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2022-07-05

第一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山中小学

裴艳艳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精读重点段落,理解文中因果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

教学难点:2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的名字叫——更羸。更羸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故事——惊弓之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请先读读这课的生词。(出示生词 魏王 射箭 打猎 大雁 弓弦 悲惨 愈合 痛苦 裂开)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多媒体出示想象性报道

本报讯

昨日一大雁飞经魏国,魏国著名射手更羸(人类)竟不用箭就将我们的同胞活活射死。据目击者讲,当时,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一声响后,大雁就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直往下掉。由此看来,更羸是具有魔法之人,杀雁凶手必更羸无疑。据悉,死者的母亲已准备上诉,状告更羸伤害野生动物。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记者

小雁

2、教师引导:"你们看了这则报道之后,有什么想法,就大胆说出来。"

3、教师设置疑问:"那你怎么解释当时目击者所看到的景象呢?也就是说,大雁听到"嘣"一声响后,为什么会从空中直掉下来?"

4、学生讨论交流

5、课件出示:

大雁之所以从空中直掉下来,是因为(

),大雁的伤口之所以裂开来,是因为(

),大雁之所以扑这翅膀忙往上飞,是因为(

),大雁之所以听到"嘣"一声响后心里害怕,是因为(

)。

5、我当小律师为更羸进行辩护(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提示 更羸看见:

更羸听见:

更羸分析:

更羸判断:

6、我当小法官究竟谁害死了大雁?(小组讨论交流后展示)

三、尽情地写。

让学生以"记者小雁"的身份来写这则追踪报道。

四、总结课堂。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五、板书设计

第二篇:第二课时惊弓之鸟教案[1]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叶玉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学法: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从而体会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新词

三、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2、思考,讨论: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 (2)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是哪几自然段? (3)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惊弓之鸟”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一)师: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更羸和魏王说话时语气怎样?(更羸很有信心,而魏王怀疑。) 你从哪儿看出更羸很有信心?(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分角色读对话,体会感情。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

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小组合作学习。

3、集体交流:

1)更羸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什么? 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板书:飞得慢,叫的惨 2)第二句说什么?

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板书: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3)引导分析飞得慢和受过箭伤的关系:因果关系,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分别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句话。 4)三四句讲的什么?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用上“因为„„所以„„”把2句和

3、4句连起来说一说。(因为他离开„„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往高处飞;因为他受过箭伤„„还在作痛,所以他一使劲„„就掉下来了。

5)归纳总结更羸分析过程:首先看到、听到(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推理(推理),谁能看着板书说说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6)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堂练习: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

),叫得悲惨是因为(

),大雁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

),一使劲,伤口(

),所以更羸不用射箭,大雁(

)。这段话共有(

)句话,其中第( )

句是更羸看到和听到的,第(

)句话是他的分析判断。

(2)这一段主要讲了( 更羸讲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 。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五、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

3、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4、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六、课堂总结

1、你认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的原因仅仅是他箭法好吗?真正的本事是什么?(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断的做出判断。他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2、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思维方法。)

七、课堂检测:

(一)选择合适的一组词语填空。

不是„„是„„

只要„„就„„

一„„就„„ 1.它(

)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处飞。 2.(

)我本事大,(

)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

)拉一下弓,这大雁(

)能掉下来。 (二)根据意思写出这些词语。 1.非常出乎意料。( ) 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 ) 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

4.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 )

(三)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填空。

更羸是这样一步一步分析的:飞得慢,是因为 ( );叫的悲惨,是因为( )。它听到弓弦响,心里( ),就拼命( )。一使劲伤口就( ),以致最后( )。

八、作业设计: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课外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九、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结论: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十、课后反思:

第三篇:【精】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日照街道四小 三年级(3)班 申伟

教学背景: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教学课题: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三单元《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我确定的教法是: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是:自主探究,以接龙读、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深入体会课文含义。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分析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1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课件《惊弓之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学习课文之前,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复习生字词(出示生字)

2、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什么意思?“之” 是“的”的意思,)这位同学肯定平时善于积累。那么凭你们的理解,你们试着来说说课是什么意思。

3、这位同学肯定平时善于积累。那么凭你们的理解,你们试着来说说课是什么意思。

4、大家快速打开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开始读吧。(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的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不用射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看来更羸的本事可真的很了不起。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人?(课文中哪里有介绍?)

齐读第一自然段

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有名、能手”?(这里的手指的是什么?人)

我们班有能手吗?让老师见识一下。(生举例)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走进这位能手,要读出令你们称道的感觉。(生齐读)

过度:一句话,我们就知道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成语叫《惊弓之鸟》。下面就让

2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学习吧。老师相信,在我们的学习中,你会对更羸有更多的了解,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三、学习第二——第六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第六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并读出更羸与魏王的说话的语气。

2、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去郊外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有关的词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此时,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 出示:“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只要…..就……”说明更羸对这件事有没有把握?用一个四字成语就是(胸有成竹)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自信)

4、更羸说的话让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信不过了!魏王心里会怎么想呢? 对啊,当时的魏王就是这样想的,你们想到魏王的心眼里了。他用了什么语气对更羸说呢?(疑问)读一读,看看谁更像魏王。(指名读。)

更羸又说了什么? (出示:“请让我试一下。”)这说明更羸虽然胸有成竹,但态度(谦和),所以这句话应该用谦虚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配上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读,其他同学适当评价。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啊”,读出魏王的怀疑,重音突出“这样”。)

5、那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更羸是怎样射大雁掉的呢?课文哪一段写到了?第5自然段(1)这是一个长句,请大家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2层:

1、讲更羸怎样射大雁的。

2、讲大雁怎样掉下来的)谁来读读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语句。(指名读。。。)

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在读之前我们想想这句子该怎样读呢?那个字读重音。谁来说说。(“直”读重音,“突然”读快而重)。

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句子:(出示例句)

(1)两个红颜色的字是什么?(直)大家放声读,想想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大家把“直”的各个意思代入文中,看哪种意思最 3 合适。你也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2)这段话中的两个“直”意思一样吗?(不一样)那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3)你真是动脑能手!我们再把这一段读一遍,注意“直”要重音。(生齐读)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个直是写大雁使劲儿往上飞,飞得很急,第二个直是写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掉得很快。)

6、当魏王见到这一切表现得怎样?哪一个词写出来了?什么叫“大吃一惊”? (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他对什么感到吃惊?魏王说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练习读,读出魏王的语气。(霸气、吃惊)

大家真是吃惊了呀!我看到了一个一个小小的魏王。真是岂有此理,难以置信。他刚才根本不相信的事情现在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了。

过渡:同学们刚才第二——第六自然段是讲更羸不用箭只拉弓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经过和结果,他这一绝技的展示不仅使魏王大吃一惊,我想也使同学们很佩服吧。那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了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第七——第九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原因吧。

四、学习第七——第九自然段。

1、指名读,找原因,谁来说说哪一个自然段讲了更羸不用箭就使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2、更羸讲了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写了什么?

(1)第一句:它飞得慢(看到的),叫的声音很悲惨(听到)。 (2)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 (3)第二句话又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拼命地往上飞,最终掉下来了。那他在害怕什么呢?当时她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的表面意思)

3、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

小结:从更羸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先对大雁当时飞的现象和叫的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又对观察到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认真分析,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这是一只受伤的鸟,只要拉一下弓就使掉下来,结果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更羸可真的很 4 了不起。

4、你能用因果句式向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出示课件,齐读

五、谈体会。

1、 同学们学了这篇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预设:他自己,胆小)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还的希望?(生回答)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者现实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的人吗?老师先来说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更羸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的?

六、课外拓展练习

课文学完了,魏王应该还有话说,可文章却没写,你们能不能加一句,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课下写在摘抄本上。

http://v.youku.com/v_show/id_ch00XMTY0NTIxMTY=.html 5

第四篇:《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定稿)

三年级上册《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正音。指名领读。齐读。指导多音字“更”(PPT出示)

3、

4、 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过:更羸是什么人呢?)

1、指名介绍更羸。

2、课件出示第一段第一句(射箭能手、有名标红色)

3、理解“ 射箭能手”。 指名说说:“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

联系实际说说“画画能手”是什么意思?再夸城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5、 理解“有名”。(过:那更羸是——生:有名的射箭能手。)

指名说说“有名”的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出名、远近闻名——)

6、 出示第一段第三句

师:如果你是射箭能手更羸看到这样的一只大雁,你会想什么......

7、课件出示更羸和魏王的对话过: 是吗?魏王感到疑惑。

1、课件出示第二段。(红字:疑惑。)

2、理解什么叫“疑惑”?指名回答,那该是什么样的语气,你能读一读吗?(2人)

师: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语气?生答(会有骄傲的语气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2到3组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有,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 那就试一下吧!

1、

2、 出示课件第四段。(红色字:直,直。)

指名读,正音,评价小结:朗读时要养成字字入目的习惯,不能添字漏字。

3、 师反问:大雁掉下来了吗?——大雁掉下来了吗?——我没有听见弦声呀!

4、

5、 :“嘣”,介绍:这是弦发出来的声响。怎么读? 齐读第四段。(师:看看这次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评价:这么响呀,我都吓一跳了,怪不得大雁也被吓到了。

6、 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师:别急,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解释,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边读边找,再画出来。

7、

8、

9、 指名回答。(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 出示折纸演示。(师读第五段,2生演示。)

师小结:同一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怕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据词选意。

10、 指名读(2人)

10读第五段,要求边读边想象。

(五)学习第六段。 过: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1、

2、

3、

4、 课件出示:第三段、第六段说的话,标点用红色标出。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小结:呀,不仅文字会说话,连标点符号也会传情呀!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但要看清文字,还要仔细琢磨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呀!

5、

6、 刚才魏王不相信,现在大雁真的掉下来了。(课件:第五段的话) 指导读。

师:是呀,更羸的确是射箭能手呀,读——

是呀,更羸太厉害了,我太崇拜你了。读——

(六)学习第八段。 师过:奇怪,真有这样的本事?要是别的大雁,拉一下弦,他也能掉下来吗?(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1、

2、

3、

4、 指名回答。(第6或第8段)

师: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 指名读第8段,正音。

出示课件。(第8段,红字:更羸说—飞得慢-叫得悲惨-一听到弦响-它一使劲—-)

5、

6、 师生合作读,师读红字,生读其他部分,老师板书。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课件:大雁因为——,所以飞得慢慢来;它因为——,所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它因为——,所以就掉了下来。

(七)学习“本事”。

1、当时更羸发现这只大雁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2、联系全文,想想更羸能让这只大雁掉下来的本事是什么?(2人)板书:仔细观察。

4、小结板书:仔细观察,合理分析。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3、收集这样的成语故事。

板书

合理分析

惊弓之鸟看 慢 仔 听析惨伤细观察

第五篇:《惊弓之鸟》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

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具准备】

活动幻灯片一框,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尝试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中惊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声响,之的意思是的,惊弓之鸟连起来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

2、铺垫导法:

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

3、朗读体会:

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应该读出更羸的气魄。

4、设疑争论:

⑴ 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

⑵ 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⑶ 讨论可以怎样改?

⑷ 讨论是否真要改?

二、引导发现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设疑:

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

2、讨论:

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4 自然段。

3、演示:

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4、理解:

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三、引导──发现之二,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

大雁忙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

⑴ 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边读边划。

⑵ 学生汇报。

⑶ 刚才你们读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两句,齐读这两句话。

3、发现:

我们把刚才学的总结一下──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板书: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板书:忙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

4、训练:

⑴ 出示卡片因为、、所以,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

⑵ 出示卡片那是因为,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引导发现之三,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假设:

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2、设疑:

看来更羸并不高明,还称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3、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汇报,(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4、再质疑:

更羸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板书:判断)

5、再引导:

飞得慢,叫得悲惨,这是更羸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板书:观察)

6、再质疑:

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7、再引导:

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业本4⑴、⑵,一生上台完成板书。同时,巩固孤单、愈合的含义。

8、归纳:

⑴ 这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是更羸──(板书:分析)

⑵ 教师加上箭头,学生讨论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处?

⑶ 朗读最后一节,读出分析的语气,采用一人读一句方法。

9、朗读体会:

推荐班中学生与老师对读。教师故意出错,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改成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体会更羸注意身份、谦虚、有礼。

五、引导发现之四,初步明白惊弓之鸟的喻意

1、设疑:

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2、讨论:

四人小组。

3、汇报。

4、总结:

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第二课时课件惊弓之鸟10-29

《虹》第二课时04-16

雪第二课时04-16

鲸 第二课时04-20

第二节第二课时导学案10-29

9《麻雀》第二课时04-07

第二节 日本2课时04-08

石榴第二课时04-14

1夏第二课时04-23

雾凇第二课时06-20

上一篇:均衡发展整改报告下一篇:计划生育宣传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