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子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2024-04-17

红果子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总结(精选4篇)

篇1:红果子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红果子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红果子镇自2010年12月上旬开始,在全镇组织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扶贫帮困、举办文体活动、查找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广泛动员,认真部署。

在区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动员培训会后,红果子镇结合本镇实际,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民生以及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素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及时召开由镇、村(居)、队三级干部及区级机关下派干部130余人参加的培训动员会,对全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进行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明确培训内容,提高思想认识。

二、加强领导,有序开展。

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成立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科技培训、就业培训、法律宣传、思想教育宣传和督察协调五个工作小组,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站所,在培训中各工作小组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尽量做到综合办班,注重实效,有序开展,整体推进。

三、分层面培训,狠抓分类指导。

采取包村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制,由包村领导负责各村培训人员组织、场地安排,分管领导负责业务部门的协调和授课人员的落实,在全镇形成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分别在镇、村、队三个层面,开展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技能、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举办了十七届五中全会讲座、残疾人种养植技术、村级“两委”班子法律知识培训等专题培训班,开办了创业、园林绿化、美容等技能培训班。全镇共组织培训班138场次,培训干部群众66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达6900余份。其中镇级培训8场次700余人次;村级培训10场次,700余人次;队级培训120场次5200人次。镇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讲课,在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同时,使干部综合素质同时得到提升。

四、抓统筹,推进工作落实。

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与当前开展的新农保工作结合,通过各类培训会议进一步宣传新农保政策,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保,有力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与帮助各村制定发展规划和寻求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路子相结合,区级机关下派干部和镇包村工作组根据各村实际,为各村明年及今后的发展积极献策支招。下营子村积极与先农奶牛场联系,计划规模流转土地,建设优质牧草基地,现已召开群众会议,初步确定面积1000余亩。宝马村积极与脱水企业联系,将宝马村三、七队40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种植脱水蔬菜;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各村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同时,通过走访征求意见、开会征求意见和发放意见建议征求表等多种形式,对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隐患进行认真梳理,共查找梳理9条,已解决6条,对不能及时处理的惠泽湖浸田、蛟龙口脱水厂拖欠农户脱水蔬菜款、扩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范围等3个问题,已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五、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促进和谐稳定。镇领导带领村居站所负责人,深入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家中,了解生活生产情况,并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困难群众在严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有效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目前,已帮扶慰问辖区困难群众150户,送去帮扶资金10000元,大米2120斤,面粉1180斤,食用油510斤,燃煤670袋16.7吨,六、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拉近干群关系。一是镇上组织镇、村居干部及部分群众于12月30日开展了庆祝元旦文体活动;二是组织镇、村居干部近80余人开展了唱红歌活动;三是各村居、站所积极编排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通过自己编,自己演,充分展示各级干部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四是全镇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分别组建秧歌队,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认真排练,准备参加镇政府组织的迎新春秧歌比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拉近干群关系,在全镇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篇2:红果子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2014年,我校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的目标任务,牢牢抓住市农办提出的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要求,共办了8个培训班,培训了402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培训结果。现总结如下:

1、重服务:培训过程中,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培训。在办班前,在联办乡镇干部的支持下,学校相关教师通过书面调查和电话访谈征求当地农民的意见,了解他们心中所思所想,找到他们的真正需求,做到培训有的放矢,不白话空谈。培训中,我校教师经常与学员沟通,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想法看法,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正因为做到了心中有学员,今年我校开办的培训班都深受学员欢迎。

2、重质量:培训过程中,我校以培训质量为中心,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及多种培训技能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在家庭农场主培训班上,我校采取课堂授课和现场观摩等形式,比如,组织学员到 “花之语”农场进行实地参观,不仅提高了学员对农场主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增强了他们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大大促进了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尽量让他们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步入科技致富奔小康的健康发展循环轨道。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校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目标,在多个乡镇举办了妇女培训班,通过对妇女们进行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她们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通过对妇女们进行来料加工、月嫂、面点等实践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学到一技之长,鼓励了她们创业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腰鼓排舞的培训,帮助她们参加各级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xx镇就获得了市排舞一等奖的好成绩。可以说,我校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村男劳动力的经营技能,还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创业技能,丰富了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她们的精神自信,对她们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

篇3:宁夏惠农区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惠农区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旨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民生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素质要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增加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技能、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区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及就业技能、法制观念,切实改变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该工程共分宣传培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三个阶段,以宣传培训为基础,将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最终使农民受到教育的同时得到实惠,同时也使干部在教育农民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具体任务是以农民素质宣传教育培训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就业技能培训和法律、思想教育宣传活动,让全区农民普遍接受教育和培训,力求村村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此次农民教育培训以户为单位,培训面达到100%,以人为单位,培训面达到50%以上。

教育培训以农村为主,覆盖全区各自然村,主要在各行政村进行集中辅导、宣讲和培训。主要形式为邀请专家学者等深入到各行政村,向农民开展宣讲教育活动;组织骨干培训班和到区内外观摩学习;以村为单位,由抽调干部和乡镇干部组成宣讲组,深入定点联系村,配合各乡镇、村组织搞好宣讲活动;通过科技下乡、科普赶集、发放资料、放映科普录像、电影、举办科技之光专栏节目等活动,大范围地宣传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等。

该工程自启动以来,以乡镇为单位共举办培训42场次,受训农民3500人次;以村组为单位共举办培训267场次,受训农民25000人次;培训覆盖面以户为单位以达到92%,以人为单位达到40.7%;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2000份;发放征求意见表2000份,共梳理各类问题171个,已解决65个,撰写理论调研文章6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2场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编辑:龙腾军)

篇4:红果子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围绕粮食和我省农业主导产业,选送一批目前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居于领头羊地位的农民,参加三年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全方位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市场营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形成我省新型职业农民骨干队伍。学员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育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培育对象首先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种养大户和有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择优推荐产生。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民可推荐参加大专学历提升学习;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可推荐参加中专学历提升学习。

三、培育计划

2013年省级计划选拔1.2万名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加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免费培育。大中专学历教育所学专业必须是涉农专业,其中大专2000名、中专10000名,课程设置应与学员目前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是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是表明其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学员将接受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所要求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专项培训。各设区市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制定相应培育计划。

四、培育机构

大专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面授、函授、网络教学和实地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面授时间宜选择农闲时间,原则上每个学期不少于15天。对大专学员实行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免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并适当补贴生活费。

中专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学校、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等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到乡镇设置教学点等送教上门办学方式。对中专学员除享受涉农专业中专学员免学费制度(全省已全面实行),还将实行免书本费、免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

五、培育方式和内容

针对学员目前从业现状,分成农村经济管理、蔬菜、园艺、茶叶、农机、畜牧、水产等专业,应以提升学员实际能力为重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并将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教程有机结合。应创新教学方式,以自学函授为主,面授实践操作为辅,鼓励运用现代传媒开展网络教学,鼓励送教上门。学员通过系统培训,应能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农业实用新技术,并通过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生产成本核算等课程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员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六、学员选送办法

参加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学员通过推荐产生。省委农办牵头,会同省农业厅、海洋渔业厅、林业厅根据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拟定分产业推荐条件、培育人数,确定省内相关农业大专院校培育任务。各县(市、区)农办负责辖区内大中专学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推荐、选送及后续跟踪管理与服务,原则上在该产业经营规模、农业“五新”应用居于全省前列的专业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自愿的前提下优先推荐。各设区市农办将各县(市、区)农办推荐的人员汇总后,大专学历培育对象经审核后转报省委农办,由省委农办会同有关厅局确定人员名单后再推荐给相关大专院校,中专学历培育对象原则上就近就学,福州、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的学员由本设区市农业中等职业学校负责培育,省农广校要着重在没有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区市开设教学点,组织培育工作。省农广校与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配合各县(市、区)农办参与中专学员的推荐、选拔工作。相对于涉农高校农业专业应届毕业生返乡务农较少的现状,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且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群体中推荐产生,确保经过大中专院校专业培养之后的学员能够真正回到农村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

七、培育经费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经费,每年1000万元,用于补助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学杂费、书本费、考试费及部分生活费。

八、配套优惠措施

上一篇:赶年集200字作文下一篇:店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