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崇德向善读后感

2024-05-19

小学生崇德向善读后感(通用14篇)

篇1:小学生崇德向善读后感

关于《锡山新村“团结互助楼”》的感想

在假期里,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锡山新村“团结互助楼”》,读完之后,让我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是美好的明天。

锡山新村里的701室的李继兰是一位退休女工,因疾病落下了半身不遂。立李继兰老人的儿子、儿媳因为上班没法照料老人,邻居们决定老照顾她。从那时起,好心的邻居们有的给她做饭,有的帮她照看她的小孙子,有的还给老人喂药。邻居们的行动也打动了她的儿子和儿媳,他们也尽量的争取更多时间照顾老人,甚至在双休日,儿子和儿媳也帮助邻居们足一些事情作为报答。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事情,像扶老人过马路,给灾区小朋友捐赠物品,主动给自己村子里修路,等等很多很多。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社会风气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应该出淤泥而不染,像李继兰老人的那些邻居们一样,关心和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围绕在我们身边。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想除了好好学习之外,我们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团结友爱同学,尊敬老师长辈,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

篇2:小学生崇德向善读后感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赶路到京城,想找个客店暂时住下,正巧,遇见路边的一位老大爷,大喊道:“哎!老头儿,客店距这儿多远啊?”“五里”这时,年轻人骑马赶去,可走了十几里也没见,他暗想,这老头真可恶,回去好好找他算算账,一边想着,一边在嘴里嘟囔“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突然,他恍然大悟,五里不就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赶紧调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翻身下马,亲热的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经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礼貌地对待他人时,他人也会报以同样的尊重来对待你,这难道不是互惠互利的吗?换句话说,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而我们则是接班人,传承者,我们的老祖宗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灵魂,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礼貌待人,但现实却不尽人意,在我们的校园中,仍然有不少同学口吐脏话,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现象,这些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好学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之初,性本善。心存善念,就会有善报。相信人们都坚信这么一句话“好人有好报”,同样,我也不例外,我坚信着这句话。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需要去珍惜,去发扬光大。

简评:

篇3:小学生崇德向善读后感

这份“特殊”的慰问金来自哪里?来自该村农民自发成立的扶贫帮困基金会。原来,每年清明节,敖桥村民都会聚集吃一顿团圆饭。2014年4月3日,当大家在宴席上谈论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时,在场的村组干部坦言,大部分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仍有一些低保户和残疾人和困难老人的家庭生活还较差,虽说每年都有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慰问补助,但这些家庭依然需要帮助。

听完这些,多个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萌生了帮助这些困难家庭的想法。经过研究,大家商定:共同捐资成立村扶贫帮困基金会,并选举产生由村组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等7人组成的理事会,具体负责扶贫帮困金的收集和发放等工作。

基金会做到制度化、人性化、合法化运作,运转确保公开透明,每一笔善款都会在村里进行公示,每一户受助家庭都要认真调查核实并公示,帮扶救助标准也经过了大家的讨论。不少村民夸赞,基金会真的是咱村民自己的爱心堡垒,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扶贫帮困中来。

新春佳节之际,带着诸多村民的诚挚爱心,带着全村求助对象的希望与寄托,理事会成员分别来到21户残疾、孤老、病重村民家中,为他们送上了600-800元不等的慰问金。身患先天性软骨病的女孩漆宇婷激动地说:“大家庭的温暖让我很感动。”

篇4:崇德向善与“德善一致”

德和善的一致性

“人倒了,必须得扶!”它折射的是一个人和国家的道德、良知。然而,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媒体曾报道过彭宇、万鑫到吴雨青,扶了人,反而遭误会甚至诬陷,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这正是人们所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他们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面临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伸手?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得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有保障。

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善律”。内容是指“德”和“善”,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善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有道德的事情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道德才能发扬光大下去,人们才处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为什么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是他做好人的缘故和结果。运用“德善律”激发社会公众道德善意、善举、善行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如一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进行相应的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国家近年来每年举行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央视连续12年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均旨在转型社会所迫切需要引领的“道德阵地”上,插上醒目而鲜活的道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争当道德模范。

崇德向善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

亚里士多德说:“善生活需要道德。”道德行为称为善行,这是人们欲过“善”的生活所必需的,崇德向善不仅要依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德善律的主张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德与得”、“德与进”、“德与值”。第一,“德与得”,意味着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应该有所收益和收货,这是符合道德善的内涵和原则的。德在中国古代写成了“悳”,我们也可以说,具有正直之心的人是应该有所得的。第二,“德与进”,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应该让他有所进步与发展,这种“进”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推动其他人的进步与发展,因为这种进步可以起到三个效应,即引导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德与值”,它上升的价值理念层面上,“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做道德的人是值得的;其二,做道德的人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也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对社会是有贡献的。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事实上,道德这种对社会有价值的品质一旦遇到现实功利驱动时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时候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短期的功利性、实用性,就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德善律”。

比如,“德与得”变为“德则失”或“德则亏”,即认为讲求道德或者做有道德的事,很可能难有收益甚至只有损失。如果“谁先进,谁吃亏;谁刁蛮,谁得意”的风气盛行,就会积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势必会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引导能力和公信力。

不能让老实人、正派人吃亏

再如,“法与进”变为“法则等”或“法则退”,表现为“好说话的人的困难难以解决”,“无理取闹的人倒占了便宜”。有的地方明知有的干部生活作风、道德品质存在很大问题,却以道德属于“小节”,一笔带过而“带病提拔”,这种用人取向,使有道德的人心寒,也使平时不太注意道德修养的人会更加放松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后果是不断增加“道德风险”,最后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犯错犯罪。我们也看到,由于将道德和能力片面地分离开来,有些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干部,却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比如,前些年有几句比较流行的话叫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在复杂的利益分化面前,“搞定”和“摆平”必然会过分地甚至滥用公权力,它或许“定”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事,却不能真正、长期地起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人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搞定”和“摆平”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正派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德与值”变为“德不值”或“德贬值”。道德伦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社会发生的一起起令人齿寒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道德贬值”,而“道德贬值”更深层次的会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感”,由此,部分人由于不讲道德发展到不讲人性、人情和人心,人们会感觉生活中充满着“戾气”。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德善律”所说的“德善一致”的原则,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将变得日益紧张,亲情疏离,陌生人情感淡漠、抱怨社会与政府,乃至于伦理冲突事件不断。因此,要让“德善一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13亿中国人的心坎里。♡

中华慈善总会首任会长崔乃夫同志18年前就高瞻远瞩地在《慈善》发刊词中提出了全社会应重视道德建设。18年后重读,备感亲切,针对性、现实感很强。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热议了社会道德问题。“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小品这句话击中了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向全国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传递了正能量,赢得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德和善的一致性

“人倒了,必须得扶!”它折射的是一个人和国家的道德、良知。然而,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媒体曾报道过彭宇、万鑫到吴雨青,扶了人,反而遭误会甚至诬陷,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这正是人们所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他们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面临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伸手?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得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有保障。

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善律”。内容是指“德”和“善”,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善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有道德的事情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道德才能发扬光大下去,人们才处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为什么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是他做好人的缘故和结果。运用“德善律”激发社会公众道德善意、善举、善行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如一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进行相应的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国家近年来每年举行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央视连续12年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均旨在转型社会所迫切需要引领的“道德阵地”上,插上醒目而鲜活的道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争当道德模范。

崇德向善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

亚里士多德说:“善生活需要道德。”道德行为称为善行,这是人们欲过“善”的生活所必需的,崇德向善不仅要依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德善律的主张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德与得”、“德与进”、“德与值”。第一,“德与得”,意味着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应该有所收益和收货,这是符合道德善的内涵和原则的。德在中国古代写成了“悳”,我们也可以说,具有正直之心的人是应该有所得的。第二,“德与进”,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应该让他有所进步与发展,这种“进”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推动其他人的进步与发展,因为这种进步可以起到三个效应,即引导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德与值”,它上升的价值理念层面上,“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做道德的人是值得的;其二,做道德的人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也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对社会是有贡献的。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事实上,道德这种对社会有价值的品质一旦遇到现实功利驱动时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时候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短期的功利性、实用性,就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德善律”。

比如,“德与得”变为“德则失”或“德则亏”,即认为讲求道德或者做有道德的事,很可能难有收益甚至只有损失。如果“谁先进,谁吃亏;谁刁蛮,谁得意”的风气盛行,就会积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势必会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引导能力和公信力。

不能让老实人、正派人吃亏

再如,“法与进”变为“法则等”或“法则退”,表现为“好说话的人的困难难以解决”,“无理取闹的人倒占了便宜”。有的地方明知有的干部生活作风、道德品质存在很大问题,却以道德属于“小节”,一笔带过而“带病提拔”,这种用人取向,使有道德的人心寒,也使平时不太注意道德修养的人会更加放松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后果是不断增加“道德风险”,最后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犯错犯罪。我们也看到,由于将道德和能力片面地分离开来,有些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干部,却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比如,前些年有几句比较流行的话叫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在复杂的利益分化面前,“搞定”和“摆平”必然会过分地甚至滥用公权力,它或许“定”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事,却不能真正、长期地起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人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搞定”和“摆平”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正派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德与值”变为“德不值”或“德贬值”。道德伦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社会发生的一起起令人齿寒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道德贬值”,而“道德贬值”更深层次的会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感”,由此,部分人由于不讲道德发展到不讲人性、人情和人心,人们会感觉生活中充满着“戾气”。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德善律”所说的“德善一致”的原则,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将变得日益紧张,亲情疏离,陌生人情感淡漠、抱怨社会与政府,乃至于伦理冲突事件不断。因此,要让“德善一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13亿中国人的心坎里。♡

中华慈善总会首任会长崔乃夫同志18年前就高瞻远瞩地在《慈善》发刊词中提出了全社会应重视道德建设。18年后重读,备感亲切,针对性、现实感很强。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热议了社会道德问题。“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小品这句话击中了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向全国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传递了正能量,赢得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德和善的一致性

“人倒了,必须得扶!”它折射的是一个人和国家的道德、良知。然而,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媒体曾报道过彭宇、万鑫到吴雨青,扶了人,反而遭误会甚至诬陷,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这正是人们所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他们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面临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伸手?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得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有保障。

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善律”。内容是指“德”和“善”,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善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有道德的事情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道德才能发扬光大下去,人们才处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为什么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是他做好人的缘故和结果。运用“德善律”激发社会公众道德善意、善举、善行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如一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进行相应的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国家近年来每年举行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央视连续12年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均旨在转型社会所迫切需要引领的“道德阵地”上,插上醒目而鲜活的道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争当道德模范。

崇德向善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

亚里士多德说:“善生活需要道德。”道德行为称为善行,这是人们欲过“善”的生活所必需的,崇德向善不仅要依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德善律的主张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德与得”、“德与进”、“德与值”。第一,“德与得”,意味着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应该有所收益和收货,这是符合道德善的内涵和原则的。德在中国古代写成了“悳”,我们也可以说,具有正直之心的人是应该有所得的。第二,“德与进”,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应该让他有所进步与发展,这种“进”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推动其他人的进步与发展,因为这种进步可以起到三个效应,即引导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德与值”,它上升的价值理念层面上,“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做道德的人是值得的;其二,做道德的人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也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对社会是有贡献的。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事实上,道德这种对社会有价值的品质一旦遇到现实功利驱动时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时候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短期的功利性、实用性,就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德善律”。

比如,“德与得”变为“德则失”或“德则亏”,即认为讲求道德或者做有道德的事,很可能难有收益甚至只有损失。如果“谁先进,谁吃亏;谁刁蛮,谁得意”的风气盛行,就会积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势必会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引导能力和公信力。

不能让老实人、正派人吃亏

再如,“法与进”变为“法则等”或“法则退”,表现为“好说话的人的困难难以解决”,“无理取闹的人倒占了便宜”。有的地方明知有的干部生活作风、道德品质存在很大问题,却以道德属于“小节”,一笔带过而“带病提拔”,这种用人取向,使有道德的人心寒,也使平时不太注意道德修养的人会更加放松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后果是不断增加“道德风险”,最后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犯错犯罪。我们也看到,由于将道德和能力片面地分离开来,有些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干部,却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比如,前些年有几句比较流行的话叫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在复杂的利益分化面前,“搞定”和“摆平”必然会过分地甚至滥用公权力,它或许“定”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事,却不能真正、长期地起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人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搞定”和“摆平”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正派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德与值”变为“德不值”或“德贬值”。道德伦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社会发生的一起起令人齿寒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道德贬值”,而“道德贬值”更深层次的会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感”,由此,部分人由于不讲道德发展到不讲人性、人情和人心,人们会感觉生活中充满着“戾气”。

篇5: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新疆奇台昙的阿尼帕夫妇养育了:维、哈、汉、回四个民族的19个孩子。家里达到了21囗人,在阿尼帕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全家住在四间土平房里,孩子们睡在垫着麦草、铺着旧毯子的大炕上。衣服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接着穿......亲生的女儿上了初中还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阿尼帕夫妇为了不让孩子们饿着,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弄吃的。丈夫阿比包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宰猪 ,得一些牛羊猪的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阿尼帕去挖野菜,捡麦子,拾土豆,换一些粮食给孩子们吃。一年又一年,阿尼帕虽然辛苦但是幸福,她坚信终究有一天曰子会好起来的。

从阿尼帕的事例中,我想到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顿时觉得脸上发烧,感到难以启齿。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天,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看见路旁有一对母子,孩子差不多一、两岁躺在妈妈怀中发抖,母亲脚旁放着一个有缺口的碗,她用乞求的眼光看着走过的行人。可没有一人愿意帮她。我因为想起新闻曾经报道的一些骗子不劳而获装可怜人骗钱,所以也若无其事的从他们母子身边漫步经心地走过。比起阿尼帕我觉得自己太自私、太渺小了。

篇6: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这本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写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小学生需要做到的事情。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在“为自由民主而英勇献身的战士”――闻一多。他喜好中国古典诗词和美术,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发出新中国。”这是朱自清爷爷为他的题词。“一团火”指的就是闻一多。李公朴被杀害,而他不顾自己牺牲的危险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强烈谴责反动派特务的罪恶行径。就是因为有着这些不怕牺牲的先烈们,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太阳般的白礼芳,在世间洒下金子般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温暖与怀念!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白礼芳卖掉了他和老伴的老屋,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角,开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白天他请人看店,自己依旧蹬三轮车赚钱。后来售货亭因车站整顿被拆除了,白礼芳开始犯愁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资助孩子们读书呢?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的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端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水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在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在场的老师们全哭了……

篇7:《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1988年,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成功!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闪耀着一个英雄的名字,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了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希望核潜艇能更上一层楼。我们应向黄旭华学习做事情不要骄傲,要虚心。新疆奇台县的阿尼帕夫妇养育了19个孩子,其中10个孩子都是他们收养的孤儿。在这个大家庭里,有维、哈、汉、回4个民族。阿尼帕夫妇与孩子们用不寻常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民族和谐的故事。阿尼帕夫妇并没有虐待这些孩子,而是对她们生似亲生儿女。

书中还有许多许多令我们敬佩的人物・・・・・・

篇8: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题记

提高自己

天空,清澈的蓝。云朵,如絮的白。此时的我,因为考试的一次次失利,一如迷途的小鹿,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失去了方向,我不知道,我的出口在哪里?我的未来在何方?我的理想何时已悄然丢弃?

瞬间,张海迪的事迹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張海迪因一场严重的疾病而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她靠自己的努力,自学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后来又获得了硕士学位。

张海迪虽被病魔折磨,但她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她曾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看成真正的幸福。”

张海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还在努力,我有什么资格说放弃?我相信我的理想就在前方,我的向往没有被埋葬!我鼓励自己:要奋发向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前方就是一片阳光。

于是,我具有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享受与悠闲,具有了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从容。

百善孝为先

朱晓辉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最孝女儿。她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瘫痪在床。朱晓辉没有嫌弃父亲,毅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辉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卖车卖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辉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辉的肩上。

她的父亲因此很内疚,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女儿,毁了女儿的幸福,总会说一些对不起女儿的话,可朱晓辉总是微笑着对父亲说:“爸,不要这样说,这不是您的错。每天我都能看到您,还能跟您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当父亲听到女儿的这一番话时,热泪盈眶。

生活如此艰苦,但朱晓辉无怨无悔,笑对生活,尽心尽力去照顾自己的父亲,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把崇德向善发扬光大。

奋发向上,你可以提高自己,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发光发亮;崇德向善,你可以美化心灵,涤荡内心污浊之气。不论奋发向上还是崇德向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践行,并使之发扬光大。

点评

文章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紧扣时代特色,书写“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美好行为,彰显了新世纪中学生积极的思想内涵。结构上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层次清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晓畅,旁征博引,诗词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读来令人口齿生香。

【作者系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粘立晓】

篇9:《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

曾几何时,城市的大街小巷遍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标语,我很容易就把它们背了下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是我并不十分理解,自从我看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后,我深刻地理解了这24个字的含义。

仔细读完这本书后,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敬业就是尽一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书中,公交上的美丽风景――――李素丽阿姨;永远在路上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信义夫妻”打工还粮――――李继林,刘平贵,热心助人的“轮椅哥”――――马成良……,这些平凡人们的爱心和敬业精神让我为之赞叹和佩服。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的“工作”就是学习。可是,我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我认真对待,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稍微偷懒,成绩就会下降,和他们相比,我是多么不敬业啊!看完他们的故事,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认真对待学习, 争取更大的进步。

积硅步致千里,积小善成大德。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我不仅是一名小学生,还是一名芜湖小记者,我要倡导同学们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准则,学做合格小公民,成为一名传播文明的小使者。

篇10:《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激励人心的好人好事都深深地教育了我,让我受益匪浅:为了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黄旭华;“法官妈妈”陈燕萍;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张春老师……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福州市区:路口设“手势牌”,行人自觉走斑马线”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福州金山大桥下的一个十字路口,车流量很大,行人、电动车和自行车不走人行横道线,乱穿马路,在交通信号灯转红时和机动车抢行,险象环生。为了改变这种混乱情况,交管局在路口竖起一块写着“红灯停步”四个大字的牌子,大字的上方画了一个“大拇指”,表示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和车辆的赞赏。 要穿过路口的行人和车辆看到那个“大拇指”,就会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相互礼让,交通秩序井然。

现在,我们美丽的南宁市正在开展“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和“礼让斑马线”活动,全力打造“花样南宁”,让我们一起向福州市民学习,自觉主动地遵守交通法规,相互礼让,营造平安出行的环境。

篇11: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激励着我们青少年敢于拼搏、勇于进取!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团结友善,有能就帮。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和谐稳定,家庭才会幸福美满!

妈妈说:”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是的,黄旭华爷爷坚持多年不与家人联系。夜以继日、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攻破了一个个难题。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黄旭华爷爷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12:《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书中写到了关于建设富强丶民主丶文明丶和谐的国家丶构建自由丶平等丶公正丶法治的社会和争国丶敬业丶丶友善的公民的故事。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飞天嫦娥:刘洋,有为了村庄的美丽富裕的段爱平,有法官妈妈:陈燕萍,有扎根红土地的龚全珍,还有回报祖国和家乡的船王包玉刚等等好人。还有许多文化故事,比如:蔡伦造纸丶张良拜师丶包公明断鸡蛋丶岳母刺字丶黄香温席等。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在看书从中学到知识。我是中国人。我住在中国。我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比我们的父母小时候的条件还要好。这是因为人们的努力。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奋斗,每个人都在进步,都有努力奋斗的结果,如果我们放弃,社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会越来越落后。我们的力量,我们的付出,都会有收获,这样生活会越来越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好人帮助我们,让我们不断努力。在社会里,我们共同学习丶共同奋斗,力量越大,我们发展的就越好。书中说了,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做好人好事。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我都知道。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学习书中的好人丶好事。

篇13: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生活需要崇德向善。走进热闹繁华的商场,你会看到崇德向善:收银台旁一队队人有序地站成一排,没有拥挤,没有争抢,大家都为遵守社会公德、维持人性善念默默做出了行动。你是否留意到整洁的柏油马路上疾驰的汽车,车窗缓缓打开,一只握着易拉罐的手伸出窗外,突然间,那只手停住了,五指紧握瓶身,不动声色地又收了回去。是道德的警钟及时敲响了吧?是善良的念想恰好赶到了吧?拒绝车窗抛物便是一种克己遵德,向善为善。生活中最平凡的场面:公交车上,拥挤的人群随着公交车的急缓前摇后摆,你是否注意到颤巍巍的老人或是行动不便的妇女,他们正在艰难地紧握扶手,维持平衡。只要站起身来,让出座位,扶着他们,让他们做好了,坐稳了,牺牲一下自己就是崇德向善。医院里、学校里、书店里处处需要崇德向善。在生活这张无形的网中,徳、善将你我串连。

国家需要崇德向善。记得每年的感动中国吗?那一位位先锋人物正是道德和善良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股股正能量,演绎了一段段传奇,谱写了一曲曲 篇章。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林俊德一位爱国敬业的老人,为研究原子弹富强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他刻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寸步不离。尽管自己年迈已高,身患重病,他仍坚持工作,甚至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自己身负重任,不忘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凭着对祖国对工作的满腔热血和自己不畏病魔的坚强毅力,他竟走下病床,带着氧气瓶,开始工作。正如他所希望的把生命中的分秒时间用在完成工作项目、复兴祖国的大业上,他以坚强的意志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的心中流淌着爱国的热血,喷吐着敬业的热情。林俊德身上彰显着崇德向善,他也早已将崇德向善纳入自己的灵魂,早已把国家、民族看得比一切重要。相信吧,整个中华民族正因为有如此人物,如此信仰,如此力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永远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需要更多的崇德向善来铸造伟大的复兴之路,来铸造辉煌,民族需要更多的崇德向善来振兴国业,来谱写 篇章。

人人需要崇德向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个体,就如一颗小小的星球,大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这个浩瀚的宇宙。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至关重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力量,如果我们都守着崇德向善的原则,都做一个崇德向善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面对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在路边的老人,两位湖南大学生不顾旁人说的闲话,毅然决然地将老人送往了医院,救了老人一命。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两位学生坦诚地说:“人命关天,当时也没想太多,好人有好报,就算是被赖上了也就当时做了一件善事吧。“人人都希望在逆境和困难面前能得到他人真心的帮助,那么就应该在他人需要自己的时刻主动提出帮助,以崇德向善,于人利己的态度帮助他人解决燃眉之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讲道德最根本的体现和要求。一个人在最困难只是能够得到他人的援助就如同在广阔无际的沙漠中望见一片绿洲,如同漫漫的黑夜迎来那破晓而黎明。

篇14:《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

其中,令我最敬佩的是“诚信小学生”吴xx。一天下午吴xx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9300元现金、银行卡及身份证等,面对9300元现金,吴xx选择了还给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给了我很多启示。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刚响,英语老师便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试卷宣布这节课要测验,寂静的教室沸腾起来。“糟了,我没任何准备”,“完了,肯定不及格”,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同学嘴中念念有词;有的同学急忙翻开课本看单词表……只有我自信满满的,我在窃喜自己之前进行“魔鬼训练”有所准备,一定会拿到满分。试卷发下来,我毫不费力地攻破了听力部分。我不紧不慢地写着笔试部分,糟了,“激动”的单词怎么写?我顿时手足无措,脑袋一片空白,只好先写后面的题目,后面的题目很容易我有把握全对。到底“激动”这个词怎么写,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刚好这时稿纸用完了,我只好从书包里找,刚好瞄到了英语课本!怎么办,我到底该不该看呢?我的心不由地紧张了一下。不行!这可是作弊!可是只要看一眼就能拿到梦寐以求的100分了!他们俩一直在我的心中斗争着。“诚信小学生”这几个字一直在我脑海浮现着。或许是做贼心虚,这本课本仿佛有千万斤重。不!我不能!想想诚信小学生,想想吴xx,她才三年级,而我却已经五年级,她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想到这,我的手慢慢缩了回来。就在这时刚好下课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我没能拿到梦寐以求的100分,但我收获了更重要的东西——诚信!

诚信是人之根本,是社会之根基。诚信是桨,帮助人们航船远航;诚信是灯,帮助我们找回设定的方向;诚信是翅膀,带领我们自由翱翔。无论何时,诚信都不可抛弃。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2

一看到书的标题,“奋发向上”就是让我们向上,“崇德向善”就是让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本书里确实有很多让我们钦佩的例子,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让我们对于祖国更加敬畏

举个例子,黄旭华爷爷为了祖国,不惜对家人隐姓埋名30年!这已经让我们对他很敬佩了,不仅如此,他还登上了XX年“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他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而隐姓埋名,他无怨无悔。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说:“我今天的梦还是核潜艇,希望核潜艇跟上一层楼!”

还有段爱平,为了村里人着想,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一上任,段爱平就开始筹备建学校,就算得了胆管结石,也还是想着建学校。建好了学校,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当成是自己家的事,好像村里的人都像是她的亲人似的。段爱平还为村里改造了电网,建了敬老院。就在敬老院竣工时,丈夫却离开了人世。但是这并没有让段爱平倒下,她又带领村民们改造了返底村……

看,能让我们钦佩的例子很多,他们真正做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要不断进步,做个有道德的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所以,让我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接力,向前!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3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真是一本好书,书本中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来建设落后的山村的段爱平,为了病人把一生献给医学的胡佩兰......一个个好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感到自己一定要学习他们向善的一举一动!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回农村老房子玩,老家大厅中最显眼的是“仁义道德”和一副 “处世传家须道德,为人做事要公平”的对联。从我记事起,那副对联就一直没有换过内容,只是每年除夕,太爷都会用新的红纸认真地誊写一次,再庄重地贴上去。当我们全家吃团圆饭前,都会大声地诵读这幅对联。这样的家训,在我家随处可见,木沙发靠背上、茶几上、衣柜上......都有太爷亲自题写的一句句名言警句,如“善事可作,恶事莫为”。“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小时候大人教我这些,我总觉得不耐烦,但经过长年的念读,家训的内容已让我牢记在心。内容虽然记得了,但我从未去想他们的意义,读了《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爷的良苦用心,他是要我们牢记做人的道理。我突然想起来,我每年获得“文明好少年”也有太爷的一份功劳,是他从小在我的心灵里播下了崇德向善的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在我的身上生根,发芽。

讲文明,做一个正直礼让的人;讲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讲善良,做一名副其实的人。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负荆请罪的谦让。其实做到崇德向善并不难,关键是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一点一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崇德向善像一滴水,只要我们一滴滴极少成多,只要我们人人都把这一滴滴的水汇聚起来那就成为大德大善,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文明的海洋。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4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许多善良、讲诚信的人,比如:有热心助人的“轮椅哥”——马成良、有一个个将“病人背过河”的吴孟超、有“中国第一飞人”——杨利伟、有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的陈万霞、还有做小买卖守大诚信的“鸡蛋哥”……除了这些守诚信,讲信用无限高尚品质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像他(她)们一样的人,他(她)们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是我们的奋斗的目标!

这本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写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小学生需要做到的事情。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在“为自由民主而英勇献身的战士”——闻一多。他喜好中国古典诗词和美术,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发出新中国。”这是朱自清爷爷为他的题词。“一团火”指的就是闻一多。李公朴被杀害,而他不顾自己牺牲的危险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强烈谴责反动派特务的罪恶行径。就是因为有着这些不怕牺牲的先烈们,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太阳般的白礼芳,在世间洒下金子般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温暖与怀念!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白礼芳卖掉了他和老伴的老屋,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角,开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白天他请人看店,自己依旧蹬三轮车赚钱。后来售货亭因车站整顿被拆除了,白礼芳开始犯愁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资助孩子们读书呢?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的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端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水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在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在场的老师们全哭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每个人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做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造和谐新社会!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5

前几天,我读完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我深有感受。这本书不仅有教会我们怎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小论坛”栏目,更有许多激励人心的好人好事,如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的黄旭华;为了建设落后的山村,拿出自己所有积蓄的段爱平;更有为了病人,把一生献给医学的胡佩兰事,这些小故事时,我的灵魂被深深的震撼了,我陷入了沉思。令我最为敬佩的是“法官妈妈”陈燕萍。在人情方面,她认法不认情;在金钱方面,她认理不认钱。她在处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恰恰被告是丈夫的好朋友,被告请她丈夫帮忙说说话,打打招呼。可是陈燕萍没有因为友情、亲情影响案件的审理,最后公开、公平、公正的对案件进行了宣判,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电视上报道的有些法官为了一己之利而办事不公相比,陈法官真是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法官啊!“明理知耻”、“崇德向善”、“仁爱和谐”,这些古人的先训正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就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没有崇德向善的品德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去做人该有的道德准则。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激励我们青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国梦”而为之努力的方向;崇德向善的品德,是提高我们青少年儿童美好品德的明镜。

记得有一次我边逛街边吃着零食,随手把包装纸扔在地上,突然想起这本书,想想书中的人物,和他们比起来,我连不随地丢垃圾这样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认真遵守,感到一阵阵脸红,于是我连忙捡起垃圾,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像一滴水,许多人的这一滴水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文明的海洋。讲文明,做一个正直礼让的人;讲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讲善良,做一名副其实的人。做到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并不难,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孔融让梨的尊长,三顾茅庐的恭敬,负荆请罪的谦让。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人人都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国家就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希望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6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在上下5000年的漫漫求索中,中华民族孕育出了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追求、“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的人生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了长征故事后,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去年神舟七号圆满升空,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但是在去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中国损失惨重,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是相当的巨大的,但是中国挺过来了,目前灾区重建正在进行,有许多的学习已经开始正式上学了,有许多的住宅楼已经盖好了,有许多的隧道和公里已经恢复正常通车。在20xx年中国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是中国还是坚强的走了过来,中国人民的团结,中国人民的腰包都已经鼓了起来,中国人民富强起来了,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生产的武器,有了自己生产的商品,有了我们自己建造的轮船,有我们自己盖的摩天大楼等等。

现在的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有书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暗中往往会碰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如果人人都能给别人一盏灯,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相撞的人吗?先考虑到别人,先给别人温暖,再要求别人的回报。假如我们像这个盲人,做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那么爱与方便才能光临门下,心灵也会得到照耀,真情才能驻心,光明与温暖方能人间共享,是啊,爱自己就是爱别人。正是我们健全的人,会在黑夜里迷失前进的方向,点一盏生命之灯,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安。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让自己的前路一直有着明亮的灯光,这一盏灯源自于我们,可后面千千万万的灯却是源自于那些被我们所温暖的人。

恩,让我们一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吧!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7

说到自由,很多人认为对一个人什么都不管,就是自由。其实,这不是自由,这是放纵!正是因为很多人对自由的理解还不够彻底、全面,将自由理解为放纵,才造就了如今这个瘫痪的社会。

有些家长,他们也是错误理解自由的一员。这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放纵,孩子干了什么事都不管,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帮忙纠正,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认为自己干什么都是对的,这比娇生惯养还要再上一个档次。当这些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时,就开始交朋友了。他们往往会选择和自己一样娇生惯养的人为朋友,一起去歧视别的人。就像书中的王霞遇到的同学一样,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远离这个女生,不知道去与她友好相处,像对待别的同学那样对待她,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平等的班级。当张春老师从王霞手中夺走那支自动铅笔时,公平就破灭了,这就好比耍赖,连公平都没了,如何找到公正、平等呢

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了,有些会依着小时候的错误观念干一些犯法的事,法治的社会也破灭了。犯法再上一层,就是犯罪,警察将犯罪的人称为:嫌疑人,会展开一系列的调查。这个时候,那些背着“罪魁祸首”名号的家长开始行动了,他们要么听从孩子的建议贿赂警察,要么是自己决定贿赂警察。法庭是一个庄严而肃静的地方,在这背后,说不定又有一些关于钱的勾结,平等、公正从何而言

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首先要拯救原来那个瘫痪的社会。就像治病一样,要从根源上治起。暴力,只能短暂地使这些人忘记错误的观念,而真理,才是真正的药剂。应当用语言去告诉这些人:你们的理解是错误的,快点改过来吧,这样就不会一错再错了。有时候,反面教材的影响胜过语言。若还有人没改过,那么他(她),或者他(她)身边人的下场将会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说这些人相信真理,那么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8

前几天,我读完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我深有感受。其中有一篇给我印象最深。

这一篇讲诚信是人之根本;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诚信是我们万万不能丢掉的。失去诚信,做事会处处受阻,自己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朋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和朋友相处就要真诚相待,如果处处欺骗,不真心待朋友,就会失去朋友,那你的生活会更加孤独。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上课时没认真听讲,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我没有听到。回到家里后,我就对妈妈说:“今天,没有作业。”到了第二天,老师让我交作业,可我什么都交不出来,老师问我:“为什么没写作业?”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妈妈和其他同学妈妈聊天时,知道了我没交作业的事,十分生气。她对我说“孩子,忘了记作业,可以原谅,但是做人不能缺少诚信的,不可以说谎,会失去老师和同学的信任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的低下了头。从那一天之后,我深深知道了诚信是做人之本。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作为合格的小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积极践行,努力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9

在我的书包里,有一本红色的的读本——《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它没有漫画书那么简单幽默,也没有故事书那样引入入胜,更没有笑话书那么有趣搞笑,但读过以后却让我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

打开这小小的读本,我发现有许许多多服务于各行各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他们带给我们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等精神的学习榜样:陈万霞,为了让留守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创办全国首所儿童寄宿制学校;好法官王学军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公平正义;“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把一生的心血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最美格桑花”洪波将所有心血倾注在西部贫困学子的身上,为他们托起明天的希望。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在我的身边,在我的校园也有一朵“最美格桑花”,她就是我们敬爱的杨老师。杨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就像对待她的孩子,无比负责。她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护着我,像祖国的园丁一样培育着我,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如果有哪个同学不按时交作业,杨老师不喜欢惩罚同学,或严厉批评同学,她会把同学叫到办公室,问一下他(她)不写作业的原因,如果是写了忘带作业,她会给那个同学补交,如果是偷懒补写,她会给同学讲道理,教育他(她),如果是同学不会写作业,她会精心地辅导他(她)写,然后,这个同学就真的很少缺交作业了。杨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都很喜欢她。

奋发向上,爱如阳光,近在身旁,从我的心里递到你的手上;崇德向善,爱如阳光,幸福的滋味,溢满你我的心房。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10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一些陌生,无法理解这八个字中的深刻含义,也许你没有发现,其实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你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同时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也是我们中国重要的传统文明,只有所有中国人都具备这种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些都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宝贵的社会财富。

奋发向上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风向标,在无限的知识中漫游,只有努力,只有奋发,才会有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好坏,就是你平时学习情况的反映,如果你认真的在学习,那么奋发向上将是你的代言词。反之,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奋发向上,努力进步、、、、、、就像竹子一样,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又有岁寒三友的赞誉,他以自律自强教人,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胖子,精神、、、、、、在语文集训中有一篇短文,写了自己的好朋友胖子在选长跑运动员时,全班沉默是,突然胖子却要申请参加,此后几天,胖子都要控制饮食,练习长跑,并每天坚持下去。还有胖子很乐于助人。我觉得,胖子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因为她敢于举荐自己,敢于拼搏,并对自己有信心,个自己足够的进步空间,而有的人却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不相信自己,我希望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样,崇德向善更是做人的根本。

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崇德向善是社会的重要知识,如果社会中充满爱心,就不会再有警察局这一说法,人们只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都不肯退步,甚至拼上了性命,这多么可怕,这些事例都是社会中有一大部分,甚至就在我们身边,崇德向善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就有不小的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拿出中国人的气概,退一步海阔天空,让这个社会充满温暖。有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在地铁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供电短路,这是,盲人起身摸索着车窗,靠记忆走到了车口,并让其他乘客拉住他的手下车,司机熟练地找到了开门的按钮,盲人在黑暗面世界中,拉着一车的乘客走到了路边,就了一车子人,当乘客们看到满身伤痕的盲人时,不禁为他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自信一定能出来,他却说只要心中有阳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发亮。一个盲人都具备这么高尚的品质,作为一位正常人,你做不到吗?

奋发向上和崇德向善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祖国的希望,我们更应该传承祖国的传统美德,让社会充满爱心,让青少年学习更上一层楼,虽然我们人小,但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力量,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能力,让中国更加富强。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新疆奇台县的阿帕尔夫妇,生活并不富裕,却凭借着善良的心收养了十个孩子,还有自己家里的九个孩子,尽管生活越来越糟糕,可他们心中却总是开心的、快乐的、阿帕尔夫妇说他们养了十九个儿女,从没有把那是个收养的孩子当做外人,而是疼爱他们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细心、尽心、、、、、、几个孩子长大了,他们永远忘不了那两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父母。长大后也 在过节时回到家中待几天。阿帕尔这一家的和谐,不正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和平共处的缩影吗?

从这里开始,崇德向善,我相信,世界上总会有爱的从在之处,我是中国人,我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做每件事都要以善为主。

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有红军的毅力,有祖国的期望、有家人的培养,怎能不会是下一届璀璨的中国人呢?我们要以国家的利益在自尊的首位,国家的兴亡,就是我们的一切,只有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你才配享用国家的优质待遇,你才能有一份真挚的爱国心、、、、、、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美丽、富强、和谐的祖国吧!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相关文章:

1.《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2.《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3.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4.2016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征文(精选)

5.关于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作文800字

6.2016关于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征文

7.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名言30句

8.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经典语句

上一篇:公司霸气押韵口号下一篇:匆匆那年都去哪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