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2023-05-03

第一篇:一上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是学生建立初步时间观念的体验。本节课是一组下雨了,老师分别给四位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的画面,借助四个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引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也就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交流后,制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钟面上有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本节课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 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我感觉课本的情境图不太好用,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所以上课时我没有用。我是用一个钟表的谜语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你认识钟表吗?你能给我介绍一下钟表长什么样吗?”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都说的很好。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第一个知识目标。

2.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本节课安排了一个“我说你拨”的游戏环节。我说时间让孩子们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孩子们非常喜欢,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的更清楚。让学生拨一拨自己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二)本节课也有以下不足: 1.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本节课比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而忽略了数学语言的发展,学生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时间。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让他们拨一个时间的时候都能拨对,但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大部分孩子没有说清楚,这也是下节课要改进的地方。

2.难点突破不够。

大约几时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从当堂达标检测来看还有部分孩子对于大约几时不理解。

3.学生会用自己的小闹钟拨时间,但给他们一个空白的钟面让他画时间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就画不出来了,看来孩子没能学以致用。

这也是下一步训练的重点。

第二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

林永欢

成功之处: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高涨的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数学。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操作活动来学习,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充分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不足之处:1.教师语言不够精练。作为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尤其是数学课堂上更要严格、标准、规范,这方面我做的不够。也许是这几年来一直在教低年级的缘故吧,显得在课堂上语言罗嗦、重复、不精练。

2.学生学习习惯需加强培养。由于一年级学生来到小学才一个多月,来自各个幼儿园,课堂常规大不相同,在这一个月里,许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如: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时,有些小朋友不举手很快地说出答案;请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 3.组织教学还不到位。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我在执教《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学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本课设计中,以下几点个人觉得值得肯定。

一、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尤其在铃声刚结束时,有些学生还停留在下课的愉快活动中,介于此,我以猜谜语将他们的思绪带入数学课堂,在动脑猜中找出今天要认识的主人翁:钟表。

二、注重生活经验和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认识钟表表面时,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对钟表的认识、观察、记忆,来说一说钟表的特点,还通过帮老师把钟表表面补充完整的过程,不仅仅很好地利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肯定孩子回答的同时还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回答,更好地认识了钟表及各个特点。

三、借助同桌互动,增强自我信心。

班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言论,但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比较害怕,即使他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愿意参与,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被别的同学嘲笑。对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的环节,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会同桌合作,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能促使那一小部分学生积极举手,参与课堂的讨论中。当然对这堂课,我觉得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课堂上,我也有意识想让学生多说,自己总结规律,可有很多次心急而把学生的时间占为己有。

二、由于本班学生爱说的多,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困生,致使是否每个学生掌握了本课内容没有很好落实。

三、没能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教具在拨时间过程中,我应该让学生上台来使用我的教具。而学生的学具个人认为存在一定缺陷:第一是时针与分针分得不够清楚,导致在拨时间时,有一部分学生混淆了时针、分针。第二是在拨时间时,不能直接拨动指针,而要转动后面的发条慢慢跳整,这在时间上也浪费了很多,同时有部分学生只在那儿玩弄钟表,最后还不晓得使用方法而显得不够积极。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泰和小学 李江祎 2017年11月

第四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首先,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时针、分针,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接着分三步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第一步通过看钟面模型,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第二步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来突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并进行练习来巩固此规律和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汉字计时法和电子计时法;第三步通过实践应用小明的一天、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及两种表示发的练习。为了巩固新知,我安排了动手操作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动口说时刻动手拨指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帮小明修理钟表这个环节。最后,结合学生日常的作息时间,让他们和父母一起设计作息时间表,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理解了再好的理论都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通过实际教学,我才发现现实效果与预先设想存在一定差距,课堂上会出现很多让你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上这节课时学生的闹铃突然响了,就需要你沉着应对。由于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浅薄,结合本节课,做如下反思: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课堂管理有待于提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站姿,听课时的坐姿,同时由于不是本班学生,对每个学生并不了解,加之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我提出的个别问题孩子不是很理解,没有很好的说小孩子的语言,师生互动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有时还漏掉了一些小环节。 4.在观察分针的指向时我设计了一个讨论的环节,但是课后我发现,这个环节完全可以舍去。5.对一些细节的地方把握的不是非常到位。比如我没有示范拨顺时针的方向,就让学生先拨,导致学生有的就拨错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多向老教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让孩子体会到数学课堂带给他们的乐趣。 

第五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康平小学

陈爽

《小明的一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八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小明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这节课我感觉知识容量很大,其中

1、认识钟面:数字、时针分针、指针顺时针转动、钟面上大、小格子。

2、认识整时、半时。

3、整时、半时的两种表示方法。由于知识点很多,所以我一直苦恼于如何能够既让学生学会又让课堂变得有趣些,所以我设计了听声音导入,后面设计了观看电影的综合练习(认钟面、时刻的两种表示方法、拨钟)以及最后珍惜时间的小故事,希望沉闷的知识教学变得活泼有趣些。但是整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的赶,以至于在突破整时半时的认识这一重难点时,蜻蜓点水似的带过,而且后面看电影的综合练习也由于在设计的时候想的不够全面,导致练习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课堂显得有些乱。在学生拨钟前我应该先教给学生如何来拨,并且应该准备教具钟让一个孩子上黑板前来拨一拨,效果可能更好。并且由于前面知识的铺垫不够,到后面拨钟、认钟面时很多学生说错,证明

知识学得不够扎实。

课的开始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只找了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够的。还有加深时针分针的认识,叫学生说一说教具钟上的时针和分针,这一环节我漏掉了。

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时间太少。在教学时有赶课的情况,怕教学目标和内容无法完成。给学生思考、操作、实践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很多问题就请一个学生说了就带过了,没有让更多学生感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既注重优秀学生个体展示,又注重全体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感受,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

上一篇:雅思听力中的经典陷阱下一篇:运输收入专项检查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