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2024-05-06

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服务。现将我镇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高度认识,并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列为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并在月工作计划中具体落实细化。由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年培训任务,统一管理全镇农民培训。各村都安排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及时通知受训人员准时参加培训。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认识,营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发动,营造起良好的“学技能、强素质”的氛围。

二是调查研究,扣清底子。

在前几年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总结了上年的工作经验,在今年,为了使各类培训更加贴近当地农民,展开了广泛的调查,跑企业,走乡村,与百姓面对面,收集各种信息,了解农民的真实需要,并对农民的家庭经济来源、变业现状进行调查摸底,查清农民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培训的具体要求,为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详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理清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思路,根据已明确的目标任务、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农民的主观意愿,积极结合本地农村劳动力素质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年、月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在全面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对外出和在家的18-60周岁的人员进行了认真核实,及时更正登记信息,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讲究方式,注重实效。

为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行“互动性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相结合模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扎实办好短期农业技能培训198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人,务工岗位培训100人,创业培训50人,转移就业127人。

1、围绕镇主导产业,认真开展培训工作

同山镇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枇杷、樱桃、高梁是其传统优势产品。目前,全镇共有特色农业基地10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水果基地30多个,并于20xx年通过了农业特色镇乡创建,获得“南方精品水果特色农业镇”称号,20xx年被评为“三星级水果特色乡镇”,20xx年被评为“四星级水果特色乡镇”,使以樱桃。镇党镇政府充分利用水果在诸暨范围内的知名度,培植发展规模水果基地,重点在仙日村发展枇杷基地、同源村发展樱桃基地、西源村发展高梁基地等。为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一村一品一课”战略,结合基地建设开展业务培训,送科技到田头,上课老师还到水果基地,与种植户面对面、手把手地交流,分类指导,引导农民用现代的、科技的方法,管理传统项目,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在边村、王沙溪、唐仁开展新种植果树管理培训班,在同源举办樱桃采摘后果树增枝培训。

2、积极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

目前,同山镇共有水稻、高梁、水果等8个农村专业合作协会,15户科技示范户和100户种植大户,通过几年的镇、村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科学管理农业的能力。他们已成为同山农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叫“技术农民”。“技术农民”依靠科学技术,不仅走上了致富路,还评上了职称。今年,在同联水果专业合作社举办了初级农技师培训班,合作社的一百名会员都参加了培训。至目前,同山镇已有一百多人在花卉、枇杷、樱桃、渔业等专业评上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同源村的沈昌华,通过对樱桃种植技术的培训学习,掌握了盘栽樱桃、迟熟樱桃等一系列的技术,取得了可贵的经济收入,还评上了“农民高级技师”。高城头村的十多户葡萄种植户,经过几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加上近二年的理论加实践的运用,都成了葡萄、提子种植的里家行手。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向当地种植户传授种养植经验,带领导一方群众共同致富。

3、加强联系,拓宽培训内容。进一步密切协调镇、村领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镇、村、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使我镇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形成一个上下齐心,分工协作的新局面。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各类农民培训。各村、各单位、各办、线举办各类农民培训事前必须向镇农民素质培训领

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由镇农民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培训过程,并按培训“五个一”(一份培训通知书、一份培训人员签到册、一份册备课讲义、一份反映培训内容的照片、一份培训学员花名册)的要求,建立培训台帐资料。

二、20x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

2、继续开展水果管理技术、高梁种植、高梁酒烧制等为主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3、加强与结对单位的联系,落实已经达成意向的各项工作。

4、加强与市各培训基地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多渠道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

5、进一步完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制度,规范农民素质培训档案。

篇2: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20**年,峡川镇党委、政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农办、区人劳局、区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本镇实际,以促进青年农民增收为目标,开展了家政、计算机、农家乐、高山蔬菜种植、服装缝纫、机械加工等培训活动,超额完成了区府下达的任务。现将我镇一年来实施青年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发动,开展好青年农民素质培训

20**,我镇先后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12期,累计参加培训人数达到851人次,合格793人,输出就业772人,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任务。针对我镇今年开展士地整理项目,大批士地连成片的实际,还开展了两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实地手把手教农民如何种植草莓、高山蔬菜,农民积极性很高,有200多人参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不仅使我镇青年农民的总体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而且青年农民的就业观念也得到了新的转变,同时也为我镇加快农村青年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青年农民的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镇党委、政府重视,宣传发动力度大,每期培训群众参与度都很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以真正提高素质、掌握技能为出发点,狠抓培训质量,输送出去的农民深受厂家欢迎。

二、采取措施,完善培训机制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年初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劳务输出办公室,并把该项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制定实施计划,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宣传委员负总责,团、妇、兵既分工、又相互协作,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抓好落实。年初制定宣传考核措施,加大信息报道宣传力度。在各村张贴标语150多张,每月不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以黑板报形式宣传发动青年农民踊跃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全年在市电视台、区电视台、今日衢江、农民万民素质工程简报、妇工简报等刊物上刊登了信息报道10篇。同时借助区里各类职校、成校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力量将相应培训任务落实到位。

2、抓好调查,摸清底子。年初通过对全镇农村失地农民和剩余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针对今年我镇开展大田整理,上半年因施工无法种植早稻的实际,我们一方面进行大力宣传,另一方面深入各村详细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分成五类:一类是初高中刚毕业一时尚未就业的预备劳动力;二类是中青年在家无稳定职业的;三类是虽已外出务工但无一技之长的;四类是夫妻一方已外出务工,另一方也想外出的;五类是士地平整堑时无业想出去做小工的。针对这五类不同对象,我们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大力宣传,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培训。

3、加大投入,确保经费。为抓好培训工作,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给予各项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方便学员生活,我们在镇政府举办了各类培训班9期,腾出大会议室办培训班。同时镇政府出资聘请老师、购买培训器材,使每位参训学员均可免费参加培训,一年培训费累计达1万元。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尽可能地提供实践机会费,保证培训时间,所有费用全部由镇政府负担。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培训之前着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不断促进管理规范。制定了签到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和培训纪律,注重培训期间的到课率,确保参训学员按时到班学习。

5、严格培训,强化考核。为确保质量,我们培训班根据农时季节、生产周期和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等进行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研讨培训教案,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系统培训计划。对全体学员的培训实行“严格纪律、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四严”方针,并通过对每位学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管理和正规化的业务知识培训,确保学员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基本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同时,还把考核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统一制订考核标准,认真抓好对培训学员考核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注重考核机制的创新,以更加优化的考核措施,督促学员自觉遵守各项培训制度和纪律,并通过考核实现优胜劣汰,让一部分优秀学员脱颖而出。

6、择优推荐,分批输出。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培训一开始,我们就考虑培训后的输出渠道,做到培训输出并重。一是依托中介机构主动外联。与中介服务机构密切合作,实现对口输出;二是择优推荐。在平时,通过全面掌握学员基本情况和志愿意向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向外推荐工作,尤其是对业务好、素质高、作风正的学员,给予优先推荐;三是分批输出。待培训一结束,根据学员的志愿意向和用人单位的条件,进行分类、分批向外输出,做到培训一期,输出一批;四是依托峡川工业功能区平台,主动与厂家对接,向厂家输送学员,今年仅缝纫工就推荐了150多名。

7、搞好联系,强化服务。在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对劳务人员输出后的服务,不断加强输出后的跟踪联系,关注外出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和在岗情况,不让他们成为断了线的“风筝”。同时借助他们们信息灵的优势,鼓励他们帮助我镇介绍用工单位,进而为明年劳务输出奠定基础。

三、创新方法,拓宽农民素质工程领域

20**年,在全镇干部的努力下,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尤其是引进了部分技术含量高、劳动力需求量大的规模企业。我们抓住机会,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峡川平成机械厂工程师是原XX市煤机厂高级工程师,衢州难度大的机械加工件均放这里加工,是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的优势,多次与该厂领导协商,达成以平成机械厂为培训基地,帮助我镇培训高素质机械加工人才的机制。今年在该厂已培训了42人,培训期达3个多月,输出到杭州、温州大企业就业达23人。由于技术过硬,基本素质好,深受企业欢迎,不仅提高了峡川劳务输出知名度,而且还创造峡川劳务优质品牌。

针对我镇今年大田平整有连片土地可规模种植的实际,我们聘请区农业局农技员到现场指导农民如何种植草莓、大棚蔬菜等,面对面讲解防病措施,施肥要领,使农民对发展规模种植增加了信心。仅今年下半年就发展草莓大棚300多个,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受到群众好评。

篇3: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多年来富锦市一直把培训放在首位,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培训内容上不断探索研究, 实现了新的突破, 拓宽了培训领域, 丰富了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上, 积极拓宽渠道, 创新形式, 以多种培训方式为载体, 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 开展了科技“五下乡”、科技大集、现场会、立标会、农业科技田间博览活动、农民科技节、科技备春耕培训等, 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手机短信等有效载体, 搭建提升农民素质的平台。近年来, 平均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650多期, 培训师资1 200余人 (次) , 年培训农民近10万人 (次) , 发放科技资料12万余份。

富锦市在多年的培训中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培训模式。

1 菜单式培训模式

采用“农民点菜, 专家下厨”的方式对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之冬培训开始之前, 市里成立了20名集农技、农机、气象等方面的专家讲师团, 针对各镇、村的产业特点、种植情况和农民需要, 组织相关产业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采用“固定课堂、互动课堂、流动课堂、成果课堂”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使农民能够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培训中, 专家将课堂设在镇、村和农民炕头上, 专家或巡回讲课或深入村屯, 通过专项授课、座谈交流、典型户经验介绍、“互动式”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 农民不仅可以“点菜”, 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菜”。培训灵活, 效果明显, 而且课堂氛围好, 农民参与热情高。

2 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模式

先后聘请了省内大豆知名专家刘忠堂、省农科院水稻首席专家潘国军、省推广站玉米专家张相英、省土肥站土肥专家付建和等对全市师资、种田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 同时借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送全市科技人员到东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等教育单位进行短期培训, 提高了全体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 知识得到更新。目前全市市、镇两级共有农技人员128人, 其中专业人员117人, 占91.4%, 高级职称44人, 中级职称53人, 初级职称20人, 富锦市农技人员有2人成省推广系统学科带头人, 有2人成佳市拔尖人才, 有5人被评为富锦市第七批科技专家, 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信得过、生产依赖的优秀人才。农业科技力量水平处于全省县级首位。

3 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三级”科技培训带动模式

以900户科技示范户为中心, 由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指导, 农技指导员与示范户通过电话、QQ群、面对面等形式进行沟通、培训和扶持, 全市示范户平均受训及指导次数20次以上, 大力培育示范户的“三个能力”, 让农民不仅知道怎么做, 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同时这些科技示范户也成为科技人员了解农情的主力, 有100名科技示范户通过学习考试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逐步探索形成了富锦市“专家+示范户+农户”的新型科技培训模式, 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在每个镇、村, 建立了科技样板田, 通过示范样板田, 让农民摸得着、看得见, 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确保了示范辐射效果。

4 利用网络开展一站式远程网络培训模式

利用省组织部的网络系统, 在生产前和生产中就专项技术或单一技术措施开展网络远程式培训, 在一个村或一个农户家中讲解具体操作, 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自家电脑上收看。这种方式覆盖面广, 示范效果直接。

5“四结合”培训模式

培训方式多样化: (1) 集中培训。 (2) 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3) 技术服务、专家大院、电话网络咨询。 (4) 到村、到户培训, 播放光盘。 (5) 举办科技大集。 (6) 发放技术资料。 (7) 田间博览等。这些培训方式实现了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系统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现身说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使培训由“冬培”转变为常年化培训, 使培训渗入到生产全过程。

6“整村推进”培训模式

按照“一村一品”, 发展专业村的目标, 实施“整村推进”培训模式。在培训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围绕”。第一, 围绕基地抓培训, 富锦市在全市各作物主产区建立了“超级稻双增一百”基地、玉米“双增二百”基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粮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水稻增产模式基地等, 以基地建设为前提, 以基地为培训课堂开展农民培训。第二, 围绕特色品种抓培训, 富锦市有许多的特色专业村, 如大榆树镇太平大蒜专业村、利民蔬菜专业村、巨贤西瓜专业村等, 组织专家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 培训农民打特色牌、创品牌。第三, 围绕科技推广项目培训, 在全市范围内围绕20项主推技术开展全方位的培训。

7 五联动培训模式

由农业技术部门联同文化、卫生、司法、宣传等相关部门成立了五送活动团。同时把技术、思想、文化、医疗、法律直接送到村屯。

8“科技包镇培训”模式

篇4: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也较大,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和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而且和农民朋友们息息相关。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农民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和缺少新型农业人才两大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农民。面对我国农村当前存在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管理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民的培养关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所以新型农民的培养十分关键,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主要还需要农民的配合来完成,如果没有农村人才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一是人才质量;二是人才数量,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果人才方面不能保证,即使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民所真正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着手,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未来我国农业要交给“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管理和经营,新型农民培训必将促进新村建设步伐。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在职业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民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活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水平有限,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迫切要求有关部分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给农民朋友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改变大家的生活现状,加快农村经济步伐。

2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是关键。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笔者认为培养新型农民应该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入手。

2.1 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固有思想和观念

农民培训的第一个要点是做好科学文化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应着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其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同时要大力实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最终达到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并转化为生产力。

2.2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

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大批量的懂管理、会经营、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掌握社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更多的人迈入到管理者的行列。

2.3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改变农民整体生活现状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支持,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在开展培训的过程当中,首先一定要让农民意识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现状,然后通过培训,用科学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转变农民观念。除了开展培训,各地应该积极呼吁大家利用好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的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农民使用互联网,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文化的传播。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组织作为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全村工作开展的基础,农村党员作为骨干力量,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将很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篇5: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2011年,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舒新农培组[2011]02号)文件要求,承办了2011年度全县7个乡镇600名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任务,其中普及性培训100名,分别是河棚镇50名、高峰乡50名;提升性培训500人,分别是桃溪镇100人、千人桥镇100人、百神庙镇100人、张母桥镇100人和南港镇100人。截止目前,我们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部署下,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成立了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组建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家讲师团。制定了2011年度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培训基础资料,并与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组办公室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现已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40%,先后在7个示范乡镇(示范村)举办了24场次集中培训和28场次的现场指导,并通过农民万事通“12316”信息平台为学员传递农业科技信息、携带《病虫情报》指导到村等具体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县农技推广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各业务站站长为成员的“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组”,各培训乡镇成立了以农综中心主任为班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以自然村组为单位设培训小组,并明确一名组长召集本组培训班学员准时参加学习培训和现场指导,建立了中心各业务站联系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示范乡镇等制度。

二.广泛宣传、强配师资。年初,我们在相关乡镇利用广播、墙体广告、标语、专栏并聘请县电视台一名记者进行跟踪宣传报道等形式宣传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自觉愉快地参加培训。成立了舒城县农技推广中心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家讲师团,讲师团成员除中心各业务站专家和技术骨干外,还聘请省、巿、县有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乡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干部参加。

三.制定计划、多元培训。根据县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制定了《县农技推广中心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将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并对培训的对

象、时间、内容等作明确的规定,同时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农民农业生产现状,征求农民培训课目和内容,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做好培训台帐和基础材料,合理安排培训课程表。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做到六个结合: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相结合;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与组织观摩相结合;培训与“12316”信息咨询相结合;培训与发放明白纸相结合;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截止目前,我们累计举办集中培训24场次,培训农民学员达1200多人次,现场指导28场次,指导学员13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9620余份,其中,市编教材600份、县农技推广中心新型农民培训自编教材600份、为农服务卡600份、农业科普系列光盘20余盘、《病虫情报》4期2400余份、《致新型农民培训学员一封信》600份、各类农业技术明白纸4800余份。

四.规范操作、力求实效。严格按照舒新农培组[2011]02号文件规定的开班和月度分析报告、第一堂课、100%电话回访等10项制度规范实施。目前,进行了100%电话回访一次,对一些空号、错号、停机做了重新核对更改,回访满意率90%以上。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一是利用农技推广中心独特的资源优势农民万事通“12316”信息平台,为培训

学员发送小麦、油菜、水稻生产技术要点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各类农业科技信息,累计2400余条;二是把县植保站每期的病虫情报加印,组织中心各站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以及乡镇农综中心有关技术人员,带着资料指导到各培训村,目前发放《病虫情报》4期共2400余份;三是把优秀种植大户学员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的示范户,免费发放叶面肥(通丰植物营养液),并指导示范,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和乡村领导的好评;四是在桃溪、百神庙、千人桥等乡镇实施了百亩小麦、油菜、水稻高产栽培示范片,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将示范片作为参训学员的现场观摩和现场指导基地;五是在示范乡镇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片,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我们将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病虫害防治现场会,现场指导学员进行病虫防治。

五.考核奖励办法。年度末,在7个示范培训乡镇中评选“先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同时在每个培训班的学员中开展以“集中培训能出席、现场指导能到场、培训内容能掌握、生产实践能运用”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学员考核评比活动。并拿出一定经费,用于考核奖励。

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按照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对照培训日程安排,结合农时,针对农事,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民农业科技的后续集中培训工作。

2、继续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到示范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现场指导和现场咨询活动。

3.做好示范性指导,近期将组织植保服务队,以“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为主要内容,在示范村召开病虫害防治现场会,进行防控现场指导。

4.注重培训见实效,强化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成果,主要是组织参训学员现场观摩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片,增强学员感性认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篇6: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

在这几天的培训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精心施教,班主任的热心组织,领导的关心问候。时间转瞬即逝,胜利的凯歌虽然敲响了第一阶段培训结束的钟声,但我却不能忘却领导的关怀,不能忘记老师生动的演讲,只因才疏学浅,不能将所有的感触言表于纸上。

本次培训机会,学员们都很珍惜,风雨无阻,在忘我的学习境界里,完成了一个由农民到学员的角色转换,实现一个由普通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历程,虚心、诚恳地学习各项培训内容,学习的激情如久旱的甘露,老师生动的讲解如同我们精美的午餐,课外的文体活动增加了我们学习的趣味,可谓五彩班斓,百色百味,感谢他们的给予,感谢他们的奉献,让我们在享受中增长知识,在快乐中增长技能。

在这里,我们刚刚熟悉,虽有一万个舍不得,我们还是要到回到各自的生活地方,要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科学技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更好的回报对我们满怀期望的农业局领导,服务社会,服务身边的人群。我期待,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让我们再相逢。

篇7: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一、2009年1-6月被征地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情况

1-6月被征地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完成情况: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培训1478人,其中技能培训21期,培训751人;适应性培训5期,培训675人;创业培训2期,培训52人。其中1281人获得各类证书,合格率达到 86.67 %,就业率达到80%以上。超额完成了区农办下达的2000人指标的64%。

为了确保被征地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就业培训层次,促进培训人员的就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三帮三送。

我局认真落实全区农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成立了以陈英平副局长为组长的“江干区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为被征地农民“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上门,更好地为被征地农民服务,努力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就业,配合好我区的城市化进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我局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具体情况,对就业培训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给各乡镇、街道下达了具体的就业培训目标任务,对培训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培训合格获证情况,培训后安置情况制定了考核办法,各乡镇、街道也安排了专人负责就业培训工作。

(二)落实教育培训券的发放,开发培训新工种。

积极落实杭州市政府推出的教育培训券发放工作。我区共计发放培训券面值达150万元,各个乡镇街道也就教育培训券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发放,大大推动了被征地农民素质培训的开展,最大程度上调动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截至2009年6月30日,共累计使用发放培训券面值78.95万元。

(三)开展SYB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为提高就业(创业)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配合江干区 “春风行动”送技能培训下乡服务,开展了SYB培训(即十步教育法),共开展两期创业培训,计52人,下半年我局计划再开设三期SYB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为他们自主创业(就业)提供条件。

(四)重视职业推荐,举办农村招聘会。

为促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除了开展常规的职业介绍,还积极推出新举措,进镇进村(社区)举办招聘会。针对目前被征地农民数量较多的九堡镇、丁桥镇、四季青街道和笕桥镇举办专场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了被征地农民的家门口。全区1-6月进村进社区举办招聘会5场,提供3069个岗位,达成意向323人次。

二、2009年新农合参保缴费工作情况:

2009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保人数为26039人,实际参保人数为25853人,参保率达到99.3%。其中:应参保纯农民人数为13195人,实际参保纯农民人数为13177人,农村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了99.9%,位居全市第一,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97%的目标任务。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我们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网络的作用,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张贴宣传公告,发放宣传手册,印制新老政策对比资料,使广大农村居民及时了解新的新农合政策,并积极参保。针对个别从未参加新农合,只是自行村级统筹的社区,我们与乡镇领导一起,上门做好引导工作,向社区干部说明参加市级统筹医疗保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社区补充保险的可行性,使1000余名群众按时参加了新农合。

(二)精心组织,摸清底数。

为全面掌握我区农村居民(含农转非人员)医疗保障状况,提高新农合参保率,我们在开展新农合参保费用征缴的同时,统一印发了农村居民(含农转非人员)医疗保障情况调查表,对原57个行政村居民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调查136013人,其中109974人已参加职工和城镇居民等医疗保险。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剩余的26039人为应参加新农合的基数,明确了工作的目标。

(三)强化培训,加强指导。

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及村干部参加本区及市医保开展的新政策轮训班,使工作人员切实掌握政策要点,规范工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我局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工作人员130余人次;同时,组织参加市医保培训班7期18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服务,提高效率。

各乡镇(街道)统一由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上门为参合农民填写参保申请表,做好身份证、户口本等参保材料的复印,为参合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区医保办还开辟新农合医药费报销绿色通道,截止目前,已为770余位参合人员报销医药费37.58万元。

(五)加强联网,方便就医。

针对全区有12家村(社区)医务室只与区合管办联网的情况,为方便新农合市级统筹后病人就医,我们多次与有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医务室联系,引导他们及时加入市级医保网络。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家医务室因拆迁尚未联网外,其余已全部纳入市医保网络体系。

三、1-6月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完成情况

2009年市局下达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目标任务为增长10%。今年应完成974人,6月底,已完成689人,完成率为70.7%。

为此,我区社保处协同镇、村工作人员成立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小组。通过举办经办人员政策班培训班、入户宣传、召开村民大会、发放资料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入村到户,深入人心,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针对政策性强、部分村民难以理解的情况,专门印制了简单易懂的宣传册子5000多份,发放到村民手中,使普通村民也能及时了解政策、理解政策。主动帮居民算好经济帐,真正实现应保尽保。通过投入产出效益比较分析,让广大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自己能享受的利益。目前我区有1580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1460人已开始享受农居养老金待遇。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培训方面:

(一)针对上半年培训项目相对单一,培训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情况,不断拓展培训项目,积极开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培训,以定向培训、订单培训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就业再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下半年准备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失业人员和失土农民开展1-2期中高级工培训(符合中高级工培训条件的)。为明年开展中高级的培训作一些准备和积累一些经验。

(二)积极开展外省来杭务工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自身素质,使之能稳定就业。

(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实用技术及市场紧缺工种的培训,积极开展定向培训和被征地农民的职业推荐工作。使我区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新农合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尽可能引导村民参加保障水平较高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可供村民选择的医保险种有:就业年龄段的村民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儿童可参加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另外,拆村建居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村民还可选择参加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险。

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8:上半年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一、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基本情况及培训现状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 南邻黄河, 北靠阴山, 地处河套平原腹地, 地势平坦。全县总土地面积373.9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230万亩。辖8镇一乡一个农场, 有117个行政村, 771个社, 总人口30.3万人, 总户数8.4万户, 其中农业人口20.12万, 目前有劳动力10万人。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1316元。

近年来, 五原县积极围绕“三农”开展培训服务工作,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先后开展了“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致富早班车工程” (农村大喇叭进村入户试点工程)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每年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农民达5万~6万人次。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1. 培训主体以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为主。

从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主渠道看, 42%的农民参加过政府部门提供的培训, 28%的农民参加过民间机构提供的培训, 17%的农民通过专业协会进行培训, 还有13%的农民接受过龙头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从农民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来源看, 52.9%的农户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来自政府农业部门。可见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主体相对集中, 其他供给主体的功能有待加强。

2. 培训形式多样但总量不足。

目前, 五原县已建起以政府为主的多形式、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主要包括科技宣传、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阳光工程”培训等, 力求从不同层次结构上满足农民需求。就科技宣传而言, 供给总量仍然不足。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是当前投入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 五原县从2004年至今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万人, 仅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 明显受培训农民总量不足, 今后应增加培训任务加大培训力度。

3. 培训数量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调查显示, 政府行为的农民教育培训在区域分布上明显不均衡。沿公路主干道的乡村和城郊农民, 培训相对比较集中, 而地处比较偏远乡村的农民接受培训明显不足。

4.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调查显示, 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占被调查者中参加过培训人数的34%, 参加过实用技术培训的占41%, 参加过管理培训、综合培训、学历教育和创业培训的分别占8%、10%、5%和2%。可见, 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二、农民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 五原县把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 努力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路子。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 坚持面向农业、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 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 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取得了一定成效。

1.“阳光工程”培训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

2. 新型农民培训培养了一支“永久牌”农民技术。

队伍通过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 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县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五原县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能手、养殖能手, 在本领域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

三、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着供需失衡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培训管理和投入机制不完善。

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尽管各有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 但仍存在多头管理, 统筹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另外, 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的是个体生产劳动和个体经营, 他们仍习惯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方式, 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 据调查, 当前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等20多个部门, 出现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情况, 重复投资问题不可避免, 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从总体看, 大多数地方尚未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没有把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2.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

调查显示, 3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缺少农牧民培训学校”是影响其参加农民教育培训的最主要因素;仅有26%的被调查者参加了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4%的农户采用的农业技术来自于广播电视、报纸书刊及邻居, 农业技术来自政府农业部门的农户占34%, 而农业技术来自专业协会或从企业获取的农户仅占22%。

3. 农民培训经费不足, 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方财力紧张, 经费投入少, 培训资金无保障, 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农民培训师资老化、弱化问题严重, 年轻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 培训机构没有独立的种、养殖示范基地和电教化设备;有的地方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仅限于一时一事, 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等。

4. 培训信息传达不畅。

26%的被调查者认为, 无法及时获知近期培训信息是影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2008年全面展开的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 就有28%的被调查者未听说过。

5. 培训时间安排不当。

48%的被调查者认为, 培训时间安排得合理与否, 对其参加培训有直接影响。受农业生产规律及农民日常作息规律的影响, 培训时间安排成了限制农民教育培训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 提高培训认识, 强化培训教育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我们对加快五原县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可是大部分农民却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 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重经济建设, 重项目投入, 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培训观念亟需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镇、村两级对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 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一部分农民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目的不明显, 学习的效果也不佳。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认为一通过培训就要见到经济效益。据培训统计调查, 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 (4天) , 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 (8天) , 而部分农民希望通过2~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 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

2.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多元投入机制。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和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教育培训, 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或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 用于农民的教育培训。此外, 还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企业捐资、企业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 切实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抓紧抓好。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实现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化。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 制定具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明确农民教育培训或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内容和资金投入, 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并协调其相互关系, 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4. 强化政府行为,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及农民科技培训都是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 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 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计划, 建立配套完善、有利于农民技能培训的政策措施, 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 做到统筹领导、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资源、统筹经费, 建立一个在政府领导下, 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 在大面积提高农民政策水平和文化技能素质的基础上, 推动农业产业协调发展,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向非农产业转移。

5. 创新培训模式, 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

各培训机构和职业教育学校担负着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 要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在培训方式上, 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在培训资源上, 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动员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农民培训网络。在教材开发上, 既要规范统一, 又要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 编写一些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

6. 夯实基础教育, 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上一篇:国庆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50字下一篇:商业街招商计划书范文