

原来在条例正式规定后, 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经对轿运车行业的全面违法现象了如指掌, 了解了恶性竞争是造成全行业违法的根本原因, 决定从源头起解决这个问题。联合了交通、交管、工商、税务等部门, 科学测算了轿车运输行业合法运输的真实成本, 以此为依据制定了轿车运输的标准指导价, 并以此指导全国整车制造企业与道路运输企业重新签署道路运输合同, 低于指导价的合同为无效合同, 违规者严厉处罚。

同时有关部门组织轿车运输挂车生产企业制定了现存数万辆违法车辆的合法改装计划, 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后对各个物流企业的车辆进行改装, 国家工信部更新了目录, 车管部门更换了行驶证, 国家对车辆的改装费用给予补贴。7月1日前所有轿车运输车改装完成, 顺利上路。

此外, 国家标准的修订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 中置轴的新型整车运输车在工厂下线, 投入运行, 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运输效率。

至此, 轿车运输的全行业违法现象从此终结, “猫捉老鼠”的游戏再也不用玩了, 小张的收入没有变, 企业的经营摆脱了违法困局走入正常合法竞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路、路政执法部门的压力大大减少, 和谐社会阳光照进了这个曾经的死角。

猜想二:普法律, 溯源头, 逐步施压

今天上路, 小张开的还是25米的车, 心情忐忑, 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

果然, 早上出发后在第一个高速公路检查区就被拦了下来, 停好车, 路政执法人员丈量取证后把他带到了一个休息大厅, 里面是一个会场, 周边都是关于《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宣传画, 先让小张仔细学习, 等下参加每两个小时举办一期的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 路政执法人员通俗的解读了条例中关于通行的条款, 说明了违法的严重后果, 向小张发了宣传手册、处罚通知书、给企业的整改通知书, 同时还有一份给整车生产企业的整改通知书, 告知该车违法运行, 请整车厂商调整运价, 配合物流企业纠正车辆违法现象。如果为整车厂提供运输的企业有10%的车辆违法将被处罚, 可能会吊销道路运输许可证, 整车企业的车辆将无法运输, 后果严重。

小张按规定交纳了罚款, 揣着处罚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后重新上路, 这下一路顺风, 只要出示这些文件, 再也没有被罚款, 顺利的完成了运输任务。回到公司, 他马上将所有的文件交给了公司, 运输公司所有在外面的司机每个人都带回了一整套同样的文件, 公司将整套文件装订, 制定了整改计划, 和当地的物流行业协会一起, 与整车制造企业进行了沟通和谈判。整车制造企业综合权衡了成本与市场缺货的影响后, 同意了运输企业的整改计划, 制定了逐步调整提高运价的计划, 增加了预算,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运输企业三个月内改装了所有的违法车辆, 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正轨。

小张踏实了。

猜想三:严执法, 不放松, 一步到位

今天上路, 小张开着25米长的车, 心情绝对的紧张, 警灯闪烁, 步步为营, 全国的公路网成为了天罗地网, 第一个休息区小张就被流动执法站就地检查, 丈量、取证, 一张处罚单明确的递到了小张的手里。同时一张给运输公司的告知书发给了小张, 上面明确的指出, 小张的车连续三次违法将被吊销道路运输许可证, 企业10%的车辆违法将被吊销企业的道路运输许可证。

小张一路上心情紧张, 却不用担心二次罚款了。

回到公司, 几百名司机交回了同样的告知书, 企业董事会早已开过了紧急会议, 开始紧急和整车企业协商运价问题, 但整车企业以合同尚未到期, 预算不可能中途调整为由, 拒绝了运输企业的要求。同时发出了新的招标通知书, 计划更换运输商。

运输企业被逼无奈。当所有的车辆回到公司, 公司85%的车辆收到了处罚通知书, 公司被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吊销了道路运输许可证。公司运输和经营不得不停止, 一辆车也运不出去了。整车制造企业猝不及防, 所有订单车辆交付无法完成, 新的运输企业在现有价格条件下无法找到, 三天时间, 停车场爆满, 4S店无车可交, 制造业被迫停止了汽车生产线, 不得不主动紧急与运输企业协商。

运输企业在与整车企业重新谈判价格的同时, 制定了轿车运输的改装计划并着实实施, 整车企业也对改装进行了资金的支持, 2 0天后, 改装好的轿运车辆逐步投入运行, 国家主管部门重新核发了道路运输许可证, 整车制造厂回复正常生产, 车辆逐步运到了4S店, 可是经营损失惨重, 股票大跌。整个中国的整车企业在遭受了重创后开始重生, 当年损失难以计量。

小张的公司在经过了阵痛后, 慢慢走上了正轨。

猜想四:超照查, 车照运, 涛声依旧

今天上路, 小张心里实在嘀咕, 不能不走, 可是又不敢走, 所以磨磨蹭蹭一直到中午太阳正当午的时候才上路, 因为这个时候人困马乏, 估计查岗的不多。果不其然, 小张居然一路顺风, 直到晚上到了休息区, 也没有遇到特殊情况。小张下车问了其他在休息的司机, 也都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张慢慢的放心了一些, 继续行车, 在一个过去一直查超限的检查站, 照例进行了检查, 当然是超限罚款了, 但是罚款的金额和原来一样, 收据也是一样, 并没有给出处罚通知书, 也没有特别登记公司的信息。

一趟活跑完, 小张感觉没有什么不一样, 心里既觉得庆幸, 也觉得有些不解, 实在憋不住就给一个罚款罚出来的朋友打了电话, 朋友的回答让他放心不少。原来有关部门对中国轿运车超限的问题了如指掌, 也十分清楚严查会带来的结果, 知道最终成本都会转移到CPI上面去, 所以在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扭转现实困境的情况下, 不易采用激烈的方式, 所以计划暂时维持原来的查处力度与方式。待时机成熟, 有了具体措施的时候, 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家说得很清楚, 罚款不是目的, 管理不是罚款, 所以我们需要全面的解决方法。但是今后一定会越来越严格的, 制度一定会严格执行的。

从此, 《涛声依旧》成了小张常常哼哼的歌曲。

而小张同村的表弟还在为另外一件事情烦心呢。他有一辆6×4的牵引车, 还有一辆行驶证标注长度为16.5米的挂车, 加上牵引车, 整车长20米, 超过了交通部2号令的18米最大限度。对此他不知如何是好, 都是符合国家目录的牵引车和挂车, 都有相关部门的批准, 手续完全合法, 到了7月1日如果真的因为整车超长被罚款, 被吊销运输许可证的话, 谁来负责呢?他想不明白, 也不知道该问谁, 只好静静的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未来金融大猜想 篇2

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结构性问题,即金融中介效率低,结构不合理造成银行风险压力太大,以及中介服务覆盖面较窄。

有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今年上半年,因为股市比较火爆,日交易量最高达到了2.4万亿元人民币。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数据显示,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对GDP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9.5%,相当于10元的GDP中就有1元是金融系统创造的。

对于这个数字,人们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看到了希望,金融行业未来前途无量;另一种则认为,这反映了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一种收费水平,如果服务比较好的话,收费高一些可以理解,但如果服务不怎么样,收费还那么高,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也说明了这个体系本身存在问题。

纽约大学的学者托马斯曾做过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美国过去130年,金融体系对GDP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5%-6%的水平,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前也曾有过过度繁荣的趋势,贡献率曾一度上升至8%,但危机爆发后又迅速下调,现在为7%左右。

反过来看中国的情况,金融体系对GDP贡献率高达9.5%以上。金融体系对本国实体经济的支持,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哪个更好一些呢?假如答案是美国的话,那么9.5%这个数字本身反映的便是金融体系中介效率低,我们有太多中间环节,导致层层收费,最终1元储蓄变成1元投资的时候,金融投资就会有很多附加值在里面,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和投资。

中介效率低、覆盖面窄、结构不合理,这三种维度上中国金融都需要很大的变化,而这里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金融对GDP的贡献率这个数字。如果到2030年,中国金融体系对GDP的贡献率能够从9%降下来,把中间环节打掉,反而能够证明我们的金融更有活力,能够更好地支撑我们的实体经济。

未来中国金融什么样?我曾做过一个简单的经济测算,会是15年后,即2030年,假若中国经济保持在5%-6%的增长速度,CPI大约每年增速为3%-4%,2030年名义GDP则可以达到25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对金融体系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中国整个金融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不到4倍,如果到了2030年,我们依然保持3倍或4倍的金融资产对GDP的占比,那么,这就意味着,到了2030年,中国整个金融资产规模将达到900万亿至1000万亿。这对我们现在的经营者而言也是个全新的挑战。

同时,这也意味着,到了2030年,处于竞争制高点的金融机构不一定是今天我们所常见的这些金融机构,可能是一些我们没有听说过,甚至比较陌生或者正在做跨界的金融机构。900万亿到1000万亿的金融市场规模,意味着我们的金融体系在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金融体系的发展机会本身跟金融收入对GDP贡献是两个概念,前者讲的是规模,后者则需要把价格压下来,把中介成本压下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规模做得很大。到2030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场景的话,我们热爱的金融就出现了。

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原因非常简单,人口红利虽然在消失,但我们可能会看到第二个人口红利的出现。2015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亿,按照每年新增700万大学生的速度计算,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人口中将有4亿的90后,并且超过2亿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如此多的优质劳动力人口,世界罕见。他们是全新的消费群体,对金融服务,对其他高端服务的需求本身就会主导未来的产业业态。

新国家能源局猜想 篇3

3月10日,坐了十年冷板凳的电监会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电监会不再保留,将现在国家能源局、电监会的职能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等待已久的靴子终于落地。听到这样的结果,也许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此次调整对于未来电力改革的深远影响,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电监翻盘?

改革方案一出,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期盼,也有这样那样的猜测:未来的国家能源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从方案的字里行间可以找到答案。

一位能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从方案来看,未来的国家能源局还会是副部级。因为方案中提到,“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这意味着,未来的国家能源局可能级别不变。

至于未来新国家能源局的具体安排,无疑需要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现在的机构改革方案只是确定了方向,等待方案经过全国人大批准之后,会进一步细化,确定细化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也就是俗称的“三定”。未来新国家能源局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都要等到“三定”方案出炉才能最后明确。

“一般情况下,‘三定’方案可能不会太快,可能要到6月底才能出来,那时能做完就已经不错了。”一位熟悉机构改革的政府人士分析,中编办出最后的“三定”方案,会经过多方协商,高层领导的人选肯定会先定下来。

“3月11日,国家能源局和电监会刚刚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一位消息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重组工作会逐步展开。

此次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前后,有些媒体和专家认为,电监会不再保留是因为其位置尴尬,无市可监,所以被整合“兼并”,而发改委继续得到了加强,颇有电监会黯然退场之意。但事实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接近政府部门的电力行业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现任电监会主席吴新雄已经在3月1号得到正式通知,参加未来国家能源局的重组工作。该位人士认为,虽然此次机构改革,名义上电监会被撤销,但电监会主席仍参与重组的操盘。

据消息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局现任的高层领导中,有些会有一些变动。

从政府人员安置的惯例和规则分析,电监会干部在级别上占优势。电监会本身是正部级机构,电监会各级官员的级别都是规范配置的。能源局是副部级单位,各司的司长是按正司还是副司配置尚待最后才知,若按以往,可能会出现司长是副司级,副司长是正处级的情况,相应的比电监会官员低一级。按照政府官员安排的惯例,原有级别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上述电力行业人士表示,从他了解和接触的情况看,此次机构改革方案一出,电监会人员态度笃定。

关注电力行业的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之所以电监会主席吴新雄重组操盘,和其上任以来提出敢有作为、善有作为的口号,积极推进改革有关。

箭在弦上

实际上,从机构改革方案内容分析,新的国家能源局起点颇高。

“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机构改革和职能转交方案中明确了未来国家能源局的职责范围。这个新界定,基本上涵盖了能源政策规划、行业改革、市场监管三大方面,相当于把现在能源局和电监会的权力整合在一起。

方案中明文规定:“改革后,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发展改革委管理。发展改革委主要是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能源规划的协调衔接。”未来发改委和能源局的关系也更加明晰。事实上,改革的主导权、政策权力、市场权力都更加集中在了未来的能源局手中。

“自己改自己比较难,至少是缺乏改革的动力。由一个新的部门来推动改革,就有很大作用了,以后整个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改革的进程会加快。”一位发电企业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说,电监会主席吴新雄曾经说过,电力改革是箭在弦上。

对于此次机构改革选择的“政监合一”路线,中国能源研究会一位研究能源管理体制的学者认为,现在的电监会职能并不完整,不能监管投资和定价,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监管机构,这么少的职能成立一个单独的正部级监管机构,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电监会成立十年来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的一个原因。

他表示,现在很多原来通过政策引导实现的目标已经通过监管手段实现。“政”和“监”都只是管理手段,如果目标一致,合在一起反而有利于促进目标实现,也有利于内部的沟通协调。

对于外界担心的新国家能源局会不会变成发改委的一个“加强司”,一位电力行业人士并不十分担心,“不能光看机构,还要看人的作为。”他认为,今后能源局的独立性会更强一些。

能源界相关人士对此次机构改革方案的反应也颇耐人寻味。

“对电力企业是大好事,尤其是发电企业。”一位发电集团人士谈到未来能源局和电力改革的话题时,心情不错。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外电改之后,发电行业效益会稳定下来,将来中国进一步改革,发电行业有望成为稳定盈利的公用事业。“发电企业是欢迎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

在3月10日下午机构改革方案发布后的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中,向来寡言的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突然发声:“电监会成立后,从北京到全国各省都设有机构,十年扩编到两千人,这次一改一合并,两千人怎么安排?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又出新的人员安置问题”。

爱过,还是恨过?新三板八大猜想 篇4

新三板里飞出世界级创新公司

京东赴美上市前两年的净亏损分别为5000万元人民币和17.29亿元人民币,新浪微博在美上市前两年分别亏损3800万美元和1亿美元。这种成绩单,不要说上主板,连创业板都绝不可能。但京东、新浪微博却大大咧咧地在美国上市了。

未来的世界级公司,有哪些可能出自中国?新三板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不设盈利要求、不怎么需要排队、没那么多潜规则,特别适合那些高科技企业、新实业和新金融,这里面是否会产生中国的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我们相信,未来处于烧钱阶段的优秀企业不必再远走纳斯达克或香港,可以直接扎根新三板,中国的世界级创新公司最有可能在新三板产生。

猜想二

新三板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作为率先实行注册制的板块,据市场普遍预计,2015年末总挂牌公司数将超过4000家。新三板不但企业数量超越A股近在咫尺,行情也是异常火爆,新三板做市指数和成分指数推出后都出现翻番行情。新三板之所以在资本市场火爆,与实际实行的注册制密切相关,新三板注册制将挂牌交易和融资并购分离,摆脱了沪深交易所“融资市”(上市只为圈钱)的困境。

新三板的系列制度创新,将其比喻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并不为过。但是,新三板想要成为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在制度建设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猜想三

新三板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选秀场”

优秀的中小企业常有,但是发现千里马的市场机制不常有,新三板这样的市场机制可谓市场化的伯乐,能为上市大公司提供优质的、规范化程度高的并购标的。今年以来,湘财证券、新冠亿碳、金豪制药等新三板公司先后被上市公司收购,未来这种“跨市场并购”一定会越来越多。对上市公司来说,收购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新三板企业,能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

对新三板企业来说,被上市公司并购,相当于有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并有利于VC/PE顺利退出。未来,收购新三板公司,10家、100家、500家……并购大戏会不断精彩上演。

猜想四

挂牌企业有的一飞升天,

有的打回原形

在一批新三板优质公司脱颖而出,并让市场跌破眼镜的同时,劣质公司也能成为“仙股”或干脆被摘牌。

目前,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最高和最低的相差不过60倍左右。这种分化,实际上无法真正反映公司质地差别和行业增长空间。新三板有望通过市场的力量改变这种情况,公司股价最高和最低的差距可能远远超过60倍、80倍、100倍甚至几百倍的水平。另一方面,将有不少的公司没有成交,成为“僵尸股”。真正优质的公司,早晚会被投资人发现其价值。而那些凑热闹的公司,早晚会被打回原形,被摘牌甚至主动要求摘牌。

猜想五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和总市值猛增

美国的GDP约为中国的1.8倍,纳斯达克有上市公司5400家左右,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的3.5倍。按此类比,新三板公司数量与中国的经济体量不相匹配,如果从市值来看就相差的更远。曾有新三板领域的活跃人士在公开场合预测:新三板市场的估值5年超过深交所,8年超过上交所,10年超过上交所、深交所的总和。我们无法做一个资本市场的预言帝,但是新三板公司数量和市值猛增并日渐活跃,绝对是值得期待的壮观景象。

猜想六

“转板”不再被挂牌企业挂在嘴边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节奏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企业上市排队时间也在延长。被企业家所期盼的那种新三板转创业板的绿色通道幻想,实现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只要目前的上市节奏是由行政控制,限制家数,就不会有绿色通道。

未来,新三板将对交易制度可能将进行重大改革。交易活跃了,有了融资功能,转板就显得没那么必要。尤其是一些科技型公司,不好定价,价值难以评估,就需要做市商为其报价。所以,那些投资人看不懂的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留在新三板实际上更合适。

猜想七

新三板退市“零”容忍

公众熟知的纳斯达克“一美元退市规则”只是美国多元化退市指标的一小部分,但其中包含了对“僵尸企业”的零容忍态度。为杜绝新三板将来重蹈主板覆辙,批量出现僵而不退的企业。市场预计,新三板数量达到5000家,就具备了分层的条件。

未来,新三板可在目前做市交易、协议转让以及将来推出的竞价交易基础上,内部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为投资者淘汰掉不健康的企业。将来,也许新三板会借鉴纳斯达克的做法,真正在中国资本市场里率先实现“零”容忍退市制度。

猜想八

公募基金驶入蓝海

上一篇:互动激活下一篇:临床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