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2024-05-21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悲惨、愈合”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赢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能力较强,质疑不成问题。3重点难点

体验更赢逻辑推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惊弓之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我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2、学生齐读课题

3、解题

“惊弓之鸟”是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1”标出句子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魏国”的魏读作wèi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交流字义的理解

孤单失群:失去同伴,无依无靠,文中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悲惨: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拼命:比喻用尽力量。

3、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帮助解释。

4、出示幻灯片

指导学生巩固生字、熟读并理解词意。

四、思考、讨论 提问: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更赢、魏王两个人)

2、主要写谁?

(主要人物是更赢、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3、为什么?

(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五、理解课题,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语。

1、“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初读语文后明白吗?(“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了?“弓”指弓箭,“之”是“的”意思)。

2、带着疑问默读全文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2)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赢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3)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春天又从南方飞回北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a、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b、理解:“有名”和“能手”。

“能手”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完成得很出色。

c、更赢是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技术高明,经验丰富,你们想象下他的箭法怎样用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虎发,百发百中。)(2)是不是因为现赢射箭射得准,才使大雁落下来的?

(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观察到的认真思考,得到正确结论。)

(3)读了课文,你还懂了什么? a、“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五自然段)

b、朗读课文指导:读课文不仅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c、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4)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教师板书画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为“↑”直掉下来“↓”)

(5)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4、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1)指导学生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2)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5、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这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的第2段。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b、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是更赢听到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2)哪句讲的是他的分析?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往高处飞,伤口裂开,掉了下来)。

5、复核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这个成语中的鸟可以换成人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分析——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思考——心里害怕,往高处飞,伤口裂开。结果——听到弦响,掉了下来。

篇2: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落炉小学 何廷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从课文的学习中收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地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师板书,请学生读题。

二、学习字词,初识更羸。

1、检查预习情况。

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看课文插图,认识“弓”、“箭”

(2)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

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描红书写一个“雁”字。

2、检查词语情况。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词语:(更羸 魏国 打猎 射箭 疑惑 拉弦 嘣的一声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大雁 裂开)(1)谁会读?指名读。(2)知道魏国是指哪里吗?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

(3)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

三、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四、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1)学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2)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4)谁能来读一读句子,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吗?(远近闻名、举世闻名)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出示:下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惊弓之鸟”这件事呢?

(一)如何射雁

1、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二)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朗读第9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观察(1)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 板书: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学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2)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3、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1)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板书:心里害怕)

(2)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7、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齐读

8.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生答。预设: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

(1)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2)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篇3: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师:对更羸这个人, 老师想听听不同的看法, 谁能说说?

生:我觉得更羸是一位欺负弱者、没有同情心的人。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已不能承受任何惊吓和折磨, 但为了在国王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 显示自己的高明, 故意拉动弓弦, 让那只可怜的鸟儿再一次遭受心理的打击, 摔落到地上。

师:你同情弱者, 是个善良的孩子。你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且言之有理, 值得表扬! (带头鼓掌)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应该保护鸟类, 更羸是有点残酷无情。

生:更羸任意捕杀动物, 破坏生态环境, 实在可恨。

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教训, 不能像这只雁一样, 只因为被弓箭射伤过, 后来只要一听到弓弦响声就惊慌失措地坠落地面。我们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

师:你真了不起! (向学生竖起大拇指) 竟从惊弓之鸟想到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很好!

[反思]

1. 尊重个体差异, 收获独特感悟。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 对语言的感悟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倡导个性化阅读,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独特的意见, 力求摆脱教参的束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感悟, 力求全面地分析问题。在本案例中, 学生完全把自己当做了大雁, 想大雁之所想, 悲大雁之所悲, 这让孩子们独特的感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 摒弃一元解读, 培养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共性多, 个性少。尤其是教学参考书上的形象分析或主题定性, 往往成为师生们一致追求的“标准感受”,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本案例中, 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 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中, 形成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有的学生看到了一个“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更羸, 有的学生看到了一个“任意捕杀动物, 破坏生态环境”的更羸, 有的学生看到了一个“欺负弱者, 没有同情心”的更羸, 等等。这些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阅读, 让他们有感而发的结果。它既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注重延时评价, 拓展思维空间。

篇4:《惊弓之鸟》教学片段及点评

师:好奇怪呀,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如此的魔力,我们快去找一找,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到马上举手示意我。呵呵,你真快,我们再找一找,好吗?我看到了你是第一个举手的,真棒。戴眼镜的小女孩儿,你来。

生:更羸是一个魏国有名的射箭手。

师: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考考你。

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射箭能手,你的眼睛真是火眼金睛。找到了他是“射箭能手”。哎?什么是能手?哇,老师每次总是能看到你(举手),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我给他一个机会。

生:能手就是高手的意思。

师:找了一个近义词,还有人说吗?你说。

生:能手就是强手的意思。

师:真好,你们班有能手吗?有什么方面的能手?有什么方面的高手给我介绍一下,让我见一下,好吗?见识见识,你来说。

生:杨玉斌是我们班语文的能手。

师:还有吗?

生:吴双是画画能手。

师:吴双是哪一位?是你们班的小王冕啊,真的很棒。那么更羸他是什么能手?他会画画吗?大家一起来说,什么能手?

生齐:射箭能手。

师:我们读读这一句,走近这位能手。

(生齐读)

师:再来读一遍,我觉得你们没有把它读得像你们班画画能手和学习能手这样能让你们称道的感觉。再来读读,我听听。预备,齐!

〖点评〗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能手”一词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比较抽象的,如何理解这个词呢?教者由课文引出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班级的能手,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说班级同学的特长,“能手”的意思便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了。朴实无华的设计,传统有效的手段,带来的却是显著的教学效果。“能手”一词的理解,也为后文理解更羸高超的射箭技艺、大雁为什么能够闻弦声而落地做好了铺垫。

片段二:

师:我看到了大家的疑惑。那么从这句话当中,我们要用一个词来表现一下魏王的惊奇和怀疑,你准备挑选哪一个?

生:我准备挑选“信不过”。

师:你觉得“信不过”能表现魏王的怀疑吗?

生:应该能。

师:自信一点儿,孩子!

生(有力地):能!

师:掌声送给她,孩子们。

(生鼓掌)

师:对啊,刚才我们那位小博士从魏王的一句话当中,看到了魏王也和我们一样惊奇,也非常吃惊,那还有没有地方可以看出来的,找出来说服说服我,找一下,找到用铅笔画上波浪线。自己放声读一遍。

(生找)

师:放开声读一下。从书本上发现发现。好的,那位女同学。

生:“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嗯,能把这句话读完整吧?

生:“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在哪里,哎,对了,再来读读。

生:“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哦,这句话已经在我们的屏幕上了,还找到了没有。你来说。

生:“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这是不是魏王说的呀?(生不语,师蹲下身子)没有关系,告诉老师,是不是魏王说的?没有关系,告诉老师,点点头也行。

(生点头)

师:好,这个魏王有点小女孩的羞涩,谁再霸气一点儿,谁再惊讶一点儿,谁再胸怀宽广一点儿来说说,你来。

生:是吗?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哦?哎呀,我觉得你是小吃一惊,谁大吃一惊?和同桌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试一下,你来。

生:是吗?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我觉得吃惊程度还是有点儿小,你来。

生:是吗?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嗯,我都忍不住要读了,可是我又看到你了。

生:是吗?真有这样的本事?(有些停顿)

师:你再试着读一下好不好。

生: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你的嗓子有点沙哑,肯定有点儿不舒服,老师在你这儿再读一下好吗?同学们来听听好不好。“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愿意不愿意再读读?自己试着再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好,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我再来这样读,发现发现老师和刚才读的一样吗?“‘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我读的和刚才是不是有点儿区别?再来读读,站起来读读,大家要有大将的风度,来,起立,双手叉腰,丁字步,好的,把头转向肩膀的一侧,预备,齐。

生齐:“‘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再来一遍儿,你们是魏王身边的一员小将我听出来了,现在做大将,做魏王,再来,预备,齐。

生齐:“‘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点评〗认真读书,把书读到文本深处,和主人公的心一起跳动,这是阅读教学的理想追求。本教学片段中,教者利用富有磁性的教学语言,带领学生和魏王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会晤。教者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魏王的心态——“信不过”,怎样信不过呢?由此展开,学生们在文本中不停地行走,发现魏王的语言中体现出“信不过”。于是教者利用比较读、自主读、示范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魏王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文本的内涵在不自觉中理解感悟了!

学生的语感是怎样形成的?靠的就是深入动情的朗读,这个片断中,学生们投入、动情的朗读,为文本的理解打好了基础,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尤其要指出的是教师的引导多么重要。这个片段中,教者全身心地投入,和文本、学生交融在一起,才有这样和谐的阅读氛围,才有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李晓蓉,甘肃省酒泉育才学校教师

篇5: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刘艳平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

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惊弓之鸟 魏国 射箭 打猎 大雁 翅膀 孤单失群 拉弦 悲惨 愈合 痛苦 裂开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

三、出示告示:(2分钟)

大雁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更羸射雁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人认为,更羸射雁违反了关于保护动物的规定,也有人认为更羸并没有违反这一规定,你们怎么认为呢?

四、出示学习指导:(1分钟)

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五、学生交流讨论:(8分钟)

六、抓住“本事”,深入阅读:(13分钟)

(一)抓住“惊人之语”感悟本事: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更羸有过人的本事?

PPT: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1)抓住更羸的话,感悟更羸的本事。

体会“只要„„就„„” 的表达效果,读出更羸自信、坚定的语气。(2)更羸凭什么就敢在魏王面前口出狂言呢?

抓重点词语感悟更羸的本事: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仔细看了看。更羸看见大雁,听见叫声,就能知道大雁是一只受伤的孤雁。(3)结合“射箭能手”“仔细看了看”,再次感悟更羸的本事。

别忘了,更羸可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仔细”地看了看,一定会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4)小结:看来,更羸是在仔细看、认真听、思考之后,才说出了惊人的一番话。(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还从哪感受到更羸的本事?

(二)抓住“惊人之举”深入阅读:

PPT: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更羸的本事确实惊人,谁愿意把这精彩的场面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2.联系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大雁“直往上飞”,又“直掉下来”?

PPT: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3.一个“直往上飞”,一个“直掉下来”,两个“直”字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PPT:直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儿、拼命的意思;第二个“直”是笔直、不弯曲的意思;)4.更羸不但语出惊人,而且他的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快快把这神奇的场面深深地刻在脑海中!(齐读)

过渡语:看来更羸的确有惊人的本事啊,然而更羸更过人的本事还不仅如此呢!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抓住“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阅读:

PPT: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短短的一段话,更羸就把令人大吃一惊的举动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一说: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把这段的内容概括一下。(1)因为大雁_________,所以飞得慢。(2)因为大雁__________,所以叫得悲惨。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_________,所以拼命往高处飞。(4)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________。

2.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七、课堂小节:(2分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八、课后拓展:(5分钟)

出示一组关于环保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九、作业:(1分钟)

读一些成语故事,讲给自己的同学听。

十、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听到弦响 ↗

篇6: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1、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惊弓之鸟”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哦!)

二、自学生字生词。(温馨提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加油哦!)我会认真写一写:

容易写错的字是: 容易读错的词语是: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是一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射箭能手叫(),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只拉了一下(),就把大雁“射”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合作探究】

第一关:研读课文、品读句子

1、自读课文,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了什么?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3、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魏王看到这一切有什么表现?

4、更羸是依据什么分析、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第二关:句段练习。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它”指的是。

(2)因为它,所以飞得慢;因为它,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听到弦响,心里害怕,所以就 ;因为它使劲往高处飞,伤口又裂开了,所以。

(3)从更羸说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3.用“一..............就................“造句。【课堂小结】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当堂检测】(智勇冲关我必胜!)

1.拼一拼,写一写。

lā ɡōnɡ shè jiàn dà yàn bēi cǎn()()()()yù hé wèi ɡuó ɡū dān pīn mìnɡ()()()()2.比一比,组成词语。

惨()愈()拼()魏()箭()渗()愉()瓶()巍()煎()

3、快乐连一连。

形容非常吃惊的样子。能手

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大吃一惊

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惊弓之鸟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孤单失群

4、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想想每一组成语都有什么特点。(1)()()之鸟()羊()牢()耳()铃

(2)()辕()辙

()久()长

争()恐()

(3)()上()下

()颜()色

篇7: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4分)

1.(4分)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手:A.人体上肢能拿东西的部分。B.拿着。C.掌握某种技术或某种工作的人。D.技能、本事。

①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________

②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________

③《小学生礼仪常规》我们每个同学人手一册。________

④我爱听青年歌手——蔡国庆唱的歌。________

2.(6分)我能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忽然________

奇怪________

著名________

本事________

缓慢________

仔细________

3.(6分)看一看,组词语。

愈________

愉________

偷________

喻________

榆________

渝________

4.(10分)给形近字组词。

借________   箭________    痛________   裂________   弓________

猎________  简________    疼________   列________   引________

5.(8分)给下面的部件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列________

________

俞________

________

甬________

________

昔________

________

6.(10分)比一比,再组词。

射________

箭________

猎________

雁________

裂________

躲________

简________

借________

燕________

列________

7.(4分)找近义词。

本事—________

孤单—________

能手—________

悲惨—________

8.(9分)读一读,写一写。

wèi

guò

néng

shǒu

bēi

cǎn

dān

shī

qú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hè

jiàn

liè

yàn

chī

jī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7分)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你说过,________发生什么,你________会和我在一起,________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________我爸爸活着________一定会来救我,________能救大家。

10.(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裂开(liè

liě)________

拉弦(xuán

xián)________

嘣嘣直跳(pēng

bēng)________

拼命(pīng

pīn)________

悲惨(cǎn

chǎn)________

愈合(yù

yì)________

11.(4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________羸ɡēnɡ

ɡènɡ

本事________

shì

shi

拉弦________xián

xuán

因为________

wéi

wèi

12.(4分)写出反义词。

奇怪—________     害怕—________

著名—________     仔细—________

13.(4分)给多音字组词。

更:gēng

________  gèng________    只:zhǐ________   zhī________

14.(8分)看拼音,写词语。

gēng

léi

yàn

wèi

guó

l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hè

jiàn

huò

xi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8分)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________边飞边鸣________更羸仔细看了看________指着大雁对魏王说________大王________我不用箭________只要拉一下弓________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________

16.(5分)照例子,写句子。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因果倒装)

17.(5分)理解“惊弓之鸟”。

18.(5分)判断语气。

A.惊讶

B.怀疑

C.肯定

D.谦虚

E.询问

①“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________

②“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________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________

④“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________

⑤“啊!”“真有这样的本事!”________

19.(4分)写出这些词语。

①非常出乎意料。________

②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________

③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________

④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________

20.(9分)给形近字组词。

孤________    膀________    愉________

狐________    榜________    愈________

弧________    傍________    喻________

21.(8分)音近字组词

近________

进________

讶________

芽________

谈________

淡________

列________

烈________

22.(5分)缩句。

①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②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③六(2)班的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23.(5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更羸的做法怎能不令大家非常佩服呢?(改为陈述句)

②更羸有这样的本事。(改为感叹句)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0分)

24.(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有一天,到郊外去打猎。修改病句

(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缩句

25.(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红伞

有一天,小白兔挎着一只篮子,带着一把小红伞出门去采蘑菇。

她来到果园里,看见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红伞帮小刺猬把果子钩下来,小刺猬连声道谢。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儿的蘑菇鲜嫩诱人,她刚想去采,忽然看见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来。逃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白兔连忙撑开小红伞,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蘑菇”。大灰狼没看见小白兔,就走过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躲过了危险。她高兴地采起了蘑菇。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开小红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3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小红伞的用处可大啦:小白兔用小红伞帮小刺猬________,变成“小蘑菇”躲避________,下雨了用小红伞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想夸夸小白兔。(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4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20分)

篇8:《惊弓之鸟》解读

《惊弓之鸟》一文是根据《战国策·楚策四》改写而成。课文通过描写更羸不用箭, 只拉弓射下大雁的故事, 在赞扬更羸善于仔细观察、合理分析、正确判断事物的品质的同时, 揭示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课文开篇就点明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在激起学生读书欲望的同时, 涵盖全文主要内容, 自然引出故事。

课文的主角更羸:课文开篇就点明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将人物特点鲜明地告之于人。为何这样说, 而后慢慢道来:当“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且“边飞边鸣”时, 更羸在“仔细看”后说“只拉一下弓, 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说完他“并不取箭”, “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的一声响”后,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 更羸娓娓道来, 将自己所看、所听、所想和盘托出, 道出了原委, 呼应了开头的“射箭能手”。

配角则是魏王:当更羸说不用箭, 只拉弓就能射下大雁时, 魏王先是惊奇:“是吗?”转而怀疑:“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 突出反映了魏王当时的心理。当更羸不用箭只拉弓果真射下大雁时, 魏王“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领!”一个“!”, 将此时魏王先是吃惊转而赞叹的感情表露出来了。当更羸笑答“不是我的本领大, 是因为我知道, 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时, 魏王奇怪了,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 把魏王的奇怪、欲知缘由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同时, 引发更羸细说原委。

主配角间关系:由“?”到“!”, 再到“?”的变化, 体现着魏王由“怀疑”到“赞叹”, 再到“奇怪”的感情变化。魏王每次的感情变化, 对突出更羸这位“有名的射箭能手”都起到了烘托作用。魏王的“怀疑”, 令读者为更羸捏了一把汗;魏王的“惊奇赞叹”, 表明了更赢试射的成功, 使人对更羸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魏王“奇怪”, 欲求缘由, 引出更羸细说原委, 从而使更羸这样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狩猎经验的有名的射箭能手的形象高大且丰满, 并将成语故事的含义凸显得十分鲜明。

教学建议:

审题存疑, 激发读书之欲。

读题后, 引导学生查字典明了“惊”的意思, 教师相机讲解, 并呈现于学生面前, 从而理解课题:害怕弓弦响声的鸟。

教师引疑:课题的意思知道了, 此刻, 你最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这只鸟为什么害怕弓弦响的声音呢?

疑问的生成, 必然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使其在欲望驱使下品读全文。同时, 也渗透了一种解词的方法———分解词素, 进而解词。

明晰人物, 引导读书之情, 读第1自然段, 逐层品文, 明晰特点:查字典解“能手”, 猜想:射箭能手都有怎样高超的本领?你是怎样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的?这样, 使学生从感性上明晰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射得准!”那么, 更羸到底是怎样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细品故事, 感悟人物之形。

将第2-9自然段分成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读书:

第2、4自然段对读, 一抓更羸:先是“仔细看了看”, 然后是说, “不用箭, 只拉一下弓”就能射下大雁, 最后是做, “不取箭”, “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二抓大雁:“慢慢地飞来, 边飞边鸣”的大雁, 当弓弦“嘣的一声响”后, “直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前后对读, 在读中感受更羸所说与事情结果的一致, 使学生对更羸的敬佩之情更升华一个层次。

读书品文中, 要抓“仔细看了看”, 知晓更羸的善于观察;抓“只要……就……”这个句子, 感受更羸语气的肯定, 把握的十足;抓“直往上飞、拍、直掉下来”等词语, 感叹这一结果的惊奇, 使学生由衷地生发敬佩之情。

第3、5自然段对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啊!”“真有这样的本事!”紧紧抓住两个“?”和两个“!”, 读出疑问句及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并抓住“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大吃一惊”等词语, 在品读中感受魏王由怀疑到惊讶的情感变化, 使得更羸“有名的射箭能手”的形象更深入学生心田。

第6-7自然段整读:先分角色读书, 设问:“在他们的朗读中, 你听出了什么?” (魏王的“奇怪”;更羸的平淡“笑笑说”。) 再设问:“更羸平淡说出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逐层品味更羸所说:

接着设问:“此刻, 你的心情还是平淡的吗?为什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射得准, 固然是射箭能手;但是, 从所看所听与仔细观察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分析, 进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更是一个射箭能手所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更羸正是“这样的射箭能手”!到此, 更羸这个射箭能手高大而丰满的形象就鲜明地树立在学生面前了。

讨论解疑, 理解成语之义。

分角色通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更羸这个射箭能手身上的品质, 讨论:

1.为什么把这只大雁称做“惊弓之鸟”呢?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2.日常生活中,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常常用到这个成语?

篇9:别让自己成为“惊弓之鸟”

毕竟,中国股市自从去年6月15日以来,已经经历了3波杀跌调整,分别是股灾1.0、2.0、3.0,本周四的暴跌是否会开启股灾4.0?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周四的大跌,可以看得到的预期利空并不多,如3月1日注册制的起算点、市场资金紧张、保监会要求中融人寿不得增加股票投资、两会魔咒、招行副行长向国家队“催债”等,这些利空都不算什么。反而可能是之前抄底盈利盘的出逃以及机构和散户操作模式的转变导致市场的再一次暴跌。

经历了那么多次股灾和千股跌停之后,机构和散户的操作模式估计已经转为熊市里的“游击战”:跌多了抄点,反弹了卖掉,而一有“风吹草动”,大家都拼命地“砍仓”卖出,从而形成了习惯性的“千股跌停”。治愈这一顽疾的根本,在于重建市场的投资信心以及赚钱效应。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所以,在熊市环境里,类似这样的暴跌也许还会不断地出现,此时我们已经逐渐找到了应对方法,没必要过分恐慌。事实上,笔者认为,目前市场的点位已跌至合理位置,若再往下暴跌,市场的投资价值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结合技术面、估值情况以及多年的投资经验分析,笔者以为,今年沪指应该会围绕2500点做上下波动,而2500点也将是未来1-2年市场的中轴线点位。2500点以下对机构已形成吸引力。而之前市场几年熊市形成的“自然底”2000点,应该难以探及。另一方面,在经历了这1年多的牛市和股灾上下波动之后,再加上市场不断发行新股导致市场体量增大的大背景,沪指见本轮熊市大跌底部低点极有可能会出现在2300点左右。因此,笔者认为,在2500点的正负200点可以展开持仓和做高抛低吸操作,此时并不一定要空仓,保持适当的底仓即可。现在市场已经出现了绝对大底部的潜力牛股。而这些潜力牛股,在将来的1、2、3年,绝对有机会出现起码翻倍以上的收益。

后市方面,本周市场的暴跌也许仅仅只是对前期市场低点2638点的回抽确认,又或者是加速赶出真正的市场恐慌大底。然而不管怎么样,笔者的建议都是,只要市场(沪指)跌至2700点以下,就可以继续考虑逢低建仓,而到2300点。要敢于重仓、满仓。最坏的打算是在未来的1、2年里损失一点时间而已,但是却可以换来丰富的金钱收益。作为普通人,不都是用耐心等待的时间才能去收获金钱的巨额回报吗?事实上,作为穷人和小散户,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最廉价的不就是“时间”吗?只要你等得起,目前潜伏那些绝对底部的股票,未来3年翻一倍那都是最低的要求。

篇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执教 万州区天城小学 张时坤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 “直” “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读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叫——(生读题)《惊弓之鸟》。这“惊”从偏旁你知道什么意思?(害怕)。对!这“弓”是――?(弓箭、弓弦的意思)。这“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

那么,“惊弓之鸟”的意思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二、交代学习目标(1钟分)

1.准确认读生字新词,知道“惊弓之鸟”的字面含义。2.读懂重点段落。

3.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通过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读课文、检查反馈(6分钟)1.听清要求:拿起笔,标出自然段序号;一边读一边将课文的各类生字和新词用我们以前约定的不同符号圈画出来。要多读几遍!(生读)

2.出示卡片:(1)指导学生辨形、正音,巩固生字。(2)开火车识记生字新词。

四、范读全文。(4分钟)

1.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你们领悟出许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老师有个要求:可以张开嘴应和但不出声,拿起你的笔,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下做上“~~~~”在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词句下做上“——?”

板书:1.、~~~!

2、——? 这些都叫“读书记号”,其实,不少同学平时也已经在用了,是吗?好,请孩子们认真听好了。

2.教师有表情地范读。

五、汇报疑问、读懂重点段落(15分钟)

师: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没有疑问!(我有疑问的„„)

1.不错,能发现疑问的孩子,就在钻研课文了。现在,我们就以课文第一句为例,谈谈你研究了哪个词?

(射箭能手)(出示第一句)

师:那么,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打上“?”的(没有)师:那么,老师请教大家古时候的魏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不知道)师:有知道吗?(不知道)那么,怎么不打上“——”? 古时候的魏国是现在山西一带。以后,可要认真读呀!好,我们接着往下研究” 刚才你们打“~~~”的是哪个词?(射箭能手)2.第2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射箭能手”?读一读,用~~~表示。

请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出示句子)师:对,老师同意。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该读出更赢的气魄,是吗?(生读)师:怎么样?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老师来试试?(范读)怎么样?(很不错!)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3.不错!(打开投影)书上有一副插图,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画的是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第5自然段)(出示)

请找一找,这段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把让大雁送命的这一个字字圈出来!一齐说,哪个字?(“嘣”!)(板书:嘣)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

师:“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4.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生又投入课文中)(“忙往上飞”是因为它心里害怕;“直掉下来”是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第九自然段)(出示)对,请大家再读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读得好!用上“因为„„所以„„”句式我们看看你们说得清楚„„ 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心里害怕)(板书:嘣,害怕)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板书:往上飞)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板书:裂开)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板书:直掉下来)

飞 ↗ ∣

怕 ↗

板书:

“嘣” ↗

直掉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看来“嘣”置大雁于死地? 你们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声响,它就会怕:对吗?它也会掉,是吗?(是!)

师:(故作不解)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更赢有本事的,有本事的。)(出示)更赢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话吗? 更赢的本事不是()而是()。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第七段。(更赢的本事不是会拉弓,而是看出这是只惊弓之鸟;更赢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从雁鸣声中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启发主要内容:人物?本事?)

归纳主要内容:讲的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就把那只大雁射下来了。(出示)

六、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2分钟)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先果后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更羸怎么知道那只大雁受到箭伤,孤单失群呢?怎么就知道那是一只惊弓之鸟呢?„„下节课详细探讨„„)

七、难字书写指导:(5分钟)“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篇11:《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成语,谁能说出一两个成语呢?你们知道吗?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题目是:《惊弓之鸟》(生齐读课题)(成语故事可有意思了再读。

3、生齐读课题。

二、读学习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请读。(出示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懂得“惊弓之鸟”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生齐读目标)

师:目标就是我们学习的方向,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8页,结合导学案的自主梳理部分,走进课文吧。

三、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梳理)的学习1.小组长组织同学读书。2.交流互相学习:(对学_____群学)

小组长:请同学们对学自主梳理部分的内容。(小组长说完,组员要马上与对子靠拢进行对学。)

当小组长发现本组对学基本完成,就要组织同学们进行群学,组长说:“小组合作” 组员说:“合作快乐”并把椅子放好到座位下,四个四个集中站在一起。(小组长一个接一个地问导学案上的问题,组员举手回答问题。交流后,(小组长分配任务在组内预展。)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小组长组织读书或导学案。

三、展示(自主梳理)

(一)展示我的发现: 学生1:

组长组织: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 下面由我们###小组为大家展示(我的发现)学生2:

我们组认为容易读错的字有:

自己先说出来,再请同学们读一遍。学生3:

我们组认为容易写错的字有: 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师重点指导书写(魏,雁)请大家伸出手指跟跟老师写一写。

学生4:

我们组收集到的多音字有:

自己先说出来,再请同学们读一遍。

组长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每组要有一个补充或质疑)补充或质疑完后组长说: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展示组集体说: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有请下一组给大家展示,掌声欢迎。

(二)、展示:本课词语。学生1:

组长组织: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

我们***小组给大家展示本课的词语。我能读准这些词语,——大家认为我读对了吗? 谁敢挑战我。

你读得很好,谁敢挑战他,那个小组敢一起读给大家听,全班读。

学生2:学生3.大家读得很好,在这些词语中难理解的词是:(学生2:学生3.一人说一个)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每组要有一个补充或质疑)

(可以说自己可以用哪个词来说句子,也可以说哪个词的反义词是?、、、、、、)展示小组说: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展示组: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请老师为我们小结。

四、师小结,布置任务

师:同学们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很好。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会完成得更加出示。请同学们带着导学案上的整体感知部分再次走进课文。

各组小组长组织学习整体感知:

1、小组长站起来发令叫同学们读课文。

2、小组合作理清脉络。(群学)小组长问,组员回答。分配任务——组内展示。3.展示。

组织: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

目光——聚焦,聚焦——迅速

我们***小组给大家展示整体感知。

(要求:自己把课文内容讲一遍,再要求同学们齐读一次。接着 2.说那些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理清脉络)(学生1,学生2,学生3,轮流讲)

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 展示小组说: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展示组: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请老师为我们小结。

五、师小结,布置任务

师:现在大家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接下来,请你们根据导学航线学习交流展示这部分的内容。

组长组织: 1.自学(独学安静)(要求安静,自己默读课文完成学习人)2.实在不懂直接进行对学,请对子帮助

对学(与对子交流自己学会的(有导学案上的问题,还有自己从哪个段落、句子或词语有自己的感受,也要说出来、、、、、、对于不懂的可以留到群学进行)3群学,组长组织。(离开位置进行群学)

4、组内预展。

六、师小结,布置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这则成语故事的的生字新词,还知道课文写更羸|、、、、、、、、。那么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掉下来了呢? 老师期待同学们下节课精彩的展示。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接):惊弓之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则成语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读学习目标。

看,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起读吧。

1.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三:大展示: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能出色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现在老师就把展示的舞台交给你们。

四:师小结:

同学们的精彩展示,让我们知道了是个、、、、、。

展示一: 学生1:

组长: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

现在由我们***小组给大家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我们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更羸和魏王。

我们还知道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请大家看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起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从射箭能手这个词我知道更羸射箭很厉害。

学生2:

我还知道有名的射箭能手“有名”这个词说的是更羸射箭是很有名气。

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

我有补充:射箭能手说的是射箭很厉害,如果是跳高高手也可以说是跳高能手。

师:(或学生)怎样才叫有名气呢?

(你们说男的知不知道他?女的知不知道他?老的呢?小的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见更羸可是男人的榜样,女人的偶像呀!多有名气呀!一起读吧。

组长: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有请下个小组为大家展示,掌声欢迎!

展示二

学生1:

组长: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现在由我们****小组给大家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更羸看到大雁作出的判断是:他可以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请大家看我们小组表演展示:(表演:学生

1、学生

2、学生3)学生1:

大家觉得我们表演得精彩吗?

刚才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了课文的第2到第6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更羸真不愧是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就真的能射下了大雁。

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2—6自然段一起读一读2—6自然段。

学生2:

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中的第2句:(读出句子)从这个句子感受到大雁很孤独,只有它自己一只,所以他“边飞边鸣”,“边飞边鸣”说的就是大雁一边飞一边叫。

学生3:

从第2段更羸说的话我们知道了,更羸看到大雁后就判断说:自己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会掉下来。从更羸的话我觉得更羸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很肯定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认为更羸会很自信地说:(说出更羸的话)

谁能像我这样展示更羸说的话? 请***** 还有谁敢挑战,请****** 你们都演得很形象,请全班像她们一样一起说: 请大家把第2自然再读一遍。

从第2自然段中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补充:

请同学们看到第2段的第一句听我读,我认为当时更羸是跟着魏王在郊外打猎,他能有机会跟着魏王去打猎可见更羸是个很了不起的射箭能手。

我认为更羸很了不起,他只是看了一下大雁,就敢在魏王面前说他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

学生4:

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从第3段魏王的话我知道当时魏王很怀疑更羸可以不用箭就可以射下大雁。他认为不可能有这样奇怪的事情。

所以当更羸真的实现了不用箭就射下大雁时魏王大吃一惊说: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从“大吃一惊”这个词可以见魏王感到很意外,没有想到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所以魏王是由原来的怀疑变得相信了。

现在请大家看到第3和第6自然段,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魏王说的话。谁敢挑战他。

哪个小组敢一起表演。请全班一起表演。

学生5:

下面请大家看到第5自然段听我读: 这个自然段有两个直字

“ 直往上飞”的意思是拼命往高处飞,“直掉下来”的直是指大雁直直地往下落。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组长:现在我们小组给大家展示我们的朗读。大家要认真听。哪个小组敢挑战我们小组。还有哪个小组敢挑战。

全班一起像我们一样读2到6自然段。

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

补充:我从第5自然段还知道了

补充:请大家看到第4自然段听我读: 从更羸的话我知道了更羸很谦虚。

我有质疑:魏王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耳朵是不是听不见?谁能回答我的问题? 组长: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有请下个小组为大家展示,掌声欢迎!

展示三

组长: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现在由我们****小组给大家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同学们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下大雁?他是怎样做出判断的呢?答案就藏在第7、8、9自然段,下面请听我们读一读第7、8、9自然段。

学生2 从这几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更羸是从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做出判断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是更羸看到的,观察到的,可见更羸当时很细心观察,要不然他不可能看得出大雁飞得慢,也不可能听得出大雁的叫声是悲惨的。

学生3 更羸从大雁飞得慢想到因为

从叫声悲惨想到是因为

这是更羸从他观察到的“飞得慢,叫声悲惨”做出的分析。学生4 更羸从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了判断 它一听到弦响,它一使劲

下面由我们****组跟大家读一读更羸做出判断的句子。两个人读

下面请女同学读红色部分的句子,男同学读黑色部分的句子。

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

补充:从第9自然段我可以知道更了很熟悉大雁,要不然他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补充:请大家看到第9自然段倒数第2句听我读:

从这句话我认为大雁因为之前受过了箭伤所以他一听到弦声,就以为又有人要射它,所以它很害怕,就用力往高处飞。

我有质疑:孤单失群。

组长: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谢谢你的点评,有请老师为我们小结,掌声欢迎!

我们小组表演展示:

师:嗯可见他对自己的做出的判断是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肯定是能做到的。刚才你说的更羸只看了一下,他真的就只是看了一下吗?

补充:不是,他是很仔细地看。

从仔细这个词可见他是经过观察,思考过的呀。可不是谁便看一下就得出来的哦。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3自然,听我读(自己读)从这段的“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我知道了(儿童队员们觉得这件事非常难办,很棘手,因为谁都不想伤害博来克,所以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同学们,从这个自然段中你们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同学们自由说)那请你读一读,全班也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3: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5自然段,请听我读(自己读)我从第一句的“雅雀无声”这个词语中知道了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谁也不说话。可见这件事很棘手。)

学生4: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6自然段,请听我读(自己读)这个自然段有5个疑问句,这里让我知道了

(儿童队员们心理很矛盾,想如果让博来克参加就会影响队伍的整齐,可是又不想伤害他,)

谁想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把队员们的心理想法读出来? 谁来挑战他,大家一起读。

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每组要有一个补充或质疑)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有请下个小组为大家展示,掌声欢迎!

展示二: 学生1:

组长: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现在由我们文明小组给大家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儿童队员是怎样解决这件“棘手的事”的呢?

课文的第7、第8、第9自然段就是写儿童队员是怎样解决这件“棘手的事”的,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7、8、9自然段。

学生2:

从队长和队员们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儿童队员是怎样解决这件“棘手的事”的,他们决定把左腿截肢的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学生3:现在我们组给大家读一读他们的话。哪个小组敢挑战我们组。哪个小组他们组。

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第7、第8、第9自然段。

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每组要有一个补充或质疑)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谢谢你的点评,我们以后、、、、、、,有请下个小组为大家展示,掌声欢迎!

展示三:

学生1:

组长:我们展示____我们倾听。目光——聚焦。聚焦——迅速。

现在我们梦想小组给大家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请看到课文的第10——第16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就是写了国庆节那天检阅时的情景。

学生2:

请同学们看到第十自然段,请听我读(自己读)

从这个自然段中的(人山人海、彩旗飘飘,站满)知道了国庆节这一天的检阅仪式很盛大,很隆重。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3讲:

请同学们看到第11自然段,听我读(自己读)从这个自然段中的我知道了参加检阅的人员有:

(这个场面很盛大,很隆重。)

学生4:

请同学们看到第12自然段,听我读(自己读)

从这个自然段中我感受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很激动,很自豪。同时感受到他是个非常自信的人。

同学们在这一段中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同学们自由的说)请你给大家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一读。

学生1:

请同学们看的第13、14、15、1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齐读)

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们有什么要说的,或有什么疑问的吗?

接着说: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质疑的吗? 同学补充或质疑(每组要有一个补充或质疑)有请****小组为我们点评。

点评人说:目光——聚焦

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小组点评,你们展示的时候(说表现,再说从你们的展示中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足的地方)最后打分。

上一篇: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材料复习下一篇:翻译硕士必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