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讲稿

2024-04-14

崇德向善讲稿(共14篇)

篇1:崇德向善讲稿

《崇德向善,做品德高尚的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崇德向善,做品德高尚的少年》!

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谈何社会文明与和谐、民族振兴呢?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尤其是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高举拳头!)

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向善更是我们的道德规范和责任。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其实,崇德向善。我们一部分同学身体力行,已经成了我们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好学生。

我们学生要着装得体,体现出蓬勃向上的风采。国旗下,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下课休息时,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不拥挤、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同学之间互相理解、宽容待人,有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明天我们即将挑起富强祖国的使命。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只要我们秉承民族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2015年4月8日

篇2:崇德向善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崇德向善,争做美德少年》!

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谈何社会文明与和谐、民族振兴呢?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尤其是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高举拳头!)

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向善更是我们的道德规范和责任。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其实,崇德向善。我们一部分同学身体力行,已经成了我们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好学生。

我们学生要着装得体,体现出蓬勃向上的风采。国旗下,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下课休息时,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不拥挤、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同学之间互相理解、宽容待人,有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明天我们即将挑起富强祖国的使命。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只要我们秉承民族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和平九义校——杨春艳

篇3:崇德向善讲稿

这份“特殊”的慰问金来自哪里?来自该村农民自发成立的扶贫帮困基金会。原来,每年清明节,敖桥村民都会聚集吃一顿团圆饭。2014年4月3日,当大家在宴席上谈论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时,在场的村组干部坦言,大部分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仍有一些低保户和残疾人和困难老人的家庭生活还较差,虽说每年都有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慰问补助,但这些家庭依然需要帮助。

听完这些,多个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萌生了帮助这些困难家庭的想法。经过研究,大家商定:共同捐资成立村扶贫帮困基金会,并选举产生由村组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等7人组成的理事会,具体负责扶贫帮困金的收集和发放等工作。

基金会做到制度化、人性化、合法化运作,运转确保公开透明,每一笔善款都会在村里进行公示,每一户受助家庭都要认真调查核实并公示,帮扶救助标准也经过了大家的讨论。不少村民夸赞,基金会真的是咱村民自己的爱心堡垒,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扶贫帮困中来。

新春佳节之际,带着诸多村民的诚挚爱心,带着全村求助对象的希望与寄托,理事会成员分别来到21户残疾、孤老、病重村民家中,为他们送上了600-800元不等的慰问金。身患先天性软骨病的女孩漆宇婷激动地说:“大家庭的温暖让我很感动。”

篇4:崇德向善与“德善一致”

德和善的一致性

“人倒了,必须得扶!”它折射的是一个人和国家的道德、良知。然而,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媒体曾报道过彭宇、万鑫到吴雨青,扶了人,反而遭误会甚至诬陷,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这正是人们所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他们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面临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伸手?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得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有保障。

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善律”。内容是指“德”和“善”,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善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有道德的事情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道德才能发扬光大下去,人们才处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为什么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是他做好人的缘故和结果。运用“德善律”激发社会公众道德善意、善举、善行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如一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进行相应的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国家近年来每年举行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央视连续12年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均旨在转型社会所迫切需要引领的“道德阵地”上,插上醒目而鲜活的道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争当道德模范。

崇德向善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

亚里士多德说:“善生活需要道德。”道德行为称为善行,这是人们欲过“善”的生活所必需的,崇德向善不仅要依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德善律的主张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德与得”、“德与进”、“德与值”。第一,“德与得”,意味着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应该有所收益和收货,这是符合道德善的内涵和原则的。德在中国古代写成了“悳”,我们也可以说,具有正直之心的人是应该有所得的。第二,“德与进”,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应该让他有所进步与发展,这种“进”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推动其他人的进步与发展,因为这种进步可以起到三个效应,即引导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德与值”,它上升的价值理念层面上,“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做道德的人是值得的;其二,做道德的人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也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对社会是有贡献的。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事实上,道德这种对社会有价值的品质一旦遇到现实功利驱动时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时候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短期的功利性、实用性,就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德善律”。

比如,“德与得”变为“德则失”或“德则亏”,即认为讲求道德或者做有道德的事,很可能难有收益甚至只有损失。如果“谁先进,谁吃亏;谁刁蛮,谁得意”的风气盛行,就会积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势必会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引导能力和公信力。

不能让老实人、正派人吃亏

再如,“法与进”变为“法则等”或“法则退”,表现为“好说话的人的困难难以解决”,“无理取闹的人倒占了便宜”。有的地方明知有的干部生活作风、道德品质存在很大问题,却以道德属于“小节”,一笔带过而“带病提拔”,这种用人取向,使有道德的人心寒,也使平时不太注意道德修养的人会更加放松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后果是不断增加“道德风险”,最后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犯错犯罪。我们也看到,由于将道德和能力片面地分离开来,有些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干部,却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比如,前些年有几句比较流行的话叫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在复杂的利益分化面前,“搞定”和“摆平”必然会过分地甚至滥用公权力,它或许“定”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事,却不能真正、长期地起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人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搞定”和“摆平”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正派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德与值”变为“德不值”或“德贬值”。道德伦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社会发生的一起起令人齿寒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道德贬值”,而“道德贬值”更深层次的会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感”,由此,部分人由于不讲道德发展到不讲人性、人情和人心,人们会感觉生活中充满着“戾气”。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德善律”所说的“德善一致”的原则,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将变得日益紧张,亲情疏离,陌生人情感淡漠、抱怨社会与政府,乃至于伦理冲突事件不断。因此,要让“德善一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13亿中国人的心坎里。♡

中华慈善总会首任会长崔乃夫同志18年前就高瞻远瞩地在《慈善》发刊词中提出了全社会应重视道德建设。18年后重读,备感亲切,针对性、现实感很强。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热议了社会道德问题。“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小品这句话击中了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向全国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传递了正能量,赢得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德和善的一致性

“人倒了,必须得扶!”它折射的是一个人和国家的道德、良知。然而,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媒体曾报道过彭宇、万鑫到吴雨青,扶了人,反而遭误会甚至诬陷,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这正是人们所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他们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面临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伸手?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得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有保障。

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善律”。内容是指“德”和“善”,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善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有道德的事情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道德才能发扬光大下去,人们才处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为什么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是他做好人的缘故和结果。运用“德善律”激发社会公众道德善意、善举、善行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如一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进行相应的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国家近年来每年举行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央视连续12年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均旨在转型社会所迫切需要引领的“道德阵地”上,插上醒目而鲜活的道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争当道德模范。

崇德向善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

亚里士多德说:“善生活需要道德。”道德行为称为善行,这是人们欲过“善”的生活所必需的,崇德向善不仅要依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德善律的主张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德与得”、“德与进”、“德与值”。第一,“德与得”,意味着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应该有所收益和收货,这是符合道德善的内涵和原则的。德在中国古代写成了“悳”,我们也可以说,具有正直之心的人是应该有所得的。第二,“德与进”,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应该让他有所进步与发展,这种“进”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推动其他人的进步与发展,因为这种进步可以起到三个效应,即引导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德与值”,它上升的价值理念层面上,“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做道德的人是值得的;其二,做道德的人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也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对社会是有贡献的。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事实上,道德这种对社会有价值的品质一旦遇到现实功利驱动时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时候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短期的功利性、实用性,就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德善律”。

比如,“德与得”变为“德则失”或“德则亏”,即认为讲求道德或者做有道德的事,很可能难有收益甚至只有损失。如果“谁先进,谁吃亏;谁刁蛮,谁得意”的风气盛行,就会积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势必会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引导能力和公信力。

不能让老实人、正派人吃亏

再如,“法与进”变为“法则等”或“法则退”,表现为“好说话的人的困难难以解决”,“无理取闹的人倒占了便宜”。有的地方明知有的干部生活作风、道德品质存在很大问题,却以道德属于“小节”,一笔带过而“带病提拔”,这种用人取向,使有道德的人心寒,也使平时不太注意道德修养的人会更加放松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后果是不断增加“道德风险”,最后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犯错犯罪。我们也看到,由于将道德和能力片面地分离开来,有些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干部,却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比如,前些年有几句比较流行的话叫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在复杂的利益分化面前,“搞定”和“摆平”必然会过分地甚至滥用公权力,它或许“定”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事,却不能真正、长期地起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人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搞定”和“摆平”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正派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德与值”变为“德不值”或“德贬值”。道德伦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社会发生的一起起令人齿寒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道德贬值”,而“道德贬值”更深层次的会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感”,由此,部分人由于不讲道德发展到不讲人性、人情和人心,人们会感觉生活中充满着“戾气”。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德善律”所说的“德善一致”的原则,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将变得日益紧张,亲情疏离,陌生人情感淡漠、抱怨社会与政府,乃至于伦理冲突事件不断。因此,要让“德善一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13亿中国人的心坎里。♡

中华慈善总会首任会长崔乃夫同志18年前就高瞻远瞩地在《慈善》发刊词中提出了全社会应重视道德建设。18年后重读,备感亲切,针对性、现实感很强。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热议了社会道德问题。“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小品这句话击中了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向全国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传递了正能量,赢得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德和善的一致性

“人倒了,必须得扶!”它折射的是一个人和国家的道德、良知。然而,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媒体曾报道过彭宇、万鑫到吴雨青,扶了人,反而遭误会甚至诬陷,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这正是人们所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他们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面临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伸手?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得让扶人的人有底气,有保障。

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善律”。内容是指“德”和“善”,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善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有道德的事情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道德才能发扬光大下去,人们才处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为什么好事总会落到好人头上,是他做好人的缘故和结果。运用“德善律”激发社会公众道德善意、善举、善行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如一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进行相应的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国家近年来每年举行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央视连续12年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均旨在转型社会所迫切需要引领的“道德阵地”上,插上醒目而鲜活的道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争当道德模范。

崇德向善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

亚里士多德说:“善生活需要道德。”道德行为称为善行,这是人们欲过“善”的生活所必需的,崇德向善不仅要依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德善律的主张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德与得”、“德与进”、“德与值”。第一,“德与得”,意味着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应该有所收益和收货,这是符合道德善的内涵和原则的。德在中国古代写成了“悳”,我们也可以说,具有正直之心的人是应该有所得的。第二,“德与进”,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应该让他有所进步与发展,这种“进”不仅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推动其他人的进步与发展,因为这种进步可以起到三个效应,即引导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德与值”,它上升的价值理念层面上,“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做道德的人是值得的;其二,做道德的人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也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对社会是有贡献的。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事实上,道德这种对社会有价值的品质一旦遇到现实功利驱动时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许多时候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短期的功利性、实用性,就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德善律”。

比如,“德与得”变为“德则失”或“德则亏”,即认为讲求道德或者做有道德的事,很可能难有收益甚至只有损失。如果“谁先进,谁吃亏;谁刁蛮,谁得意”的风气盛行,就会积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势必会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引导能力和公信力。

不能让老实人、正派人吃亏

再如,“法与进”变为“法则等”或“法则退”,表现为“好说话的人的困难难以解决”,“无理取闹的人倒占了便宜”。有的地方明知有的干部生活作风、道德品质存在很大问题,却以道德属于“小节”,一笔带过而“带病提拔”,这种用人取向,使有道德的人心寒,也使平时不太注意道德修养的人会更加放松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后果是不断增加“道德风险”,最后就会从失德失范走向犯错犯罪。我们也看到,由于将道德和能力片面地分离开来,有些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的干部,却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的。比如,前些年有几句比较流行的话叫做“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在复杂的利益分化面前,“搞定”和“摆平”必然会过分地甚至滥用公权力,它或许“定”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事,却不能真正、长期地起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人利用社会黑恶势力来“搞定”和“摆平”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的老实人、正派人”,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德与值”变为“德不值”或“德贬值”。道德伦理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社会发生的一起起令人齿寒的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道德贬值”,而“道德贬值”更深层次的会导致人们产生“道德冷漠感”,由此,部分人由于不讲道德发展到不讲人性、人情和人心,人们会感觉生活中充满着“戾气”。

篇5:崇德向善演讲稿

徐集中学高一(2)班 胡青玲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人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当看到这句格言时,我的心都仿佛被重重敲击了一下,因为它总是能激发出我心中对美德的崇敬。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孔融让梨,是谦让的美德;黄香暖被,是孝亲的美德;程门立雪,是尊师的美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文人宁折不弯的美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武人威武不屈的美德……他们崇德向善的故事就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令我们难忘,他们的崇德向善故事就像一个个火红的太阳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们崇德向善的故事更像黑暗中的一盏盏明灯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但要继承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更要将这些优良美德发扬光大。

然而,反观当前的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看到,只愿人人为我,却不愿我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在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此我想请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不能促使人们肩负起道德责任,何谈社会文明与和谐呢?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谈何民族振兴、长久不衰呢?其实,要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答案并不难寻。我想:只要全社会、全民族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我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社会风气将会日渐好转,国民道德素质将会逐步提高,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会指日可见。

如何崇德向善呢?

首先,国家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思想

我演讲的题目是《 奋发向上 1 道德建设。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其次,要向道德模范学习。我们国家每年都涌现出大批的道德模范人物,如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沈浩,草鞋书记杨善洲,雷锋传人郭明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重孝道的孟佩杰,最美的洗脚妹刘丽,最美的妈妈吴菊萍……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讲诚信、重孝道、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凝聚崇德向善正能量。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些关爱,少些冷漠。我们的社会也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再次,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文明;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知礼仪;在社会上,要保护环境,助人为乐,讲诚信……总而言之,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要以身作则,做个好学生、好儿女和好公民。

最后,要坚持不懈努力。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崇德向善,就有可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甚至成为受万人敬仰的谦谦君子。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希望大家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更要奋发进取,努力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使自己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6:崇德向善演讲稿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道德的勇气。”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好:要做事,先做人。

要做什么样的人呢?做一个好人。

在先问大家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地上有垃圾,就像小纸团,塑料食品包装袋这些垃圾,你会捡起它并扔到垃圾桶中去吗?

第二个问题:如果你看见一个陌生人乱扔垃圾,你会上前阻止他,还是皱皱眉迅速离开,又或装作没看见?我想大多数人只会皱皱眉,而很少有人去捡起垃圾或阻止扔垃圾。

但是为什么乱扔垃圾这种行为,大家明知道不正确,会污染环境,但是却没人制止这种行为呢?是因为大家没有勇气,没有为道德说话的勇气。

这是一种变相的懦弱。

中国人多的不是坏人,而是懦弱的好人,当道德受到践踏,没有好人敢于为道德正名;当正义被邪恶掩盖,没有人去捍卫正义,那社会就完了。

一个社会中,懦弱的好人无异于坏人,当他们面对不道德行为,不制止,不敢说,不站起来反抗坏人,没有见义勇为,只有助纣为虐,好人害怕坏人,坏人越来越猖獗,甚至好人也变成了坏人,社会风气就坏了。

那些懦弱的好人无异于坏人。

中国人似乎没有人敢于站起来说真话,说实话。

“拒绝不道德”简简单单5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习惯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中国人来说,拒绝不道德更加困难,更需要勇气。

于是在中国,面对不道德,敢怒不敢言成了普遍现象,这很可怕。

的小悦悦事件便是社会的悲剧,一个名叫悦悦的小女孩跌倒在马路中央,先后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内路过的18名路人竟无人施救,最后是一位拾荒老奶奶救了那奄奄一息的小悦悦,

最后小悦悦经抢救无效死亡,不禁要质问那18位路人,为什么你们不救?为什么你们如此冷漠?为什么18个人无一施救?这不仅是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啊!冷漠的社会很可怕,

一个人倒了,没人扶,社会的良心就倒了。

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样?我想,这和中国的道德观有关。

中国人的道德观对人要求极高,忠诚、孝顺、善良、诚实、谦逊、勇敢……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被希望成为一个圣人,一个完美的人,而大多数人都并未成为君子,而是成为了伪君子,

社会中充斥着伪君子与懦夫,令人痛心小悦悦事件已经4年过去了,社会好了吗?我不知道,可是我觉得在变好,保定市的“良心油条哥”,最美教师张丽莉,这些都是好人,

是中国好人,如果一个个小人物都成了好人,那么一个社会也会好,一个国家会更好。

一个好人,要敢说,要敢做,你可以不与歹徒搏斗,但要学会给老人让座;你可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记,但是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假如你是官,请不要贪,假如你是公务员,不要懒;假如你是医生,请多点耐心;你是中国人,请做一个好人!这就是中国梦。

所以我们要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当你见到歹徒,要斗智斗勇;当你见到老人跌倒,上去搀扶;当有人乱扔垃圾,上去制止。

不能去忍受那些不道德现象。

好人要勇敢,好人就应该做好事,我们不能向不道德低头,当每个小人物都对不道德说“不”的时候,社会就会进步,一个新的时代就会到来。

篇7:崇德向善演讲稿

譬如文明城市,张家港,这原本是个不起眼的江边小城,改革开放给张家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张家港人抓住这次机会,开拓进取,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其中精神文明的功劳了。张家港无线电厂原本是一家普通工厂,而工厂里不起眼的自行车棚,却使工厂完成了与公司的合资经营。原来,当时那所公司派人来工厂考察,发现自行车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感慨地说自行车都能摆放地这么整齐,可见工厂管理有多好,员工素质有多高,于是同意合资。接着,许多家知名企业也相继来这江边小城合资。合资时公司代表曾说:“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人的素质和精神是极其重要的。”其中,“素质”要文明,而精神,便是我们传承千年的德啊!俗话说“小德治家,中德治企,大德治国”,德,无处不在,家庭有它才能和睦,企业有它才能发展,而国家有它才能繁荣昌盛!

可惜,现在,许多中华儿女已经失去了祖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德”了,有些人连“文明”都失去了,我见过许多人因为一点点小事,不以德宽容他人,还用脏话骂人,甚至大打出手,从他们身上,我不禁有了一些感慨:这是昔日“礼仪之邦”的后代吗?我们世代传承的德去哪了?他们还是中华儿女吗?这些人真可恶,我们的祖先文明礼义,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祖先和睦友善,富有“德”性,可却被有些人败坏、玷污了。

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崇德向善”,互相宽容友善,同时“奋发向上”,振兴祖国!人心都是向善的;朝着美好,向着希望。如向日葵一样总是将脸深深地浸入阳光,永恒地向往和追求着光明。

篇8: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题记

提高自己

天空,清澈的蓝。云朵,如絮的白。此时的我,因为考试的一次次失利,一如迷途的小鹿,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失去了方向,我不知道,我的出口在哪里?我的未来在何方?我的理想何时已悄然丢弃?

瞬间,张海迪的事迹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張海迪因一场严重的疾病而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她靠自己的努力,自学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后来又获得了硕士学位。

张海迪虽被病魔折磨,但她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她曾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看成真正的幸福。”

张海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还在努力,我有什么资格说放弃?我相信我的理想就在前方,我的向往没有被埋葬!我鼓励自己:要奋发向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前方就是一片阳光。

于是,我具有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享受与悠闲,具有了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从容。

百善孝为先

朱晓辉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最孝女儿。她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瘫痪在床。朱晓辉没有嫌弃父亲,毅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辉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卖车卖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辉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辉的肩上。

她的父亲因此很内疚,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女儿,毁了女儿的幸福,总会说一些对不起女儿的话,可朱晓辉总是微笑着对父亲说:“爸,不要这样说,这不是您的错。每天我都能看到您,还能跟您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当父亲听到女儿的这一番话时,热泪盈眶。

生活如此艰苦,但朱晓辉无怨无悔,笑对生活,尽心尽力去照顾自己的父亲,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把崇德向善发扬光大。

奋发向上,你可以提高自己,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发光发亮;崇德向善,你可以美化心灵,涤荡内心污浊之气。不论奋发向上还是崇德向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践行,并使之发扬光大。

点评

文章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紧扣时代特色,书写“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美好行为,彰显了新世纪中学生积极的思想内涵。结构上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层次清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晓畅,旁征博引,诗词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读来令人口齿生香。

【作者系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粘立晓】

篇9:崇德向善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助人为乐,就是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上学期,我的脚因为跳舞扭伤了,走路很不方便,一个人不能上厕所,不能交作业,不能照顾自己吃午饭。我们班有很多“雷锋”。他们帮我交作业,扶着我上厕所。中午的时候,他们总是把第一份午饭先放到我的面前。虽然这些事情都是再细微不过的小事,都是大家的举手之劳,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同学之间浓浓的友情。

助人为乐,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帮助别人,是春风梳柳的轻柔;是扶老人小孩过马路的一臂之力;是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的善举;更是危急时刻的救命草……只要播种了爱心,心中就会长出善良的花朵。感动别人的同时,对自己更是一种喜悦、成长、幸福。

篇10:学习雷锋崇德向善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崇德向善,争做雷锋”!

三月是极富生命力的月份,三月五日是向雷锋学习的日子。雷锋在日记中写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雷锋曾说过:“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的这种“螺丝钉”精神,为班级、为学校尽一份力。因为你的尽力,班级整洁了;因为你的尽力,同学间更友爱了,因为有大家的尽力,“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的荣誉也将接踵而来……只要你尽力了,你就为班集体增添了一丝光彩。

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奋进求实,努力学习。学习雷锋品质,像钉子那样,有挤劲和钻劲,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思想上,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雷锋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把生命的每一分光和热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一样乐于助人,无私地奉献社会。

学习雷锋,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雷锋精神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热爱集体,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帮同学解答难题等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争做新时代的雷锋。

篇11:崇德向善奋发向上演讲稿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率领全国人民建设新家园,构建幸福生活,惩恶扬善,维护了世界和平。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性时刻,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就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使深化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受到影响,甚至倒退。只有具备了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精神的建设者,才能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回避,才能积极想办法、定措施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攻破阻碍,向既定的改革方向挺进。

篇12: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振兴中华,走向复兴的伟大事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相信每个人都熟悉雷锋同志的这段话。因为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我们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争做文明使者的种子。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生生不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祖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祖先用德行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奠定了“礼仪之邦”的沃土:从“程门立雪“,“孔融让梨”,从“三顾茅庐”,到“负荆请罪”……众多的率先垂范,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使得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如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身体力行的文明使者,正因为他们的言行给我们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温暖,是我们身边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难的是时时事事都把明礼牢记心中。

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向着这个目标积极努力,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那我们的社会就一定是如同春天般的温暖,真正是和谐、文明的大家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共同建造和谐新风尚。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_篇二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这是亿万人民奋斗的结果。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寒假中我读了《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这本书之后,深深领悟到了这一点,同时让我明白了“人心向善,感动常青”。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中国变得强大,它使中国走向复兴,它使我们懂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在书中,舍己为人的罗腊英,为救大火中的领居而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革命烈士闻一多,为自由民主而英勇献身;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铸就亲藏高原上永恒的丰碑;博大情怀的百岁老人胡佩兰,“没日没夜,拼命工作”坚持为病人解除痛苦;热心助人的“轮椅哥”马成良,用真诚和周到为每位旅客服务……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奋发向上、崇德向上的楷模。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有爱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记得鲁迅说过一句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向上。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在家里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做个有价值、有诚信的人。

篇13: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演讲稿

崇德向善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一种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精神。大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中华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华美德世代传承。在从古至今流传着一个个传统美德的美好故事中,六尺巷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

张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篇14: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篇1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参加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崇德向善,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在我看来,崇德向善主要是体现在“德”与“善”这两个字上面。“德”即德行,“善”即善良,是要求我们的德行要向善良上面发展。展现的社会的正能量。古时候有“孔融让梨”的典故,而今有“夺刀少年”救人的事件,都体现出了他们是一个有着优良品德的少年,在我们的整个世界也都推崇着善良的德行。雨果曾说过“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那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人,你就要让你的德行变得善良。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在我看来,奋发向上主要体现在“奋”与“上”这两个字上面,“奋”即是奋进,“上”即是一个前进的力量。奋发向上,是要求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向上,进取的人,为我们的社会前进而努力。我的学习道路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只有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放弃,我们才能取得成功。要是我们人类祖先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那么我们可能还在猿人时代,我们不会有今天的高楼大厦,不会有美味可口的零食,不会有色彩艳丽的衣裳,更不会有我们现在拥有的美丽世界。

崇德向善,奋发向上,这不是一个对我们的要求,而是作为21世纪新青年的我们所应该达到的标准。我想,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崇德向善,奋发向上,那么我们的未来将是一个美好未来、和谐的未来。

人人都应争做品德向善,积极进取的人。为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吧!

这就是我今天主题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演讲,谢谢大家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被世人誉为礼义之邦。道德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见贤思齐的道德基因。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许多优秀领导干部和“平民英雄”脱颖而出,用爱心呼唤良知,用行动感动社会,成为社会的道德模范,成为催生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一些领域诚信缺失、丧失道德底线,一些社会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凝聚人心的积极精神,一种催人上进的道德力量。这些道德模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朴素的实践者,正是这种精神和力量的集中体现。

人无德不立。道德底线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决不许肆意践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弘扬了公平正义,彰显了善的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道德模范,如同一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照耀人们心灵。小善聚大爱,溪流成大海。他们使人相信,美德从未走远,道德正能量始终存在,向善向上仍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在东方瑰丽的大地上,耸立着这样一个不朽的民族。

它的文化源远流长,它的美德世代传承。

它,就是中华民族。

我们的先贤曾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的拼搏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这些为我们立起灵魂的标杆。

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

而今,这份重担,这份传承,落在了正在茁壮成长的我们身上。也许有人说现在这个世界浮夸,物欲横流,还有什么能够打动人心的呢?

而我想说: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事怎样变迁,都不会泯灭人性的光辉。

所以我依然喜欢帮助同学,依然会在别人漠然和围观的目光中帮助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我依然相信,岁月温柔如水,能够感动人心的,始终都是浓浓的温情善意。

一句谢谢,可以让我回味好久。一件暖心小事,可以让我的心情愉快一整天。文明谦和有礼,让我有了精神层次的升华。

在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我感受着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和热情问候,也更想回馈这种温暖和光热。在这种德善向上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爱的温度。

做的越多,学的越多。学得越多,懂得越多。

在给予和接受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前进的动力。一种想把这种美妙感觉“传染”给所有人的心情。

这种拼搏的劲,这种奋发的勇,这种古朴的德,这种暖心的善,时时刻刻在警醒着我,激发着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遵守礼仪,做浩瀚文明海洋里的“一滴水”,等待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一滴水”,汇集起来,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文明、和谐,友爱,和诚信。

而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一滴水”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明天我们即将挑起富强祖国的使命。同学们,加油吧!从现在起,只要我们秉承民族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就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风帆,吹响号角,奏响乐章,向前进,去改写自己的命运,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篇4

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从小就要做个好人,要与人为善。那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分清好坏和善恶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步入歧途。我们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基本遵循,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近代以来,祖国从苦难中一路走来,新中国建立了,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更使得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一个国家强大了,代表了她的人民将不会受到欺凌。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祖国,无数英雄和时代楷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闻一多先生把自己化作了一团火,为我们照亮了创建新中国的路;洪波为了救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把生命化作了一朵美丽的格桑花;“最美邻居”罗腊英为了保证其他人在火灾中逃生,不惜牺牲自己为他们搭起了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这些英烈和楷模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给我们诠释着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拥有一个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的社会对我们来说多么的重要。崇尚自由平等,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追求公正法治的社会,社会中才会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为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无数的前辈们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叶挺为了人民的自由,无怨地在烈火中燃烧自己;陈万霞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创办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好法官黄学军,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公平正义……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爱心为我们建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指爱自己的祖国;敬业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诚信是指为人处世要忠厚、诚信;友善是指要善待他人。林俊德用生命和时间赛跑,为国家实现了“核之梦”;李素丽用自己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为乘客服务;“百岁仁医”胡佩兰70岁退休后,坚持为患者治病……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一直在诠释这八个字的价值观。

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社会,就需要每个人到要做个好公民。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认真践行,让自己成为一名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好公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4篇】相关文章:

1.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演讲稿

2.《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3.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

4.《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

5.奋发向上崇德向善600字征文

6.高中优秀作文: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7.2017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征文

8.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作文900字

上一篇:男士自我介绍下一篇:我的ERP实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