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明礼,崇德向善演讲稿

2024-04-19

知耻明礼,崇德向善演讲稿(精选4篇)

篇1:知耻明礼,崇德向善演讲稿

《知耻明礼,崇德向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耻明礼,崇德向善》

知耻明礼、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品质。只有具备了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才能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回避,才能积极想办法、定措施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攻破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上下5000年,有许多的历史人物牺牲了自己,壮大了国家。人们经过了无限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下面就请我来讲一讲周恩来的故事吧:

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他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这里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国人很少。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

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后来,他经过刻苦学习,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以自己的力量壮大了中国,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们现在身处太平盛世,但要心系祖国。我们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读书,因为多读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更充足,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现在要好好地学习,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祖国献出我的一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梦,只有努力才能使这一个又一个的梦实现,才能争取让明天的祖国更加强大,更焕发光彩!我相信明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

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其中一部分同学身体力行,已经成了我们学校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好学生。我相信明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

篇2:知耻明礼,崇德向善演讲稿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

清镇市暗流中学七(2)班 郎启梅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爱祖国,爱家乡”,是仁人志士永恒的话题,一个黄毛小丫头似乎不该在这里夸夸其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是哲人圣贤不变的追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岂能在这里巧舌如簧。

我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我想说:明礼知耻不仅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中学生德立人生、自我发展的标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礼知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同学们,我们是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面对“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时代潮流,我认为,我们必须德立人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没有忠孝仁义的人,绝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是忠孝两全、仁至义尽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忠孝”是“老古董”,其实不然,时代不同,“忠孝”的涵义不同。在今天,中学生的“忠”,既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敬仰,更多的是对自己职责的担当——忠于中学生的职守——做人成才。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学生的职责就是努力学习、刻苦拼搏,德立人生、学以致用,以优异的成绩和真才实学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我就是这样践行的。在学习中,我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以积极、乐观、严谨、刻苦的心态对待学习,以良好的行为表现和成绩体现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

敬爱。因此,我上学期统考统评语数英全班 学习上吊儿郎当、得过且过、懒里懒散,迟到、早退、旷课习以为常;课堂或呼呼大睡,或嬉戏打闹;作业马虎,抄袭成风;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生活上浮躁虚荣,追求吃喝玩乐、奇装异服,一个个奇形怪状;营养餐白花花的大米饭随处乱倒,不知珍惜,更不懂得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

同学们,道德的榜样就在身边,耻辱也在身边,明礼才能知耻,让我们共同携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文明有礼、有德有才的人。

篇3: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上升到国家是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幼时聪明好学,人称神童,可他一生潜心攻读,因在一个问题上与学友的看法不一致,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找著名的程颐老师请教。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候着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进屋。后来,杨时成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一同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与关羽、张飞冒着大风大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 不在家,就催着要赶快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到那里后,见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等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来谈话。“三顾茅庐”成了恭敬的典范。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在他四岁时的一天,适逢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他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把大的分给别人,唯独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少,尊敬老人敬重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便成为了尊长的典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因渑池相会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廉颇很不服气,就对他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让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秦国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所以,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 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负荆请罪就成了谦让团结的象征。

我们学校,同学们对尊师、尊长、恭敬、谦让团结的践行,已经成了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作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之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篇4: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

在上下5000年的漫漫求索中,中华民族孕育出了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追求、“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的人生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曾说过“做事讲诚信,做人讲良知,你有能力时,决心做大事,没有能力时,快乐做小事,你有余钱时,就做点善事,没有余钱时,做点家务事,当有成绩时,要常照镜子,没有成绩时,学习不停止,私心膨胀时,欲望要节制,你有权利时,就做点好事,没有权利时,就做点实事。”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我们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国家是法制的国家,而法制的国家只有尊重法律的人民才能创造出来,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得多”.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国家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将要承担依法建设国家、依法管理国家、依法发展国家的神圣使命。我们只有将法伴随于我们的身边,从自己做起,知法明理,崇德向善。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

上一篇:转园申请模板下一篇:社区结业典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